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戰爭對食品價格的影響

戰爭對食品價格的影響

發布時間:2022-02-13 03:30:41

❶ 戰爭對房價的影響有多大

一國發生戰爭,將導致該國大量的難民(包括富豪)湧入別國,也將對難民湧入國的樓市造成至少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1、包括戰亂國本國富豪在內的戰爭難民,將大量湧入周邊鄰國或非戰爭國家,這時,住房就成了這部分遠離故國戰爭難民的剛需,可能推動湧入國的房價上漲;

2、沒發生戰爭的鄰國,與戰亂國接壤的區域,出於避險因素,人們可能拋售固定資產,這時,接壤區域的樓市將出現抄底機會,反而會吸引一些敢於冒險的游資抄底接盤,畢竟戰爭結束後,接壤區域的回升收益還是很可觀的;

3、發生戰爭受到拖累的鄰國(假設為韓國),大量的戰爭難民和富豪也將通過各種方式,湧入沒有發生戰爭的周邊國家,勢必推高周邊國家樓市。

(1)戰爭對食品價格的影響擴展閱讀:

雖然戰爭會導致發生戰爭本國的樓市直線下跌,但對於沒有發生戰爭的鄰國的樓市而言,卻是重大利好。

換個角度,現代戰爭持續時間大多不長,大國之間全面戰爭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更可能的是局部的、短期的地區沖突。

所以,如果因為誤判了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導致購房投資決策流產,就未免有些杞人憂天了。

❷ 戰爭對經濟影響

戰爭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也可以摧毀經濟。一些經濟實力強大的國家通過發起戰爭可以把人民的視線轉移到戰爭上,掠奪別國資源治療經濟創傷,從而轉移國內矛盾。因此戰爭短時間可以發展經濟,但從長期來看,是不利於全球經濟的發展,因為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避免。

拓展資料:

戰爭的危害有哪些?

1、造成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是資產階級或統治階級加強對基層勞動人民剝削和掠奪的重要手段。

通貨膨脹首先給工人和農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它使得物價不斷上漲,貨幣購買力不斷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實際工資急劇下降,生活日益貧困。

而農民等小生產者則因為物價上漲過程中,工農業產品「剪刀差」的擴大,不得不以高價購買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生活資料,低價出賣自己的農產品和手工產品,因而更加貧困。

通貨膨脹也嚴重影響一般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的生活,因為他們的薪金也不能按物價上漲的程度而相應增長。

2、破壞人類文明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為了銷毀罪證,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園內放火。

大火連燒三天三夜,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3、破壞經濟

據統計,朝鮮戰爭3400億美元,越南戰爭7200億美元,波斯灣戰爭1020億美元,第四次阿以戰爭210億美元,阿富汗戰爭1160億美元,兩伊戰爭1500億美元,美國對南斯拉夫科索沃空襲費用是250億美元。

❸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是什麼

  1. 出口嚴重萎縮。外國人不敢跟你簽合同了,因為外貌合同一般都是長期的;

  2. 通貨膨脹先揚後抑。出於對戰爭的恐懼,廠家會削減生產規模、居民會出現搶購心理,合起來就是物價快速上漲。但是由於是局部戰爭,這種通貨膨脹不會是惡性的。政府會強勢控制物價,不排除在一些地方採用嚴厲的限購手段。同時政府會大量發行戰爭債券,就是借居民的錢去打仗,進一步平抑通脹。

  3. 房價很可能兩級分化,暴漲暴跌並存。存在戰爭風險的,放假會暴跌——鬼知道過兩天這房子還在不在;北京上海等經濟政治中心房價暴漲——對於局部戰爭來說,這兒是最安全的。但是房地產市場很可能被嚴格管制,上述暴漲暴跌都是暗中進行。

