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統計指標和標志的區別是什麼請用詳細的例子說明
統計指標是指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徵的概念.它包括三個構成要素:指標名稱,計量單位,計算方法.這是統計理論與統計設計上所使用的統計指標涵義. 統計指標是反映總體現象特徵的概念和具體數值.按照這種理解,統計指標除了包括上述三個構成要素外,還包括時間限制,空間限制,指標數值. 統計指標體系是指用來刻畫於描述總體基本狀況和各個變數分布特徵的綜合數量。 例如,全國人口總體的基本狀況和性別分布特徵可用總人口數,男性人口數,女性人口數,男女性別比例,男性人口比重,女性人口比重等指標來描述。 不同的統計指標所反映的內容不同,根據其內容的不同統計指標可分為基礎指標和特徵指標。基礎指標是反映總體基本狀況的指標,由總量指標和相對指標構成。 特徵指標是反映數據取值分布特徵的指標,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反映數據取值分布集中趨勢的平均指標;二是反映數據分布離散程度的變異指標;三是反映數據分布形狀的偏態和峰度系數。 統計指標和標志的區別表現為: 首先,指標和標志的概念明顯不同,標志是說明單位屬性的,一般不具有綜合的特徵。指標是說明總體的綜合數量特徵的。具有綜合的性質。 其次,統計指標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它們都是可以用數量來表示的。標志分為數量標志和品質標志,它們不是都可以用數量來表示,品質標志只能用文字表示。 統計指標和標志的聯系表現為: 統計指標數值是由各單位的標志值匯總或計算得來的。數量標志可以綜合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品質標志只有對它的標志表現所對應的單位加以總計才能形成統計指標。總體單位的某一標志往往是總體某一統計指標的名稱; 隨研究目的不同,指標與標志之間可以互相轉化。二者體現這樣的關系:指標在標志的基礎上形成,指標又是確定標志的依據。
⑵ 什麼是統計指標
統計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指標名稱另一個是指標數值.
如
統計某是人口總數是1200萬.這個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來年感個要素為指標名稱---人口總數,指標數值---1200萬
⑶ 1、什麼是統計指標,統計指標有哪些要素
統計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指標名稱另一個是指標數值.
如 統計某是人口總數是1200萬.這個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來年感個要素為指標名稱---人口總數,指標數值---1200萬
⑷ 什麼是統計指標
對統計指標的涵義,一般有兩種理解和兩種使用方法:
1、統計指標是指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徵的概念。如人口數、商品銷售額、勞動生產率等。它包括三個構成要素:指標名稱,計量單位,計算方法。這是統計理論與統計設計上所使用的統計指標涵義。
2、統計指標是反映總體現象數量特徵的概念和具體數值。例如,200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5533億元。這個概念涵義中包括了指標數值。按照這種理解,統計指標除了包括上述三個構成要素外,還包括時間限制、空間限制、指標數值。這是統計實際工作中經常使用的統計指標的涵義。因此,統計指標包括六個具體的構成因素。
一般認為,對統計指標的這兩種理解都是成立的。在做一般性統計設計時,只能設計統計指標的名稱、內容、口徑、計量單位和方法,這是不包括數值的統計指標。然後經過搜集資料、匯總整理、加工計算可以得到統計指標的具體數值,用來說明總體現象的實際數量狀況及其發展變化的情況。從不包括數值的統計指標到包括數值的統計指標,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統計工作的過程。
[編輯]統計指標的構成
完整的統計指標包括四項內容:
1、指標名稱,說明所反映現象數量特徵的性質和內容。
2、統計的時間界限和空間范圍。
3、計量單位。
4、指標的數值。
例如,中國1983年全國鋼產量4002萬噸,就是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統計學中的統計指標,一般是泛指社會經濟現象某種數量特徵,即沒有具體規定其時、空界限和沒有數值的統計指標名稱(如「鋼產量」)。
[編輯]統計指標的特點
1、數量性
數量性即所有的統計指標都是可以用數值來表現的。這是統計指標最基本的特點。統計指標所反映的就是客觀現象的數量特徵,這種數量特徵,是統計指標存在的形式,沒有數量特徵的統計指標是不存在的。正因為統計指標具有數量性的特點,它才能對客觀總體進行量的描述,才使統計研究運用數學方法和現代計算技術成為可能。
2、綜合性
這是指統計指標既是同質總體大量個別單位的總計,又是大量個別單位標志差異的綜合,是許多個體現象數量綜合的結果。例如,某人的年齡,某人的存款額不能叫做統計指標,一些人的平均年齡,一些人的儲蓄總額,人均儲蓄才叫做統計指標。統計指標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從個體到總體的過程,它是通過個別單位數量差異的抽象化來體現總體綜合數量的特點的。
3、具體性
