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剝離不良貸款

剝離不良貸款

發布時間:2022-03-31 08:00:00

㈠ 不良貸款怎麼剝離

剝離不良資產堪稱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外科手術」,具有見效快、短期療效好的特點。然而,它只是把不良資產從商業銀行的賬面上移除,並不能真正減少新不良貸款的產生。

國有商業銀行的降低不良貸款率主要利用三種方法:

  1. 剝離不良資產

    早在1999年,我國政府成立了信達、東方、長城、華融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剝離1.4萬億不良資產。但是,在處置不良資產的同時,新的不良貸款又不斷產生。

    於是,2003年,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分別與世界著名投資銀行高盛、摩根士坦利合作進行第二次不良貸款剝離。接著,為配合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改制上市,2004年,政府又幫助兩家銀行剝離了2700億不良資產。

  2. 高利差

    自1996年以來,政府實行高貸款利率、低存款利率的高利差政策,人民銀行連續8次調低存款利率。高利差政策增加了商業銀行的利潤,以消化不良貸款。

    但是高利差政策有三個弊端:

    ① 消化不良貸款速度太慢;

    ② 犧牲存款者利益;

    ③ 容易誘發商業銀行的投機行為,為追求利潤,過度擴大信貸規模。

  3. 擴大信貸規模

    商業銀行擴大信貸規模既可以利用高利差政策獲取利潤,還可以增加不良貸款率的分母,起到稀釋不良貸款的作用。但在事實上,目前確實導致了信貸規模的過度擴張。

㈡ 不良貸款核銷與剝離有何區別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28

㈢ 銀行貸款被調整為資產剝離是什麼意思

簡單的說就是把一部分資產以資產包的形式從總資產中分離出來注入准備好的資產殼中,這樣可以使其與原資產的風險和收益分離,達到特定的目的。
從目前銀行資產剝離的實際操作情況看,可以分為兩種類型:
一是政策性剝離:國家在不良資產剝離規模、范圍、條件和完成時間等方面有嚴格的政策規定,國有商業銀行與資產管理公司之間的資金清算採取以銀行省級分行和資產管理公司駐各地辦事處為基本清算單位,在規定時間分次完成,國有銀行按不良資產的帳面價值和表內利息從國家財政取得對價。這種方式有明顯的政府指令性劃轉國有資產的性質,不應按一般民事法律關系對待。故由此引發的國有銀行與資產公司之間的糾紛人民法院不應受理,其他受讓人直接起訴銀行的亦不宜受理。
二是商業性剝離:商業剝離是通過招投標等完全商業化方式完成剝離,按市場原則由雙方或通過競買方式確定價格,銀行不是從財政上取得對價,而是從收購人處取得交易對價。目前工-行與**資產公司已開始嘗試商業化資產剝離的運作。這種方式下,應按民事法律關系對待,以相應的民事法律規范處理。

㈣ 中國農業不良貸款什麼時候剝離

個人以外暫時不太可能。。

㈤ 關於農行剝離不良貸款具體是什麼意思

直接地說,和你無關

㈥ 不良貸款剝離後不良記錄怎麼算

不良貸款剝離後不良記錄短期內無法消除,需要好好養徵信,五年後徵信滾動覆蓋原來的不良信息;
《徵信業管理條例》規定:
1.徵信機構對個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自不良行為或者事件終止之日起為5年;超過5年的,應當予以刪除。
2.人民銀行規定,各發卡銀行都需將客戶的消費及還款記錄定期上傳,不可篡改。銀行也不會對使用記錄做出任何不良的評價,只是如實的反饋歷史使用記錄,不加任何主觀判斷。若後續辦理貸款業務,放貸行會綜合參考您的信用記錄,並不僅針對某段時間,若能堅持保持良好的消費和還款記錄,則會不斷增加信用度。
3.信用卡還款信息會被央行徵信系統滾動記錄24個月,也就是信用卡逾期還款產生的不良信用記錄會在徵信系統里保存兩年。如果用卡終止,對應的記錄也不再滾動,而是長時間保存下來。因此,信用卡發生逾期還款後,最好不要還清欠款後立即注銷信用卡,而應該堅持再用卡兩年以上,且保持期間的信用良好,這樣就能靠滾動記錄把不良記錄從徵信系統里去掉。

