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日本的對華日元貸款。
重新認識日本戰後崛起的「神話」
甲午戰爭以後,日本通過不斷對中國進行侵略和掠奪,獲取了巨額資本,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龐大的現代工業體系:中國則被夷為廢墟,幾乎倒退到石器時代。這就是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投降時,中日實力對比的真實寫照。日本在1931年至1945年的侵略戰爭中獲取了巨額財富,它雖然最後敗給盟軍,但其本土所受到的損失非常輕微。從經濟上衡量,日本得多失少,在二戰中是贏家。這一凈得的利益也奠定了它戰後經濟飛躍的基礎。
然而,狡詐的日本人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拒絕對中國和亞洲的被侵略國做出賠償。靠著它多年來搶掠的不義之財,利用美國的扶植,日本發展成今日的經濟實力,甚至不時拿出幾塊日元貸款在中國政府面前當施主。他們把大屠殺的罪責否認得一干二凈,把欠的債左推右賴,頗有你奈我何的味道。
很多中國人也中了日本人的計,以為日本在二戰時早被美國的原子彈、轟炸機炸成了廢墟。按照中國人不打落水狗(明知落水狗照樣咬人)的傳統「美德」,這些人認為日本不必賠償了,甚至覺得日本當時蠻可憐的。更讓日人高興的是,有些中國人還免不了有點自賤自卑、怨天尤人,罵政府無能、怪同胞素質低、恨自己投錯胎之餘,甚至會產生漢奸傾向。因為,如果日本戰後也成了廢墟,而五十年後的今天,日本巨富,中國特窮,豈不只能說明中國人民低能,日本人優越……? 有這樣想法的人恐怕不少,但他們確是大錯特錯了,錯得離譜、荒謬、可悲。
日本侵略戰爭的失敗,雖然使之一度陷入了美國的管制,但在它經濟上卻收獲頗豐,以較小的代價對亞洲大陸與太平洋國家進行了相當徹底的榨取。對於日本的榨取,讀者(除非是日本人)恐怕沒有太多異議,所以本文先重點說明日本戰爭損失輕微的事實。
一、日本逃脫應有的懲罰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本島未受地面部隊炮火的攻擊,這是眾所周知的史實。其所受的唯一打擊方式是盟軍海軍與空軍的轟炸,因此要計算日本的實際物質損失,只要考慮盟軍的轟炸規模即可。並於這個問題,《美國戰略轟炸調查總結報告(太平洋戰爭部分)》有詳細的統計數據。
整個戰爭中,包括兩枚原子彈在內的所有轟炸造成的日本人死亡數量為三十三萬,等於日軍在南京屠殺的中國人數量,等於日本在1937年至1945年間屠殺中國人數量的百分之一;盟軍所有轟炸造成的物資損失,僅相當於日本一年從中國東北掠走的財富。
一.一、對日常規轟炸的規模為對德轟炸的百分之十二
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盟軍對日本本島共投彈十六萬零八百噸,其中十四萬七干噸由B―29轟炸機投下。相比之下,盟軍在德國境內投彈一百三十六萬噸。除飛機製造業以外,日本的其他主要工業交通電力都未曾受到有規模的轟炸。
對日最早轟炸的是杜利特帶領的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機隊,純粹是為鼓舞盟國士氣。持續的轟炸在盟軍攻佔馬利安那群島(該群島距日本本島兩千多公里)之後四個月,也就是1944年11月底才開始。只有在那時,盟軍才擁有了一個置日本於B―29遠程轟炸機航程內的大基地。初期的轟炸方法是在一萬米的高空投彈,在此高度上可減少日本防空火力的威脅,但淮確率低於10%。直到1945年3月9白,盟軍對日總投彈量還不到兩萬噸。所以真正有規模的轟炸,只有從1945年3月至7月的五個月時間。從1945年3月9日起,美軍開始採用夜間低空轟炸的方式,從兩千米至六千米高度投彈。當天晚上,一百多架B―29向東京一個居民密集的區域投擲一千六百多噸燃燒彈,飽和式的轟炸打日本人一個措手不及,該區域變成千片火的海洋,死傷十八萬多軍國主義支持者。這是盟軍轟炸中最成功的一次,由於日本人有了防備,隨後在其他城市的類似轟炸效果要小得多。
