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鮮電商為什麼都玩不轉O2O
生鮮電商供應鏈與物流建設的現狀與趨勢
生鮮電商是「互聯網+」影響和滲透的最後一片「藍海」,也是各方勢力爭奪的戰略高地。毋庸置疑,生鮮電商需要強有力的供應鏈與物流體系作支撐。本文針對生鮮電商供應鏈與物流建設的現狀做了具體的分析,指出了生鮮電商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並對未來趨勢進行了展望,進而探求生鮮電商供應鏈與物流發展的破題之道。
當前的生鮮電商模式比較清晰,基本上都是圍繞著去中間化、渠道扁平化的目標展開。生鮮電商的模式主要有以下3種:一是B2C平台,直接將生鮮產品銷售給消費者;二是B2B平台,面對的是餐飲連鎖、生鮮超市、團膳用戶等B端用戶;三是B2B2C平台,搭建電商平台,吸納其他生鮮食材供應商入駐平台,越過中間批發商環節,直接在線上面對終端消費者。無論採用哪一種模式,O2O模式已經融入以上模式之中,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實現供應鏈的協同。
生鮮電商爭奪戰已經打響,B2C、B2B領域不斷有新的成員進入,但市場整體競爭格局尚未形成,每一個競爭者都具有成為該領域霸主的機會。2005年,第一批生鮮電商企業出現,主要以易果生鮮為代表。隨後,又出現了莆田網、沱沱工社、優菜網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垂直生鮮電商。自2012年開始,生鮮電商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如2012年出現的神州良品、本來生活、順豐優選;2013年出現的鮮易網、小農女;2014年生鮮電商發展呈現井噴態勢,涌現出青年菜君、愛鮮蜂、餐館無憂、天平派、果樂樂、飯店聯盟、鏈農、美菜等多個平台;2015年更是一發不可收,包括宋小菜、凍品互聯、糧人網、大廚網、優配良品、後廚鮮生、提菜網等多個平台亮相。
2. 生鮮電商為什麼都玩不轉O2O
說起生鮮,就離不開冷鏈和損耗。如果冷鏈做不好,何談生鮮市場。更何況現在要說的生鮮O2O,O2O線上到線下,肯定是離不開物流冷鏈了。生鮮電商死亡率很高,之前也沒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借鑒,後面還有更多新穎的模式來先赴後繼的嘗試,然後此時我們的用戶還不會買生鮮的賬,生鮮電商還真是苦逼的。最終能活下來的生鮮電商真的是從眾多屍骨中突出重圍獲得勝利的。
要解決的問題可真的不少:
解決食品安全問題
食品安全就不說了吧,既然是電商,離不開源頭把控。除了真實的把控,讓用戶看到或者是感受到安全,也是同樣重要的。
比如,可以讓食品看起來安全;比如使用各種手段力保食品真的安全;比如信息透明化做到讓用戶真的看見食品的安全。
解決生鮮價格高的問題
既然是電商,就往往價格要低於線下,要不然就是質量更加優於線下,又或者是線下買不到。無論如何,壓縮成本都是必要的。
比如,可以控制上游供應鏈的成本壓縮;比如減少物流配送成本;比如控制損耗提高毛利率
還有一些其他要解決的問題,但是我覺得以上兩個問題本身就已經足夠復雜了,能做好本身就不易,生鮮電商O2O真的不是那麼好做的。。。
另外,最近共享經濟也是火的不要不要的,生鮮電商這些問題不好解決的話,可以看看如何打一打共享緊急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