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華大基因的華大品牌
作為以領先的基因科技造福人類為宗旨的生物科技公司,華大基因憑借自身強大的硬體平台和人才資源,在9大領域為全球科研工作者提供創新型生物研究服務,為廣大普通民眾提供前沿生物科技在醫療、農業、環境等領域的應用服務。 華大基因研究院致力於基因組學、轉錄組學等多組學方面的公益性研究,研究內容涵蓋醫療健康、農業育種、環境等生命科學相關領域,目前主要進行個人基因組、腫瘤、生育健康和動植物分子育種四大項目的研究。
機構願景:實現基礎研究重大技術突破和領先技術開發,成為生物產業發展核心驅動力。
品牌大事記
2007年6月 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成立
2011年7月 華大基因大數據期刊《Giga Science》雜志已經開始接收數據,並公開了首個可引用的資料庫—德國大腸桿菌資料庫。 華大科技專注於服務生命科學研究者、搭建全產業鏈服務網路,解決人類社會中的各類健康、能源、環境問題,致力於成為全球生命科學研究機構的首選合作夥伴。
機構願景:為科學家有效組織科研資源提供方向性信息支持;改善人類健康,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建立全球合作網路,成為知識最重要的生產者。
品牌大事記
2009年8月 華大基因專門成立科技合作事業部,旨在為全球合作夥伴提供科技合作和服務。
2012年4月 華大基因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科研解決方案提供者。
業務內容
華大科技依託多種成熟技術平台,服務於生命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為全球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科研人員提供高質量的、行業領先的基因組學測序服務、基因分型、轉錄組學測序服務、表觀組學測序服務、蛋白質譜分析服務、Sanger測序及Oligo合成、生物雲計算等標准化的生物技術外包服務;除此外,我們還可以依據您的個性化需求提供定製化產品服務以及一站式全套的解決方案(Total Solution)。 華大醫學致力於以經濟、簡便的方式,將全球前沿的多組學科研成果應用於醫學檢測領域,以期大幅降低出生缺陷率,提高腫瘤等重大疾病的診療效果。華大醫學已開發出一系列基於多組學技術的檢測服務,形成了貫穿生命孕育、出生、發育、成長等全過程的全時全景產品圖譜。
品牌口號:我的基因我知道,我的健康我做主
機構使命:控制幾種病,造福千萬家
品牌大事記
2007年2月, 「華大健康(現華大醫學)事業部」正式成立;
2012年3月, 臨檢中心及胎兒與生殖健康中心合並,華大健康(現華大醫學)成立;
2014年3月,「華大健康」正式更名為「華大醫學」。 華大農業研究范圍覆蓋植物、動物、微生物、海洋四大領域,現擁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設備/儀器齊全、管理完善的各類生物學和育種實驗室、玻璃溫室及近千畝的育種基地和產業化基地,致力於推動新興農業經濟發展。
機構願景:建設農業物種分子育種核心技術支撐平台,打造生物農業經濟新型產業鏈,成為中國新生物經濟的技術引擎。
品牌大事記
2009年7月 華大方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是世界第一家手工克隆產業化公司。
2010年 農能平台、微生物平台與克隆平台整合成華大基因的生命科學事業部,暨華大農業。 華大基因學院致力於國際化開放辦學,建立「以項目帶學科 、帶產業、帶人才」、在實戰中培養人才的新型教育培養體系,與多家國內外知名高校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涵蓋非學歷教育和公共教育,培養生物領域科研和產業需要的創新型人才。
