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計算當地的中央子午線
計算方法:當地中央子午線決定於當地的直角坐標系統,首先確定您的直角坐標系統是3度帶還是6度帶投影,然後再根據如下公式推算。
6度帶:帶號N=round[(L+3)/6],即對(L+3)/6的值四捨五入取整數,L為當地經度;則中央子午線經度L0=6 × N-3。
3度帶:帶號N=round(L/3),即對(L/3)的值四捨五入取整數,L為當地經度;則中央子午線經度L0=3 × N。
長白時區
以東經135(127.5)度為中央子午線。
一個時區的「標准時」,只是一個大地區的統一時間,大家共同遵守的「人工時間「而已,並不是該時區內每個地點的「本地時間(LMT)」——真正的經度時。要用出生地的經度與出生大地區的標准時來加減,全球任何地點都用這個原則。
❷ 求教大蝦:如何計算任意一點坐標處於中央經線(中央子午線)多少度
基本信息
經線是在地面上連接兩極的線,表示南北方向。古人以「子」為正北,以「午」為正南。所以把經線叫做子午線子午線。經線和垂直於它的緯線構成地球上的坐標,既經緯網。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的位置都可以用一條經線和緯線的交叉點來表示。所有的經線長度都相等。科學家把開始計算經度的一條經線「0度經線」叫做本初子午線。1884年的10月1日,在美國的華盛頓召開了國際子午線會議。10月23日,大會通過一項決議向全世界各國政府正式建議,採用經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天文檯子午儀中心的子午線,作為計算經度起點的本初子午線。從0°經線算起,向東劃分0°~180°,為東經度 ,向西劃分0°~180°,為西經度。1953年,格林尼治天文台遷移到東經0°20′25〃的地方,但全球經度仍然以原址為零點計算。在英國倫敦有一條本初子午線(0度經線)標志。 附圖:英國格林尼治天文台 prime meridian
[編輯本段]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又稱「首子午線」或「零子午線」也就是0°經線,是地球上計算經度的起算經線。本初子午線的制定和使用是經過變化而來的。 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起 ,分別向東和向西計量地理經度,從0度到180度。1884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決定,採用通過英國倫敦格林尼治皇家天文台(舊址)埃里中星儀的子午線作為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准參考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1957年後格林尼治天文台遷移台址,國際時間局利用若干天文台在赤道上定義了平均天文台經度原點,它由這些天文台的經度採用值和測時資料歸算而得。1968年起把通過國際慣用原點和平均天文台經度原點的子午線作為本初子午線。 本初子午線是地球上的零度經線,它是為了確定地球經度和全球時刻而採用的標准參考子午線,它不像緯線有自然起點——赤道。
[編輯本段]研究
19世紀以前,許多國家採用通過大西洋加那利群島耶羅島的子午線。那條子午線相當於今天的西經17°39′46〃經線。19世紀上半葉,很多國家又以通過本國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線為本初子午線。這樣一來,在世界上就同時存在幾條本初子午線,給後來的航海及大地測量帶來了諸多不便。於是1884年10月13日,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英國倫敦東南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的起點和世界標准「時區」的起點。後來這一天便定為國際標准時間日。經度值自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西計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時。本初子午線以東為東經,以西為西經,全球經度測量均以本初子午線與赤道的交點E點作為經度原點。1957年後,格林尼治天文台遷移台址,國際上改用若干個長期穩定性好的天文台來保持經度原點,由這些天文台原來的經度採用值反求各自的經度原點。再由這些經度原點的平均值和E點的差值來決定和保持作為全球經度原點的有點。 1968年,以國際協議原點(CIO)作為地極原點,把通過國際協議原點和平均天文台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各種新技術確定的地球坐標系的經度零點都盡量與本初子午線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點差別。
