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銀行間市場的票據市場
票據市場(paper market )指的是在商品交易和資金往來過程中產生的以匯票、本票和支票的發行、擔保、承兌、貼現、轉貼現、再貼現來實現短期資金融通的市場。
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票據市場是指:記錄在全國商業銀行的業務中發生承兌的貼現、轉貼現的實際數之和,並有餘額和累計發生額的具體信息。
常見的票據市場是指: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暨中國銀行業資金拆借中心其發行「中央銀行票據」和「企業短期融資劵」的中心交易場所和各商業銀行之間經常操作票據交易並交割的場所。另外商業匯票的貼現是一個比較活躍的票據市場,由於匯票通過背書在市場當中流轉,具備了一定的支付功能,隨之而來的變現需求就催生了直貼、轉帖市場的活躍。
票據市場是指一套有關票據交易規則、慣例和組織安排,它通過提供這些規則和組織安排界定交易主體要票據交易過程中的選擇空間,約束和激勵交易主體的交易行為,降低交易費用和控制市場競爭中不確定性引起的金融風險,最終確保各種票據交易與交易關系順暢運行。
票據市場是短期資金融通的主要場所,是直接聯系產業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樞紐,作為貨幣市場的一個子市場,在整個貨幣體系中票據市場是最基礎、交易主體中最廣泛的組成部分。票據市場可以把「無形」的信用變為「有形」,把不能流動的掛帳信用變為具有高度流動性的票據信用。票據市場的存在與發展不僅為票據的普及推廣提供了充分的流動性,還集中了交易信息,極大地降低了交易費用,使得票據更易為人所接受。
❷ 票據管理辦法從事票據交易的機構有哪些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3
❸ 票付通業務運行時間
只要是票交所上班的時間都可以運行此業務。2019年1月,票交所推出了「票付通」業務,旨在發揮票據支付功能,服務供應鏈發展,類似企業賬期支付的支付寶,主要應用於當下快速發展的B2B電商和供應鏈平台。
拓展資料:
1、上海票據交易所是我國金融市場的重要基礎設施,具備票據報價交易、登記託管、清算結算、信息服務等功能,承擔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再貼現操作等政策職能,是我國票據領域的登記託管中心、交易中心、創新發展中心、風險防控中心、數據信息研究中心。上海票據交易所的建設和發展,將大幅度提高票據市場的安全性、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發票據市場活力,更好地防範票據業務風險;有利於進一步完善中央銀行宏觀調控,優化貨幣政策傳導,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2、上海票據交易所正式成立,是中國深化金融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票據市場快速發展,對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健全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上海票據交易所作為具備票據交易、登記託管、清算結算、信息服務多功能的全國統一票據交易平台,將大幅提高票據市場透明度和交易效率,激發市場活力,更好防範票據業務風險;也有助於完善中央銀行金融調控,優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上海票據交易所要深刻認識自身使命,積極借鑒國際成熟市場發展經驗,以實體經濟需求為導向,推動票據產品和交易方式創新,豐富和增強票據市場功能,進一步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效率。要加強交易系統建設和內部管理,完善業務規則,切實防範風險,加強投資者教育,做好研究監測,提升票據市場專業化水平。
❹ 中國票據市場發展的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
中國商業銀行票據市場的發展經歷了起步(1980~1985年)、初步發展(1986~1994年)、整治發展(1995~2000年)、快速發展(2001~2003年)。中國商業銀行票據市場發展的主要特點:(1)市場總體規模不斷擴大。全國金融機構票據承兌商業匯票承兌余額由1995年的865億元增至2003年的12776億元,金融機構辦理的票據貼現量由1412億元增加到43388億元,分別增長13.8倍和29.7倍。同期,商業匯票未到期金額由695億元增加到 萬億元;票據貼現余額由547億元增加到8167億元,分別增長3.7倍和13.9倍。票據市場已經成為我國金融市場中成長最快的子市場
