① 圖8所示英國部分經濟數據變化的因素有多種
圖8所示英國部分經濟數據變化的因素有多種,其中包括(自由貿易政策的推行)。
-
-
-
-
② 為什麼英國1700年的經濟增長指數降低了
1700年-1820年,雖然英國的經濟增長由於成功地施行以鄰為壑的商業戰略而得到加強,但它的進步還有一些其他原因。與其他歐洲大陸國家不同,它的國內發展沒有受到17世紀武裝沖突的干擾。國內市場的統一程度通過創建收稅公路和渠道網路以及發展海岸運輸得到極大的提高。其結果促進了不同地區之間更有效率的專業化勞動分工。此外,資源配置效率通過隱健的公共財政和銀行業的發展也進一步得到了提高。
③ 英國近十年GDP數據
英國是資本主義,民主主義和世界現代化社會的發源地,它促進了世界的工業化,經濟化,城市化和軍事化。 17世紀中期,英國的兩次內戰推翻了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從此在世界首次出現,它也漸漸改變了世界的格局,它使世界更現代化,更文明化,蒸汽機和物理的出現,使得全世界人民擁有了現代化,快捷化,文明化的工具.還有我們中國人生活中最常用的自行單車也是英國人發明。 雖然英國是世界上最晚進入封建時代的國家之一,封建時代的初期在世界上是領先的,而在漫長的歲月里,封建思想,封建禮教,封建政治和制度已十分閉塞,人民生活水平得不提高,思想的落後,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土地兼並愈演愈烈,英國人民需要一種平等,開放,民主,自由的制度來解放他們,這就是資本主義.18世紀末與19世紀初,英國兩次的工業革命,使得封建殘余完全滅亡,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國家富強,使得英國殘剩的貧困人口過上了好日子,經濟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僅次於中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環球經濟實體。擴張是資本主義的實質之一。通過工業改革後的英國,生產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為了實現: 1)開辟歐洲以外的貿易點,可外銷商品,加大資本迴流; 2)尋找歐洲以外的新陸地,以方便采購生產商品的原始材料,和 能源,可降低成本,謀取資本利益最大化。 等原因,英國開始了海外殖民。 但是,兩次世界大戰極大的削弱了英國的實力,英國損失極其慘重,德國,日本,義大利的入侵使英國欠美國許多債務,並動搖了大英帝國這所殖民大廈,兩次世界大戰後,絕大多數殖民地紛紛獨立,1997年中國政府也通過談判(1984中英聯合聲明)收復了香港. 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由於各方面實力的下降,經濟地位日趨下滑:二戰結束後,美國,蘇聯實力越過英國;60年代後,日本經濟實力超過英國;90年代,韓國汽車生產量超過英國.英國的軍力也大幅度下降,兩次世界大戰使得英國海軍折損竟然過半,已喪失做海洋帝國,和控制世界廣大殖民領地的能力. 它的綜合國力,近兩年也有所回升,僅次於美國,為世界第二強國.英國在世界上影響力極強,英聯邦組織有54個成員國,它們大多看好英國,支持英國政見.英國經過兩次世界大戰,早已是美國最親密的同盟國,兩國文化同源,交往密切.而且兩國軍事合作也十分好,朝鮮戰爭,科索沃戰爭,海灣戰爭,伊拉克戰爭是典範.目前,由於美國大量援助英國,英國也由於自己的努力,抵制住了法國,德國,日本的經濟入侵,也一直在工業七國中位居第二位,雖經濟地位緩慢下降,但因自身是資本主義的發源地,工業力量雖無法趕超美國,但和法國,德國,日本,義大利,加拿大等國比仍比較強大. 在政府強力主導的創新戰略推動之下,10餘年來,英國在能源、生命科學、ict產業等幾大領域取得迅速突破,確立了全球優勢。「生命科學產業是一個英國式的成功故事,自從50年前在劍橋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之後,英國就一直處在世界生命科學的前沿。」英國首相布萊爾在2003年宣稱。2005年,這一產業的市場規模已達到850億美元,比布萊爾發話時猛漲了37.1%。 英國生命科學產業主要分為兩大領域:在具有傳統優勢的制葯業,有6.5萬名直接從業人員,並創造了25萬個相關就業機會;在基因、幹細胞、生物信息工程等新興研發領域,有480多家私人公司,24000名雇員。兩大領域實際上構成了一個上下游齊全的產業鏈。目前,英國生命科學產業以公司總數、進入市場和開發的產品數量以及豐富的管理經驗,在世界上排名第二,僅次於美國。 英國是世界第二大新葯研發中心,英國自身也擁有葛蘭素-史克和阿斯特拉-捷立康(astrazeneca)等制葯巨頭。12家世界最大制葯商均在此有主要工廠或研發中心,全球制葯公司每年在英國的研發投入超過60億美元,世界上最暢銷的75種葯品中有15種是在英國開發的,包括美國輝瑞的著名產品「偉哥」(viagra)。據統計,英國葯品研發的投入產出率世界最高,平均每100萬美元的投入能催生16份研究報告,而美國為9.2份,日本為3.6份。 目前英國已經形成幾個規模巨大的生命科學產業帶。