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民經濟增長的七大指標是什麼
一、 關於主要指標
國民經濟指標非常多,僅《中國統計年鑒》中發布的統計指標就有數千個。就宏觀經濟指標來說,至今國際上也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宏觀調控指標體系。經過長期探索,並借鑒一些國家的經驗,黨的十六大確定了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這里重點報告一下這四大指標。
(一)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衡量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是一個寬泛、綜合的概念,是國力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所以,幾乎所有國家都把經濟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
考察經濟增長的最常用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其增長速度。GDP代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和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生產活動(包括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成果,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了中間投入價值後的余額,也就是當期新創造財富(包括有形和無形)的價值總量。國內生產總值是對一國總體經濟運行表現作出的概括性衡量,具有國際可比性,是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中最重要的總量指標,為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並作國際比較。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把GDP稱作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GDP核算有三種方法:一是生產法,由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總和來表示,各產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是各產業總產值減去中間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勞動者(個人)收入、國家稅收(含規費)、企業利潤和折舊的總和來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存貨增加、凈出口幾項的總和來核算。實際上,任何國家的核算結果都不可能絕對准確地反映實際情況。但只要按照科學的態度去做,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長率是可以基本反映總體經濟增長水平和發展趨勢的。
GDP是考察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並不是萬能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會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三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效益和質量,四是不能反映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五是不能衡量社會分配和社會公正。如果只注重經濟總量和速度的增長,而不顧資源損失、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就有可能造成經濟增長了,而人民生活質量卻下降了的局面,甚至經濟本身也不可能持續增長。因此,我們應該採取科學的態度對待GDP。既需要高度重視它,卻又不能片面地去追求其增長速度。
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我國各地區GDP的匯總數比國家核算的GDP數要大。從2000到2003年,各省區市核算的GDP增長速度的平均數,比國家統計局核算的全國數分別高出1.7、2.0、2.6和2.8個百分點,差距呈逐年擴大趨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價格因素。以前地方統計工業產品大多使用1990年不變價,而十幾年來工業產品的結構和內涵已發生很大變化,國家統計局在核算時考慮了這些因素,做了適當調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統計局決定從今年起全國和各地區工業和農業不變價增加值一律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以解決這一問題。二是跨地區的人員、物資、資金流動規模越來越大,在地區核算中是難以區分的,往往出現重復計算的問題。跨地區的大公司(企業集團),其總公司和分公司的經營活動在地區核算中也容易產生重復統計的現象。三是統計方法不同。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很多地區還沿用全面報表數據進行統計。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下工業則是通過直屬企調隊抽樣調查資料進行計算的。