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信貸公司不會查貸款用處吧

信貸公司不會查貸款用處吧

發布時間:2022-01-19 09:59:26

A. 貸款六萬銀行會查證用途嗎

只要是正規合法的用途即可
首先,貸款申請的原因在可靠真實,不能是寫花里胡哨、不著邊際的原因。普通的銀行借貸或者小額網路貸款,申請理由多數是為了解決當下困境,為了實現眼前目標。千萬不能寫一些空洞的、難以達到的目標,這會讓貸款機構覺得自己的貸款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
其次,申請貸款要「應地適宜「,如申請助學貸款,原因里就要說明自己家庭條件差,著重說明自己想讀書深造的願望。而對於住房貸款,銀行更看重貸款人的還款意願,所以要在原因里寫清楚自己具備還款能力,且是守信的人。
最後,貸款原因要寫的「精「和」准「,貸款原因不需要面面俱到寫的太詳細,這容易讓貸款機構抓到錯誤,也可能暴露過多的私人信息,加之貸款機構也只是想了解原因,並非來聽故事。另外貸款原因也要准確表達,沒有必要繞彎子。

B. 銀行真的會追查貸款用途嗎,都會用什麼方法謝謝!

,這個是原則問題,制度問題,銀行對貸出去的款項,在放款一個月後進行用途檢查,而後每個季度都會檢查款項用途,特別是有些銀行以每次用款的多少進行逐次檢查逐次發放,所以,款項用途與申請不一致,一個月後就會被發現,會被收回款項,以違約進行處罰,並且減少信用度.
一、借款人簽訂貸款用途承諾書

銀行會一般都會要求借款人簽訂貸款用途承諾書,承諾不會將貸款資金用於非法領域。

二、貸款資金不直接發放至借款人賬戶

房屋按揭貸款,銀行都不會將貸款現金發放至購房者賬戶中,而是直接發放至開發商賬戶,以此確定專款專用。對於能提供貸款用途證明以及收款方賬戶的貸款,銀行一般都會將貸款發放至借款人賬戶。
三、貸後管理

銀行貸款一般都會有貸前審查、貸中檢查、貸後管理幾個環節。在貸款發放之後,銀行也會及時了解貸款發放後資金的使用情況。

最後提醒,如果借款人未按指定用途,使用貸款資金,銀行可收取罰息,甚至可以提前終止貸款合同,要求提前收回貸款。

C. 貸款不得用於哪些用途

借款人使用貸款,不得用於以下用途:①生產、經營或投資國家明令禁止的產品或項目;②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從事股本權益性投資,違反國家規定以貸款作為注冊資本金、注冊驗資或增資擴股;③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從事股票期貨、金融衍生產品投資;④財政預算性收支;⑤國家明確規定的其他禁止用途。