投彈的噸量從1945年3月的一萬三千開始按月增加,到1945年7月(日本投降前的一個月)達到四萬二千噸。由於這一數量不足以對日進行廣泛的轟炸,盟軍選擇性的轟炸了一些優先目標,主要是與飛機製造有關的軍工企業。日本的鐵路系統、電力系統沒有受到轟炸,化工、鋼鐵、造船等工業則尚未列入主要轟炸目標。日本97%的軍用物資則是儲於地下或已分散,不受轟炸影響。
即使是選擇性的轟炸目標,調查表明其受到的影響也是相當有限的。日本投降前的一個月,其飛機產量為每月一千架,高於1942年每月七百架的水平。其煉油、制鋁與火葯的生產雖有大幅降低,但主要是因為海運受制導致原料輸入不足,不是因為工廠受到轟炸。燃燒彈對付日本的木結構住房效果明顯,但對堅固的工廠廠房則威力不大。而當時美軍的轟炸能力還不足以廣泛地用高爆炸彈密集攻擊日本的工業。B―29飛行高度的降低,使35%的炸彈能落到目標三百米的距離之內(現代的激光制導炸彈精度可達10米),雖然比原先的10%提高不少,但以這個精度,除非是用大量飛機地毯式轟炸,還是難以保證摧毀目標。以這個精度,本來要投在廠房上的炸彈,很可能掉到一塊空地上,從幾公里的高空看去但見一團濃煙籠罩目標,其實可能只不過震破幾塊玻璃。中途島美軍的高空轟炸機群對日本艦隊(航空母艦目標不小吧!)丟了一堆炸彈沒有一顆命中;歐洲戰場上德國被天天炸,但其飛機生產有增無減;越戰時美軍狂轟濫炸沒使胡志明小路中斷一天,……轟炸的效果有限是為兵家公認的一個事實。
據統計,盟軍對日本的轟炸共摧毀了四十七萬桶石油製品、二十二萬一千噸食物和二十億平方碼的紡織品。這個數字與日本在中國的掠奪和破壞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一個日本兵一桿槍、一把火就把一家中國人打死,房子燒掉,財產搶走。盟軍九個月有限規模的轟炸對日本的損害,又怎能與一百多萬日本兵在中國三光八年所造成的損害相比!
一•二、原子彈沒有摧毀廣島
在美國投下原子彈之後,日本人立即調動輿論追究美國是否人道的問題。美國截獲得到的日本外交通訊表明,當時的日本外相重光葵(甲級戰犯,戰後曾任日本首相)立即指示要利用原子彈的事來製造對日本有利的輿論。殊不論日本人是否有資格講人道,事情的結果是,日本成功地利用原爆事件,把自己扮成一個可憐兮兮的受害者,到處向人述說它吃原子彈的苦,說來說去,它倒成了二戰中最慘的。在把人們的視線從它的暴行轉移到原子彈上之後,它便開始改寫歷史,甚至將自已說成是解放亞洲於西方殖民主義的救星。日本極力誇大兩顆原子彈造成的傷害,不時集會紀念,同時在原爆館內陳列當年皇軍勝利進入南京的大幅照片,毫不將中國人的抗議放在眼裡。
日本人狡詐卻使很多善良的人受到欺騙。這些受騙者甚至開始同情日本,替它打抱不平。
到底廣島和長崎受了多大的損害呢? 廣島原爆造成了近七萬人死亡,五萬多人受傷。爆心兩公里范圍內的磚造建築被摧毀。市中心的小工廠大部分被夷平,但是城市周圍的大工廠幾乎完全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它們94%的工人沒有受傷。這些工廠占廣島工業產量的74%,估計它們可以在三十天內恢復正常生產。廣島的地下設施沒有受到損害。鐵路運輸在8月8日也就是爆炸後兩天恢復通車。在原爆中心燒焦的地面,植物重新繼續生長,沒有殘留核輻射的跡象。長崎因為地處群山包圍之中,原爆的效果小於廣島。總計死亡和失蹤人數為四萬多。五萬二干座民宅中有一萬四千被摧毀。長崎的工業的96%集中在三菱公司控制下。最大的一個工業設施,它的一個船塢,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位於爆心附近的一個軍工廠損失了其價值的58%,一個鋼廠損失了78%,稍遠的電機廠損失了其價值的25%。估計兵工廠和鋼廠可以在一年左右恢復大部分生產,而電機廠則只需半年即可。
