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衡量各農村之間經濟差異的指標有哪些
衡量各農村之間經濟差異的指標有6個方面,用26個指標來進行綜合評價:
1.規模競爭力
規模競爭力有實物型和價值型兩類指標。考慮到我國區域廣闊,各地農業主導品種不一,用某幾種農業產品產量在全國作綜合比較容易失之偏頗,這里我們全部採取價值型指標。具體指標包括農、林、牧、漁諸產業總產值和第一產業增加值五個指標用來衡量各省市農業規模競爭力水平。
2.基礎競爭力
根據生產函數理論,經濟的中長期發展主要取決於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供給能力,農業的發展亦是如此,生產要素的數量、質量以及其配置對農業發展起著基礎性作用,並形成了農業的基礎競爭力。對農業生產而言,生產要素主要包括資金、勞動力、土地和機械設備。這里分別選取人均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每百戶平均擁有拖拉機數、人均耕地面積和文盲率4個指標分別衡量農業基礎競爭力。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無法得到各省農業從業人員受教育程度的數據,用所有15歲以上人口文盲率指標作為替代指標,用於說明農業從業人員的平均文化素質,並以此表現勞動力生產要素的質量狀況。
3.效益競爭力
效益競爭力是從產出和投入情況的對比角度分析農業競爭力。這里我們選取了土地生產率、勞動生產率、增加值率和人均純收入4個指標。土地生產率,以單位耕地面積農業增加值水平測算,由於耕地主要用於種植業生產,但農業增加值則包括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因此,養殖業水平越高,單位耕地面積農業增加值水平越高,因而,這一指標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種養業的轉化水平。勞動生產率以第一產業從業人員人均農業增加值測算。增加值率等於當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和總產值之比,反映了農業生產的物耗水平和生產轉化能力。由於農業生產的效益競爭力提高最終要體現在農民經濟收入水平的提高,還選擇了農民人均純收入指標。
4.結構競爭力
農業經濟結構是衡量農業競爭力水平的重要標志,它反映了社會分工的格局以及各種生產要素在各產業之間以及產業內部的分布狀況,而經濟結構的合理化實際上是經濟結構從低級向高級、由低效益向高效益的發展過程。這里我們選擇了第一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林牧漁業占第一產業總產值比重、多樣化指數和農村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4個指標來衡量農業結構競爭力。第一產業比重衡量了第一產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相對地位,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世界經濟發展的一般經驗,隨著農業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變化趨勢是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多樣化指數反映了農業內部種植業、林業、牧業和漁業的綜合結構狀況和多種經營水平;鑒於國家農業經濟結構調整主要措施之一即放手發展林牧漁業,還設置了林牧漁業占第一產業總產值比重衡量農業內部結構的優化程度。前3個指標從產業結構衡量,由於產業構成變化會改變對勞動力的需求,引起就業構成的變化,其重新配置也會制約產業結構的變化,還引入了第一產業從業人員比重以衡量就業結構。
5.現代化競爭力
農業現代化是指用現代科技、現代裝備和現代管理手段不斷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一般而言,農業的現代化競爭力體現在電力化、化學化、機械化和水利化4個方面。結合我國具體國情和數據可得性,這里選取下述4個指標:選擇單位播種面積農機總動力,以反映機械化裝備水平;單位播種面積化肥施用量,反映各區域農業化學化程度;以單位播種面積用電量反映農業用電水平;選擇農田有效灌溉面積比重,以反映一個地區農業生產水利狀況(水利化程度用旱澇保收率來衡量更好,因為該指標在一定程度上包涵了有效灌溉水平和機電排灌水平,但在全國性的統計資料中,該指標數據不全,故在實際運算中以耕地有效灌溉率來替代)。
6.成長競爭力
競爭力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尤其注重成長性,成長競爭力則正是從動態的角度反映我國各個地區農業發展的成長競爭力。這里我們選擇了人均純收入、人均生產性固定資產原值、總產值和增加值平均增長率4個指標從不同角度衡量競爭力的動態變化過程。為避免異常值的影響,保證指標計算結果的平穩性,我們採取最近三年的數據來計算平均增長率
參考資料:中國31省市農業競爭力評價報告
1、農村的人均耕地面積
2、農民人均純收入/可支配性收入
3、糧食畝產量
4、地區的農業生產總值
② 貧富差距指數是多少
貧富差距指數即基尼系數。基尼系數是指國際上通用的、用以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
基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等於0。基尼系數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國際慣例把指數在0.2以下視為收入絕對平均,指數在0.2至0.3視為收入比較平均;指數在0.3至0.4視為收入相對合理;指數在0.4至0.5視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5以上時,則表示收入懸殊。
(2)差異指數是哪個指標擴展閱讀:
基尼指數的優缺點:
1、優點
基尼系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人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採用。
2、缺點
並沒有顯示出資源在哪裡存在分配不公。
國際間,並無制定基尼系數的准則,一些問題如應否除稅項,應否剔除公共援助受益者,應否剔除非本地居民,或應否加入政府的福利,並沒有一致性,以至沒有比較的准則。
③ 與大盤走勢差異有什麼指標沒有
貝塔系數就是描述這個的
④ 證券指數MACD DIFF DEA各代表什麼意思
你可以到網路裡面搜搜!
