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企業納稅評估的方式方法
1、納稅評估是防止虛假納稅申報的有效手段。
2、納稅評估可以通過信息反饋機制,解決徵收管理中「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
3、納稅評估是一個納稅服務過程。
企業不僅可通過航天信息軟體「懂稅的ERP」中的納稅分析系統預置的各稅種不同納稅指標分析公式,企業在以上這些財務、業務數據完整發生時,為企業提前預知自己納稅情況提供很好的事前風險預測。
②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計算公式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應納所得稅額/主營業務收入,反映的是企業所得稅繳納稅額與收入的比例關系,在對所得稅進行納稅評估時最為關注的指標。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獲取利潤,而利潤是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進行調增調減,取得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等後乘以企業所得稅稅率,就得到企業應納稅額。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六條
企業以貨幣形式和非貨幣形式從各種來源取得的收入,為收入總額。包括:
(一)銷售貨物收入;
(二)提供勞務收入;
(三)轉讓財產收入;
(四)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
(五)利息收入;
(六)租金收入;
(七)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八)接受捐贈收入;
(九)其他收入。第七條
收入總額中的下列收入為不征稅收入:
(一)財政撥款;
(二)依法收取並納入財政管理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
(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不征稅收入。
③ 企業所得稅評估預警值如何確定
1. 納稅評估的意義
納稅評估是指稅務機關運用數據信息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申報情況的真實性和准確性作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並採取進一步征管措施的管理行為。其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強化稅源監控,降低稅收風險,減少稅款流失,不斷提高稅收征管的質量和效率。
搞好納稅評估,是基層稅務機關和管理幹部的一項基本功。開展納稅評估工作,要充分運用各種信息資料,包括納稅人申報資料和相關信息數據,並輔之以必要的日常檢查,了解情況,分析企業銷售(營業)、庫存、成本、實現利潤、實現增加值等指標與其繳納的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的關系,綜合分析行業總體稅收狀況和納稅人個體納稅情況,通過分析比較,摸清規律,發現問題。結合實際制定行業平均利潤率、平均增值率和各稅種相對於其稅基的平均稅負等評估指標,建立科學、實用的納稅評估模型,對納稅人納稅情況進行縱向和橫向比較,分析測算納稅人實際納稅與應納稅額的差距,評估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增強管理的針對性。
2. 評估指標及其預警值
主要掌握納稅評估指標的含義、分類、分析指標及其預警值的設置方法。納稅評估指標是稅務機關篩選評估對象、進行重點分析時所選用的主要指標,分為通用分析指標和特定分析指標兩大類。
(1) 納稅評估通用分析指標。有:主營業務收入變動率,單位產成品原材料耗用率,主營業務成本變動率,主營業務費用變動率,營業(管理、財務)費用變動率,成本費用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稅前列支費用評估分析指標,主營業務利潤變動率,其他業務利潤變動率,稅前彌補虧損扣除限額,營業外收支增減額,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周轉率,存貨周轉率,應收(付)賬款變動率,固定資產綜合折舊率,資產負債率等。上述指標可分為收入類評估分析指標、成本類評估分析指標、費用類評估分析指標、利潤類評估分析指標和資產類評估分析指標五大類。
(2) 納稅評估分稅種特定分析指標。由國稅機關和地稅機關根據各自征管范圍設置。國稅機關主要設置增值稅、內資企業所得稅和外資企業所得稅特定分析指標。
增值稅評估分析指標有:增值稅稅收負擔率,工(商)業增加值分析指標,進項稅金控制額,投入產出評估分析指標等。
內資企業所得稅評估分析指標有:所得稅稅收負擔率,主營業務利潤稅收負擔率,應納稅所得額變動率,所得稅貢獻率,所得稅貢獻變動率,所得稅負擔變動率等。