誠然,原子彈使日本感到了滅種的危險(除此之外還有別的辦法讓日本放下屠刀嗎?),如果當時美國有足夠原子彈的話,靠馬利安那群島上的B―29即可在一天內對日本所有三十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施行核爆。然而,從統計數字來看,兩次原爆遠沒有人們想像中那麼威力無究。反倒是日本找了一個倒打一耙的口實。事實上,當時的兩顆原子彈當量很小,據估計,要造成與日本南京大屠殺相等的損害,至少要在東京這樣的城市上空引發一枚3MT的熱核裝置,而廣島原爆只有這一當量的百分之一。
二、日本在侵略中獲得的經濟利益遠大於其戰敗的損失
日本是一個資源極為貧乏的國家,其地域狹小而山地面積佔85%,卻有一億多人口,礦藏稀少,卻有龐大的工業,因此幾乎所有食物與工業原料均需進口。在1937至1945年期間,通過對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的原材料、糧食和勞動力的無償佔有,日本積累了深厚的資本,經濟取得了飛速的發展。
侵華日軍司令(火田)俊六在1941年9月上書說:「不只現地軍(指侵華日軍)要依靠大陸以圖生存,日本的總動員的資源也要取自中國,這不是很嚴酷的事實嗎?」這一上書的目的在於主張先擺平中國的抗日力量再行南進,但也說明當時的日本人確實是在以吸中國人的血為生。日本在1931年即占據了資源富饒的中國東北三省,後來更佔領了華北、華東、華南的遼闊土地,建立偽滿州國和汪精衛漢奸政權,控制了中國幾乎所有的礦山、工廠和農村,使用中國的勞力對中國的資源進行掠奪。
日本對中國的掠奪在《日本的侵略與掠奪是中國貧窮的直接原因》一文中有更多的說明,在此不再重復,而著重概括日本對東南亞諸國的盤剝。
1941年日本制訂了《南方佔領地行政實施要領》,其主要內容包括:
1)佔領軍從佔領地收取重要國防資源以供日本調遣:
2)佔領軍須取自於現地的生產品以自活;3)在佔領區之物資由海陸軍徵用船舶輸送至日本:
4)佔領軍接收並管理佔領區的鐵道、船舶、港灣、航空、電信及郵政。次年日本內閣又通過《關於南方經濟處理之件》的決定,制訂日本在其佔領地的方針。除以上各條之外,更強調佔領區的開發必須由日本政府指定的企業承擔。被指定的企業主要有三井、三菱、住友、古河、日礦等財閥。
隨後日本人在東南亞無限制地發行南方開發金庫券及軍票等紙幣,徹底進行收刮。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主要農產品本來是砂糖、煙葉、咖啡等,日本人卻勒令他們改種水稻與玉米。同時又把越南、泰國、緬甸所生產的稻米幾乎全部征為軍糧或運回日本本島。後來,日本在戰事處於不利時,為扭轉敗勢,對中國和各佔領區的掠奪更加變本加厲。1944年末到1945年,越南農民即因糧食全部被奪而餓死兩百多萬人……。
日本以這樣殘酷的方式對中國及東南亞與太平洋國家的榨取導致了它本身經濟的騰飛。掠奪的財富被迅速地轉化為生產力。例如,以不變價值計算,1943年日本的GNP(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10.7%,1944年則增長了10.1%。1937年,日本鋼產量為五百八十萬噸,而到1943年,則達七百八十萬噸,其生產能力則達一千三百多萬噸。商業造船由1941的二十三萬八千噸,增加到1944年的一百八十五萬噸(加進掠奪之運輸)。1942年完成一艘六萬四千噸戰列艦和六艘小型航空母艦,1944年完成的噸位則比此高出十萬噸。飛機生產由1942年的每月七百架增加到了1944年的每月兩千五百多架……。
