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內權威的鋼鐵雜志或期刊有哪些
鋼鐵
鋼鐵研究學報
鋼鐵釩鈦
⑵ 呂古賢的獲獎情況簡介
1. 裴佃飛、呂古賢、武際春、郭濤、王照亞、申玉科、庄文廣、呂承訓、韓雲松、任宏、劉維民、徐增田、周國發、蘭海波等;玲瓏礦田東山礦床九曲東段的比例尺成礦定位預測;2008年黃金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排名第八)。
2. 張炳旭、呂古賢、郭濤、陸繼勝、申玉科、姜增選、廖昌溪、周國發等等;山東平度市大莊子金礦田成礦規律及構造流體成礦預測;2007年黃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二)。
3.呂古賢、鄭大瑜、朱裕生、曹新元、郭濤、曾邵金、楊璐、常玉剛、黃力軍、程志中,危機礦山資源潛力戰略調查與評價;2005年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5,第一)。
4.呂古賢、鄧軍、倪師軍、李曉波、曹志敏、林文蔚、張炳旭、武際春、孫之夫、王義強、王紅才、殷秀蘭、張 均、賴旭龍、文錦明,金礦重點礦化區帶隱伏礦床找礦方法和預測;2004年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004,第一)。
5.呂古賢、鄧 軍、姜兵國、樊明玉、林文蔚、郭 濤、徐 剛、舒 斌、王建國、姜新強,「膠東地區典型金礦田深部和新區帶構造物理化學找礦預測」。2003年黃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1項,(2003,排名第一)。
6. 呂古賢、張炳旭、鄧軍、廖昌溪、劉建民、郭濤等;膠東花崗-綠岩帶構造岩相型式及玲瓏-焦家式金礦地質與找礦;2003年國土資源部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3,排名第一)。
7. 呂古賢、孫之夫、鄧軍、龐緒成、郝獻晟、郭 濤、鄭小禮、朱大崗、魯安懷、舒斌、杜長學、王玉平、劉宗國、王暉、殷秀蘭;「山東焦家金礦隱伏礦床構造物化探預測和構造物理化學研究」,2002年黃金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02,排名第一)。
8.呂古賢、楊開慶、孔慶存、馬學斌、張文江;膠東西北部典型金礦田構造控礦與構造動力成岩成礦地質特徵研究;1996年地質礦產部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996,第一)。
9.路東尚、林吉照、劉秉光、李守生、孫林、李曉英、時文革 、鄧軍、呂古賢等;招遠金礦集中區地質與找礦;2004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4,第九)。
10.楊敏之、羅天明、呂古賢等;膠東花崗岩-綠岩地體金礦床類型、成礦模式、找礦方向;1995、冶金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995,第三)。
11.路東尚、林吉照、郭純毓、劉秉光、李守生、孫林、呂古賢等;招遠金礦集中區地質與找礦;2002年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2,第七)。
12. 倪師軍和呂古賢等;西秦嶺成礦遠景區構造-岩相組合特徵與隱伏金礦床構造物理化學預測研究,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999,排名第八)。
13.呂古賢;膠東半島構造岩相形式與玲瓏-焦家式金礦構造成岩成礦地質特徵研究,地窪學說獎二等獎,1993,第一。
14. 政府特殊津貼證書(1998)。
⑶ 礦業類的核心期刊雜志有哪些
礦業研究與開發(中文),金屬礦山(中文),中國礦業(中文),中國鎢業(中文),有色金屬工程(cscd,拒絕模擬),黃金科學技術(cscd),礦冶(ei),采礦與安全工程學報(ei)等
⑷ 黃金科學技術是否是中文核心期刊
黃金科學技術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山東黃金集團有限公司中科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主辦的國家級期刊。
⑸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研究開發
期刊概況 據2016年1月中心官網信息顯示,該中心總館主辦《圖書情報工作》《現代圖書情報技術》《中國文獻情報(英文版)》《化學進展》《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科學觀察》《高科技與產業化》《電子政務》《中國數學文摘》等9種期刊。蘭州中心成立《地球科學進展》雜志社,由地球科學與資源環境科學類基礎和應用性刊物《地球科學進展》《遙感技術與應用》《天然氣地球科學》和《黃金科學技術》4個特色學科期刊編輯部組成,這些刊物主要報道本學科前沿領域和相關技術。成都中心以情報研究為依託,主辦《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和《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種期刊。武漢中心依託以長江流域資源生態環境和工程技術為重點的文獻收藏,主辦核心期刊《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其中:
《中國文獻情報(英文版)》是中國第一份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的英文學術期刊。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是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領域唯一一份技術性刊物,入選北大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並被多次授予「中國圖書館學優秀期刊」榮譽。
《圖書情報工作》是大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核心期刊,多次榮獲國家、中國科學院、中國圖書館學會授予的各種獎項。
