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綠地控股這個股票還要在底部磨多久
關注綠地控股有些時間了。前期平安創新一路大宗交易減持打壓股價;減持新歸出台後,平安減持可能暫時收手了。
這周公布的2017年半年度業績預告,收入、利潤同比增長不錯,凈利潤呵呵了
B. 上海的辦公樓市場現在是什麼情況
由2016第三季度辦公樓市場數據來看的話,上海的辦公樓市場可總結為以下幾方面:
1. 非中央商務區凈吸納量的增長彌補了中央商務區凈吸納量的增速放緩。
2. 需求減弱以及新增供應入市致使浦西中央商務區空置率上升。
3. 浦東中央商務區租金保持平穩,浦西中央商務區租金有所下降。
4. 銷售型辦公樓 :強勁的需求繼續推升市場成交量。
以上數據@仲量聯行《仲量聯行2016年第三季度上海房地產市場回顧》,完整信息可查看網站新聞。
C. 望專業人士給分析下崑山花橋那邊的房價問題和花橋以後的發展
崑山花橋的房子現在價位已經走高
投資升值方面的話主要是要等待花橋板塊的成熟
自主的話買在這邊也不錯,靠近11號線都比較方便,斷線內的房價漲跌
主要是看國家的調控政策和銀行信貸的松緊度
長線來看還是要分析價值和 潛在需求
房價真正的價值要看需求有多少
大家知道上海有多少多少受高房價和限購政策壓迫卻又想留在上海的人嗎?
崑山這幾年發展的比較好,願意留在崑山的人有是什麼一個數字呢?
有需求,就有市場
各位覺得上海地鐵沿線的房子值不到這個價?
弱弱的說一句:安亭與花橋一路之隔新房價格都到15000左右了
花橋的土地價格去年的時候也已經到9000左右每平米,象嶼集團拿的2塊地。
現在在售的樓盤拿地一般價格在3000左右哦
看好花橋
崑山房知識 搜關注@ 血色殘;陽的;搜;;房博客
D. 上半年國內房地產大宗交易成交884億,哪個城市熱度高
2020年上半年,中國內地房地產大宗交易市場成交約884億元。北京、上海表現搶眼,兩地成交額佔比達8成。4個一線城市佔比達91%。7月30日,戴德梁行在「上半年一線城市大宗交易市場線上分享會上」發布了上述數據。
從上述會議內容來看,四個一線城市各有千秋,上海房地產大宗交易額佔比超5成,而北京首次趕超上海成為外資「新寵」。廣州空置率處於6.7%低位,以穩見長。深圳以旺盛的爆發力,凈吸納量遙遙領先。
對於下半年,深圳工業物業、北京通州、上海產業園區將成為房地產大宗交易的投資熱點。此外,在疫情影響之下,開發商為了加速去化商業存量,大規模資產包或將陸續推出市場。
北京趕超上海,成為外資「新寵」
來自戴德梁行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內地房地產大宗交易市場成交約884億元。北京、上海依舊表現搶眼,兩地成交約700億元,成交額佔比達80%。
撐起了內地房地產大宗交易「半邊天」的上海成交455億元,佔比達52%。買家自用需求保持強勁,海通證券、上海銀行、TST庭秘密等紛紛落子。
而北京上半年房地產大宗交易成交244億元,同比下降5.45%,市場活躍度整體穩定。買家自用需求也很強烈,在上半年錄得的14宗交易中,自用買家佔到4宗,貢獻約23%的交易額,超過去年全年佔比。
值得關注的是,在外資吸引力上北京表現不俗,上半年吸引到108億元外資投入,首次趕超上海107億元,成為外資「新寵」。
對於這個趨勢能否延續下去?戴德梁行中國資本市場部副董事總經理劉兵認為,外資看好北京從2018年就有所體現。2018年,2019年北京房地產大宗交易外資佔比均接近三成。
劉兵表示,之前上海之所以成為外資最重要的投資地,是因為早在2009年,北京寫字樓市場經歷了高供應、高空置率、低租金,外資對其前景信心不足。而當時上海正好相反,市場空置率不斷下降,相應地催生了上海房地產大宗交易的活躍。但是近年來的情況反過來,北京成為全國最為穩定的寫字樓市場,租金最高,空置率長期保持低位,且租金回報率高過上海,外資基金也因此將目光投向北京。
對此,戴德梁行華東區資本市場部執行董事張維閔也認為,上海核心區甲級寫字樓租金回報率低於北京是事實。而未來5年內還有超600萬平方米的甲級寫字樓入市,相當於50%的現有存量,給租賃帶來壓力。另外,很多境外投資人在上海買過物業,開始去其他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尋求投資項目。
