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龍頭判官副圖指標

龍頭判官副圖指標

發布時間:2022-04-22 05:27:44

『壹』 包拯作為北宋的名臣,做過的官職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江湖好漢來相助,王朝馬漢在身邊……」小時候,每當這首激昂的主題曲響起來,我們就知道電視劇《包青天》開始播放了。

這里的「包青天」,當然指的是北宋名臣包拯。

1058年,包拯升任右諫議大夫、權御史中丞,不久又以權御史中丞職領轉運使、提點刑獄考課院。1059年,在包拯的彈劾下,三司使張方平和繼任者宋祁先後被罷免。宋仁宗任命包拯為三司使,范仲淹認為不妥,包拯也自覺地躲在家裡避嫌,不出任三司使。但宋仁宗堅持這項任命,於是包拯只好出任三司使。三司使掌管國家財政,相當於今天的財政部長。

1061年,包拯升任樞密副使。樞密使是最高軍事長官,樞密副使是副職。

1062年,包拯意外患病去世,享年63歲。宋仁宗親自去給包拯弔唁,還宣布輟朝一日。宋仁宗追授包拯為禮部尚書,追加謚號為「孝肅」。禮部尚書為從二品。

『貳』 包青天的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分別鍘的是什麼樣的人

龍頭鍘鍘的主要是皇親國戚,虎頭鍘鍘的是官員大臣,狗頭鍘鍘的是普通老百姓。

包拯(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東)人,北宋名臣,以清廉公正聞名於世。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包拯登進士第。累遷監察御史,建議練兵選將、充實邊備。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陝西、河北路轉運使。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請求朝廷准許解鹽通商買賣。改知諫院,多次論劾權幸大臣。授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移知瀛、揚諸州,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曾任天章閣待制,人稱「包待制」,後為龍圖閣直學士,故後人亦稱「包龍圖」,卒贈禮部尚書,謚孝肅。有《包孝肅公奏議》傳世。
包拯廉潔公正、立朝剛毅,不附權貴,鐵面無私,且英明決斷,敢於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京師有「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之語。後世將他奉為神明崇拜,認為他是文曲星轉世,由於民間傳其黑面形象,亦被稱為「包青天」、「包黑炭」。

『叄』 求《水滸傳》人物評析

梁山好漢綽號閑聊
宋江有兩個綽號,一個是「及時雨」,另一個是「呼保義」。宋江平時排難解紛,濟人貧苦,急人之急,扶人之困,好周全他人性命,因此,人們「把他比做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及時雨」是對宋江肯救人於危難的品行特徵的贊譽;「保義」本是宋初最低級的武官職名,後來逐漸成了人人可用的自謙之詞。「呼保義」是個動賓結構,是宋江為了自謙而「自己稱呼自己為保義」,後來變成綽號。燕青也有兩個綽號,一個是「浪子」,另一個是「小乙」。燕青是個不願受習俗慣例和道德規范約束的人,一身白肉,遍體花綉,百伶百俐,道頭知尾,吹得彈得,唱得舞得,拆白道字,頂真續麻,諸路鄉談,行藝市語,無有不能,無有不會,「浪子」是對燕青放盪不羈的行為的概括;古人稱燕子為乙鳥,燕青姓「燕」,因此,「乙」是從其「燕」姓中來的,「小乙」是古漢語意動用法,是指「乙鳥也比不上」 的意思,用「小乙」作綽號,有贊燕青「身體輕盈,一身本事,無人比得」的用意。

一百零八條好漢中,以禽獸蛇蟲為綽號的共有36條,佔三分之一。

麒麟,是古代傳說的一種動物。這種動物「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多用作吉祥象徵或比喻傑出人物。盧俊義是北京富豪大戶,身軀九尺如銀,儀表仿似天神,棍棒天下無對,論錢財、身材和武藝為「河北三絕」,綽號「玉麒麟」,贊他是個傑出的人物。(「玉」,敬詞,多用來敬稱他人的身體言行。)

龍,是我國古代傳說的一種長形、有鱗、有角的動物。《說文》中說龍為「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可見龍的本事甚大。水泊好漢中,綽號中帶「龍」字的共有7人:公孫勝綽號「入雲龍」,是因為他習得武藝多般,學得一家道術,能象龍那樣「呼風喚雨,騰雲駕霧」,道行非凡;史進綽號「九紋龍」,主要的是他身上剌有九條青龍花綉,更兼有著一身好功夫,武藝高超,天地不怕。鄒淵、鄒潤兩叔侄,叔叔鄒淵人稱「出林龍」,是因為他為人忠良慷慨,更兼一身好武藝,性氣高強,搏殺時好象龍從樹林中竄出來那樣,勢嚇百獸;侄子鄒潤人稱「獨角龍」,是因為他身材長大,天生異相,腦後生有一個肉瘤,象龍頭長角,性發起來,一頭可以撞折一株松樹,令人目瞪口呆。蛟、蜃都是古代傳說中的龍屬,蛟能發水,氣勢磅礴,蜃能吐氣,成海市蜃樓。童威、童猛兩兄弟,大江中伏水駕船,踏波沖浪,仿若游龍戲水,若隱若現,故人稱「出洞蛟」、「翻江蜃」。李俊功夫了得,水性很好,專在揚子江中靠撐船梢公為生,人呼「混江龍」,這綽號應是「象龍那樣在江河中游混」的意思。但另有一說是:宋代為清理黃河泥沙,發明了一種巨大的鐵耙,用來攪動水底泥沙,使之隨水流入大海,這種治理河沙的鐵耙名叫「混江龍」,賦予李俊 「混江龍」綽號,有贊其本領高強、能「翻動江河」的意思。

