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自貿區和保稅區有什麼區別,有沒有詳細的講解
一是保稅區在海關的特殊監管范圍內,貨物入區前須在海關登記,保稅區貨物進出境內、境外或區內流動有不同的稅收限制;而自由貿易區是在海關轄區以外的、無貿易限制的關稅豁免地區。二是保稅區的貨物存儲有時間限定,一般為2~5年;而在自由貿易區內,貨物存儲期限不受限制。三是由於保稅區內的貨物是“暫不征稅”,對貨物採用賬冊管理方式;而在自由貿易區,主要考慮貨暢其流為基本條件,多數自由貿易區採取門崗管理方式,運作手續更為簡化,交易成本更低。
② 交天一甬寧保險為什麼收費的是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有什麼關聯嗎
2021年8月1日天一甬寧保險上線,這是很多寧波市民都會購買的保險。在購買保險之後很多人發現,雖然購買的保險是天一甬寧的保險,但收費方卻是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這是為什麼呢?這兩者之間有什麼關聯嗎?
上文也講過,上海保險交易所管理著中國的所有保險,它為中國的保險提供收費服務。所以天一甬寧保險也將它的收費業務交給了上海保險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讓它代理銷售保險產品並收取費用。也就是說兩者之間是合作關系,上海保險交易所為天一甬寧保險提供保險資產的管理、支付、結算和安全工作。
③ 深圳前海保險交易中心到底是個什麼公司。。了解一下感覺是坑人的公司。
查詢下法人,高官,就知道什麼樣的班子成員。網路總裁、總裁助理等。
④ 保險交易所是干什麼的
英國勞合社
勞合社起源於300多年前愛德華・勞埃德的咖啡館,在那裡,船東們可以見到那些擁有資金、能為他們的船舶提供保險的人士。自那以後,勞合社從水險起家,逐漸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專業財產與責任險保險市場。
勞合社本身不接受保險業務,只為其成員提供交易場所。在勞合社市場,賣方(提供保險保障的承保人)與買方(代表客戶購買保險的經紀人)面對面地洽談業務。勞合社承保的業務來自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稅前利潤為38.7億英鎊,創下歷史最高紀錄。其中36%的業務來自再保險,財產保險佔23%,人員傷亡保險佔20%,其他承保業務還包括海事險、能源險、汽車險、航空險以及各種復雜和特殊的風險。
2007年,勞合社再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獲准開業,意味著勞合社正式涉足中國再保險市場。
紐約保險交易所
紐約保險交易所成立於1980年,是一個非股份公司的保險人的社團組織。主要業務包括三類:一是各種類別的再保險業務;二是美國之外的各種直接業務;三是國內的直接業務(被紐約自由貿易區拒保的業務)。
交易所自開業以來,業務增長迅速,但絕大部分是再保險業務,直接業務極少。1986年交易所第一次獲得利潤,但由於只追求業務數量,忽略了業務質量,造成了高賠付率,到1986年已有5家承保組合宣布破產,到1987年開始停止接受新業務和續保。據介紹,紐約保險交易所在政府的支持下正在准備重新開業。
紐約巨災風險交易所
1997年,紐約設立了巨災風險交易所,這是一個專門通過網路進行各種巨災風險交換、非傳統風險轉移工具等買賣的場所。紐約巨災風險交易所是一種基於計算機交易的風險交換系統,允許用戶交換他們的巨災風險暴露。因此,用戶能調整他們的風險分布形態,用來交易的有效風險可以在電子系統上「公告」,交易也能在電子系統中商議和完成。
----福建公眾投保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⑤ 自貿區和保稅區主要的區別是什麼
一、監管力度不同。
保稅區在海關的特殊監管范圍內,貨物入區前須在海關登記,保稅區貨物進出境內、境外或區內流動有不同的稅收限制;
而自由貿易區是在海關轄區以外的、無貿易限制的關稅豁免地區。
二、儲存時間限制不同。
保稅區的貨物存儲有時間限定,一般為2~5年;
而在自由貿易區內,貨物存儲期限不受限制。
三、貨物管理方式不同。
由於保稅區內的貨物是「暫不征稅」,對貨物採用賬冊管理方式;
而在自由貿易區,主要考慮貨暢其流為基本條件,多數自由貿易區採取門崗管理方式,運作手續更為簡化,交易成本更低。
四、功能作用不同。
目前許多保稅區的功能相對單一,主要是起中轉存放的作用,對周邊經濟帶動作用有限;
