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的主要強度指標是哪幾個
強度指標有:彈性極限、屈服極限和強度極限。
彈性極限:用來表示材料發生純彈性變形的最大限度。當金屬材料單位橫截面積受到的拉伸外力達到這一限度以後,材料將發生彈塑性變形。對應於這一限度的應力值。
屈服極限:用來表示材料抵抗微小塑性變形的能力。屈服極限又分為物理屈服極限和條件屈服極限。
強度極限:材料抵抗外力破壞作用的最大能力,稱為材料的強度極限。也就是說,當材料橫截面上受到的拉應力達到材料的強度極限時,材料就會被拉斷。
材料在一定溫度條件和外力作用下,抵抗變形和斷裂的能力稱為材料的力學性能。鍋爐、壓力容器用材料的常規力學性能指標主要包括:強度、硬度、塑性和韌性等。
(1)說明強度的指標為擴展閱讀:
材料總是和一定的使用場合相聯系,可由一種或若干種物質構成。同一種物質,由於制備方法或加工方法不同,可成為用途迥異的不同類型和性質的材料。
材料往往既是結構材料又是功能材料,如鐵、銅、鋁等。傳統材料是指那些已經成熟且在工業中已批量生產並大量應用的材料,如鋼鐵、水泥、塑料等。這類材料由於其量大、產值高、涉及面廣泛,又是很多支柱產業的基礎。
對於長期使用的塑料材料及製品,必須考慮維修及保養費用,若能夠大幅度削減維修費用時,即使初期投資較大,但對材料整體看,還是有利的。
另外還要考慮成型加工性能及二次加工性的難易程度,考慮材料在模具中的變化情況。在設計製作軸承、齒輪等重要部件時,還應該進行物理機械性能檢驗分析;做透明材料時,還應進行光學試驗及修正。
2. 衡量運動強度的指標有哪些
運動後感到肌肉有酸脹感,一般來說是達到運動效果有利於肌肉的成長。但是如果感到疼痛,並且幾天都無法消痛,就說明運動過量。運動過後長時間的出現疲勞,也有可能是運動過量。運動過後感到惡心想吐,也是運動量過大引起的。就需要減少運動量,慢慢的增加運動強度。如果運動過後出現了提不起精神,食慾減退,甚至失眠等現象,可認為是運動強度過大。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調整自己的運動強度,選擇最適合自身的運動量。
3. 耐力運動處方評定運動強度的指標有哪幾個簡單說明各指標的特點
評定耐力性運動強度的指標有:最大吸氧量、心率、代謝當量、自覺疲勞分級。
1、最大吸氧量:當氧運輸系統中的心泵功能和肌肉的用氧能力達到本人的極限水平時,人體每單位時間所能攝取的氧量。直接反映個人的最大有氧代謝能力,標志一個人氧運輸系統功能的強弱。
2、心率:常參加各種強度適宜的運動,就會使靜息心率變慢。雖然運動時心率加快,但運動能使心功能得到鍛煉,從而使靜息心率減慢。
3、代謝當量:代謝當量是以安靜且坐位時的能量消耗為基礎,表達各種活動時相對能量代謝水平的常用指標。
4、自覺疲勞分級:與觸摸脈搏一起使用並以自我主觀感覺來評估運動強度的方法。通常運動中的自覺強度以數字6~20來代表,其中12~14表示有些吃力,相當於60%~80% ,一般運動最適當范圍在11~15。
評定伸展性性運動強度的指標:
有固定套路的伸展性運動及健美操的運動量:
1、增加套路的重復次數或動作的幅度。
2、身體姿態的高低的完成來增加運動強度。
3、一般的伸展運動及健美操的運動強度:一般分為大、中、小三類,按節數的多少衡量。
4. 評定路基強度的指標有哪些急用!
壓實度,彎沉,還有就是土樣分析試驗(最大含水量和最大幹密度)
海公公,給分啊
5. 3.常用的強度指標有哪些,表徵和單位是什麼
強度指的是材料抵抗破壞的能力,比如抗拉強度指的是材料抵抗單向拉應力下抵抗斷裂的能力。強度用材料發生破壞時的應力來衡量;需要說明,破壞不一定是斷裂,比如屈服,發生塑性形變也是破壞的一種,所以有那麼一大坨的各種強度
剛度指的是材料抵抗形變的能力,剛度越大發生變形需要的應力就越大。剛度用發生單位形變的載荷來表徵。
「強度」,指的材料在某種條件下抵抗外界「破壞」的能力,比如屈服強度、抗拉強度等等,這種破壞,伴隨著各類形變、應變,其大小與材料晶體結構、材料內部形變方式、應力載入方式、變形速度、晶體顆粒度(晶粒度)等等均有不可分割的聯系,接著機械設計上,我遇到的,這個值一般是利用經典強度理論去校核,依靠拉伸、彎曲等實驗去測量和表徵,另外,這個數值跟材料的抗疲勞能力,也就是實際服役狀態沒有直接聯系,強度不足一定不行,但是強度足夠不一定可以。
6. 強度相對指標是什麼
強度相對指標是兩個性質不同但又有密切聯系的總量指標的對比,用以反映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綜合指標。其表現形式多為有名數,但當分子、分母為同一計量單位時,也可用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如商品流通費用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等。
例如我國土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總數為129533萬人,則人均佔地面積=土地面積總量/人口總量=960/129533=0.007411(平方公里/人),又如以鐵路(公路)長度與土地面積對比,可以得出鐵路(公路)密度。這些強度相對指標都是用來反映現象的密集程度或普遍程度。
強度相對指標的運用
利用強度相對數來說明社會經濟現象的強弱程度時,廣泛採用人均產量指標來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例如,按全國人口數計算的人均鋼產量、人均糧食產量等,這種強度相對指標的數值越大,表示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越高,經濟實力越強。