MACD http://ke..com/view/184410.htm?fr=ala0
MACD DIFF DEA 指標:
個股一級指標:
1平滑異同平均線指標——MACD
MACD指標又叫指數平滑異同移動平均線,是由查拉爾·阿佩爾(Gerald Apple)所創造的,是一種研判股票買賣時機、跟蹤股價運行趨勢的技術分析工具。
第一節 MACD指標的原理和計算方法
一、MACD指標的原理
MACD指標是根據均線的構造原理,對股票價格的收盤價進行平滑處理,求出算術平均值以後再進行計算,是一種趨向類指標。
MACD指標是運用快速(短期)和慢速(長期)移動平均線及其聚合與分離的徵兆,加以雙重平滑運算。而根據移動平均線原理發展出來的MACD,一則去除了移動平均線頻繁發出假信號的缺陷,二則保留了移動平均線的效果,因此,MACD指標具有均線趨勢性、穩重性、安定性等特點,是用來研判買賣股票的時機,預測股票價格漲跌的技術分析指標 。
MACD指標主要是通過EMA、DIF和DEA(或叫MACD、DEM)這三值之間關系的研判,DIF和DEA連接起來的移動平均線的研判以及DIF減去DEM值而繪製成的柱狀圖(BAR)的研判等來分析判斷行情,預測股價中短期趨勢的主要的股市技術分析指標。其中,DIF是核心,DEA是輔助。DIF是快速平滑移動平均線(EMA1)和慢速平滑移動平均線(EMA2)的差。BAR柱狀圖在股市技術軟體上是用紅柱和綠柱的收縮來研判行情。
二、MACD指標的計算方法
MACD在應用上,首先計算出快速移動平均線(即EMA1)和慢速移動平均線(即EMA2),以此兩個數值,來作為測量兩者(快慢速線)間的離差值(DIF)的依據,然後再求DIF的N周期的平滑移動平均線DEA(也叫MACD、DEM)線。
以EMA1的參數為12日,EMA2的參數為26日,DIF的參數為9日為例來看看MACD的計算過程
1、計算移動平均值(EMA)
12日EMA的算式為
EMA(12)=前一日EMA(12)×11/13+今日收盤價×2/13
26日EMA的算式為
EMA(26)=前一日EMA(26)×25/27+今日收盤價×2/27
2、計算離差值(DIF)
DIF=今日EMA(12)-今日EMA(26)
3、計算DIF的9日EMA
根據離差值計算其9日的EMA,即離差平均值,是所求的MACD值。為了不與指標原名相混淆,此值又名DEA或DEM。
今日DEA(MACD)=前一日DEA×8/10+今日DIF×2/10
計算出的DIF和DEA的數值均為正值或負值。
理論上,在持續的漲勢中,12日EMA線在26日 EMA線之上,其間的正離差值(+DIF)會越來越大;反之,在跌勢中離差值可能變為負數(—DIF),也會越來越大,而在行情開始好轉時,正負離差值將會縮小。指標MACD正是利用正負的離差值(±DIF)與離差值的N日平均線(N日EMA)的交叉信號作為買賣信號的依據,即再度以快慢速移動線的交叉原理來分析買賣信號。另外,MACD指標在股市軟體上還有個輔助指標——BAR柱狀線,其公式為:BAR=2×(DIF-DEA),我們還是可以利用BAR柱狀線的收縮來決定買賣時機。
離差值DIF和離差平均值DEA是研判MACD的主要工具。其計算方法比較煩瑣,由於目前這些計算值都會在股市分析軟體上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因此,投資者只要了解其運算過程即可,而更重要的是掌握它的研判功能。另外,和其他指標的計算一樣,由於選用的計算周期的不同,MACD指標也包括日MACD指標、周MACD指標、月MACD指標年MACD指標以及分鍾MACD指標等各種類型。經常被用於股市研判的是日MACD指標和周MACD指標。雖然它們的計算時的取值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計算方法一樣。
在實踐中,將各點的 DIF和DEA(MACD)連接起來就會形成在零軸上下移動的兩條快速(短期)和慢速(長期)線,此即為MACD圖。