之一。(2)市場活躍程度不斷提高。隨著票據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票據市場的活躍程度也日益增加,主要表現在參與主體數量迅速增加,中小商業銀行積極介入票據市場;票據二級市場流動性提高,票據周轉次數增加,進而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票據市場;新產品創新層出不窮,促進了票據市場的繁榮。
近幾年來,中國商業銀行票據市場之所以快速發展,是因為在票據市場運行中存在著許多動因,主要表現在:
1、資金供求矛盾與嚴格的信貸管制為融資性票據提供了發展的舞台。隨著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企業的資金需求也逐步加大,在國家嚴格控制信貸投放的前提下,企業為獲取資金,不惜虛構交易違規開出匯票。同時,與繁瑣的貸款手續相比,承兌匯票明顯具有門檻低和成本低的優點,且辦理手續相對簡便。
2、價效比高是票據貼現業務沖動發展的主要動力。一是票據貼現利率很低,大多接近再貼現利率,不少與再貼現利率持平,廣大企業偏好使用票據貼現這一低成本的融資工具。二是再貼現利率較低,轉貼現利率更低,運用銀行承兌匯票、票據貼現這一低成本的金融工具穩定存款效果比較明顯,有效地刺激了商業銀行分支行大辦票據貼現業務的沖動源。
❺ 怎樣進一步完善一整套交易運行機制
金融市場是資金融通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廣而言之,是實現貨幣借貸和資金融通、辦理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交易活動的市場。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定義是:金融市場是交易金融資產並確定金融資產價格的一種機制 。
運行機制,是指在人類社會有規律的運動中,影響這種運動的各因素的結構、功能、及其相互關系,以及這些因素產生影響、發揮功能的作用過程和作用原理及其運行方式。是引導和制約決策並與人、財、物相關的各項活動的基本准則及相應制度,是決定行為的內外因素及相互關系的總稱。各種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要保證社會各項工作的目標和任務真正實現,必須建立一套協調、靈活、高效的運行機制。如市場運行機制、競爭運行機制、企業運行機制。
❻ 現在比較靠譜的票據交易平台有哪些
前言:現在在網路上也開始出現了各種票據交易平台,那麼現在在國內有哪些比較靠譜的票據交易平台呢?小編也在網路上收集了一些信息想給大家介紹一下。
當然小編所提供給大家的,只是附帶做一些票據交易的業務,也有一些是專門做票據交易的機構。這種機構一般來說都是比較專業的,一般來說這些機構可以給大家提供了多種類型的產品,而且收益率也是比較高的。
❼ 《票據革命中國票據市場的震盪、變革與重構》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票據革命》(張立洲)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書名:票據革命
作者:張立洲
豆瓣評分:7.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內容簡介:
1. 一部40年票據成長史,一幅票交所時代新藍圖,透視中國票據市場變革的宏觀背景和內在邏輯。
2. 全景式展現中國票據市場發展歷程。
3. 票據市場是重要的金融子市場,該書對中國票據市場的發展歷史、現狀和前景做了全面的梳理,並提出了明確的意見和建議,對全面認識中國票據市場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4. 中國票據市場的改革與創新是金融市場發展的關鍵問題之一。該書解讀了中國票據市場發展面臨的壓力與挑戰,深入分析了票據改革與創新中的制度與規則,透視了票據與區塊鏈新科技結合的內在邏輯和發展趨勢。
5. 上海票據交易所的運行是票據市場的熱點問題之一。該書解讀了票交所的成立對中國票據市場的意義,深入分析了其運行邏輯,並展望了票交所時代票據市場的發展藍圖。
6. 以票據發展歷史為軸線,邏輯簡明清晰,案例翔實,是一本認識與研究中國票據市場的基礎讀物。
《票據革命》闡述了中國票據市場的震盪、變革與重構,簡明回顧了中國票據市場近40年的曲折成長史,特別是生動描述了近年來票據市場經歷的劇烈震盪,深刻透視中國票據市場變革的宏觀背景和內在邏輯,描繪出一幅票交所時代新藍圖。
《票據革命》基於央行主導成立上海票據交易所的重大創新與變革背景,系統性分析與思考在票交所新時代,中國票據行業如何進行市場重構、機構轉型和生態再造,以及如何利用金融科技創新、監管制度變革推動票據市場發展,並探討了票據市場變革帶來的宏觀影響。
站在中國票據市場發展的歷史進程視角看,這無疑是一場具有顛覆性特徵的「市場革命」。《票據革命》一書立足於票據業發展的現實目標與未來方向,聚焦於為中國票據市場建設與發展提供理性洞見與系統建議,以期推動並加速票據市場轉型創新與變革發展的進程。
作者簡介:
張立洲
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供職於中國民生銀行總行。兼任中國票據研究中心理事、中國人民大學金融信息中心副主任。
