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煤炭指標分析
煤炭的常用指標
一、水分(M )
煤的水分分為兩種,一是內在水分(Minh ) ,是由植物變成煤時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Mf ) ,是在開采、運輸等過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內在不分總和。一般來講,煤的變質程度越大,內在水分越低。褐煤、長焰煤內在水分普通較高,貧煤、無煙煤內在水分較低。
水分的存在對煤的利用極其不利,它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運輸資源,而且當煤作為燃料時,煤中水分會成為蒸汽,在蒸發時消耗熱量;另外,精煤的水分對煉焦也產生一定的影響。一般水分每增加2 % ,發熱量降低100kcal/kg(大卡/千克);冶煉精煤中水分每增加1 % ,結焦時間延長5 一10min .
二、灰分(A )
煤在徹底燃燒後所剩下的殘渣稱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內在灰分。外在灰分是來自頂板和夾研中的岩石碎塊,它與採煤方法的合理與否有很大關系。外在灰分通過分選大部分能去掉。內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無機物,內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選性越差。灰是有害物質.動力煤中灰分增加,發熱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結渣;一般灰分每增加2% ?發熱量降低10okcal / kg 左右。冶煉精煤中灰分增加,高爐利用系數降低,焦炭強度下降,石灰石用量增加;灰分每增加1 % ,焦炭強度下降2 % ,高爐生產能九下降3 % ,石灰石用量增加4 % .
三、揮發分(V )
煤在高溫和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時,所排出的氣體和液體狀態的產物稱為揮發分。揮發分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氫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等。它是鑒別煤炭類別和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講,隨著煤炭變質程度的增加,煤炭揮發分降低。褐煤、氣煤揮發分較高,瘦煤、無煙煤揮發分較低。
四、固定碳質最(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揮發分的殘留物,它是確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標。從100減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後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據使用的計算揮發分的基準,可以計算出干基、乾燥無灰基等不同基準的固定碳含量。
五、發熱量(Q )
發熱量是指單位質量的煤完全的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主要分為高位發熱量和低位發熱量。煤的高位發熱量減去水的汽化熱即是低位發熱量。發熱量國際單位為百萬焦耳/千克(MJ/kg ) ,常用單位大卡斤克,換算關系為:1MJ / kg =239 . 14kcal / kg ? 1J = 0.239gcal ? 1cal= 4 . l8J 。如發熱量550kcaL/ g , 5500kcal / kg=550÷239 . 14 = 23MJ/kg .為便於比較,我們在衡量煤炭時消耗時,要把實際使用的不同發熱量的煤炭換算成標准煤,標准煤的發熱量為29 . 27MJ/kg ( 700okcal / kg )。國內貿易常用發熱量標准為收到基低位發熱量( Qnet,ar) ,它反映煤炭的應用效果,但外界因素影響較大,如水分等,因此Qnet,ar 不能反映煤的真實品質。國際貿易通用發熱量標准為空氣乾燥基高位發熱量( Qnet,ar) ,它能較為准確的反映煤的真實品質,不受水分等外界因素影響。在同等水分、灰分等情況下,空氣乾燥基高位發熱量比收到基低位發熱量高1.25MJ/g ( 300kcal / kg)左右.
六、膠質層最大厚度(Y )
煙煤在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所形成的膠質層最大厚度是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中利用探針測出的膠質體上、F 層面差的最大值。它是煤炭分類的重要標准之一。動力煤膠質層厚度大,容易結焦;冶煉精煤對膠質層厚度有明確要求.
七、粘結指數(G )
在規定條件下以煙煤在加熱後粘結專用無煙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類的重要標准之一,是冶煉精煤的重要指標。枯結指數越高,結焦性越強.
八、煤灰熔融性溫度(灰溶點)
在規定條件下得到的隨加熱溫度而變化的煤灰熔融性變形溫度(DT )、軟化溫度( ST )、流動溫度(FT ) ,常用軟化溫度(ST )來表示。灰熔融性溫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結渣。因鍋爐設計不同,對灰熔融性溫度要求也不一樣。煤灰熔融性溫度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煤作為燃料和氣化原料時的性能,煤灰熔融性溫度低,煤灰容易結渣,增加了排渣的難度,尤其是固態排渣的鍋爐和移動床的氣化爐,煤灰熔融性溫度要求較高。
九、哈氏可磨指數(HGI )
哈氏可磨指數是反映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標。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難易程度。可磨指數越大,煤越容易磨成粉。在發點煤粉鍋爐和高爐噴吹用煤,可磨指數是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吉氏流動(ddpm)煤的流動度是表徵煤在干餾時形成的膠質體的粘度,是煤的塑性指標之一。流動度是研究煤的流變性和熱分解力學的有效手段,又能表徵煤的塑性,可以指導配煤和焦炭強度預測。吉氏流動度是以固定力矩在煤受熱形成的膠質體中轉動的最大轉速表示的流動度指標,用每分鍾轉動的角度來表示。
十一、增鍋膨脹序數(CSN )
增塌膨脹序數是在規定條件下以煤在增禍中加熱所得焦塊膨脹程序的序號表徵煤的膨脹性和塑性指標.增禍膨脹序數的大小取決於煤灰熔融性、膠質體生成期間析氣情況和膠質體的不透氣性。
十二、焦渣特徵(CRC )
煤炭熱分解以後剩餘物質的形狀。根據不同形狀分為8 個序號,其序號即為焦渣特徵代號。
1——粉狀。全部是粉末,沒有相互粘著的顆粒.