第二節 MACD指標的一般研判標准
MACD指標是市場上絕大多數投資者熟知的分析工具,但在具體運用時,投資者可能會覺得MACD指標的運用的准確性、實效性、可操作性上有很多茫然的地方,有時會發現用從書上學來的MACD指標的分析方法和技巧去研判股票走勢,所得出的結論往往和實際走勢存在著特別大的差異,甚至會得出相反的結果。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市場上絕大多數論述股市技術分析的書中關於MACD的論述只局限在表面的層次,只介紹MACD的一般分析原理和方法,而對MACD分析指標的一些特定的內涵和分析技巧的介紹鮮有涉及。本節將在介紹MACD指標的一般研判技巧和分析方法基礎上,詳細闡述MACD的特殊研判原理和功能。
MACD指標的一般研判標准主要是圍繞快速和慢速兩條均線及紅、綠柱線狀況和它們的形態展開。一般分析方法主要包括DIF和MACD值及它們所處的位置、DIF和MACD的交叉情況、紅柱狀的收縮情況和MACD圖形的形態這四個大的方面分析。
一、DIF和MACD的值及線的位置
1、當DIF和MACD均大於0(即在圖形上表示為它們處於零線以上)並向上移動時,一般表示為股市處於多頭行情中,可以買入或持股;
2、當DIF和MACD均小於0(即在圖形上表示為它們處於零線以下)並向下移動時,一般表示為股市處於空頭行情中,可以賣出股票或觀望。
3、當DIF和MACD均大於0(即在圖形上表示為它們處於零線以上)但都向下移動時,一般表示為股票行情處於退潮階段,股票將下跌,可以賣出股票和觀望;
4、當DIF和MACD均小於0時(即在圖形上表示為它們處於零線以下)但向上移動時,一般表示為行情即將啟動,股票將上漲,可以買進股票或持股待漲。
二、DIF和MACD的交叉情況
1、當DIF與MACD都在零線以上,而DIF向上突破MACD時,表明股市處於一種強勢之中,股價將再次上漲,可以加碼買進股票或持股待漲,這就是MACD指標「黃金交叉」的一種形式。
2、當DIF和MACD都在零線以下,而DIF向上突破MACD時,表明股市即將轉強,股價跌勢已盡將止跌朝上,可以開始買進股票或持股,這是MACD指標「黃金交叉」的另一種形式。
3、當DIF與MACD都在零線以上,而DIF卻向下突破MACD時,表明股市即將由強勢轉為弱勢,股價將大跌,這時應賣出大部分股票而不能買股票,這就是MACD指標的「死亡交叉」的一種形式。
4、當DIF和MACD都在零線以上,而DIF向下突破MACD時,表明股市將再次進入極度弱市中,股價還將下跌,可以再賣出股票或觀望,這是MACD指標「死亡交叉」的另一種形式。
三、MACD指標中的柱狀圖分析
在股市電腦分析軟體中(如錢龍軟體)通常採用DIF值減DEA(即MACD、DEM)值而繪製成柱狀圖,用紅柱狀和綠柱狀表示,紅柱表示正值,綠柱表示負值。用紅綠柱狀來分析行情,既直觀明了又實用可靠。
1、當紅柱狀持續放大時,表明股市處於牛市行情中,股價將繼續上漲,這時應持股待漲或短線買入股票,直到紅柱無法再放大時才考慮賣出。
2、當綠柱狀持續放大時,表明股市處於熊市行情之中,股價將繼續下跌,這時應持幣觀望或賣出股票,直到綠柱開始縮小時才可以考慮少量買入股票。
3、當紅柱狀開始縮小時,表明股市牛市即將結束(或要進入調整期),股價將大幅下跌,這時應賣出大部分股票而不能買入股票。
4、當綠柱狀開始收縮時,表明股市的大跌行情即將結束,股價將止跌向上(或進入盤整),這時可以少量進行長期戰略建倉而不要輕易賣出股票。
5、當紅柱開始消失、綠柱開始放出時,這是股市轉市信號之一,表明股市的上漲行情(或高位盤整行情)即將結束,股價將開始加速下跌,這時應開始賣出大部分股票而不能買入股票。
6、當綠柱開始消失、紅柱開始放出時,這也是股市轉市信號之一,表明股市的下跌行情(或低位盤整)已經結束,股價將開始加速上升,這時應開始加碼買入股票或持股待漲。
第三節 MACD的特殊分析方法
一、形態法則
1、M頭W底等形態
