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66202技術指標

66202技術指標

發布時間:2022-01-17 18:23:17

『壹』 調查當前微處理器市場,寫出幾款主流晶元的名稱,生產廠商及主要技術指標。。。

廠家 CPU型號 CPU緩存(MB) 主頻(Ghz)
Intel i7-2920xm 9 2.5-3.5
Intel i7-2820qm 8 2.3-3.4
Intel i7-2720qm 6 2.2-3.3
Intel i7-2635qm 6 2.0-2.9
Intel i7-2630qm 6 2.0-2.9
Intel i7-2620qm 4 2.7-3.4
Intel i5-2540m 3 2.6-3.2
Intel i7-740 7 1.73--2.93
Intel
intel i5-2520m
I5-2430 3
3 2.5-3.2
2.4-3.0
Intel i5-2410m 3 2.3-2.9
Intel i7-720 7 1.60--2.80
Intel i5-480 3 2.66--2.93
Intel i5-540 3 2.53--3.06
Intel i5-460 3 2.53--2.80
Intel
intel i3-390
i3-2350 3
3 2.66
2.3
Intel i5-520 3 2.40--2.93
Intel i5-450 3 2.40--2.66
Intel
intel i3-380
i3-2330 3
3 2.53
2.2
Intel i5-430 3 2.26--2.53
Intel
AMD i3-370
X4 N970 3
2 2.4
2.2
Intel P8700 3 2.53
Intel i3-350 3 2.26
AMD X4 940BE 2 2.4
Intel
AMD
AMD i3-330
X3 N870
A8 3530 3
1.5
4 2.13
2.3
1.8-2.5

AMD P650 2 2.8
AMD N620 2 2.8
Intel P8600 3 2.4
AMD
AMD N830
A6 3410 1
4 2.1
1.6-2.3
Intel P6200 3 2.13
Intel T4500 1 2.3
Intel P6100 3 2
Intel P6000 3 1.86
Intel T5870 2 2
AMD M330 1 2.3
Intel T3500 1 2.1
AMD P340 1 2.2
AMD P320 1 2.1
AMD TL68 1 2.4
AMD QL66 1 2.2

微處理器,即MPU,因為它的功能不僅僅是CPU所能涵蓋的了,它還含有協處理器,無線通訊單元等模塊。X86架構的CPU是目前CPU領域中最受人關注的一塊。

Intel公司
Intel是生產X86架構CPU的老大哥,它佔有80%多的市場份額,Intel生產的CPU就成了事實上的x86CPU技術規范和標准。最新的PII成為CPU的首選。
AMD公司
目前使用的微機上CPU有好幾家公司的產品,除了Intel公司外,最有力的挑戰的就是AMD公司,最新的Athlon64處理器打破了INTEl一支獨秀的局面。
IBM和Cyrix
IBM在伺服器晶元上一向佔有強勢地位,但對於微機晶元卻遲遲不能打開市場份額。和Cyrix公司合並後,使其終於擁有了自己的X86晶元生產線,其成品將會日益完善和完備。現在的MII性能也不錯,尤其是它的價格很低。
IDT公司
IDT是處理器廠商的後起之秀,但現在還不太成熟。
事實上,idt和cyrix已經被中國台灣的via威盛公司所收購。目前威盛公司的cpu產品主要面向嵌入式設備。

amd公司推出了x86-64架構,能夠同時兼容32位和64位程序。

蘋果機的CPU廠商
由IBM供貨

主要的伺服器CPU廠商
主要伺服器CPU商包括:SUN,IBM,HP。

中國的CPU廠商
中國一向有不少的晶元廠商,但是在通用PC晶元市場上一直沒有什麼市場份額。0520就是80年代自己生產的286兼容晶元。現在龍芯等晶元也開始進入通用PC的市場。

『貳』 有關於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填寫的問題

不要你們回答了。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指的是經濟與技術指標,經濟指標要財務去做,技術指標主要之產品技術參數。還是自己回答好了,

