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巴林銀行交易員

巴林銀行交易員

發布時間:2022-02-08 10:02:16

① 魔鬼交易員的魔鬼交易員

金融市場動盪以及嚴格的監管措施陸續出台,給歐美投資銀行的生存發展增添困難。一些交易員願意鋌而走險,其實也是為了高昂的傭金。「魔鬼交易員」事件再次發生顯示歐美金融機構的治理問題。
「魔鬼交易員」雖然違規私自用銀行的錢進行大手筆交易,但有時也是在為銀行賺錢。2002年落網的愛爾蘭聯合銀行美國巴爾的摩分公司交易員約翰·魯斯納克為銀行造成了7.5億美元的損失,但是他和公司的另一位外匯交易員每年為公司賺取近1000萬美元,後來銀行高層辟謠說他並不是公司的「明星交易員」。 任何銀行都有一定的授權體系,但漏洞仍然難以避免,設定交易額度的限制很容易,但監管這些額度限制卻是另一回事。
投行交易系統中,通過單邊概念可以使實際交易額超過系統限額。假設系統限額為600萬美元,交易員單邊做了500萬美元交易後,理論上僅剩100萬美元額度,但若同時做一筆200萬美元的反方向交易來對沖,那麼實際凈額就增加到300萬美元,這時,交易員就「創造」了額度。對於交易員而言,一種方法是偽造反向交易,這樣事實上單邊交易的額度就可以無限擴大。另一種情況則是有些系統設置存在漏洞,理論上來說,不同產品有不同對沖系數,交易員的反向交易也應當是同類產品,但當系統設置不佳時,可能會認可非同類產品的反向交易,也使得交易員的單邊交易限額擴大。
每家(投行)可能都會出現這類問題。所謂的未授權交易,很可能在交易發生一段時間後都沒有人發現,關鍵要看公司的內控體系,而這方面的措施每個公司則都不一樣,發生未授權交易的頻率也大大不同。一般來說,交易虧損員工沒法賠。 2008年,法國興業銀行交易員柯維爾違規操作,非法動用了500億歐元資金購買股指期貨,給銀行造成67億美元的損失。
而在20世紀90年代,人稱「無賴交易員」的英格蘭人尼克·利森,也曾因違規操作導致英國老牌商業銀行巴林銀行倒閉。尼克·李森的交易員從1994年底起,在未經批準的情況下,進行套匯交易,期望利用不同地區交易市場上的差價獲利。然而,日經指數的走向卻與其判斷相反,最終造成14億美元虧損,而當時整個巴林銀行的資本和儲備金只有8.6億美元。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間,四名UBS員工曾在未獲授權的情況下,動用逾39個客戶賬戶,進行包括外匯及貴金屬交易在內的多項交易,每天至少操作50次未授權交易。2009年,UBS因此被英國金融監理署重罰800萬英鎊,創下第三高罰款紀錄。
2011年9月15日,瑞銀(UBS)承認,其投資銀行部門交易員進行的一項「未經授權的交易」,可能對其造成20億美元的損失,這一損失則可能令UBS第三季錄得虧損。消息傳出後,UBS股價應聲下跌,一度探低至9.88瑞郎,跌幅達9.6%,其股價2011年累積跌幅已達35%。倫敦警方逮捕了一名31歲的男子,因其涉嫌「濫用職權進行詐騙」。倫敦警方本次逮捕行動與瑞銀公布的交易員違規操作導致20億美元虧損事件有關。
揭秘「德爾塔1」
「德爾塔1」部門通常是大型投行證券金融或者金融衍生品部門的一部分,負責自營交易和經紀業務,通常通過多種「德爾塔1」產品相關戰略來盈利。
比如,一名想做空瑞士股票的客戶預計瑞郎將會上漲,「德爾塔1」會設計一個組合交易策略,將股票互換、期貨和ETF結合採用。因為這些衍生品價格反映的是標的證券走勢,它們被視為能夠作為對沖市場波動的工具,避免給銀行帶來額外風險。
「德爾塔1」是一個擁有線性、平衡回報軌跡的衍生工具,涉及ETF、股權互換、期貨、遠期、跟蹤和遠期利率協議等在內的多種工具。
「1」是指衍生品價格的變化幅度與標的資產變化幅度的比值達到過接近1.
舉例來說,如果富時100指數上漲1%,那麼從理論上說,考慮到未來指數成分變化、股息調整和遠期利率等原因導致的微小偏差外,(跟蹤)該指數的期貨合約也將上漲約1%。
作為業務的一部分,交易員創造一籃子跟蹤標的資產的衍生產品,在一些情況下,他們使用計算機程序,從衍生品和標的資產的微小價差中獲得利潤。
從理論上說,由於對各種證券組合進行投機活動,以及對沖了風險,這是一個相對低風險的部門。
事實上,「德爾塔1」是投行僅剩的幾種可用自營資本進行大筆押注的交易之一。

