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風電2012年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

風電2012年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

發布時間:2022-03-28 05:42:18

❶ 風電軸承標准

在全球能源告急的背景下,風力發電作為清潔能源,正被看作是中國解決能源問題的可行路徑之一。

在政策引導之下,國內風力發電市場被迅速激活,一條從上游風力發電機組組件生產到發電機的製造,再到風力發電廠的建設等完整的產業鏈,正在快速升級。而處在這一產業鏈中的每一個環節的生產商們,在商機的誘惑之下,展開了一場時不我待的市場爭奪戰。

在這一產業鏈的上游,洛陽找到了自己的「銳利武器」。作為中國軸承生產基地,洛陽迅速加入到了風力發電設備製造組件的爭奪之中。

洛陽LYC軸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LYC)在這場爭奪戰中,顯然取得了市場優勢。日前,一則國內風力發電行業的《滾動軸承風力發電機軸承標准》由LYC制定完成。LYC擎起了領舞上游市場的大旗。

但是,在激烈的市場爭奪中,LYC難言勝券在握。不僅國內瓦房店軸承集團公司(以下簡稱瓦軸)等企業的風力發電機軸承產能已經走在了前面,後面的浙江天馬軸承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江天馬)等一批生產商緊追而來,就在洛陽本土,一場風電軸承製造的產業大戰正欲上演。

LYC標准

日前,一則消息讓從沉痾中康復的LYC,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只是這次並非糾葛太深的重組,而是LYC技術在國內行業中的引領讓人刮目相看。

「一流企業制定標准,這充分說明了LYC在國內軸承製造產業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對他們起草了國內風力發電行業《滾動軸承風力發電機軸承標准》,LYC副總工程師徐紹仁不無自豪地說。

事實上,這並非自詡。企業承擔一個行業的生產標准,就昭示著這一企業的行業領袖地位。作為從洛陽軸承集團剝離而出的LYC來說,承襲了洛軸50餘年軸承製造的工藝經驗,在軸承製造上取得了很多項國內「創造」,一直是國內最大的特大型軸承綜合製造和生產商。

設計規范、材料標准、性能指標以及檢測驗收等每一個環節,從今年9月1日起,國內風力發電滾動軸承生產都要嚴格執行LYC制定的標准,這對LYC來說,從品牌形象、製造成本到市場銷售都是一個莫大的利好。

LYC建立的風電滾動軸承標准體系,「統一了國內市場亂象。」一位業內專家表示。

火爆的市場

風電市場正在快速成長,在此之前,統一了技術標准,顯然為市場的進一步做大提供了技術保障。事實上,標準的制定是一場「及時雨」,「因為風電設備製造商已經出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徐紹仁表示,「國內至少有二三十家。」

從起步到現在的加速度,在徐紹仁看來,太快了,「出乎我們的意料」。

生產商首先看到的是商機。2006年1月1日起,《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實施,走可持續的發展之路,成為國家能源發展的戰略取向,風力發電成為國家倡導並積極開發的清潔能源之一。當然,更為宏大的背景是,全球傳統能源告急,具有約束力的《京都議定書》的實施,使人們警醒溫室效應,發展清潔能源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

中國,是世界上風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發展風力發電大有可為。為此,國家在「十一五」規劃中,提出了到2010年,國內風電裝機容量要達到500萬千瓦,到2020年,達到3000萬千瓦。「十一五」末,讓中國成為世界風能市場的中心,也成為世界風電市場的製造中心。

這一規劃是有現實基礎的。2005年中國風機新增裝機容量有500多兆瓦,比2004年增長250%,2006年,位於內蒙古、新疆以及沿海省份的62座風電場發電達15.3億千瓦時。

如此大的裝機容量規劃,將會有怎樣的市場前景呢?業內專家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按照目前每千瓦時裝機容量投資7000元來計算,2020年我國風力發電能力要達到3000萬千瓦,需投入的風電設備市場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這樣,每年的市場份額至少在50億元。
這一龐大的蛋糕,顯然是非常誘人的。全國各地紛紛上馬風電設備製造企業,新疆、遼寧、河北等幾乎各省(市、區)都上馬了風電設備企業,湖南省更是提出了打造風電產業群的口號。洛陽一拖集團早在2004年,就與西班牙合作生產了整套風電設備。

嗅到蛋糕香味的不只是國內企業,國外的風電設備製造巨頭更是悉數進駐到中國。

「三國演義」

國內企業加速進入到風電設備製造領域,以及國外風電設備製造巨頭的加入,讓國內風電市場迅速點燃了戰火。

「毫不誇張地說,(風力發電機軸承)訂單像雪片般飛來。」徐紹仁手裡翻動著訂單,難掩興奮。與LYC簽訂購買風力發電機軸承的廠家有20多戶。

面對如此大的市場需求,加速進行產能的擴充,就成為LYC及國內風電軸承製造商眼下最為緊迫的戰術准備。

LYC正在加緊備戰之時,國內瓦軸、浙江天馬等風電軸承製造商也已經為爭奪更大的市場份額,進行著產能的擴充。

據了解,在LYC向國內數控裝備製造巨頭齊重數控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重)購置風電製造設備之時,瓦軸、浙江天馬等企業在一周內也相繼來到齊重,要求購置製造設備。「我們比他們提前訂購了生產設備。」LYC一位負責人這樣表態,顯然,在這一爭奪戰中,他們搶到了商機。

但是,LYC並不諱言自己在風電製造上已經落後的局面。上述負責人表示,前兩年,洛軸一直在重組,耽擱了他們在風電軸承製造上的時間。目前,他們就是要趕超同行。據介紹,瓦軸的兆瓦級風電軸承月生產能力100多台(套),遠遠高於LYC。而浙江天馬募集了2.16億元追加投入到風電軸承的研製與生產中。

前有勁敵,後有追兵。看到兆瓦級軸承製造前景的不僅是上述國內知名軸承製造商,作為中國軸承基地的洛陽,中機十院控股的中機洛陽軸承科技有限公司和洛陽軸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民營企業等都加入到了風電軸承市場的爭奪之中。

冷考量

面對火爆的市場及難得的產業機遇,作為政府又有何打算呢?

洛陽市發改委工業經濟科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正准備由企業牽頭組建風電產業聯盟,在這一產業鏈條中,洛陽有一拖的風電設備綜合能力,有中信重機的轉子、主軸生產能力,還有增速器生產等生產能力,加上幾家風電軸承生產企業,形成了相對完整的產業鏈。為此,洛陽市還專門出台了《關於發展軸承產業的意見》進行扶持。

她表示,這不僅符合洛陽的裝備及產業發展優勢,也符合國家的產業定位。在去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中,發展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十六個領域中第一項提出,可以看出,國家對這一重大裝備製造項目的重視。

為此,由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制定的《促進風電發展實施意見》即將出台,還將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生產商給予具體補貼等扶持政策。

面對政策的利好,風電設備製造商如雨後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了。LYC銷售處常務副處長吉冰旭表示,「無序上馬(風電設備製造)的現象已經出現了」。他認為,國外僅有十餘家風電設備廠家,而目前國內有二三十家,這必然會形成無序競爭的局面。就是風電軸承項目跟著「一窩蜂式地上馬」。