  4. 工業部門尤其是軍工部門全速運轉,三產和輕工業萎縮。

❹ 戰爭對股市影響大不

一、戰爭不可避免地對股市、期市產生影響
戰爭是人類解決矛盾的一種方式,當其他可用的方式都不能有效解決矛盾時,人們會選擇用戰爭來解決。古往今來,人類發生過的戰爭不計其數。就戰爭的影響而言,涉及面是相當廣泛的,除了某種程度上推動歷史的發展之外,對交戰雙方、鄰國甚至更遠的國家的社會、民族、經濟、文化等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自從人類經濟社會有了股市和其實之後,戰爭也就不可避免地對它們產生影響,因為股市和期市本身就是社會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核心差別?商品期貨受戰爭的影響一般會上漲,而不同國家的股票和股指期貨受到戰爭的影響表現則不盡相同
對交戰國而言,商品現貨是必漲的
戰爭推動現貨商品上漲的本質原因是由戰爭的兩大特性造成的,即戰爭的消耗性和破壞性。戰爭是物資的極大消耗,是人類對之前生產的商品最高級別的消耗運動,在戰爭中,交戰國的能源、金屬、軍工用品、醫葯等都會快速消耗;戰爭也是對社會經濟的破會,除了戰爭直接摧毀房屋、廠房、農田等,還會由於戰爭引起的人口數量減少,而使農民、工人和其他勞動力大大減少,同時戰爭引起的社會動盪還會使更多的大量工廠關閉、農田荒廢,造成社會商品(包括農產品)差能下降,形成供不應求,導致價格上漲。
附:美國的數次戰爭和美國批發物價指數的關系(以1967年物價指數為基數100)。
1812年,美西戰爭爆發,批發物價指數從38一直竄到58,在戰爭結束後,物價指數迅速下滑,在1845年甚至一度達到25的低點。
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爆發,物價指數從32迅速飆升到70,而在南北方實現統一後,批發物價指數又再度大幅下滑,在1896年再度探低25。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批發物價指數從35迅速竄到80,在1919年戰爭結束後,物價指數又像前兩次一樣迅速回落,在20世紀30年代初回落到35左右。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批發物價指數又從40迅速飆升到80,緊接著進行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把物價指數推向100。在越南戰爭失敗後,物價指數再度下滑,經濟陷入衰退。
商品期貨會先於現貨上漲
由於期貨具備價格發現功能,因此一般在戰爭前夕,相關商品期貨的價格,特別是能源、金屬的期貨價格會先於現貨上漲。
全球商品及商品期貨的反應
在現代社會,一般情況下,全球的商品是自由流通的,各國間商品價格的關聯度較高,重要商品的價格,特別是原材料的價格在各國是差別不大的,同時設置期貨的商品恰恰是可以標准化、流通性強的工業品和農產品。因此交戰國商品及商品期貨價格的上漲會帶動鄰國乃至整個世界相關商品及商品期貨價格的上漲。
不同情況下,各國股票及股指期貨受戰爭的影響各有不同
戰爭的規模大不大、國家有沒有參戰、是不是交戰國的鄰國、交戰國雙方實力的強弱對比等情況的不同,戰爭對交戰國雙方以及對鄰國、其它中立國股市及股指期貨的影響都是大不一樣的。
比如強國與弱國之間的小規模戰爭,可能強國的股市是漲的,而弱國的股市大跌甚至休市;兩個弱國之間的戰爭,由於勢均力敵,可能戰爭持續數年,股市一般會休市;兩個龐大交戰集團的所有交戰國的股市可能都是暴跌的。
三、交戰雙方強弱明顯小規模戰爭,對各國股市、期市的影響
由於交戰雙方的實力強弱太明顯,不用開戰也可以毫不費力的判斷出誰會獲勝,甚至都知道戰爭持續的時間不會太長,同時由於戰場一般在弱國,因此戰爭對強弱兩方股市和股指期貨的影響會截然不同,而對商品期貨的走勢則是方向一致的。

❺ 鴉片戰爭對中國飲食有什麼影響

沒有吧,英國人是工業國,出口的也都是工業品,況且清帝國也沒有徹底開放,這才導致了二次鴉片戰爭。

❻ 戰爭帶來的經濟影響

縱觀歷史,每次帝國主義國家爆發危機,總是有新的戰爭開始。很多戰爭的爆發都是因為發動國自身遇到了經濟危機.戰爭是轉嫁經濟危機最好手段.
這里有兩幅截然不同的圖畫:從1999年3月24日起,北約的十多個國家(直接參戰轟炸的為九國)對南聯盟開始進行「空中打擊」。目前,轟炸還在殘酷地繼續,南聯盟怒濤陣陣。

與此同時,人們看到了一幅截然相反的圖畫,即美國股市多次沖破萬點,最後竟還穩穩地站在11000點之上活躍運行。人們在深思,二者到底有什麼相反關聯關系呢?