D. 貸款用途不真實會不會構成犯罪

有可能的。
貸款用途不真實的法律後果及風險提示
一、案情回顧
2015年2月,王某向某商業銀行申請貸款,後因擔保資產不足,未得審批。王某找到其遠房親戚謝某,商談好後帶其前往該商業銀行申請貸款。謝某以其自有的房產進行抵押,且以自身名義向該銀行申請貸款,貸款下來後立即轉賬至王某賬戶。
2016年2月,該筆貸款合同到期,謝某無力償還,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庭審中,謝某稱該銀行客戶經理與王某串通,誘騙其以自身名義貸款,且將房產作為抵押。謝某提供了一份名為《砂石料供貨合同》的證據,並提出該合同是為了騙取貸款,由客戶經理與王某虛構的,他和王某簽訂的假合同,實際並無此事,因此,主張貸款合同無效。
二、審判實踐
看點
01
貸款用途不真實不影響貸款合同的有效性
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合法的主體基於真實的意思表示就合法的事項達成一致意見即可形成有效合同。本案情形中,貸款用途並非合同的主要條款,並不影響合同主體要件的合法有效性。在一般的貸款案件中,借款人基於真實意願向銀行申請貸款形成邀約,銀行經審查同意向其發放貸款形成承諾,雙方簽訂合同,確定相應的金額及利息,放款時合同立即生效。在民事審判實踐中,當事人以貸款用途不真實主張貸款合同無效,試圖逃避債務,往往得不到法院支持。
看點
02
虛構貸款用途,貸款合同無效,擔保合同無效
虛構貸款用途騙取貸款,或者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的,有可能構成騙取貸款罪或貸款詐騙罪。
騙取貸款罪構成標準是:(一)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數額一百萬元以上的;(二)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二十萬元以上的;(三)雖未達到上述金額標准,但多次以欺騙手段取得貸款的;(四)其他給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造成重大損失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貸款詐騙罪則僅需2萬元以上就可以立案追訴。若貸款人提供虛假合同、編造項目或提供虛假使用證明,構成犯罪的,民事審判中,法院往往以符合合同法第52條第三項「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為由將貸款合同認定為無效,相應的抵押、保證合同等作為從合同也將被認定為無效。
三、風險評析
風險一:虛構貸款用途,貸款合同無效
基於上述的審判實踐,僅僅在民事審判中提出虛構合同問題,貸款合同僅會因為存在欺詐情形成為可撤銷合同,銀行基於自身利益通常會選擇追認該合同有效。因此,有些擔保人為逃避擔保責任經常會選擇向公安機關舉報貸款人,刑事立案後,民事案件將暫停審理或不予受理。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13)浙民申字第1287號案件就是典型案例:金華銀行杭州分行要求償還貸款的訴訟請求遭到駁回後,向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再審申請稱:「貸款人不涉及騙取貸款罪。擔保人以舉報貸款人騙取貸款罪涉嫌逃避擔保責任。即使本案涉嫌經濟犯罪,也應中止審理。擔保人通過刑事手段干預金融債權民事審判的行為嚴重損害金融債權的安全。」而高院則以「人民法院作為經濟糾紛受理的案件,經審理認為不屬經濟糾紛案件而有經濟犯罪嫌疑的,應當裁定駁回起訴」為由,駁回了其再審申請。
貸款人一旦被刑事追責,該筆貸款糾紛就成為一起刑事案件,最終法院會直接判決貸款人返還貸款本金,銀行無權再提起民事訴訟。原貸款合同的利息約定、擔保措施等都歸於無效,相應的擔保人、擔保物也將失去原有的效果。此時,貸款人又因為刑事犯罪被限制人身自由且被判處罰金,幾乎喪失還款能力,銀行將會遭受重大損失。另外,若有證據證明銀行工作人員與貸款人惡意串通,虛構貸款合同,騙取貸款的,銀行工作人員也將會以共犯予以判刑。
當然,並非所有的虛構貸款用途都有可能構成刑事犯罪。《全國法院審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談會紀要》對此做了指導性規定,「對於有證據證明行為人不具有非法佔有目的的,不能單純以財產不能歸還就按金融詐騙處罰。要求嚴格區分貸款詐騙與貸款糾紛。」但無論如何,這是刑事審判實踐中的關注重點。對於銀行來說,即使貸款人最終未被確定為刑事犯罪,貸款的償還都可能因刑事立案而被中止或拖延,甚至因貸款人信用危機造成更大的債務危機而最終落空。
風險二:貸款用途不實,滋生不良貸款
實際上,貸款用途在信貸流程中本身並不重要,但其背後所蘊含的實質性內容卻是一筆貸款的靈魂。例如,一企業客戶前來申請貸款,銀行工作人員需前往實地考察該企業資金的流向及緊缺性,進而判斷資金用途、還款來源、可實現價值等,最終確定用途真實且有還款能力後才可放款。此時,一個企業的資金用途及去向決定了其是否能夠實現「錢生錢」的功能,並且能夠最終保證能用增值部分償還貸款本息。因此,貸款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貸款的風險度。倘若實際用款人將貸款挪作他用,投向不符合市場需求的領域,如股市、期貨市場,或進行低息高貸,或投向非盈利行業甚至違法違規的行業,將極大可能形成不良貸款,難以收回。