MACD指標的研判還可以從MACD圖形的形態來幫助研判行情。
當MACD的紅柱或綠柱構成的圖形雙重頂底(即M頭和W底)、三重頂底等形態時,也可以按照形態理論的研判方法來加以分析研判。例如:
2、頂背離和底背離
MACD指標的背離就是指MACD指標的圖形的走勢正好和K線圖的走勢方向正好相反。MACD指標的背離有頂背離和底背離兩種。
(1)頂背離
當股價K線圖上的股票走勢一峰比一峰高,股價一直在向上漲,而MACD指標圖形上的由紅柱構成的圖形的走勢是一峰比一峰低,即當股價的高點比前一次的高點高、而MACD指標的高點比指標的前一次高點低,這叫頂背離現象。頂背離現象一般是股價在高位即將反轉轉勢的信號,表明股價短期內即將下跌,是賣出股票的信號。
(2)底背離
底背離一般出現在股價的低位區。當股價K線圖上的股票走勢,股價還在下跌,而MACD指標圖形上的由綠柱構成的圖形的走勢是一底比一底高,即當股價的低點比前一次低點底,而指標的低點卻比前一次的低點高,這叫底背離現象。底背離現象一般是預示股價在低位可能反轉向上的信號,表明股價短期內可能反彈向上,是短期買入股票的信號。
在實踐中,MACD指標的背離一般出現在強勢行情中比較可靠,股價在高價位時,通常只要出現一次背離的形態即可確認位股價即將反轉,而股價在低位時,一般要反復出現幾次背離後才能確認。因此,MACD指標的頂背離研判的准確性要高於底背離,這點投資者要加以留意。
3、趨勢線、壓力線
二、分析周期法則
綠柱狀間隔時間越長,未來上漲力度越大和時間越長
紅柱狀維持時間越長,未來下跌空間和力度越大,時間越長
三、分析參數的修改原則
四、均線為先法則
第四節 MACD指標的實戰技巧
MACD指標的實戰技巧主要集中在MACD指標的「金叉」、「死叉」以及MACD指標中的紅、綠柱狀線的情況等兩大方面。下面以分析家軟體上的日參數為(26,52,52)的MACD指標來揭示MACD指標的買賣和觀望功能。(註:MACD指標在錢龍軟體和分析家軟體上指標參數選取及使用方法一樣)。
一、 買入信號
(一)DIF線和MACD線的交叉情況分析
1、0值線以下區域的弱勢「黃金交叉」
當MACD指標中的DIF線和MACD線在遠離0值線以下區域同時向下運行很長一段時間後,當DIF線開始進行橫向運行或慢慢勾頭向上靠近MACD線時,如果DIF線接著向上突破MACD線,這是MACD指標的第一種「黃金交叉」。它表示股價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下跌,並在低位整理後,一輪比較大的跌勢後、股價將開始反彈向上,是短線買入信號。對於這一種「黃金交叉」,只是預示著反彈行情可能出現,並不表示該股的下跌趨勢已經結束,股價還有可能出現反彈行情很快結束、股價重新下跌的情況,因此,投資者應謹慎對待,在設置好止損價位的前提下,少量買入做短線反彈行情。如圖(7–1)所示。
2、0值線附近區域的強勢「黃金交叉」
當MACD指標中的DIF線和MACD線都運行在0值線附近區域時,如果DIF線在MACD線下方、由下向上突破MACD線,這是MACD指標的第二種「黃金交叉」。它表示股價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漲勢、並在高位或低位整理後,股價將開始一輪比較大的上漲行情,是中長線買入信號。它可能就預示著股價的一輪升幅可觀的上漲行情將很快開始,這是投資者買入股票的比較好的時機。對於這一種「黃金交叉」,投資者應區別對待。
〔1〕當股價是在底部小幅上升,並經過了一段短時間的橫盤整理,然後股價放量向上突破、同時MACD指標出現這種金叉時,是長線買入信號。此時,投資者可以長線逢低建倉。
〔2〕當股價是從底部啟動、已經出現一輪漲幅比較大的上升行情,並經過上漲途中的比較長時間的中位回檔整理, 然後股價再次調頭向上揚升、同時MACD指標出現這種金叉時,是中線買入信號。
3、0值線以上區域的一般「黃金交叉」