四是統計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國的統計網路還不能完全覆蓋第三產業的各個方面。由於第三產業統計領域的薄弱,為地區調整核算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往往「總量不夠三產湊」。五是受年初預期目標的影晌。各級政府制訂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往往自上而下層層加碼,於是統計數據就相應層層加「水」。多年來的數據顯示,各省區市匯總GDP增長率高於全國核算數2個百分點左右,而省內各地市匯總的增長率又高於省級核算數2個百分點左右,各縣級匯總的增長率又高於市級核算數1~2個百分點。六是思想認識有偏差。有的地方按GDP增長率等指標排隊,統計數據成了基層幹部的「政績單」,上報數字時往往左顧右盼,相互攀比,甚至不惜弄虛作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改革統計體制,加強基礎工作,改進統計方法。比如,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實行GDP下算一級的辦法。美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各州、省都不進行本地區GDP的核算,而是由國家統計部門統一核算後分解到各地區。省對地市也下算一級。同時,國家統計局正在從數據採集、方法制度以及信息發布等各個環節積極推進GDP核算制度的改革。
另外,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國家統計局正在積極開展綠色GDP的研究。綠色GDP是在傳統GDP數量的基礎上,扣除或增加環境、資源和生態變化的價值量因素。但具體核算非常困難,至今還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實施,都處於研究階段。去年,國家統計局已經會同有關部委、科研部門、大專院校等單位,就綠色GDP問題開展課題研究。作為一個過渡性措施,我們在2003年統計公報中已設立了一個「衛星賬戶」指標體系,即在公布GDP數據等各項指標的同時,把環境、資源、生態等的變化情況單列出來,由此可以看出為實現經濟增長在這些方面付出的代價,以警示世人;或者反映出在這些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激勵大家。
(二)就業
就業狀況通常用失業率來衡量。目前我國主要使用城鎮登記失業率來反映。2003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就業情況。比如,外來勞動力中的失業人員、不願進行登記的失業人員和已經登記失業但實際處於隱性就業的人員還不能得到完全反映。所以,還需要按國際通用做法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通過科學設計調查方案,採取抽樣調查的辦法,獲得調查失業率數據。對此,國家統計局作了長期探索,並在部分地區作了試點。從幾年的試點情況看,調查數據可以基本反映我國勞動力就業情況,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有關依據。2000年人口普查的直接調查失業率為7.12%,據今年5月對48萬個樣本量調查,與國際同口徑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未公布),比登記失業率高一些。最近,統計局已與發改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名就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問題向國務院提交了報告,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技術准備已完成,一經批准很快就可以在全國城鎮開展調查失業率的統計工作。為滿足有關部門用於失業保險金的發放和對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幫助的需要,登記失業率統計還將繼續保留。
(三)價格
目前,我國從生產、建設領域到流通、消費領域,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價格指數體系。主要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農業生產價格指數、工業品價格指數(包括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房地產價格指數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等。
這里僅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代表作一說明。該指數反映城鄉居民購買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是分析和制定貨幣政策、價格政策、居民消費政策、工資政策以及進行國民經濟核算的一個重要依據。按國際慣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還是反映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查范圍是城鄉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的全部商品和服務項目,主要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等八大類。