2——粘著。用手指輕碰即為粉末或基本上是粉末,其中較大的團塊輕輕一碰即成粉末。
3——弱粘性。用手指輕壓即成不塊。
4 ——不熔融粘結。用手指用力壓才裂成小塊,焦渣上表面無光澤,下表面稍有銀白色光澤.
5 ——不膨脹熔融枯結。焦渣形成扁平的塊,煤粒的界限不易分清.焦渣上表面有明顯的銀白色金屬光澤,下表面銀白色光澤更明顯。
6——微膨脹熔融粘結。用手指壓不碎,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銀白色金屬光澤,但焦渣表面具有較小的膨脹泡.
7——膨脹熔融粘結。焦渣的上、下表面均有銀白色金屬光澤,明顯膨脹,但高度不超過15mm。
8——強膨脹熔融粘結。焦渣的上、下表面有銀白色金屬光澤,焦渣高度大於15mm。
更多煤質化驗知識、煤炭化驗設備詳情請登錄:
www.huanuodianzi.com
www.hebihuanuo.com
以上是由鶴壁華諾煤炭化驗儀器公司提供!
⑵ 煤炭指標是什麼
煤炭五大常用指標:
第一個指標:水分。
煤中水分分為內在水分、外在水分、結晶水和分解水。
第二個指標:灰分
指煤在燃燒的後留下的殘渣。不是煤中礦物質總和,而是這些礦物質在化學和分解後的殘余物。灰分高,說明煤中可燃成份較低。發熱量就低。同時在精煤煉焦中,灰分高低決定焦炭的灰分。
第三指標:揮發份(全稱為揮發份產率)V
指煤中有機物和部分礦物質加熱分解後的產物,不全是煤中固有成分,還有部分是熱解產物,所以稱揮發份產率。
第四個指標:固定碳
不同於元素分析的碳,是根據水分、灰分和揮發份計算出來的。
第五個指標:全硫St
是煤中的有害元素,包括有機硫、無機硫。1%以下才可用於燃料。部分地區要求在0.6和0.8以下,現在常說的環保煤、綠色能源均指硫份較低的煤。
(2)根據年底減煤指標擴展閱讀:
煤炭的用途十分廣泛,可以根據其使用目的總結為三大主要用途:動力煤、煉焦煤、煤化工用煤,主要包括氣化用煤,低溫干餾用煤,加氫液化用煤等。
動力煤
(1)發電用煤:中國約1/3以上的煤用來發電,平均發電耗煤為標准煤370g/(kW·h)左右。電廠利用煤的熱值,把熱能轉變為電能。
(2)蒸汽機車用煤:占動力用煤3%左右,蒸汽機車鍋爐平均耗煤指標為100kg/(萬噸·km)左右。
(3)建材用煤:約占動力用煤的13%以上,以水泥用煤量最大,其次為玻璃、磚、瓦等。
(4)一般工業鍋爐用煤:除熱電廠及大型供熱鍋爐外,一般企業及取暖用的工業鍋爐型號繁多,數量大且分散,用煤量約占動力煤的26%。
(5)生活用煤:生活用煤的數量也較大,約占燃料用煤的23%。
(6)冶金用動力煤:冶金用動力煤主要為燒結和高爐噴吹用無煙煤,其用量不到動力用煤量的1%。
⑶ 煤炭資源
第一節 資源現狀
一、含煤地層及煤層和煤質
新疆含煤地層有中石炭統黑山頭組,上二疊統扎河壩組,上三疊統塔里奇克組,下侏羅統八道灣組(哈瑪溝組,康蘇組)及中侏羅統西山窯組(塔什店組、克孜勒努爾組、陽霞組、楊葉組)、八道灣組、西山窯組為主要含煤地層,遍布全疆各煤盆地。塔里奇克組為次要含煤地層,主要分布在庫拜煤田。黑山頭組,扎河壩組出露在阿勒泰地區吉木乃—富蘊縣一帶,為局部含煤地層,但煤質變質程度高,黑山頭組屬貧煤—無煙煤階段,扎河壩組屬瘦煤—焦煤階段。
八道灣組和西山窯組分布於區內各煤田,分布廣、面積大。八道灣組在和什托洛蓋煤田含可採煤層3~7 層,可采總厚4.07~13.8米;准東煤田含可採煤層8層,總厚25 米;准南煤田含可採煤層5~25 層,總厚9~48.5 米;吐—哈煤田含可採煤層1~18層,總厚6~31.2米,伊犁煤田含可採煤層4~7層,總厚9~48.5米;塔什店煤田(哈瑪溝組)含可採煤層5~8 層,總厚8~10.9米;庫拜煤田含可採煤層1~5層,總厚0.8~9.03米。
本組煤種較齊全,以長焰煤、不粘煤、氣煤為主,肥煤、焦煤、瘦煤次之。
西山窯組在和什托洛蓋煤田含可採煤層12~16 層,總厚8~25.1米;准東煤田含可採煤層2~14 層,總厚5.97~76 米;准南煤田含可採煤層3~55 層,總厚8.8~134.7 米;吐—哈煤田含可採煤層3~25米,總厚14.73~85.75米;伊犁煤田含可採煤層3~12層,總厚8~25.1 米;塔什店煤田含可採煤層6~13 層,平均總厚11米,庫拜煤田含可採煤層11層,平均總厚11.88米;
本組煤種以低灰、低硫長焰煤、不粘煤、氣煤和貧煤為主,局部為瘦煤、焦煤和肥煤。
塔里奇克組主要分布在庫拜煤田,含可採煤層1~13層,可采總厚1~33.7米,為低灰、低硫、肥煤和瘦煤。
二、資源儲量
(一)查明資源儲量
