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棉花市場
所謂"中國棉花市場"就是
"中國"的"棉花市場"范圍
或
"中國棉花"的"市場"范圍
等等.
㈡ 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的組織架構
中儲棉新疆有限責任公司、中儲棉花信息中心、參股國家棉花交易中心(合肥)。
㈢ 中儲棉事件的什麼是中儲棉事件
7月3日,山西省安監等部門組成事故調查組,將就中儲棉山西侯馬代儲庫火災原因、損失情況等展開調查。7月1日18時許,中儲棉山西侯馬代儲庫發生火災,過火面積約1.05萬平方米,未造成人員傷亡。截至7月2日18時,火情得到有效控制,露天散垛區明火基本撲滅,清理工作仍在進行。
據介紹,中儲棉侯馬代儲庫共有10座棉庫,庫存約3.6萬噸棉花,其中露天垛堆放約1.7萬噸。火情由露天垛堆而起,波及4座棉庫,過火面積約1.05萬平方米,雖經及時搶救,但因火勢、風勢大,已基本燃燒殆盡。初步估計,約有2.46萬噸。
另據了解,就火災原因,代儲庫工作人員曾向消防部門報警稱,大火是由雷雨天的「雷擊」導致。但也有質疑認為,代儲庫自身配備了消防設施,應當對雷擊等不安全因素採取措施。
本報太原7月3日電(記者冀業)7月3日下午,山西省消防安全領導小組緊急召開全省火災防控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通報事故情況,進一步強調部署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動。
近半月以來,山西連續發生3起傷亡和損失較大的火災、爆炸事故。據通報,7月1日,山西侯馬一處棉花垛堆起火,造成2萬余噸棉花過火;6月29日,太原市建設路206號福口餃子館失火,過火面積20平方米,造成3人死亡;6月19日,朔州市「小南國」飯店因燃氣泄漏引發爆炸事故,造成3人死亡,150多人受傷。
㈣ 全國棉花批發市場有哪些
全國棉花批發市場有:
北京全國棉花交易市場: 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由中國政府於1998年決定設立,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服務組織。全國棉花交易市場中心市場設在北京,在22個棉花主產區和主銷區設立常年交易工作站,作為全國棉花交易市場的分支機構。全國棉花交易市場遵循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主要功能是組織交易、發現價格、規避風險和傳遞信息,為棉花交易雙方提供交易結算、實物交收、質量檢驗、儲運、信息、咨詢和人才培訓等服務。
四川棉麻集團棉花配送中心,其地址:雙建路79號鐧懼害鍦板浘。
重慶市大渡口區跳蹬鎮建橋工業區(勤牛工程機械公司廠房背後)。新的棉花市場面積更大,其成交額在西南地區首屈一指。
㈤ 中華棉和中儲棉是什麼關系
都是棉類,屬近親吧!
㈥ 期貨中棉花和PTA是什麼關系為什麼說棉花價格上漲會帶動PTA價格上漲
國內市場75%de PTA用於生產聚酯纖維,俗稱滌綸,而滌綸的主要用途是作為紡織材料的一種。棉紗和滌綸二者因價格變化而替代。
㈦ 中國棉花價格指數和棉花價格什麼關系
不可以,這個指數是用來做參照物的,本身就是一個單一數據。單一條件怎麼算棉花價格,你只能用來看它價格走勢,就和彩票分析圖一樣,真能算就算出來,那這世界就只需要數學家就行了,還要那麼多其它行業專家幹嘛?