機構願景:打造跨領域教學平台,提供優質教育資源,培養生物科學和產業人才,建立適應新生命科學以及未來生物產業和生物經濟發展的創新教育體系。
華大基因學院已和包括華南理工大學,武漢大學,東南大學在內的10餘所知名高校建立了教育合作關系,採用「2.5+1.5+X」或「3+1+X」的模式開展本、碩博聯合培養,同時還與香港中文大學、哥本哈根大學、奧胡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碩、博聯合培養計劃,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方式。
品牌大事記
2011年10月深圳市華大基因學院成立。
2012年 華大基因學院創新班學員在國際遺傳工程機器大賽亞洲賽區中斬獲金牌。 國家基因庫集生物資源樣本庫、生物信息資料庫和生物資源信息網路為一體,儲存和管理中國特有的遺傳資源、生物信息和基因數據,提高中國生命科學研究水平和國際影響力,促進我國生物產業發展。
B. 華大基因就業前景怎麼樣
管理差,官僚主義,一時一個口號,基本半年架構調整一次,組織極度不穩定。沒有契約精神,承諾當屁放,對員工的承諾基本不會兌現。工資低,漲薪很難,漲薪幅度很低,沒有年終獎。很多閑人,在領導身邊的人都可以漲薪,實際上整天只會開會和拍馬屁。真正幹活的人得不到應有的待遇和獎勵,完全沒有重視員工,對員工的訴求一概不理,除非出大事故。以上員工都是指基層員工。本來圈子不大的生物行業,領導必須在裡面需要混級別。加上架構經常調整,領導為了保住位置跪舔上面,擠壓下面的人立功,下面的人互相獨立,互相明哲保身,互相爭存在感等等。沒有安全感。不開心。當然,如果不是架構經常調整,中小層領導就不會經常爭,工作就是工作,就不會成了跪舔,都是人心。
C. 華大基因股票上市了嗎
華大基因近期即將上市。
根據華大基因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提示公告顯示:投資者可以在2017年7月5日(T日)進行網上申購和網下申購。
資料來源:巨潮資訊網
D. 華大基因官網想咨詢做一個癌症病人的基因檢測需要多少錢做的項目有哪些
可以去佳學基因查啊,價格很合理
E. 華大基因官網首頁
你好,【華大集團——基因科技造福人類】https://www.genomics.cn/
電話
400-706-6615(科研)
400-605-6655(臨床)
027-59366655(客戶關懷與聯絡電話)
(+852) 36103510 (中國香港)
4006056655轉0(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預訂專線)
華大基因成立於1999年,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組學研發機構,將前沿的多組學科研成果應用於醫學健康、農業育種、資源保存等領域,推動基因科技成果轉化,【回答】
F. 華大基因一年半估值縮水38億是怎麼回事
金陵晚報消息,作為基因領域的龍頭企業,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的招股書於3月14日晚間更新,並再度叩關A股。從相關數據看,雖然這家公司一度被VC、PE擠破門檻,但在後起之秀的追趕下,所謂「神一般存在」的評價已大打折扣。
《金證券》記者注意到,按照公司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華大基因目前總股本3.6億股,公司擬募資17億元,發行股票數量不低於4000萬股。簡單測算,公司IPO募資計劃中的估值為42.5元/股,其目前總估值約為153億元。相比一年半以前,估值縮水38億元。
基因界的騰訊還是富士康?