以倫敦為中心,牛津、劍橋為兩翼的地區是最大的綜合性研發中心,大約1/3的人類基因研究項目在劍橋的桑格研究院(sanger institute)進行;以蘇格蘭首府愛丁堡為中心,鄧迪、格拉斯哥為兩翼的地區是最大的農業生物技術研發和製造中心,並在克隆技術、幹細胞和癌症研究方面獨樹一幟;此外,肯特郡、約克郡和曼徹斯特的技術水平也很發達。 政府的長期支持,寬松的法律和完善的市場環境,高素質的人力資源是英國生命科學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主要促進因素。 2003年3月,英國政府通過了克隆和幹細胞研究合法化的法律,為再生葯物的研究鋪平了道路。政府還不斷完善資金和市場管理政策,以保護知識產權和鼓勵企業研發。而倫敦也擁有歐洲最大的股票交易所,數量最多的生物技術財務分析師以及歐洲最具實力的風險投資組織,為從事生命科學的企業募集資金提供了良好的途徑。各地的地區發展局(rads)也為當地頂尖大學引入了新的風險投資。此外,始建於1990年代中期的歐洲醫葯鑒定局總部就在倫敦,也為英國的新葯開發及臨床實驗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英國在創新領域的一個重要貢獻,在於它首倡並推行了風靡全球的「創意產業(creative instry)」概念。1997年5月,剛剛上任的英國首相布萊爾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首次提出將發展「創意產業」作為一種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歷時8年,英國創意產業平均年增長率達到6%,比英國整體經濟增長速度高出一倍多,相關從業人員超過200萬人,成為英國僱傭就業人口最多的產業。2003年,英國首相戰略小組指出,用就業和產出衡量,倫敦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金融業。目前創意產業對英國gdp的貢獻率已達8%。 雖然國家創新戰略實施10餘年來取得巨大成效,英國經濟已基本實現從製造型向知識服務型的轉變,但是「英國式創新」依然面臨不少問題。 其一是全民研發投入佔gdp比例偏低。10年來,盡管英國政府在研發方面的投資年增長率達到7%,但由於企業投入不足,其全民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在西方七國中居於倒數第二,僅比義大利好一點。據東南英格蘭發展局創新部負責人戴維德哈里斯介紹,英國的這一數字在2004年為1.9%。如果按照國際上「創新型國家」的標准,這一比例要達2%以上。為此,英國政府在《2004~2014科學與創新投入十年框架》中提出:政府對科學的總投入到2007~2008年財年增加到53.6億英鎊;全民研發總投入到2014年增加到225億英鎊(以2004年為基準);全民研發投資佔gdp的比重到2014年提高到2.5%。 其二是如何持續增強企業的創新競爭力。2005年初,英國設計協會主席喬治考克斯發布了其研究小組6個月考察的結果:在訪問的300家英國公司中,只有不到1/3在過去兩年中推出了新產品或服務。盡管英國的創新能力仍很強,但並不均衡。 其三雖創新行為和產品如何持續獲得公眾支持。要使創新對短期的經濟增長和社會的長期發展有益,國家的戰略與政策必須讓公眾充分參與創新的決策過程。這需要制度和組織上的更大創新作為保證。在此意義上,「創新型國家」的內涵也得到了更深入和廣泛的延展。 布萊爾改變了英國 他改變英國的還包括解決了持續數十年的北愛爾蘭和平,讓敵對雙方坐在一個屋子裡謀劃北愛爾蘭的未來;他改變了英國的政治版圖,分權運動政策的落實給蘇格蘭高度自治、給威爾士中度自治,不管是否埋下聯合王國分裂的「禍根」,英格蘭國家議會決定蘇格蘭、威爾士命運的歷史終結了。他同樣終結了英國的政治傳統,取消上院議員世襲制顛覆了歷史,推進了民主改革進程。 布萊爾在內政上頗多建樹,把市場化策略應用到教育和醫療改革中,提高了攸關民生的這兩大領域的效率,形成「政府投資增加與公共服務質量提高同步」的良性循環,以致以削減公共開支為傳統政綱的保守黨也不得不「蕭規曹隨」。 他領導的政府實現了保守黨的主張,把利率調整權從政府轉移給中央銀行,規定通貨膨脹率不能超過3%。對各類專業人士的高度信任,使得英國經濟在過去10年一直處於增長的良好態勢。 實行最低工資制,採取政府出資和企業聯合培訓失業人員技能的「新政」,靈活就業機制的強化,以及大力推動創意產業的發展,使得英國的失業率保持在4%以下,是歐洲面對全球化挑戰中應變能力最強、政策最成功的國家。
④ 我做外匯想要比如英國的各項數據比如非農 CPI GDP 應該去哪裡查啊
http://rili.jin10.com/ 網速夠的話,這是很快的
- 1 - 經濟數據對黃金的影響
貿易經常帳 (Current Account)