一位業內專家認為,這一局面必然潛伏著產業風險。事實上,風險無處不在。企業蜂擁而至,當然為了追逐高利潤。據介紹,風電設備製造,特別是風電軸承的製造,國內目前成熟的技術為1兆瓦級以下的技術。1.5兆瓦級的技術除了LYC外,其他廠家的技術還處在試驗室階段,難以形成產能規模。即便是LYC掌握的技術也在世界風電軸承製造技術中落後了。這顯然為新進者增添了技術風險。

面對亂象,「應該強力整合。」一位專家給洛陽風電軸承產業發展開出了葯方,即把各方的資源優勢拿來,形成一個產業拳頭,這樣就有利於當地產業的良性發展。

❷ 山東風電發展現狀如何

山東是中國風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山東風能資源總量約6700萬千瓦,主要集中在半島沿岸地區、海島和山區海拔較高的平坦區域。山東海上風能儲量比陸地大,風速高,靜風期少,風電效率更高。山東擁有3100公裏海岸線,佔了全國約六分之一,近海風能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1985年第一台風電機組在榮成市馬蘭灣建成標志著山東探索風能源開發利用的開始。隨著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發展新能源的日益重視,從2006年開始,華能、魯能、華電、大唐和國華等大型電力公司積極投入到山東的風電建設中,山東風電產業出現了迅速增長的態勢。截至2007年底,山東全省總計有106台並網風機,總裝機容量達到9.22萬千瓦。
2008年下半年,受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影響,山東省供電負荷增長趨緩,傳統電力行業面臨虧損,但風力發電發展勢頭依然迅猛。隨著又一批風電項目陸續開工建設,山東風力發電裝機規模持續擴張。積極開發節能環保的新能源已成為大勢所趨,山東風電產業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
由於電煤供應不足,山東省電力供應較為緊張。大力發展風力發電,不僅可以有效利用風能資源,創造豐厚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補充山東電力缺口,緩解山東供電壓力。山東省各級政府按照規模經濟化、裝機大型化、設備本地化的原則,加快推進風電發展,同時通過風電發展的規模化來帶動風電設備的產業化。山東重點在煙台、青島、威海、濱州、東營、濰坊等沿海地區建設大型風電場,並逐步向淺近海域發展,建設一批海上風電項目。
我國風力等新能源發電行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預計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將保持高速發展。隨著風電裝機的國產化和規模化,風力發電成本可望再降。因此風電產業開始成為越來越多投資者的逐金之地。在國際國內經濟走勢尚不明朗、擴大內需政策不斷出台、風電市場前景樂觀等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風力發電成為投資熱點。憑借豐富的風能能源和日益優化的投資環境,山東風電市場吸引著眾多國內外風電企業紛紛搶灘。「十一五」期間山東積極推進風電建設,規劃到2010年,全省風電新裝機容量達到92萬千瓦,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00萬千瓦;從2011年到2020年,將新增風電裝機容量300萬千瓦,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400萬千瓦。
中國投資咨詢網2009-2012年山東省風力發電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❸ 風電的發展前景與展望

其實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間,我國將持續優化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發展布局,在繼續推進集中式基地建設的同時,全力支持分布式風電、光伏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大力發展海上風電。

對於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島嶼、草原牧區、山區和高原地帶,因地制宜地利用風力發電,是實現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海上風電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領域,是推動風電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重要力量,是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措施。

創新和技術在風電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結合GIS技術、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和智能應用等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給風電行業前景帶來更大的價值提升,解決著困擾風電行業的深層頑疾。數字化技術的深度應用打通了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共享,讓風電行業與數字化實現深度融合。

圖撲軟體(HIghtopo)打造風電場遠程集控中心可視化系統,建立風電場遠程監控自動化,實現風電場運行管理、檢修管理、經營管理和後勤管理集中化,是風電發電場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也是保障風電場綜合利用效益最大化實現的方式。

伴隨著風電開發的深入發展,偏遠山區,高海拔地區、海上風電正在成為風電的主要方向,而在這些地區的運維人員,必然面對生活條件艱苦、工作環境惡劣的問題。其次,在大型的風電場中有幾十台甚至上百台風電機組,同時一個風力發電公司擁有多個風電場,多個風電場分散於不同的區域,如需對每個風電場單獨進行管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也給電網的調度和電網的安全運行帶來諸多問題。通過結合GIS技術、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和智能應用等先進技術的綜合應用,讓運維感知更透徹、互通互聯更全面、智能化更深入,可以大大提升現場作業人員的工作效率。

風電的實用價值

1、實現能源管理綠色化

利用HT的可視化技術,以及結合GIS技術的應用,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建設,讓風電場的監控更為直觀,控制更加精準,提高風電場的整體管理水平和運維效率,推進風電場的綠色化和智能化的轉型升級進程。

2、運營管理精細化

可實現整個風電場系統的過程管理和運行管理,提高了風電場系統的管理效率。通過數據面板信息實時了解風電場的運行情況實現精準的管理。利用大數據分析及風電模型模擬技術,定量分析運營過程中的各項運營指標,用數字驅動風電機的運營管理與決策。

3、監測管理透明化

實現遠程監控、無人值守,通過遠程智慧控制,只需在集控中心就能實現均衡輸送、精確調節,並能及時發現風電機損耗情況,及時檢測修復,保障風電場的安全運維。

❹ 風電變速箱增

國內外風力發電技術現狀與發展

來源:內蒙古農業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所 作者:田德 發布時間:2007.09.11
風能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近30年來,國際上在風能的利用方面,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應用研究都取得了重大進步。風力發電技術日臻完善,並網型風力發電機單機額定功率最大已經到5MW,葉輪直徑達到126m。截止2005年世界裝機容量已達58,982MW,風力發電量佔全球電量的1%。中國成為亞洲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推動者之一,其總裝機容量居世界第8位,2005年新增裝機容量居世界第6位。今後,國內外風力發電技術和產業的發展速度將明顯加快。

1 引 言

風是最常見的自然現象之一,是太陽對地球表面不均衡加熱而引起的「空氣流動」,流動空氣具有的動能稱之為風能。因此,風能是一種廣義的太陽能。據世界氣象組織(WMO)和中國氣象局氣象科學研究院分析,地球上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00億kW,是地球上可利用水能的20倍。中國陸地10m高度層可利用的風能為2.53億kW,海上可利用的風能是陸地上的3倍,50m高度層可利用的風能是10m高度層的2倍,風能資源非常豐富。

風能是一種技術比較成熟、很有開發利用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1]。風能的利用方式不僅有風力發電、風力提水,而且還有風力致熱、風帆助航等。因此,開發利用風能對世界各國科技工作者具有極強的魅力,從而喚起了世界眾多的科學家致力於風能利用方面的研究。在本文中,將對國內外風力發電技術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論述。

2 風力發電基本知識

2.1 風能的計算公式

空氣運動具有動能。風能是指風所具有的動能。如果風力發電機葉輪的斷面積為A,則當風速為V的風流經葉輪時,單位時間風傳遞給葉輪的風能為

(1)

其中:單位時間質量流量m=ρAV

(2)

在實際中, (3)

式中:

PW—每秒空氣流過風力發電機葉輪斷面面積的風能,即風能功率,W;

Cp—葉輪的風能利用系數;

hm—齒輪箱和傳動系統的機械效率,一般為0.80—0.95,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為1.0;

he—發電機效率,一般為0.70—0.98;

r—空氣密度,kg/m3;

A—風力發電機葉輪旋轉一周所掃過的面積,m2;