而自由貿易區一般是物流集散中心,大進大出,加工貿易比較發達,對周邊地區具有強大的輻射作用,能帶動區域經濟的發展。
(5)保險交易所自貿區擴展閱讀:
隨著時間的發展,自由貿易區發展逐漸呈現以下特點:
1、數量不斷增加
最典型的是美國對外貿易區的迅速增長。
2、功能趨向綜合
隨著自由貿易區數量的持續增長,自由貿易區的功能也在不斷擴展。
3、管理不斷加強
各國的自由貿易區在初創時由於條件不同,功能各異,管理水平也相差較大,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競爭發展,各國自由貿易區的管理已逐漸趨向規范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自貿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保稅區
⑥ 上海自貿區將對保險行業發展起到怎樣的影響
上海自貿區已經成為金融行業整體關注的焦點,並且前些日上海自貿區也推出了8項措施推進各行業在自貿區的發展,對於保險行業來說有哪些影響和作用呢。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下稱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同日,中國保監會也發布保險業8項支持措施,配合國務院下發的首批細則,助力上海自貿區建設。
在保監會發布的8項措施中,試點設立外資專業健康醫療保險機構,成為業界最為關注的焦點,同時開展跨境人民幣再保險業務,培育發展再保險市場;鼓勵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境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鼓勵金融市場產品創新等也均被提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自貿區真正對國內保險業產生深遠影響的是其更長遠的改革創新,特別是在實施細則中重點提及的離岸保險、船運保險、責任保險將為保險業特別是產險業帶來巨大商機。
產險迎來機遇
媒體人了解到,在自貿區掛牌前一周,已有保險公司「落子」上海自貿區內。9月24日,大眾保險公告稱,其上海自貿區分公司獲批,同日獲得上海保監局批文設立分支機構的,還有中國太保旗下的產險公司。但與11家銀行已獲得經營牌照相比,目前僅入駐兩家產險公司顯然遠遠不夠。
10月8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正式迎來掛牌後第一個工作日,台風「菲特」令上海風雨交加,但前往管委會大廳咨詢企業注冊的人次超過800人,國內外企業想在自貿區內注冊的熱情可見一斑。
「未來到上海自貿區設立的企業肯定會很多,而其提供給保險公司的業務機遇更是相當寬廣,只有一兩家保險公司先期經營是不夠的,以後監管部門肯定會批復很多產險公司包括健康險公司。」10月9日,上海另一家大型財險公司貨運險部負責人受訪時表示。
就在前述已經獲得批文的兩家保險公司的經營業務中,記者發現,其經營險種包括航運保險、離岸保險、責任保險、健康醫療保險等。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有意在自貿區內建分支機構的產險公司遠不止這兩家,目前在上海設立航運保險中心的保險公司除太保之外,還有平安、人保、陽光、永安4家公司。人保設在上海的航運保險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透露,該航運中心已經成立相關工作小組,密切關註上海自貿區建設情況,將在政府相關政策公布後,制訂方案上報總公司。其它幾家公司也都透露了類似的想法。
在上海財經大學保險系教授許謹良看來,上海自貿區的設立,給國內的保險業尤其是產險公司提供了很多增量業務,未來自貿區內將會聚集很多貿易、物流、航運、倉儲等中外資企業,而這些企業對於保險的需求量將會有爆發式的增長,同時,上海自貿區也將會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他們對於意外、健康保險的需求也將大大上升,這些險種產險公司也都有經營。
「上海自貿區中發展離岸金融業務將促進國內保險公司從事離岸保險業務的發展,因為原來離岸保險業務都是在海外做,這樣一來可以讓原來流失海外的保險資源重新迴流國內,也無須瓜分在岸保險機構的市場份額。」許謹良指出。
與產險公司積極的態度相比,壽險公司和保險資金則對上海自貿區的反應相對冷淡。
