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高手編寫一個在大智慧中使用的相對強度指標公式。
指標:
C/INDEXC;
拷貝到指標公式編輯器,給指標取個名「相對強度指標」,保存退出,然後在K線圖中任意個一個副圖指標中右鍵,選擇指標,找到你保存的指標後選出來就可以了。
⑵ 求編寫 通達信相對強弱指標公式
A1:=IF(BARSCOUNT(O)=0, (C/O-INDEXC/INDEXO), C/REF(C,1)-INDEXC/REF(INDEXC,1))*100;
A2:A1+REF(A1,1);
⑶ 相對強度曲線的公式編輯,能否告訴下,謝了,我用的是通達信
相對強度指標交未在通達信交易軟體中採用。據我所知,這個指標是潘偉君在《看盤細節》p.229中提出的。文中指出,所謂「相對強度」是指股價與大盤的相對強度。相對強度指標可以這樣設計:
相對強度指標 = 股價/大盤指數 × 100
公式中的乘以100是為了數字不致太小,也可以不乘或乘其他數字。
如果用通達信來編寫公式,就是:
QD:=CLOSE/INDEXC*100;
由於這個指標只能在這個股票中進行縱向對比,而不適用股票之間的橫向比較,所以我是這樣使用:
SHC:="999999$CLOSE";
QF:=100*(C/SHC/REF(C/SHC,1)-1);
即以相對強度的增幅來進行股與股之間的比較。
此是我個人的意見,歡迎提出改進建議。
⑷ 求通達信RRI(相對強度)指標公式,不勝感激!
n:=6;
LC:=REF(CLOSE,1);
RSI:SMA(MAX(CLOSE-LC,0),N,1)/SMA(ABS(CLOSE-LC),n,1)*100;
Lr:=REF(INDEXC,1);
RrI:SMA(MAX(INDEXC-Lr,0),N,1)/SMA(ABS(INDEXC-Lr),n,1)*100;
相對強度:rsi-rri;
{大於零表示強於大盤,負值表示弱於大盤}
⑸ 關於股票相對強度公式
RSI相對強弱指標,而MADBQR是對比強弱指標,不是一回事!!!一個是自己本身,一個是與大盤對比!!!
MADBQR
是 MA+DBQR MA 是平均的意思!! 比如5日平均線是 MA(c,5)
DBQR 是對比強弱的意思!!
實際上是看個股與大盤的線是相同,還是相逆!!!
給你個參考看一下,估計會明白!!你上面的公式應該是一種變種的公式!!!
下面是一個整體,連在一起看,也就是這指標一共是4條線!!!
對比強弱(DBQR)
指標概述
對比強弱(DBQR)指標實際上是從變動率指標(ROC)改進發展而來的。該指標是通過分別計算大盤和個股的變動率指標,再將兩者進行比較,得出該股相對於整個大勢的強弱狀況。
計算公式
1.指數強弱線(DB)=(大盤收盤指數-N日前大盤收盤指數)/N日前大盤收盤指數
2.個股強弱線(QB)=(收盤價-N日前收盤價)/N日前收盤價
3.MADBQR1=QB的M1日簡單移動平均
MADBQR2=QB的M2日簡單移動平均
MADBQR3=QB的M3日簡單移動平均
4.參數N=5,M1=10,M2=20,M3=60
應用法則
1.QB向上金叉DB,表明個股強於大盤,是買進時機;QB向下死叉DB,表明個股弱於大盤,是賣出時機。
2.當QB與DB有較大偏離的時候,如果QB能夠快速,並且幾乎垂直地向上穿越DB,則是一個較好的買進時機。
3.當QB與DB有較大偏離的時候,如果QB能夠快速,並且幾乎垂直地向下穿越DB,則是一個較好的賣出時機。
4.如果QB與DB同時快速向上穿越三條均線,表示大勢轉暖,該股有跟隨走強的趨勢,可買進。
5.如果QB與DB同時快速向下穿越三條均線,表示大勢轉弱,該股有跟隨走弱的趨勢,可賣出。
注意要點
1.DBQR指標是一個短線指標,因此其買賣信號過於頻繁。投資者在使用時應配合其他輔助技術分析指標。
{{{{{{{{{{{{{你要是需要的話,我可以編好傳給你!!!))))