V—風速,m/s。

2.2 貝茨(Betz)理論

第一個關於風輪的完整理論是由德國哥廷根研究所的A·貝茨於1926年建立的。

貝茨假定風輪是理想的,也就是說沒有輪轂,而葉片數是無窮多,並且對通過風輪的氣流沒有阻力。因此這是一個純粹的能量轉換器。此外還進一步假設氣流在整個風輪掃掠面上的氣流是均勻的,氣流速度的方向無論在風輪前後還是通過時都是沿著風輪軸線的。

通過分析一個放置在移動空氣中的「理想」風輪得出風輪所能產生的最大功率為

(4)

式中:Pmax—風輪所能產生的最大功率;

—空氣密度,kg/m3;

A—風力發電機葉輪旋轉一周所掃過的面積,m2;

V—風速,m/s。

這個表達式稱為貝茨公式。其假定條件是風速與風輪軸方向一致並在整個風輪掃掠面上是均勻的[2]。

將(4)式除以氣流通過掃掠面A時風所具有的動能,可推得風力機的理論最大效率

(5)

(5)式即為有名的貝茲(Betz)理論的極限值。它說明,風力機從自然風中所能索取的能量是有限的,其功率損失部分可以解釋為留在尾流中的旋轉動能。

能量的轉換將導致功率的下降,它隨所採用的風力機和發電機的型式而異,因此,風力機的實際風能利用系數Cp<0.593[3]。

2.3 溫度、大氣壓力和空氣密度

通過溫度計和氣壓計測試出實驗地點的環境溫度和大氣壓,由下式計算出空氣密度。

(6)

式中:ρ—空氣密度,kg/m3;

h—當地大氣壓力,Pa;

t—溫度,℃。

從空氣密度公式可以看出,空氣密度的大小與大氣壓力、溫度有關。

2.4 風力機的主要組成

1) 小型風力發電機

小型水平軸風力機主要組成部分有:風輪、發電機、塔架、調向機構、蓄能系統、逆變器等。

(1)風輪

風輪是風力機從風中吸收能量的部件,其作用是把空氣流動的動能轉變為風輪旋轉的機械能。水平軸風力發電機的風輪是由1~3個葉片組成的。葉片的結構形式多樣,材料因風力機型號和功率大小而定,如木心外蒙玻璃鋼葉片、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樹脂葉片等。

(2)發電機

在風力發電機中,已採用的發電機有3種,即直流發電機、同步交流發電機和非同步交流發電機。小型風力發電機多採用同步或非同步交流發電機,發出的交流電通過整流裝置轉換成直流電。

(3)塔架

塔架用於支撐 發電機和調向機構等。因風速隨離地面的高度增加而增加,塔架越高,風輪單位面積捕捉的風能越多,但造價、安裝費等也隨之加大。

(4)調向機構

垂直軸風力機可接受任何方向吹來的風,因此不需要調向機構。對於水平軸風力機,為了得到最高的風能利用效率,應用風輪的旋轉面經常對准風向,需要對風裝置。常用的調向機構主要有尾舵、舵輪、電動對風裝置。

(5)限速機構

當風速高於風力機的設計風速時,為了防止葉片損壞,需要對風輪轉速進行控制。

(6)貯能裝置

貯能裝置對獨立運行的小型風力機是十分重要的。其貯能方式有熱能貯能、化學能貯存。

(7)逆變器

用於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以滿足交流電氣設備用電的要求。

2) 大型風力發電機

大型風力發電機組由兩大部分組成:氣動機械部分和電氣部分。氣動機械部分包括風輪、低速軸、增速齒輪箱、高速軸,其功能是驅動發電機轉子,將風能轉換為機械能。電氣部分包括非同步發電機、電力電子變頻器、變壓器和電網,其功能是將機械能轉換為頻率恆定的電能。近年來,又研製成功了直驅式變速恆頻風力發電機組(無增速齒輪箱)。

3 風力機與風力發電技術

3.1 風力機與風力發電技術的發展史

風能,是人類最早使用的能源之一。遠在公元前2000年,埃及、波斯等國已出現帆船和風磨,中世紀荷蘭與美國已有用於排灌的水平軸風車。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利用風能的國家之一,早在距今1800年前,我國就有風力提水的記載。1890年丹麥的P·拉庫爾研製成功了風力發電機,1908年丹麥已建成幾百個小型風力發電站。自二十世紀初至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一些國家對風能資源的開發,尚處於小規模的利用階段[4]。

隨著大型水電、火電機組的採用和電力系統的發展,1970年以前研製的中、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因造價高和可靠性差而逐漸被淘汰,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相繼都停止了運轉。這一階段的試驗研究表明,這些中、大型機組一般在技術上還是可行的,它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後期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

1980年以來,國際上風力發電機技術日益走向商業化。主要機組容量有300kW、600kW、750kW、850kW、1MW、2MW。1991年丹麥在Vindeby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個海上風電場,由11台丹麥Bonus 450kW單機組成,總裝機4.95MW。隨後荷蘭、瑞典、英國相繼建成了自己的海上風電場。

目前,已經備離岸風力發電設備商業生產能力的廠家,主要有丹麥的Vestas(包括被其整合的NEG-Micon),美國的GE風能,德國的Nordex、Repower、Pfleiderer/Prokon、Bonus和德國著名的Enercon公司。單機額定功率覆蓋范圍從2MW、2.3MW、3.6MW、4.2MW、4.5MW到5MW。葉輪直徑從80m、82.4m、100m、110m、114m、116m到126m。

3.2 風力機的種類

風力發電機是把風能轉換為電能的裝置,鑒於風力發電機種類繁多,因此分類法也是多種。按葉片數量分,單葉片,雙葉片,三葉片,四葉片和多葉片;按主軸與地面的相對位置分,水平軸、垂直軸(立軸)式;按槳葉工作原理分,升力型、阻力型。目前風力發電機三葉片水平軸類型居多。

水平軸風力機,風輪的旋轉軸與風向平行,如圖1所示;垂直軸風力機,風輪的旋轉軸垂直於地面或氣流方向,如圖2所示。

4 國內外風力發電的現狀

4.1 世界風力發電的現狀

目前,中、大型風力發電機組已在世界上40多個國家陸地和近海並網運行,風電增長率比其它電源增長率高的趨勢仍然繼續。如表1所示,截止2005年12月31日世界裝機容量已達58,982MW,年裝機容量為11,310MW,增長率為24%;風力發電量佔全球電量的1%,部分國家及地區已達20%甚至更多。2005年世界風電累計裝機容量最多的十個國家見表2,前十名合計51750.9MW,約佔世界總裝機容量的87.7%。

2005年國際風電市場份額的分布多樣化進程呈持續發展趨勢:有11個國家的裝機容量已高於1,000MW,其中7個歐洲國家(德國、西班牙、義大利、丹麥、英國、荷蘭、葡萄牙),3個亞洲國家(印度、中國、日本),還有美國。亞洲正成為發展全球風電的新生力量,其增長率為48%[5]。

2002年歐洲風能協會(EWEA)與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 International)發表了一份標題為「風力 12(Wind Force 12)」的報告,勾畫了風電在2020年達到世界電量12%的藍圖。報告聲明這份文件不是預測,而是從世界風能資源、世界電力需求的增長和電網容量、風電市場發展趨勢和潛在的增長率、與核電和大水電等其他電源技術發展歷程的比較以及減排CO2等溫室氣體的要求,論證了風電達到世界電量12%的可能性。報告還指出中國2020年風電裝機有可能達到1.7億千瓦[6]、[7]。