李應的綽號「撲天雕」。「雕」又叫「鷲」,爪嘴銳利,翅力強勁,是一種能從高空俯沖直下進行捕食的猛禽,李應是獨龍岡東村的主人,「使一條渾鐵點鋼槍,背鐵飛刀五口,百步取人,神出鬼沒」,象巨雕從高空俯沖撲食那樣,令獵物防不勝防,江湖綽號「撲天雕」,名副其實。歐鵬的綽號是「摩雲金翅」,「摩雲」即「摸雲」,「金翅」即「黃褐色翅膀」,「翅」是從其名「鵬」中變通出來的,歐鵬因得罪了上司,逃走在江湖上、混跡於綠林中而熬出這個綽號,含有脫離囚籠、仿如鵬鳥展翅、一飛沖天的意思。
豹是一種大型強壯且性情兇猛的貓類動物,毛體有斑點或花紋,有相當的樹棲性。林沖綽號「豹子頭」,一說是從其長相:八尺身材,豹頭環眼,燕頜虎須,不怒自威,活象一頭猛豹;另一說是贊其武藝「端的非凡」:禁軍是天子腳下的精銳之師,勝似虎豹,林沖是京師八十萬禁軍槍棒教頭,等於是「群豹的頭領」。楊林是一個生得「頭圓耳大,鼻直口方,眉秀目疏,腰細膀闊」的俊男,加上「多在綠林叢中安身」,聯系豹有「樹棲性」的特點而稱其做「錦豹子」。(錦:漂亮。)湯隆是一個「入骨好使槍弄棒」、也有點心計的打鐵佬,由於渾身長有麻點,象豹體的斑點,所以被人稱做「金錢豹子」。
以鱷魚為綽號的梁山好漢有兩條:一是朱貴,綽號「旱地忽律」,這「忽律」就是現在說的鱷魚。朱貴身材長大,相貌魁宏,雙拳骨臉,三叉黃髯,以開酒店為名,有財帛的來到,「輕則蒙汗葯麻翻,重則登時結果,將精肉片為跔子,肥肉煎油點燈」,從長相到生性都象爬上岸的鱷魚那樣兇殘,「旱地忽律」綽號繪形繪性。二是王定六,綽號「活閃婆」,這「活閃」同「霍閃」,是「閃電」的意思,常用來喻人的動作迅速敏捷;「婆」即「豬婆龍」,是長江中下游沿岸人們對揚子鱷的別稱。揚子鱷體型細小,動作敏捷。王定六家居長江邊,身材瘦小,赴水使棒,走跳得快,「活閃婆」綽號繪出其體貌動作的特徵。
古人常用蛇、蠍來比喻狠毒的人或惹不得的人。梁山好漢中,以蛇、蠍為綽號的有3條。解珍、解寶兄弟兩個,獵戶出身,都使渾鐵點鋼叉,都有一身驚人的武藝,解珍綽號「兩頭蛇」,解寶綽號「雙尾蠍」,這「兩頭」、「雙尾」是指兄弟倆所使用的雙股鋼叉,兄弟倆分別被稱為「蛇」、「蠍」,是因為解珍心性惡橫,解寶脾性暴剛,都如蛇蠍,人莫敢惹。楊春長得腰長臂瘦,體形象蛇,雖功夫不濟,但力氣不小,舞起一口大桿刀也能「到處刀鋒如撒花」,一片白光,從藝從形,綽號「白花蛇」也算恰切。
侯健長得黑瘦輕捷,象只猿猴,「做得第一手裁縫,端的是飛針走線,更兼慣習槍棒」,運臂靈巧,縫藝高超,人稱「通臂猿」,這「通臂」是指手臂靈活、運用自如的意思。犬,古時特指大狗,後來犬、狗通名,舊時常用為自謙或鄙斥他人之詞。段景住赤發黃須,生平只靠去北邊地面盜馬為生,人稱「金毛犬」,含有對其專事「盜馬」行為的輕鄙之意。稱人為「鼠」,猶言小子,是用來比喻行為不正或無足輕重的人,白勝是個閑漢、賭客,人稱「白日鼠」,這「白日」是取其姓,「鼠」是鄙其行為不正。蚤是一種細小的赤褐色昆蟲,在人畜身上吸血寄生,善跳躍,稱人為「蚤」,用意輕薄。時遷矮小輕靈,飛檐走壁,能象細小的蚤在寬大的鼓面上蹦跳那樣,無所不往,但做的是「跳籬騙馬的勾當」,象蚤那樣「寄生」,人稱「鼓上蚤」,既是贊其輕功了得,又是輕其專靠竊盜為生之所為。
古人迷信,信奉神(天神)祗(地神) 。神祗之中,雖有司屬、類別、職責、善凶之分,但無一不是身懷特技、能力非凡之輩。因此,古人給異於常人的人起綽號,也喜歡套個神祗之稱。梁山好漢中,以神祗星曜為綽號的共有28條,佔四分之一強。
在傳說中,「神」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或主宰者,「仙」是能達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聖」是道德、智能或技藝極為高超的理想人物,三者都是變化莫測、威力無窮的神明。據此,人們常用「神」、「仙」、「聖」來比喻技能超群或精通一事的人。戴宗,面闊唇方,瘦長清秀,有一等驚人道術:四個甲馬(綁腿布條)拴腿,能日行八百里,因走路速度極快而被人稱為「神行太保」。(太保,是對綠林好漢的尊稱,宋、元時也用作對廟祝、巫師的稱呼。)單廷珪,鐵帽黑纓,烏油鎧甲,騎深烏馬,使黑桿槍,其裝束用物合起來「似北方一朵烏雲」,因善用「決水浸兵之法」而被人稱為「聖水將軍」;魏定國,金盔赤纓,猊鎧紅袍,騎胭脂馬,使熟銅刀,其裝束用物合起來「似南方一團烈火」,因精熟「火攻之法」而被人呼為「神火將軍」。蕭讓,深諳諸家字體,揮毫筆走龍蛇,因擅長書法而被人稱作「聖手書生」。蔣敬,頗有謀略,精通書算,積萬累千,纖毫不差,因擅長計算而被人喚做「神運算元」。安道全,師傳金針玉刃,祖傳內科外科,盡皆醫得,仿如扁鵲,因醫技精湛而被人稱為「神醫」。朱武,雖然武功不濟,但精通陣法,廣有謀略,因能善於出謀劃策、排兵布陣而被人稱為「神機軍師」。馬麟,小番子閑漢出身,吹得雙鐵笛,使得大滾刀,百十人近他不得,因鐵笛吹得特別好、似神仙般飄逸而被人稱為「鐵笛仙」。