當MACD指標中的DIF線和MACD線都運行在0值線以上區域時,如果DIF線在MACD線下方調頭、由下向上突破MACD線,這是MACD指標的第二種「黃金交叉」。它表示股價經過一段時間的高位回檔整理後,新的一輪漲勢開始,是第二個買入信號。此時,激進型投資者可以短線加碼買入股票;穩健型投資者則可以繼續持股待漲。
(二)柱狀線分析
1、紅色柱狀線
紅色柱狀線的放出,表明市場上的多頭力量開始強於空頭力量,股價將開始一輪新的漲升行情,是一種比較明顯的買入信號。對於這種買入信號,投資者也應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當DIF線和MACD線都在0值線以上區域運行,說明股市是處於多頭行情中,股價將繼續上漲。當MACD指標在0值線上方經過短暫的回調整理後,紅柱狀線再次放出時,投資者可繼續持股做多,空倉者可逢低買入。
(2)當DIF線和MACD線都在0值線以下區域運行,說明股市處於空頭行情中,股價將繼續下跌探底。當MACD指標中的綠柱線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低位運行,然後慢慢收縮後,如果紅柱狀線出現時表明股價可能出現反彈但中長期下跌趨勢並沒有完全改變。此時,激進型投資者可以在設置好止損點的前提下短線少量買入股票;穩健型投資者則可以繼續持幣觀望。
(3)當DIF線和MACD線都在0值線以下區域運行,但這兩條線在低位經過一次「黃金交叉」後,其運行方向開始同時向上並越來越向上靠近0值線時,如果此時紅柱狀線開始放出(特別是第二次放出),表明股價經過長時間的整理後,下跌趨勢已經結束,股價在大量買盤的推動下將開始一輪新的上升行情。這也是投資者中長線買入股票的一個較好時機。此時,投資者應及時買入股票或持股待漲。當MACD指標中的DIF線和MACD線在0值線附近運行了很長一段時間後,綠色柱狀線構成一底比一底高的雙底形態時,表明股價的長期下跌趨勢可能結束,股價將在成交量的配合下,開始一輪新的中長期上升行情。此時,投資者可以開始逢低分批建倉。
⑤ 差異系數是什麼如何應用
差異系數,也稱變差系數、離散系數、變異系數,用V表示.它是一組數據的標准差與其均值之比,是測算數據離散程度的相對指標.差異系數通常用用標准差計算,因此,差異系數也被稱為標准差系數.其計算公式為:
⑥ 對離中趨勢進行度量的統計量稱為差異量數,以下哪些屬於差異量數指標
B 是錯誤的,A 是正確的。同度量因素固定的一般方法是:①編制質量指標綜合指數,作為同度量因素的數量指標固定在計算期上;②編制數量指標指數,作為同度量因素的質量指標固定在基期上。編制綜合指數,作為同度量因素的指標應該固定在哪個時期,要根據編制指數的具體任務以及指數式的經濟內容來決定。以經濟內容為依據,確定綜合指數中的同度量因素所屬時期,具有一般應用意義。同度量因素時期確定的一般方法是:編制質量指標綜合指數應以計算期的數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說明在計算期實際條件下,此指標的變動對現實造成的影響具有實際意義。編制數量指標綜合指數則應以基期的質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說明在質量指標保持不變的水平時,數量指標的動態變化。在計算某一種綜合指數時,分子與分母的同度量因素的數值必須是同一時期的。選擇不同時期的數值作為同度量因素,結果是不同的,經濟意義也不相同。統計指數編制中能使不同度量單位的現象總體轉化為婁量上可以加總,並客觀上體現它在實際經濟現象或過程中的份額這一媒介因素,稱為同度量因素。一般情況下,編制數量指標綜合指數時,應以相應的基期的質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而編制質量指標綜合指數時,應以相應的報告期的數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同度量因素:使若干由於度量單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指標,過度到可以加總和比較而使用的媒介因素同度量因素 是指批發不能相加的總體過渡到能夠相加的總體的因素。