『叄』 數字音視頻及其網路傳輸技術的圖書目錄

前言
基礎篇
第1章 數字音視頻技術基礎3
1.1 數字視頻信號3
1.1.1 三基色原理3
1.1.2 彩色電視信號的彩色制式3
1.1.3 數字視頻信號的數據壓縮4
1.2 數字音頻信號6
1.2.1 數字音頻信號的數據率7
1.2.2 數字音頻信號的數據壓縮7
1.3 如何實現數字化8
1.3.1 采樣8
1.3.2 量化10
1.3.3 編碼11
1.3.3.1 二進制碼的特性11
1.3.3.2 各種常用數制的特性12
1.3.3.3 二進制數字的信息單位13
1.3.3.4 采樣脈沖的編碼調制方式13
1.4 信號的頻域概念和時域概念14
1.4.1 頻域概念14
1.4.2 時域概念14
1.4.3 數字信號的數據率與帶寬的關系15
1.5 數字音視頻壓縮編碼技術標准15
1.5.1 MPEG-1視音頻編解碼系統16
1.5.1.1 MPEG-1系統(ISO/IEC11172-1)16
1.5.1.2 MPEG-1視頻(ISO/IEC11172-2)壓縮編碼16
1.5.1.3 MPEG-1音頻(ISO/IEC11172-3)壓縮編碼17
1.5.2 MPEG-2視音頻編解碼系統19
1.5.2.1 MPEG-2系統(ISO/IEC13818-1)壓縮編碼19
1.5.2.2 MPEG-2視頻(ISO/IEC13818-2)壓縮編碼20
1.5.2.3 MPEG-2音頻(ISO/IEC13818-3)壓縮編碼21
1.5.3 MPEG-4視音頻編解碼系統(ISO/IEC14496)22
1.5.3.1 MPEG.4 視頻(ISO/IEC14496-2)壓縮編碼22
1.5.3.2 MPEG-4音頻(ISO/IEC14496-3)壓縮編碼22
1.5.4 其他MPEG標准23
1.5.4.1 MPEG-7標准23
1.5.4.2 MPEG-21標准23
1.5.4.3 JPEG標准23
1.6 MP3數字音樂壓縮技術23
1.7 MP4壓縮編碼技術23
1.8 常用音頻文件格式24
1.8.1 聲音文件24
1.8.1.1 AIF、AIFF、AU聲音文件格式24
1.8.1.2 WAV聲音文件格式24
1.8.1.3 MP1、MP2、MP3聲音文件格式24
1.8.1.4 RA、RM、RAM聲音文件格式25
1.8.1.5 ASF、ASX、WMA、WAX聲音文件格式25
1.8.1.6 VQF聲音文件格式25
1.8.2 MIDI文件25
1.8.2.1 MIDI技術規范26
1.8.2.2 MIDI應用系統27
1.9 數字音視頻介面卡29
1.9.1 音頻卡29
1.9.1.1 音頻卡的功能29
1.9.1.2 音頻卡的結構體系30
1.9.2 數字音頻介面31
1.9.2.1 S/PDIF31
1.9.2.2 AES/EBU32
1.9.3 1394卡32
1.9.4 HDMII.3 32
第2章 數位元組目源34
2.1 數據調制34
2.1.1 模擬信號對模擬載波信號(正弦波)的調制35
2.1.2 數字信號對正弦波載波信號的調制36
2.1.2.1 振幅鍵控法36
2.1.2.2 移頻鍵控法36
2.1.2.3 移相鍵控法36
2.1.3 模擬信號的脈沖調制36
2.1.3.1 脈沖幅度調制37
2.1.3.2 脈沖寬度調制37
2.1.3.3 脈沖相位調制37
2.1.3.4 脈沖頻率調制38
2.1.3.5 脈沖數調制38
2.1.3.6 脈沖編碼調制38
2.1.4 PCM信號的再調制39
2.1.4.1 各種脈沖調制方式的特性參數39
2.1.4.2 常用的PCM再調制方式40
2.2 磁存儲技術43
2.2.1 數字磁帶錄音機43
2.2.1.1 旋轉磁頭數字磁帶錄音機43
2.2.1.2 固定磁頭數字磁帶錄音機45
2.2.1.3 盒式數字磁帶錄音機47
2.2.2 數字磁碟存儲器49
2.2.2.1 接觸式軟磁碟存儲器49
2.2.2.2 硬磁碟存儲器49
2.2.2.3 磁碟陣列50
2.3 光碟存儲技術50
2.3.1 CD存儲系統50
2.3.1.1 CD51
2.3.1.2 激光信號拾取系統52
2.3.1.3 伺服系統54
2.3.1.4 數字解調系統55
2.3.2 VCD機56
2.3.2.1 MPEG-1音視頻數據壓縮57
2.3.2.2 MPEG-1數據碼流59
2.3.2.3 VCD60
2.3.2.4 VCD機的基本構成60
2.3.3 超級VCD機61
2.3.4 DVD存儲系統61
2.3.4.1 DVD62
2.3.4.2 DVD激光頭62
2.3.4.3 DVD解碼器63
2.3.4.4 藍光DVD64
2.4 其他數字聲源65
2.4.1 MP3數字聲源65
2.4.2 MIDI數字合成聲源66
2.4.2.1 FM合成的MIDI聲源66
2.4.2.2 波表合成的MIDI聲源66
2.4.3 DVD-Audio67
2.4.4 MD數字聲源67
2.5 音視頻輸出埠的特性69
2.5.1 各種多聲道環繞聲編碼的輸出特性69
2.5.2 各種視頻輸出埠的特性69
第3章 數據通信技術71
3.1 數據通信系統71
3.1.1 數據通信系統模型71
3.1.2 信道的概念72
3.1.3 信道上碼元的最高傳輸速率72
3.2 模擬傳輸系統74
3.2.1 頻分復用技術74
3.2.2 波分復用技術75
3.2.3 數據機75
3.3 數字傳輸技術77
3.3.1 時分復用技術77
3.3.2 統計時分復用技術78
3.3.3 碼分多址復用技術79
3.4 同步通信和非同步通信80
3.4.1 三種基本同步方式80
3.4.2 同步通信81
3.4.3 非同步通信81
3.5 數據通信介面82
3.5.1 RS232C介面82
3.5.2 其他標准介面84
3.6 檢錯與糾錯85
3.6.1 檢錯法85
3.6.2 糾錯法87
3.7 傳輸介質87
3.7.1 雙絞線87
3.7.2 同軸電纜90
3.7.3 光纜91
3.7.4 無線介質93
第4章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和網路互連設備95
4.1 計算機網路的產生和發展95
4.2 電路交換和分組交換96
4.2.1 電路交換96
4.2.2 分組交換97
4.3 計算機網路的特性和主要性能指標98
4.3.1 計算機網路的主要性能指標99
4.3.2 網路的安全性101
4.3.3 網路傳輸的可靠性101
4.4 網路的分類101
4.4.1 按覆蓋地域分類101
4.4.2 按網路拓撲結構分類102
4.5 網路體系結構和通信協議104
4.5.1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簡介105
4.5.2 TCP/IP的體系結構107
4.5.3 OSI與TCP/IP體系結構的比較108
4.6 網路互連設備108
4.6.1 網卡109
4.6.2 中繼器110
4.6.3 網橋111
4.6.4 路由器111
4.6.5 網關113
4.6.6 集線器113
4.6.7 交換機114
第5章 區域網和廣域網技術115
5.1 乙太網的工作原理115
5.1.1 IEEE802參考模型116
5.1.2 MAC幀的格式116
5.1.3 1OBase-T和100Base-TX117
5.1.4 區域網協議標准118
5.1.5 IEEE802區域網標准系列119
5.1.6 CSMA/CD協議120
5.1.7 爭用期122
5.1.8 乙太網的結構123
5.2 高速乙太網124
5.2.1 快速乙太網124
5.2.2 千兆乙太網126
5.2.3 萬兆乙太網128
5.2.4 FDDI129
5.3 CobraNet130
5.4 無線區域網133
5.5 傳統乙太網的最大作用距離134
5.6 城域網136
5.7 廣域網136
5.7.1 廣域網的構成136
5.7.2 廣域網中的分組轉發機制138
5.7.2.1 廣域網中的地址結構138
5.7.2.2 路由選擇表的簡化139
5.7.3 X.2 5分組交換網140
5.7.4 幀中繼140
5.7.4.1 幀中繼的幀格式140
5.7.4.2 幀中繼的擁塞控制方法141
5.7.4.3 幀中繼網路面向連接的虛電路服務141
5.7.5 非同步傳遞方式142
5.7.5.1 ATM信元的結構143
5.7.5.2 ATM協議的參考模型144
5.7.5.3 ATM網的結構144