根據全國550個市縣、近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其中城市5萬戶、農村7萬戶)的消費支出資料,並結合相關市場資料,從中選取了251個基本分類、約700個品種、120萬個以上價格,作為經常性調查項目,並計算其相應的權數和指數。具體是由國家統計局直屬的全國調查系統以定時、定點、定人的直接調查方式採集數據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品類的權數已由1995年的91.0%下降到2004年的76.64%,其中糧食的權數相應由6.37%降到3.12%;而服務類的權數則由1995年的9.0%上升到2004年的23.36%。我國選用的品種數、調查價格數、調查地區數都比西方國家多,計算方法也採用了國際通用的鏈式拉氏公式。經國際專家嚴格論證,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價格指數已登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數據通用公布系統(GDDS)網站,因此不僅具有法定的權威性,而且方法是科學的,結果也是可信的。
(四)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商品、服務貿易和資本流動的結果。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國家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條件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的形勢下,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對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更有重要意義。當然,適度的順差或逆差是允許的。
國際收支平衡由經常項目(主要是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生產經營要素收入)、資本項目和統計誤差三個部分組成。
由於國際收支表一般比較滯後,我國在月度、季度分析中經常通過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國家外匯儲備等情況來觀察國際收支狀況的變化。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通過全面報表層層上報匯總得出,按月公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是今年開始採用的新口徑,與原來的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相比,增加了城鎮集體、私營個體投資以及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的投資。目前(2004年一季度)約佔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0%。二是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取得,只有季度數據。所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只有季度數據。固定資產投資額不能等同於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GDP核算中的數據,要在固定資產投資額中扣除土地購置費、舊建築和舊設備的購置費等項目,因為這些不屬當期新增財富。同時,還要加上商品房銷售增值等項目。
(六)工業增加值
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二是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指全部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的增加值,是通過全面報表取得的,為月度公布指標。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是年產品銷售收入低於500萬元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的增加值,是採用抽樣調查取得的,為季度公布指標。目前(2004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總的工業增加值約近70%。
(七)居民收入
通常分別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來表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農村住戶人均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了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贈送農村外部親友等支出費用後的收入總和,反映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情況。在季度調查中,只有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指標,它與人均純收入的區別在於沒有包括實物性收入,沒有扣除相應的生產費用支出。社會上常有人反映統計局發布的居民收入數與他們自身的情況差別很大,於是批評統計部門數據不真實。而我們公布的是全國平均數,具體個人一般是難以完全對號入座的。平均數也確實掩蓋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2. 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主要經濟指標有: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