為了計算總指數,必須把不能同度量的單位變為可以相加的指標,變成可以相加指標的關鍵是求出同度量因素。這個因素可以根據有關的經濟方程式來確定,如: 單位產品價格×產品產量=產品產值p×q=pq單位產品成本×產品產量=總成本z×q=zq在以上方程式的右邊,是經過同度量因素的作用,而可以相加或合並的總體。上面方程式左邊第一個乘數為質量指標,第二個為數量指標。如果要計算數量指標指數(如產品產量),那麼就可以用以上方程式的第一個乘數(如價格單位產品成本)作為同度量因素,即由於價格或單位成本的作用,使得不能相加的各種產品的產量變成了可以相加價值指標;對於質量指標指數可以採用數量指標為同度量因素。在計算總指數過程中,同度量因素除了首先起著同度量的作用外,同時還起著權數的作用。
⑦ 差異指數和差價指數
你發明的對股民有幫助嗎?標新立異有一部分是可笑的喲
⑧ 有人根據尼森的:「股票K線戰法」的理論寫了差異指數公式,請高手完善。
M1:=MA(CLOSE,N);
CY1:=(CLOSE-M1)/M1;
差異指數:CY1*100;
差異均線:MA(差異指數,M1);
A:10;
M:-8;
--------------------------------
注意:N值添加到參數欄內即可,N---1---100---13;M1---1---100---5。
⑨ 人類差異性的社會指標都包括哪些
GDP就是國內生產總值。就是一個國家地域內在一段時間的生產總值GNP是國民生產總值,就是擁有本國國籍的人在一定時間內的生產總值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CPI(Consumer Price Index 物價指數) 是政府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其中一個數據.通俗的講,CPI就是市場上的貨物價格增長百分比基尼系數是指在洛倫茲曲線上收入分配不平等面積與完全平等面積之比幸福指數:首先先講下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種心理體驗,它既是對生活的客觀條件和所處狀態的一種事實判斷,又是對於生活的主觀意義和滿足程度的一種價值判斷。它表現為在生活滿意度基礎上產生的一種積極心理體驗。而幸福感指數,就是衡量這種感受具體程度的主觀指標數值人類發展指數:HDI(Human Development Index)是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在《1990年人文發展報告》中提出的,用以衡量聯合國各成員國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指標,是對傳統的GNP指標挑戰的結果。人類發展指數計算的三個指標:健康長壽、教育獲得、生活水平不知道對樓主有沒有幫助,有幫助的話就給分吧,嘿嘿
⑩ 平均指標和變異指標的差異是什麼
標志變異指標與平均數的代表性之間存在反比關系。
平均指標將總體各單位標志值之間的差異抽象化,反映了這些標志值的一般水平,說明了變數數列中變數值的集中點或集中趨勢;而標志變異指標可以反映變數值的離中趨勢,說明總體各單位標志值之間的差異大小或變異程度
指標變異值越大,說明種群中各單位指標值的變異程度越大,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小。分數變異指數可以反映各單元分數值的差異程度。
衡量分數變異的主要指標是分數的極差、均值、方差、標准差和變異系數。指示生產過程中的節奏;確定集中趨勢指標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