② 巴林銀行倒閉,肇事人尼克·李森為什麼判的那麼輕

巴林銀行的倒閉,主要原因不在Nick Leeson, 雖然他是整個事件的始作俑者,但是巴林銀行真正倒閉的原因在於其形同虛設的內部控制機制(internal control system),使得像Nick Leeson這樣的經理可以凌駕於公司系統之上,Nick Leeson一方面負責新加坡市場的金融衍生品交易(Derivative Trading),另一方面還負責新加坡市場的金融衍生品交易結算(Derivative Settlement),公司系統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使得其肆意妄為。巴林銀行作為傳統的商業銀行,其高級管理者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相關風險一無所知,完全聽信Nick Leeson,導致公司內部無人可以監督控制他的行為。另一方面,負責審計巴林銀行倒閉前一年的會計師事務所曾專門去新加坡調查過Nick Leeson,但是沒有在當地檢查任何證據,沒有盡到作為審計公司應盡得職責。所以總的來說,巴林銀行的倒閉,主要的錯不在Nick Leeson, 而在公司缺乏一個有效地內部控制系統,人都是自私的。就算沒有Nick Leeson, 只要系統有問題,就會有人鑽空子。所以Nick Leeson並不該被重判~~相反,公司原來的核心管理層的相關責任人才應該為巴林銀行的倒閉負主要的責任。希望回答了你的問題

③ 巴林銀行事件的事件起因

20世紀初,巴林銀行榮幸地獲得了一個特殊客戶:英國皇室。由於巴林銀行的卓越貢獻,巴林家族先後獲得了五個世襲的爵位。這可算得上一個世界記錄,從而奠定巴林銀行顯赫地位的基礎。
里森於1989年7月10日正式到巴林銀行工作。這之前,他是摩根·斯坦利銀行清算部的一名職員,進入巴林銀行後,他很快爭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機會。由於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於邏輯推理,能很快地解決以前未能解決許多問題。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視為期貨與期權結算方面的專家,倫敦總部對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當滿意,並允許可以在海外給他安排一個合適的職務。1992年,巴林總部決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貨與期權交易部門,並出任總經理。
無論做什麼交易,錯誤都在所難免。但關鍵是看你怎樣處理這些錯誤。在期貨交易中更是如此。有人會將「買進」手勢誤 為「賣出」手勢;有人會在錯誤的價位購進合同;有人可能不夠謹慎;有人可能本該購買六月份期貨卻買進了三月份期貨,等等。一旦失誤,就會給銀行造成損失,在出現這些錯誤之後,銀行必須迅速妥善處理,如果錯誤無法挽回,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將該項錯誤轉入電腦中一個被稱為「錯誤帳戶」的帳戶中,然後向銀行總部報告。
里森於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貨交易員時,巴林銀行原本有一人帳號為「99905」的「錯誤帳號」,專門處理交易過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錯誤。這原是一個金融體系運作過程中正常的錯誤帳戶。1992年夏天,倫敦總部全面負責清算工作的哥頓·鮑塞給里森打了一個電話,要求里森另設立一個「錯誤帳戶」,記錄較小的錯誤,並自行在新加坡處理,以免麻煩倫敦的工作,於是里森馬上找來了負責辦公室清算的利塞爾,向她咨詢是否可以另立一個檔案,很快,利塞爾就在電腦里鍵入了一些命令,問他需要什麼帳號,在中國文化里「8」是一個非常吉利的數字,因此里森以此作為他的吉祥數字,由於帳號必須是五位數,這樣帳號為「88888」的「錯誤帳戶」便誕生了。