如果美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貨幣貶值。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如果美國經常帳順差擴大,該國貨幣升值。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貿易赤字也叫「 貿易逆差 」,對應的就是「貿易順差」, 如果美國貿易赤字擴大,進口大於出口,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如果美國貿易順差擴大,進口小於出口,利空黃金。利好美元。 消費者物價指數( Consumer Price Index),CPI 指數上升太多,有通貨膨脹壓力,銀行就會調高利率,利多美元,利空黃金。 指數升幅過大,已經通貨膨脹了,銀行就會緊縮貨幣,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非農業就業人數
非農數值減小,表示經濟步入蕭條。企業減少生產。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非農數值增加,表示經濟狀況健康。利於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失業率
失業率下降,代表整體經濟健康發展,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失業率上升,代表經濟發展放緩衰退,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新屋銷售
新屋銷售增加或低於預期,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銷售數量下降或低於預期,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耐用品訂單 (Durable Good Orders)
若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倒退,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密歇根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者信心上升,預計消費增長,聯儲將提高利率,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消費者信心下降,預計消費減少,聯儲將下調利率,利空美元,利好黃金。
1. 國內生產總值GDP ,與黃金反向。
通常GDP越高,意昧著經濟發展越好,利率趨升,匯率趨強,金價趨弱。投資者應考察該季度GDP與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數據相比的結果,增速提高,或高於預期,均可視為利好。
2. 工業生產指數 ,與黃金反向。
指數上揚,代表經濟好轉,利率可能會調高,對美元應是偏向利多,對黃金利空;反之為利多。
3. 采購經理人指數(PMI) ,與黃金反向。
采購經理人指數是以百分比來表示,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現當指數高於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利多美元,利空黃金。當指數低於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一般預期聯邦准備局可能會調降利率以刺激景氣。利空美元,利多黃金。
4.耐用品訂單 ,與黃金反向。
若該數據增長,則表示製造業情況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黃金。反之若降低,則表示製造業出現萎縮,對美元利空,利多黃金。
5. 就業報告 ,與黃金反向。
由於公布時間是月初,一般用來當作當月經濟指針的基調。其中非農業就業人口是推估工業生產與個人所得的重要數據。失業率降低或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表示景氣轉好,利率可能調升,對美元有利,利空黃金;反之則對美元不利,利多黃金。
6.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與黃金反向。
一般來說,生產者物價指數上揚對美元來說大多偏向利多美元,利空黃金;下跌則為利空美元,利多黃金。
7. 零售銷售指數 ,與黃金反向。
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利空黃金;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利多黃金。
8. 消費者物價指數 ,與黃金反向。
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物價指數之一。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此時中央銀行可能藉由調高利率來加以控制,對美元來說是利多,利空黃金。反之指數下降,利空美元,利多黃金。不過,由於與生活相關的產品多為最終產品,其價格只漲不跌,因此,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未能完全反應價格變動的實情。
9. 新屋開工及營建許可建築類指標 ,與黃金反向。