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截至2005 年底,累計查明資源儲量1023.04億噸,其中基礎儲量133.79 億噸,資源量889.25 億噸,約佔全國煤炭資源10%,在全國各省區中排第4位。
在已查明儲量中,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為主,約占已查明儲量的91%,其次為氣煤、肥煤和焦煤約佔8%,高變質的瘦煤、貧煤和無煙煤儲量很少。
2005年全區上儲量表的煤產地 319 處,其中,大型礦區45處,中型15處,小型259處。
查明儲量中大於100億噸的煤田有4 個,即:准南煤田西段、准東窯頭泉、大南湖和沙爾湖。
50~100噸的煤田7 個:烏魯木齊煤田、吐魯番七泉湖煤田、艾丁湖煤田、克爾鹼煤田、阜康三工河煤田、和什托洛蓋煤田、三道嶺煤田。
5億~10億噸煤礦區6個:烏魯木齊蘆草溝礦區、鐵廠溝礦區、艾維爾溝礦區、庫侖鐵布克礦區、俄霍布拉克礦區、伊北煤礦區。
(二)保有資源儲量
截至2005年底,新疆煤炭保有資源儲量1008.2 億噸,其中,儲量55.29億噸,基礎儲量122.39億噸,資源量885.82 億噸,各煤田保有儲量詳見表4-3-1。
表4-3-1 2003年新疆主要煤田保有儲量表 單位:億噸
從表4-3-1 可知,保有儲量最多的是吐哈煤田(45.9%),其次是准南煤田(28.61%),兩處合計與全區煤炭儲量的74.51%,如果再加上准東煤田(13.84%),達到88.35%。三處煤田集中了全區煤炭儲量的88.35%,可見新疆煤炭資源儲量的高度集中。
保有儲量中,主要煤炭種類是長焰煤佔71.74%,其次是不粘煤佔18%,氣煤6.5%,這3種煤佔了總量的96.2%,剩餘的其他煤種總共才佔3.8%,其中肥煤0.69%、焦煤0.68%,詳見表4-3-2。
表4-3-2 2005年新疆保有儲量各煤種比例表
(三)煤炭資源地域分布
新疆煤炭資源分布廣泛,全疆14 個地(州、市)中有13 個都有煤的分布,只有博爾塔拉州為無煤區。但儲量十分集中,天山及其南北坡煤豐,南、北邊遠地區煤貧,和田、喀什、克孜勒蘇州和阿勒泰地區缺煤。哈密地區、烏魯木齊、吐魯番地區、昌吉州、塔城地區、伊犁地區和阿克蘇地區共佔全區保有儲量的98.30%,其中哈密大南湖煤田查明保有儲量為143.81 億噸,沙爾湖煤田224.57億噸,准南煤田西段157.5 億噸,奇台窩頭泉煤田132.68億噸,都是百億噸以上的特大煤田。而南疆的和田、喀什和克孜勒蘇州三地州只有全區煤炭保有儲量的0.15%,阿勒泰也只有全區保有儲量的0.05%,詳見表4-3-3。
表4-3-3 2005年新疆煤炭資源保有儲量地域分布表 單位:萬噸
第二節 開發利用現狀
新疆煤炭開發利用長期處於穩定增長狀態,從1995 年的煤炭生產量2545.2 萬噸,發展到2005 年的3942.29 萬噸。而經過產業結構調整,淘汰9 萬噸/年以下礦井,礦山企業逐年減少,從1995 年的973 個礦山企業,減少到2005 年的586 個,詳見表4-3-4。
表4-3-4 新疆煤炭資源開發利用情況一覽表
煤炭是自治區固體礦石產量最多的礦種,2005 年生產煤炭3942.29萬噸,佔全區固體礦石產量45.51%;實現工業產值26.93億元.煤炭產品13 種,有焦煤、1/3 焦煤、肥煤、氣煤、瘦煤、貧煤、弱粘煤、不粘煤、長焰煤、風化煤、未分牌號煤等。
自治區3個國有重點煤礦:烏魯木齊礦務局、哈密礦務局、艾維爾溝煤礦,2003 年分別生產原煤 412.48 萬噸、382.8 萬噸、97.94 萬噸。總產量為 893.22 萬噸,占自治區原煤產量的31.56%,再加上其他國有煤礦,共計生產原煤1364.36 萬噸,佔到全區原煤產量的48.21%。
2003年原煤生產主要集中在烏魯木齊、昌吉、哈密、塔城、阿克蘇、伊犁、吐魯番8 個地(州、市)煤炭產量佔全區原煤產量的96.8%。其中,原煤產量在500 萬噸以上的有烏魯木齊市、昌吉州;300~500 萬噸的有哈密、塔城、阿克蘇地區,100 萬~300萬噸的有伊犁州直屬,詳見表4-3-5。
表4-3-5 2003年各地(州、市)原煤開發利用情況表
第三節 資源優勢及開發潛力與發展前景
一、資源優勢
(1)煤炭是新疆的優勢資源,儲量豐富、遠景可觀、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廣闊。已查明保有儲量1008.2 億噸,居全國各省(區、市)第4位,2000米以淺煤炭資源預測量18182.3 億噸,佔全國資源預測量的40.5%,居全國各省區之首。准噶爾煤盆地煤炭資源量7600億噸,吐哈煤盆地資源量5100億噸,都屬世界級資源量5000億噸以上的10個大型煤盆地之列。