④ 英國巴林銀行破產悲劇和2008年法國興業銀行期貨交易員巨虧事件給國內投資者什麼警示

巴林破產,看 羅生門 的時候,有一句話是說:有軟弱的地方就有謊言。更通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人們為了一時的逞強,撒下一個謊言,接著就要撒下更多的謊言來彌補。而且,機構更是給這些錯誤的發生提供了條件,交易和清算的混淆,讓黑洞越來越大,監管部門不力,自律又沒有得到貫徹。把風險完全暴露,管理層的對風控、內部預警的盲目忽視,審計的失職拖拉。

⑤ 求電影<魔鬼交易員>又名《Rogue Trader》,是根據巴林銀行事件改編的。哪有中文字幕的下載

匿名提問沒誠意

1
00:00:07,675 --> 00:00:09,540
交易所主席簡加奇嘗試

2
00:00:09,610 --> 00:00:12,807
減低市場對巴林倒閉的事的恐懼

3
00:00:14,715 --> 00:00:16,376
他向國會發言
4
00:00:16,450 --> 00:00:18,384
... denied reports the British banking system is about to collapse.
否認英國銀行體系將崩潰的報導

5
00:00:18,686 --> 00:00:21,883
According to him, Barings' failure is a unique situation...
他說巴林銀行是個別例子

6
00:00:22,156 --> 00:00:25,557
...which he blames on the actions of a rogue trader in Singapore.
是由新加坡的一名股票經紀造成

7
00:00:25,993 --> 00:00:31,124
Estimates of potential losses range from 800 million to over one billion pounds.
估計今次損失達八億至十億英鎊。