由於強度相對數是兩個性質不同但有聯系的總量指標數值之比,所以在多數情況下,是由分子與分母原有單位組成的復合單位表示的,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人均鋼產量用噸/人等等。但有少數的強度相對指標因其分子與分母的計量單位相同,可以用千分數或百分數表示其指標數值。
7. 強度相對指標是什麼
強度相對數也稱強度相對指標或強度指標,是指同一時期內兩個性質不同而又有一定聯系的總量指標之比。它可以反映社會經濟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其計算公式為:強度相對數=某一總量指標數值/另一有聯系且不同類的總量指標數值。
強度相對指標是兩個性質不同但又有密切聯系的總量指標的對比,用以反映現象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綜合指標。其表現形式多為有名數,但當分子、分母為同一計量單位時,也可用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如商品流通費用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等。
強度相對數(率)表示在一定范圍內,某現象的發生數與可能發生某現象的總數之比,說明某現象出現的強度或頻度(即頻繁的程度)。計算公式為:強度相對數=某現象的發生數/可能發生某現象的總數×100℅(或1000‰)(3.1)。
強度相對指標和其他相對指標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強度相對指標和其他相對指標主要區別是:
1、其他各種相對指標屬於同類現象或同一體內的數量進行對比,而強度相對指標除此之外,則是兩種性質不同的但又有聯系的屬於不同總體的總量指標之間的對比。
2、計算結果表現形式不同。其他相對指標用無名數表示,而強度相對指標主要是用有名數表示。
3、當計算強度相對指標的分子、分母的位置互換後,會產生正指標和逆指標,而其他相對指標不存在。
8. 下列指標屬於強度相對指標是
E、流通費用率又稱強度相對數或強度指標。是兩個性質不同而又有聯系的不同總體指標進行對比的相對指標。計算公式為:強度相對指標=某一總體的標志總量/另一有聯系而性質不同的總體的標志總量強度相對指標一般用多種實物單位表示,如動力裝備程度指標(千瓦/人);也有用百分數或千分數表示的,如流通費用率、資金利潤率等。強度相對指標的分子與分母指標數值的位置可以根據需要而進行互換。這就使得有些強度指標有正、逆兩種形式。如指標數值的大小與現象發展程度成正比,則該指標是正指標;如果指標數值的大小與現象發展程度成反比,則該指標是逆指標。如反映工業固定資金利用情況的指標可用兩種形式表示:百元工業固定資產實現的產值=全年工業總產值(元)/年平均工業固定資產原值(百元)百元產值佔用的工業固定資產=年平均工業固定資產原值(元)/全年工業總產值(百元)以上兩個指標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工業固定資產的利用程度,前者是正指標,後者是逆指標。強度相對指標可以反映現象發展的強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因而能夠說明一個國家、地區與部門的經濟實力或為社會服務的能力。例如,以主要產品產量與人口數相比得到每人平均產量(或每人分攤產量),以鐵路(公路)與土地面積相比得到鐵路(公路)密度,以醫院床位與常住人口相比得到每人平均床位數等。強度相對指標還可以用來反映社會生產活動的條件或效果,這類指標一般是技術經濟指標。如每個工人裝備的固定資產指標,每百元產值含的利潤等。強度相對指標和平均指標在表現形式上十分相似,許多強度相對指標的名稱上也有「平均」二字。但這兩種指標有實質上的區別。平均指標是同一總體的標志總量與總體單位數之比;而強度相對指標是兩個不同總體的標志總量之
9. 混凝土強度指標的含義是什麼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
code
for
desig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gb
50010-2002
條文說明:4.1.1
混凝土強度等級由立方體抗壓強度標准值確定,立方體抗壓強度標准值是本規范混凝土各種力學指標的基本代表值。
b
10. 運動強度的指標是什麼
「有氧鍛煉130」:法國提出全民健康的動員口號,叫「有氧鍛煉130」。它是通過運動鍛煉,使心率達到每分鍾130次的一種客觀指標。體質強的人在進行較大運動量時才能達到每分鍾130次,而體質弱的人稍稍活動就達到每分鍾130次,所以同樣心率為每分鍾130次,實際上每個人的活動時間、強度、密度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健身活動應該因人而異,根據心率來確定活動量。
「心率130」適合所有的人。「心率130」適合於青年、中年、老年以及所有不同性別和不同鍛煉程度的人。運動鍛煉時,心臟的負荷將會增加,要輸送血液供給肌肉的營養物質。通過運動,心臟本身也得到了鍛煉,表現為心肌增厚,收縮有力,每搏輸出量也大大增加。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身體健康的青年人運動時心率達到每分鍾120~170次,中年人達到每分鍾110~140次,老年人達到每分鍾100~130次為宜。運動時,心率達到每分鍾120~140次時,心臟可處於最大收縮和最大舒張狀態,此時對心臟的鍛煉也最為適宜,供血也最為充足,供應身體各組織的營養和氧氣也最多。所以,有氧鍛煉時心率達到每分鍾130次是最理想的運動強度。但是,對於初次鍛煉的人,或老年人,活動量宜小些,時間短一些,每分鍾心率也相對低一些。待達到一定成效後再加大活動量,使心率達到每分鍾130次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