以上一系列數據說明,在盟軍尚未取得馬利安那群島的轟炸機基地之前,日本是越戰越強。其原因很簡單,依靠殘酷的掠奪,整個日本民族過上了白吃、白穿、白拿原材料並且擁有若干億奴隸的吸血鬼生活,日本的兩百多萬侵略軍不但不需要國內提供糧草,反而可以把被征服國的糧食、資源和勞力最大限度地運回國內,而無須顧忌被掠奪者的死活。原來日本要化錢買原料和食物,現在則免費享受。總噸位一千多萬噸的龐大船隊穿梭於被占國與日本之間,源源不斷地運回物資,把工業實力再大大地向前推進。盟軍對日本商船的攻擊,大大減小了其運輸掠奪物資的能力,使其工業生產在1945年由於原料缺乏、開工不足而有較大下降。但正如前而指出的,由於對日本本島轟炸的規模甚小,這一下降並非生產能力(設備與勞力)和物資的損失。
日本人不斷訴苦說他們在戰敗時如何吃個飽,實際上,戰前日本人平均每日食物熱量為2000卡,1944年,也只降至1900卡,到投降時,還有1680卡。當時日本與東南亞之間的航運已經基本中斷,這些食物主要是從中國運回來的,又有多少中國人因此餓死?日本投降時還擁有戰斗飛機九千架,五百多萬軍隊,准備與登陸的美軍拚死一戰,意圖使後者因傷亡太大而不得不與日本妥協,使日本可以保留其獲得的部分利益,如中國東北等。然而,原子彈使日皇認識到投降比「日本完全滅亡,稍勝一籌,只要種子殘存,仍有復興之光明」。
波茨坦公告明令日本不得擁有軍工企業,但是日本在投降之際即迅速地毀滅所有重要文件並把所有軍工轉為民用,從而逃脫了本應被解體的命運。後來,美國為了其「全球戰略」,不但阻止被害國向日本索賠,反而釋放大部份甲級戰犯,讓他們重返政壇,扶植日本壟斷資本,從而使日本在掠奪戰中積累的潛力得到釋放。到60年代,日本的造船、汽車、鋼鐵就已分別居世界的第一、二、三位。此後的幾十年,日本沒向中國賠一分錢,倒給自己建起了高樓大廈,過起了世界富豪的日子。
三、結論:多行不義者不會自斃日本對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敲骨吸髓的榨取使日本在1930至1940年代初的十餘年間獲得了極大的財富並且導致其經濟迅速膨脹。與一般的看法相反,日本在盟軍為期九個月規模有限的轟炸下沒有受到顯著的損傷。以上列舉的數據無可爭辯地說明了這一點,從而揭示了日本戰後經濟騰飛的一個秘密,日本掠奪的財富是它戰後經濟增長的源泉。戰後日本和其它西方國家的區別在於,它是掠奪最多、損失最小而且沒有對受害者做出賠償的國家,日本欠的債,本來應該先拆卸其工業抵償一部分,剩下的再分期償還,但是美國卻讓它逃脫了責任。日本就好比是一個打家劫舍的強盜,他殺人放火搶了無數財寶,由於受到昔日強盜幫里的同伴(美國,曾與日本勾結分別吞並菲律賓與朝鮮,鼓動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的庇護,他保留了所有的搶劫所得,等風頭一過,馬上拿出這些財寶來投資做生意,干起洗錢、發財的勾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日本的經濟奇跡的實質就是極端殘忍的掠奪。
現在的日本,又是雄心勃勃。數十艘軍艦雲集釣魚島,一副「支那人敢與皇軍決一死戰嗎?」的架式。首相從靖國神社參拜出來,南下東南亞,自信十足。而軍費己躍居世界第二,遠洋艦隊的防線延至台灣海峽,又在積極尋求製造核潛艇。……與此同時,散布中國威脅論,企圖聯合西方及中國的鄰國們一起來扼制中國……。
日本的歷史是侵略與殘殺的歷史,日本的經濟是掠奪與榨取的經濟。但是,在我們有力量和決心去結束它的罪惡歷史之前,它不會自動消亡;在我們有實力索回被掠奪財富之前,日本還將靠中國人的血液繁盛。明確這一點,我們就不會忘記我們面臨的危機和肩負的沉重的歷史使命。