第6章 Internet技術146
6.1 Internet的層次結構147
6.2 Internet的網際協議148
6.2.1 IP數據報的格式148
6.2.2 IP數據報的路由選擇150
6.2.3 差錯與控制報文協議151
6.3 Internet的傳輸控制協議152
6.3.1 TCP報文段的首部152
6.3.2 TCP的流量控制與擁塞控制153
6.3.3 TCP的重傳機制154
6.4 用戶數據報協議154
6.4.1 UDP數據報的格式155
6.4.2 UDP的封裝、復用、分解和埠155
6.5 IP地址156
6.5.1 IP地址的結構與分類157
6.5.2 IP地址與硬體地址的區別159
6.5.3 子網劃分和子網掩碼160
6.5.4 IP多播的基本概念163
6.6 Internet的域名系統164
6.6.1 域名的分級164
6.6.2 域名和IP地址的映射165
6.7 Internet地址空間的擴展166
6.7.1 IPv6數據報的格式166
6.7.2 IPv6的地址空間167
6.7.3 從IPv4向IPv6過渡168
6.8 路由技術169
6.8.1 內部網關協議170
6.8.2 外部網關協議171
6.9 Internet接入171
6.9.1 撥號接人171
6.9.2 寬頻數字用戶線接入172
6.9.3 有線電視系統接入172
6.9.4 衛星電視網接入172
應用篇
第7章 數字擴聲系統175
7.1 概述176
7.2 系統組成177
7.2.1 主要功能特性177
7.2.2 系統方案178
7.3 數字調音台180
7.3.1 數字調音台的基本組成180
7.3.1.1 數字調音台的軟體系統180
7.3.1.2 數字調音台的硬體系統181
7.3.2 數字調音台的功能模塊185
7.3.2.1 音頻處理模塊185
7.3.2.2 操作控制模塊185
7.3.2.3 監控管理模塊186
7.3.3 數字調音台的I/O介面及參數設置187
7.3.4 數字調音台的擴展、後備保護和軟體升級188
7.3.5 典型產品188
7.3.5.1 大型數字調音台188
7.3.5.2 中型數字調音台195
7.3.5.3 小型數字調音台198
7.4 網路數字音頻處理器203
7.4.1 網路數字音頻處理器的原理和特點204
7.4.2 網路數字音頻處理器的功能模塊206
7.4.2.1 音頻信號處理模塊207
7.4.2.2 邏輯控制模塊208
7.4.3 控制及編程方法208
7.4.3.1 計算機連網控制208
7.4.3.2 第三方控制208
7.4.3.3 編程方法208
7.4.4 網路數字音頻處理器的介面209
7.4.5 典型產品210
7.4.5.1 BSSSoundweblondon網路數字音頻處理器210
7.4.5.2 SabineNAV8802網路數字音頻處理器211
7.4.5.3 PeaveMediaMatrixNion媒體矩陣214
7.4.5.4 BiampAudiaFlEX網路數字音頻處理器217
7.5 數字功率放大器218
7.5.1 模擬功率放大器218
7.5.2 數字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和分類219
7.5.2.1 D類數字功率放大器219
7.5.2.2 1bit數字功率放大器220
7.5.2.3 I類數字功率放大器221
7.5.3 數字功率放大器的測試條件224
7.5.4 網路數字功率放大器的I/O介面224
7.5.4.1 網路數字功率放大器的I/O介面和監控介面224
7.5.4.2 DSP處理模擬功率放大器的網路監控介面226
7.5.5 典型產品227
7.5.5.1 CROWNI-TechHD網路數字功率放大器227
7.5.5.2 POWERSOFTDigam-K系列數字功率放大器229
7.5.5.3 CROWNXTi系列數字處理網路模擬功率放大器230
7.5.5.4 CROWNMACRO-Techi系列數字處理網路模擬功率放大器231
7.6 數字擴聲系統的一體化數字信號傳輸系統233
7.6.1 系統特點233
7.6.2 構建方式234
7.6.3 MADI傳輸網路234
7.6.4 採用CobraNet或EtherSound傳輸協議的多通道數字音頻和控制信號的傳輸網路系統234
7.7 數字擴聲系統的系統配置236
7.7.1 劇場類數字擴聲系統236
7.7.2 體育場館類數字擴聲系統239
7.7.3 會議中心數字擴聲系統241
7.7.4 流動演出類數字擴聲系統243
7.8 數字擴聲系統典型工程案例246
7.8.1 中國國家大劇院戲劇場數字擴聲系統246
7.8.1.1 系統組成和信號流程246
7.8.1.2 聲場設計248
7.8.1.3 主要設備250
7.8.1.4 系統最終測試數據251
7.8.1.5 國家大劇院擴聲系統的技術特點253
7.8.2 2008奧運會開閉幕式擴聲系統254
7.8.2.1 設計理念254
7.8.2.2 系統配置254
7.8.2.3 揚聲器系統調試258
7.8.2.4 時間碼技術的運用259
7.8.3 流動演出數字擴聲系統259
7.8.3.1 流動演出擴聲系統的設計260
7.8.3.2 系統聲場計算260
7.8.3.3 提高傳聲增益的措施261
7.8.3.4 主要設備選型261
7.8.3.5 系統快捷拆裝機櫃和系統連接電纜269
7.8.3.6 系統連接圖271
7.8.4 數字錄音棚工程274
7.8.4.1 錄音棚的功能定位和聲學特性技術參數274
7.8.4.2 錄音棚的采錄編系統274
7.8.4.3 錄音室的建聲設計280
7.8.4.4 控制室的建聲設計285
7.8.4.5 錄音室最終的聲學特性指標286
7.8.5 社區和村級數字多媒體放送系統286
7.8.5.1 方案一:5.1 聲道多媒體數字環繞立體聲放映系統286
7.8.5.2 方案二:2.1 聲道多媒體數字環繞立體聲放映系統290
7.8.5.3 如何選擇投影機的亮度指標290
第8章 內部通信系統292
8.1 系統組成和系統連接292
8.1.1 系統組成292
8.1.2 系統連接293
8.2 通信主控站類型294
8.2.1 2通道主控站295
8.2.2 4通道遙控站295
8.2.3 12通道可編程主控站295
8.2.4 數字微處理矩陣內部通信主站296
8.3 用戶端通信設備297
8.3.1 攜帶型腰包機297
8.3.2 揚聲器通信站298
8.4 內部通信系統的功能組件298
8.4.1 IFB/導播提示裝置298
8.4.1.1 MA-4/AX-4IFB控制面板298
8.4.1.2 PIC-4000B節目中斷控制器298
8.4.1.3 TR-50演員/主持人接收機299
8.4.2 系統介面裝置299
8.4.2.1 AC-10H萬用介面裝置299
8.4.2.2 TW-12B系統介面裝置299
8.4.2.3 IF4B-44線介面裝置299
8.4.3 PS-464多通道供電電源299
8.4.4 AB-100公告廣播控制台299
8.5 無線內部通信系統299
8.5.1 WBS-6無線內部通信系統300
8.5.2 BTR600/500雙通道無線內部通信系統300
8.5.3 TT4416通道導播發射機/TR3416通道無線導播接收機300
8.5.4 UPX-10/RCV-2廣播式無線提示/IFB導播系統300
8.5.5 2路無線手機通信介面300
8.6 應用舉例301
8.6.1 劇場2通道內部通信系統301
8.6.2 4通道內部通信系統302
8.6.3 Te1exRTS4通道內部通信系統302
8.7 內部通信系統的終端匹配303
8.8 內部通信系統的主要技術指標303
8.8.1 通信線路303
8.8.2 呼叫信號電平303
8.8.3 系統指標304
8.8.4 傳聲器前置放大器304
8.8.5 輸出放大器304
8.8.6 節目信號輸入電平304
8.8.7 供電電源304
8.9 內部通信系統典型產品305
第9章 公共廣播系統307
9.1 公共廣播系統的特點307
9.2 公共廣播系統的基本要求307
9.3 系統架構308
9.3.1 基本小系統308
9.3.2 標准系統309
9.3.3 分區功能擴展310
9.3.3.1 分區擴展310
9.3.3.2 分區對講/互傳廣播信息311
9.3.4 智能公共廣播系統311