4.2 國內風力發電的現狀

根據國家氣象科學院的估算[8],我國陸地地面10米高度層風能的理論可開發量為32億kW,實際可開發量為2.53億kW。海上風能可開發量是陸地風能儲量的3倍。

內蒙古 實際可開發量 0.618億kW

西藏 實際可開發量 0.408億kW

新疆 實際可開發量 0.343億kW

青海 實際可開發量 0.242億kW

黑龍江 實際可開發量 0.172億kW

2005年中國除台灣省外新增風電機組592台,裝機容量50.3萬kW。與2004年當年新增裝機19.8萬kW相比,2005年當年新增裝機增長率為254%。

截至2005年底,中國除台灣省外累計風電機組1864台,裝機容量126.6萬kW,風電場62個。分布在15個省(市、自治區、特別行政區),它們按裝機容量排序如表3所示。與2004年累計裝機76.4萬kW相比,2005年累計裝機增長率為65.6%。2005年風電上網電量約15.3億kW.h[9]。

中國「十一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重大項目「大功率風電機組研製與示範」支持1.5~2.5MW、2.5MW以上雙饋式變速恆頻風電機組的研製;1.5~2.5MW、2.5MW以上直驅式變速恆頻風電機組的研製;1.5MW以上風電機組葉片、齒輪箱、雙饋式發電機、直驅式永磁發電機的研製及產業化;1.5MW以上雙饋式風電機組控制系統及變流器、直驅式風電機組控制系統及變流器的研製及產業化;近海風電場建設關鍵技術的研究;近海風電機組安裝及維護專用設備的研製;大型風電機組相關標准制定及風電技術發展分析等16個課題的研究[10]。「十一五」末,我國風電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將接近世界前沿水平。

4.3小型風力發電機

4.3.1小型風力發電機行業現狀

作為農村可再生能源主要支柱之一的小型風力發電行業在2005年度得到長足的發展,從事小型風電產業的開發、研製、生產單位達到70家。據23個生產企業報表統計,2005年共生產30kW以下獨立運行的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共33,253台,比上年增長34.4%,其中200W、300W、500W機組共生產24,123台,佔全年總產量的72.5%;15個單位共出口小型風力發電機組5,884台,比上年增長40.7%,創匯282.7萬美元,主要出口到菲律賓、越南等24個國家和地區。並且,由於汽油、柴油、煤油價格飛漲,且供應渠道不暢通,內陸、江湖、漁船、邊防哨所、部隊、氣象站和微波站等使用柴油發電機的用戶逐步改用風力發電機或風光互補發電系統。

4.3.2小型風力發電機行業發展趨勢

1) 由於廣大農牧民生活水平提高、用電量不斷增加,因此小型風力發電機組單機功率在繼續提高,50W機組不再生產,100W、150W機組產量逐年下降,而200W、300W、500W和1kW機組逐年增加,占總年產量的80%。

2) 由於廣大農民迫切希望不間斷用電,因此「風光互補發電系統」的推廣應用明顯加快,並向多台組合式發展,成為今後一段時間的發展方向。

3) 隨著國家《可再生能源法》及《可再生能源產業指導目錄》的制定,相繼還會有多種配套措施及稅收優惠扶植政策出台,必將提高生產企業的生產積極性,促進產業發展。

4) 目前我國尚有2.8萬個村、700萬戶、2,800萬人口沒有用上電,且分散居住在邊遠山區、農牧區、常規電網很難達到,有關專家分析700萬無電用戶中、300萬戶可用微水電解決用電,而400萬戶可以用小型風力發電或風光互補發電,滿足農牧民用電需要[11]。

4.3.3濃縮風能型風力發電機

濃縮風能型風力發電機由內蒙古農業大學新能源技術研究所研製,已獲得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94244155.9)。該型風電機組將稀薄的風能經濃縮風能裝置加速、整流和均勻化後驅動葉輪旋轉發電,從而提高了風能的能流密度,降低了自然風的湍流度,改善了風能的不穩定等弱點,提高了風能品位,降低了風電度電成本。該風力發電機具有的切入風速低、發電量大、噪音低、安全性高、壽命長、度電成本低等特點。

濃縮風能型風力發電機可獨立運行、風光互補運行、多機聯網運行和並入低壓電網運行。現已研製開發的系列產品有200W、300W、600W、1kW、2kW等機組。濃縮風能型風力發電機經過中試後,可以向中、大型機組發展。這種新型風電技術在中國和世界的應用,將有效地提高風電系統的供電水平和質量,有效地利用低品位的風能,提高風電商品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經濟益和生態環保效益[12]。

5 結 論

在今後的20年內,國際上風力發電產業將是增長速度最快的產業,風力發電技術也將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中國,並網型風力發電機組裝機容量增長速度將明顯加快,令世界矚目,離網型風力發電機組發展的地域廣、潛力大,裝機總容量最終將超過並網型風力發電機組。

❺ 低電壓穿越是怎麼一回事求詳細的解釋

低電壓穿越: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並網點的電壓跌落時,在電壓跌落的范圍內,風電機組能夠不間斷並網運行。對於光伏電站當電力系統事故或擾動引起光伏發電站並網電壓跌落時,在一定的電壓跌落范圍和時間間隔內,光伏發電站能夠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
基本要求
對於風電裝機容量占其他電源總容量比例大於5%的省(區域)級電網,該電網區域內運行的風電場應具有低電壓穿越能力。
風電場低電壓穿越要求
右圖為對風電場的低電壓穿越要求。
a) 風電場內的風電機組具有在並網點電壓跌至20%額定電壓時能夠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625ms的能力;
b) 風電場並網點電壓在發生跌落後2s內能夠恢復到額定電壓的90%時,風電場內的風電機組能夠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
考核要求
對於電網發生不同類型故障的情況,對風電場低電壓穿越的要求如下:
a) 當電網發生三相短路故障引起並網點電壓跌落時,風電場並網點各線電壓在圖中電壓輪廓線及以上的區域內時,場內風電機組必須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風電場並網點任意線電壓低於或部分低於圖中電壓輪廓線時,場內風電機組允許從電網切出。
b) 當電網發生兩相短路故障引起並網點電壓跌落時,同理。
c) 當電網發生單相接地短路故障引起並網點電壓跌落時,風電場並網點各相電壓在圖中電壓輪廓線及以上的區域內時,場內風電機組必須保證不脫網連續運行;風電場並網點任意相電壓低於或部分低於圖中電壓輪廓線時,場內風電機組允許從電網切出。
有功恢復
對電網故障期間沒有切出電網的風電場,其有功功率在電網故障切除後應快速恢復,以至少10%額定功率/秒的功率變化率恢復至故障前的值。
無功支撐
對於百萬千瓦(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內的風電場,其場內風電機組應具有低電壓穿越過程中的動態無功支撐能力,要求如下:
a) 電網發生故障或擾動,機組出口電壓跌落處於額定電壓的20%~90%區間時,機組需通過向電網注入無功電流支撐電網電壓,該動態無功控制應在電壓跌落出現後的30ms內響應,並能持續300ms的時間。
b) 機組注入電網的動態無功電流幅值為:K(1.0-Vt)In。 In為機組的額定電流;Vt為故障區間機組出口電壓標幺值;Vt=V/Vn,其中V為機組出口電壓實際值,Vn為機組的額定電壓,K≥2。
必要性
據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2011年第四號《風電安全監管報告》統計,僅2011年一年,我國發生規模超過1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脫網事故193次,超過50萬千瓦的大型事故12次。風電機組脫網事故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帶來很大風險,同樣也使風電場業主遭受電量損失。
據事故調查分析,部分並網運行的風電機組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且故障期間未能有效地提供動態無功支撐,是造成風電大規模脫網的主要原因之一。當風電場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電力系統發生擾動故障導致大量風電機組被切除時,系統潮流會發生嚴重轉移,電網電壓和頻率均受到影響,不利於系統的穩定運行。
為維持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和保證風電場並網安全,對風電場提出低電壓穿越的要求是必要的。低電壓穿越要求是電力系統功率平衡與頻率穩定的需要,也是局部電網電壓穩定及電壓恢復的需要。[1]