「太歲」是傳說中的神名,古人認為太歲之神在地,興建土木要避開其方位,否則就不吉利,後來成為對冒犯不得或不好惹的人的特稱。「二郎神」(即楊戩)是道教傳立的天上凶神,三眼華光,武藝高強,善於變化,人莫敢惹。「閻羅」是佛教傳設的鬼王,主宰地獄,統管陰司,神鬼皆怕,後來成為極凶惡的人的喻稱。阮氏三雄,皆不通文墨,都有一身好本事,大哥阮小二瞘面綽口,眼射寒光,黃毛蓋膽,臂力千斤,似站立著的太歲,令人望而生怕,人稱「立地太歲」;二哥阮小五眼似銅鈴,手如鐵棒,臉笑心狠,善降災禍,象廟里立的「二郎神」神像,令人望而卻步,人稱「短命二郎」;(「短命」是「使人命不長壽」之意)三弟阮小七雙睛暴突,滿臉橫肉,渾身粗黑,仿如鐵打銅鑄,活象城隍廟里的鬼王,令人見而膽寒,人稱「活閻羅」。兄弟三人的綽號,都透著一股令人覺得不好惹的凶蠻之氣。二郎神楊戩的中眼能上觀天庭,中察凡間,下眎地獄,善辨人妖萬物,被稱之為「天目」。彭玘,乃累代將門之子,雙目炯炯,聲雄氣剛,武藝出眾,因長相威武,又與二郎神一樣使一口三尖兩刃刀而被人呼為「天目將」。
哪吒是天神,三頭八臂,善用乾坤圈傷人;大聖(孫悟空)是魔佛,變化萬端,善使金箍棒搏殺。這一神一佛,克敵制勝,神勇無比。項充、李袞二人,擅長步戰,腳如風火,都善使團牌,一個在牌上插飛刀二十四把,一個在牌上插標槍二十四根,都能百步取人,無有不中。這兩人無疑很是厲害,但項充人稱「八臂哪吒」,與哪吒的八臂持平,李袞人稱「飛天大聖」,比孫悟空還高一籌,則綽號顯得有些誇張。金剛,是佛教中手執金剛杵(印度的一種古兵器)的佛的侍從力士,古人常用來比喻身材巨大、孔武有力的人。宋萬,長得神高神大,雖酷象一尊站立在半空的金剛,但本事低微,人稱「雲里金剛」,綽號也顯得有些誇張。判官,原是指唐、宋兩代輔助地方長官處理公事的人員,傳說中借指閻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李立,長著赤色虯須,紅絲虎眼,揭陽嶺下開酒店,專好劫殺客商,活象閻王手下的索命鬼,江湖綽號「催命判官」,(「催命」是「索取人命」之意。)繪出了其人兇殘的本性。夜叉,原為印度神話中一種半神半鬼的小神靈,是佛教徒所說的一種吃人的惡鬼或騰飛空中、速疾隱秘的惡鬼,即「能啖鬼」或「捷疾鬼」。「母夜叉」是個專用詞,專用來比喻兇悍的婦女。孫二娘,轆軸般腰肢,棒槌似手腳,眉眼泛凶光,無婦人之柔,好殺人賣肉,本事出眾,兇悍異常,江湖人稱「母夜叉」,確實是名如其人。
神祗之中,有些凶神惡鬼之類,沒有固定的命名,其名堂常常是因事或因物隨意而起。迷信的人將專管死喪哭泣的凶神叫做「喪門神」,並用此名比喻給人帶來晦氣的人。鮑旭,長得臉如鍋鐵,雙睛暴露, 平生打家劫舍,只好殺人,給人橫禍,世人據此而給他套個「喪門神」的綽號;迷信的人將擋道造險的凶神叫做「險道神」,並以此將在道路上遭逢不測說成是「碰撞了路神」。郁保四,長得身高一丈,腰闊數圍,平生為賊,攔路劫財奪物,給人晦氣,世人據此而給他套個「險道神」 的綽號。混世魔王,原是佛教用語,專指擾亂世界清平的魔怪。樊瑞,一身好武藝,懂神術妖法,能呼風喚雨,是個能給人災難的惡人,世人據此而給他套個「混世魔王」 的綽號。三條好漢的綽號,都突現了嗜殺的惡性。
鬼,是傳說中的似人非人的怪物。迷信的人認為,鬼是由人死後脫離了肉體的靈魂託附於草木或動物而變成的。由於傳說中的鬼面目猙獰而又變化多端,傷人害人而又善於遮掩,因而人們常用「鬼」作罵語,以表示蔑稱或憎稱。梁山好漢中,綽號中稱「鬼」的有三人。劉唐,紫黑闊臉,一身黑肉,黑魆魆毛腿,鬢邊一搭硃砂記,上面生一片黑黃毛;杜興,闊臉方腮,眼鮮耳大,面顏生得粗莽。二人都因貌丑形粗而分別被人稱作「赤發鬼」和「鬼臉兒」。曹正,雖然「殺的好牲口,挑筋剮骨,開剝推斬」,手藝精熟,但因「祖代屠戶出身」,社會地位低微而遭人看不起,「操刀鬼」的綽號是對曹正的輕蔑稱呼
星,《說文》中說是「萬物之精,上為列星」,為宇宙間發射或反射光的天體,廣布天穹,數之不盡。吳用,心靈機巧,精於謀略,用計層出不窮,綽號「智多星」,是贊他的計謀比天上的星星數量還多。星,常在夜空中閃爍發光,耀人眼目,人們也據此而喜歡用星來比喻某一方面突出或傑出的人物。孔明、孔亮兩兄弟,哥哥性剛狠勇好相爭,弟弟性急好與人廝鬧,兄弟倆性格特點突出,因而,人稱孔明為「毛頭星」,(「毛頭」是魯莽冒失的意思。)稱孔亮為「獨火星」。(獨:好鬥的犬;火:暴躁;「獨火」意為「惡狗」,喻脾性蠻橫,難以相處。)古人為了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天上的恆星分組,每組恆星組合稱為星官,以神話中的人物、動物或器物的名字給定一個名稱,如三垣、二十八宿等。「井木犴」是二十八宿南方朱雀七宿之中的第一宿,犴的本相是北方野狗。郝思文,因是母親夢井木犴投胎而生,加上象星官那樣十八般武藝無有不能,因此,人喚他做「井木犴」。「尾」是二十八宿東方蒼龍七宿之中的第六宿,全名「尾火虎」,有星九顆,也叫「九尾」,「伏晨」。陶宗旺,莊家田戶出身,晨起而耕,長得五短身材黑臉皮,象只烏龜,有氣力,能使刀槍,人稱「九尾龜」,既合其日出而作的農耕特點,又合其長相。
源於愛好、專長、性格、樣貌甚至職業而起的綽號,在梁山好漢中是最多見的,這形成了梁山好漢綽號的一大特色。