9.3.4.1 通用計算機管理的智能廣播系統311
9.3.5.1 傳統型傳輸網路313
9.3.5.2 匯流排結構型傳輸網路313
9.3.5.3 可定址廣播系統314
9.3.6 全數字網路化公共廣播系統314
9.4 公共廣播系統的設計315
9.4.1 廣播揚聲器的選用316
9.4.2 廣播區域的聲壓級計算316
9.4.3 廣播功率放大器與揚聲器的功率匹配316
9.4.4 傳輸線路導線截面面積的計算318
9.4.5 緊急廣播的強制切換(強切)控制線路318
9.4.5.1 三線制強切線路318
9.4.5.2 四線制強切線路319
9.4.6 公共廣播系統主要產品簡介319
9.5 公共廣播系統應用舉例320
9.5.1 通用公共廣播系統320
9.5.2 會展中心智能廣播系統321
9.5.3 大型動物園智能廣播系統322
9.5.4 機場智能廣播系統322
第10章 數宇會議系統和同聲傳譯系統326
10.1 數字會議系統的發展進程326
10.2 多通道數字音頻傳輸技術328
10.2.1 數字音頻雙向傳輸的數據格式329
10.2.2 數字會議系統的優點330
10.3 數字會議系統的基本功能331
10.3.1 會議發言管理331
10.3.2 同聲傳譯331
10.3.3 投票表決331
10.3.4 IC卡會議簽到331
10.3.5 信息發布和顯示332
10.3.6 攝像機自動跟蹤拍攝和大屏幕同步顯示332
10.3.7 跨地域擴展的全方位互聯網數字會議系統332
10.3.8 高效有序的會議管理332
10.4 數字會議系統的組成332
10.4.1 會議討論系統332
10.4.2 投票表決系統334
10.4.3 多種語言同聲傳譯系統336
10.4.4 攝像機自動跟蹤系統337
10.4.5 會議簽到系統338
10.4.6 智能中央集中控制系統339
10.4.7 智能數字會議系統典型案例340
10.4.8 數字會議系統的應用軟體343
10.5 無線數字會議系統347
10.6 無線同聲傳譯系統設計349
10.6.1 為什麼要採用紅外線載波傳輸技術349
10.6.2 副載波頻段的選擇350
10.6.3 副載頻的調制方式351
10.6.4 輻射功率、通道數量、信噪比與覆蓋區/最大作用距離的關系351
10.7 同聲傳譯室設計353
第11章 視頻會議系統355
11.1 視頻會議系統的基本功能355
11.2 系統組成356
11.2.1 多點轉發伺服器及多點控制單元356
11.2.2 視頻會議終端357
11.2.3 通信網路358
11.3 視頻會議系統的通信標准358
11.3.1 H.3 20視頻會議通信標准358
11.3.2 H.3 23多媒體通信標准359
11.3.3 H.3 10/H.3 21寬頻視頻會議通信標准359
11.3.4 H.3 24PSTN多媒體通信標准360
11.4 數字視頻壓縮編碼技術361
11.4.1 視頻信號壓縮原理361
11.4.2 H.2 61壓縮編碼標准363
11.4.3 H.2 63壓縮編碼標准363
11.4.4 H.2 64高效壓縮編碼標准363
11.5 G.7 2X數字音頻壓縮編碼技術364
11.6 系統配置365
11.6.1 小型視頻會議系統365
11.6.2 政府視頻會議系統366
11.6.3 大型企業集團公司視頻會議系統367
11.6.4 遠程教學/遠程醫療視頻會議系統368
11.6.5 流媒體技術和視頻點播369
11.7 應用實例371
11.7.1 互動式網路數字視頻會議系統371
11.7.2 應急指揮中心375
第12章 投影顯示技術378
12.1 各類投影機的工作原理378
12.1.1 三管CRT彩色投影機378
12.1.2 3片1CD投影機378
12.1.3 DlP投影機379
12.1 _41COS投影機380
12.2 投影機的主要技術參數和測量方法381
12.2.1 輸出亮度381
12.2.2 亮度均勻度382
12.2.3 對比度382
12.2.4 圖像解析度382
12.2.5 調焦比382
12.2.6 光源燈泡的壽命383
12.2.7 投影機的其他功能性技術指標384
12.2.8 屏幕尺寸與投影距離的計算384
12.2.9 四種投影機性能比較385
12.3 投影屏幕385
12.3.1 投影屏幕的主要技術參數385
12.3.2 投影屏幕的光學原理386
12.3.3 屏幕對角線長度、寬高比和屏幕面積的計算387
12.4 如何選用投影機388
12.4.1 確定合適的屏幕照度388
12.4.2 投影機的對比度要求389
12.4.3 投影機的解析度與輸入信號解析度的匹配389
12.4.4 投影機的其他一些性能389
12.5 DLP背投拼接屏顯示系統390
12.5.1 DLP背投拼接屏顯示系統的優點390
12.5.2 DLP背投拼接顯示系統的系統結構391
12.5.3 DLP背投拼接顯示系統採用的新技術391
12.5.4 先進的屏幕技術393
12.5.5 DLP背投大屏幕拼接屏顯示系統的典型技術指標394
12.6 邊緣融合大屏幕拼接投影顯示系統395
12.6.1 什麼是邊緣融合大屏幕顯示技術396
12.6.2 邊緣融合系統對拼接投影機的要求397
12.6.3 邊緣融合拼接投影系統的大屏幕397
12.6.4 拼接投影機的調整398
第13章 LED大屏幕顯示技術399
13.1 LED大屏幕顯示系統的組成和分類399
13.1.1 LED大屏幕顯示系統的組成399
13.1.2 LED大屏幕顯示系統的分類400
13.2 LED顯示屏的主要技術特性400
13.2.1 LED顯示屏的技術要求400
13.2.2 LED顯示屏的功能要求401
13.3 LED顯示屏的結構化模塊402
13.4 LED的種類和全彩像素的特性402
13.5 LED顯示系統採用的新技術405
13.5.1 LED顯示屏的亮度均衡處理405
13.5.2 色彩還原技術405
13.5.3 非線性γ校正406
13.5.4 高等級視頻色差處理406
13.5.5 高速刷新技術406
13.5.6 DlP顯示屏亮度自動控制406
13.5.7 動態虛擬像素復用技術407
13.5.8 消除馬賽克的措施408
13.5.9 高級擴聲音響技術408
13.5.1 0輸入信號的切換、控制和傳輸408
13.5.1 1全天候工作的優秀屏體結構408
13.5.1 2快速運動圖像補償的幾種方法409
13.5.1 3LED顯示屏逐點校正技術409
13.6 LED顯示屏系統的質量要求和價位體系411
13.6.1 LED顯示屏411
13.6.2 屏幕控制器411
13.6.3 視頻信號處理器411
13.6.4 系統軟體412
13.6.5 控制計算機和通信網路系統412
13.7 應用舉例:上海浦東新區源深體育場室外DlP顯示屏412
第14章 數字調光網路傳輸系統415
14.1 DMX512數字調光網路傳輸系統415
14.1.1 如何實現數字調光控制信號的多路傳輸415
14.1.2 DMX512數據通信的定時數據416
14.1.3 DMX512的網路結構和EIA485介面規范418
14.1.4 DMX512的定址方法421
14.1.5 調光台與調光器矩陣的互連配接423
14.2 乙太網數字調光網路傳輸系統424
14.2.1 TCP/IP數字調光網路傳輸系統424
14.2.2 光纖網路數字調光控制系統425
14.3 應用舉例:上海音樂廳網路燈光控制系統426
14.3.1 系統布線427
14.3.2 系統主要硬體428
14.3.3 燈光控制系統的配置429
第15章 電視監控系統430
15.1 電視監控系統的基本組成430
15.2 前端設備432
15.2.1 攝像機432
15.2.2 攝像機鏡頭435
15.2.3 攝像機雲台和防護罩438
15.2.4 典型產品440
15.3 終端設備442
15.3.1 視音頻編解碼器442
15.3.2 視頻切換矩陣443
15.3.3 大屏幕顯示系統445
15.3.4 信息存儲系統446
15.4 信號傳輸系統446
15.4.1 同軸電纜傳輸系統446
15.4.2 由雙絞線、光纜組成的專網傳輸系統448
15.4.3 區域網或互聯網傳輸系統452
15.4.4 無線傳輸系統453
15.4.5 控制信號的傳輸453
附錄454
附錄A 如何編制一份合格的工程投標文件454
附錄B 工程竣工驗收458
參考文獻461