㈧ 中儲棉的巨額虧損
每年9月到來年8月31日,被稱為一個「棉花年度」,是所有與棉花相關企業最忙碌並不乏喜悅的時節。然而,當前這個「棉花年度」卻是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以下簡稱「中儲棉」)最痛苦的時光——這家即將迎來兩周歲生日的大型國有企業,最近不僅因進口棉花發生嚴重質量問題,更因棉花進口決策失誤而出現巨額虧損。
人們不禁質疑,對這種造成巨虧的國有企業,其決策失誤的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
追逐暴利推波助瀾
由於國內主要產棉區遭遇大雨,棉花大幅減產,加上國內棉紡行業發展迅猛,需求強勁,2003年8月開始,國內棉花價格一路走高,以致國內棉花市場在2003年底到2004年初出現一股「炒棉熱」。
江蘇崑山一台資棉紡企業總經理回憶:2003年9月初到10月底,棉花價格從12000元/噸快速上漲到18000元/噸,甚至一個星期就漲1000元,國內不少棉麻企業都四處買棉花,並大量囤積棉花。甚至一些不懂棉花的企業,只要有資金,都去炒棉花,都去找配額。有些企業甚至預期棉花要漲到20000元/噸以上。
中儲棉就是在這個背景下闖進市場的。2003年10月,中儲棉突然決定進口15萬噸棉花;隨後幾個月又陸續進口了10多萬噸。而據一些紡織業內人士反映,中儲棉在與外商簽訂進口合約,乃至棉花陸續進口後,作為業務指導部門的國家發展改革委,也曾勸說該公司配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盡快以合適的價格組織銷售。但是,中儲棉一方面將大量棉花捂在手裡,待價而沽;一方面將部分棉花銷售給作為中間商的各地省級棉麻公司,助其層層加價。
「當時棉價幾乎是一周一個價,連低等級SLM1-1/16(相當於國內427)棉花,有時都賣到17000元/噸。就這樣還無棉可買,有價無市,作為直接用戶的紡織企業很難從他們手裡買到棉花。」一位棉紡企業負責人說。
許多業內人士都認為,中儲棉的突然大量進口,還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國際棉價。據統計,僅2004年10月份328原棉價格就上漲了3650元/噸,漲幅高達26.17%。這期間,美國紐約棉花期貨價格從58美分/磅上漲到80多美分/磅,漲幅高達40%。
而據記者了解,中儲棉內部還制訂了一些獎勵辦法,動員並鼓勵員工高價賣棉,價格越高,獎金就越多。一個本應承擔平抑價格、穩定市場,促進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實施的國有企業,其時已甩開膀子為正在興頭上的「炒棉熱」推波助瀾。
10億元本金虧折過半
棉花價格的非理性暴漲,積累著大量的市場風險。2004年3月份開始,國內棉花價格開始逐漸走低,國內不少參與炒作棉花的貿易企業相繼被套牢,被寄予調控市場厚望的中儲棉也不幸被套。
作為我國棉花購銷體制改革的一大成果,成立於2003年3月的中國儲備棉管理總公司,注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承擔著國家棉花儲備的戰略任務。然而,業內人士目前的估計是,由於此次進口棉花被深度套牢,中儲棉10億元注冊資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已至少虧折了一半。
據業內人士介紹,中儲棉此次進口的20多萬噸棉花,最保守的估計,其成本也應在16000元/噸以上,這還不包括相當可觀的財務費用。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中儲棉尚有20萬噸進口棉花在手裡。按照國家有關部門確定的不高於13100元/噸的價格收儲,其虧損在6億元左右。
而根據中國棉花網公布的動態行情,1月11日,國內標准級棉花價格為11789元/噸。以這個市場化的價格來計算,中儲棉虧損已近10億元。也就是說,按現在的市場行情,中儲棉10億元注冊資本已虧得所剩無幾。
巨額虧損何以形成
中儲棉總經理雷香菊元旦前對記者確認了這一虧損事實。不過,她將虧損的主要原因歸咎於國家的宏觀調控。她對記者明確表示,中儲棉「本身就是一個政策性公司,沒有經營指標」,公司虧損主要是「宏觀調控造成的」。
業內不少專家則分析指出,在當時的行情下,中儲棉在很短時間內如此大量進口,既十分倉促,也不合時宜。「其結果,不僅推動了紐約期貨市場棉花價格連續拉出幾個漲停板,更助長了國內棉花市場的炒作之風。」一位專業人士說。
對此,雷香菊解釋稱,進口配額是發展改革委發的,按照商品棉進的。在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一天晚上就定了。她還表示,因為中儲棉管理總公司「是政策性公司,主要是調控市場的」,「我們的業務受發展改革委指導」,因此「我們每進一次棉花都要經過發展改革委同意」。