㈦ 國有銀行壞賬剝離給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後,發生了什麼

1999年開始,信達、華融等四家資產管理公司奉命處理四大商業銀行上萬億不良資產,十年後這些「壞賬銀行」又借市場化跳板把更多賬單塞進國家手中,如此輾轉騰挪的後果便是,壞賬不減反增,全體納稅人掏腰包。

要了解今次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仿照「信達模式」設立共管賬戶的性質,就必須知道中國這四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前世今生。亞洲金融風暴中的1999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決定將工、農、中、建四大銀行的1.4萬億元的巨款壞賬果斷剝離,對口設立華融、長城、東方和信達四大資產管理公司(簡稱AMC),以求換得金融業和整體經濟的輕裝改革。財政部作為唯一股東向每家公司注資100億元,並擔保四大AMC從央行獲得6041億元再貸款,再向四大國有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共發行8110億元金融債券,以此按1:1的對價購買不良資產。

在華爾街,處置不良資產的公司往往被稱為「禿鷲」,他們靠那些「腐肉」為生,也替整個經濟體清理垃圾。而這批中國金融「禿鷲」的設立目標也是為了在十年存續期內「最大限度保全資產和減少損失」。央行行長周小川曾說,首次剝離的1.4萬億不良資產「50%是各級政府行政干預導致的,30%是為了支持國有企業,剩下的20%才是銀行自身經營造成的。」簡單說,AMC的成立就是給中國金融業向市場經濟轉軌「擦屁股」的,正是這四家「壞銀行」的存在讓四大國有銀行有了成為「好銀行」的可能性。

2006年底,官方公開數據顯示,AMC累計處置不良資產1.21萬億,占接受總額的83.5%,現金回收約2110億元,回收率約在20%左右。對於資產管理的十年成績,外界褒貶不一。盡管處理不良資產是個高技術難度的活兒,盡管四大國有銀行中工行、建設銀行雄踞全球銀行業賺錢能力前兩位的成績表明當初「扔下沉重包袱」、「以時間換空間」決策的正確性,但20%左右現金回收數據仍然表明,AMC辛辛苦苦十餘年,銀行系統不良資產還有1萬多億元,只是從商業銀行挪到到AMC口袋裡。

再考慮20%回收率背後的成本,AMC成立時從國有銀行借調了工作人員,回收現金的費用率在8.65%。AMC前期將相對優質不良資產處理萬之後,後期回收率一年比一年低,管理費用卻一年比一年高。AMC管理人員曾披露:「如果回收100塊錢你只能拿1塊錢獎勵,而製造100塊錢費用你可能拿20塊錢回扣,你選擇哪個?」甚至出於十年存續期結束後前途未卜的擔心,不乏有的AMC留著不良資產賺其他業務的錢,以免坐吃山空。

在AMC運作期間,關於國有資產流失的爭論一直非常普遍。首先是「大限將至」的時間壓力讓AMC不得不在後期以迅速清空庫存為目的實施「大甩賣」。曾參加過AMC資產包拍賣的業內人士稱,因為經濟周期而形成的不良資產如果必須在行政指令下的2006年底前處置完成,坑定會導致「賤賣」。他還透露,AMC為防範與私人交易時的道德風險,更傾向於賣給政府,價格自然也壓的很低。