[注一]本文所用盟軍轟炸的統汁數據,主要來自1946年7月1日美國政府發表的《美國戰略轟炸調查總結報告(太平洋戰爭部分)》。為了評估空中力量的戰略作用,以對美國武裝部隊未來的發展以及未來經濟政策和國防的關系,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8月下令就盟軍對日本的所有形式的空中攻擊進行詳細的調研。調查團成員共包括軍職與文職人員一千一百入,以東京為總部,在包括廣島、長崎等的四個城市設有分部,並有流動工作組往來於日本其它地點、太平洋島嶼及亞洲大陸。調查得到了美國陸海軍的大力支持,利用了倖存的日本文件,訊問了日本陸軍與海軍高級官員,政府官員,工業家,政治領袖和他們遍布日本的下屬。如報告中前言所說,調查對日本的經濟和戰爭生產取得了具體到每一個工廠、每一類工業的相當精確的詳細數據。
⑵ 如何申請日元個人貸款
你好!
樓主
不知道你說起玩兒的還是搞起耍的
還是給你說個網站
你到上面去看看嘛
易貸網
北京貸款
http://bj.edai.com
上可以幫你
你也可以在易貸網在線快速申請上
http://www.edai.com/shenqing
提交你的貸款申請
如果你需要
可以幫你很快的貸到款
希望能夠幫到你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⑶ 關於日元,美元貸款的問題。。。
很難啊這個
⑷ 所謂的"日元貸款"指的是什麼!
清議:日元貸款是新的禍根
剛剛看了鳳凰衛視資訊台的時事辯論會,沒想到與我同鄉的李煒居然贊同對日元貸款說「謝謝」。這可能是受制於他的專業盲區,當然並不妨礙我依然視他為一個好人。
說到底,日元貸款在兩國關繫上的實質意義可以概括為「賠款換貸款」。不過,決定我反對向日本人致謝的理由,還不是其中的贖罪成份。在我看來,當初日本人之所以在拖延了很久之後才決定接受這一妥協方案,除了避免戰爭賠款這一顯而易見的因果報應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或背景是日元升值。
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看到了日元進一步升值的前景,如果不是擔心日元升值綜合症日益摧殘日本經濟,如果不是發現向中國提供日元貸款既可以獲得巨大的出口利益又可以獲得巨大的匯兌收益,日本人不會在中日建交7年後才做出決定。
眾所周知,自1971年8月尼克松事件之後,日本開始告別戰後維持了22年的固定匯率。短短4個月的時間,日元對美元匯率便由最初的360∶1升至300∶1。此後,經過第一次石油危機的打擊,也就是到日本人決定對中國發放日元貸款之前,日元對美元匯率已升破200∶1的水平。然而,通觀日元升值的過程,最嚴重的升值是從1985年8月「廣場協定」開始的,至盧浮宮協議之前升破165∶1,至三國聯合干預之前升破80∶1。雖然如今的日元對美元匯率大致在110∶1的水平,但長期趨勢依然是大幅升值。
毋庸置疑,日元升值對日元債務國的影響是,必須用更多的出口來償換日元貸款。受此影響,中國接受日元貸款並不是一件惠而不費的事,反倒是由於今後必須用更大的代價去償還,中國必須承受巨大的日元貸款之痛。
以中國在1983年以前接受的第一批日元貸款即3309億日元計算,鑒於當時的日元對美元匯率大致處在250∶1的水平,大致等於13.24億美元;如果到2013年日元對美元匯率升至80∶1,大致等於41.36億美元;為此,中國必須承擔28億美元以上的匯兌損失。顯然,中國的損失,就是日本的收益。
請注意,到目前為止,中國接受的日元貸款合計31330億日元。一旦到償還時日元對美元匯率升至80∶1的水平,中國的匯兌損失合計將達到數百億美元。就日本人對中國一向採取的蔑視態度來看,未來中國因此承受的真實匯兌損失未必不會超出想像。
為什麼中國人要為日元貸款對日本人說「謝謝」呢?