[編輯本段]本初子午線的確定(發展史)
世界上最早准確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唐代天文學家僧一行。 1871年第一屆國際地理學會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召開,會議作出決議:「各國的海圖要統一採用格林尼治子午線為零度經線,並在15年內付諸實施」。 1883年10月在羅馬召開第7屆國際大地測量會議,會議決議:「本初子午線必須是通過一級天文台的子午線,考慮到有90%的從事海外貿易的航海者已經以格林尼治子午線為基準來計算船的位置(經度)這一實際情況,各國政府應採用格林尼治子午線作為本初子午線」。關於時間問題,會議認為:在國際交往中應採用統一的世界時,這將會帶來很大的方便。 1881年10月1日,國際子午線會議在美國華盛頓召開。最後大會通過了七個決議案,其中: 決議案之二:出席會議的各國政府應採用通過格林尼治天文檯子午環中心的子牛線作為本初子午線。 決議案之四:提倡採用世界時,根據需要也可以使用地方時或標准時。 決議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線的零時為起點,民用日也從子夜零時開始。 至此,本初子午線、世界時等最終得以確立,並得到大多數國家的承認。
❸ 中央經線的經度公式
計算方法
當地中央子午線決定於當地的直角坐標系統,首先確定您的直角坐標系統是3度帶還是6度帶投影,然後再根據如下公式推算。
6度帶:帶號N=round[(L+3)/6],即對(L+3)/6的值四捨五入取整數,L為當地經度;則中央子午線經度L0=6 × N-3。
3度帶:帶號N=round(L/3),即對(L/3)的值四捨五入取整數,L為當地經度;則中央子午線經度L0=3 × N。
(3)新編子午線指標公式擴展閱讀
經度和緯度
經度和緯度都是一種角度。經度是個兩面角,是兩個經線平面的夾角。所有經線都是一樣長。某一點的經度,就是該點所在的經緯平面與本初子午線平面的夾角。在赤道上度量,自本初子午線平面作為起點面,一地的經度是該地對於本初子午線的方向和角距離。
本初子午線是0°經線,東經的最大值為180°,西經的最大值為180°,東西經180°經線是同一根經線,因此不分東經或西經,而統稱180°經線。
緯度是個線面角。起點面是赤道平面,線是本地的地面法線。所謂法線,即垂直於參考扁球體表面的線。某地的緯度就是該地的法線與赤道平面之間的夾角。緯度在本地經線上度量,由赤道向南、北度量,向北量值稱為北緯度,向南量值稱為南緯度。
一地的緯度是該地對於赤道的方向和角距離。赤道是0°緯線,北緯度的最大值為90°,即北極點;南緯度的最大值為90°,即南極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經度線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央子午線
❹ 高斯投影正算公式中子午線弧長怎麼求
高斯投影概述
投影與變形
地圖投影:就是將橢球面各元素(包括坐標、方向和長度)按一定的數學法則投影到平面上.研究這個問題的專門學科叫地圖投影學.可用下面兩個方程式(坐標投影公式)表示:
x=F1(L,B)
y=
F2(L,B)
式中L,B是橢球面上某點的大地坐標,而X,Y是該點投影後的平面直角坐標.
投影變形:橢球面是一個凸起的、不可展平的曲面.將這個曲面上的元素(距離、角度、圖形)投影到平面上,就會和原來的距離、角度、圖形呈現差異,這一差異稱為投影變形.
投影變形的形式:角度變形、長度變形和面積變形.
地圖投影的方式:
(1)等角投影——投影前後的角度相等,但長度和面積有變形;
(2)等距投影——投影前後的長度相等,但角度和面積有變形;
(3)等積投影——投影前後的面積相等,但角度和長度有變形.
❺ 中央子午線是怎麼計算的
當地中央子午線決定於當地的直角坐標系統,首先確定您的直角坐標系統是3度帶還是6度帶投影,然後再根據如下公式推算:6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公式:當地經度/6=N;中央子午線L=6XN當沒有除盡,N有餘數時,中央子午線L=6XN-33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公式:當地經度/3=N;中央子午線L=3XN
❻ 如何計算當地中央子午線
一、 基本概念:
1、地形圖坐標系:我國的地形圖採用高斯-克呂格平面直角坐標系。在該坐標系中,橫軸:赤道,用Y表示;縱軸:中央經線,用X表示;坐標原點:中央經線與赤道的交點,用O表示。赤道以南為負,以北為正;中央經線以東為正,以西為負。我國位於北半球,故縱坐標均為正值,但為避免中央經度線以西為負值的情況,將坐標縱軸西移500公里。 2、北京54坐標系:1954年我國在北京設立了大地坐標原點,採用克拉索夫斯基橢球體,依此計算出來的各大地控制點的坐標,稱為北京54坐標系。 3、GS84坐標系:即世界通用的經緯度坐標系。 4、6度帶、3度帶、中央經線。 我國採用6度分帶和3度分帶:
1∶2.5萬及1∶5萬的地形圖採用6度分帶投影,即經差為6度,從零度子午線開始,自西向東每個經差6度為一投影帶,全球共分60個帶,用1,2,3,4,5,……表示.即東經0~6度為第一帶,其中央經線的經度為東經3度,東經6~12度為第二帶,其中央經線的經度為9度。我省位於東經113度-東經120度之間,跨第19帶和20帶,其中東經114度以西(包括阜平縣的下庄鄉以西、平山的溫塘、蘇家莊以西,井陘的礦區以西,邢台縣的漿水鎮以西,武安的活水鄉以西,涉縣全境)位於第19帶,其中央經線為東經111度;114度以東到山海關均在第20帶,其中央經線為117度。 1∶1萬的地形圖採用3度分帶,從東經1.5度的經線開始,每隔3度為一帶,用1,2,3,……表示,全球共劃分120個投影帶,即東經1.5~4.5度為第1帶,其中央經線的經度為東經3度,東經4.5~7.5度為第2帶,其中央經線的經度為東經6度.我省位於東經113度-東經120度之間,跨第38、39、40共計3個帶,其中東經115.5度以西為第38帶,其中央經線為東經114度;東經115.5~118.5度為39帶,其中央經線為東經117度;東經118.5度以東到山海關為40帶,其中央經線為東經120度。
地形圖上公里網橫坐標前2位就是帶號,例如:我省1:5萬地形圖上的橫坐標為20345486,其中20即為帶號,345486為橫坐標值。
二、當地中央經線經度的計算
六度帶中央經線經度的計算:當地中央經線經度=6°×當地帶號-3°,例如:地形圖上的橫坐標為20345,其所處的六度帶的中央經線經度為:6°×20-3°=117°(適用於1∶2.5萬和1∶5萬地形圖)。
三度帶中央經線經度的計算:中央經線經度=3°×當地帶號(適用於1∶1萬地形圖)。
GPS320/315的說明書上例舉的中央經線的計算方法有誤,在使用時要注意防止誤導。
三、GPS的坐標系統及坐標系轉換
GPS接受器是以WGS84坐標系(經緯度坐標系)為根據而建立的。我國目前應用
的1∶5萬的地形圖屬於1954年北京坐標系(BJ54),通常我們叫它公里網坐標。但GPS接受器已經預設了WGS84和公里網坐標之間進行坐標轉換的公式,因此我們只要將必要的參數輸入GPS接受器,即可自動轉換。參數如下:
LONGITUDEORIGIN∶(中央經線):依據上述內容,根據不同比例尺的地圖和本地所處的不同位置而定;SCALE(投影比例)∶1.0000000;FALSE′E′(東西偏差)∶500000.0;FALSE′N′(南北偏差)∶0.0。 因為WGS84坐標系與公里網坐標系統之間通常有80~120米的差值,要獲得較為精確的公里網坐標,還需要進行精確校正,各地區參數略有不相同,北京市附近的縣可採用北京市參數,河北省其他地區可採用河北參數,E114°以西的地區(包括阜平縣的下庄鄉以西、平山的溫塘、蘇家莊以西,井陘的礦區以西,邢台縣的漿水鎮以西,武安的活水鄉以西,涉縣全境)可試用山西省參數,使用1:2.5或1:5萬的地形圖中央子午線取E111°,其他參數不變。 四、已知坐標點校正GPS的誤差
1、用GPS去測量已知坐標點得到坐標XGPS和YGPS; 2、計算兩者的差值:△X=XGPS-X已知△Y=YGPS-Y已知 3、計算FALSE′E′(東西偏差)和FALSE′N′(南北偏差) 東西偏差=500000-△X南北偏差=0-△Y
4、更改GPS參數中的FALSE′E′(東西偏差)和FALSE′N′(南北偏差)
要取得十分精確的坐標點,只能從測繪部門得到,但我們也可通過地理信息系統中的配准後的地形圖中測得較為准確的公里網坐標點。一般情況下,也可以從地形圖上直接仔細量取多個易於確定的特殊點的坐標,與GPS測定的坐標進行比較,求取平均偏差值。
五、注意事項
現在大多數GPS都具有求算面積的功能,但若所求面積較小,需進行多次重復測量,取其平均值。
關機或更換電池一般不會造成系統參數的丟失,所以系統參數設定完成後,最好不要輕易改動,以免因誤操作使參數改動,造成不必要的錯誤。
另外,由於衛星信號波長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在混凝土建築物中,GPS很難收到信號,不能進行定位和導航操作。 如何計算當地的中央子午線?