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有關部門,財政部有關負責人明確表示,財政部一直反對政策性儲備公司從事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性活動。對中儲棉進口20多萬噸棉花,財政部事先並不知情;發展改革委則表示,中儲棉此次經營進口棉花主要是企業經營行為,發放進口配額是給企業進口的機會,在配額量內進多少,何時進,按什麼價進,均由企業自行決定,盈虧也由企業自行承擔。中儲棉負責管理國家的棉花儲備,其棉花儲備業務由發展改革委指導,其經營性業務則不屬於發展改革委指導的范圍。
知情人士則透露:「進口這批棉花,中儲棉內部並沒有經過計劃、論證等科學決策過程,而是由主要負責人個人決策的。按當時的行情,進口20多萬噸棉花所需資金不少於50億元,由於是中儲棉『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行為,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不可能全部供應資金,以致中儲棉後來出現資金支付困難,部分棉花在到岸後無法提貨,無端地又增加了一筆滯留費用。」由於缺乏資金無法提貨,有些棉花在到岸後被迫在港口滯留長達3個月時間,滯港費、滯箱費就高得驚人。
記者了解到,中儲棉進口的這批棉花一開始並非以儲備為目的,而是以「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形式申請配額並進口的。據發展改革委有關司局介紹,2003年底至2004年初的「炒棉熱」中,發展改革委曾向各地下發通知,提醒警惕棉花市場風險。顯然中儲棉並沒有將管理部門的這種風險提示當回事。而在虧損發生後,中儲棉曾希望有關部門按他們的成本價格收儲這批棉花,但中儲棉的這一「企業虧損、國家埋單」想法終被否決,最後在多方協調下,國家有關部門同意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按13100元/噸收儲這批棉花。
「國家棉花儲備應該是國內棉花市場的『穩定器』,是連接棉農和用棉企業的『平衡木』。這是國家儲備的作用和目的所在。像中儲棉這樣承擔著國家棉花儲備職能的特殊企業,是否應該從事經營活動,參與市場逐利,值得深思!」一位企業研究人員說。他認為,國家儲備類企業同時從事經營活動,很容易導致企業將隨時可能產生的經營性風險,向儲備活動轉嫁,進而加大了國家儲備的風險和成本,降低發揮國家儲備職能的效率。
從中航油事件到此次中儲棉巨虧,一個更為緊要的問題凸現出來:誰對國有企業的巨額虧損承擔責任?國有企業的決策失誤問責制究竟該如何建立並落到實處?
㈨ 棉籽和棉花加工之間什麼關系
棉籽種植出來以後就是棉花。
棉花,是錦葵科(Malvaceae)棉屬(Gossypium)植物的種籽纖維,原產於亞熱帶。植株灌木狀,在熱帶地區栽培可長到6米高,一般為1到2米。
花朵乳白色,開花後不久轉成深紅色然後凋謝,留下綠色小型的蒴果,稱為棉鈴。棉鈴內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塞滿棉鈴內部,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
纖維白色或白中帶黃,長約2至4厘米(0.75~1.5寸),含纖維素約87~90%,水5~8%,其他物質4~6%。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有中國、美國、印度等。
(9)中儲棉和棉花交易市場的關系擴展閱讀:
一、形態特徵
一年生木本,高0.6-1.5米,小枝疏被長毛,葉闊卵形,直徑5-12厘米,長、寬近相等或較寬,基部心形或心狀截頭形,常3淺裂,很少為5裂,中裂片常深裂達葉片之半,裂片寬三角狀卵形,先端突漸尖,基部寬,上面近無毛,沿脈被粗毛,下面疏被長柔毛;葉柄長3-14厘米,疏被柔毛;托葉卵狀鐮形,長5-8毫米,早落。
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通常較葉柄略短;小苞片3,分離,基部心形,具腺體1個,邊緣具7-9齒,連齒長達4厘米,寬約2.5厘米,被長硬毛和纖毛;花萼杯狀,裂片5,三角形,具緣毛;花白色或淡黃色,後變淡紅色或紫色,長2.5-3厘米;雄蕊柱長1. 2厘米。
二、播種技術
1、適宜播期
適期播種是保障植株生長穩健、提早現蕾開花的關鍵措施、有利干棉花早熟、優質、高產。一般以5cm地溫穩定通過16C時播種為宜,時間約為4月20日左右。
2、播種量及播種深度
選用精量播種機,一般常規棉機播畝用種量1~1.5kg,雜交棉機播畝用種量0.6kg。棉花子葉肥大,頂土能力差,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3~4cm。播種過深,頂土困難,溫度低,出苗慢,養分消耗多,幼苗瘦弱,甚至引起爛籽、爛芽、缺苗;播種過淺,容易落干,同樣會造成缺苗斷壟。
3、合理密度
當前景縣的栽培方式仍以大小行種植為主。一般棉田(畝產250~300kg籽棉)建議畝密度在3200株左右;高產棉田(畝產300~350kg籽棉)建議畝密度在3000株左右。
小行行距50~55cm,大行行距在100~120cm之間根據密度要求靈活掌握。雜交棉或超高產棉田(畝產350kg籽棉以上)或簡化整枝栽培的棉田,建議畝密度在2000~2500株,採用100cm左右寬行等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