先後就職於證券機構、保險集團、實業集團和商業銀行,主導發起了由33家大型金融機構和主流財經媒體創立的具有重要行業影響力的投行合作平台——中國並購合作聯盟,被《證券時報》評為2016年中國區「十大投資銀行家」,出版《走向混業經營之路》《中國式投行》《戰略與套利》等著作,其中《中國式投行》作為財經暢銷書被翻譯成英文和阿爾巴尼亞文。曾獲中信出版集團「優秀作者獎」和「國際傳播獎」,在國家級刊物發表《論中國經濟的雙重再平衡》等論文數十篇。
❽ 我國票據市場的運行狀況
從市場成長的過程看,中國中國票據業務發展歷程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1982~1988年。1982年,中國人民銀行推行「三票一卡」,倡導商業銀行發展票據業務。當年工商銀行上海分行率先辦理票據承兌、貼現業務,人行開始試辦再貼現業務。由於商業銀行管理操作沒有經驗,票據市場上違規現象、假票問題嚴重,1988年各商業銀行基本停辦票據業務。第二階段:1994~1997年。1994年下半年,針對當時一些重點行業的企業貨款拖欠、資金周轉困難和部分農副產品調銷不暢的狀況,中國人民銀行會同有關部門提出在「五行業、四品種」(煤炭、電力、冶金、化工、鐵道和棉花、生豬、食糖、煙葉)推廣使用商業匯票,開辦票據承兌、貼現和再貼現業務,商業票據業務再次發展,在幾個有限城市形成小規模票據市場。1996年《票據法》頒行,為票據市場發展奠定了法律基礎。第三階段:1998年以來至今。1998年以來,人民銀行不斷改進宏觀調控方式,為支持中小金融機構和中小企業發展,促進貨幣市場成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票據市場發展。改革貼現率、再貼現率確定方式,將再貼現率和再貸款利率定價方式分開,再貼現率成為獨立的利率指標。商業銀行可以在再貼現率的基礎上自主確定貼現率,但不能高於同檔次的貸款利率,同時取消了再貼現行業比例限制。為推動票據市場的發展,調控票據市場的交易與其他貨幣市場的交易,1999年6月中央銀行將再貼現率下調至2.16%。中國票據市場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票據市場發展狀況1998年以來,在中央銀行的推動下,以銀行承兌匯票為主的商業票據業務發展較快。一是票據業務量穩定增長。1994~2004年,年度票據簽發量由640億元增加到3.4萬億元,年均增幅約50%;金融機構年度票據累計貼現額由470億元增加到4.5萬億元,年均增幅約70%。2004年全國票據貼現余額為1.02萬億元,占短期貸款余額的12%,簽發和貼現商業票據已經成為企業非常重要的融資渠道。二是以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為依託的區域性票據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武漢、鄭州、天津、沈陽和大連等十個中心城市的票據簽發、貼現佔全國1/3以上。三是部分商業銀行在內部設立票據專營機構,如工商銀行在上海成立了票據營業部,並先後在北京、天津、西安、沈陽、鄭州、重慶設立了票據分部。票據專營機構設立以後,帶動了票據業務的進一步發展。四是中國票據網建立,票據市場參與者可以充分利用網路進行交易咨詢和溝通。1998年以來中國票據市場的發展情況見表12-8。2004年,票據市場上累計簽發商業匯票3.4萬億元,同比增長22%;累計票據貼現4.5萬億元、再貼現223.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和下降79%。2004年末,已簽發的未到期商業匯票余額為1.5萬億元,同比增長17%;票據貼現、再貼現余額分別為1萬億元和3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6%和下降96%。2004年票據業務發展呈現以下特點:一是票據業務發展有效緩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緊張局面。全年企業簽發的商業匯票未到期余額1.5萬億元,比2003年增加2180億元,約為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1/10;票據貼現余額1.02萬億元,比2003年增加2143億元,約佔全部金融機構新增貸款的9%。二是貼現余額逐月下降,金融機構對中央銀行資金依賴明顯減少。三是銀行承兌匯票仍是票據市場的最主要工具。全年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簽發量、當月簽發量、未到期余額均占商業匯票總額的97%以上。四是相對於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中小金融機構票據交易較為活躍。全年中小金融機構的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額約佔全部銀行承兌匯票累計發生總額的66%,比2003年增加7個百分點;其票據貼現累計發生額佔全部票據貼現累計發生總額的52%,比2003年增加8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