風險三:挪用貸款,擾亂金融秩序
貸款人虛構貸款用途,擅自改變貸款用途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國家貨幣、信貸政策,不利於國家宏觀調控的實施。同時,被挪用的貸款將產生一定的現金流,可能會導致個別行業或資產領域資金溢出,影響市場價格,催生資產泡沫,最終造成不可估量的後果。美國次貸危機就是前車之鑒。貸款真實性審查不嚴、挪用貸款現象盛行,導致房地產市場價格的持續下跌,以及國內證券市場的急轉直下,最終使得泡沫倍出,市場崩盤。因此,從宏觀方面分析,挪用貸款或虛構貸款用途將影響整體經濟的發展和社會保障能力,不可小覷。
風險四:隱瞞貸款用途,擔保無效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九條規定:「主合同當事人雙方協議以新貸償還舊貸,除保證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的外,保證人不承擔民事責任。新貸與舊貸系同一保證人的,不適用前款的規定。」此規定明確規定保證人必須「知道」新貸款用途為償還舊貸款。也就是說,銀行在向借款人發放貸款進行「以舊還新」時,有義務明確告知保證人貸款的實際用途。
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與上海市綜合信息交易所、上海三和房地產公司委託貸款合同糾紛案中【最高人民法院(2005)民二提字第8號】,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作為獲得貸款經營特許權的金融機構,與借款人上海市綜合信息交易所先後在連續簽訂多份借款合同,但卻未告知保證人上海三和房地產公司貸款的實際用途。貸款未能清償時,保證人遭到訴訟。該案一審判決,保證人承擔責任。二審判決上海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和上海市綜合信息交易所共同隱瞞了「借新還舊」的真實情況,騙取擔保,保證人依法不應承擔保證責任。所幸的是,再審及最高院再審認為,借款人雙方均存在向上國投貸款並互為擔保的事實,進而認定三和公司「應當知道」合同項下貸款用途屬以新貸償還舊貸的事實,適用上述的規定,維持了由保證人承擔責任的判決。該案前後經過9年的審理(1999年至2008年),最終以「應當知道」為由,做出了最後的定論,可見銀行或其他貸款機構對保證人貸款用途進行告知和明示的重要性和關鍵性。
銀行在辦理「以貸還貸」或「借新還舊」等業務時,應嚴格遵守貸款真實性原則,明確向貸款的利害關系人說明貸款的實際用途,否則將面臨擔保無效等風險。
四、風險防範建議
從上述的風險角度來看,銀行對真實貸款用途進行審查並非可有可無。然而,信貸實踐中,貸款用途的審查和監控確實非常困難,只能在貸前和貸後進行多角度的防範,將風險降到最低。
(一)加強貸前真實性審查
銀行應加強對貸款用途真實性的重視,客戶經理要對貸款人申請貸款的原因具有一定的敏銳性。對於個人貸款業務,應通過了解申請人的家庭組成、工作單位、社會關系、性格特徵、興趣愛好等信息進而判斷其貸款的真實用途。當發現貸款人有難以明說的貸款理由時,應提高警惕,控制貸款風險。對於企業貸款戶,貸款用途相對來說較難判斷,客戶經理可以通過該企業的現金流、財務報表、訂單情況等判斷出該企業的實際經濟情況及經常交易對象,對有項目需求的貸款用途必須實地走訪調查。必要時可與其經常交易對象或相鄰、相關企業進行側面了解核實。
(二)勤勉貸後用途監督
貸後監督相對於貸前審查而言難度更大、可操作性更差,需要銀行及監督部門付出更大的努力。一般情況下,客戶經理根據規定會對貸款用戶的貸款用途及其他情況進行月度或季度的例行性檢查,但往往流於形式或索性以事後補台賬的形式代替。因此,必須再次強調將貸後監督落到實處。另外,為確保銀行貸款資金按照真實用途使用,銀行通常會要求貸款人出具相應的購銷合同等交易合同,並以此為依據將貸款直接通過受託支付的方式向合同對方進行發放。這一做法看似免去了銀行工作人員貸款用途審查不嚴的罪過,但卻無形中促使貸款人不得不偽造合同,進而走上騙取貸款的道路,銀行也會隨之受損。因此,筆者認為,受託支付不能絕對化,應盡量引導貸款人實事求是地填寫貸款用途,並提供其他相應的證據材料取代「虛假交易合同」。另外,若採取受託支付的方式進行放款,則應增設與收款方進行真實性核對的環節。當發現大額貸款的收款方並非貸款人的經常交易對象時,應提高警惕,暫停支付並開展深入調查。
(三)如實告知貸款用途
保證人、抵押人、質押人等為貸款提供擔保的人統稱擔保人。在貸款人無法清償債務進入訴訟程序後,擔保人的地位與借款人無異,自然就成為債務人。為避免替他人償還債務,尤其是大額貸款中,擔保人以貸款人存在騙取貸款的情形為由向公安機關報案的案例比比皆是,也從而造成了上述的一些重大風險。
因此,銀行應充分利用好擔保人的作用,發放貸款前與其做好溝通、交流,並製作調查筆錄,對貸款真實用途進行了解或明確告知。切忌形式主義或做虛假筆錄。當貸款出現不良時,銀行可以以保證人明知或與貸款人惡意串通共同騙取貸款為由阻止擔保人報案,從而保護自身權益。在辦理「借新還舊」貸款時,要特別履行告知義務,向擔保人明示貸款的用途,對於同一擔保人的也應要求其重新簽訂相關保函或擔保合同,做好相應的筆錄,尊重擔保人的合法權益。