3機組造價編輯
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LVRT)能力的深度對機組造價影響很大,根據實際系統對風電機組進行合理的LVRT能力設計很有必要。對變速風電機組LVRT原理 進行了理論分析,對多種實現方案進行了比較。在電力系統模擬分析軟體DIgSILENT/PowerFactory中建立雙饋變速風電機組及LVRT功能 模型。以地區電網為例,詳細分析系統故障對風電機組機端電壓的影響,依據不同的風電場接入方案計算風電機組LVRT能力的電壓限值,對風電機組進行合理的 LVRT能力設計。結果表明,風電機組LVRT能力的深度主要由系統接線和風電場接入方案決定,設計風電機組LVRT能力時,機組運行曲線的電壓限值應根 據具體接入方案進行分析計算。

4解決方法編輯
需要改動控制系統,變流器和變槳系統。我國的標准將是20%電壓,625ms,接近awea(american wind energy association)[美國風能協會]的標准。
針對不同的發電機類型有不同的實現方法,最早採用也是最普遍的方案是採用CROWBAR,有的已經安裝在變頻器之中,根據不同的系統要求選擇低電壓穿越能力的大小,即電壓跌落深度和時間,具體要求根據電網標准要求。
風電製造商採用得較多的方法,其在發電機轉子側裝有crowbar電路,為轉子側電路提供旁路,在檢測到電網系統故障出現電壓跌落時,閉鎖雙饋感應發電機 勵磁變流器,同時投入轉子迴路的旁路(釋能電阻)保護裝置,達到限制通過勵磁變流器的電流和轉子繞組過電壓的作用,以此來維持發電機不脫網運行(此時雙饋 感應發電機按感應電動機方式運行)。也就是在變流器的輸出側接一旁路CROWBAR,先經過散熱電阻,再進入三相整流橋,每一橋臂上為晶閘管下為一二極 管,直流輸出經銅排短接.當低電壓發生後,無功電流均有加大,有功電流有短時間的震盪,過流在散熱電阻上以熱的形式消耗,按照不同的標准,能堅持的時間要 根據電壓跌落值來確定。當然,在直流環節上也要有保護裝置.詳細就不討論。FRT的實物與圖片可供大家參考。但是大家所提到的FRT只是老式的,新式是在直流環節有保護裝置,但輸出側仍是無源CROWBAR。
crowbar觸發以後,按照感應電動機來運行,這個只能保證發電機不脫網,而不能向電網提供無功,支撐電網電壓。LVRT能提供電網支撐的風機很少,這個是LVRT最高的level。德國已經制定標准了。最後還是得增加轉子變頻器的過流能力。[2]

5實現技術編輯
風電場低電壓穿越能力的最終實現還是基於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的實現,因此風電機組具有低電壓穿越能力尤為重要。
電網電壓跌落對並網風電機組有著較大的影響。暫態過程導致發電機中出現的過電流會損壞電力電子器件,附加的轉矩、應力過大則會損壞風電機組的機械部件。對於雙饋式變速風電機組,在電網發生故障導致機端電壓跌落時,發電機定子電流增加,快速增加的定子電流會導致轉子電流急劇上升,另外由於發生故障時風輪吸收的風能不會明顯減少,而風電機組由於機端電壓降低,不能正常向電網輸送有功功率,即有一部分能量無法輸入電網,這些不平衡能量將導致風電機組出現直流環節電容充電、直流電壓快速上升、風電機組加速等一系列問題。
要實現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其關鍵是風電機組變流器保護和主控及槳距角控制的配合。實現雙饋式變速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能力的常用技術有兩種:一是在機組轉子與變流器之間增加一個旁路電路,故障時投入旁路電路將轉子側變流器短路,保證變流器避開過電流的沖擊,從而起到保護作用;二是在兩個變流器之間的直流環節加入能量泄放模塊,當檢測到直流電壓過高則觸發該模塊以泄放多餘的不平衡能量。
風電機組的低電壓穿越能力可以通過使用電壓跌落發生裝置對風電機組進行低電壓穿越測試來證明。不同風況對應了不同能量水平下的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特性,因此需要分別進行測試,這使得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測試的周期較長,一般需要2個月左右。等待各種合適風況所耗費的時間,占據了測試的大部分。其次,風電機組廠商需要進行前期摸底試驗和低電壓穿越控制策略的改進調整,也佔用了較多時間。[1]

6穿越測試編輯
金風科技於10月下旬率先在國內通過規模化工況條件下的低電壓穿越測試。此舉印證了直驅永磁的天然並網優勢,將有力推動金風科技全面打造「電網友好型」產品,進一步為客戶發現和創造價值。
本次測試地點位於甘肅瓜州自主化示範風電場,項目裝機總容量為30萬千瓦,全部採用了金風科技1.5MW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組。測試之前,金風科技在一天之內即完成對全部參測22台機組的低電壓穿越升級改造。在西北電網甘肅瓜州東大橋變電站330kV人工單相短路試驗條件下,有19台機組在大風滿發工況下成功實現不對稱低電壓穿越,一次性通過比例高達86.4%。電網和投資商對此次測試結果表示了一致認可。
低電壓穿越是當電網故障或擾動引起風電場並網點電壓跌落時,在一定電壓跌落的范圍內,風力發電機組能夠不間斷並網,從而維持電網的穩定運行。在此之前,金風科技已於2010年6月在德國通過由Windtest驗證的低電壓穿越測試,並於2010年8月在國內通過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驗證的低電壓穿越測試。
本次測試則是國內首次由數十台機組在實際運行條件下進行的工況測試,因此測試數據也更加具有實際應用價值和普遍說服力。[3]