(2)煤炭種類齊全,配套程度高,有褐煤、長焰煤、不粘煤、中粘煤、不粘煤、氣煤、肥煤、焦煤、瘦煤、貧煤、無煙煤。以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的長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為主,其次為中變質的氣煤、肥煤和焦煤。高變質的瘦煤、貧煤和無煙煤少。
中灰—特低灰、低硫—特低硫、低磷—特低磷是優良煤質、淺變質煤是煤炭液化和地下氣化,實施煤炭潔凈技術的理想煤質。
(3)大型煤田多,儲量集中,有利於大規模開發利用,如哈密的煤換電工程,就是依託大南湖大型煤田而建設的。
(4)煤層多,煤層穩定,煤層厚度大,幾個主要煤田的煤層總厚度一般都有幾十米,100米,最大的可到182.24米。
(5)地質構造簡單,地質變動小,煤層產狀平緩,有利開發利用。
(6)水文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條件相對比較簡單。
(7)煤炭資源集中分布於蘭新、北疆、南疆三條鐵路沿線,交通方便,經濟比較發達,外部建設條件好。
二、開發潛力及發展前景
新疆是全國煤炭資源最豐富的省區,遠景儲量居全國第1 位。煤種齊全,配套性好,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好。
(一)准東煤田
主要含煤岩組是中侏羅統西山窯組,煤層數多,煤層厚度大,煤層間距小,煤層屬穩定—較穩定型。煤層結構較簡單,產狀較緩,埋藏淺。煤質較好,低灰—特低灰,低磷—特低磷,高發熱量,是良好的動力、化工和民用煤。預測資源量3747.6億噸。
其中探明保有資源儲量達13.84 億噸。區內交通方便地形平坦,易於開發。
(二)准南煤田
區內煤炭資源豐富,有侏羅系下統八道灣組和中侏羅統西山窯組兩個含煤組,煤層多,厚度大較穩定,結構較簡單,層間距小,保有資源儲量達274.30億噸,預測資源量1831.45億噸。
煤質較多,煤種齊全,配套性好。這一地區又是新疆工農業,經濟較發達地區,交通方便陸路交通四通八達,煤炭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尤其是今後環保型潔凈煤開發的優選基地。
(三)和什托洛蓋煤田
該煤田范圍內,是新疆北部地區煤炭的主產區,含煤地層為下侏羅統八道灣組和中統西山窯組,其中已查明資源儲量60.54 億噸,預測資源量1019.43億噸。是塔城、克拉瑪依、阿勒泰等地煤炭供應基地。開發以民用和動力為主。
(四)吐哈煤田
煤炭豐富,探明儲量較多,含煤以侏羅系下統八道灣級和中統西山窯組為主,煤層多,厚度大而穩定,結構較簡單,探明保有資源儲量440.16億噸,預測資源量為5305億噸。
煤質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煤層埋藏淺,易采,交通方便,是新疆進入內地的門戶,為以後環保型潔凈煤的良好開發基地。
(五)伊犁煤田
煤層多,厚度大,儲量豐富,含煤地層為侏羅系中—下統水西溝群的上、下兩個含煤段,保有資源儲量23.24億噸。預測遠景資源量4773億噸。
煤層煤質較好,低灰、低硫、低磷,高發熱量,屬優質動力、民用煤更適宜開發環保型潔凈煤。
伊寧地區與哈薩克相鄰,在煤炭開發上除滿足本地區工農業的需求外還可西出國境走向國際市場。開發利用前景看好。
(六)庫拜煤田
區內煤炭資源較豐富,已探明保有儲量16.37億噸,預測遠景資源量358.7億噸。
煤質好,煤種較全,低灰、低硫、高發熱量,有氣、肥、焦瘦等各種煤類型,最適宜做煉焦及動力、化工、民用等多種用途,區內交通便利,煤炭開發利用前景較好。
(七)焉耆煤田
該區內亦有較多的預測遠景資源量達594.1億噸,保有資源量為8.36萬噸。屬低灰特低硫,高發熱量煤,煤種以長焰煤、氣煤為主。
煤田含煤岩系為侏羅系中—下統水西溝群的上、下兩個含煤段,煤層多,煤層厚度較薄,可采層數較少。
該煤田位於新興石油工業城庫爾勒市的北側,具有交通便利的優勢,是開發環保型潔凈煤的有利地區。
(八)其他煤田