E. 請問信貸公司會去銀行查貸款人的信用記錄什麼的嗎

會的。信貸公司會根據貸款人的徵信記錄來決定是否貸款。
所以他們一般會通過人民銀行的徵信系統查詢貸款人的徵信記錄,不過需貸款人簽署書面委託書才能進行查詢。
有正規牌照的信貸公司也可以有查詢的資質,但必須向人民銀行申請,通過後可以像銀行一樣擁有查詢個人及企業徵信的能力,不過查詢前也需要個人或企業簽署徵信查詢委託書。人行徵信系統不是亂查的,需要委託書才能查。

F. 360借條每一筆借款都會查你的借款用途嗎如果貸款用途違反了規定,會不會記錄在央行的個人徵信裡面

您好,360借款流程為:登陸360借條,點擊立即申請,人臉識別,實名信息,添加收款卡,常用聯系人,提交申請。貸款建議你選擇安全的大平台。
此條答案由有錢花提供,希望對您有幫助。和阿里旗下的借唄、騰訊旗下的微粒貸一樣,有錢花是度小滿金融(原網路金融)的信貸服務品牌,屬於大公司、大品牌,正規安全,不僅利率很低而且十分靠譜。依託網路技術和場景優勢,有錢花運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風控技術,已累計放款超過4000億元,為無數用戶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心的互聯網信貸服務。

G. 銀行會查貸款的用途嗎

銀行對貸出去的款項,在放款一個月後進行用途檢查,而後每個季度都會檢查款項用途,特別是有些銀行以每次用款的多少進行逐次檢查逐次發放,所以,款項用途與申請不一致,一個月後就會被發現,會被收回款項,以違約進行處罰,並且減少信用度.
一、借款人簽訂貸款用途承諾書

銀行會一般都會要求借款人簽訂貸款用途承諾書,承諾不會將貸款資金用於非法領域。

二、貸款資金不直接發放至借款人賬戶

房屋按揭貸款,銀行都不會將貸款現金發放至購房者賬戶中,而是直接發放至開發商賬戶,以此確定專款專用。對於能提供貸款用途證明以及收款方賬戶的貸款,銀行一般都會將貸款發放至借款人賬戶。
三、貸後管理

銀行貸款一般都會有貸前審查、貸中檢查、貸後管理幾個環節。在貸款發放之後,銀行也會及時了解貸款發放後資金的使用情況。

最後提醒,如果借款人未按指定用途,使用貸款資金,銀行可收取罰息,甚至可以提前終止貸款合同,要求提前收回貸款。

H. 小額貸款會查證用途嗎

不會,只要核實你的資料能夠通過就沒問題。至於你把錢用在什麼地方,人家是不管的。

I. 銀行會不會調查貸款的用途呢

很多人都會在銀行進行貸款,那銀行會不會調查客戶貸款的用途呢?

所以如果申請人在銀行申請的貸款,一定要按申請表格上填寫的用途來使用這筆貸款,如果被銀行查到你並沒有按指定的用途,而是使用到了別的領域,可能會對你做一些懲罰。我們不要想著偷偷使用這筆貸款,可能銀行不會查到你,不要抱著這種投機取巧的心理,一定要做一個守法的人。

J. 銀行會查貸款的用途嗎

這個是原則問題,制度問題。銀行對貸出去的款項,在放款一個月後進行用途檢查,而後每個季度都會檢查款項用途。

閱讀全文

與信貸公司不會查貸款用處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小企業貸款目標 瀏覽:140
江西省旅遊集團借殼上市 瀏覽:742
中國msci的股票 瀏覽:59
遼寧遠東集團董事長 瀏覽:869
醫院股份合作可行性報告 瀏覽:948
2016年2月17日美元匯率 瀏覽:321
回租融資租賃 瀏覽:9
美國摩根銀行的外匯平台 瀏覽:282
固定匯率接標價法 瀏覽:920
安利傭金分配製度比較 瀏覽:470
杠桿閱讀術的意思 瀏覽:620
外匯mt4紅色代表賺錢嗎 瀏覽:912
三峽銀行近期理財產品 瀏覽:547
2014年12月港幣匯率是多少 瀏覽:633
金融機構錄音錄像自查報告 瀏覽:185
鋼材買賣個人傭金合同範本 瀏覽:882
87年黃金價格 瀏覽:440
國家外匯管理局境外管理辦法 瀏覽:429
企業融資網湖北 瀏覽:392
2017萬達集團最新新聞 瀏覽: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