這固然與投資機構起初的盲目樂觀有關,但從財務數據看,華大基因的業績也並非外界想像中那麼光鮮。
招股說明書顯示,華大基因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1.32億元、13.19億元以及17.11億元,凈利潤分別達到5852.98萬元、27205.52萬元和35001.75萬元。公司2015年凈利增長3.6倍,這是因為公司前身華大醫學於2014年12月啟動與華大科技的重組,華大控股、華大三生園將其持有的華大科技合計57.6225%的股權評估作價對華大醫學進行增資。
而根據此前公司披露的資料,2012-2014年,華大基因的營業收入分別為7.95億元、10.47億元、11.32億元,同期歸屬母公司的凈利潤分別為8173萬元、1.36億元、2812萬元,其中2014年凈利潤較上年下滑79.3%。對於如此大的業績波動,華大基因此前並未在招股書中解釋詳細原因。而在這次更新後的招股說明書中,2014年的凈利潤變成了5852.98萬元。
前述投資界人士推測,可能華大基因獨立發展的業績表現跟不上公司一路飆升的估值,控股股東才啟動了2014年底的重組。
追溯過往,2010年,華大從美國基因測序儀器公司illumina購入128台高通量測序儀,使其一舉成為全球最大的基因測序機構。2013年,華大完成對美國測序儀生產商CG的收購,從而具備二代基因測序儀的生產能力。
這也導致市場上一直有兩種聲音:一說華大基因是「騰訊」,有著強大的生物學領域創新技術;一說華大基因是「基因界的富士康」,一家基因測序的來料加工企業而已。
競爭對手正在謀求上市
近些年,基因市場被投資界熱捧,競爭程度也在加劇。
招股說明書顯示,在華大基因2016年銷售額排名前五的大客戶中,美年大健康位列第二大客戶,采購額5739.55萬元,佔比3.35%。作為國內最大的民營體檢機構之一,美年大健康對基因檢測服務有旺盛需求。然而,《金證券》記者注意到,美年大健康旗下已經自設基因檢測服務公司美因基因,並且已經在2016年11月順利融資1.67億元。
此外,華大基因收入來源最高的是生育健康類服務,2016年該板塊收入達9.29億元,佔比54.62%。而在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中,貝瑞和康一直被視為華大基因有力的競爭對手。巧合的是,貝瑞和康也在謀求上市。據上市公司*ST天儀(原天興儀表)2017年3月9日發布的公告顯示,貝瑞和康2014年、2015年、2016年營業收入分別為3.34億元、4.46億元、9.22億元;2014年、2015年、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0.36億元、0.37億元、1.42億元。
可見,貝瑞和康2016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比2015年增長285.63%。另外,在主要的生育健康類基因檢測服務方面,貝瑞和康9.22億元的營收已經接近華大基因的9.29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證監會就華大基因《招股說明書》發出《問詢函》,總共提出了59個疑問要求華大基因解釋。證監會表示,華大基因歷史上重組較多,主要通過收購股權和資產的方式,將華大控股下屬一些板塊納入發行人體系。因此,證監會要求華大基因說明:是否在資產、人員、機構、財務、業務等方面是否均獨立於關聯方。
對於外界疑問,《金證券》記者曾多次致電公司披露的公開電話,始終無人接聽。截至發稿,記者傳送給公司郵箱的采訪提綱也無人回復。
G. 饒毅對華大基因的質疑,有哪些是合理的
曾經被饒毅成為「流氓企業家」的華大基因楊煥明昨天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以下是饒毅當年的博客節選:
我認為楊煥明是企業家,因為迄今看來華大基因公司運行了多年,好像企業(至少表面上)是成功的,所以,稱之為企業家,是一種褒獎,因為在我的詞典里企業家高於商人。當然,我不說他是科學家,這一點其他人會有不同看法,因為大家對什麼是科學家有不同標准。如果發過論文就是科學家(英文的科學家用法),那麼楊煥明也算科學家,如果做了比較好的科學才是科學家,楊煥明就不是。什麼是比較好的科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是學生(和華大的青年員工)不妨知道楊煥明的模式並非大家都認可為科學家。DNA測序方法是外國發明的、儀器是美國生產、試劑是美國的,具體課題無需很多ideas,用中國的大量的錢(包括初期用地方政府的錢)、用中國廉價勞力,大量測序,是否算好的科學,生物學界很多人自有看法。所以,認為楊煥明不是科學家,恐怕不是我一人。不過,是不是科學家並不重要,爭論也無所謂。