因為住宅建設的變化將直接指向經濟衰退或復甦。通常來講,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是利好因素,將推動美元走強,利空黃金。新屋開工與營建許可的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美元形成壓力,利多黃金。
10. 美國每周申請失業金人數 ,與黃金同向。
分為兩類,首次申請及持續申請。除了每周數字外,還會公布的是四周的移動平均數,以減少數字的波動性。申請失業金人數變化是市場上最矚目的經濟指標之一。美國是個完全消費型的社會,消費意欲是經濟的最大動力所在,如果每周因失業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會嚴重抑制消費信心,相對美元是利空,利多黃金。該項數據越低,說明勞動力市場改善,對經濟增長的前景樂觀,利於美元,利空黃金。
11. 美國ECRI領先指標 ,與黃金反向。
領先指標是一個衡量總體經濟運動的綜合性指標,它可以較早的說明今後數個月的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商業周期的變化,使投資者早期預測利率方向的重要工具,,預測未來經濟發展情況的最重要的經濟指標之一,顯示美國的經濟前景。若美國上周ECRI領先指標高於前值將有利美元,利空黃金;否則將不利於美元。
12. 美國本月核心零售銷售 ,與黃金反向。
零售銷售指數是用以衡量消費者在零售市場的消費金額變化,核心零售銷售為剔除汽車、食品和能源的零售數據統計得出。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
13. 美國月貿易帳 ,貿易赤字,與黃金同向。
貿易帳反映了國與國之間的商品貿易狀況,是判斷宏觀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進口總額大於出口,於是便會出現「貿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大於進口,便稱之為「貿易順差」;如果出口等於進口,就稱之為「貿易平衡」。
如果一個國家經常出現貿易逆差現象,國民收入便會流出國外,使國家經濟表現轉弱。政府若要改善這種狀況,就必須要把國家的貨幣貶值,因為幣值下降,即變相把出口商品價格降低,提高出口產品的競爭能力。國際貿易狀況是影響外 匯匯率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當外貿赤字擴大時,就會利空美元,令美元下跌,利多黃金;反之,當出現外貿盈餘時,則是利好美元,利空黃金。
14. 美國凈資本流入,與黃金反向。
美國凈資本流入是指減去了美國居民對國外證券的投資額後,境外投資者購買美國國債、股票和其他證券而流入的凈額。被視為衡量資本流動狀況的一個大致指標。
資本凈流入處於順差(正數)狀態,好於預期,說明美國外匯凈流入,對美元是利好;相反處於逆差(負數)狀態,說明美國外匯凈流出,利空美元
15. 美國設備使用率(也稱產能利用率) ,與黃金反向。
美國設備使用率(也稱產能利用率)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代表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滿點,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
16. 美國 上周紅皮書商業零售銷售(年率,月率) ,與黃金反向。
可以衡量目前經濟的強勢,零售額的提升,代表個人消費支出的增加,經濟情況好轉,如果預期利率升高,對美元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額下降,則代表景氣趨緩或不佳,利率可能調降,對美元偏向利空。
17. 美國上周API原油庫存 ,與黃金反向。
美國上周API(美國石油協會)原油庫存該庫存數量變化將影響國際原油價格,理論上若庫存減少則將使原油價格上漲,利多黃金;庫存增加則原油價格下跌,利空黃金。
18. 新屋銷售 ,與黃金反向。
它是指簽訂出售合約的房屋數量,由於購房者通常都是通過抵押貸款、按揭貸款形式認購房屋,因此對當前的抵押貸款利率比較敏感。房地產市場狀況體現出居民的消費支出水平,消費支出若強勁,則表明該國經濟運行良好,因此,一般來說,新屋銷售增加,理論上是對於美元是利好因素,將推動該過美元走強,利空黃金;銷售數量下降或低於預期,將對美元形成壓力,利多黃金。
19. 消費者信心指數 ,與黃金反向。
消費者支出佔美國經濟的2/3,對於美國經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此,分析師追蹤消費者信心指數,以尋求預示將來的消費者支出情況的線索。消費者信心指數穩步上揚,表明消費者對未來收入預期看好,消費支出有擴大的跡象,從而有利於經濟走好,利多美元,反之利空。每月公布兩次消費者信心指數,一次是在月初,一次是在月末