不過,論資產變現或流動性而言,張維閔認為上海表現優於北京,因為上海被認為是全中國最為透明,最成熟的大宗物業成交市場,常常是外資進中國的第一站。此外,它的高流動性、開放性的政策也吸引著內地基金或自用客戶需求,比如海通證券收購綠地黃浦濱江寫字樓、斯凱奇收購大虹橋富力物業。
廣州空置率低,深圳凈吸納量領先
與北京、上海交易額佔比8成相比,廣州、深圳房地產大宗交易成交額佔比僅為11%,總額超過100億元,與去年下半年相比下降比較明顯。
但在戴德梁行華中區資本市場部主管、執行董事蘇儉婷看來,廣州的寫字樓市場極度穩健。即使受疫情影響,二季度廣州寫字樓空置率仍處於6.7%的低位,租金也取得一線城市中的最低降幅,表現出強大的韌性和抗風險性。又由於各大機構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概念加持廣州物業,近期渣打銀行、上交所、深交所皆落子廣州。
而從深圳來看,房地產大宗交易上半年成交56億元,同比下降78%,但宗數同比僅減少2宗,以中小型成交金額為主,平均成交額在5億元左右。不過,如果不考慮去年同期華僑城大廈及中心城兩宗超大型交易拉高整體成交金額,深圳房地產大宗交易依然活躍。
值得關注的是,深圳工業物業重回房地產大宗交易舞台,上半年出現3宗工業物業成交,貢獻約21%的交易額,佔比超過去年全年。擁有舊改概念的工業物業曾是深圳的投資熱點,在去年交易沉寂後,今年開始恢復熱度。
如果投資人想乘上粵港澳大灣區TMT(數字新媒體產業)的東風,在廣深之間該如何作抉擇?蘇儉婷表示,深圳注重硬體製造及科技創新,而廣州注重線上、虛擬方面,特別是游戲行業及電商直播。其中全國TOP3游戲公司有兩家在廣州。在行業大環境帶動下,相關區域的表現也尤為搶眼,如天河區因受益於游戲產業,在廣州GDP排名第一。而琶洲在總部集聚效應的利好下,吸引了阿里巴巴、唯品會、小米、國美等知名企業進駐。由此,琶洲辦公空間的需求與日俱增。未來或承接珠江新城,成為廣州下一個CBD。
在戴德梁行華南區資本市場部主管、董事陳俊儒看來,深圳旺盛的需求及增長動力給足投資人對深圳甲級寫字樓的去化信心,年輕、有活力的人口結構帶來的強大消費升級需求與增長動能,亦將刺激零售物業未來的發展。
陳俊儒進一步解釋稱,深圳在很多具有尖端國際競爭力的產業上都有著清晰定位和強勁的民營活力,相應亦激發出了可觀的租賃需求。今年上半年深圳甲級寫字樓14萬平方米的凈吸納量已超過2019年全年,並遙遙領先其他一線城市。例如華米科技、京東等高新互聯網科技企業也紛紛新租或者擴租。
大宗物業投資回報提高,開發商將加速去化商業存量
從上半年房地產大宗交易的物業類型來看,辦公/研發辦公物業受到買家追捧。另據戴德梁行統計數據顯示,零售物業成交宗數則有所下滑,從2019下半年的17宗下降至2020上半年的10宗。不過,今年大宗物業的投資回報進一步提高,一線城市的辦公及零售物業的資本化率相對於2019年平均上升了10%-30%,物流倉儲資本化率相對於2019年平均上升10%-20%。
「雖然疫情對房地產大宗交易市場有所沖擊,但是投資者心態隨著疫情的消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市場也在逐步恢復。」戴德梁行大中華區資本市場部總裁、中國資本市場部主管葉國平這樣稱。
對於下半年,預計在上海有穩定現金流、高出租率的寫字樓項目更受青睞;產業園區物業將受到追捧;自用型買家將成為資產收購主力。相比之下,工業物業將持續成為深圳房地產大宗交易市場上重要投資熱點。
而在北京,通州或將成為北京房地產大宗交易的重要「戰場」。上半年,三峽集團正式簽約通州成大廣場,京杭廣場亦將打造成為北京北投愛琴海購物公園,上述房地產大宗交易在通州的頻繁發生也說明市場對區域的看好。
葉國平認為,在疫情衍生影響之下,下半年地產融資需求增多、而銀行融資或又相對緊縮,大家的布局策略也將進行一定調整。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內資機構將繼續擴大市場份額,開發商為了加速去化商業存量,大規模資產包或將陸續推出市場。
新京報記者 袁秀麗 圖片來源 戴德梁行
編輯 武新 校對 柳寶慶
E. 綠地控股,最近一直在大宗交易,請問,為什麼平安
你好,綠地控股盤子非常大,
地產板塊一直低迷,近期大盤比較強勢,出現大宗交易不難理解。