其實,美國真想打這場戰爭,歐元於1996年正式確定,1999年1月1日起正式流通。正由於歐元的誕生,美國看到自己美元的地位遭到歐元的威脅,於是打出「解放科索沃」的旗幟組織北約國家對南聯盟進行轟炸。而這場戰爭事實上由歐洲各國和日本買單,不僅美國的軍火商大發戰爭財,而且還起到了打壓歐元的作用,牢牢鞏固他美元霸主的地位。事實上,科索沃戰爭是一場穩固美國金融資本的戰爭。柯林頓政府在玩政治經濟學,這場戰爭有巨大的經濟利益驅動。
除了美國為首西方國家,其他都是戰爭的經濟受害者,

❼ 如果國家投入到戰爭中,物價會下降還是上漲

戰爭的話,物價會進一步上漲。因為引起通貨膨脹的原因有:貨幣發行過多、成本上漲推動、需求大於供給等。

而戰爭則匯集了這所有的因素,當戰爭爆發時,政府會增加財政支出,發行大量貨幣,戰爭需要消耗大量物資,進一步使需求大於供給,而且還會引起居民屯積商品,如果戰爭是在國內爆發,還會破壞國內生產力。

戰爭時期,從國外進口原材料的成本會劇增。從歷史上看,戰爭時、戰爭後都會引起通貨膨脹,像解放戰爭時的中國,一戰後的德國、二戰後的歐洲各國。而且戰爭後可能面臨的情況是物價很高,但經濟卻低迷,因為人死了很多,生產基地也被炸了,沒有生產。

而你所說戰爭促進生產等,那是戰爭爆發前,處於通貨緊縮時期,才會有國家想通過戰爭來拉動經濟,像二戰,當時就正值世界各國經濟危機。

(7)戰爭對食品價格的影響擴展閱讀

物價變動的原因,一般說來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某種商品生產率普遍提高,該種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反之,如果勞動生產率普遍降低,則價格就會相應上漲。

(2)技術革命。技術進步,一方面使有關產品中凝結的人類復雜勞動增多,從而導致其價值增加,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使原有產品的經濟效能相對降低,價值受貶,價格下跌。

(3)貨幣價值的變動。貨幣所表現的價值是商品的相對價值,即商品價值量同時發生等方面等比例的變動,商品的價格不變。

但如果二者任何一方的價值單獨發生變動,都會引起價格的漲跌。如果貨幣價值不變而商品價值提高,或者商品價值不變而貨幣價值降低,商品價格就會上漲。反之,如果貨幣價值不變而商品價值降低,或者商品價值不變而貸幣價值提高,商品價格就會下跌。

(4)供求關系。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價格在很大程度上受供求情況的影響。當商品供不應求時,價格就會上漲;反之,當商品供過於求時,供格就會下跌。

(5)競爭和壟斷。競爭引起資本在各生產部門之間的轉移,促使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動,通常為價格下跌。壟斷引起商品價格的操縱,使物價發生變動,通常為價格上漲。