除了以上7處主要煤田外,在南疆的塔里木盆地西緣和南緣還分布有一些構造盆地型的聚煤小盆地,如烏恰縣托雲盆地,阿克陶—葉城零星小盆地,和田地區的杜瓦—布雅盆地和甫魯—吾魯克賽、且末—若羌縣江格沙依—艾西山間小盆地等。但這些小盆地成煤環境差,煤層少,極不穩定,含煤程度很低均屬缺煤地區,可採煤量很小,形不成規模,是煤炭開發利用困難地區,新疆各地區煤田預測儲量,詳見表4-3-6、表4-3-7。
表4-3-6 新疆各地(州、市)煤炭資源預測資源量表 單位:億噸
表4-3-7 新疆各煤田(煤礦區)預測儲量表 單位:億噸
第四節 煤炭供需形勢與資源配置
一、供需形勢
近年來由於石油價格上漲,帶動了煤炭需求的增長,2001 年世界產煤45.64億噸,比上年增長0.31 億噸。2001 年我國原煤產量11.06 億噸,從國外進口原煤249 萬噸,出口原煤9012 萬噸,原煤消費量為12.62億噸,保持了煤炭的產需平衡。
新疆是我國原煤生產的重要省區之一,排名在第10 位上下。原煤產量以3.5%的增長率穩定增長。2003 年生產原煤3482.9 萬噸,工業產值278632.0萬元,其中,區內銷售2884.9 萬噸,調出自治區235.2萬噸。消費量3129.7萬噸,從區外購進235.2 萬噸,進口0.4萬噸,保持了產需平衡。
(一)煤炭需求情況
我區煤炭需求主要是火力發電煤消費量大,其次是民用煤和一般工業用煤。後者消費量波動不大,而前者常常是一個地區煤炭消費量增減的主要因素,下面是各地主要火力發電裝備的用煤增長情況,詳見表4-3-8。
表4-3-8 火力發電用煤增長情況表
(二)自治區煤炭消費量與產量預測
根據多年來我區煤炭產需平衡的狀況,這里只對煤炭的產量作了預測,同時對各時段的煤炭儲量需求也進行了預測。
2003年新疆煤炭產量3482.9 萬噸,以此為基數,以自治區人民政府第十個五年計劃中煤炭增長指標6.7%測算,對煤炭儲量的需求,以可采系數0.4測算。
(三)各地區煤炭產量預測
各地區煤炭產量預測,採用6.7%的增長率與可預見用煤增長量相結合的方法進行預測。
二、煤炭資源配置
依據上述煤炭產量預測結果,以2003 年礦產儲量表中的煤炭基礎儲量為依據進行配置,以減量法計算剩餘儲量和保證年限。
(一)自治區煤炭資源配置
自治區「十一五」和「十二五」3個時段的煤炭預測產量分別是:19633.4萬噸、27176.4 萬噸;對煤炭儲量的需求量分別是49084萬噸、67941萬噸。以此進行資源配置後,還有剩餘煤炭基礎儲量867747萬噸,資源量8816310萬噸,詳見表4-3-9。
表4-3-9 新疆煤炭資源配置表
剩餘基礎儲量還能保證2015 年之後有140 年的服務年限,剩餘資源量的保證年限更長。這說明新疆煤炭資源儲量豐富,可持續發展潛力大。
(二)各地區煤炭資源配置
全區12個產煤地區,煤炭資源豐、缺不均,相差懸殊,但都能保證「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間煤炭生產正常增長的配置需求,詳見表4-3-10,如果要有重要煤炭建設項目,則應視各地的剩餘儲量多少進行配置。
根據各地保證「十一五」和「十二五」煤炭儲量配置後,剩餘儲量的多少,以2015年的煤炭預測產量為基數,在不考慮增長因素的情況下,測算了2015 年之後保有煤炭儲量(不含資源量)對生產保證年限,其結果以吐魯番地區最長,為166年,和田地區最短,為17年,這大致說明了各地煤炭資源的豐、缺程度,更表明了各地區保有基礎儲量和生產規模的適應情況,詳見表4-3-11。保證年限短的應加強地質勘查工作,提升煤炭資源量的級別,以保證有足夠的煤炭基礎儲量,滿足煤炭生產對資源的需求,或加強普查找礦,發現新的煤炭資源。保證年限長的、開發潛力大、發展前景好,應加大開發力度,積極推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換。
表4-3-10 各地區煤炭資源配置表 單位:萬噸
續表
續表
表4-3-11 2015年資源量各地區煤炭剩餘資源儲量表 單位:萬噸
三、煤層氣資源
(一)資源現狀
煤層氣是一種非常規天然氣資源,是一種高效潔凈資源,開發利用煤層氣資源不僅改善我國能源結構,改善能源狀況,而且能從根本上防止煤礦瓦斯事故,改善煤礦安全條件。我國煤層氣甲烷含量大於等於4立方米/噸,據預測,全國埋深2000米以淺的煤層氣總資源量為14.34 萬億立方米。新疆煤層氣資源2202 億立方米,居全國第11位。
煤層氣在煤層中的儲存狀態,可分3種形式即吸附氣、游離氣和溶解氣。吸附氣是其最主要的存儲狀態,約占煤層氣總量的80%以上,其次為游離氣,而溶解氣只佔煤層氣總量的1%左右。