F. 亳州亳葯堂葯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亳州亳葯堂葯業有限公司。是以吉林乾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為投資主體,新建現代以中成葯為主的制葯企業。 亳州亳葯堂葯業座落在享有「華佗故里,葯材之鄉」美譽的亳州經濟開發區。亳州是我國最大的中葯材集散地,以得天獨厚的中葯材資源而享譽華夏,是我們以中成葯為主的制葯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黃金寶地。 亳州亳葯堂葯業佔地面積為370畝,24.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計劃投資10億元人民幣。亳葯堂葯業的廠區可概括為「交通方便快捷,地勢平坦開闊,周邊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備,建設條件良好」。在此投資興業我們感到欣慰! 主要投資建設項目有:中葯飲片項目;中葯提取項目;中葯制劑項目;人參保健食品飲品項目;長白山人參深加工項目;化妝品加工項目;以東北人參為主的土特產品大宗交易平台。 截至到目前已投入資金5億元。完成中葯飲片項目,中葯提取項目,中葯制劑項目。飲片車間年設計生產能力八千噸。已進入正常的生產和經營;中葯提取項目,提取車間年設計提取能力八千噸,中葯制劑項目,綜合制劑車間年設計綜合生產能力12億(片、袋、丸、粒、支)。均已完成彩鋼板內裝修,空調凈化系統,蒸汽供給系統,配電自動化系統,水循環系統,工藝管網,所有設備以及自動化生產線成套設備安裝調試;上述項目與之配套的所有附屬工程以及地下管網系統全部投入正常運行。 亳州亳葯堂葯業建設項目。以滿足中葯制葯行業的規范為原則;為企業員工和服務對象提供一個溫馨和諧的工作、生產、生活環境,按照國家對醫葯企業GMP和GSP的要求;實現人流物流分開,功能分區明確,採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造就整個無污染的廠區和多層次的景觀綠地環境。 亳州亳葯堂葯業整個建設項目達產達效以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總額1.5—2億人民幣。年上繳各種稅金8000萬元至10000萬元。 我們亳州亳葯堂葯業,要在亳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經濟開發區的領導支持下,恪盡職守,履職盡責,加快項目建設速度,力爭早日達產達效,為我們第二個故鄉亳州市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好我們的各項工作。用我們的實際行動來回報市委、市政府以及經濟開發區領導對我們的關心和厚愛!
法定代表人:張佩華
成立日期:2010-09-20
注冊資本:20000萬元人民幣
所屬地區:安徽省
統一社會信用代碼:91341600562179188M
經營狀態:存續(在營、開業、在冊)
所屬行業:批發和零售業
公司類型: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人員規模: 100-499人
企業地址:亳州經濟開發區銀杏路1188號
經營范圍:許可經營項目:中葯飲片(凈制、切制、蒸制、煮制、炒制、炙制、煅制、燀制、煨制、制炭)生產。毒性飲片(凈制、切制、煮制、炒制、炙制),片劑,硬膠囊劑,軟膠囊劑,顆粒劑,丸劑、口服液。 一般經營項目:中葯材(系未經炮製及葯品標准或炮製規范允許初加工的中葯材),農副產品購銷。(涉及許可或審批的取得許可或審批文件後經營,國家禁止經營的不得經營)
G. 六大痛點困擾住房消費者維權
「真沒想到,這么大的房企竟然會為了幾萬塊錢認購款故意拖了我半年多。說好的無理由退房,最後卻成了買賣雙方無休止的爭吵。」在南方日報記者面前說起去年的一次退房經歷,張先生至今仍一臉憤憤不平。