7相關信息編輯
新的電網規則要求在電網電壓跌落時,風力發電機能像傳統的火電、水電發電機一樣不脫網運行,並且向電網提供一定的無功功率,支持電網恢復,直到電網電壓恢復,從而「穿越」這個低電壓時期(區域),這就是低電壓穿越(LVRT)。
雙饋風電機組低壓穿越技術的原理:在外部系統發生短路故障時,雙饋電機定子電流增加,定子電壓和磁通突降,在轉子側感應出較大的電流。轉子側變流器直接串連在轉子迴路上,為了保護變流器不受損失,雙饋風電機組在轉子側都裝有轉子短路器。當轉子側電流超過設定值一定時間時,轉子短路器被激活,轉子側變流器退出運行,電網側變流器及定子側仍與電網相連。一般轉子各相都串連一個可關斷晶閘管和一個電阻器,並且與轉子側變流器並聯。電阻器阻抗值不能太大,以防止轉子側變流器過電壓,但也不能過小,否則難以達到限制電流的目的,具體數值應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外部系統故障清除後,轉子短路器晶閘管關斷,轉子側變流器重新投入運行。在定子電壓和磁通跌落的同時,雙饋電機的輸出功率和電磁轉矩下降,如果此時風機機械功率保持不變則電磁轉矩的減小必定導致轉子加速,所以在外部系統故障導致的低電壓持續存在時,風電機組輸出功率和電磁轉矩下降,保護轉子側變流器的轉子短路器投入的同時需要調節風機槳距角,減少風機捕獲的風能及風機機械轉矩,進而實現風電機組在外部系統故障時的LVRT功能。
風力發電技術領先的國家,如丹麥、德國、美國已經相繼定量的給出了風力發電系統的低電壓穿越的標准。圖為美國電網LVRT標准,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曲線以上的區域是風電場需要保持同電力系統連接的部分,只有在曲線以下的區域才允許脫離電網。風電場必須具有在電網電壓跌落至額定電壓15%能夠維持並網運行625ms的低電壓穿越能力;風電場並網點電壓在發生跌落故障後3s內能夠恢復到額定電壓的90%時,風電場必須保持並網運行。只有當電力系統出現在曲線下方區域所示的故障時才允許脫離電網。

❻ 近5年內的工程造價或管理方面的參考文獻,近5年內的,謝謝。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一:

[1] 趙彬,孫會鋒. 雲計算在工程造價信息管理中的應用[J]. 建築經濟. 2013(11)

[2] 董屹,王昆鵬. 雲存儲在數字圖書館中的應用[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3(09)

[3] 王妍妍,唐招金. 信息時代的工程造價管理與特徵分析[J]. 城市建築. 2012(17)

[4] 唐國純,羅自強. 雲計算體系結構中的多層次研究[J]. 鐵路計算機應用. 2012(11)

[5] 羅雪瓊,陳國忠,饒從志,徐靜,森干,周毅. 論雲計算及其在醫療衛生信息化中的應用[J]. 現代醫院. 2012(11)

[6] 孫瑞豐. 論雲計算及其體系結構[J]. 企業家天地. 2012(10)

[7] 李凌霞. 雲計算的體系結構域關鍵技術[J]. 微計算機信息. 2012(10)

[8] 何清華,潘海濤,李永奎,錢麗麗. 基於雲計算的BIM實施框架研究[J]. 建築經濟. 2012(05)

[9] 顧宏久. 淺談虛擬化與雲計算的關系[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1(08)

[10] 房秉毅,張雲勇,程瑩,徐雷. 雲計算國內外發展現狀分析[J]. 電信科學. 2010(S1)

[11] 孫長軍,陳江潮. 加快工程造價信息化建設[J]. 經營與管理. 2010(04)

[12] 俞華鋒. 基於雲計算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構建[J]. 科技信息. 2010(01)

[13] 吳吉義,平玲娣,潘雪增,李卓. 雲計算:從概念到平台[J]. 電信科學. 2009(12)

[14] 石屹嶸,段勇. 雲計算在電信IT領域的應用探討[J]. 電信科學. 2009(09)

[15] 李永先,欒旭倫,李森森. 雲計算技術在圖書館中的應用探討[J]. 江西圖書館學刊. 2009(01)

[16] 邵瑞,張建高. 工程造價信息化管理發展的問題及趨勢探究[J]. 山西建築. 2009(05)

[17] 吳學偉,任宏,竹隰生. 英國與香港的工程造價信息管理[J]. 建築經濟. 2007(02)

[18] 應飛虎. 信息如何影響法律--對法律基於信息視角的闡釋[J]. 法學. 2002(06)

[19] 趙志敏. 工程造價咨詢公司內部治理研究[D]. 北京建築大學 2014

[20] 劉暢. 基於BIM的建設工程全過程造價管理研究[D]. 重慶大學 2014

[21] 李郁楠. 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控制的研究[D]. 大連海事大學 2014

[22] 李菲. 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 青島理工大學 2014

[23] 陳鳳. 算量軟體在建築工程量計算中的應用與分析[D]. 河北工程大學 2013

[24] 楊立傑. 基於模塊化的住宅工程造價指標體系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 2014

[25] 褚彥秋. 工程造價管理信息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 廈門大學 2014

[26] 夏濤. 建設項目招投標階段和施工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研究[D]. 山東大學 2014

[27] 盧立明. 工程造價管理中信息的應用研究[D]. 天津大學 2009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二:

[1] 周懷少. 試論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的防範[J]. 科技資訊. 2012(03)

[2] 王岩莉,趙春花. 工程造價的風險管理因素分析[J]. 科技致富向導. 2010(30)

[3] 朱小旺. 土建工程項目造價風險模糊評估模型研究[J]. 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 2010(03)

[4] 饒虹. 業主在工程量清單計價下的工程造價風險控制[J]. 市政技術. 2010(03)

[5] 仇一顆,仇勁松. 基於灰色層次法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評價[J]. 公路工程. 2009(04)

[6] 雷碧濤,楊建,劉君健. 基於模糊評估模型的公路工程造價風險研究[J].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4)

[7] 李高揚,劉明廣,吳育華. 工程項目風險預測模型[J]. 統計與決策. 2006(22)

[8] 劉靜. 綜合單價風險量化研究[J]. 四川建築科學研究. 2006(04)

[9] 陳長宏. 試析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及對策[J]. 中國建設信息. 2005(14)

[10] 王桂強,馬羽. 解釋結構模型(ISM)在深圳地鐵一期工程聯調中的應用[J]. 鐵道運輸與經濟. 2004(09)

[11] 田權魁. 模糊理論與AHP相結合的BOT風險研究[J]. 低溫建築技術. 2004(02)

[12] 戚安邦. 項目風險與不確定性成本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 2003(12)

[13] 楊贊鋒. 基於風險因素的水電工程造價預測模型[J]. 三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2(06)

[14] 肖維品,陳松吟,符寧強. 工程項目投標報價決策模型及其風險評估方法[J]. 石家莊鐵道學院學報. 2000(04)

[15] 胡玫. 建築工程造價管理系統的分析與設計[D]. 雲南大學 2013

[16] 所濱立. 龍華建築公司工程造價管理研究[D]. 吉林大學 2013

[17] 段雲萍. 建築項目工程造價管理研究[D]. 燕山大學 2012

[18] 朱其芹. 工程量清單招標模式下全目標工程造價集成管理研究[D]. 長安大學 2013

[19] 文潔. 集對分析法在工程造價風險評估中的應用研究[D]. 湖南大學 2013

[20] 黃治高.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下工程造價全過程審計研究[D]. 山東大學 2013

[21] 王雯. 建設項目實施階段工程造價管理研究[D].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2012

[22] 韋春曉. 建築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學 2011

[23] 李慶中. 施工企業工程造價風險評估及應對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學 2007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三:

[1] 王永剛,賈洪剛. 風電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與管理探討[J]. 價值工程. 2012(32)

[2] 柯曉靈. 基於價值視角的建設項目設計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研究[J]. 科技與企業. 2012(12)

[3] 蘇永奕. 建築信息模型在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中的應用研究[J]. 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03)

[4] 周燕偉. 淺談FIDIC合同條款和國際EPC項目造價控制[J]. 建設監理. 2011(06)

[5] 趙華. 淺談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控制與管理[J]. 凈水技術. 2011(02)