20. 經常帳 ,逆差擴大,利好黃金。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個國家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它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其餘額是正數?v順差?w,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凈國外投資增加,多本國貨幣利好。如果是負數?v逆差?w,表示本國的凈國外財富或投資均少。一國經常帳逆差擴大,該國幣值將走眨。
21. 美國EIA(美國能源協會)天然氣變化 ,與黃金反向。
從另一個方面反映了美國的能源利用率,進而反映美國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對國際原油價格也有影響。數據大於前值,反應美國的能源利用率良好,利多美元,利空黃金。
總體來說影響黃金的因素只有兩大項: 一方面是美元指數的漲跌於金價成反比;另一方面則是石油的價格漲跌,它於金價是同進共退的!
另外,上述對應關系要根據市場的具體情況仔細分析。不可盲目套用。在不同時期的市場環境和條件下,有個別數據和黃金的對應關系會成相反變化,投資者須了解當時的市場分析方法,例如:現在美元常被作為避險工具,而黃金作為一種風險資產有時和股市同方向運動。
⑤ 通過哪些數據可以預測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狀況
GDP:國內生產總值CPI:消費者物價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程度;PPI:生產價格指數,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化 M0:流通中現金,即在銀行體系以外流通的現金;
M1:狹義貨幣供應量,即M0+企事業單位活期存款 M2:廣義貨幣供應量,即M1+企事業單位定期存款+居民儲蓄存款。 PMI指數:采購經理指數,PMI指數50為榮枯分水線。當PMI大於50時,說明經濟在發展,當PMI小於50時,說明經濟在衰退。PMI是一套月度發布的、綜合性的經濟監測指標體系,分為製造業PMI、服務業PMI。 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 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Social Retail Goods) 指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製造業和其他行業對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和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的總和。其反映一定時期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況,反映社會商品購買力的實現程度,以及零售,市場的規模狀況。 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社會零售商品購買力、社會生產、貨幣流通和物價的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資料。 外匯儲備(Foreign Exchange Reserve),又稱為外匯存底,指一國政府所持有的國際儲備資產中的外匯部分,即一國政府保有的以外幣表示的債權 。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並可以隨時兌換外國貨幣的資產。狹義而言,外匯儲備指一個國家的外匯積累;廣義而言,外匯儲備是指以外匯計價的資產,包括現鈔、黃金、國外有價證券等。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國際清償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對於平衡國際收支、穩定匯率有重要的影響。
投機性短期資本,又稱游資(Refugee Capital)或叫熱錢(Hot Money)或不明資金,只為追求最高報酬以最低風險而在國際金融市場上迅速流動的短期投機性資金。 在外匯市場上,由於此種投機性資金常自有貶值傾向貨幣轉換成有升值貨幣傾向的貨幣,增加了外匯市場的不穩定性,因此,只要預期的心理存在,唯有讓升值的貨幣大幅波動或實行外匯管制,才能阻止這種投機性資金的流動。
外商直接投資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是一國的投資者跨國境投入資本或其他生產要素,以獲得利潤或稀缺生產要素為目的的投資活動。
貿易順差( Favorable Balance 0f Trade )或逆差。在一定的時間里(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賣各種貨物,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