最為極端的例子發生在2006年,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沈陽辦事處將18.67億國有金融不良資產低價轉讓,價格不足債權的1%。購買人隨手僅靠其中一筆債權(約占總額1.4%),不僅收回了1800萬的投入還另賺800萬元。有業內人士甚至將之指斥為「崽賣爺田不心疼」的行為。事實上,AMC擁有不良資產處置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信息,且掌握了資產折扣權,但回收率並沒有硬性指標,運營損失由國家承擔,這其中就產生了「尋租」空間。

2005年初,國家審計署披露四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現已被查出各類違規和管理不規范問題資金700多億元,發現案件線索38件、涉案資金67億元。時任審計署長李金華在通報中指出,一些AMC財務管理鬆弛,虛報、挪用回收資金的情況時有發生,甚至採取虛報冒領、截留收入、虛列費用等手段,將資金用於發高額工資及獎金補貼等。

監管機關還注意到,回收資產最大化及處置成本最小化似乎並沒有被放在AMC日常業務最重要的位置。憑藉手握上萬個企業的債務處置權,AMC建立了涉及租賃、證券經紀、不動產和信託業務在內的分支部門,華融官網曾顯示它擁有300家企業的股權,旗下擁有10家金融平台公司,2009年利潤同比增長102.9%。但是,所有AMC的業務信息包括最為重要的資金回收率並不曾定期公開。《紅色資本主義》作者卡爾•沃特直言,從不良貸款被剝離出銀行資產負債表那一刻起,政府和這些資產管理公司間的資金流動至今仍不完全透明。

總結「壞賬銀行」過去十年,明顯特點就是在上萬億國有銀行不良資產處置上「成效不大」,壞賬只是挪了窩但錢並沒清算。更為嚴重的是,AMC在十年運營中本身又再不斷產生新的欠賬。據統計,包括四家AMC在成立初期以及2005年再度剝離不良資產,央行提供給AMC的再貸款高達1.2萬億;AMC向四家銀行發行的8110億元債券10年後也無法償還。

也就是說,4家AMC政策性業務回收的現金在扣除各項費用之後,絕大部分用於支付央行再貸款和金融債的利息,所剩下的能夠償還本金的微乎其微。以華融公司為例,銀監會資料顯示,截至2005年末,華融公司共回收現金543.9億元,而同時期,華融公司向工行支付全部累計應付金融債券利息389.16億元,同時向人民銀行支付再貸款利息45.78億元,還有累計費用支出為28.91億元,三項合計已達463.85億元。

老賬還沒處理完,超過萬億的政策性業務虧損掛在了AMC的賬上,這就是「壞賬銀行」十年後所面臨的尷尬現實。不過在選擇AMC選擇後續改革路徑的時候,事業單位政府「管飽」的優越性再次體現。2009年建設銀行宣布持有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2470億債券延期十年;隨後中國銀行業跟進延期債券10年,利率維持年息2.25%不變,財政部繼續對債券提供擔保。

另外,AMC欠央行的5739億再貸款則停息掛賬。正常情況下央行為保障資產負債大致平衡,每增加一筆債權就該相應的鈔票。每還一筆錢,也要注銷一筆基礎貨幣。掛賬意味著左邊AMC不用再償還貸款,右邊也不再縮減貨幣,流動性停留在市場上,就有可能導致全社會的通貨膨脹。

類似上述政策「管飽」落實到具體資產管理公司,就產生信達向市場化轉型時的「共管賬戶」。2010年,國務院批復信達與財政部共設「共管賬戶」,將歷史上形成的2000多億元巨額掛賬損失剝離至此賬戶,存續時間初定為十年。

「共管賬戶」本質上用未來的收益來還當前的欠賬,做法是將剝離的不良資產置換成優質資產,財政部向信達發放等額付息債券,以其作為信達唯一股東未來預期可獲得的分紅以及所得稅減免部分歸還。引入「共管賬戶」方案後,財政部作為不良資產的債主不需要立即支付現金化解損失,而信達的財務報表將變得干凈甚至「健康」,最終新帳、舊賬都留給了未來。