2、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
3、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2)經濟指標短暫上升擴展閱讀:
常用的宏觀經濟指標有: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
3. 常見的經濟指標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
第三產業是指除第一、二產業以外的其他行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衛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等。
5.固定資產投資額是以貨幣表現的建造和購置固定資產活動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速度、比例關系和使用方向的綜合性指標。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按經濟類型可分為國有、集體、個體、聯營、股份制、外商、港澳台商、其他等。按照管理渠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分為基本建設、更新改造、房地產開發投資和其他固定資產投資四個部分。
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Social Retail Goods) 指各種經濟類型的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製造業和其他行業對城鄉居民和社會集團的消費品零售額和農民對非農業居民零售額的總和。其反映一定時期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情況,反映社會商品購買力的實現程度,以及零售,市場的規模狀況。 是研究人民生活水平、社會零售商品購買力、社會生產、貨幣流通和物價的發展變化趨勢的重要資料。
7.貨幣存量或者說流通量。
M0=流通中的現金;狹義貨幣(M1)=M0+企業活期存款+機關團體部隊存款+農村存款+個人持有的信用卡類存款;廣義貨幣(M2)=M1+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企業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質的存款+信託類存款+其他存款。M1反映著經濟中的現實購買力;M2不僅反映現實的購買力,還反映潛在的購買力。若M1增速較快,則消費和終端市場活躍,出現通貨膨脹;若M2增速較快,則投資和中間市場活躍。出現資產泡沫。
4. 經濟指標有哪些
數量指標是指在經濟活動中用以反映規模大小和數量多少等數量特徵的各種指標。它用絕對數表示。如,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基本建設投資額、房屋竣工面積、職工人數等。數量指標對反映國民經濟計劃的實現程度,並據以規定各種具體比例關系等具有重要作用。它為各種有關質量指標的計算提供依據。
5. 判斷宏觀經濟形勢的經濟指標主要有哪些
國際上通用的四個常見經濟指標是:國民生產總值,通貨膨脹,就業率和國際收支平衡。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
2、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
3、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5)經濟指標短暫上升擴展閱讀:
宏觀經濟學的主要特點是問題復雜、理論多樣、經驗各異:
1、問題復雜指的是宏觀經濟學包含短期問題和長期問題、經濟因素和非經濟因素、國內因素和國際因素等,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宏觀經濟學是一門充滿了復雜問題的學科。
2、理論多樣指的是在宏觀經濟學中,存在包括古典理論、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新凱恩斯主義、新古典理論、供給學派等在內的多重理論學派。
3、經驗各異則主要強調宏觀經濟學有針對不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情況下的案例研究,由此得到的經驗與結論也不盡相同。
6. 2018年各項經濟指標都在增長向好,那為什麼GDP增速下降
根據中國宏觀經濟季度模型預測,2018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我國GDP增長率分別為6.8%、6.7%、6.7%、6.6%,呈現穩中微降的發展趨勢,2017年全年GDP增長6.7%,比上年略微下降0.2個百分點,仍然保持在平穩較快的合理增長區間。從定性因素上分析,這種微幅波動下降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幾點。
(1)當前我國經濟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同時也進入了微幅波動階段,隨著我國經濟規模和GDP基數大幅提高,數據對外部沖擊的敏感性有所減弱;我國政府對經濟調控手段逐漸成熟,宏觀把控能力日臻完善,因此2018年GDP仍將保持微幅波動狀態。
(2)經測算,2018年中國潛在經濟增長率繼續小幅下滑,因此,若國家不出台強有力的刺激政策,那麼我國經濟實際增速將在其潛在增長軌跡上運行。