工業增加值是指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以貨幣形式表現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是工業企業全部生產活動的總成果扣除了在生產過程中消耗或轉移的物質產品和勞務價值後的余額;是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新增加的價值。各部門增加值之和即是國內生產總值,它反映的是一個國家(地區)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和提供的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和。
⑥ 要做全球經濟數據對比,從哪裡查詢比較全面,比較精準呢
ceic資料庫使用起來很方便便捷,數據也很權威。在ceic資料庫中,GEM(全球經濟監測)提供了一系列的標准化歷史數據與詳細的方法說明,可以在短期和長期研究中實現各種經濟因素的快速分析對比。該數據集包括如GDP,IPI,FDI與CPI等關鍵指標。世界趨勢資料庫還提供區域匯總數據,綜合預測,商品數據,市場情緒指標,以及MSCI的主要區域和國家的指標 。
⑦ 請問有沒有詳細公布英國經濟指標的網站
建議你去http://www.statistics.gov.uk/hub/economy/index.html
看看,這個是英國統計局,裡面有不少經濟指標,如果想看中文版可以使用Google translate.
日本的數據你可以到http://www.stat.go.jp/english/data/index.htm看看,日本統計局,裡面是表格的形式,已經是英文版了。
⑧ 最新英國的經濟結構數據,越詳細越好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六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英國擁有大量的煤、天然氣和石油儲備;英國的主要能源生產大約占總GDP的10%,在工業國家是算非常高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數一數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英國的名牌國際工業包括勞斯萊斯汽車和引擎,名牌國際服務業包括馬莎百貨公司和匯豐銀行。
英國的教育、學術研究和科學研究亦處於世界領導地位,舉世聞名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都位於英國,是美國以外全球最重要的教育樞紐。英國每年吸引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慕名前來升學,不僅為國家帶來豐厚的外匯,也為這個屬知識型經濟體系的國家吸納不少人才。
英國的旅遊業也相當重要:每年有超過2,700萬遊客,排名世界第六,低於中國(3300萬)而高於澳大利亞(1910萬)。特色影點包括城堡,有各種珍藏的大英博物館和超大型溫室。
參見:英國工業、英國商業及英國旅遊業
工業
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歐洲最大的軍火、石油產品、電腦、電視和手機製造國。主要工業部門有:采礦、冶金、化工、電子電器、汽車、航空、食品、飲料、煙草、輕紡、造紙、印刷和建築等。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是英國工業研發的重點,也是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產業。英製造業中紡織業最不景氣,但電子、光學設備、人造纖維和化工,特別是制葯行業仍保持雄厚實力。 因工業革命即啟蒙於英國,故英國的工業法令在世界各地都能傳聞。
農業
主要包括畜牧、糧食、園藝、漁業,可滿足國內食品需求總量的近2/3。農業用地佔國土面積的77%,其中多為草場和牧場,僅1/4用於耕種。農業人口人均擁有土地70公頃,是歐盟平均水平的4倍。英是捕魚大國,捕魚量占歐盟的20%,滿足國內2/3的需求。
服務業
包括金融保險、零售、旅遊和商業服務等,是英經濟的主導產業。倫敦是全球第二大金融中心,在世界經濟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服務業佔GDP73%
詳見
http://ke..com/subview/3565/13600041.htm?fr=aladdin#9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B%B1%E5%9B%BD#.E7.BB.8F.E6.B5.8E
⑨ 經濟數據有哪些,主要分析哪些數據預測未來
你說的是宏觀經濟數據吧!
主要有GDP、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投資總額,CPI、PPI,貨幣供應量,就業率等。建議看我國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公報」,裡面基本上都涵蓋了這些指標,而且分類詳細。
⑩ 經濟指標不足時使用什麼方法來預測比較准確
在計量經濟學中,用工具變數來預測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