外資企業所得稅評估分析指標有:所得稅稅收負擔率,應納稅所得額變動率,資本金到位額,境外應補所得稅發生額,生產性企業兼營生產性和非生產性經營收入劃分額,借款利息,出口銷售毛利率,資產(財產)轉讓利潤率,關聯出口銷售比例,關聯采購比率,無形資產關聯交易額,融通資金關聯交易額,關聯勞務交易額,關聯銷售比率,關聯采購變動率,關聯銷售變動率等。
(3) 分析指標及其預警值的設置方法
各地稅務機關還可按照因地制宜原則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征管工作的需要設置細化的納稅評估指標。納稅評估分析時,要綜合運用各類指標,並參照評估指標預警值進行配比分析。評估指標預警值是稅務機關根據宏觀稅收分析、行業稅負監控、納稅人生產經營和財務會計核算情況以及內外部相關信息,運用數學方法測算出的算術、加權平均值及其合理變動范圍。測算預警值,應綜合考慮地區、規模、類型、生產經營季節、稅種等因素,考慮同行業、同規模、同類型納稅人各類相關指標的若干年度的平均水平,以使預警值更加真實、准確和具有可比性。納稅評估指標預警值由各地稅務機關根據實際情況自行確定。
④ 企業所得稅稅負率
企業所得稅稅收負擔率(簡稱稅負率) 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100%。
稅負是指實際應計繳的稅款占相對應的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5]43號)中所描述的稅收負擔率,舉例說明:
增值稅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應稅主營業務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銷售收入×100%
印花稅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100%
資源稅稅收負擔率= [應納稅額÷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100%
總而言之,綜合稅收負擔率,是在宏觀層面考察一國的稅制情況,各稅種的稅收負擔率是在微觀層面考察納稅人稅收負擔是否正常,各自的衡量目標不同,故計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⑤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就是應納所得稅額與主營業務收入的比率。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反映的是企業所得稅繳納稅額與收入的比例關系,在對所得稅進行納稅評估時最為關注的指標。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獲取利潤,而利潤是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應納所得稅額/主營業務收入,反映的是企業所得稅繳納稅額與收入的比例關系,在對所得稅進行納稅評估時最為關注的指標。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獲取利潤,而利潤是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進行調增調減,取得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等後乘以企業所得稅稅率,就得到企業應納稅額。
(5)伊利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指標分析擴展閱讀
貢獻率指標比較抽象,在使用時,應說明具體含義,但也不能任意使用,要符合常規,做到標准化、規范化、通俗化。如資本收益率、資金利稅率以及某些對增量因素分析的指標,已有專用名稱,就沒有必要改稱為貢獻率。
如果貢獻率偏低,評估人員會根據行業特性分析後,認為企業可能存在少計收入、多列支成本費用的情況,比如商業零售企業會存在賬外收入;建安企業收入不按照工程進度及時納稅而是按照收款進度來確認收入結轉和納稅、以虛假發票等多列支成本費用情況。
在計算各產業貢獻率時應剔除價格變動因素,分子、分母均用可比價格的增量計算。
總資產貢獻率(%)=(利潤總額+稅金總額+利息支出)/平均資產總額×100%。反映企業資金佔用的經濟效益,說明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的收益能力。
社會貢獻率(%)=社會貢獻總額/平均資產總額×100%。社會貢獻率:是衡量企業運用全部資產為社會創造或支付價值的能力。
⑥ 如何構建納稅評估指標
請參考
納稅評估是指稅務機關運用數據信息對比分析的方法,對納稅人和扣繳義務人納稅申報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斷,評價和估算納稅人的納稅能力,並採取進一步管理措施的管理行為。納稅評估的主要任務是查找征管的漏洞和發現偷稅嫌疑人。其基本定位在管理和服務上,從形式上來說主要是一種非現場的檢查,側重稅源管理,對納稅人的無知性稅收不遵從或操作錯漏行為進行糾錯,並對發現的偷稅嫌疑人移交稅務稽查機構查處。