別忘了,日本人對中國施加的傷害遠遠不能僅按二戰時期計算。早在戰爭之前,日本人就盜竊了中國的大量國寶。比如說,現存放在東京帝國博物館中的天龍石窟佛像,按市價計算,究竟該值多少錢呢?
我既是八路的後代,也是天龍石窟佛像曾庇護了一千多年的四方百姓的傳人。除非日本人先感謝中國老一輩政治家以博大的胸懷寬容了他們罪惡的過去,我是決不會因為表面上的一點小恩小惠向日本人說「謝謝」的。相反,來路不明的財富註定要物歸原主。沒錯,我的意思是說,有生之年,我一定要爭取向日本人討回國寶。
⑸ 想在日本貸款買房,要走什麼流程
我們一直都有說,在日本的東京、大阪置辦房產,那麼可以降低你的預算,設置到10萬左右即可。這放眼全球,對於一個有著法律保障和體系健全的發達國家來說,都是鳳毛麟角。
是否應當投資,主要決定於您對於投資房產的期許,想炒房撈一筆的話,日本是最沒必要選擇的國家,但是想通過出租獲得長久穩定收益,如果這樣的話,投資日本房產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日本值得投資的樓盤】
大概來說,以下便是日本房產合適投資的緣由:
一、 日本住房需求旺盛
東京圈的人口數量在全球的都市圈中排行第一,將疫情時期除外,人口增長這種情況已經在東京存在了50年,一年會流入大概10萬的人口數量,相比於北京和上海要多很多。所以,人口作為拉動需求的重要原因,東京肯定能夠控制住住房需求。
二、日本房產投資回報率高
紐約的GDP是全球第一,而東京僅次於紐約,可以排到全球第二。需求量大,房價一般不會下跌。就到2020年,東京的二手房價已經連漲七年,新房房價連漲八年,房地產行情一片向好。不少人還想拿日本房產泡沫破裂來說事,那可真就大錯特錯了,房產泡沫被日本政府主動刺破後,後面房價一直在穩步上升,尤其是最近三年以來,部分優質的房產漲幅非常快,幾乎達到了20%~30%左右,按這樣來看,5-8%的租房收益更是妥妥的了(即便在我們國家的一些一線城市內也只有2%)。
三、持有日元資產避險抗通脹
日元在全世界是大家一致認為的避險資產,發生於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和2019年的美股股災,日元都在上漲。只要全部國家歷經嚴重的危機,一般而言的話,日元基本上會呈現逆勢上漲的趨勢。
當你買下一個東京、大阪的房產,它就不斷地在給你賺取日元。這些投資房到手的利益應該在4%-6%之間。近來工商銀行的4.1%理財產品暴雷的新聞在全網傳遍了,這時拿這錢去購買東京房產來投資,恐怕還更香。
四、日本房貸利率低
在日本想按揭貸款買房,工作相對穩定就很輕松,貸款利率基本上在1-2%,一部分人甚而0首付買房,對比國內,房貸利率都差不多要破6%了,是不是有一種心痛的感覺?站在中國居民角度來講,要怎樣才能夠享受到日本的低息貸款,點擊鏈接咨詢了解外國人如何在日本貸款買房【免費咨詢日本房產投資】
如果你考慮投資的話,那麼你將會面臨著冒風險,既然投資日本房地產,你將面臨哪些風險?篇幅長短有規定,想深入了解的小夥伴可以看一下這篇有關日本房產面臨的風險【投資日本房產不得不知的5點】
小白如果是計劃首次來購買日本房地產投資的話,特別是當我初次了解到日本的房地產投資,難免遇到誤區,走不少彎路。在這里,我想簡單梳理一下在日本買房的基本邏輯:
一、投資日本房產,一般指投資什麼樣的房?