(3)美國作為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和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經濟政策的變動直接影響我國的經濟發展。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戰略下的單邊貿易保護舉措,不僅不利於中國的出口企業,也可能引發全球的貿易戰,從而給我國乃至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
(4)在2017年基礎設施投資大幅增長的基礎上,2018年基礎設施計劃投資額繼續大幅增長,依然成為帶動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然而隨著中央對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制度的逐漸完善,以及環保是否達標成為考核地方政府政績的重要指標,地方政府的基建投資沖動得到有效約束;融資平台的政府融資功能剝離後,債券發行不足以滿足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無法支撐投資規模的大幅擴張;而且美國政府的連續加息政策,可能使中國央行被動提升基準利率,從而提高固定資產投資成本;
2018年,在中央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毫不動搖、加強防範金融風險的政策下,房地產價格得到有效遏制,這一方面將限制和降低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另一方面也會削弱房地產對家電、傢具、建材等行業的拉動作用;另外,導致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持續低迷的主要因素(利潤不斷下滑、盈利前景惡化、信用風險上升、融資成本過高、投資領域受限、市場壁壘難以真正破除等)沒有得到顯著改善,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仍將持續低迷。
(5)從經濟先行指數角度來看,通過經濟先行指數來判斷經濟運行趨勢,是國際學術界進行經濟預測的方法之一,根據中國社科院數技經所的中國經濟先行指數(該指數由12個子指標構成),2018年第一季度GDP增速是全年最高點,然後呈現平穩微幅下調的發展趨勢。
以上來自網路,供參考。
7. 經濟周期性變化指標有哪些
經濟周期性變化指標包括先行指標、同步指標、滯後指標三類,具體的主要指標則有GDP增長率、失業率、價格指數等。
(一)先行指標。先行指標是指預示未來月份經濟狀況和可能出現的商業周期性變化,並為分析者提供利率趨勢變化早期跡象的市場指標。這些指標的高峰和低谷順次出現在經濟周期的高峰和低谷之前,因此對將來的經濟狀況有預示作用。先行指標有貨幣供應量、股價指數、房屋建造許可證的批准數量、機器設備的訂單數量等。先行指標一般能在總體經濟活動發生變化之前6個月達到頂峰和谷底。投資者採用該指標可以事先知道經濟波動的轉折點,從而採取恰當的投資策略。如當貨幣當局減少貨幣供應量時,它一方面顯示了當局的政策意圖,暗含著目前經濟中的過熱趨向;另一方面會帶來利率的提高,利率的提高會帶來企業成本的上升,減少盈利,從而降低了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利率提高增加了股票投資的機會成本,因而必然導致投資的減少進而引起股票價格的下降。
(二)同步指標。同步指標是指其達到高峰或低谷的時間與總體經濟出現高峰或低谷的時間大致相同的指標。同步指標可描述總體經濟的運行軌跡,確定總體經濟運行的高峰或低谷位置。它是分析現實經濟運行態勢的重要指標。同步指標的變動時間與一般經濟情況基本一致,可以顯示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並確定或否定先行指標預示的經濟發展趨勢。主要的經濟同步指標有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
(三)滯後指標。滯後指標是指相對於國民經濟周期波動,在時間上落後於經濟周期波動階段的指標。此類指標的變化一般滯後於國民經濟的變化,有助於驗證先行指標所表示的經濟趨向是否真實。如失業率,庫存量,銀行未收回貸款規模、全民固定資產投資、商業貸款、財政收支、零售物價總指數、消費品價格指數、集市貿易價格指數等。
8. 經濟指標給經濟帶來哪些指示
以下突出了經濟數據的利好或利空影響,當然價格漲跌受技術面,心理面影響很:
聯邦儲備委員會提高貼現率
聯邦儲備委員會提高貸款利率將使銀行客戶的貸款利率升高。這項舉措通常被用來減緩貸款擴大。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下跌,sunglass store。
聯邦儲備委員會購買匯票
聯邦儲備委員會增加了銀行系統的准備金,從而會導致利率的下跌。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上升。
消費價格指數(CPI)上升
這預示著通貨膨脹率將會升高。
影響:
a.金價上升
b.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下跌。
耐用商品訂單上升
經濟活動的活躍通常會導致貸款需求的增加。從而導致利率的上升。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下跌。
國民生產總值(GNP)下降
反映出經濟的疲軟。聯邦儲備委員會可以增加貨幣供給以降低利率。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上升。
住房開工率增長
顯示了經濟的增長和貸款需求的增長,Armani Sunglasses。聯邦儲備委員會減少調節並且通過提高利率來緊縮貸款。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下降。