[6] 王冰. 限額設計-房地產項目造價控制的有效手段[J]. 浙江冶金. 2011(01)

[7] 樊春陽,張東強,陳爽,余龍娥. 基於限額設計的房地產項目造價控制[J].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0(05)

[8] 張躍明. 基於項目全過程的房地產項目造價財務控制體系的構建[J]. 當代經濟. 2010(04)

[9] 劉雄英. 淺論全過程造價管理[J]. 科技資訊. 2008(20)

[10] 朱馥. 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科技資訊. 2008(19)

[11] 熊光蔚. 政府投資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問題研究[J]. 江西科學. 2008(03)

[12] 周巍. 房地產開發項目造價控制與成本管理研究[J]. 特區經濟. 2008(05)

[13] 皮娟娟. 試論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J]. 河南建材. 2008(02)

[14] 鄭波. 試論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的技術方法[J]. 科技創新導報. 2008(09)

[15] 張淑華,齊偉軍. 我國全過程造價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J]. 煤炭技術. 2007(08)

[16] 黃斐娜. 工程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研究[J]. 企業技術開發. 2007(07)

[17] 劉映菲. 房地產開發項目造價控制探析[J]. 山西建築. 2007(12)

[18] 張一豆. 論建設項目的全過程造價管理[J]. 科技經濟市場. 2007(03)

[19] 譚遠明. 建設項目全過程造價管理的弊端和對策[J]. 中國建設信息. 2006(08)

[20] 田冬梅. 影響工程造價的主要技術因素及分析研究[J]. 西部探礦工程. 2005(03)

[21] 郝建新,尹貽林. 我國非經營性政府投資項目投資控制問題研究[J].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 2003(02)

[22] 劉紅清. 試談全面造價管理[J]. 山西建築. 2003(06)

[23] 孔憲毅,平全虎. 論工程造價管理的一種新模式--全面工程造價管理[J]. 電力學報. 2001(04)

[24] 尹貽林,王振強. 加入WTO對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 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 2001(08)

工程造價論文參考文獻四:

[1] 毛燕紅,主編.建築工程計價與投資控制[M].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9

[2] 王卓甫,簡迎輝著.工程項目管理模式及其創新[M].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6

[3] 丁士昭主編,全國一級建造師執業資格考試用書編寫委員會編寫.建設工程經濟[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2004

[4] 程鴻群等編著.工程造價管理[M].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04

[5] 尹貽林主編.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M].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3

[6] 馬永軍,張翠紅主編.工程造價計價與控制[M].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3

[7] 郝建新主編.美國工程造價管理[M].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2

[8] 王振強主編.日本工程造價管理[M].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2

[9] 李慧民主編.建築工程經濟與項目管理[M]. 冶金工業出版社, 2002

[10] 李世蓉,鄧鐵軍主編.工程建設項目管理[M]. 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 2002

[11] 陳建國主編.工程計量與造價管理[M].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01

[12] 譚德精等主編.工程造價確定與控制[M]. 重慶大學出版社, 2001

[13] 周述發,李清和主編.建築工程造價管理[M]. 武漢工業大學出版社, 2001

[14] 戚安邦著.工程項目全面造價管理[M]. 南開大學出版社, 2000

[15] 全國造價工程師考試培訓教材編寫委員會[編寫],尹貽林主編.工程造價管理相關知識[M]. 中國計劃出版社, 2000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標準定額司主編.全國統一建築工程基礎定額[M]. 中國計劃出版社, 1995

[17] 張傳吉編著.建築業價值工程[M].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3

[18] 王行愚編著.控制論基礎[M]. 華東化工學院出版社, 1989

[19] 李郁楠. 如何搞好建設項目的工程造價控制[J]. 門窗. 2013(01)

[20] 李郁楠. 論施工企業工程造價控制的有效程序[J]. 科技創業家. 2012(23)

[21] 史紅. 前期階段對建設項目的造價控制[J]. 江蘇建材. 2006(03)

[22] 謝穎. 價值工程在工程監理造價控制中的應用[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2002(05)

❼ 山東電力定額名稱

-附表6 山東電力書店 0531-86058310 86058309 86058678(兼傳真) [email protected]
2006版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及相關配套用書已出版,價格表如下:
編號 書 名 定 價 訂數
1.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第一冊 建築工程(上冊、下冊) 160.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第二冊 熱力設備安裝工程 120.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第三冊 電氣設備安裝工程 90.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第四冊 送電線路工程 55.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第五冊 加工配製工程 35.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第六冊 調試工程 75.00
2. 電網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准 35.00
3. 發電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准 40.00
4. 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2006年版)第一冊 建築工程 70.00
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2006年版)第二冊 熱力設備安裝工程 110.00
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2006年版)第三冊 電氣設備安裝工程 55.00
5. 電力建設工程裝置性材料預算價格(上、下冊)(2006版) 180.00
6. 發電工程裝置性材料綜合預算價格(2006版) 20.00
7. 變電工程裝置性材料綜合預算價格(2006版) 3.00
8. 電力工程裝置性材料預算價格(2008年版分華北、東北、華東、華中、西北) 130.00
9.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使用指南 建築工程 12.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使用指南 熱力設備安裝工程 12.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使用指南 送電線路工程 40.00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2006年版)使用指南 電氣設備安裝工程、調試工程(合訂) 20.00
電網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准使用指南 30.00
發電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准使用指南 30.00
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2006年版)使用指南 建築工程 20.00.
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2006年版)使用指南 熱力設備安裝工程 15.00
電力建設工程概算定額(2006年版)使用指南 電氣設備安裝工程 12.00
10. 電力建設工程概預算定額2007年價格水平調整文件匯編 30.00
11. 電力建設工程工期定額 35.00
12. 電力建設工程機械台班費用定額 35.00
13. 電力建設工程預算定額應用手冊(根據2006版定額編寫) 建築工程 98.00
熱力設備安裝工程 96.00
電氣設備安裝工程 48.00
送電線路工程 45.00
加工配製工程 29.00
調試工程 待出
14. 20KV及下配電網工程建設預算編制與計算標准 12.00
20KV及以下配電網工程預算定額 第一冊 建築工程 40.00
第二冊 電氣設備安裝工程 28.00
第三冊 架空線路工程 22.00
第四冊 電纜工程 15.00
第五冊 調試工程 8.00
第六冊 通信及自動化工程 10.00
15. 電力建設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 DL/T 5205-2005 送電線路工程 15.00
DL/T 5341-2006 變電工程 50.00
DL/T 5369-2007 火力發電廠工程 83.00
16. 電網建設工程造價專業資格認證考試用書 工程造價管理綜合知識 70.00
變電站建築工程 70.00
變電站安裝工程 80.00
送電線路工程 80.00
17. 火力發電建設工程造價專業資格認證考試用書 綜合知識 75.00
建築 85.00
機務 90.00
電氣 90.00
18. 電網工程限額設計控制指標(2008年水平) 50.00
19. 火電工程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2008年水平) 50.00
20 FD001-2007 風電場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設計概算編制辦法及計算標准(2007年版) 15.00
FD002-2007 風電場工程等級劃分及設計安全標准 (試行) 10.00
FD003-2007 風電機組地基基礎設計規定 (試行) 39.00
FD004-2007 風電場工程概算定額(2007年版) 75.00
FD005-2008 近海風電場工程規劃報告編制辦法 (試行) 10.00
FD006-2008 近海風電場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辦法 (試行) 15.00