『肆』 做籃球後衛需要什麼技術以及條件

籃球後衛技術淺析

得分後衛(SG)
得分後衛(Shooting Guard),由其字義我們不難得知,他在場上是以得分為主要任務。他在場上是僅次於小前鋒的第二得分手,但是他不需要練就像小前鋒一般的單打身手,因為他經常是由隊友幫他找出空檔後投籃的。不過也就因為如此,他的外線准頭與穩定性要非常好。

一個得分後衛經常要做的有兩件事,第一是有很 好的空檔來投外線,因此他的外線准頭和穩定性一定要好,要不然隊友千辛萬苦擋出個好機會,卻又投不進去的話,對全隊的士氣和信心打擊頗大。第二則是要在小 小的縫隙中找出空檔來投外線,所以他出手的速度要快。一個好的得分後衛總不能企望每次都有這么好的空檔,應該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找機會出手,而命中率也要有 一定的水準,如此的話,才能讓敵方的防守有所顧忌,必須拉開防守圈,而更利於隊友在禁區內的攻勢。

這樣說起來,那麼得分後衛的命中率一定要很高 羅?其實不然。因為我們雖然希望他有較好的准頭,但是也別忘了他出手的距離經常都是相當遠的,我們總不能希望一個射手投外線要准到比人家籃下打板命中率還 高吧!�慰觶�梅趾笪烙惺幣駁靡�約赫一�岬ゴ虺鍪幀⒒蚴竊諶朔熘姓銥盞擔��運�拿�新什換崽�擼�饈強梢岳斫獾摹R話愣�裕�艿剿某善摺⑺某砂司退?是不錯了,五成以上已是上上之選。

接著就來看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得分後衛吧!霍納塞克(Jeff Hornacek)可以算是非常典型的得分後衛,他的外線出手又快又穩,射程可近可遠,每個角度都能出手,而命中率也一向都有一定的水準。此外他也有切入的能力,必要時在切入後傳球破壞防守,各項該有的能力都一備俱全。另外一類則可以斯普雷維爾(Latrell Sprewell) 為代表,其實說起來就是他切入的破壞力要勝過外線的投射。上述關於霍納塞克的技巧他也都具備,只不過在比重上來說,他就較偏重於切入突破的方面。一個普通 的外線空檔,霍納塞克可能會很有把握地選擇外線出手,而斯普雷維爾則可能寧願往禁區切,選擇較接近籃框的出手機會,這就是兩者在進攻選擇上的差異。說穿 了,斯普雷維爾這種打法,已經算是小前鋒化的得分後衛了。放眼當今NBA得分後衛,像米勒(Reggie Miller)、杜馬斯(Joe Dumars)、里奇蒙(Mitch Richmond)、安德生(Nick Anderson)等人,其實不難發現,他們的相異性並不大,幾乎都是差不多的打法。由此可知得分後衛的特色蠻明顯的,不像其它位置經常會有打法迥異的類型。

要選NBA史上最好的得分後衛,我想是唯一不會引起爭議的位置了,那就是喬丹(Michael Jordan)。喬丹的NBA生 涯前期,可以說是非常接近小前鋒的打法,經常是可以往籃下去取分的,但是到了後期時,他又練就了一身頂尖的外線能力,使他的進攻點更是無懈可擊。甚至於他 時而可以當起控球後衛來助攻,時而可以充當前鋒抓籃板,其全面性無人能比。他有得分後衛應有的准頭與射程,又有小前鋒的單打能力,而其命中率又能居高不 下,再加上他的敏捷度,又讓他具有極佳的防守功力,最重要的是他那一股攝人的氣勢和領導氣質,更是任何後天的訓練所無法可及的。

控球後衛(PG)
控球後衛(Point Guard)是球場上拿球機會最多的人。他要把球從後場安全地帶到前場,再把球傳給其他隊友,這才有讓其他人得分的機會。如果說小前鋒是一出戲的主角,那麼控球後衛便是這出戲的導演。

還是一樣,我們先說一下,怎樣才算是一個合格 的控球後衛。首先,他的運球能力是絕對少不了的,他必須要能夠在只有一個人防守他的情況下,毫無問題地將球帶過半場。然後,他還要有很好的傳球能力,能夠 在大多數的時間里,將球傳到球應該要到的地方:有時候是一個可以投籃的空檔,有時候是一個更好的導球位置。簡單地說,他要讓球流動得順暢,他要能將球傳到 最容易得分的地方。再更進一步地說,他還要組織隊上的攻勢,讓隊上的進攻更為流暢。

那麼,我們對於一個控球後衛還有什麼要求呢? 在得分方面,控球員往往是隊上最後一個得分者,也就是說除非其他隊友都沒有好機會出手,否則他是不輕易投籃的。或者以另一個角度說,他本身有頗強的得分能 力,而以其得分能力破壞對方的防守,來替隊友製造機會的。總而言之,控球員有一個不變的原則:當場上有任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 友。所以,控球員的出手經常何隊友的機會比他好,他一定將球交給機會更好的隊友。所以,控球員的出手經常都是很好的投籃時機,自然我們對他的命中率要求也 就比較高,一般而言應該要在五成以上,要比小前鋒和得分後衛高。而在得分能力方面,外線和切入是他必備的兩項利器。