一、對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的認識及定位
要建立符合稅收發展需要的納稅評估體系,首先要解決納稅評估與稅務稽查的認識及定位問題。
(一)納稅評估的認識及定位問題。近年來,為適應推進稅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及時發現稅收征管中的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提高稅收征管質量和效率,全省各級稅務機關積極開展了納稅評估工作。在「數據採集—稅源監控—稅收分析—納稅評估—稅務稽查『五位一體』」的橫向互動機制中,納稅評估是銜接稅收分析與稅務稽查的重要中間環節,其工作的好壞與稅務稽查的工作壓力大小有著直接的關系。
目前納稅評估基本定位在管理和服務上,從形式上來說主要是一種非現場的檢查;但實際工作方式類似稅務稽查,在手段採用和實際效果上又不如稽查;在評估人員看來,納稅評估工作是通過資料分析、評估約談、下戶調查等方式查找稅收問題,與以前的日常管理檢查、稽核評稅差別不大,只是方式程序有所改變。同時,評估人員雖知道納稅評估不是一種稅務行政執法行為,只是稅務機關一項內部工作管理規定,是一種內部審計行為,對納稅人沒有執法約束力。但在實際評估及習慣操作中,部分評估人員仍與原來日常稅務檢查一樣作為,評估工作的目標和方法也向個案查出多少問題的方向發展,忽視了納稅評估的職權。有些評估人員受管理服務定位、非執法行為概念等相關因素約束,缺乏深入挖掘和分析問題的動力,沒能全面發揮主動管理監控職能,工作開展不盡理想。
(二)稅務稽查的認識定位問題。一位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專家如是說:稅務稽查的功能關鍵是震懾納稅人,使得納稅人不敢肆意偷稅。稅務稽查側重執法打擊,針對納稅人故意性的稅收不遵從行為,即對偷、逃、騙、抗稅和其他需要立案查處的稅收違法行為進行重點打擊。稅務稽查是稅收征管的最後一道防線,但我們不能就集中重兵把守,對每個納稅人進行檢查,以稽查代替徵收,如果那樣的話,稅收征管改革也就是「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我們稅務管理的各環節都要重視對偷稅嫌疑人的發現,通過這樣的機制,使每個偷稅者可能受到潛在稽查威脅,關鍵是可能受到懲罰。我們的稽查威脅,關鍵是可能受到懲罰。我們的稽查覺得人手不夠,筆者認為,如果不是指導思想和效率的問題,那就是其他部門的介入不夠,特別是納稅評估環節做得不好。發現誰是偷稅者比查清他究竟偷了多少稅更重要。
二、納稅評估流程的構築
規范的、符合稅收發展需要的納稅評估操作流程是納稅評估成效的保證。現行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及省局制定的《納稅評估工作試行辦法》等規定,日常稅源管理崗稅收分析中發現導常的納稅戶轉給納稅評估崗,起動納稅評估程序,納稅評估具體流程為:評估分析—約談舉證—下戶調查—結果反饋(含移送稽查)。筆者調查分析後認為,應將稽查的責成自查環節,提前至納稅評估流程中,新的納稅評估流程應是為:評估分析—責成自查—評估再分析—約談舉證—下戶調查—結果反饋(包括終結評估和移送稽查)。將責成自查提前的理由有以下三方面:
(一)責成自查削弱了稽查的威懾力。責成自查主要是針對納稅人的無知性稅收不遵從的情況,給予納稅人一個自查自糾的機會。在總局未提出納稅評估和征管缺位的時期,為稽查工作的順利開展、緩和稽查與被查對象的矛盾都起到了積極而有效的作用,同時責成自查對故意性的稅收不遵從納稅人打擊的弱化,也不可避免的削弱了稽查的威懾力。現今,征管逐步強化、納稅評估體系也逐步建立,責成自查前移符合證管改革的大趨勢。
(二)責成自查的非現場檢查性質,決定它更適合存在於納稅評估環節。納稅評估是一種非現場的檢查,責成自查也屬於同一性質的檢查,並且都不是一種稅務行政執法行為,均側重於對納稅人無知性稅收遵從的糾錯。因此,責成自查更適合於納稅評估環節。
(三)將責成自查前移至納稅評估環節,有利於強化納稅評估工作,也有利於提高稽查的威懾力。在評估過程中有責成自查,納稅人會對納稅評估工作更加重視,評估階段問題不暴露,就只有等著給稽查懲罰(補稅、加收滯納金、罰款)了。現階段,納稅人還存在僥幸心理,即使被評估崗移送稽查查處,在稽查環節,納稅人還有自查補稅的機會(無需被罰)。這不利於強化納稅評估工作,也不利於稽查威懾力的發揮。
三、納稅評估工作需加強的三個方面