《圖書情報工作動態》是主要報道業界發展動態、反映圖書情報工作最新發展動向。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為中國科學院學術期刊,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會刊,全國中文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索引核心期刊,美國化學文摘收錄期刊等。
《化學進展》是以刊登化學領域綜述與評論性文章為主的學術評論性期刊。從2001年起,《化學進展》被美國科學情報所(ISI)的SCI-E(SCI擴展版)收錄。
《中國數學文摘》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主辦的中央級科技檢索類期刊,受到國家自然科學數學天元基金資助。收錄范圍涵蓋了中國中國國內外出版的數學專業類核心期刊以及中國主要高等院校學報(共計380種)、數學類專著和會議錄等文獻的文摘。
《科學觀察》是反映世界科學發展態勢的學術期刊。與美國Thomson Scientific 公司版權合作,推出Science Watch中文版。
《電子政務》雜志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主辦的中國首家大型電子政務專業雜志。
《地球科學進展》主要報道中國國內外地球科學、資源環境科學的研究進展,評述地球系統科學、全球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等重大主題的研究態勢,介紹邊緣學科和交叉學科信息;同時通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意向,公布地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交流國家攀登計劃、攻關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工作經驗、地球科學基金項目內容和研究成果。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為綜合性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學引文庫(CSCD)、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庫 (CSTPC)、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等收錄,發表的科技論文涉及自然科學各領域,50%以上的論文獲重大基金資助。2005年影響因子為0.576,列中國國內綜合類期刊前20名。
《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主要刊載具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及葯用動、植物的研究與開發的創新性成果,內容涵蓋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化學、葯學及分子生物學等領域的研究。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即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等收錄,同時收錄本刊的還包括俄羅斯文摘雜志(AJ)、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劍橋科學文摘(CSA)、日本科學技術文獻資料庫(JICST)、英國動物學記錄(ZR)等國際檢索刊物。
《天然氣地球科學》主要刊登天然氣地質學、天然氣地球化學、天然氣地球物理勘探和中國中國國內外典型氣田實例分析研究等方面的文章,同時報道中國國內外有關天然氣研究和開發方面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成果,非常規氣資源(如天然氣水合物、煤層氣、深盆氣、未熟—低熟烴等)的研究論文在刊物中也佔有一定比例。
《遙感技術與應用》主要介紹中國中國國內外有關遙感技術與應用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數據的使用,全球遙感技術研究發展趨勢等,主要推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交流國家攀登計劃、攻關計劃工作等科研成果及其他科學重大項目具體內容和研究成果。 期刊研究項目 該中心科技期刊承擔的國家和部委科技期刊研究項目有:中國科協「《學術期刊出版與管理指南》研究編制」項目(2007-2008);「中國科學院科技期刊國際合作策略研究」項目(2007-2008);「《中國科協科技期刊發展報告(2009)》」研究項目(2008-200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數字時代圖書館危機管理研究」(2008-2010)。主要研究成果有:《國外科技社團期刊運行機制與發展環境》(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和《國外科技期刊發展環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⑹ 請問 黃金科學技術 是核心期刊嗎
《黃金科學技術》僅僅入選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
既不是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也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⑺ 中國科學院蘭州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的科研成果