舉例說明一下應該會更清楚。斯托克頓(John Stockton) 是非常典型的控球後衛,他的控球四平八穩,往往能夠將球傳給場上機會好的隊友,做一次籃下或外線的輕松出手。他沒有很花俏的傳球招式,但卻都是很安全地將 球送到隊友手上,而且他的外線相當穩,命中率經常都能維持在五成以上。要了解一個稱職的控球後衛該做的事,斯托克頓是標準的典範。此外,托瑪斯(Isiah Thomas) 則是不太一樣的類型,他的運球動作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而他那富樂感的傳球也是令人印象深刻。不過托瑪斯是比較偏向於得分慾望高的控球,也因此他的得分 經常在二十分以上,但命中率卻不及五成。比較起來,托瑪斯已經具有全能球員的特性,算得上是全能型的控球後衛。歷史上著名的控球,應以庫西(Bob Cousy)及羅勃遜(Oscar Robertson)最讓人耳熟能詳。此外,在現役球員中,哈達威(Tim Hardaway)、普利斯(Mark Price)等亦都是眾人皆知的名將,在此無法一一提出說明。

接下來就是介紹我心目中的最佳控球後衛了,相信大家也已異口同聲地念出他的名字:魔術師約翰遜(Earvin "Magic" Johnson)。 其實,就此我曾考慮很久,因為若要提一個真正的控球後衛,斯托克頓應是最佳典範,但最後選了約翰遜,最主要便是因為他得天獨厚的領導能力,以及他在場上能 夠帶動士氣的本領。首先,約翰遜的控球、傳球能力應是毋庸致疑,雖然他橫步運球的動作不甚好看,但球於掌中控製得恰到好處,背後傳球、指東殺西更是不用多 說。而在其他方面,無論外線或切入上籃、破壞,亦都讓對手傷透腦筋,而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命中率稍低了點,剛剛夠五成,三分球則更差。但這也多少與他 較強的得分慾望有關。然而,真正讓他成為一個偉大控球員的因素,也正是前面所提及的-領導能力。一個控球員能夠在場上指揮全隊攻守,甚至只要他在場上,就 能讓所有隊友有贏球的信心,這種在心裡上的助益,絕非是幾個助攻所能比擬的。簡單地說,約翰遜就是能讓在場上的隊友發揮出超過百分之百戰力的人,而非任何 數據所能說明,這也就是約翰遜之所以為魔術師之處。

摘要:本文以參加2003—2004年CBA、NBA聯賽的部分中外核心後衛為研究對象,從主要技術方面進行比較研究,以期引起我國籃球界對核心後衛問題的重視,為我國籃球高水平運動隊在選材、訓練和比賽提供參考。

關鍵詞:籃球 職業聯賽 核心後衛 主要技術 比較分析

1、前言

長期以來,由於受高大隊員的影響,在我國中鋒的狀況倍受人們的關注,研究也頗多。近幾年來,我國男、女籃涌現出一批高大的年輕隊員,在世界大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整個水平有所提高。新組建的國家男籃擁有姚明、薛玉洋和巴特爾等三名2.10m以上的年輕中鋒,在身高上不遜於世界任何強隊,但在後衛線上卻令人擔憂。

當今籃球比賽中,對後衛位置技術的要求越來越全面,他們在場上需要沉著冷靜,機智果斷;要具有良好的觀察,判斷力,很強籃球意識和組織指揮才能;要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更需要能改善守,技術全面。因此,核心後衛是一支球隊在場上的靈魂,是具體戰術打法的組織指揮者,是教練員的助手,其水平的高低對整個隊伍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縱觀整個職業聯賽,看到中、外核心後衛差距明顯。本文旨在對部分核心後衛的技術統計,進行分析,找出差距,為提高我國核心後衛的水平提供參考。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參加2003—2004CBA、NBA中外核心後衛10名,其中,中國4名,外國6名(外援2名,NBA職業球員4名)。

2.2研究方法

2.2.1文獻資料調研

通過查閱近幾年的CBA、NBA有關資料,掌握和了解目前國內、外籃球聯賽的現狀和動態。

2.2.2臨場技術統計

對2003—2004CBA、NBA常規賽核心後衛各項技術指標進行統計。對臨場統計的國內、外後衛常規技術指標資料進行統計與整理。

2.2.3邏輯分析

以辨證的觀點和和產學的態度,對國內、外核心後衛的技術特點進行邏輯分析與歸納,找出我國甲A各隊目前在後衛位置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訓練和比賽的建議。

3、分析與討論

表1:國內外核心後衛上場場次、平均上場時間統計一覽表

姓名
俱樂部
上場次(場)
平均時間(分)

范斌

劉煒

李群

郭士強

高德

羅德格里格爾

賈森基德

邁克畢比

托尼帕克

史蒂夫納什
八一火箭

上海東方

廣東宏遠

遼寧盼盼

浙江萬馬

吉林東北虎

新澤西網隊

薩克拉門托國王

聖安東尼奧馬刺

達拉斯小牛
22

20

21

22

22

22

82

80

78

82
35:07

45:02

36:08

40:15

34:03

34:17

37:3

33:2

34:6

40:3

註:國內聯賽共24輪,國外共82輪,時間都是每節12分鍾共48分鍾。

3.1國內、外核心後衛平均每場技術指標統計一覽表

表2 :

得分 2分球 3分球 罰球 快攻

(中/投)%
(中/投)%
(中/投)%
(成/總)%

范斌

劉煒

李群

郭士強

高德

羅德格里格爾

賈森基德

邁克畢比

托尼帕克

史蒂夫納什
7.6

22.3

15.7

18.3

21.9

25.5

14.7

20.4

21.6

21.7
1.3/2.6

4/7.3

4.5/8.3

3.6/7.4

1.6/5.1

7.2/11

2.1/5.9

1.8/4.3

1.8/4.3

2.2/4.45
50.0

54.8

54.2

48.6

31.4

65.5

35.6

41.9

41.9

48.3
1.2/3

1.6/4.2

2.1/5.9

3/7.2

5.9/12.1

4.1/9

4.9/8.7

4.5/8.3

4.7/9.73

4.6/9.18
40.0

38.1

35.6

41.7

48.8

45.6

56.3

54.2

48.3

50.1
0.8/1.2

2.8/3.5

2/2.7

2.1/2.5

4.3/5.2

2/2.7

3.1/3.8

3.0/3.74

4.1/4.7

4.3/4.8
66.7

80.0

74.1

84.0

82.7

74.1

81.4

80.3

87.3

88.7
0.5/0.5

1.4/1.5

1.9/2.1

1.1/1.5

1.5/1.7

2/2.2

2.2/2.3

1.2/1.7

0.5/0.8

1.1/1.6
1.00

93.3

90.5

73.3

88.2

90.9

91.7

70.6

62.5

68.8

表1中可以看出:國內核心後衛和國外核心後衛他們分別來自於不同的10個職業俱樂部。國內後衛除劉煒、李群因傷少打了1—2場外,另外兩位都打滿了所有22場比賽,外援後衛高德和羅德格里格爾也打滿了22場。國外NBA中的後衛在整個漫長的常規賽中幾乎都打滿了所有比賽,由於NBA教練對主力和替補在某個時段的使用有共識,所以他們的上場時間也是比較多的。在國內對外援後衛上場節次也有所限制,羅德格里格爾和高德的上場時間也減少了不少,但也在兩節以上,從這一步可以看出他們在各自球隊中都是舉足輕重的重量級人物。