工業產值下降
這顯示經濟增長速度減緩。聯邦儲備委員會更傾向於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上升。
庫存上升
這表明由於銷售跟不上生產的速度引起經濟減緩。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上升。
先行指數上升
該信號的強勁將導致更高的貸款需求。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下降。
油價下跌
這將減少利率上升的壓力,sunglasses for men,從而提高債券的價格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上升。
個人收入增長
個人收入越高,消費需求也就越高,消費品的價格也就相應提高。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下降。
稀有金屬價格下跌
這反映出通貨膨脹率正在降低。規避通貨膨脹需求下降。
影響:
a.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會上升,oakley sunglasses。
b.黃金的市場價格下跌
生產者價格指數上升
這表明通貨膨脹率增長。對商品的需求和價格都增長了。投資者要求得到更高的回報率。這會導致利率上升。
影響
a.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下跌
b.黃金的市場價格上升
零售額上升
表明經濟的增長更加強勁。聯邦儲備委員會可能必須要緊縮利率。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可能會下跌。
失業率上升
表明經濟增長緩慢。聯邦儲備委員會可能需要放鬆信貸,導致利率下降。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將上升,designer sunglasses。
聯邦儲備委員會重新購買協議
聯邦儲備委員會通過購買抵押品把貨幣投放入銀行系統,並答應今後售出。這將使得利率下降。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將上升。
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買賣等額交易
聯邦儲備委員會通過出售抵押品從銀行系統中獲得貨幣並答應在今後重新購入相等的量。貨幣供給的減少一般會導致利率的上升。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將下降。
貨幣供給增加(M1,M2,M2)
過度的貨幣供給增長可能會導致通貨膨脹,prada sunglasses,並且會引起擔心聯邦儲備委員會可能會通過允許提高聯邦資金利率來緊縮貨幣增長,反過來又會降低未來的價格。
影響:外幣相對美元的市場價格將下降。
9. 經濟回升勝於2012這一輪經濟的回升會不會也像2012年四季度那樣,在短暫企穩回升
2016年一季度,中國經濟錄得6.7%的增速,與上年四季度相比,盡管下降了0.1個百分點,卻顯示出向好的跡象,已經有分析師開始上調對2016年全年增長的預期。
但是,前車之鑒不遠,2012年四季度的那一次「復甦」在上游企業補庫存的驅動下企穩了一個季度後很快繼續向下。這讓市場憂心,本輪同樣始於企業補庫存的「復甦」,在二季度就會步歷史後塵,馬上回到下行。
果真如此嗎?若是比較這兩輪經濟的調整,就會發現它們之間的差異還是非常多的,歷史很難重演。
投資回暖傳導至上游工業
一季度經濟數據發布令回暖趨勢得到進一步確認,也進一步刺激了商品市場的反彈。回歸基本面,這主要得益於投資回暖,並且已經向上游生產活動傳導。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累計較上年末加快了0.7個百分點,延續了1-2月份的回升勢頭。三大投資中,除製造業投資增速仍在下滑外,房地產投資加速回升,一季度累計增速已升至6.2%,快於市場預期,基建投資也上升2個百分點至19.25%。
消費和出口雖然較上年四季度有所減速,但卻好於1-2月份。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名義和實際增速較上月末上升0.3、0.1個百分點;出口增速由負轉正,大幅上漲逾36個百分點至11.5%。
值得注意的是,三大需求的好轉已經表現在工業上。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比1-2月份加快1.4個百分點。
物價形勢也好於預期,工業價格環比出現上漲、消費物價環比下降。3月份,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環比由降轉升,比上月上漲0.5%,是2014年1月份以來的首次上漲,PPI增速同比下降4.3%,降幅收窄0.6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環比下降0.4%,同比漲幅持平於上月。
一季度,GDP平減指數由負轉正,名義GDP增速由此顯著上升逾1個百分點。從2015年四季度的6.02%升至7.19%
從領先指標來看,這種回暖勢頭還會延續。「投資的領先指標如全口徑固定資產投資新開工項目總額增速、房地產新開工面積以及土地交易等,均預示投資增速有望進一步走強,」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指出,「貨幣擴張繼續加快,M2增速和調整後的社融存量增速均明顯回升,預示經濟周期向好的勢頭有望持續。」
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累計增長39.5%,這一增速是近6年所沒有過的,較上年同期加快了33個百分點;房地產新開工面積結束了兩年的負增長,一季度同比增長19.20%,較上年同期加快逾37個百分點。