煤層氣含氣性一般用含氣量,甲烷濃度,資源豐度和含氣飽和度加以評價。全國平均含氣量介於4.0~27.1 立方米/噸之間,平均9.76 立方米/噸,煤層平均甲烷濃度 83.3%~97.0%,平均90.6%,資源豐度為0.06~8.77億立方米/平方千米,平均為1.15億立方米/平方千米,含氣飽和度平均為45%。
煤儲層物性參數主要包括孔隙率、滲透性、吸附—解吸性能和儲層壓力等。這些特徵直接控制煤儲層的含氣性,影響煤儲層滲透性能和煤層氣的開采潛力。
新疆主要煤田和煤礦區,主要由侏羅紀的低—中變質階段煙煤為主,總含氣量較低。
(二)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前景
煤層氣資源在全國來說都還處於起步階段,不管是對資源的研究程度還是礦區的工程程度都很低,還需要做大量基礎地質勘查工作後,才能對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前景作出全國客觀的評價。
對我們新疆來說,煤層氣資源的勘查研究程度同樣也是很低的,所以要想作好新疆煤層氣資源的開發工作,首先就要加強煤層氣的基礎地質研究工作,深入研究煤層氣的控氣地質因素,選擇較有利的生、儲聚氣區開展煤層氣的資源評價,重點對煤儲層特徵、滲透率、含氣量及其開發利用前景進行分析評價,開展低滲透率煤儲層煤層氣的開發工藝研究,選擇最有利地段,做煤層氣地面開採的試驗研究工作,取得經驗後在全區推廣。
椐國內外煤層氣勘探開發選區評價參數,比較有利於開發的地區應具備如下條件:
(1)區內煤炭資源豐富,煤層分布面積大,煤層總厚度達8米以上,單層厚度2米以上,厚度穩定。
(2)煤層含氣量達到 8 立方米/噸以上,滲透率 0.1 米/天以上。
(3)煤層埋深以300~1000 米為宜,煤層產狀平緩,地質構造簡單,存儲條件好。
(4)距城市較近,便於利用。
根據以上條件,綜合分析新疆主要煤田煤層氣的賦存條件後認為:新疆的准南煤田、吐哈煤田、伊寧煤田、庫拜煤田等4大煤田以及規模較小的准西北和什托洛蓋盆地、焉耆盆地都是有著比較好的生、儲煤層氣條件的地區。這些煤盆地內煤炭資源儲量豐富,煤層多,單層厚度大,煤層穩定和較穩定,且分布范圍廣闊,面積達數萬平方千米以上,在這樣廣大范圍的煤盆地中一定會存在一個乃至數個氣量豐富、儲存較好,適宜煤層氣開發的有利區段,這些煤盆地的煤變質程度較低屬中—低變質階段,鏡質組最大平均反射率RoX在0.5%左右,顯微煤岩組分以鏡質組和惰質組為主,生氣能力較差,但吸附能力較強,地質構造多數較簡單,斷層少,產狀較平緩,易於煤層氣的保存而不易散失等有利煤層氣生、儲的客觀因素。
⑷ 煤質化驗中,Mt、Mad、Aad、Vad各代表什麼意思
Mt代表全水份、Mad代表空氣乾燥基水份、Aad代表灰分、Vad代表揮發分。
煤中水分分為內在水分、外在水分、結晶水和分解水。
煤中水分過大是,不利於加工、運輸等,燃燒時會影響熱穩定性和熱傳導,煉焦時會降低焦產率和延長焦化周期。
灰分指煤在燃燒的後留下的殘渣。不是煤中礦物質總和,而是這些礦物質在化學和分解後的殘余物。灰分高,說明煤中可燃成份較低。發熱量就低。
(4)根據年底減煤指標擴展閱讀:
常報的水份指標有:
1、全水份(Mt),是煤中所有內在水份和外在水份的總和,也常用Mar表示。通常規定在8%以下。
2、空氣乾燥基水份(Mad),指煤炭在空氣乾燥狀態下所含的水份。
也可以認為是內在水份,老的國家標准上有稱之為「分析基水份」的。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揮發分的殘留物,它是確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標。從100減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後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據使用的計算揮發分的基準,可以計算出干基、乾燥無灰基等不同基準的固定碳含量。
⑸ 煤炭化驗指標有哪些
煤炭化驗主要有十一個指標:
一、水分(M )
煤的水分分為兩種,一是內在水分由植物變成煤時所含的水分;二是外水,是在開采、運輸等過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全水分是煤的外在水分和內在水分總和。一般來講,煤的變質程度越大,內在水分越低。褐煤、長焰煤內在水分普通較高,貧煤、無煙煤內在水分較低 。
二、灰分(A )