從表2中可知:平均每場得分情況,國內核心的後衛除劉煒得分能力較強外,其他的國內後衛得分能力普遍不足,而國外核心後衛在漫長的賽季中得分均值在20分以上,足可以看出他們得分能力和比賽的鬥志都遠遠強於國外核心後衛;國內後衛在兩分球的投籃次數和國外後衛差不多,且命中率也比他們略高,但在三分球上的情況恰恰相反,國外後衛無論在三分球的出手次數上,命中率上都遠遠高於國內後衛,在外線有效的得分可以緩減球隊內線的壓力,也可以讓對手防不勝防。所以這一點上國內後衛有待提高;罰球情況也有差距,前幾年,國內隊員的罰球准確率比國外球員要好,隨著近幾年籃球運動的發展,國外後衛在罰球命中率上提高很快,比國內後衛的命中率高出一些;在快攻方面,由於NBA職業聯賽的高強度,高對抗,國外核心後衛在快攻的成功率上要 低於國內後衛。

表3:中外核心後衛平均每場其他技術指標統計一覽表

前場籃板
後場籃板
扣籃
助攻
被侵
失誤
蓋帽
搶斷

范斌

劉煒

李群

郭士強

高德

格里格爾

賈森基德

邁克畢比

托尼帕克

納什
1.0

1.0

1.0

1.0

1.6

4.4

3.3

1.0

1.1

1.2
1.3

2.8

2.5

4.0

2.0

8.2

4.0

1.8

1.5

1.9
0

0.1

0

0.1

0.3

1.8

1.0

0.5

0.7

0.6
5

3.5

6.6

6.1

3.7

6.1

9.9

5.0

6.3

7.7
2.6

3.3

4.1

3.5

4.9

6.1

8.2

7.1

9.0

8.8
2.4

2.5

2.3

2.7

2.0

3.8

3.6

2.5

2.7

2.8
0

0.2

0.1

0.2

0.4

1.0

0.24

0.19

0.09

0.05
1.75

1.79

1.71

1.92

2.3

3.4

2.13

1.69

2.16

1.85

從表3可知,國外後衛羅德和基德,每場以12.6和7.3個籃板占據籃板的前兩位,其他的國內、外後衛籃板數量差不多,但這只是量的相同,在質上就有所差距了,國外後衛所面對的對手幾乎是全世界最優秀的中鋒和前鋒,他們有這樣的表現也相當不錯了;扣籃一項,國內後衛除劉煒、郭士強在整個賽季中有2.3次扣籃外,其餘後衛則都沒有建樹,而外援後衛以羅德最為出眾,平均每場1.8和1.1個,其他幾位也都有幾度扣籃表演;助攻上雖有賈森基德9.9次遙遙領先,但幾名國內後衛僅隨其後,在這一步上可以說是差距不明顯;在搶斷一項上,國內、外核心後衛差距較明顯,國外核心後衛中除邁克畢比一人稍遜於國內核心後衛外,其餘幾位都要優於國內核心後衛,這有隻是從量上來看的,從質上看也就會有所不同;從被侵犯的次數上,國外核心後衛明顯被侵犯的次數要多於國內核心後衛。因為他們較強的得分能力是對手很頭疼的;蓋帽一項中,國外後衛格里格爾平均每場1個蓋帽,無人能比。其他的國內、外核心後衛差距不明顯。

四名國內核心後衛與兩名國外外援後衛進入排名前20名後衛分別為10人次和9人次。其中李群、郭士強、范斌助攻進入前6名。外援後衛羅德·格里格爾除3分投籃一項以外,其它6項個人技術統計都名列前13位,其中得分、籃板球、扣籃、助攻、搶斷都在前6名,尤其是搶斷,更是獲得「搶斷王」稱號。高德得分列第十一名,助攻、搶斷分列第三、四名。

3.2國內核心後衛技術特點分析

3.2.1組織全隊進攻和防守

國內核心後衛承擔組織全隊進攻和防地的任務,為同伴助攻的能力較強,從統計結果和現場觀察,外線3分球不太准確,而在擺脫防守時的2分球較為准確;由攻轉守時他們處於退守的第1道防線,具有較強的搶斷能力。

3.2.2攻守技術方面

國內核心後衛的優勢在無防守時的2分球,但身體條件和素質的欠缺影響他們的外線得分能力和技術的正常發揮。表現出單兵作戰的對抗能力不強,合理運用技術為同伴創造的機會少,需同伴為其創造機會;防守頑強、搶斷能力強的後衛,在進攻中顯得技術單一,攻擊實力不足。

3.2.3控制全局能力

從現場觀察,國內核心後衛顯得勇有餘而智不足,易受場上其他因素的干擾,情緒波動大,突出表現在場上自我控制力不強,不夠沉著冷靜、機智果斷,因而影響他們的發揮和對全隊的組織指揮。

3.3國外核心後衛技術特點分析

3.31個人技術全面

從現場觀察,國外核心後衛能攻善守,表現出單兵作戰能力強、頭腦清楚、視野開闊。他們控制能力強,得分手段多,為僅外圍能投。更多的是能利用突破得分或分球,創造機會。

3.3.2沖擊力強

國外核心後衛身體素質優越,在對抗中捕捉戰機、合理完成技術的能力強。

3.3.3注重技術的實效性

國外核心後衛個人技術表現突出,體現了現代籃球的技巧性、創造性,同時能激發同伴的鬥志,感染觀眾,渲染現場氣氛。吉林東北虎隊的羅德.格里格爾每場都有大力扣籃,在主場對北京首鋼和山東金在斯頓的比賽中分別有3個和5個扣籃表演。達拉斯小牛隊的納什突破運球如風,他不只是單打獨,還有多個與諾維茨基配合,後者飛身扣籃的傑作,還有帕克與鄧肯的配合也出神入化。

3.4國內外核心後衛在各隊員的作用

3.4.1國內核心後衛在各隊中的作用

國內核心後衛可分為組織型後衛和攻擊型後衛,范斌屬於前者,他們在場上發揮組織進攻和防守的靈魂作用;郭士強、劉煒、李群則屬於攻擊型後衛,目前國內當屬他們表現突出一些。

3.4.2國內核心後衛在各隊中的作用

國外核心後衛在場上一般司職攻擊後衛,他們比較穩健,能有效地組織進攻,增加攻擊點;在防守中一般作為重點看守對方的核心人物。他們在場上始終保持清醒,能正常發揮技術,他們的神勇表現,常能激發和鼓舞全隊的鬥志。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國內外核心後衛在失誤、蓋帽、搶斷方面沒有明顯差異,但在助攻、籃板球方面差異明顯。