統計指標的具體性有兩個方面的涵義:一是統計指標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數字,而是一定的具體的社會經濟現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質的基礎上的量的集合。這一點使社會經濟統計和數理統計、數學相區別。二是統計指標說明的是客觀存在的,已經發生的事實,它反映了社會經濟現象在具體地點、時間和條件下的數量變化。這一點又和計劃指標相區別。統計指標反映的是過去的事實和根據這些事實綜合計算出來的實際數量,而計劃指標則說明未來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編輯]統計指標的種類
1、按其說明總體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1)數量指標——說明總體外延規模的統計指標。例如,人口數、企業數、工資總額、商品銷售額等等。數量指標所反映的是總體的絕對數量,具有實物的或貨幣的計量單位,其數值的大小,隨著總體范圍的變化而變化,它是認識總體現象的基礎指標。
2)質量指標——說明總體內部數量關系和總體單位水平的統計指標。例如,人口的年齡構成、性比例、農業—一輕工業——重工業比例、平均單產、平均工資等等。它通常是用相對數和平均數的形式表現的,其數值的大小與范圍的變化沒有直接關系。
2、按其作用和表現形式的不同,可分為總量指標、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
3、統計指標按管理功能作用不同,可分為描述指標、評價指標和預警指標。
1)描述指標主要是反映社會經濟運行的狀況、過程和結果,提供對社會經濟總體現象的基本認識,是統計信息的主體。例如,反映社會經濟條件的土地面積指標、自然資源擁有量指標、社會財富指標、勞動資源指標、科技力量指標,反映生產經營過程和結果的國民生產總值指標、工農業總產值指標、國民收入指標、固定資產指標、流動資金指標、利潤指標,反映社會物質文化的娛樂設施指標、醫療床位數指標等等。
2)評價指標是用於對社會經濟運行的結果進行比較、評估和考核,以檢查工作質量或其他定額指標的結合使用。包括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和企業經濟活動評價指標。
3)預警指標一般是用於對宏觀經濟運行進行監測,對國民經濟運行中即將發生的失衡、失控等進行預報、警示。通常選擇國民經濟運行中的關鍵性、敏感性經濟現象,建立相應的監測指標體系。
例如,針對經濟增長、經濟周期波動、失業、通貨膨脹等,可以建立國民生產總值與國民收入增長率、社會消費率、積累率、失業率、物價水平、匯率、利率等預警指標。
[編輯]統計指標體系
由於現象的復雜多樣性,各種現象之間相互聯系的性質,只用個別統計指標來反映是不夠的,需要採用指標體系來進行描述。統計指標體系就是各種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所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用來說明所研究現象各個方面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約的關系。統計指標體系因各種現象本身聯系的多樣性和統計研究的目的不同而分為不同的類別。
根據所研究問題的范圍大小,可以建立宏觀統計指標體系和微觀統計指標體系。宏觀統計指標體系就是反映整個現象大范圍的統計指標體系。如:反映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微觀統計指標體系就是反映現象較小范圍的統計指標體系。如反映企業或事業單位的統計指標體系。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可以稱為中觀統計指標體系。如:反映各地區或各部門的統計指標體系。
根據所反映現象的范圍內容不同,統計指標體系可以分為綜合性統計指標體系和專題性統計指標體系。綜合性統計指標體系是較全面地反映總系統及其各個子系統的綜合情況的統計指標體系。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指標體系。專題性統計指標體系則是反映某一個方面或問題的統計指標體系。如:經濟效益指標體系就是專題性統計指標體系。
統計指標體系也可以指若干個統計指標之間的聯系表現為一個方程關系。例如,工資總額=平均工資×職工人數;商品銷售額=商品銷售量×商品銷售價格;等等。統計指標體系對於統計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一個設計科學的統計指標體系,可以描述現象的全貌和發展的全過程,分析和研究現象總體存在的矛盾以及各種因素對現象總體變動結果的方向和程度,也可以對未來的指標進行計算和預測,對未來現象發展變化的趨勢進行預測。
[編輯]統計指標和統計標志的比較
它們的主要區別是:
1、標志是說明總體單位特徵的,指標是說明總體特徵的。例如,一個工人的工資是數量標志,全體工人的工資總額是統計指標。
2、標志有用文字表示的品質標志和用數值表示的數量標志,指標則都是用數值表示的,沒有不能用數值表示的指標。
它們的主要聯系是:
1、統計指標的數值多是由總體單位的數量標志值綜合匯總而來的。例如工資總額是各個職工的工資之和,工業總產值是各個工業企業的工業總產值之和。由於指標與標志的這種綜合匯總關系,有些統計指標的名稱與標志是一樣的,如上例中的工業總產值。
2、標志與指標之間存在著變換關系。如果由於統計研究目的的變化,原來的統計總體變成總體單位了,則相對應的統計指標也就變成了數量標志。反過來,如果原來的總體單位變成總體了,則相對應的數量標志也就變成了統計指標
⑸ 1、什麼是統計指標,統計指標有哪些要素 老師要求簡答
統計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有兩個要素一個是指標名稱另一個是指標數值.