⑥ 巴林銀行倒閉事件的巴林銀行倒閉

巴林銀行:歷史顯赫的英國老牌貴族銀行,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伊麗莎白女王也信賴它的理財水準,並是它的長期客戶。
尼克李森:國際金融界「天才交易員」,曾任巴林銀行駐新加坡巴林期貨公司總經理、首席交易員。以穩健、大膽著稱。在日經225期貨合約市場上,他被譽為「不可戰勝的李森」。
1994年下半年,李森認為,日本經濟已開始走出衰退,股市將會有大漲趨勢。於是大量買進日經225指數期貨合約和看漲期權。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事與願違,1995年1月16日,日本關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頭頭寸遭受重創,損失高達2.1億英鎊。
這時的情況雖然糟糕,但還不至於能撼動巴林銀行。只是對李森先生來說已經嚴重影響其光榮的地位。李森憑其天才的經驗,為了反敗為勝,再次大量補倉日經225期貨合約和利率期貨合約,頭寸總量已達十多萬手。
要知道這是以「杠桿效應」放大了幾十倍的期貨合約。當日經225指數跌至18500點以下時,每跌一點,李森先生的頭寸就要損失兩百多萬美元。
「事情往往朝著最糟糕的方向發展」,這是強勢理論的總結。
2月24日,當日經指數再次加速暴跌後,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貨公司的頭寸損失,已接近其整個巴林銀行集團資本和儲備之和。融資已無渠道,虧損已無法挽回,李森畏罪潛逃。
巴林銀行面臨覆滅之災,銀行董事長不得不求助於英格蘭銀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這時的損失已達14億美元,並且隨著日經225指數的繼續下挫,損失還將進一步擴大。因此,各方金融機構竟無人敢伸手救助巴林這位昔日的貴賓,巴林銀行從此倒閉。
一個職員竟能短期內毀滅一家老牌銀行,究其各種復雜原因,其中,不恰當的利用期貨「杠桿效應」,並知錯不改,以賭博的方式對待期貨,是造成這一「奇跡」的關鍵。
雖然最後很快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貨風險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還會發生,包括我們個人投資者中間的小「巴林事件」。 事發後主要責任者尼克·理森卻逃之夭夭。
理森是巴林銀行新加坡分行負責人,年僅28歲,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他以銀行的名義認購了總價70億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數期貨,並以買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貨市場買進了價值200億美元的短期利率債券。如果這幾筆交易成功,理森將會從中獲得巨大的收益,但阪神地震後,日本債券市場一直下跌。據不完全統計,巴林銀行因此而損失10多億美元,這一數字已經超過了該行現有的8.6億美元的總價值,因此巴林銀行不得不宣布倒閉。這家有著233年歷史,在英國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得銀行換了新主。3月2日,警方將理森拘捕。
原首席執行官講述英國巴林銀行倒閉之謎
1995年,巴林銀行,這家全球最古老的銀行之一破產了,曾經是英國貴族最為信賴的金融機構,200多年優異的經營歷史,沒能逃過破產的結局,事件震驚世界。
為了揭開這一事件之謎,中央電視台《經濟半小時》特別節目《資本市場》幾經周折,終於采訪到了當年顯赫氣派的巴林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彼得·諾里斯。
倫敦市郊,在一家僅能容納150人左右的小電影院里,我們見到了當年的巴林投資銀行首席執行官彼得·諾里斯。彼得·諾里斯引咎辭職之後,如今變成了這家小電影院的老闆。彼得·諾里斯說:「巴林集團擁有很多家不同的銀行,當巴林集團倒閉時,我正好擔任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正是在我領導的投資銀行里發生了李森的罪行。是李森毀掉了巴林銀行嗎?當然是。正是由於他的罪行,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崩潰。他長期以來進行欺詐,對電腦會計系統做了手腳,許多員工都被卷了進去,最終導致了巴林銀行的倒閉。」
令人震驚的是,這樣一個讓巴林銀行慘痛的結局,出自於一個普通的證券交易員尼克·李森之手。尼克·李森1989年加盟巴林銀行,1992年被派往新加坡,成為巴林銀行新加坡期貨公司總經理。而尼克·李森搞垮巴林銀行的事發地也正是在新加坡。
期貨交易員難免會在交易中出現一些錯誤的情況。因此,他們一般都會開設一個特殊帳戶,用以暫時存放那些錯誤的交易,等待適合的行情出現時再挽回損失。但是,錯誤帳戶在尼克·李森的手中改變了用途,他把自己失敗的交易記入其中,用以掩蓋損失。結果,為了賺回賠掉的錢,尼克·李森的賭局越開越大,以至於到了無法收拾的境地。
1995年2月23日傍晚,已經賠光了整個巴林銀行的尼克·李森踏上了逃亡的旅程。但是,驚弓之鳥般的逃亡生涯僅僅持續了4天,1995年2月27日,在德國法蘭克福機場,剛剛走下飛機懸梯的尼克·李森被捕了。
1995年11月22日,尼克·李森再次變成了全球的新聞焦點,他從德國被引渡回新加坡,而僅僅一周之後,被送上了審判台。根據新加坡《證券交易法》,尼克·李森因欺詐罪被判有期徒刑6年半。從而變成了新加坡塔那梅拉監獄中的階下囚。
尼克·李森利用欺騙的手段使巴林銀行蒙受了8億6千萬英鎊的巨額虧損,從而把巴林銀行推上了死亡之路。尼克·李森事件並非偶然。在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中,大投資者侵犯小投資者利益,中介機構損害客戶利益,上市公司欺騙股東的事情時有發生。因此,市場需要一系列嚴明的法律約束,同時需要一個強大的監管體系。作為尼克·李森的頂頭上司,彼得·諾里斯引咎辭職後的心情人們可想而知。在巴林銀行破產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彼得·諾里斯痛苦不堪,他仇恨尼克·李森。但畢竟是5年過去了,如今他面對來訪者似乎已經平靜了許多。
1999年7月,尼克·李森因患癌症被保外就醫,他回到了倫敦。此前,他在獄中撰寫了《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在書中,尼克·李森描述整個事件的真實經過。當然,李森自有李森的感受,但是,比尼克·李森感受更為深刻的,恐怕就是這位彼得·諾里斯了。彼得·諾里斯說:「我認為可以從中吸取很多教訓,最基本的一條就是不要想當然認為所有的員工都是正直、誠實的,這就是人類本性的可悲之處。多年來,巴林銀行一直認為僱傭的員工都是值得信賴的,都信奉巴林銀行的企業文化,都將公司的利益時刻放在心中。而在李森的事件中,我們發現他在巴林銀行服務期間一直是不誠實的。所有金融機構的管理層都應該從李森事件中吸取教訓,意識到用人的風險所在。巴林銀行存在著內部管理機制的諸多不足,一直沒有及時發現李森的犯罪行為,而當發現時卻為時已晚。所以,我認為教訓是,應該隨時保持極高的警惕性。」
盡管,新加坡和英國法院的聯合調查表明,巴林事件完全是尼克·李森個人所為,巴林銀行的管理層沒有法律責任。但是,彼得·諾里斯依然認為,巴林銀行的破產與其內部管理的混亂有著密切的關系。
尼克·李森在獄中完成的《我如何弄垮巴林銀行》一書,很快被拍成了電影。1999年年底的一天,這部電影在彼得·諾里斯經營的小電影院首次放演。忽然他的放映員來告訴彼得,一個長得很像尼克·李森的人就坐在電影院里。電影散場的時候,彼得·諾里斯先生看得清清楚楚,那個人就是尼克·李森本人。
一位是原巴林投資銀行的首席執行官,另一位是弄垮這家銀行的肇事者。在巴林銀行倒閉之後,兩個人第一次在這家不知上演了多少幕人生的悲劇和喜劇的電影院里見面了。
彼得·諾里斯畢竟還能從電影院的收入中獲取自己的收益。但是,尼克·李森卻大不一樣了。本應屬於尼克·李森的一切版權收入,都將用來償還巴林銀行債權人的債務。