鐵,是一種金屬,由於質硬,古人常用它來形容確鑿、確定、穩固、強大的物事或剛正、剛毅、不為情所動的秉性。裴宣,職掌文書事務的小官吏(孔目)出身,極好刀筆,為人忠直聰明,分毫不肯苟且,人稱「鐵面孔目」,是贊其公正耿直、不講情面的辦案作風。宋清,自小與父務農,不思吏道仕途,守些田園過活,人稱「鐵扇子」,這「扇子」是用來搖動生風使人體感覺涼爽的用具,「鐵扇子」是贊宋清甘於清淡、孝敬父親、使長輩舒心的性品。樂和,聰明伶俐,做事見頭知尾,諸般樂品盡皆曉得,人稱「鐵叫子」,(「叫子」即雲雀,鳴聲清麗。)是贊樂和的歌唱得特別好,似雲雀清叫、歌喉出眾。蔡福,儀表堂堂,充兼劊子手,行刑人喪膽,使索鬼斷魂,舉臂揮刀,一刀奪命,人呼「鐵臂膊」,是贊蔡福在行刑時的職業手段十分高強。
以兵器名為綽號的好漢,皆是十分厲害的人物。關勝,是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關羽的嫡派子孫,生得規模與祖上相似,堂堂八尺五六身軀,幼讀兵書,深通武藝,使一口青龍偃月刀,人稱「大刀」;呼延灼,乃宋代開國之初、河東名將呼延贊的嫡派子孫,一表非俗,威風凜凜,使兩條銅鞭,人稱「雙鞭」;董平,心靈機巧,三教九流,無所不通,品竹調弦,無有不會,善使雙槍,神出鬼沒,人稱「雙槍將」。關勝、呼延灼和董平三人皆有萬夫不當之勇,都入水滸馬軍五虎將之列。徐寧,一表好人物,祖傳習學金槍(鉤鐮槍)法,天下獨步,馬上或步行使動,神出鬼沒,人稱「金槍手」;張清,一員猛將,虎騎出身,善會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人稱「沒羽箭」。徐寧、張清兩者都因驍勇善戰而入水滸馬軍八驃騎兼先鋒使之列。
霹靂、旋風、轟天雷,是破壞力很強的自然現象,宋代曾借用作火炮名字。秦明,祖是軍官出身,長就凜凜一軀,性格急躁,聲若雷霆,使一條狼牙棒,萬夫莫敵,因有雷霆萬鈞之勢而被人稱為「霹靂火」。(霹靂,指又急又響的雷。)李逵,毛茸茸、黑凜凜一條大漢,性烈如火,嗜酒好殺,使兩把板斧,又會拳棍,人見人怕,因有摧枯拉朽之勢而被人稱為「黑旋風」。(旋風,打轉並拌有暴雨的狂風。)柴進,大周皇帝嫡派子孫,器宇軒昂,能文會武,仗義疏財,好結識天下好漢,肯救助遭配的人,是個現世的孟嘗君,因持有丹書鐵券,辦事似旋風火炮般無堅不摧而被人稱為「小旋風」。(意為「旋風也比不上」。)凌振,武藝精熟,是宋朝天下首個炮手,造的火炮能射十四五里遠近,落處天崩地陷,山倒石裂,因善造火炮、威力不可抗拒而被人稱為「轟天雷」。(意為「閃電劈空,雷聲震撼」。)四籌好漢被人用火炮名起綽號,都名副其實。
被人以生相、扮相起綽號的好漢,其體貌特徵或裝束特徵都十分現眼。朱仝,落草前是馬兵都頭,為人仗義疏財,一身好武藝,屬非等閑之輩,身長八尺四五,面如重棗,目若朗星,一匹虎須髯,長一尺五寸,人稱 「美髯公」,是因他生相似關雲長模樣。魯智深,原是經略府提轄,身長八尺,腰闊十圍,如大佛下凡,神力萬斤,勇不可擋,人稱「花和尚」,是因他遍體紋有漂亮的花綉,又因他仗義殺人、為躲官司而削發為僧,作了和尚的扮相。武松,傳說是宋朝名武師周桐的關門徒弟,性氣剛烈,身軀凜凜,如貔貅臨座,力拔山河,萬夫難敵,人稱「行者」,是因他疾惡如仇,殺得人多,為避災逃難而作了頭陀的扮相。(頭陀:原意為抖擻浣洗煩惱,是佛教僧侶所修的苦行,也用以指尚未剃發、行腳乞食的僧人,即行者。)張順,一身好武藝,水上功夫尤為了得:能洑得四五十里水面,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因天生一身雪練似的白肉、在水裡游動時仿似一條劈波斬浪的白跳魚(白鰭豚)而被人呼做「浪里白跳(條)」。宣贊,落草前是低級武官(保義使),曾做王府郡馬(女婿),雖長得彪形八尺,使口鋼刀,武藝出眾,卻生得面如鍋底,鼻孔朝天,卷發赤須,因臉相特別醜陋(郡主也嫌他臉目醜陋而懷恨身亡)而被人呼為「丑郡馬」。皇甫端,善能相馬,猶如伯樂,善醫頭口,無不痊可,是個獸醫奇才,因他一表非俗,碧眼黃須,虯髯過腹,貌若番人而被人稱為「紫髯伯」(長著紫黃色長髯的伯樂)。孟康,長得高大白凈,善造大小船隻,因有一身如玉的肌膚且擅長造船而被人稱為「玉幡竿」。(幡竿,船的桅桿)鄭天壽,自小好習槍棒,長得瘦長膀闊,留著三牙髭須,模樣俊朗,因擁有一張白凈臉皮而被人稱為「白面郎君」 。(郎君,對年輕男子的尊稱)蔡慶,是個牢房小押獄,濃眉大眼,性氣剛強,因生來愛隨身帶著一枝花做打扮而被人稱做「一枝花」。杜遷,在《水滸傳》中極少文字描述,僅知他是梁山泊最早的頭領之一。杜遷本事低微,但綽號嚇人,江湖人稱「摸著天」,可能是因為他有著一副比常人超出一大截的高身材或是跳高能手的緣故。