煤在徹底燃燒後所剩下的殘渣稱為灰分,灰分分外在灰分和內在灰分。外在灰分是來自頂板和夾研中的岩石碎塊,它與採煤方法的合理與否有很大關系。外在灰分通過分選大部分能去掉。內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無機物,內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選性越差。
三、揮發分(V )
煤在高溫和隔絕空氣的條件下加熱時,所排出的氣體和液體狀態的產物稱為揮發分。揮發分的主要成分為甲烷、氫及其他碳氫化合物等。它是鑒別煤炭類別和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一般來講,隨著煤炭變質程度的增加,煤炭揮發分降低。
四、固定碳含量(FC )
固定碳含量是指除去水分、灰分和揮發分的殘留物,它是確定煤炭用途的重要指標。從100減去煤的水分、灰分和揮發分後的差值即煤的固定碳含量。根據使用的計算揮發分的基準,可以計算出干基、乾燥無灰基等不同基準的固定碳含量。
五、發熱量(Q )
發熱量是指單位質量的煤完全的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主要分為高位發熱量和低位發熱量。煤的高位發熱量減去水的汽化熱即是低位發熱量。在衡量煤炭時消耗時,要把實際使用的不同發熱量的煤炭換算成標准煤,標准煤的發熱量為29 . 27MJ/kg ( 700okcal / kg )。
六、膠質層最大厚度(Y )
煙煤在加熱到一定溫度後,所形成的膠質層最大厚度是煙煤膠質層指數測定中利用探針測出的膠質體上、F 層面差的最大值。動力煤膠質層厚度大,容易結焦;冶煉精煤對膠質層厚度有明確要求。
七、粘結指數(G )
在規定條件下以煙煤在加熱後粘結專用無煙煤的能力,它是煤炭分類的重要標准之一,是冶煉精煤的重要指標。枯結指數越高,結焦性越強。
八、煤灰熔融性溫度(灰熔點)
在規定條件下得到的隨加熱溫度而變化的煤灰熔融性變形溫度(DT )、軟化溫度( ST )、流動溫度(FT ) ,常用軟化溫度(ST )來表示。灰熔融性溫度越高,煤灰不容易結渣。煤灰熔融性溫度的高低,直接關繫到煤作為燃料和氣化原料時的性能。
九、哈氏可磨指數(HGI )
哈氏可磨指數是反映煤的可磨性的重要指標。煤的可磨性是指一定量的煤在消耗相同的能量下,磨碎成粉的難易程度。可磨指數越大,煤越容易磨碎成粉。在發電煤粉鍋爐和高爐噴吹用煤,可磨指數是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
十、吉氏流動度(ddpm)
煤的流動度是表徵煤在干餾時形成的膠質體的粘度,是煤的塑性指標之一。吉氏流動度是以固定力矩在煤受熱形成的膠質體中轉動的最大轉速表示的流動度指標,用每分鍾轉動的角度來表示。
十一、增鍋膨脹序數(CSN )
增塌膨脹序數是在規定條件下以煤在增禍中加熱所得焦塊膨脹程序的序號表徵煤的膨脹性和塑性指標。增禍膨脹序數的大小取決於煤灰熔融性、膠質體生成期間析氣情況和膠質體的不透氣性。
⑹ 煤炭的指標有哪些
煤炭產品主要技術指標:
①揮發分,是判明煤炭著火特性的首要指標。揮發分含量越高,著火越容易。根據鍋爐設計要求,供煤揮發分的值變化不宜太大,否則會影響鍋爐的正常運行。如原設計燃用低揮發分的煤而改燒高揮發分的煤後,因火焰中心逼近噴燃器出口,可能因燒壞噴燃器而停爐;若原設計燃用高揮發分的煤種而改燒低揮發分的煤,則會因著火過遲使燃燒不完全,甚至造成熄火事故。因此供煤時要盡量按原設計的揮發分煤種或相近的煤種供應。
②灰分,灰分含量會使火焰傳播速度下降,著火時間推遲,燃燒不穩定,爐溫下降。
③水分,水分是燃燒過程中的有害物質之一,它在燃燒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對燃燒的影響比灰分大得多。
④發熱量,為的發熱量是鍋爐設計的一個重要依據。由於電廠煤粉對煤種適應性較強,因此只要煤的發熱量與鍋爐設計要求大體相符即可。
⑤灰熔點,由於煤粉爐爐膛火焰中心溫度多在1500℃以上,在這樣高溫下,煤灰大多呈軟化或流體狀態。
⑥煤的硫分,硫是煤中有害雜質,雖對燃燒本身沒有影響,但它的含量太高,對設備的腐蝕和環境的污染都相當嚴重。因此,電廠燃用煤的硫分不能太高,一般要求最高不能超過2.5%。
⑺ 煤炭指標
通過換算,這個煤炭的揮發分應該是在38左右,從指標上來看應該是屬於低硫的氣肥煤,因為不知道Y值是多少,所以無法得到具體的煤種。這個煤炭的焦渣特性應該是在8左右。如果是國內的煤炭的話,應該是在西北一帶產出。從指標上來看,這個煤炭還是可以的