⑦ 巴林銀行事件的事件過程

幾周之後,倫敦總部又打來電話,總部配置了新的電腦,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規矩行事,所有的錯誤記錄仍由「99905」帳戶直接向倫敦報告。「88888」錯誤帳戶剛剛建立就被擱置不用了,但它卻成為一個真正的「錯誤帳戶」存於電腦之中。而且總部這時已經注意到新加坡分行出現的錯誤很多,但里森都巧妙地搪塞而過。「88888」這個被人忽略的帳戶,提供了里森日後製造假帳的機會,如果當時取消這一帳戶,則巴林的歷史可能會重寫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僅一星期的交易員金·王犯了一個錯誤:當客戶(富士銀行)要求買進20口日經指數期貨合約時,此交易員誤為賣出20口,這個錯誤在里森當天晚上進行清算工作時被發現。欲糾正此項錯誤,須買回40口合約,表示至當日的收盤價計算,其損失為2萬英鎊。並應報告倫敦總公司。但在種種考慮下,里森決定利用錯誤帳戶「88888」,承接了40口日經指數期貨空頭合約,以掩蓋這個失誤。然而,如此一來,里森所進行的交易便成了「業主交易」使巴林銀行在這個帳戶下,暴露在風險部位。數天之後,更由於日經指數上升200點,此空頭部位的損失便由2萬英鎊增為6萬英鎊了(註:里當時年薪還不到5萬英鎊)。此時里森更不敢將此失誤向上呈報。
另一個與此同出一轍的錯誤是里森的好友及委託執行人喬治犯的。喬治與妻子離婚了,整日沉浸在痛苦之中,並開始自暴自棄,里森喜歡他,因為喬治是他最好的朋友,也是最棒的交易員之一。但很快喬治開始出錯了。里森示意他賣出的100份九月的期貨全被他買進,價值高達800萬英鎊,而且好幾份交易的憑證根本沒有填寫。
如果喬治的錯誤泄露出去,里森不得不告別他已很如意的生活,將喬治出現的幾次錯誤記入「88888帳號」對里森來說是舉手之勞。但至少有三個問題困擾著他:一是如何彌補這些錯誤;二是將錯誤記入「88888」帳號後如何躲過倫敦總部月底的內部審計;三是SIMEX每天都要他們追加保證金,他們會計算出新加坡分行每天賠進多少。「88888」帳戶也可以被顯示在SIMEX大屏幕上。為了彌補手下員工的失誤,里森將自己賺的傭金轉入帳戶,但其前提當然是這些失誤不能太大,所引起的損失金額也不是太大,但喬治造成的錯誤確實太大了。 為了賺回足夠的錢來補償所有損失,里森承擔愈來愈大的風險,他當時從事大量跨式部位交易,因為當時日經指數穩定,里森從此交易中賺取期權權利金。若運氣不好,日經指數變動劇烈,此交易將使巴林隨極大損失。里森在一段時日內做得還極順手。到1993年7月,他已將「88888」號帳戶虧損的600萬英鎊轉為略有盈餘,當時他的年薪為5萬英鎊,年終獎金則將近10萬英鎊。如果里森就此打住,那麼,巴林的歷史也會改變。
除了為交易員遮掩錯誤,另一個嚴重的失誤是為了爭取日經市場上最大的客戶波尼弗伊。在1993年下旬,接連幾天,每天市場價格破紀錄地飛漲1000多點,用於清算記錄的電腦屏幕故障頻繁,無數筆的交易入帳工作都積壓起來。因為系統無法正常工作,交易記錄都靠人力,等到發現各種錯誤時,里森在一天之內的損失便已高達將近170萬美元。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里森決定繼續隱藏這些失誤。
里森自傳中描述:「我為自己變成這樣一個騙子感到羞愧——開始是比較小的錯誤,但現已整個包圍著我,像是癌症一樣……我的母親絕對不是要把我撫養成這個樣子的。」
從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問題在於交易與清算角色的混淆。里森在1992年去新加坡後,任職巴林新加坡期貨交易部兼清算部經理。作為一名交易員,里森本來應有工作是代巴林客戶買賣衍生性商品,並替巴林從事套利這兩種工作,基本上是沒有太大的風險。因為代客操作,風險由客戶自己承擔,交易員只是賺取傭金,而套利行為亦只賺取市場間的差價。例如里林利用新加坡及大孤市場極短時間內的不同價格,替巴林賺取利潤。一般銀行對予其交易員持有一定額度的風險部位的許可。但為防止交易員在其所屬銀行暴露在過多的風險中,這種許可額度通常定得相當有限。而通過清算部門每天的結算工作,銀行對其交易員和風險部位的情況也可予以有效了解並掌握。但不幸的是,里森卻一人身兼交易與清算二職。
在里森抵達新加坡前的一個星期,巴林內部曾有一個內部通訊,對此問題可能引起的大災難提出關切。但此關切卻被忽略,以至於里森到職後,同時兼任交易與清算部門的工作。如果里森只負責清算部門,如同例子本來被賦予的職責一樣,那麼他便沒有必要、也沒有機會為其他交易員的失誤行為瞞天過海,也就不會造成最後不可收拾的局面。
在損失達到5000萬英鎊時,巴林銀行曾派人調查里森的帳目。每天都有一張資產負債表,每天都有明顯的記錄,可看出里森的問題,即使是月底,里森為掩蓋問題所製造的假帳,也極易被發現——如果巴林真有嚴格的審查制度。里森假造花旗銀行有5000萬英鎊存款,但這5000萬已被揶用來補償88888號帳戶中的損失了。查了一個月的帳,卻沒有人去查花旗銀行的帳目,以致沒有人發現花旗銀行帳戶中並沒有5000萬英鎊的存款。
關於資產負債表,巴林銀行董事長彼得·巴林在1994年3月有過一段評語,認為資產負債表沒有什麼用,因為它的組成,在短期間內就可能發生重大的變化,因此,彼得·巴林說:「若以為揭露更多資產負債表的數據,就能增加對一個集團的了解,那真是幼稚無知。」對資產負債表不重視的巴林董事長付出的代價之高,也實在沒有人想像得到吧!