(一)強化培訓,提高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一方面,納稅評估工作需要評估人員既精通稅收業務知識、財會知識,又能熟練操作計算機,要求評估人員能夠依據國家的稅收政策及自身綜合知識和素質,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從多層面對稅源狀況、納稅行為進行細致的案頭分析,逐步審定申報數據的真實性、合理性,並具備較強的邏輯分析能力;另一方面,由於需要評估人員進行約談或舉證確認,所以要求評估人員不但要了解企業經營特點,有過硬的業務水平,更要具有很強的職業敏感性和敏銳的洞察力、一定的約談技巧。這對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一個較大的挑戰。因此,要選擇綜合素質較高的人員從事評估工作才能促進評估工作的發展。評估人員要堅持學習經常化,掌握各項稅收政策,熟悉企業財務制度和財務核算方法。一要加強對納稅評估人員的培訓,對評估工作涉及的稅收業務、財務管理、計算機操作技能、各項評估應用指標的分析、與納稅人的約談技巧等進行系統輪訓。二要適時組織開展評估工作經驗交流會、典型案例分析會,通過評估人員對評估方法、約談技巧、報表分析方法等進行交流總結,使幹部的評估水平在相互探討中得以共同提高。三要加強工作考核,鼓勵先進,帶動後進。通過系統的組織學習,培訓、交流、考核,進一步提升評估人員的綜合素質。
(二)提高信息採集量,整合信息。納稅評估受信息質量、系統軟體、評估人員素質等諸多因素制約,以能獲取和儲存必要的涉稅信息數據為基礎,並依託符合工作實際的評估信息分析系統。因此,一是建立和完善評估信息提供機制,稅務機關通過法律、法規、規章等法律形式,制定納稅人必須提供的信息項目的具體要求,以確保評估信息的准確全面;二是依託計算機網路,提高信息收集能力和質量,以多元化電子申報為切人點,提高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利用效率,減少人工輸入信息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三是運用計算機網路技術,將分散於CTAIS稅收征管系統和工商、公安、國士、城建、銀行等內部、外部系統的納稅人的各種經濟信息進行整合,實現涉稅信息共享;四是要不斷優化完善納稅評估軟體,增加評析指標,如成本利潤率、毛利率、稅負差異率、庫存變動幅度、應收應付賬款變化幅度等。同時,稅政、征管及分局日常稅源管理崗位應多下企業進行稅源調查,採集基礎數據,掌握不同行業的動態信息,根據業平均數據,合理設置稅負預警指標,與各企業自動對比查找疑點問題。
(三)高度重視約談、舉證工作。約談、舉證是納稅評估工作中認定處理階段的重要環節之一,評估人員應在查閱企業報送的財務報表、納稅申報表等申報資料以及向稅務機關其他崗位了解情況,全面掌握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財務核算狀況、日常納稅情況、發票管理及稅款交納情況的基礎上,做好約談前的各項准備工作並擬好約談提綱。只有掌握納稅人的基本情況,才能把握約談的主動權。但在實際工作中,只憑評估人員提出的疑點就想通過約談來解決問題,顯然不可能。企業解釋市場不好,虧本經營等各種理由很容易搪塞過去。約談除了需要納稅人配合、主動承認問題外,評估人員的詢問方法、技巧很有講究。有不少問題要從生產工序、出入庫記錄、庫存變化、銷售數量差異、成本核算漏洞、毛利水平與應納稅金配比、預收應付賬款的來龍去脈等各方面提問,並對應答理由是否真實合理進行即時分析反應,提出不同看法。巧妙利用談話中的矛盾之處,找出疑點深入挖掘不輕易放棄,才不會被表面現象和某種似乎合理的理由蒙蔽。
⑦ 稅務局納稅評估的標准和方法是什麼呢
稅務局納稅評估的標准和方法:
1.根據風險值大小,分別對納稅人進行風險提醒(一、二級)、風險評估(三級)和稅務稽查(四級)。
2.對稅率各項標准進行監控。
監控的重點是稅負率、毛利率、費用率、稅負變動率、毛利變動率、存貨變動率等項指標。
納稅評估的意義:
1、納稅評估是防止虛假納稅申報的有效手段。
2、納稅評估可以通過信息反饋機制,解決徵收管理中「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3、納稅評估是一個納稅服務過程。企業不僅可通過航天信息軟體「懂稅的ERP」中的納稅分析系統預置的各稅種不同納稅指標分析公式,企業在以上這些財務、業務數據完整發生時,為企業提前預知自己納稅情況提供很好的事前風險預測。
⑧ 為什麼要納稅評估,每個企業都要進行納稅評估嗎
作用
1、納稅評估是防止虛假納稅申報的有效手段。納稅評估的信息資料不僅包括稅務機關內部採集的信息,還可以通過信息網路,獲取其他經濟管理部門的外部信息。通過掌握稅基和納稅人的資金周轉情況,了解資金的來龍去脈,可以對納稅申報進行監控。
2、納稅評估可以通過信息反饋機制,解決徵收管理中「疏於管理、淡化責任」的問題。納稅評估處於稅款徵收與稅務稽查的中間環節,稅款徵收與稅務稽查的結果,可通過納稅評估反饋到稅務登記、發票管理、行政審批等各個征管環節,既可保證稅收征管各個環節的協調統一,又可剖析問題,區分責任。
3、納稅評估是一個納稅服務過程。稅務機關通過信息化手段,設置能夠了解和掌握納稅人財務核算和相關經營情況的納稅申報表,並結合審查賬簿報表,可以及時發現並糾正納稅申報中的錯誤與偏差,幫助納稅人提高納稅申報質量;納稅評估通過約談、舉證等方式,可以有效解決納稅人因主觀疏忽或對稅法理解錯誤而產生的涉稅問題,充分體現稅務行政執法教育與懲戒相結合的原則。
4、為了及時調節國家經濟、體現產業政策,稅收政策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一項成功的稅收籌劃是對財稅政策的及時更新獲取,以及多種稅收方案優化選擇的結果,利用稅收政策與經濟實際適應度的不斷變化,尋找納稅人在稅收上的利益增長點。