選擇東京作為長期租金(公寓),選擇大阪作為家庭住宿(一戶建築),選擇京都作為感受。別想別的地方。從廣義上來看,日本除了有兩到三個大城市外,另外的地方著實也不好投資,回報可能也不好 。即便是地價漲得很瘋的北海道、沖繩,也不能說沒有坑,對於日本房產投資,要穩定和安全,就是認准東京23區內的長租公寓。這樣的投資方式確實也是在日本房產投資中最常見的。
二、在東京買房,一定要制定好選房的標准
如果在東京買房只看地段,核心五區就是(千代田、港區、中央區、新宿區和澀谷區),所以主要看的就是這五個區的房子,但是近來,無空房和因空房而煩惱的房產混合在這些地區,「多極化」趨勢越來越鮮明。因此,選好房必須達到的條件便是要事先制定好自己想要的投資標准。比如房產購入價格、回報率、地理位置、到車站的距離、總戶數、管理費、修繕儲備金的金額等,若是這些條約越周詳,搜尋到優質房產的機會就會變大。與之相反 ,如果選擇標准要求不是那麼高 ,優質房產被發現的幾率就比較小 。為此,我們針對小型投資公寓設定了一個「好房標准」,大家能夠依據自己的投資意向來整改。
三、 要注意「表面收益率」不是真實收益。
這句話要反復說三次:「表面收益率」並不是真實收益!
何為表面?就是我們國內說的「毛」、沒有扣除成本的粗算收益。倘若一個中介指著一個「表面收益率」在那邊小題大做,這個房子收益率已達10%!就不要相信這個了。房產稅(固都稅)、託管房產的費用都屬於日本的持房成本,另有每月要交的修繕金和物業費(這與託管費不同),亂七八糟的費用算下來可能會去掉1%-2.5%的收益。
四、 要注意日本房價是否虛高
要注重你購置的房屋的價格是否高於周圍房屋 。東京也有虛報房價的情況(雖然不多),因此,在買房前有必要探尋周邊的房價 ,對比一下價格 。比價的方式不僅限於一種 ,對於首次投資日本房產的朋友來講 ,建議找專業人士進行咨詢 ,避免跌進「陷阱 」。
五、咱們外國人在東京投資買房,不要選新房。
在東京,二手房的價格比新房價格便宜了一倍左右,近幾年房價接連不斷的上漲,有不少日本剛需們的首套房都選擇舍棄購買新房,很多二手房被消費者購買。東京有價無市的新房房價會容易下跌,因為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也結束了。假使他了解到你只是投資,還一直推薦你買東京的新房,千萬別被誆騙了。
上文是我對大第一次投資日本房產的朋友,買房的一些意見。
⑹ 各位小哥哥小姐姐,請問在日本銀行貸款三百億日元要什麼條件
在日本當地擁有價值四百億日元的房產,然後用這些房產做為抵押,就可以在日本銀行貸款三百億日元了。
⑺ 怎麼能貸日元啊
到香港去。三菱住友,東亞銀行
⑻ 個人如何到日本貸款
你打算貸款的金額決定你是否需要擔保人。
10萬到300萬日元的有無需擔保型。
但是得保證穩定的年收入,或者你是個人經營者。
給你個網址參考一下,都是日文的,沒事吧?
⑼ 中國人,如何在日本獲得日元貸款。就是說中國人如何借入日元,搞利差交易
你是金融國際巨頭? 貨幣利差有那麼好賺?你沒有幾百萬美元。虧死你。股神巴菲特說過,匯率這東西,是全世界最危險的金融。不過,也是最容易賺錢的金融方式。現在在北京和東京兩地可以直接進行人民幣和日元之間的兌換,而不需要用美元作為中間介質。有效的降低了日在華企業的成本,也降低了中出口日本的成本。不管好像要有企業進行擔保。
⑽ 日元貸款是什麼意思
以日元作為貨幣的貸款,主要是我國剛剛改革開放後向日本的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