在每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到來之際,有關買房的各種痛點堵點問題,照例成為住房消費者熱議的焦點話題。在歷年的央視315晚會,針對樓市的投訴總能登上各類問題的前三。其中,消費者反映突出的不外乎是拖延交樓辦證、質量安全堪憂、配套設施缺位、隨意擅改規劃、退款百般刁難、物業管理混亂等房地產行業人士耳熟能詳的老問題。下面,南方日報記者結合近期的市場調查和南方+客戶端的報料信息,為讀者和網友們梳理分析當前樓市普遍存在的買方六大痛點問題,並提出相關維權建議供大家參考。
記者 馮善書
痛點1
拖延交樓辦證
不管對首次置業,還是對改善居住的人來說,買房都稱得上是人生的頭等大事,也是家庭消費中最大的支出之一。二手房中介小李告訴記者,大多數顧客在買房之前都會做好全流程的考慮,每一步計劃都少不了深思熟慮。因而他說,「樓市最大痛點就是拖延交樓辦證,這不僅會打亂買房者的計劃,甚至直接影響到其後續的工作變遷、婚姻生育和子女教育等問題。」
2月28日,一名買房者通過網路平台詢問某龍頭房企開發的XX時光住宅5座的預售證下發問題。佛山市禪城區住房城鄉建設和水利局隨即在3月3日提醒該買房者,該期住宅樓當時暫未提出辦理預售許可申請手續,建議謹慎購買。
事實上,交易不合法、工期不順、手續不全、資金緊張等原因都會客觀上造成開發商拖延交樓或延期辦證。而貪心和粗心則是買房者惹上這類麻煩的症結所在。春節期間,某消費者就頗顯自豪地告訴記者,其通過關系從廣州某大型開發商那裡買了一套位置和戶型都非常好的商品房,盡管預售證還沒有發下來,他仍然一次性向開發商繳納了數十萬元的認購款。
在此提醒消費者,哪怕銷售顧問描述的優點再多、給出的條件再優惠,也不能忽視查實雙方交易的房屋標的是否合法,項目投資建設的手續是否齊全。否則,很有可能會為自己的大意而付出巨大的時間或金錢代價。
痛點2
質量安全堪憂
今年2月,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在網上披露,針對業主前期投訴,該局去年對黃埔區知識城某龍頭企業開發的一處樓盤項目進行抽查,結果發現樓盤項目既無地基基礎相關驗收資料與檢測記錄,也未進行氯離子檢測,混凝土表面還存在麻面等質量缺陷。為此,黃埔區住建局要求開發商等有關單位對所有在建單體建築進行整改與檢測,安排專人做好業主咨詢、答疑和相關資料的查詢工作。截至目前,項目所有質量問題已整改完成。
在房地產行業,與房屋質量有關的糾紛問題一直是業主投訴的焦點。盡管一座樓盤的建成和驗收,需要經過多個不同部門的監管,然而在現實交易中,房屋質量不合格的問題,依然無法杜絕。從地基到主體結構,從外牆到內飾,從水電安裝到走廊設計,曾經被南方日報和南方+曝光的房屋質量問題可以說五花八門。特別是近年來,國內房企掀起新一輪規模競爭,一些龍頭企業也採取高周轉的方式來加速擴張。過於追求投資開發的效率,必然就會放鬆對質量的管控。因而,消費者在看房的時候一定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最好邀請建築專業人士陪同把關,簽訂交易合同的時候一定要明晰雙方的責任義務,以防開發商遇到問題時推卸責任。
痛點3
配套設施缺位
在競爭日趨白熱化的房地產市場,開發商為了加快新盤的成交進度,往往會投其所好地在教育、交通、醫療等方面提前做好各種「華麗」的配套。這里邊不乏那些後期變現不了的「空頭支票」。承諾的配套,最後落實不到位,這在廣告法上是虛假宣傳,在合同法上屬於欺詐行為。不過,如此明顯的道理,現實中業主卻往往很難維權。對開發商來說,賣的是一套房屋,但對消費者來說買的是一個家。如果沒有完善的配套設施,小區建得再漂亮,你也不會覺得方便舒服。
近年來,廣州、東莞和佛山等地有關樓盤配套的投訴糾紛一直比較多。譬如,廣州天河、荔灣、黃埔等區業主反映較多的是開發商承諾的名校資源未落實的問題。有部分後來在政府的監管介入下得到妥善解決,但也有個別最後則不了了之。在高周轉的模式下,企業普遍表現得急功近利,因而,在賣樓廣告上通過誇大其詞和搞虛假承諾來吸引買家的方式並不奇怪。關鍵的是,消費者自己要留個心眼,尤其是涉及教育、交通等主要配套的銷售承諾,一定要多方查實。實在無法核實的,最好讓開發商在白紙黑字上做出承諾,明確違約的賠償責任。
痛點4
隨意擅改規劃
老王前年在廣州中新知識城某大型樓盤買的一套高層住宅,去年終於交了樓。但讓他頗為不爽的是,原來幾棟高樓中間規劃出來的中央花園,在樓房售完後居然被開發商強行建起了一座三層的商業綜合體。這是一起典型的開發商在交易完成後通過擅改規劃實現利益最大化的行為。雖然買了這幾棟高層的業主們都表示很生氣,有的甚至通過投訴和起訴方式要求開發商恢復原狀,但最終事情還是不了了之。