❽ 一旦發生戰爭對期貨市場的影響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5-14

❾ 如果發生戰爭,會對農產品期貨造成什麼影響

你好,如果發生戰爭,主要是對貴金屬和原油的影響,農產品期貨影響並不大。

❿ 戰爭對經濟的影響

戰爭,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斗爭。戰爭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正義戰爭包括:奴隸農民起義、階級解放戰爭、民族解放戰爭、反侵略戰爭、自衛戰爭等等。正義戰爭對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是歷史發展的火車頭。與此相反,非正義戰爭包括:爭霸戰爭、反革命戰爭、殖民戰爭、帝國主義戰爭、侵略戰爭等等,違背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會的發展方向,是把人民推向災難的戰爭。擁護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這是我們對待戰爭的根本態度。
自古以來,一般戰爭都具有一定的經濟目的。原始狀態的戰爭,就是為爭奪天然資源等生存條件引起的。到原始社會末期,氏族公社解體並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部落對部落的戰爭就已經蛻變成搶劫財富和奴隸的行為。進入奴隸社會以來的戰爭,攻城略地,掠奪資源財富和奴隸的行為日益加劇。古埃及的第四王朝,從公元前2600年起,就把對外侵略戰爭的目的放在經濟目標上,掠奪金、銅礦產和財富。英國自16世紀起推行殖民主義戰爭政策,到l9世紀侵佔了比其本國大150倍的殖民地,到處進行經濟掠奪。從鴉片戰爭起,在百餘年中,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並掠奪中國,僅兩次鴉片戰爭,就迫使清王朝割地賠款,喪失 144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等於 14個江蘇省的面積。
就戰爭與經濟的關系而言,戰爭依賴經濟,經濟為戰爭提供作戰工具和手段,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經濟因素,是進行戰爭的物質基礎,主要包括國家的經濟體系、經濟設施、經濟實力和潛力。國家的面積大小、人口眾寡、礦藏多少、地理位置等因素,決定著國家在戰爭中發展戰爭力量、開發戰爭潛力的程度。經濟因素在戰爭中發揮作用的程度又受國家的政治、經濟制度的性質和進行戰爭的政治目的的影響。同時,經濟部門為戰爭服務的程度,又受國防工業體系和戰備交通體系的影響。同時,隨著軍隊、武器的發展,戰爭強度不斷提高,戰爭消耗隨之增大,使戰爭對經濟和國防經濟的依賴越來越大。在當今和未來,要打贏現代化的反侵略戰爭,必須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國防工業,才能保障戰爭的勝利。因此,在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
戰爭對世界經濟的破壞
除兩次世界大戰外,上世紀40年代末迄今,戰爭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不計其數。以中東為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沖突和戰爭綿延不息,單是大規模的戰爭即有5次。據不完全統計,5次中東戰爭共造成10餘萬阿拉伯人傷亡,直接經濟損失達數千億美元。阿拉伯國家從此背上了沉重的軍費開支負擔,債台高築,民生凋敝,基礎設施受到嚴重破壞。譬如第三次中東戰爭後,埃及的工農業生產陷於停頓,電力和原材料供應脫節,許多工廠處於停產或半停產狀態。蘇伊士運河被迫關閉,旅遊業不景氣,埃及兩項重要的外匯收入化為烏有。在生產下降、收入減少的同時,軍費開支卻急劇上升。作為戰勝方的以色列,日子也並不好過。約3萬以色列人在戰爭中傷亡,而長期的政治孤立和軍事對峙,使以色列一直疲於應付,苦不堪言,嚴重製約了經濟的發展。為防範阿拉伯國家,以色列全民皆兵,多年保持著龐大的軍費開支,其國防支出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高居世界之首,1970年至1980年間平均為36%,有些年份竟在40%以上。
