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為什麼會借道資管計劃和信託進行貸款
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為應對經濟過熱與通脹高企,央行頻頻採用信貸規模控制、加息、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等手段,限制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擴張。為了突破這一束縛,商業銀行便借道信託公司發放貸款,銀信合作由此誕生。
與當時的背景也有關,2008年9月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立場由「緊」轉「松」,並且政府在2008年底推出「四萬億刺激計劃」。市場流動性極為寬松,地方政府為籌集基礎設施建設資金而產生了強烈的融資需求,工商企業擴張產能也亟需資金,這又為銀信合作業務的爆發式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2008年12月4日,銀監會印發了《銀行與信託公司業務合作指引》,對銀信合作業務做了一些規范,也意味著銀行理財資金通過信託通道發放貸款這一銀信合作模式得到了監管部門的許可。
⑵ 信託貸款和銀行貸款的區別是什麼
從獲取資金的角度來看,其實沒有什麼區別。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會有以回下不同:
1、信託答綜合成本較高,一般在12-15%每年,但是該成本比較明確,不會有其他隱形成本。
2、銀行貸款成本相對較低,一般6-9%每年即可,但是會有一些其他的要求,例如:存款、辦理代發工資、辦理信用卡、買保險等,另外銀行貸款一般比較穩定,只要你經營穩定,基本明年還能獲得貸款,信託不確定性較大。
3、綜合來看,能獲得銀行貸款盡量到銀行去,如果不行,而信託願意給你做,就可以去信託做貸款
⑶ 銀行貸款與信託貸款有什麼區別
信託和銀行信貸都是一種信用方式,但兩者多有不同。
1、經濟關系不同
信託是按照「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經營宗旨來融通資金、管理財產,涉及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三個當事人,其信託行為體現的是多邊的信用關系。而銀行信貸則是作為「信用中介」籌集和調節資金供求,是銀行與存款人、與貸款人之間發生的雙邊信用關系。
2、行為主體不同
信託業務的行為主體是委託人。在信託行為中,受託人要按照委託人的意旨開展業務,為受益人服務,其整個過程,委託人都佔主動地位,受託人被動地履行信託契約,受委託人意旨的制約。而銀行信貸的行為主體是銀行,銀行自主地發放貸款,進行經營,其行為既不受存款人意旨的制約,也不受借款人意旨的強求。
3、承擔風險不同
信託一般按委託人的意圖經營管理信託財產,信託的經營風險一般由委託人或受益人承擔,信託投資公司只收取手續費和傭金,不保證信託本金不受損失和最低收益。而銀行信貸則是根據國家規定的存放款利率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自主經營,因而銀行承擔整個信貸資金的營運風險,只要不破產,對存款要保本付息、按期支付。
4、清算方式不同
銀行破產時,存、貸款作為破產清算財產統一參與清算;而信託投資公司終止時,信託財產不屬於清算財產,由新的受託人承接繼續管理,保護信託財產免受損失。
⑷ 信託貸款是什麼意思啊
信託貸款定義 信託貸款是指信託機構在國家規定的范圍內,運用信託存款等內自有資金,對自行審定的單位容和項目發放的貸款。 信託貸款分類 信託貸款按委託人是否提出特定要求為標准,可劃分為兩大類:甲類信託貸款和乙類信託貸款;以貸款的用途分,可劃分為固定資產信託貸款、流動資金信託貸款和臨時周轉信託貸款。 根據項目選定主體的不同以及委託人的不同標准和要求,將貸款分為甲類信託貸款和乙類信託貸款。所謂甲類信託貸款,就是由委託人指定貸款項目,項目風險由委託人負責;乙類貸款則是由受託人選定項目,風險相應由受託人承擔。 信託貸款與委託貸款的區別 委託貸款的對象和用途由委託人指定,而信託貸款的對象和用途由信託機構自行選定;國家對委託貸款的管理較松,而對信託貸款的管理則與銀行貸款一樣偏嚴。和銀行貸款相比,信託貸款的利率有一定的浮動幅度,因此,信託機構可以在國家政策允許的條件下,對一些企業特殊而合理的資金需要給予支持。 信託貸款的主要業務 信託貸款業務主要有聯營投資信託貸款、技術改造信託貸款、補償貿易信託貸款、住房信託貸款等。