⑻ 煤炭指標有哪些
煤炭常見的化驗指標有:熱量、硫含量、水分、灰分、揮發分、固定碳、焦渣特性、粘結指數、膠質層指數、哈式可磨指數等,鶴壁華諾煤炭化驗儀器給您提供,還有煤灰熔融性溫度、坩堝膨脹序數等指標,不懂的可以私信我。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⑼ 關於電力的標煤折算系數
我國採用的能源標準是標准煤,以此作為各種能源換算成標准煤時的標准量。國家標准(GB2589-81)規定,每千克標准煤的熱值為29271千焦(即7000千卡)。(特別說明:根據GB2589-1990《綜合能耗計算通則》標准規定,應用基低(位)發熱量為29.3076MJ(兆焦)的燃料,稱為1Kg(公斤)標准煤)統計中可採用「噸標准煤」,用符號tce表示。
為了便於將各種能源的實物量換算成標准量,需要對能源進行抽樣實測,求得平均低位發熱量,然後再與能源標准量對比,計算出這種能源的折標准煤換算系數。將系數乘以實物數量,即得該種能源的標准煤數量。國家公布的參考標准如下表:
(電力等價值:按當年火電發電標准煤耗計算,根據「節能量審核培訓教材」資料顯示,我國2006年為0.367kgce/(kW.h)、2007年為0.357kgce/(kW.h)、2008年為0.349kgce/(kW.h))
⑽ 煤的指標主要有哪些
煤的工藝性質是工業評價合 理 用 煤的依據,主要包括粘結性、結焦性、發熱量、化學反應性、熱穩定性、焦油產率和可選性等。粘結性是指煤在高溫干餾中產生膠質體,使煤粒相互粘結成塊的性能。粘結性是評價煉焦用煤的主要指標。結焦性是指在煉焦爐中能煉出適合高爐用的有足夠強度的冶金焦炭的性質。發熱量是指單位質量的煤在完全燃燒時所產生的熱量。煤的發熱量是煤質的重要指標,是計算熱平衡、耗煤量、熱效率等的依據。
煤有褐煤、煙煤、無煙煤、半無煙煤等幾種。雲南常用的是褐煤、煙煤、無煙煤三種。煤的種類不同,其成分組成與質量不同,發熱量也不相同。單位重量燃料燃燒時放出的熱量稱為發熱量,人為規定以每公斤發熱量7000千卡的煤作為標准煤,並以此標准折算耗煤量。
(1)褐煤:多為塊狀,呈黑褐色,光澤暗,質地疏鬆;含揮發分40%左右,燃點低,容易著火,燃燒時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煙;含碳量與發熱量較低(因產地煤級不同,發熱量差異很大),燃燒時間短,需經常加煤。
(2)煙煤:一般為粒狀、小塊狀,也有粉狀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澤,質地細致,含揮發分30%以上,燃點不太高,較易點燃;含碳量與發熱量較高,燃燒時上火快,火焰長,有大量黑煙,燃燒時間較長;大多數煙煤有粘性,燃燒時易結渣。
(3)無煙煤:有粉狀和小塊狀兩種,呈黑色有金屬光澤而發亮。雜質少,質地緊密,固定碳含量高,可達80%以上;揮發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點高,不易著火;但發熱量高,剛燃燒時上火慢,火上來後比較大,火力強,火焰短,冒煙少,燃燒時間長,粘結性弱,燃燒時不易結渣。應摻入適量煤土燒用,以減輕火力強度。
1989年10月 ,國家標准局發布《 中國煤炭分類國家標准 》(GB5751-86),依據乾燥無灰基揮發分Vdaf、粘結指數G、膠質層最大厚度Y、奧亞膨脹度 b、煤樣透光性 P、煤的恆濕無灰基高位發熱量Qgr,maf等6項分類指標,將煤分為14類。即褐煤、長焰煤、不粘煤、弱粘煤、1/2中粘煤、氣煤、氣肥煤、1/3焦煤、肥煤、焦煤、瘦煤、貧瘦煤、貧煤和無煙煤。
根據其岩石結構不同分類,可以分為燭煤、絲炭、暗煤、亮煤和鏡煤。含有95%以上鏡質體的為鏡煤,煤表面光亮,結構堅實,含有鏡質體和亮質體的為亮煤,含粗粒體的為暗煤,含絲質體的為絲炭,由許多小孢子形成的微粒體組成的為燭煤。
根據煤中含有的揮發性成分多少來分類,可以分為貧煤(無煙煤,含揮發分低於12%)、瘦煤(含揮發分為12-18%)、焦煤(含揮發分為18-26%)、肥煤(含揮發分為26-35%)、氣煤(含揮發分為35-44%)和長焰煤(含揮發分超過42%)。其中焦煤和肥煤最適合用於煉焦碳,揮發分過低不粘結,過高會膨脹都無法用於煉焦,但一般煉焦要將多種煤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