3月末,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較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別加快0.1、2.8個百分點,社會融資規模累計增速告別持續兩年的負增長格局,同比大幅增長43%。
「4月以來的高頻數據已經印證了經濟回暖的持續性,」申萬宏源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指出,「鋼價上漲,高爐開工率顯著提升;水泥價格也持續提升,漲幅明顯。物價方面,4月首周農產品價格指數環比均顯著回落,溫和通脹與需求回暖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
似曾相識的2012年四季度
當前的經濟形勢與2012年10月至2013年1月的迴光返照較為相似,因此,有不少人擔心,中國經濟會重蹈覆轍。
2010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因全球金融危機時期的強刺激政策回升至12.2%的高位,此後,在緊縮政策效應、全球經濟放緩、人民幣升值背景下一路向下,至2012年二季度時跌破8%,宏觀政策因此轉向,2012年5月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連續降息降准,樓市政策微調。
政策發力下,經濟出現回升跡象,到2013年1月,樓市火爆,房地產銷售和投資大幅上漲,投資和工業增速上升,M2加速、社會融資規模暴增,人民幣也重回升值通道。但是,企穩回升勢頭並沒有持續太久,春節過後在2013年2月份,經濟再次滑落。
這一輪經濟的回升會不會也像2012年四季度那樣,在短暫企穩回升後繼續向下?盡管兩個時期在一些經濟、貨幣指標的變化上較為相似,但面臨的政策與經濟金融環境有很大的差異,這意味著這一輪經濟回升力度將超過2012年四季度那次。
政策方向相反
回溯這些年中國經濟增長變動的特點,政策主導的周期性特徵非常明顯,上行或下降明顯受宏觀調控的刺激或收縮的影響。
對比2013與2016年,整體宏觀環境一緊一松。2013年是本屆政府執政第一年,在GDP仍能實現7.7%增長的情況下,宏觀政策「堅持不擴大赤字,不放鬆也不收緊銀根」,工作重心主要是「促改革、調結構」。在實際執行中,貨幣政策逐漸收緊,到年末,M2增速較上年小幅放緩、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較上年末大幅下降13個百分點。到2016年,年初設定的M2與社融增長目標均高於上年,一季度實際增速則還要高於目標。
地方政府面臨的激勵條件也有所變化。2013年,中央加強了對地方債務審計,開始規范地方政府融資,再加上反腐力度加大,地方政府開始減少與投資有關的經濟行為。到2016年,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力度不斷加大,激勵制度也體現出一些正面的信號,地方政府也有動力與空間與中央保持步調一致「穩增長」。
對於財政支出,2013年強調的是「盤活財政資金存量」,2016年則不僅擴大了財政赤字,還增加了地方債券的發行,並藉助PPP、專項建設債券等准財政手段支持基建投資。
2016年作為「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儲備了充足的投資項目,2013年則在2009年強刺激後政策儲備空間不足。數據顯示,固定資產投資本年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自2010年以來連年台階式下滑,但進入2016年後猛增。
政府主導色彩最為濃厚的房地產市場,在2013年面臨的調控政策與現在方向完全相反。在2013年全年,限購限貸的思路貫徹始終,2月份,「新國五條」出台,3月,提高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對出售自有住房轉讓所得嚴格按20%徵收個稅;11月底,上海、廣州、深圳、北京等城市相繼推出新一輪調控政策,隨後,二三線城市加入樓市調控大軍。
2016年,絕大部分限購城市已經取消限購,商業貸款與公積金貸款的首付比例與貸款利率都明顯降低,盡管一線城市因為房價暴漲加強了調控,但「去庫存」的大環境下,整體政策思路還是增加購房需求。
為企業減稅降負的力度也相差甚遠。2013年,「營改增」試點共計減稅1402億元,2016年5月1日起全面實施的「營改增」減稅規模可能在5000億元以上。不僅如此,社保費率正在著手調降中,人力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張義珍預測,如果降費政策全部落實到位,估計每年總計可降低企業成本1200億元以上。
外需與金融環境迥異
2013年的全球經濟環境顯然要差於2016年。2013年,美國GDP同比增長1.5%,是本輪危機後經濟復甦以來最弱的一年;歐元區經濟二次探底,GDP同比下降0.3%;日本經濟較上年放緩0.3個百分點。過去的兩年,歐美經濟持續復甦,失業率下降、GDP增速上行,到2015年,歐元區增長1.6%、美國增長2.4%;日本經濟雖有波折但2015年有所反彈,較上年增長0.5個百分點。從各大機構預測結果看,這種上行態勢預計還將保持。
自2012年開始下行的大宗商品價格或已見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基於標桿優質企業出現虧損,判斷大宗商品的價格低點大概率已經度過,行業中最好的企業開始虧損很可能就是價格地板的信號。高盛分析認為,大宗商品供應過剩造成的價格下跌以及需求大幅萎縮,已於2015年告一段落,這是市場開始重新平衡的信號,市場上出現了新的趨勢並可能進一步持續。
