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學畢業論文寫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計算會不會太難了
會。
數字普惠金融指數計算包括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支持服務程度三方面。覆蓋廣度主要通過電子賬戶數如互聯網支付賬號及其綁定的銀行賬戶數)等來體現,使用深度依據實際使用互聯網金融服務的情況來衡量,包括支付業務,信貸業務,保險業務,投資業務和徵信業務等,既用實際使用人數,也用人均交易筆數和人均交易金額來衡量,數字服務支持方面,便利性和成本是影響用戶使用金融服務的主要因素。
在構建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時,首先將二級維度之下的各項具體指標進行標准化處理,形成可比的指標,接著,利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中間各層級相對其上一層級的權重大小,再利用變異系數法求最下層即各具體指標對其上一層的權重大小,最後,利用這些權重進行指數合成,形成覆蓋廣度,使用深度和數字支持服務程度的發展指數。再通過指標無量綱化方法,獲得最後的中國數字普惠金融指數。
⑵ 央行報告:哪裡人喜歡買投資理財產品
央行報告: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的人喜歡買投資理財產品。
為監測評估2019年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央行按照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及相關填報制度,組織開展了2019年普惠金融指標填報與分析,並在2020年10月15日公布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分析報告(2019年)》。
在個人投資理財方面,購買過投資理財產品的成年人比例小幅增加,城鄉差距仍較為明顯。調查顯示,全國平均有48.76%的成年人購買過投資理財產品,比上年同期高0.95個百分點;農村地區該比例為 36.78%,比上年同期高0.67個百分點。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購買過投資理財產品的成年人比例相對較高。
(2)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分析擴展閱讀
城鄉間電子支付的普及率的差距在縮小:
調查顯示,全國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85.37%,比上年高2.98個百分點;農村地區使用電子支付的成年人比例為76.21%,比上年高4.06個百分點。
《報告》顯示,從調查情況看,消費者在信貸、投資、保險等方面的知識水平仍有待提升,在家庭開支規劃、信用卡還款以及應對意外開支等方面的行為還需加強,不同群體對各類金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
⑶ 普惠金融體系的發展
國內最早引進這個概念的是中國小額信貸聯盟(原名中國小額信貸發展促進網路)。為了開展2005年國際小額信貸年的推廣活動,他們決定利用這個概念進行宣傳。白澄宇提出用「普惠金融體系」作為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 的中文翻譯。也有人提出用「包容」等名詞,但經過考慮,覺得其他詞彙不能表達服務對象的廣泛性,最後還是用「普惠」這個概念,就是要讓所有人平等享受金融服務。
2004年11月,中國小額信貸聯盟的主頁開通,首頁的標題就醒目地寫下了網路的宗旨:「促進普惠金融體系,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11月9日召開的網路成立大會上,我們再次提出這個概念,並寫進了網路的倡議書。
人民銀行研究局焦瑾璞副局長於2006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亞洲小額信貸論壇上,正式使用了這個概念。
從2005年開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商務部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和人民銀行、國家開發行、哈爾濱銀行、包商銀行合作,開展了「建設中國普惠金融體系」項目。人民銀行項目內容為普惠金融政策研究。焦瑾璞先生為項目主任。與焦瑾璞先生合作,翻譯出版了聯合國《普惠金融體系藍皮書》,吳曉靈女士為該書的中譯本作序。
2012年6月19日,原國家主席的胡錦濤在墨西哥舉辦的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指出:「普惠金融問題本質上是發展問題,希望各國加強溝通和合作,提高各國消費者保護水平,共同建立一個惠及所有國家和民眾的金融體系,確保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民眾享有現代、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務。」 這是中國國家領導人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正式使用普惠金融概念。
在2013年11月1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乾重大問題的決定》正式提出「發展普惠金融。鼓勵金融創新,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第三部分第12條)。
⑷ 普惠金融體系的介紹
這個概念來源於英文「inclusive financial system」。是聯合國系統率先在宣傳2005小額信貸年時廣泛運用的詞彙。其基本含義是:能有效、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目前的金融體系並沒有為社會所有的人群提供有效的服務,聯合國希望通過小額信貸(或微型金融)的發展,促進這樣的金融體系的建立。
⑸ 中國人民銀行有沒有各種指標壓力指標
有。
《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現包含使用情況、可得性、質量3個維度共21類51項指標,其中8個指標1通過問卷調查採集2。
為貫徹落實《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和G20普惠金融成果文件要求,2016年底人民銀行建立了中國普惠金融指標體系及填報制度。
⑹ 北京大學數字普惠金融指數怎麼用
通過線下機構,或通過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獲得所需的金融服務。
普惠金融可以定義為能有效和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服務的金融體系,其初衷意在強調通過金融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提高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實現以較低成本向社會各界人士,尤其是欠發達地區和社會低收入者提供較為便捷的金融服務。其發展從最初重點關注銀行物理網點和信貸服務的可獲得性,到廣泛覆蓋支付、存款、貸款、保險、信用服務和證券等多種業務領域。
⑺ 什麼叫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是指來立足機會平等要自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大力發展普惠金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有利於促進金融業可持續均衡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經濟發展方式轉型升級,增進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2018年8月5日,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在北京公開發布。10月,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中國普惠金融發展情況報告》摘編版。
⑻ 普惠金融體系的內容
普惠金融體系應該包括以下幾個層次的內涵:
1、首先是一種理念:2006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鄉村銀行總裁尤納斯教授說:信貸權是人權。就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有獲得金融服務機會的權利。只有每個人擁有金融服務的機會,才能讓每個人有機會參與經濟的發展,才能實現社會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諧社會與和諧世界。
2、為讓每個人獲得金融服務機會,就要在金融體系進行創新,包括制度創新、機構創新和產品創新。
3、由於大企業和富人已經擁有了金融服務的機會,建立普惠金融體系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不到低端客戶甚至是貧困人口提供機會,這就是小額信貸或微型金融——為貧困、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業提供的金融服務。為此,首先要在法律和監管政策方面提供適當的空間。其次,要允許新建小額信貸機構的發展,鼓勵傳統金融機構開展小額信貸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