不管是把綠地改成門店,還是改成車位或其他任何公共設施,只要改變了交易之前開發商和售樓部正式宣傳的那份規劃設計圖紙,其結果都涉嫌非法侵犯了業主的利益。像這樣的違反銷售承諾的現象在當前樓市中可以說層出不窮,買房者要想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只能在交易之前與賣方簽訂有明確約束條款的買賣合同。千萬不能因為對方是國有房企,或者是龍頭房企,就可以不用合同來加以約束。對於自己預感到很可能實現不了的承諾,一定要讓開發商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寫進合同里邊,以後出了糾紛才擁有維權的法律依據。
痛點5
退款百般刁難
2019年12月底,由於某龍頭房企開發的中山市東區某大型樓盤早已清盤。但是,一名買房者通過12345政府服務熱線向監管部門投訴,其2019年6月8日提出無理由退房申請,到投訴當天已經過去7個多月了,該公司雖然將其認購的位於十九棟2703房的住宅轉售給了他人,但對其申請的認購房款卻一直拒不退款,這是否涉嫌一房兩賣?後來當地的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告訴他,該局並未收到這套住宅的購房申請資料。工作人員還要求其提供雙方原來簽訂的《認購書》等證據,表示若情況屬實,該局將會把這套房源納入限制交易名單,以保障雙方權益。
從法律上來講,這位先生有關退房、退款的訴求,屬於他和開發商之間發生的一起房屋買賣合同糾紛。所以,工作人員建議他與開發商遵循民事合同處理原則協商處理,如果協商不成,再通過法律途徑解決。不過,靠打官司來要回退款,顯然是一條時間和經濟成本非常高的維權之路。有些開發商正是抓住大多數消費者耗不起時間和金錢的心理,千方百計想通過扣壓訂金和認購款的方式來提高自己的經營杠桿。這當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對於買方來說,買不買這套房,一定要提前想好,就算很多房企為了沖業績都提出了「無理由退房」的承諾,但錢進了別人的口袋,要想拿回來卻並不容易。
痛點6
物業管理糟糕
由於對物管公司的管理服務水平不滿,深圳市羅湖區金洲花園小區業主一直在通過各種渠道依法維權,直到今年年初,業主仍然在投訴物業專項維修資金未繳交、原公司至今未退出物業管理區域等問題,引起當地住建部門關注。事實上,早在2019年1月24日,羅湖住建局已責令金流物業限期退出金洲花園物業管理區域。由於該公司逾期未退出,該局2019年5月5日再次責令金洲物業退還逾期所收取的物業服務費,並啟動按月處以5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程序。但是,由於業主一直未選聘新的物業服務企業,金洲物業至今年初仍未完成交接。
多位業主向記者透露,買房最怕遇到糟糕的物管企業,因為業主群體數量多、人員復雜,要走正規法律程序換掉一家不合格的物業管理公司並不容易。南方產業智庫此前做過一項網路調查,60%的被調查對象均反映對所在小區物業不滿意。由此可見,買樓不能只看房屋建得好不好,日後由誰來提供管理服務也很重要。實踐證明,選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較高的大型物業管理公司,遭遇惡劣維權糾紛的概率相對要小。
記者觀察
房企線上銷售「搏殺」
但別忘了遵守游戲規則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房企紛紛抓住網上賣房這根「救命稻草」,紛紛上馬在線銷售平台。事實上,多年以來網上賣房一直不算成功,但在疫情之下,各家也只能硬頂上。為了吸引客源,不少售房平台推出折扣優惠,並輔以「無理由退房」「成交給傭金」「注冊拿獎勵」等看上去十分誘人的舉措。
這些看上去很實惠的舉措,會不會再一次成為套路和手段?從春節至今筆者梳理的情況來看,有些問題仍然值得關注。尊重市場規律和游戲規則是起碼的要求,不尊重規則,用一些看上去很「雞賊」的套路和把戲忽悠消費者,最終受損的還是自己。