並不是每個企業都需進行納稅評估的,根據《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
第九條 納稅評估的對象為主管稅務機關負責管理的所有納稅人及其應納所有稅種。
第十條 納稅評估對象可採用計算機自動篩選、人工分析篩選和重點抽樣篩選等方法。
第十一條 篩選納稅評估對象,要依據稅收宏觀分析、行業稅負監控結果等數據,結合各項評估指標及其預警值和稅收管理員掌握的納稅人實際情況,參照納稅人所屬行業、經濟類型、經營規模、信用等級等因素進行全面、綜合的審核對比分析。
第十二條 綜合審核對比分析中發現有問題或疑點的納稅人要作為重點評估分析對象;重點稅源戶、特殊行業的重點企業、稅負異常變化、長時間零稅負和負稅負申報、納稅信用等級低下、日常管理和稅務檢查中發現較多問題的納稅人要列為納稅評估的重點分析對象。
(8)伊利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指標分析擴展閱讀
納稅評估常的基本程序與常用的技術方法如下:
1、通過宏觀分析與稅收征管海量數據的測算,總結納稅人稅收經濟關系的規律特徵,設置相應的預警標准建立預警體系,通過預警體系篩選重點納稅評估對象;
2、對納稅評估對象申報納稅資料進行案頭的初步審核比對,以確定進一步評估分析的方向和重點;
3、通過橫向數據對比分析、縱向數據規律分析和數據指標邏輯關系的相關合理性分析,推斷和確認納稅人申報數據的真實性和疑點問題,估算納稅人的潛在的生產經營收入,推斷納稅人的實際納稅能力;
4、就評估出的問題、疑點和推斷的納稅能力,與納稅人進行約談。 納稅人如能認可接受評估結果,按評估稅源情況查補稅款;納稅人如不能接受評估結果,將評估資料轉稽查部門立案稽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稅評估
參考資料來源:國家稅務總局-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
⑨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怎麼看
1.所得稅稅收負擔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
2.所得稅貢獻率=應納所得稅額÷主營業務收入×100%.
3.所得稅貢獻變動率=(評估期所得稅貢獻率-基期所得稅貢獻率)÷基期所得稅貢獻率×100%.
=(09年所得稅貢獻率-08年所得稅貢獻率)÷08年所得稅貢獻率×100%.
企業所得稅貢獻率公式
貢獻率=應納所得稅額/主營業務收入反映的是企業所得稅繳納稅額與收入的比例關系,在對所得稅進行納稅評估時最為關注的指標。
企業經營的根本目的是獲取利潤,而利潤是計算應納稅所得額的基礎,在利潤總額的基礎上進行調增調減,取得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在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等後乘以企業所得稅稅率,就得到企業應納稅額。
拓展資料:
一、企業所得稅貢獻率
納稅評估中關注貢獻率的根本原因在於企業經營的逐利本性。
貢獻率低說明企業盈利少,盈利少在排除行業特性、經營周期和環境、經濟背景等外在因素後,就違背了企業逐利的本性,肯定是不正常的。
如果貢獻率偏低,評估人員會根據行業特性分析後,認為企業可能存在少計收入、多列支成本費用的情況,比如商業零售企業會存在賬外收入;建安企業收入不按照工程進度及時納稅而是按照收款進度來確認收入結轉和納稅、以虛假發票等多列支成本費用情況。
因為影響企業所得稅的因素非常多,所以貢獻率指標是反映企業所得稅涉稅風險最為綜合的一個指標。在納稅評估中如果企業毛利偏低、期間費用比率較高,而貢獻率也較低,屬於單項指標和綜合指標均指向企業經營不正常,不符合營業常規,存在涉稅問題的可能性很大。
二、企業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是對中國內資企業和經營單位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徵收的一種稅。納稅人范圍比公司所得稅大。企業所得稅納稅人即所有實行獨立經濟核算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內資企業或其他組織,包括以下6類:( 1)國有企業;(2)集體企業; (3)私營企業_(4)聯營企業_(5)股份制企業;(6)有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的其他組織。企業所得稅的征稅對象是納稅人取得的所得。包括銷售貨物所得提供勞務所得轉讓財產所得、股息紅利所得、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_接受捐贈所得和其他所得。
⑩ 請問,伊利集團2019年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多少
2009年的企業所得稅稅率是25%全國都是統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