4.1.2國內核心後衛注重技術的規范性,國外核心後衛具有全面的個人技術、基本功扎實;他們既可以在外圍投又能在內線攻;個人攻擊時,又能不失時機助攻、妙傳與同伴配合;突破能力強是他們的優勢。

4.1.3國外核心後衛身體素質出眾、體力充沛、爆發力強、彈跳驚人,在場上腳下移動快,攻則迅疾如風,守則及時到位。國內後衛與之相比差距明顯。

4.1.4國內核心後衛技術發揮不穩定,而國外核心後衛有較強的自信心,發揮穩定,有較強的應變能力。

4.2建議

4.2.1應加強核心後衛身體力量訓練,全面提高攻擊技術、對抗能力,特別是突破技術。

4.2.2核心後衛應努力提高應變戰術和組織能力,增強捕捉戰機能力,提高技術的實效性,同時應全面發展,保持攻守平衡並根據自身特點,練就絕招。

『伍』 丁酮、甲苯的質量標准

甲苯。含量≥:99.8 執行質量標准:國標【中文名稱】甲苯;甲基苯;苯基甲烷

【英文名稱】toluene;toluol;methylbenzene

【結構或分子式】

【相對分子量或原子量】92.14

【密度】0.866

【熔點(℃)】-95

【沸點(℃)】110.8

【閃點(℃)】4.4(閉式)

【蒸氣壓(Pa)】907(0℃);2920(20℃);74194(100℃)

【折射率】1.4967

【性狀】

無色易揮發的液體,有芳香氣味。

【溶解情況】

不溶於水,溶於乙醇、乙醚和丙酮。

【用途】

用於製造糖精、染料、葯物和炸葯等,並用作溶劑。

【制備或來源】

由分餾煤焦油的輕油部分或由催化重整輕汽油餾分而製得。

【其他】

化學性質與苯相像。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極限為1.2~7.0%(體積)。
甲苯,丁酮,乙酸乙酯 甲苯,丁酮,乙酸乙酯不同氣象條件下場界最大濃度. 平均...mg/m3,占環境質量標准值的0.40%;乙酸乙酯的無組織場界最大濃度為0.0010 mg/m3,占環境質量標准值的1%.
丁酮

分子式 CH3 CH2 C O C H3 。又 稱 甲 乙 酮 。無 色液體 。熔點-86.3℃,沸點79.6℃,相對密度0.8054(20/4℃)。溶於約 4 倍的水中,能溶於乙醇、乙醚等有機溶劑中。與水能形成恆沸點混合物(含丁酮88.7%),沸點 73.4 ℃ 。蒸汽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極限 2.0 %~12.0%( 體積)。化學性質與丙酮相似。丁酮是干餾木材的蒸出液(木醇油)的重要組分,工業上可用二級丁醇脫氫或用丁烯加水氧化法生產。丁酮是油漆的重要溶劑,硝酸纖維素、合成樹脂都易溶於其中。

別 稱:又稱甲乙酮。
英文名:butanone
分子式: CH3CH2COCH3 。
生產方法:
丁酮是干餾木材的蒸出液(木醇油)的重要組分,工業上可用二級丁醇脫氫或用丁烯加水氧化法生產。

用 途:丁酮是油漆的重要溶劑,硝酸纖維素、合成樹脂都易溶於其中。

包裝儲運:160公斤鐵桶裝,一級易燃液體,應儲於陰涼通風處,防止包裝滲漏。

防護措施:嚴防煙火,穿專用防護服,戴護目鏡。

泄漏處理:
須穿戴防護用具進入現場;現場通風,排除火情隱患,使用蛭石、干砂、泥土或者類似物吸附泄漏液體,並一起放入封閉的容器。不得將泄漏物排入下水道,以免發生爆炸。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577209.htm

『陸』 電腦配置魯大師檢測說玩大型游戲沒有問題,為什麼我現在玩個游戲很卡啊,我從裝系統還是不行!

魯大師檢測別當真...
顯卡: Bitland GeForce 310
這個顯卡的參數實在是坑爹啊....集成16個流處理器、4個紋理單元和4個ROP單元
你的顯卡性能太弱了,玩大型游戲肯定會卡的
要流暢玩游戲,換個好點的顯卡吧

『柒』 經度35 .753298緯度115.026627是屬於哪個地方

沒這個地方,因為緯度最大90度。

緯度35 .753298經度115.026627是在河南濮陽市開州南路(或昆吾南路),昆吾花園二期。

『捌』 imei:358851/05/026621/6

Note: This IMEI number seems to be correct, but we do not have any information on this specific handset. Please add the missing information below.查不到,你輸*#06#出來的數與手機背後的,如果相同就不是翻新機。

『玖』 股市常用的技術指標有哪些

一.用途:
該指標用來測量價位動量,可以同時監視常態性和極端性兩種行情。ROC以0為中軸線,可以上升至正無限大,也可以下跌至負無限小。以軸到第一條超買或超賣線的距離,往上和往下拉一倍、兩倍的距離,再畫出第二條、第三條超買超賣線,則圖形上就會出現上下各三條的天地線。
二.使用方法:
1、 ROC波動於「常態范圍」內,而上升至第一條超買線時,應賣出股票
2、 ROC波動於「常態范圍」內,而下降至第一條超賣線時,應買進股票。
3、 ROC向上突破第一條超買線後,指標繼續朝第二條超買線漲升的可能性很大,指標碰觸第二條超買線時,漲勢多半將結束。
4、 ROC向下跌破第一條超賣線後,指標繼續朝第二條超賣線下跌的可能性很大,指標碰觸第二條超賣線時,跌熱多半將停止。
5、 ROC向上穿越第三條超買線時,屬於瘋狂性多頭行情,漲漲漲!漲不停,回檔之後還要漲,應盡量不輕易賣出持股。
6、 ROC向上穿越第三條超賣線時,屬於崩潰性空頭行情,跌跌跌!跌不休,反彈之後還要跌,應克制不輕易買進股票。
BOLL(布林線)
一.用途:
該指標利用波帶顯示其安全的高低價位。股價遊走在「上限」和「下限」的帶狀區間內,當股價漲跌幅度加大時,帶狀區會變寬,漲跌幅度縮小時,帶狀區會變窄。
二.使用方法:
1.向上穿越「上限」時,將形成短期回檔,為短線的賣出時機。
2.股價向下穿越「下限」時,將形成短期反彈,為短線的買進時機。
3.當布林線的帶狀區呈水平方向移動時,可以視為處於「常態范圍」,此時,採用1、2兩個使用方法,可靠度相當高。如果,帶狀區朝右上方或右下方移動時,則屬於脫離常態,另外有特別的意義存在。
4.波帶變窄時,激烈的價格波動有可能隨時產生.

閱讀全文

與66202技術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