⑹ 求潘偉君相對強度指標公式
GG:REF(CLOSE,N)/REF(INDEXC,N)*100;
MADBQR1:MA(GG,M1);
MADBQR2:MA(GG,M2);
其中的參數N默認為1,m1默認為5,m2默認為10
⑺ 相對強弱指標是什麼啊
相對強弱指標即RSI (Relative Strength Index)
RSI 是指固定期間內價格上漲總幅度平均數占總幅度平均值的比例,從而探測出市場買、賣的意向和實力,進而做出未來市場的走勢判斷。
RSI 的原理是假設收盤價是買賣雙方力量的最終體現,將收盤上漲視為買方力量占優,將下跌視為賣方力量占優。簡單來說就是以數字計算的方法求出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比如有100個人面對一件商品,如果50個人以上要買,則商品價格必然上漲。反之,如果半數以上的人競相賣出,則價格自然下跌。
計算公式: RSI = 100-100/(1+RS) 其中 RS = n 日內收盤漲幅合計/n 日內收盤跌幅合計
常用的 RSI 計算期間長度為 9 日和 14 日 , 當然投資者也可自己嘗試換用其它不同的時間周期長度來衡量價格走勢。
從計算公式可以看出,該指標在 0-100 區間內變化。RSI值大多處於 30-70 之間,達到 70 或 80 時被認為已到達超買狀態 (Overbought),至此市場價格可能會回落調整。當該指標跌至30 或 20 以下即被認為是超賣 (Oversold),市價將出現回升。
希望可以幫到您。
⑻ 給一個相對強度指標線XDQD介於0至50之間的選股公式
我在通達信沒查到你說的指標,請給出源碼。
⑼ 相對強弱指數的計算方法
RSI=[上昇平均數÷(上昇平均數+下跌平均數)]×100
具體方法:
上昇平均數是在某一段日子裡升幅數的平均而下跌平均數則是在同一段日子裡跌幅數的平均。例如我們要計算九日RSI,首先就要找出前九日內的上昇平均數及下跌平均數,舉例子如下:
日數 收市價 升 跌
第一天 23.70
第二天 27.90 4.20
第三天 26.50 -1.40
第四天 29.60 3.10
第五天 31.10 1.50
第六天 29.40 -1.70
第七天 25.50 -3.90
第八天 28.90 3.40
第九天 20.50 -8.40
第十天 23.30 2.80
(1-10天之和) +15.00 +15.40
───────── ──────────
15÷9=1.67 15.40÷9=1.71
第十天上昇平均數=(4.20+3.10+1.50+3.40+2.80)÷9=1.67
第十天下降平均數=(1.40+1.70+3.90+8.40)÷9=1.71
第十天RSI=[1.67÷(1.67+1.71)]×100=49.41
如果第十一天收市價為25.30,則
第十一天上昇平均數=(1.67×8+2.00)÷9=1.72
第十一天下跌平均數=1.71×8÷9=1.52
第十一天RSI=[1.72÷(1.72+1.52)]×100=53.09
據此可計算以後幾天的RSI。同樣,按此方法可計算其他任何日數的RSI。至於用多少日的RSI才合適,最初RSI指標提出來時是用14天,14天作為參數則成為默定值。但在實際操作中,分析者常覺得14天太長了一點,才有5天和9天之方法。
⑽ 股價相對強度指標
所謂「相對強度」實際上就是股價與大盤的相對強度。比如在某一段時間內,股價上漲二成而大盤上漲卻只有一成,那麼股價的走勢就強於大盤。
至於這個「相對強度」的指標可以這樣設計:
相對強度指標=股價/大盤指數×100
比如在某年某月某日。股價是5元而上證指數是1000點,那麼該日的「相對強度指標」就是5/1000×100=0.5。
這個指標乘以100是為了將數據擴大100倍,看起來更直觀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