持續8年的兩伊戰爭更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雙方死亡人數達60多萬人,受傷人數95萬人,比阿以5次戰爭傷亡人數的總和還高出許多倍。這場戰爭的直接經濟損失高達9000億美元,高額軍費開支使原本富得流油的兩伊入不敷出,國庫告急。伊拉克的戰爭費用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64%,平均每月支出5億至10億美元。伊朗軍費占國民生產總值的60%,平均每月支出近6億美元。雙方一度將摧毀對方經濟設施作為軍事行動的首選目標,油田、港口、煉油廠、輸油管、運油船等均在軍事空襲目標之列,兩國因空襲而導致上千億美元的財政損失。伊拉克戰前擁有37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戰後竟負債800億美元。兩伊停戰實乃因為雙方都無力再打下去了。1988年8月,霍梅尼宣布無條件接受聯合國要求兩伊停火的598號決議時曾說:「這是真主的意願,即使這個意願是一杯毒酒,我們也得把它喝下去。」
1991年的海灣戰爭,也是用金錢堆起來的。 不包括軍事裝備等費用,戰爭直接消耗是611億美元。伊拉克戰爭更是一種高強度戰爭,每打一天,就可能需要高達5億美元的資金。事實上,隨著現代軍事科技的飛速發展,戰爭的高投入、高消耗特徵越來越明顯。至於戰爭的消耗,資料顯示,平均每消滅一個敵人所花費用:第一次世界大戰為2萬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戰為20萬美元,朝鮮戰爭為55萬美元,第四次中東戰爭為100萬美元,上世紀80年代的局部戰爭為180萬美元。伊拉克戰爭還沒有具體數字,但估計要高得多。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伊拉克戰爭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伊拉克戰事爆發之前,世界經濟集中於對不確定的開戰時間、戰爭持續時間以及戰事殘酷程度的推測。然而,當人們面對戰後的伊拉克,環顧世界經濟走勢時,發現由戰爭引起的伊拉克及周邊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受到嚴重創傷,全球消費不景氣,投資萎縮加重,直接影響著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和國際金融交易,經濟金融風險更難預測。
美伊戰爭對世界經濟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的刺激作用。去年世界經濟走向復甦但增長緩慢,今年盡管國際機構預測世界經濟要比去年增長有所提高,但總的來講,世界經濟處於艱難復甦的爬坡階段。由於目前世界經濟本身存在著一些弱點,伊拉克戰爭對全球經濟復甦的威脅將變得更加嚴重。去年下半年以來世界經濟總體復甦乏力,特別是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均處於疲軟狀態。盡管戰爭可以刺激軍火工業,但是人類社會的進步發展絕對不可依靠戰爭,這與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相背離。戰爭首先破壞了世界經濟增長的環境,對包括消費投資、國際貿易、旅遊運輸等經濟活動環境產生負面消極影響。本來「9.11」事件之後,全球航空、旅遊、保險等行業處於蕭條狀態,伊拉克戰爭無疑將使這些行業雪上加霜。其中航空業蒙受損失最大,戰爭爆發當天,美國一家規模較小的航空公司夏威夷航空公司就宣布破產。當然,盡管航空業普遍不景氣,一些業務「亮點」卻依然存在。例如,戰爭給航空公司尤其是美國公司也帶來了特別生意。美國空軍空運指揮部的官員說,從去年10月到今年3月間,包括美洲航空和聯合航空在內的美國主要商業航運企業獲得了軍方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用於向戰爭地區運送士兵、軍需供給和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戰爭沖擊世界石油市場。中東有世界油庫之稱,原油儲量約佔世界的2/3。因該地區重要戰略地位和巨大經濟利益誘人,各大國爭相逐鹿中東。而沖突不息,動盪多變的中東局勢,幾十年來一直是攪動世界原油市場的導火線。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不久,為支持埃及,反對美國資助以色列,阿拉伯國家決定使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它們宣布實行石油減產,將產油量逐月減少5%,同時大幅提高油價,對美國禁運,並將西方石油公司股份收歸國有,大力推行石油國有化運動。這一系列措施導致油價猛漲數倍,許多依賴中東石油為原料的西方工業大國由此蒙受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觸發了二戰後最為嚴重的全球經濟危機。