2010年《證券市場周刊》撰文指出,從AMC接收不良資產開始,所謂「政策性收購」就是個數字游戲。十幾年後,AMC欠央行約1萬億,簽四大國有銀行8200億,原購入的1.4萬億不良資產只有20%現金回收。無論這些欠款是進入「共管賬戶」還是債券延期、停息掛賬,都不過是在國家資產負債表的不同科目下「左兜換右兜」。但債務就是債務,企業核銷要靠利潤,財政核銷要靠納稅,央行核銷要靠通脹。

這些壞賬隱藏在中國的GDP效益中,真正成為中國經濟的泡沫。僅以「共管賬戶」剝離剩餘壞賬的做法匡算,如果後來的長城、東方都仿照信達、華融的方式操作,未來十年近萬億不良資產還是處理不掉,最後的結果分攤到全民每個人需要為此掏出將近1000元。而據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陳野華的測算,包括農行股份制改革的成本,中國金融漸進式改革成本已累計3.2萬億,若一次性核銷,2009年中國GDP總量的10%就沒有了。

凡是資本運作,必定有群體為此支付代價。央行與財政部不是創利企業,由央行和財政部承擔不過是由納稅人承擔成本的隱諱說法。分析中央財政拯救銀行壞賬的具體方法,也可以證明是如何為壞賬買單的。當壞賬積累的一定程度,銀行只有用自身利潤核銷壞賬才是直接支付。若國家動用外匯儲備向銀行注資,就相當於直接向市場多投基礎貨幣,以隱性通脹的方式攤薄所有人民幣使用者的福利,以鑄幣稅的方式搜刮國民以填補銀行的無底洞。

此外,AMC向四大銀行發行的金融債券是由中央財政擔保的,這種隱形擔保的形式雖然不是直接的、一次性的買單,但最終是由中央財政間接、延期支付的。央行再貸款雖然目前已停息掛賬,最後也還是通過流通領域的通脹造成物價上漲,民眾買單。總的來說,起初的銀行不良資產經過AMC處置後並沒有減少,如今通過市場化改革又再塞回財政體系,壞賬在被轉移、被延期支付的同時仍然在被放大、被惡化,最終接盤的只能是全體納稅人。

㈧ 關於農行上次與不良貸款剝離問!

原來已經剝離一次了,當時成立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處置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部分不良貸款,只不過農行的歷史包袱太沉重了,到現在依然還有大量的不良貸款,所以一直也沒有完成股改和上市

根據國務院的目標,今年內是一定要實施股改和上市的

㈨ 貸款轉出和剝離的區別

貸款轉出:是指銀行把貸款撥給申請貸款的人。
「貸款剝離」又稱「不良資產剝離」:不良資產剝離,指的是80年代以來我國幾大商業銀行所遺留下來的巨額不良資產(數以萬億計的難收回的貸款等),撥給專門為此成立的幾家資產管理公司(華融,信達,東方,長城等),由後者追收、拍賣,盡可能的為國家挽回損失。

閱讀全文

與剝離不良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慶證券營業部有哪些 瀏覽:696
愛立信內部金融服務 瀏覽:678
股票友聯 瀏覽:631
停牌質押融資 瀏覽:942
5分鍾動量交易法 瀏覽:297
下周開盤黃金開盤預測最新消息 瀏覽:378
2016石油價格 瀏覽:559
理財產品顯示已質押 瀏覽:472
火鍋類的股票 瀏覽:22
產業政策與公司融資 瀏覽:412
石家莊榮盛廣場附近金融公司 瀏覽:397
金融機構應當建立客戶 瀏覽:600
小小金融公司主要 瀏覽:267
陰低的股票 瀏覽:530
政府怎麼打擊網上貸款 瀏覽:880
高佣聯盟邀請好有傭金嗎 瀏覽:829
科創板股票上市首日可作為融資融券標 瀏覽:609
買了保險不返傭金我該怎麼辦 瀏覽:239
中化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47
含有電氣的股票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