⑸ 銀行用自有的資金委託信託公司發放信託貸款,請問銀行應該怎麼記賬,整個記賬流程是什麼
現金流記投資支出 資產記可供出售的金融產品 這是買入信託計劃時,期間每次支付利息都記入投資收益,最終到期現金流記入投資收入,資產原處安放,看你原來是怎麼計提這筆自有資金支出的。
⑹ 信託貸款有什麼原則
1.以存定貸,以貸定存,存貸結合。發放信託貸款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吸收的信託存款。
2.政策性和靈活性相結合。發放信託貸款,要支持國家政策鼓勵發展、用途正當合理、經濟效益好,而銀行正常信貸又難以解決的項目。
3.專款專用。信託貸款是一次性的,必須保證專款專用。
4.有借有還。貸款到期,企業必須還清全部貸款本息。
5.區別對待,擇優扶持。對國家政策鼓勵發展、企業經營管理好、資金周轉快、盈利多的項目,應優先予以支持。
⑺ 信託貸款和銀行貸款的區別
1.銀行貸款與信託貸款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銀行貸款是比較標准化的產品,產品的價格即利率的彈性比較小。信託貸款具有很強的個性化色彩,區別對待。信託貸款的靈活性表現為定價靈活、風險與收益靈活匹配、放款靈活,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
2.信託貸款與信託投資是相互結合和互相轉化的,滿足信託資金運用的最大化,在風險與收益的結合點上力求最大平衡。
3.信託公司發放信託貸款,常與借款人約定控制企業公章,以及限制擔保、借款、資產處置和關聯交易等重大經營活動,實時掌握企業經營和財務狀況,出現了所謂債權股份化的趨勢,這是銀行貸款所不具備的特點。銀行往往從企業財務指標、管理指標、行業指標等方面評價企業的債務清償能力和風險度,但並不對企業經營管理施加積極的主動影響,其處罰措施之威懾力有餘,影響力則不足,效果往往不彰。而宣布貸款提前到期則是雙刃劍,容易招致多家銀行同時收貸,或者導致借款人經營更加困難。
4.信託公司具有直接投資功能,既可以在發放貸款的同時直接進行股本權益性投資,更增強了對投資項目的控制力。同時,如果項目凈資產回報率高,信託公司不但可以保證貸款安全,而且還分享企業資本增值性收益,如果將來上市,長期投資的綜合收益率較高。有的信託公司推出的夾層融資,即通過股權和債權的混合融資,兼顧多種運用方式之利。
5.信託貸款與投資具有轉化的特點。信託公司在階段性信託投資時,通過公司股東回購股權的方式向企業融資,將股權融資轉換成債權融資,既可以以股東資格指派董事參與經營和決策,還可以在設計產品時讓股東承擔回購義務以及第三人對該回購義務提供擔保,這就擴大了債務償還的保障渠道。
6.除了股權外,信託公司還可以通過附條件轉移所有權的方式購買企業的不動產、應收債權等資產,向企業融資,或者以擔保信託的模式為信託貸款提供擔保,在我國所有權讓與擔保制度付之闕如的情況下,獲得了良好的保障效果,還迴避了擔保制度所否定的流質、流押之弊。這些靈活的組合運用方式為金融產品創新注入了新的元素。銀行囿於不能直接投資的限制,在以貸款債權運用存款資金時,不能主動地配合運用物權和股權,限制了產品創新的空間。
⑻ 信託公司和銀行相比,發放貸款有什麼優勢
要說企業如果能夠從銀行貸到錢,那就沒必要找信託公司借錢。
因為信託公司發放貸款流程一般是這樣的,首先信託經理做盡職調查(查資產、負債、擔保等)耗時會在1-3個月。然後向公眾募集資金(這個過程很短。如果項目好,可以幾天內資金到位)
當然銀行如果要貸款給企業,同樣需要做盡職調查。耗時差不多。但是就不需要募集。因為銀行的錢都是募集好的(比如說理財金)。
這樣你可以辨別了吧。如果單純從發放貸款的角度看,銀行更快。
但是很多企業通過銀行不一定能貸到錢。通過信託公司就可以。這也是為什麼從銀行貸款的利息要比信託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