梁山好漢直接以古人物的名字或封號為綽號的,其綽號結構全都是古漢語使動或意動用法。使動用法的綽號都含有超過或勝過某古人的意思,意動用法的綽號都有與某古人相比、某古人也比不上的含義。楊雄,一身好武藝,長得好表人物,兩眉入鬢,鳳眼朝天,幾綹髭髯,淡黃麵皮,因武藝高強、相貌酷似傳說中的關索而人稱「病關索」。(傳說關索是關羽的第三子,樣貌極似父親。「病關索」意為「勝過關索」。)孫立,身高八尺,淡黃麵皮,絡腮胡須,凜凜大漢,射得硬弓,騎得劣馬,慣熟鞭槍,因體貌及所用兵器都象尉遲恭而人稱「病尉遲」。(尉遲是復姓,尉遲恭即尉遲敬德,唐代開國猛將,所用兵器是虎眼竹節鋼鞭。「病尉遲」 意為「超過尉遲恭」。)孫新,是孫立的弟弟,身長力壯,模樣象兄長,本事學兄長,使得幾路好鞭,因此人稱「小尉遲」。(「小尉遲」意為「尉遲恭也比不上」。)花榮,唇紅齒白,膀闊腰細,一條銀槍,出神入化,一手硬弓,百步穿楊,因有高超的射箭本領而人稱「小李廣」。(李廣,西漢名將,驍勇善戰,以善射威鎮敵膽。)呂方、郭盛兩人,都是雄壯之士,都使方天畫戟,呂方喜穿紅衣紅甲,愛騎紅馬,因與呂布同姓、愛學呂布為人、扮相又與呂布相似而人稱「小溫侯」;(呂布,《三國演義》人物,封號溫侯,使方天畫戟,騎赤兔馬,素以勇武著稱。)郭盛喜穿白衣白甲,愛騎白馬,因扮相與薛仁貴相仿而人稱「賽仁貴」。(薛仁貴,唐朝名將,愛穿銀鎧,勇於力戰,長於用兵,深於謀略,戰功赫赫。)周通,面闊體強,使綠沉槍,佔山為王,打家劫舍,雖本事低微,但因為人霸道、蠻橫狠勇而被江湖人誇張地稱做「小霸王」。(霸王,特指項羽,秦亡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有「恨天無柱、恨地無環」的雄力雄風。)
被人以各種物事打比方作性格或氣勢描繪為綽號的好漢,都各自有著別具一格的個性或不同尋常的氣魄。索超,八尺身材,相貌堂堂,威風凜凜,使金蘸斧,武藝高強,綽號「急先鋒」,是說他為人性急,動不動就象撮鹽入火,噼啪火爆;又贊他有著為國爭光、當先廝殺的忠勇之氣。石秀,生得上下相等,矯健如虎,心細膽大,拳腳凌厲,綽號「拚命三郎」 (多次捨命救人的男兒),是對他一生執意,路見不平,捨命相救、見義勇為的精神的贊譽。焦挺,雖則是相撲高手,「拽拳飛腳如刀毒」,但易發脾氣,「劣性發時似山倒」,誰也禁不住,綽號「沒面目」(臉上無光),是對他因脾性怪僻而平生到處投人不著的貶稱。穆弘、穆春兩兄弟,是地方一霸,都長得象廟里靈官。哥哥武藝高強,威風逼人,弟弟雖武藝一般,但狠惡凶蠻,穆弘綽號「沒遮攔」(不可攔擋),穆春綽號「小遮攔」(攔擋不住),是對穆家兄弟在地方上任意所為、無人敢阻、霸氣十足的描述。石勇,放賭為生,因打死人而流落江湖,綽號「石將軍」,除從其石姓外,是對其「便是趙官家,老爺也鳥不換」、「老爺天下只讓得兩個人(柴進和宋江)」 的頑硬、耿直性格的形象刻劃。(石將軍:立在墓道兩旁、用石頭經刻鑿而成的將軍雕像。常用來比喻有死牛一邊頸、不知變通的性格的人。)黃信,相貌如虎豹,身軀似蛟龍,慣使喪門劍,原是青州兵馬都監,本身武藝高強,威鎮青州,因志高氣傲、自誇要捉盡青州地面所管的三座惡山(清風山、二龍山、桃花山)的強人草寇而被人喚做「鎮三山」。韓滔,志高氣昂,使一條棗木槊,有擒龍伏虎之威,因是靠戰勝眾多武林高手的武舉出身而被人呼為「百勝將」。「鎮三山」與「百勝將」兩個綽號,突現了人物氣壯如牛、非同小可的威勢。
宋代的船工,除舵手叫「船舵兒」外,其餘全都叫做「船火兒」。(「火」同「伙」,夥計。)張橫,七尺身軀,髯黃睛赤,水性極好,沖波躍浪如履平地,專靠撐船擺渡、敲詐劫奪來往客商的財物過日,人呼「船火兒」,是據其「職業」所起的綽號。張青,原是在光明寺給和尚種菜的人,人們據其專事種菜而給他一個「菜園子」的綽號。張青後因殺僧流落江湖,在十字坡大樹下蓋些草屋,名為賣酒,實為劫殺過往客商、靠賣人肉餡子饅頭度日。如此兇殘之人,綽號卻仍沿用平庸的「菜園子」,顯得極不相稱。
金大堅,長得眉目不凡,資質秀麗,開得好石碑文,剔得好圖書玉石印記,亦會槍棒廝打,因雕得好玉石而人稱「玉臂匠」。綽號中的「玉」,既是名詞活用作動詞,指「雕刻玉石」,點出了金大堅的職業;又是一個敬詞,「玉臂」是指「非常好(很靈活)的手臂」。「玉臂匠」的綽號與金大堅的雕刻技藝為「中原一絕」的說法十分吻合。
扈三娘,人稱「一丈青」,這個綽號頗為費解。綽號中的「一」可作「純一不雜」之解,古有「一青」之說,意為 「純青」,用作喻人時猶如現在說的「清純可愛」;「青」,也可作「青娥」之說,專指容貌美好的少女;「丈」,可作「丈夫女」即「女中丈夫」之解,特指具有英雄氣概的女子。扈三娘,天生麗質,貌美如花,又是待閣閨女,可謂「一青」;慣使日月雙刀,馬上功夫如法了得,善用紅綿套索,撒索擒將幾不落空,沖鋒陷陣,更是巾幗不讓須眉,足可謂「丈」。若按美貌與功夫的順序排列,扈三娘的綽號為「一青丈」似乎更合適,但梁山好漢主要是講「武」的,「一青丈」美貌在先,功夫在後,不合「武」意,若列為「丈一青」,雖突出了功夫,卻又易生歧義,且讀來拗口,故調詞序為「一丈青」,重在稱贊扈三娘是個女中豪傑,清純漂亮是次要的.
水滸108條好漢,性別有雄雌,樣貌有俊丑,出身有貧富,立身有貴賤,體型有昂猥,性格有剛柔,智能有高低,武藝有強弱,三山五嶽,三教九流,五花八門,因「逼」而上樑山,因「義」而聚一起。我猜想,作者給每條好漢都套個綽號,其用意只不過是便於讀者在腦海里更好地構想人物形象、更深刻地認識人物特徵罷了。這從歷代不少丹青手所繪的108條好漢畫像、以至現在所拍的影視片中的水滸人物的造型來看,都可以印證作者的這種用意。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16999439.html?fr=qrl3