如果多看幾家房企的線上售房措施就會發現,房企有「認購金」的制度,少則1000元,多則5000元,如果想要買房,這筆錢需要通過在線平台進行繳納,將心儀的房源鎖定,等到簽訂合同繳納首付房款時,這筆認購金將被用來抵扣房款。
是不是很熟悉?其實這就是人們熟悉的定金,不過與線下購房時選房定金動輒幾萬元相比,線上購房的認購金並不算多。
其實,不論是定金還是認購金,採取的策略都是相同的——一方面,數額不算多,對於有心購買的買家而言只是「灑灑水」;另一方面,如果沒有明確「專款專用」的規定,這筆錢實際上是進入了開發商的口袋,積少成多、聚沙成塔,錢可以先用於項目周轉。
在「快周轉」模式下的今天,房企對資金有著巨大的需求,為什麼有些開發商會要求「定金不退」?恐怕正是因為錢被徵用了。即便如今房企們紛紛表示認購金可以全額退,但如果你沒有買房,最終這筆認購金相當於一筆「無息借款」給了房企,而認購金能不能按時退款,流程是否復雜,在疫情解除前,都是未知數。
「打折」和「傭金」都是這次線上售房的關鍵詞,給出巨額優惠,同時還採取成交獎金和推薦成交傭金的制度,希望給購房者一種「買房很省錢」「買房還能賺錢」的感受。
從表面上看,這些都是房企讓利引客的手段,相比價格讓利帶來的損失,開發商更害怕的是新建的房子沒有如期賣出去,而疫情的影響也導致樓市成交幾乎陷入「封凍」的狀態,加快出貨和銷售回款,才能最大限度地挽回損失。
畢竟建房、賣房都要成本,且開發商因為開發項目一般都會承擔高額的負債,一旦現金流緊張,大型房企依靠強大的資金實力能夠撐過去,頂多是財務數據變得不好看,而中小房企就很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樓盤爛尾、開發商倒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事實上,不論是折扣還是傭金,與此前看房時銷售人員話術中的「再不買就漲價」一樣,都是在增強意向購房者的危機感。畢竟所有的開發商都不會宣傳永久打折,而是會明裡暗裡地設置高折扣和高傭金的期限,「再不買優惠就沒了」「再不買就拿不到那麼多傭金了」這樣的話是不是和「再不買就漲價」有異曲同工之妙?
已有網友發帖稱又有開發商玩起了「先漲價再打折」的套路,盡管這些信息真實性未知,但類似的打折套路以前也出現過,而有關成交傭金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兌現的問題也屢見報端。所以對於購房者而言,面對折扣和傭金的誘惑,仍要打起精神,提高警惕。
以往,除部分大型企業外,鮮有房企會推出「無理由退房」,因為這與房地產行業大宗交易的屬性,交易流程的復雜性,以及開發商快周轉模式和加快銷售回款的策略相違背。但在疫情影響之下,宣布「無理由退房」的房企多了起來,與「無理由退房」異曲同工的「降價補差價」措施亦是如此。
其實,宣傳「無理由退房」的最終目的是打消購房者對於買後降價造成損失的顧慮,從而增強購房者最終決策的信心——你看,不用去管房價是漲還是跌,哪怕你只是心情不好有點反悔,這房子也能退不是?
不過,此次疫情期間,房企們的「無理由退房」並不是一個長期選項,而是有期限的。時間長的,從簽署合同開始直到收樓入住,這數月期間都可以退。但時間短的就不敢這么承諾了,所以我們看到了一些房企的無理由退房期限是50天、30天、10天,甚至7天。
「後悔期」那麼短,恐怕根本未到簽訂商品房銷售合同的階段,所以也不能叫退房,充其量是退定金。與此同時,即便是真的要退,讓開發商和銷售顧問把原已收入囊中的房款、已經算入的業績和本已拿到的成交傭金吐回來,退房者面臨的復雜流程和退房阻力可想而知,糾紛就這樣來了。
所以一旦推出「無理由退房」,房企就必須拿出真正的誠意和足夠的資金儲備,用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情況,並輔以完善的機制和高效的執行力予以兌現。更要拿出應有的誠意,說退就退,否則這樣的政策不出也罷。記者 葛政涵
H. 綠地控股今日有大宗交易嗎9月9日
沒看到有公告說有大宗交易,查籌碼,也沒有發現有明顯的大宗交易
I. 綠地控股600606主力備受關注 後市是機遇還是風險
股東平安每天大宗交易減持5000萬元左右,減持沒玩沒了的,機會短期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