2013年,經濟回升與補庫存也有較大關系,工業企業存貨或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16年,工業企業存貨庫存增速已經出現負增長,遠遠低於2013年,這可能意味著供給的恢復力度並不如上一輪那樣強,因此補庫存在經濟恢復中能起到更持續的作用。
2016年,企業的融資難度和成本較2013年也有相當程度的下降。2013年,名義和實際利率均比較高,融資渠道相對單一,再加上對影子銀行的規范,使得企業融資難問題較為嚴重;到2016年,IPO再次啟動,企業債券發行放寬,資產證券化、融資租賃迅猛發展,與此同時,名義利率與實際利率較當時有所降低,改善了企業的流動性狀況和信貸需求,隨著企業部門債務重組和負債的結構性替換,這一改善因素應當還將持續。
10. 什麼是國民經濟先行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
在實際市場操作中,對基本經濟因素的分析,都是通過收集、整理和分析各國反映經濟發展各個方面的經濟指標(經濟數字)來進行的。在當今世界,美元仍然是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因此美國的經濟數字對市場影響最大,各國投資者都關注美國的經濟數字,以把握投資時機。
美國政府公布的經濟數字可以分為:先行指標、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具體包括:
1.先行指標(Leading Indicator)
先行指標是對未來的經濟發展產生影響的經濟指標的統計。市場分析者常參考這些指標分析未來經濟發展的狀況及其對今後匯率發展方向的影響。
2.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Concurrent Indicator and Lagging Indicator)
同步指標的變動時間與一般經濟情況基本一致,滯後指標的變動時間則往往落後於一般經濟情況的變動。這兩類指標可以顯示經濟發展的總趨勢,並確定或否定先行指標預示的經濟發展趨勢,而且通過它們還可以看出經濟變化的深度。較重要的同步指標和滯後指標有:
(1)國民生產總值(GDP)
國民生產總值是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年、季)以貨幣表示的全部產品和勞務的價值總和。它是整個國民經濟的概括,是全面反映一國經濟實力和經濟發展程度的綜合指標體系。通常美國GDP越高意味著經濟發展越好,利率趨升,美元匯率趨強。
(2)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也是代表經濟發展好壞的標志。失業率的上升,意味著經濟受阻;失業率降低,則意味著經濟發展勢頭增強。
(3)零售指數(Retail Sales Index)
零售指數是一個包括現金購買和信用賒購的指標,它反映社會消費狀況及總體經濟活動。較高的零售指數表明社會消費充分,經濟發展潛力大,利率趨升,美元匯率趨升。
(4)個人消費支出(Person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個人消費支出包括個人購買商品和勞務兩方面的支出,是衡量居民消費支出的重要指標。
(5)工業生產指數(Instrial Proction)
工業生產指數反映美國生產和製造業的總生產,通常與國家經濟發展相一致。工業生產水平越高,經濟發展勢頭越好,資本投資也更多,從而帶動美元匯率上升。
(6)全國采購經理協會指數(NAPM)
NAPM指數一般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公布,反映製造業的活躍程度,常比失業率更早地顯露出上個月經濟活動發展變化的端倪。該指數高於50%被認為是製造業的擴張,低於50%則意味著經濟的萎縮。
(7)商業庫存(Business Inventory)
商業庫存反映商業部門對短期信貸的需求。商業庫存增加,可能帶動短期利率上升,使經濟發展減緩,表明經濟可能進入停滯狀態,嚴重者可能表明經濟開始衰退。
(8)設備開工率(Housing Starts)
用於衡量現存的工廠和設備閑置的情況。開工率上升,預示著經濟擴張的開始。通常80%的設備開工率被認為是工廠和設備的正常閑置,83%-85%以上則意味著經濟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利率趨升的壓力也變大。
(9)工廠訂單(Factory Order)
工廠訂單反映了消費者、廠商或政府對未來產出的需求。
(10)住房開工率(Housing Starts)
住房開工率是衡量建築業活躍程度的指標,而建築業又常常是經濟周期變化中的先導產業。住房開工率的上升,預示著經濟趨於擴張。
(11)消費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消費物價指數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或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即通貨膨脹水平的變化情況。如果CPI大幅度上升,從短期看,有助於利率上升,從而支持匯價堅挺;從長期看,實質上是通貨貶值。
消費物價指數由美國勞工部每月公布。它有兩種不同的消費物價指數:一種是職工和工人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W;另一種是城市居民的消費物價指數,簡稱CPIU。由於CPIU指數統計的范圍是CPIW的兩倍,它反映消費物價的參考性更高,因而深受市場人士的重視。
(12)生產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 PPI)
生產物價指數反映上個月的商品生產成本,顯示生產原料價格變化狀況,從而可以據此預料未來消費價格變化的趨勢。該指數的上升意味著通貨膨脹的壓力增大。當然,由於指標未能包括一切商品折扣,所以有時會誇大物價上升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