『肆』 八聲甘州賞析

八聲甘州
柳永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一番洗清秋。漸霜風凄慘,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是處紅衰翠減,苒苒物華休。惟有長江水,無語東流。不忍登高臨遠,望故鄉渺邈,歸思難收。嘆年來蹤跡,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妝樓〔禺頁〕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爭知我、倚闌干處,正恁凝愁。

,宋詞到柳永手中才發生重大的變化。

柳永(987?~1053?),初名三變,字景庄,後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仁宗景佑元年(1034)進士。先後做過睦州團練推官、餘杭縣令、曉峰鹽場(在今浙江定海縣)監和泗州判官等地方官。後官至屯田員外郎,世故稱「柳屯田」。

整個唐五代時期,詞的體式以小令為主,慢詞總共不過十多首。到了宋初,詞人擅長和慣用的仍是小令。與柳永同時而略晚的張先、晏殊和歐陽修,僅分別嘗試寫了17首、3首和13首慢詞,慢詞占其詞作總數的比例很小,而柳永一人就創作了慢詞87首調125首。柳永大力創作慢詞,從根本上改變了唐五代以來詞壇上小令一統天下的格局,使慢詞與小令兩種體式平分秋色,齊頭並進。

小令的體制短小,一首多則五六十字,少則二三十字,容量有限。而慢詞的篇幅較大,一調少則八九十字,多則一二百字。柳永最長的慢詞《戚氏》長達212字。慢詞篇幅體制的擴大,相應地擴充了詞的內容涵量,也提高了詞的表現能力。

在兩宋詞壇上,柳永是創用詞調最多的詞人。他現存213首詞,用了133種詞調。而在宋代所用八百八十多個詞調中,有一百多調是柳永首創或首次使用。詞至柳永,體制始備。令、引、近、慢、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長調短令,日益豐富。形式體制的完備,為宋詞的發展和後繼者在內容上的開拓提供了前提條件。如果沒有柳永對慢詞的探索創造,後來的蘇軾、辛棄疾等人或許只能在小令世界裡左沖右突,而難以創造出像《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那樣輝煌的慢詞篇章。

柳永不僅從音樂體制上改變和發展了詞的聲腔體式,而且從創作方向上改變了詞的審美內涵和審美趣味,即變「雅」為「俗」,著意運用通俗化的語言表現世俗化的市民生活情調。北宋陳師道說柳詞「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王灼也認為柳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都揭示出柳詞面向市民大眾的特點。

唐五代敦煌民間詞,原本是歌唱普通民眾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喜怒哀樂的。到了文人手中,詞的內容日益離開市俗大眾的生活,而集中表現文人士大夫的審美情趣。柳永由於仕途失意,一度流落為都市中的浪子,經常混跡於歌樓妓館,對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歌妓和市民大眾的生活、心態相當了解,他又經常應歌妓的約請作詞,供歌妓在茶坊酒館、勾欄瓦肆里為市民大眾演唱。因此,他一改文人詞的創作路數,而迎合、滿足市民大眾的審美需求,用他們容易理解的語言、易於接受的表現方式,著力表現他們所熟悉的人物、所關注的情事。