⑧ 柯維爾的與尼克李森拖垮英國巴林銀行的對照

相對於法國興業銀行的此次虧損,1990年代尼克李森拖垮英國巴林銀行的14億美元交易損失明顯「相形見絀」,但兩案有非常值得對照的地方:
(1)在這兩宗交易弊案中,出事的交易員均出身於銀行後勤部門、熟識了電腦系統,然後被提拔到交易部門,在毫無警覺的上司「監管」下累積了巨額虧損。
(2)倫敦一位專業服務公司的安全系統顧問指出:「掌握風險控管系統最新知識的人直接參與交易相關工作,這是很異常的事;知識落在意圖不軌之徒手上,可能產生巨大的破壞性,如果你知道安全控管是怎麼回事,要規避也就比較容易了。」
(3)柯維爾的上司們竟然未能早一些察覺這起弊案,令許多銀行家對此大感驚訝:
「每個人都在自問...區區一名待在角落裡的交易商,何以能夠獨自瞞過興業銀行里那麼多的才俊?」
「50億歐元是非常巨大的虧損,這代表著幾百億歐元的部位,或許是300-400億,只憑一人之力究竟是怎麼辦到的?」
法國警方、興業銀行與法國央行均已展開調查,希望能找出答案。
另外,柯維爾上次在法興銀行露面是星期天,這引發了他可能已潛逃或躲起來的臆測,但法國電視台找到一名據稱代表他的女律師,她指柯維爾隨時可以與當局對話。巴黎知名律師Elisabeth Meyer周四晚間對BFM-TV電視台稱:「他不會逃跑,會任由警方處置。」