---- 以下是 2013-07-26 原答案 ----
我沒有內幕,僅就題主問題中的第二點而言。
-論戰二:華大隻會拿別人的 idea 做學術嗎?2012 年底,Nature 雜志評選了年度十大影響力人物(ten people who mattered this year)*。華大基因(BGI)執行院長王俊(Jun Wang)入選。
三年前在 Nature 上有一篇介紹華大基因的文章,面對 Nature 雜志的采訪,王俊坦陳「我們是肌肉,我們沒有大腦(we are the muscle, we have no brain)」。個人感覺說出這樣的話需要很強的自信,他們是充滿野心的。2010 年華大基因購買了 128 台 Ilumina 公司生產的 Hiseq 2000 測序儀,據說該儀器的目錄價格為每台 69 萬美元。2012 年華大基因又斥資 1.18 億美元收購了與 Ilumina 競爭的測序公司 Complete Genomics。
從純粹的科學貢獻來講,如果真如王俊在題主引用的「論戰」中所言,糖尿病微腸道菌群與癌細胞單細胞測序等工作是他們自主完成的,他當之無愧可以算是傑出的科學家。癌細胞單細胞測序的工作都發表在 Cell 雜志上,見這里和這里,我沒有看完全文,不好直接判斷工作的意義。但從作者單位來看,通訊作者的單位都是華大基因(BGI),共同第一作者排在前幾位都是 BGI 的,但都有一位第一作者屬於別的單位。這兩位特殊的共同一作的單位都是醫院,也許是因為他們提供了癌細胞來源,或者提供了部分 idea,但我個人傾向於判定主要的科學貢獻屬於 BGI。Nature 在前述報道中也強調,2012 年華大基因主導了他們自己的原創工作,其中就包括這兩篇 Cell 文章。
Nature 的報道援引哈佛大學 George Church 教授的話說,「1999 年 BGI 的測序能力佔全世界的 1%,現在已經達到了 50% 以上」。華大基因今年一共參與發表了 100 多篇論文,其中大多是 Cell, Nature, Science 文章。盡管如此,Nature 指出華大基因 2012 年最主要的進展在於將基因組科學研究轉化為實際應用。比如 9 月份與蓋茨基金會簽署的關於農作物與傳染病的合作協議,以及推動發展下一代測序技術,通過對母親血液中致命性染色體畸變進行基因檢測,用來診斷測試新生兒的潛在疾病。
從他們的這些努力看來,華大基因也許並不像很多人(包括我)之前認為的那樣,僅僅是一個測序工廠,而是也擁有它們自己的科學夢想。
*:
Nature 評選的這十大人物在華大基因官方主頁新聞中翻譯為「2012年科學界年度十大人物」,而實際上,同時入選的另外9位分別是(摘自科學網編譯):
羅爾夫-迪特爾·霍耶爾(Rolf-Dieter Heuer),歐洲原子核研究委員會主席,他讓世界認識了「上帝粒子」。
辛西婭·羅森茨維格(Cynthia Rosenzweig ),紐約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共同主席,她致力於保護她居住的紐約哥譚鎮,使其具有自然災害抵禦能力。
亞當·施特爾茨納(Adam Steltzner),NASA工程師,他領導「好奇號」火星車的登陸任務。
塞德里克·布朗潘(Cédric Blanpain),布魯塞爾大學教授,他領導的團隊解決一個長期爭議的科學問題,證實了癌症幹細胞確實存在。
伊麗莎白·艾奧恩斯(Elizabeth Iorns),邁阿密大學博士後,她因證實他人一項研究的錯誤而遭到人身攻擊和職業挫折。
喬·漢德爾斯曼(Jo Handelsman),耶魯大學微生物學家,她通過研究證實,不論男女,對女性科學家存在歧視。
蒂姆·高爾斯 (Tim Gowers),劍橋大學數學家,他發起了針對愛思唯爾出版集團的網路抵制。
貝爾納· 貝爾納迪尼斯(Bernardo De Bernardinis),義大利政府官員,他因聽信地震學家沒有預防地震而被判過失殺人罪。
羅恩· 富希耶(Ron Fouchier),荷蘭病毒學家,爭議禽流感論文作者,他全年大部分時間在爭取發表該成果。由此看來,應該被視為「十大新聞人物」更加合適。
H. 華大基因官網自己怎麼查結果
登陸華大官網以後或者收到他的郵件以後,能夠進行注冊。然後就能方便的查詢自己的結果了。在未注冊的時候,隨時關注自己的郵箱,結果返回到郵箱里。
I. 華大基因在中國有沒有基因檢測儀器製造工廠
新聞報道華大基因用了3天,
如果還想快那就增加人手,增加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