首先是表現了世俗女性大膽而潑辣的愛情意識。在其他文人詞的同類題材作品中,愛情缺失的深閨女性一般只是自怨自艾,逆來順受,內心的願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詞中的世俗女子,則是大膽而主動地追求愛情,無所顧忌地坦陳心中對平等自的愛情的渴望。試比較: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水長闊知何處。(晏殊《鵲踏枝》)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鶯穿柳帶,猶壓香衾卧。暖酥消,膩雲嚲。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知恁么。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波》)

這兩首詞都是寫女主人公因愛人外出未歸而憂愁苦悶。然而晏詞含蓄,柳詞坦率。柳永此詞因直接表現世俗女子的生活願望,與傳統的禮教不相容,而受到宰相晏殊的責難。柳永另一首《錦堂春》(墜髻慵梳)所寫的市民女子,更是對負約不歸的郎君既埋怨,又數落,並且設想等他回來時該如何軟硬兼施地懲治他,以使他今後,不敢再造次。這種潑辣爽直的性格,直抒其情的寫法,正符合市民大眾的審美趣味。

其次是表現了被遺棄的或失戀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聲。在詞史上,柳永也許是第一次筆端伸向平民婦女的內心世界,為她們訴說心中的苦悶憂怨。且看其《滿江紅》:

萬恨千愁,將年少、衷腸牽系。殘夢斷、酒醒孤館,夜長無味。可惜許枕前多少意,到如今兩總無始終。獨自個、贏得不成眠,成憔悴。 添傷感,將何計。空只恁,厭厭地。無人處思量,幾度垂淚。不會得都來些子事,甚恁底死難拚棄。待到頭、終久問伊看,如何是。

詞以女主人公自敘的口吻,訴說失戀的痛苦和難以割捨的思念。另一首《慢卷?》(閑窗燭暗)寫女主人公與情人分離後的追悔和對歡樂往事的追憶,也同樣傳神生動。這類表現普通女性心聲的詞作,配合著哀婉動人的新聲曲調演唱,自然容易引起大眾情感的共鳴,故「流俗人尤喜道之」(徐度《卻掃編》)。

再次是表現下層妓女的不幸和她們從良的願望。柳永長期流連坊曲,與歌妓交往頻繁。他雖然有時也不免狎戲玩弄歌妓,但更多的是平等的身份和相知的態度對等她們,認為她們「心性溫柔,品流詳雅,不稱在風塵」(《少年游》);欣賞她們「豐肌清骨,容態盡天真」(《少年游》)的天然風韻;贊美她們「自小能歌舞」、「唱出新聲群艷伏」(《木蘭花》)的高超技藝;關心同情她們的不幸和痛苦;「一生贏得是凄涼。追前事、暗心傷。」(《少年游》)也常常替她們表白獨立自尊的人格和脫離娼籍的願望:「萬里丹霄,何妨攜手同歸去。永棄卻、煙花伴侶。免教人見妾,朝雲暮雨。」(《迷仙引》)柳永這類詞作,與晚唐五代以來的同類相比,不僅有內容風格的不同,更體現也一格觀念的變化。而作為當時一個特殊社會群體的歌妓,與市民的生活內容、消費方式密不可分,因而,柳永詞真切地表現她們的命運,也非常貼近市民大眾的日常生活和欣賞趣味。不過其中也有些低級趣味的色情描寫,這是他常常受到宋代文人指責的原因之一。

另外,柳永詞還多方面展現了北宋繁華富裕的都市生活和豐富多彩的市井風情。柳永長期生活在都市裡,對都市生活有著豐富的體驗,「列華燈、千門萬戶。遍九陌、羅綺香風微度。十里然絳樹。鰲山聳、喧天簫鼓」(《迎新春》)的汴京使他流連忘返;「萬井千閭富庶,雄壓十三州。觸處青蛾畫舸,紅粉朱樓」 (《瑞鷓鴣》)的蘇州,也使他贊嘆不已。他用彩筆一一描繪過當時汴京、洛陽、益州、揚州、會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榮景象和市民的游樂情景。這方面的代表作,首推《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 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

詞從自然形勝和經濟繁華兩個角度真實地交錯描繪出杭州的美景和民眾的樂事。這都市風情畫,前所未有地展現出當時社會的太平氣象,而為文人士大夫所激賞。

柳永在詞的語言表達方式上,也進行了大膽的革新。他不像晚唐五代以來的文人詞那樣只是從書面的語匯中提練高雅綺麗的語言,而是充分運用現實生活中的日常口語和俚語。諸如副詞「恁」、「怎」、「爭」等,代詞「我」、「你」、 「伊」、「自家」、「伊家」、「阿誰」等,動詞「看承」、「都來」、「抵死」、 「消得」等,柳永詞都反復使用。用富有表現力的口語入詞,不僅生動活潑,而且像是直接與人對話、訴說,使讀者和聽眾既感到親切有味,又易於理解接受。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與柳詞語言的通俗化不無關系。嚴有翼《藝苑雌黃》即說柳詞「所以傳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引)。

詞的體式和內容的變化,要求表現方法也要作相應的變革。柳永為適應慢詞長調體式的需要和市民大眾欣賞趣味的需求,創造性地運用了鋪敘和白描的手法。

小令由於篇幅短小,只適宜於用傳統的比興手法,通過象徵性的意象群來烘托、傳達抒情主人公的情思意緒。而慢詞則可以盡情地鋪敘衍展,故柳永將「敷陳其事而直言之」的賦法移植於詞,或直接層層刻畫抒情主人公豐富復雜的內心世界(如上舉《定風波》、《滿江紅》詞);或鋪陳描繪情事發生、發展的場面和過程,以展現不同時空場景中人物情感心態的變化。試比較兩篇名作: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歐陽修《踏沙行》)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柳永《雨霖鈴》)