當地中央子午線決定於當地的直角坐標系統,首先確定您的直角坐標系統是3度帶還是6度帶投影,然後再根據如下公式推算:
6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公式: 當地經度/6=N;中央子午線L=6 X N 當沒有除盡,N有餘數時, 中央子午線L=6 X N - 3 3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公式: 當地經度/3=N;中央子午線L=3 X N
❼ 子午線測量是什麼
僧一行原名張遂(683—727),又名敬賢。唐朝魏州昌樂(今河南濮陽市南樂縣)人。張遂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好學,博覽群書。青年時代到長安拜師求學,研究天文和數學,很有成就,成為著名的學者。本來他是仕途順暢的,為何會出家成僧?為什麼叫做僧一行呢?其中是有原因的。
一行出家前,俗名叫張遂。在當時有名的學問家尹崇的推舉下,年輕的張遂成了長安城裡有名的學者。這位年輕的學者卻不能安心地在長安研究學問。因為當時是武則天當皇帝,其侄子武三思身居顯位,權力很大。武三思沽名釣譽,到處拉攏文人名士以抬高自己。張遂是個刻苦鑽研、老老實實做學問的青年,他不願意和武三思這種聲名狼藉的貴族同流合污,便假託有病,閉門不見。後來武三思不斷地糾纏,張遂只得憤然離京,東去河南嵩山出家當了和尚,取名為一行,故稱一行和尚。
其中一行投師也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據說,張遂當時聽說國清寺內一老僧算術高超,就慕名求教。宏大富麗的國清寺內,有一座幽雅的庭院便是這位老僧所居的住所。森森古柏環抱,淙淙清溪當門。一行步過門前小橋,於門屏間聽得院中有人擺算籌,便佇立屏息靜聽。那籌子大約是象牙琢磨的,聲音清脆,似珠落玉盤。聽這手法、音節,果然是個算學高手。一行暗自高興:「此行不虛。」正聽得出神,撥弄算籌的聲音停了。有人說話:「我算準了。今日應有個遠來的弟子求教演算法,這個時辰該到了,怎不見人!怕是沒人引見吧?」接著聽見他撥了一個算籌,又說:「聽見了吧?門前東流的溪水改向西流了,說明我的弟子已經到門前了。」一行驚呆了:「果然妙算高手!」他立即踉蹌而進,對桌案跪拜,「聽說師父精通算學,千里來投,只為歷算,弟子早悟世幻,無貪無念,只想拜在門下,潛心向學。」老僧呵呵一笑:「果然是再世的顏回啊,老衲真是有幸,收你這個高徒。」這個歷史上未留下姓名的老僧從此盡心教他。一行也很發奮,「三更燈火五燈雞」,很快學會全部算學口訣,為以後編制《大衍歷》打下了良好的數學基礎。據說當他學成回歸時,小院門前溪水復東流。從此他的名聲更大,全國盡知。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得知一行和尚精通天文和數學,就把他召到京都長安,做了朝廷的天文學顧問。張遂在長安生活了10年,使他有機會從事天文學的觀測和歷法改革。僧一行一生最大的貢獻是領導了全國性的大地天文測量和編制《大衍歷》以及改制天文儀器三件事。
開元十二年(724),他領導了全國12處的天文測量,分別到達唐帝國的南北兩端。測量內容是每個測點的北極高度、冬夏至日、春秋分日、太陽正南時的日影長度。其中位於黃河平原上的上蔡、扶溝、浚儀太岳台(今開封西北)、滑州白馬(今河滑縣)四地的測量數據特別重要。因四地幾乎位於同一經線,又都處於平地,誤差較小。測量的結果表明一直被沿用的「南北地隔千里,影差一寸」的數據是錯誤的。一行得出南北相差351里80步北極高度相差一度(古制1里300步,一步5尺),換算為現代的數據是南北相距129.22公里,北極高度相差一度,現測值為111.2公里。雖有較大的誤差,但終歸糾正了「南北地隔千里,影差一寸」的傳統錯誤,又開始了世界上第一次實測地球子午線的創舉。根據子午線一度的長度可以求得地球的大小,這是多麼了不起的成就啊!到公元814年阿拉伯統治者阿爾。馬蒙在幼發拉底河以北又一次進行了子午線長度的測量,得到了比一行更准確的數值,但比一行晚了90年。