1993年,該中心建立了中國科學院蘭州查新咨詢中心,專門開展對院內外的科技成果查新與科研立項檢索咨詢服務工作。1997年,該中心又建立了中國學術期刊文獻檢索咨詢站一級站,同時建立了中科院蘭州查新咨詢中心酒泉地區工作站和張掖工作站。該中心有一批專家從事地球科學、資源環境領域相關學科的情報研究,參與國家「七五」、「八五」、「九五」等科技攻關任務多項,共獲國家、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出版地學情報刊物5種。「九五」期間承擔的研究課題有:國家科技部「九五」科技攻關課題「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決策咨詢研究」;中科院「九五」重點項目「資源環境科學信息問絡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以及「中國西北地區資源與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和「甘肅省21世紀生態環境建設與大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等。
該中心在「七五」至「九五」期間,參加或主持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科院重大重點項目、中科院「西部之光」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與研究課題20多個,獲國家級和省部級獎勵20餘項,出版圖書30多種,每年提交研究報告10餘種。在以地球系統科學、全球變化、區域可持續發展等為重點的資源環境領域的學科情報研究方面具有較大影響。
該中心重視加強與國外相關研究機構、國際組織、學術團體、信息機構、數據中心、專業圖書館的聯系與合作,是OCLC的成員館之一,在大力開發利用國外科技信息資源、宣傳推介中國的學術研究成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該中心是中國科學院地學情報網網長單位,中國科學院蘭州查新咨詢中心、CNC—IGBP全球變化研究信息中心也掛靠於此。中心編輯出版的《地球科學進展》(雙月刊)進入國家雙效期刊方陣,2001年在全國科技期刊影響因子排名順序提升到第127位,在地球科學類期刊中排第9位,榮獲院科技期刊三等獎。此外,還有《黃金科學技術》、《遙感技術與應用》、《天然氣地球科學》等刊物。
⑻ 李興華的人物生涯
1989年7月畢業於原山東礦業學院采礦工程專業,獲工學碩士學位,後留校任教。先後在原山東礦業學院采礦系和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從事采礦工程和工業工程專業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工業工程系主任等職務、擔任工業工程專業建設負責人,1998年起評為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導師。
多年來先後為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等講授了《工業工程原理》、《高級管理學》、《資訊理論與控制論》、《運籌學》、《計算機模擬》、《礦業系統工程》、《管理信息系統》、《計算機應用》、《基礎工業工程》等十多門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被評為「三育人先進個人」,多次被評為「我心目中的好老師」,招收和指導管理科學與工程及資源經濟與管理專業碩士研究生10多名,工業工程工程碩士16名。
承擔、完成省部級基金等科研項目10多項,其中有多項經專家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或國內領先水平等;1項獲山東省科技進步獎3等獎;2項獲山東省計算機應用成果3等獎;1項獲山東省管理成果3等獎。承擔企業委託科研項目多項;目前正承擔企業委託項目2項。在《煤炭學報》、《山東科技大學學報》、《工業工程》、《中國礦業》、《黃金科學技術》、《東北大學學報》等國內學術刊物或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或教學研究論文40多篇。參加編寫出版專著1部,編著1部,編寫高等學校規劃教材1部。
主要研究方向:
1、 工業工程
2、 系統工程理論與應用
3、 管理信息系統
供應鏈與物流管理
⑼ 機械工程類的國家核心期刊有哪些
機械類核心期刊
機械、儀表工業
1. 機械工程學報
2.中國機械工程
3.摩擦學學報
4.機械科學與技術
5.機械設計
6.儀器儀表學報
7.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
8.潤滑與密封
9.機械傳動
10.機床與液壓
11.工程機械
12.機械設計與研究
13.起重運輸機械
14.軸承
15.流體機械
16.光學精密工程
17.製造業自動化
18.機械設計與製造
19.水泵技術
20.液壓與氣動
21.製造技術與機床
22.儀表技術與感測器
23.壓力容器
一般工業技術
1.復合材料學報 2.無機材料學報 3.材料研究學報 4.功能材料 5.材料導報 6.材料科學與工程 7.摩擦學學報 8.材料工程 9.工程設計(改名為:工程設計學報) 10.真空科學與技術學報 11.振動工程學報 12.應用聲學 13.計算力學學報 14.玻璃鋼/復合材料 15.材料科學與工藝 16.振動與沖擊 17.真空 18.雜訊與振動控制 19.低溫工程 20.計量學報 21.功能材料與器件學報 22.聲學技術 23.製冷學報 24.低溫與超導 25.包裝工程 26.工程圖學學報
礦業工程
1.煤炭學報 2.中國礦業大學學報 3.煤炭科學技術 4.金屬礦山 5.非金屬礦 6.煤礦安全 7.礦山壓力與頂板管理 8.礦山機械 9.礦業安全與環保 10.中國煤炭 11.中國礦業 12.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3.煤炭工程 14.礦冶工程 15.煤田地質與勘探 16.煤礦機械 17.礦業研究與開發 18.選煤技術 19.煤礦自動化(改名為:工礦自動化) 20.西安科技學院學報 21.湘潭礦業學院學報 22.化工礦物與加工 23.潔凈煤技術
冶金工業
1.鋼鐵 2.北京科技大學學報 3.輕金屬 4.鋼鐵研究學報 5.煉鐵 6.粉末冶金技術 7.燒結球團 8.中國稀土學報 9.煉鋼 10.有色金屬 11.特殊鋼 12.稀土 13.稀有金屬 14.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 15.有色金屬.冶煉部分 16.粉末冶金工業 17.有色冶煉 18.硅酸鹽學報 19.耐火材料 20.冶金能源 21.冶金自動化 22.鐵合金 23.硬質合金 24.中國鎢業 25.黃金
⑽ 龍岩發展前景最好的企業是哪家
我覺得應該是紫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