⑨ 魔鬼交易員的魔鬼交易員影片

片名:魔鬼交易員
英文:Rogue Trader
導演:詹姆斯·迪爾
演員:伊萬·邁克格雷戈
上映:1999年 這是一部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由尼克·利森所著的自傳《我如何搞垮巴林銀行》一書改編,講述的是1995年尼克·利森金融欺詐的故事,他因操作金融衍生產品而造成巨虧,最後導致有233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在一夕之間倒閉。
尼克·利森是英國巴林銀行的一位普通職員,他一心想當交易所里的交易員。在金融界發跡。一切像冥冥中註定一樣,施展才華的機會很快就來了,他先是被派往雅加達處理一筆擱置已久的債券糾紛。這樣的任務對於尼克來說簡直就是小菜一碟,事情很快平息。幸運的是,他在那裡還邂逅了年輕美貌的莉莎,二人一見鍾情,很快置辦婚禮,結為夫婦。婚後各項新的開支讓尼克更加努力地工作,憑借自己的小聰明,他很快發現利用客戶的期貨開戶保證金和維持保證金的差額進行周轉是一個發財的手段。在一次股票虧空後,尼克重施故技,形勢不容樂觀。還好,他所持有的日經指數期貨一路上揚,總算填平了損失。妻子得知此事之後大驚失色,尼克答應不再冒這樣的風險。尼克因為驚人的交易額產生的高額手續費收入被認命為巴林銀行駐新加坡期貨公司總經理,成了同行們羨慕的對象。不久之後,更成了交易所里的「王牌」交易員。尼克的交易越做越大,但偶爾也有失手的時候。為此,他設立了一個錯誤賬戶88888,為的是暫時存放那些錯誤的交易,但漸漸地,錯誤賬戶在尼克手中改變了用途。他把自己失敗的交易記入其中,用以掩蓋損失。隨著職位的升高,他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整日忙於工作,無意中忽略了新婚不久的妻子。直到莉薩因疏於照料小產,尼克才意識到這一事實。
但一切已經晚了,尼克的賭局越開越大,以至於無法收拾的境地。他每天做著欺上瞞下的事情,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終於,在一次公司查賬中,尼克的錯誤賬戶曝光。這次他面臨的將不僅僅是失去一份工作,而是在監獄中度過餘生。在一切無法挽回的敗局下,尼克與莉薩選擇了逃亡。正在他們得意可以成功逃脫時,警察出現在了飛機上,尼克被捕。由於多項罪名的指控,尼克被判了六年有期徒刑,但在新加坡的監獄他被診斷出患有癌症,在監禁四年後,他獲得了釋放。但此時,他美麗的妻子莉薩已經移情別戀了。

⑩ 尼克李森為什麼離開摩根斯坦利銀行而進入巴林銀行呢

尼克李森1987年7月到摩根斯坦利銀行的期貨與期權部門進行清算工作。但他一直想到交易大廳中當交易員為銀行賺取利潤並取得豐厚的薪金。但在摩根斯坦利沒能如願。在1989年,他離開了摩根斯坦利,來到了巴林銀行。

他的自傳:《我是如何弄垮巴林銀行的》
http://www.shuku.net/novels/zhuanji/tdjickpjycwun/nkls/nkls.html

閱讀全文

與巴林銀行交易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司如何增發股份 瀏覽:745
2015年3月29日歐元匯率 瀏覽:122
融資城董銘起訴 瀏覽:179
中華企業網貸款 瀏覽:301
期貨能在蘋果手機上購買嗎 瀏覽:971
江西金融租賃公司電話 瀏覽:645
融資租入固定資產期末賬面價值 瀏覽:762
步森股份又停牌 瀏覽:872
外匯期權合約要交保證金 瀏覽:428
金融街融景城是哪個開發公司 瀏覽:421
2008年全球期貨 瀏覽:642
天津貴金屬交易公司排名 瀏覽:254
貨幣基金天天理財 瀏覽:974
2015年6月18日匯率 瀏覽:616
蘇金貴金屬 瀏覽:964
王向洋期貨正確率 瀏覽:214
邯鄲鵬博集團總經理 瀏覽:259
2019漢口銀行理財產品最新消息 瀏覽:397
錦豐科技股票 瀏覽:751
期貨掌上開戶 瀏覽: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