如 統計某是人口總數是1200萬.這個指標是說明總體數量特徵的.來年感個要素為指標名稱---人口總數,指標數值---1200萬
⑹ 什麼是統計指標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體系的六個要素是什麼試舉例說明。
統計指標簡稱「指標」,是反映社會經濟總體現象數量特徵的概念和數值。一個完整的統計指標包括指標名稱和指標數值兩個部分。
如工業總產值9000億元,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820億元等。指標名稱反映一定的社會經濟范疇,指標數值是根據指標名稱的內容所計算的統計數字,同一名稱的指標在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下可以表現為不同的指標數值。
統計指標體系的六個要素包括:指標名稱,計量單位,計算方法,時間限制,空間限制,指標數值。
(6)統計指標是說明擴展閱讀
統計指標體系分類
1、按指標體系反映內容的范圍不同,可分為宏觀指標體系和微觀指標體系。宏觀指標體系是指反映全國范圍社會經濟現象數量特徵體系,如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建立的指標體系,反映全國工業狀況的指標體系,等等。
微觀指標體系是指反映基層單位運行和經營管理情況的指標體系,反映一個科研單位基本情況的指標體系,等等。
2、按指標體系內容的不同,可分為國民經濟指標體系、社會指標體系及科學技術指標體系三類。國民經濟指標體系是反映整個社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等社會再生產過程和條件的指標體系,如我國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建立的國民經濟新的核算體系基本框架及補充表所列的指標體系。
社會指標體系是一人們物質文化生活為中心,反映社會狀況的指標體系,如人口統計的指標體系、居民收入和消費的指標體系等等。科學技術指標體系是反映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及變化等情況的指標體系,如開展科學技術活動的人、物、財條件,科研成果數量及質量等指標體系。
3、按指標體系作用的不同,可分為基本指標體系和專題指標體系兩類。基本指標體系是指反映社會經濟基本情況的主要指標所構成的指標體系,如我國國民經濟核算基本框架形成的指標體系。專題指標體系是指反映某方面社會經濟問題的指標體系,如能源指標體系、運輸指標體系、教育指標體系等。
⑺ 什麼是統計指標統計指標和標志有什麼區別和聯系
區別:1.標志的說明總體單位屬性的,一般不具有綜合的特徵;指標是說明總體綜合數量特徵的,具有綜合的性質。2.統計指標都可以用數量來表示;標志中,數量標志可以用數量來表示,品質標志只能用文字表示。聯系:1.統計指標的指標值是由各單位的標志值匯總或計算得來的;2.隨著研究目的的不同,指標與標志之間可以相互轉化。
⑻ 統計指標有哪些特點
所有的工業企業是一個總體,那麼每一個工業企業都是總體單位。
指標是說明總體特徵的,比如說所有工業企業的總收入;標志是說明總體單位特徵的,比如說每個工業企業的收入。
再說分類
標志按性質分為品質標志和數量標志
品質標志比如一名員工的性別,種族,工種等,這些不能用數字表示的。它表示事物所具有質的特徵。
數量標志比如員工年齡,工資等這些可以用具體數值表示的。它表示事物所具有量的特徵。
指標按說明總體內容的不同分為數量指標和質量指標
數量指標說的是說明總體外延規模(隨著總體規模的變化而變化)的統計指標。比如人口數,企業數,商品銷售額等。它反映的是總體的絕對數量。
質量指標是說明總體內部數量關系和總體單位水平的統計指標。比如人口的年齡構成,性別比例,平均工資等。它通常以相對數和平均數的形式來表現。
另外,指標都是可以用數值表示的;但標志里只有數量標志才可以
⑼ 統計指標特點舉例說明
1、數量性
所有的統計指標都是可以用數值來表現的,這是統計指標最基本的特點。統計指標所反映的就是客觀現象的數量特徵,這種數量特徵是統計指標存在的形式,沒有數量特徵的統計指標是不存在的。
2、綜合性
綜合性是指統計指標既是同質總體大量個別單位的總計,又是大量個別單位標志差異的綜合,是許多個體現象數量綜合的結果。統計指標的形成都必須經過從個體到總體的過程,它是通過個別單位數量差異的抽象化來體現總體綜合數量的特點的。
3、具體性
一是統計指標不是抽象的概念和數字,而是一定的具體的社會經濟現象的量的反映,是在質的基礎上的量的集合。這一點使社會經濟統計和數理統計、數學相區別。
二是統計指標說明的是客觀存在的、已經發生的事實,它反映了社會經濟現象在具體地點、時間和條件下的數量變化。這點又和計劃指標相區別。
(9)統計指標是說明擴展閱讀:
常用指標:
1、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經濟總產出或人均產出水平的持續增加。經濟增長是一個寬泛、綜合的概念,狹義的經濟增長主要指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增長。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價值總和。
2、充分就業
充分就業,也稱作完全就業,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假設,是指在某一工資水平之下,所有願意接受工作的人,都獲得了就業機會。充分就業並非100%的就業。
3、物價穩定
作為反映社會總供求狀況的「晴雨表」,物價是觀察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方面。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就是要維護物價穩定,即抑制通貨膨脈、避免通貨緊縮、維護幣值穩定。
貨幣的現實購買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被稱為通貨膨脹,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