事實上,伊拉克問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直是制約世界經濟復甦的重要因素之一。布希政府去年表示要以武力解除伊拉克武裝以後,因擔心戰爭導致中東地區石油供應中斷和發生新的恐怖襲擊,西方國家投資者和消費者信心急劇下跌,導致股市和美元匯率節節下滑,油價大幅攀升。油價飆升首先會增加許多國家的石油進口開支,導致一些國家貿易盈餘減少,從而削弱這些國家償還債務的能力。其次,油價上升會提高企業生產成本,降低企業效益,還會抬升消費品和能源產品的價格,給一些國家維持低利率以刺激內需的經濟政策帶來壓力。 盡管幾年來美國進口中東地區石油在減少,實施「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但油價上漲對美國經濟必然產生不利影響。有人認為,油價每漲10美元,美國經濟將會下降0.1個百分點,甚至達到0.5個百分點。而對歐盟來說這種影響更明顯。歐洲不同於美國,能源進口佔80%-90%,而且在成品油市場附加稅種類很多,這兩個原因會導致歐洲成品油人格漲幅更大。不同於經過新經濟轉型的歐美經濟,東亞經濟對於傳統能源的依賴程度更高,不確定因素也因此更多。美國經濟滑坡將導致消費需求下降,從而減少從亞洲國家的進口,其中包括減少對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亞洲石油凈出口國的非石油類產品的需要。
戰爭刺激軍火工業。
戰爭可以刺激軍火工業,如兩次世界大戰為美國日後的繁榮立下汗馬功勞。在海灣戰爭徹底結束後的1993年,美國軍火商拿到了價值200億美元的訂單,比戰前的1991年和1992年都翻了一番。此次對伊拉克戰爭硝煙才起,敏銳的美國軍火商已經嗅到了商機。軍事專家認為,一般來說,經過實戰考驗的武器,相對於新開發的武器,銷售量在3倍以上。而自海灣戰爭結束後,很多新型武器自研發出來後一直「待字閨中」,這次終於有機會亮相。而由於通訊的發達,美國的各種傳媒,特別是電視,將伊拉克戰場上的情況不間斷地送到世界各地觀眾面前。除了關注戰事進展,美國的電視屏幕,活脫脫地成了各種新型武器的展台。軍火商們認為,對於宣傳武器,沒有比一群英武的年輕人在戰場實地演練效果更好的了。所以美國媒體開玩笑說,美國有線新聞網(CNN)現在是美國軍火商最好的代理。但《華爾街日報》的文章說,對伊拉克的戰爭將無法像以往的軍事沖突那樣對經濟產生推動。軍事研究和開發項目已不具備過去的強大商業副效應,而戰爭的負面效應,包括消費者信心的急劇下降、股市下跌和公司不願進行投資等,遠遠超出了軍費開支所帶來的積極效應。對伊拉克戰爭的擔心已經導致美國在2002年第四季度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7%。
戰爭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將造成嚴重影響。
絕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石油依賴進口,如果油價長期居高不下,將加重它們的進口負擔,增加生產成本,加劇通貨膨脹,降低經濟增長速度。如果戰爭導致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陷入困境,發展中國家的出口將受到影響。而亞洲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出口,美國又正是亞洲商品最大的出口市場。由於中東地區局勢可能出現長期不穩定,這將影響在那裡工作的大量亞洲國家勞工的就業機會及他們寄外匯回國。以菲律賓為例,在海外就業的菲律賓勞工人數約有700萬,其中140萬至150萬在中東地區。菲外勞每年70億至80億美元的匯款,不但是菲律賓外匯主要來源之一,而且也是支撐國內個人消費的一大支柱,對菲經濟發展貢獻極大。
需要指出的是,世界經濟增長有其自身的規律和周期。對於經濟增長最直接的影響還是源自經濟內生因素,而不是人們對戰爭的擔心和戰爭的影響本身。就伊拉克戰爭而言,不大可能改變目前的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因為戰爭僅是影響世界經濟增長眾多因素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而已。

閱讀全文

與戰爭對食品價格的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貨代供應鏈金融公司 瀏覽:396
融資方案的意義 瀏覽:911
領導幹部有價證券收受規定 瀏覽:230
金融公司要手機驗證碼 瀏覽:853
支付寶可以進行外匯轉換嗎 瀏覽:603
乾坤趨勢主圖指標公式 瀏覽:794
互聯網金融公司排名問恆昌放心 瀏覽:414
斗戰聖佛股票 瀏覽:537
即期外匯交易中賣出匯率最貴的是 瀏覽:350
集團有限公司股權激勵計劃公告 瀏覽:336
2015年全國融資租賃企業數量 瀏覽:407
銀行賬戶購買短期理財產品 瀏覽:195
甘肅省融資擔保集團有限公司 瀏覽:268
上市公司財物並表 瀏覽:294
理財產品逾期未取會怎樣 瀏覽:708
天津中瑞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66
黃金期貨團隊 瀏覽:289
類銀行金融機構 瀏覽:61
有利降低杠桿風險 瀏覽:965
金鷹股票自動交易騙人 瀏覽: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