一行在實測的基礎上,於開元十三年(725)開始著手編制《大衍歷》。727年寫成初稿,一行就病逝了。《大衍歷》以《皇極歷》為基礎,進行了改革和創新,分為七篇:步中朔術、發斂術、步日纏術、步月離術、步軌漏術、步交會術、步五星術。所寫的內容是平朔望和平氣,七十二候,太陽和月球每天的位置與運動,每天見到的星象和晝夜時刻,日食和月食的測算,五大行星位置的測算。他的制歷內容與結構表明我國古代歷法體系已臻成熟。在西方歷法傳入之前,《大衍歷》的結構為歷代所效法。《大衍歷》發明了定氣概念,得出太陽是運動冬至日最快,以後由快到慢,夏至日最慢,以後由慢到快,再到冬至曰最快,循環往復。他主張依據太陽實際視運動安排節氣,這就叫定氣,改變了以前將一年分為二十四等分的定二十四節的做法(平氣)。一行將「不等間距二次內插法」引入《大衍歷》的計算,歐洲直到17世紀才把內插法用於天文計算。在計算日、月食和五星運動時,《大衍歷》考慮到視差(人位於地表觀測和地心的位置有差別)對交食的影響,創立了一套計算視差影響的經驗公式。由於上述的成就使《大衍歷》較以前的歷法更精密。
一行在天文學上的第三大貢獻是儀器製造。他在領導天文測量時,發明了復規用來測量。他又與梁令瓚共同製造了觀測天象的「渾天銅儀」和「黃道游儀」,渾天銅儀是在漢代張衡的「渾天儀」的基礎上製造的,上面畫著星宿,儀器用水力運轉,每晝夜運轉一周,與天象相符。還裝了兩個木人,一個每刻敲鼓,一個每辰敲鍾,其精密程度超過了張衡的「渾天儀」。「黃道游儀」的用處,是觀測天象時可以直接測量出日、月、星辰在軌道的坐標位置。一行使用這兩個儀器,有效的進行了對天文學的研究。
僧一行在天文學上的成就,不僅在國內聞名,而且在世界上都有很大影響。此外,僧一行的天文學觀點,有的比世界著名天文學家早1000多年。
❽ 原帶的中央子午線,和新帶的中央子午線是怎麼計算的
我看你確實混亂了.那先給你普及下知識:
1、什麼是六度帶和三度帶
六度帶自0度子午線起每隔經差6度自西向東分帶,帶號依次編為第1、2…60帶.
三度帶是在六度帶的基礎上分成的,它的中央子午線與六度帶的中央子午線和分帶子午線重合,即自1.5度子午線起每隔經差3度自西向東分帶,帶號依次編為三度帶第1、2…120帶.
我國的經度范圍西起73°東至135°,可分成六度帶十一個,各帶中央經線依次為75°、81°、……、135°,或三度帶二十二個.
2、中央子午線的計算方法(三種方法)
首先我們要確定我們的坐標是3度帶的還是6度帶的投影.
①在野外沒有地形圖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我們的GPS接收機讀出當地的粗略經度,然後根據經度來計算帶號、中央子午線,計算公式如下:(在野外很少有可以剛好被3或6除盡的經度)
6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公式:中央子午線L=6 ×(N+1)-3 .N=[當地經度/6],N值不進行四捨五入,只取整數部分,(N+1)即為6度帶的帶號.
3度帶:中央子午線計算公式:中央子午線L=3 ×N .N=當地經度/3,N值進行四捨五入後即為3度帶的帶號.
②如果我們帶有地形圖,從地形圖上能讀出當地的帶號,進而計算出當地中央子午線.這里需要看y坐標的值,正常數值是小數點前有六位數,
如果發現y值是個8位數,那就說明前面兩位是當地的帶號,這個值在我國陸地上一般小於23就說明是6度帶坐標,大於24的就應該是3度帶坐標,然後再根據上述相應的公式就能算出當地的中央子午線了.
③上面是比較正統演算法,下面我就介紹一種比較實用的判斷方法,這種判斷方法要求必須知道當地常用的中央子午線有那幾條各是多少,然後把前後兩條中央子午線相加再除以2,所得值既是兩條中央子午線的分界值,小於這個值,中央子午線就是前一條,大於中間值就是後一條.
下面我簡單舉個例子.比如在山西常用到的3度帶的中央子午線是111和114,兩者之和除以2是112°30′,當當地的經度小於112°30′時,中央子午線就是111,當當地的經度大於112°30′時,中央子午線就是114.這種方法判斷方法使用起來比較方便.
然後6°帶轉3°帶其實就是換帶計算啊,如果中央子午線是一樣的,那麼坐標就不用轉換.如果中央子午線不一樣,那麼你通過CASS下的換帶計算,轉換一下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