在中國平安舉行的半年度業績發布會上,集團總經理任匯川在回答本報記者提出的對上海自貿區的想法時表示,平安會關註上海自貿區建設帶來的機會,而平安首席投資官陳德賢則對險資進駐這一區域並未給予明確回復。有平安產險上海分公司人士也向記者透露,平安肯定會參與到上海自貿區建設中去,在形式上可能先以平安產險或平安航運險中心兩個部門中的一個或兩個在該區域設立分支機構。
「短期來看,壽險公司在自貿區設分支機構並無必要,分公司就可以覆蓋這方面業務,除非幾年之後,上海自貿區發展得比較完善,機構眾多,人口也有積聚效應,而且外資保險機構也會在那邊進駐,對於人身險保障方面,產險公司無法滿足這一需求,壽險公司才會考慮。」上海一家合資壽險公司精算部副總對此分析指出。
保險業版圖可能改變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海自貿區對於保險業另一重深遠的意義,或將是促進國內保險業的進一步開放,在自貿區內未來會出現外資獨資保險公司。
「自從12年前中國加入世貿後,承諾保險業對外資開放,但事實上國內除了友邦是外資獨資以外,還沒有出現第二家真正意義上的外資壽險公司。現在可以預見的是,自貿區內金融政策也不會一下全部出齊,涉及到保險業的政策措施也只有8項,尚未提到是否允許在自貿區內設立外資獨資壽險公司,如果未來在自貿區內出現更多的外資保險機構,則會對國內整個保險業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對此,上海保險業資深人士李明指出。
李明分析,上海自貿區對保險業的影響可以分為兩方面,一方面是國內中資保險機構可以有先天優勢在內從事各項產險業務,但是自貿區作為開放區域,中資可以進,外資產險公司同樣也可以進,外資巨頭在貨運險和責任險方面更具優勢,這其實也是對國內公司的一種挑戰;另一方面如果自貿區內出現外資獨資健康險公司和壽險公司,他們能夠給客戶提供的保險方案,將是跟國際接軌的,也就是說自貿區內的保險公司可以合理合法地提供以外幣計價的保單和收益,那麼在同一片國土上出現不同幣種和不同收益的保險產品,國內的壽險公司將如何應對,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事情。
「未來如果資本項下放開,貨幣可以自由兌換,境內居民跑到自貿區去買保險,而不必跑到香港等地,這種情況未來一定會出現,除非國內的人身險產品在利率和價格上,從現在開始就向國際水準看齊。」10月9日,上海一家財富管理機構分析師夏濤如是說。
在此前已經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行辦法》中,本報記者發現,其已經提出上海自貿區在金融服務等領域對內資和外資進一步擴大開放,暫停、取消或者放寬投資者資質要求、股比限制、經營范圍等准入限制;同時,還將試行外商投資准入前國民待遇,改革外商投資管理模式,將外商投資項目核准制和外商投資企業設立審批制改為備案制,但對於適用特別管理措施的領域除外;在金融主體發展上,根據需要並經國家金融管理部門批准,上海自貿區將允許不同層級、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進入試驗區,允許金融市場在區內建立面向國際的交易平台,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服務。
⑦ 上海自貿區保險交易2019
1.國際藝術品通道服務
依託上海自貿區完善的貿易模式、創新靈活的政策優勢以及嚴格的服務標准,
交易中心擁有國際一流水準,國內領先的藝術品進出通道。
2.藝術品保稅優勢
藝術品進口稅費是國際交流、交易的重荷,而交易中心則享受著藝術品全程
保稅優勢。
3.交易規則多樣化
三大特色交易模式:一次性交易、重復交易、藝術品代理,不拘一格,精準
定位,想你所想。
4.藝術品金融「聯盟合作」
整合文化藝術產業與金融業的優質資源,聯合藝術品采購基金及銀行,開展
藝術投資、質押、融資等藝術金融服務。
5.跨區域「自由中轉」
立足自貿區,輻射長三角,覆蓋全中國。
6.專業的第三方評估機構
提供完整的藝術品保險、倉儲及價格評估鑒定服務等一整套解決方案。交易
過程建立大資料庫,保存藝術品交易的完整路徑。
7.藝術品專家委員會
組織業內知名文化藝術專家,成立藝術品專家委員會,保障交易藝術品品質,
彰顯交易平台的公信力,樹立藝術品交易品牌。
8.全球合作展示
在國外設立藝術品展銷通道,並將全面開展全球合作。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