❽ 人類利用風能的方式是什麼

  1. 水平軸風電機組技術。因為水平軸風電機組具有風能轉換效率高、轉軸較短在大型風電機組上更突顯了經濟性等優點,使它成為世界風電發展的主流機型,並佔有95%以上的市場份額。同期發展的垂直軸風電機組,因為轉軸過長、風能轉換效率不高,啟動、停機和變槳困難等問題,目前(截至2012年)市場份額很小、應用數量有限,但由於它的全風向對風和變速裝置及發電機可以置於風輪下方(或地面)等優點,近年(截至2012年)來,國際上的相關研究和開發也在不斷進行並取得一定進展。

  2. 風電機組單機容量持續增大,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近年來(截至2012年),世界風電市場上風電機組的單機容量持續增大,世界主流機型已經從2000年的
    500~1000千瓦增加到2004年的2~3兆瓦,目前(截至2012年)世界上運行的最大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為5兆瓦,並已開始10兆瓦級風機的設計與
    研發。

  3. 海上風電技術成為發展方向。目前(截至2012年)建設海上風電場的造價師陸地風電場的1.7~2倍,而發電量則是路上風電場的1.4倍,所以其經濟性仍不如陸地風電場,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海上風電的成本會不斷降低,其經濟性也會逐漸凸顯。

  4. 變槳變速、功率調節結束得到廣泛採用。由於變槳距功率調節方式具有載荷控制平穩、安全和高效等優點,在大型風電機組上得到了廣泛採用。

  5. 直驅式、全功率變流技術得到迅速發展。無齒輪箱的直取方式能有效地減少由於齒輪箱問題而造成的機組故障,可有效提高系統的運行可靠性和壽命,減少維護成本,因而得到了市場的青睞,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6. 新型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它採取了完全不同的設計理念,並採用了新型結構和材料,達到威風啟動、無雜訊、抗12級以上台風、不受風向影響等優良性能,可以大
    量用於別墅、多層及高層建築、路燈等中小型應用場合。以它為主建立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具有電力輸出穩定、經濟性高、對環境影響小等優點,也解決了太陽能
    發展中對電網的沖擊等影響。

❾ 風電工程總承包需要什麼資質

一、一級資質

1、企業資產

凈資產1億元以上。

2、企業主要人員

(1)機電工程專業一級注冊建造師不少於15人。

(2)技術負責人具有10年以上從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經歷,且具有電力工程相關專業高級職稱;電力工程相關專業中級以上職稱人員不少於60人。

(3)持有崗位證書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少於50人,且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造價員、資料員等人員齊全。

(4)經考核或培訓合格的中級工以上技術工人不少於150人。

二、二級資質

1、企業資產

凈資產4000萬元以上。

2、企業主要人員

(1)機電工程專業注冊建造師不少於10人。

(2)技術負責人具有8年以上從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經歷,且具有電力工程相關專業高級職稱或機電工程專業一級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電力工程相關專業中級以上職稱人員不少於30人。

(3)持有崗位證書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少於30人,且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資料員等人員齊全。

(4)經考核或培訓合格的中級工以上技術工人不少於75人。

三、三級資質

1、企業資產

凈資產800萬元以上。

2、企業主要人員

(1)機電工程專業注冊建造師不少於5人。

(2)技術負責人具有5年以上從事工程施工技術管理工作經歷,且具有電力工程相關專業中級以上職稱或機電工程專業注冊建造師執業資格;電力工程相關專業中級以上職稱人員不少於10人。

(3)持有崗位證書的施工現場管理人員不少於15人,且施工員、質量員、安全員、資料員等人員齊全。

(4)經考核或培訓合格的中級工以上技術工人不少於30人。

(5)技術負責人(或注冊建造師)主持完成過本類別工程業績不少於2項。

(9)風電2012年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擴展閱讀:

承包工程范圍:

1、一級資質

可承擔各類發電工程、各種電壓等級送電線路和變電站工程的施工。

2、二級資質

可承擔單機容量20萬千瓦及以下發電工程、220千伏及以下送電線路和相同電壓等級變電站工程的施工。

3、三級資質

可承擔單機容量10萬千瓦及以下發電工程、110千伏及以下送電線路和相同電壓等級變電站工程的施工。註:

1)電力工程是指與電能的生產、輸送及分配有關的工程。包括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風電、太陽能及其它能源發電、輸配電等工程及其配套工程。

2)電力工程相關專業職稱包括熱能動力工程、水能動力工程、核電工程、風電、太陽能及其它能源工程、輸配電及用電工程、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等專業職稱。

❿ 丹麥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的原因是

丹麥大力發展風力發電的原因是包括自然原因、人為原因等。

1、丹麥自然資源較為匱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鐵等礦產全部靠進口。丹麥在北海大陸架的石油蘊藏量估計為2.9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2000億立方米。因此丹麥利用石油天然氣進行發電成本較高,動力不足。

2、丹麥三面環海,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30米。經常受到大西洋吹來的西南風影響,廣闊的丘陵幾乎縱貫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夾灣和溝谷橫切其中,東海岸沒有直接受到強風浪的沖擊,這為風力發電提供了自然條件的基礎。

3、丹麥開展風力發電歷史悠久,技術成熟。丹麥風力發電的裝機總量一直都位居世界前列,據丹麥風電協會2010年1月25日頒發的數據,風力發電。2009年丹麥的西門子風電公司和威斯塔斯風電體系公司簡直供給了歐洲海優勢電場裝機容量的90%.而人均風能具有量居世界首位。

4、風力發電具有較多優點:成本較低,環境效益好;風力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裝機規模靈活。

(10)風電2012年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擴展閱讀

丹麥是最早開始風力發電的國度之一。由於丹麥缺乏自然動力,早在1891年就先河風電研究。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石油缺乏安慰了丹麥風電發展。至1918年,25%的鄉下發電站用的是風電,其時的風機功率多為20-35 kW。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石油再度危急,風電重又盛,丹麥的Lykkegtheirrd和Smidth兩家風電公司一時間著名遐邇。

二戰後,歐洲各國就未來歐洲的石油供給題目展開咨詢,促使丹麥進一步索求如何開發風電

1973、1979年的石油禁運、動力危機以及綠色環保認識的增強,推動了風電產業發展;加上丹麥是世界上人均二氧化碳排放最高的國度之一,丹麥政府對環境掩護題目極端器重,近年來溫室效應的出現、環境的好轉更使丹麥看到風能在完成可持續發展中的重大作用。

閱讀全文

與風電2012年限額設計參考造價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結構不合理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瀏覽:944
華微電子公司股票價格 瀏覽:885
農行理財基金靠譜嗎 瀏覽:209
金融外包公司的財務報表 瀏覽:654
三利集團股票代碼 瀏覽:477
四川信託山東分公司 瀏覽:893
湖南股權交易所株洲分所 瀏覽:917
有信用卡能不能貸款 瀏覽:861
證券全息實戰交易法 瀏覽:563
上海信託地產信託 瀏覽:512
信託成立的法律風險 瀏覽:380
哪家app貸款方便 瀏覽:110
恆指喊單傭金 瀏覽:339
白面大米股票 瀏覽:681
芴類衍生物上市公司 瀏覽:339
北京隨匯億貸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 瀏覽:320
馬雲貸款公司地址 瀏覽:615
動力電池電芯上市公司 瀏覽:898
社保基金屬於金融機構嗎 瀏覽:649
前海理財公司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