兩首詞都是寫別情。歐陽修詞用的是意象烘托傳情法;則柳永詞則是用鋪敘衍情法,整個送別的場景、過程,別前、別時、別後的環境氛圍以及人物的動作、情態、心緒,都有細致的描繪和具體的刻畫。歐詞是借景言情,情由景生;柳詞則是即事言情,情由事生,抒情中含有敘事情和隱約的情節性。這也是柳永大部分詞作的共同特點。

同時,他善於巧妙利用時空的轉換來敘事、布景、言情,而自創出獨特的結構方式。詞的一般結構方式,是由過去和現在或加上將來的二重或三重時空構成的單線結構;柳永則擴展為從現在回想過去而念及現在,又設想將來再回到現在,即體現為回環往復式的多重時間結構,如《駐馬聽》(鳳枕鸞帷)、《浪淘沙漫》(夢覺)和《慢卷?》(閑窗燭暗)等。後來周邦彥和吳文英都借鑒了這種結構方式而加以發展變化。在空間結構方式上,柳永也將一般的人我雙方互寫的雙重結構發展為從自我思念對方又設想對方思念自我的多重空間結構,如「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八聲甘州》);「算得伊家,也應隨分,煩惱心兒里」(《慢卷?》)。

與鋪敘相配合,柳永還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寫景狀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敘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如《憶帝京》:

薄衾小枕天氣。乍覺別滋味。展轉數寒更,起了還重睡。畢竟不成眠,一夜長如歲。 也擬待、卻回征轡。又爭奈、已成行計。萬種思量,多方開解,只恁寂寞厭厭地。系我一生心,負你千行淚。

不加任何藻飾,卻生動地刻畫出主人公曲折的心理過程。

柳記不僅創造和發展了詞調、詞法,並在詞的審美趣味方面朝著通俗化的方向變化,在題材取向上朝著自我化的方向發展。晚唐五代詞,除韋庄、李煜後期詞作以外,大多是表現離愁別恨、男歡女愛等類型化情感,柳永詞則注意表現自我獨特的人生體驗和心態。他早年進士考試落榜後寫的《鶴沖天》,就預示了這一創作方向: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如何向。未遂風雲便,爭不恣狂盪。何須論得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恁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此詞盡情地抒發了他名落孫山後的憤懣不平,也展現了他的叛逆反抗精神和狂放不羈的個性。

柳永在幾度進士考試失利後,為了生計,不得不到處宦遊干謁,以期能謀取一官半職。南宋陳振孫所說柳永「尤工於羈旅行役」(《直齋書錄解題》卷二一),正是基於他一生宦遊沉浮、浪跡江湖的切身感受。由於「未名未祿」,必須去 「奔名競利」,於是「遊宦成羈旅」,「諳盡宦遊滋味」(《安公子》)。而長期在外宦遊,又「因此傷行役。思念多媚多嬌,咫尺千山隔。都為深情密愛,不忍輕離拆」(《六么令》)。但「利名牽役」,又不得不與佳人離別:「走舟車向此,人人奔名競利。念盪子、終日驅驅,爭覺鄉關轉迢遞。」(《定風波》)《樂章集》中六十多首羈旅行役詞,比較全面地展現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悶、辛酸、失意等復雜心態。稍後的蘇軾即是沿著這種抒情自我化的方向而進一步開拓深化。

作為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大詞人,柳永對後來詞人影響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說「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學柳耆卿,則學曹元寵(組)」;又說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禮、萬俟詠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從柳氏來」(《碧雞漫志》卷二)。即使是蘇軾、黃庭堅、秦觀、周邦彥等著名詞人,也無不受惠於柳永。柳詞在詞調的創用、章法的鋪敘、景物的描寫、意象的組合和題材的開拓上都給蘇軾以啟示,故蘇軾作詞,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風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詞的表現方法和革新精神,從而開創出詞的一代新風。黃庭堅和秦觀的俗詞與柳詞更是一脈相承。秦觀的雅詞長調,其鋪敘點染之法,也是從柳詞變化而出,只是因吸取了小令的含蓄蘊藉而情韻更雋永深厚。周邦彥慢詞的章法結構,同樣是從柳詞脫胎,近人夏敬觀早已指出: 「耆卿多平鋪直敘,清真特變其法,回環往復,一唱三嘆,故慢詞始盛於耆卿,大成於清真。」北宋中後期,蘇軾和周邦彥各開一派,而追根溯源,都是從柳詞分化而出,猶如一水中分,分流並進。

『伍』 求京劇《鍘美案》中的一段唱詞

京劇《鍘美案》中的一段唱詞:

駙馬爺近前看端詳:

上寫著秦香蓮她三十二歲,

狀告當朝駙馬郎,

欺君王,藐皇上,

悔婚男兒招東床,

殺妻滅子良心喪,

逼死韓琪在廟堂。

將狀紙押至在了爺的大堂上,

[搖板]咬定了牙關你為哪樁?

(5)龍頭判官副圖指標擴展閱讀:

《鍘美案》是一個流傳很廣的民間故事,也是一個優秀的傳統劇目。這個劇本是以中國京劇團演出的《秦香蓮》中的《鍘美案》一折為底本,由中國京劇團王泉奎、婁振奎、趙文奎、鄭亦秋與本院編輯處邱炘、呂瑞明共同整理的。其中的唱段《包龍圖打坐在開封府》成為經典唱段,廣為流傳。

京劇《鍘美案》劇情規整,行當齊全,具有懲惡揚善的情節和強烈的戲劇沖突,是觀眾廣為熟知和喜愛的傳統骨子老戲,至今久演不衰。這出劇目是裘(盛戎)派的扛鼎之作,裘派唱腔「無一不新,無腔不美」,在凈行雄渾豪邁的特徵中注入「柔」的成份,展現出剛柔相濟的新風格。

故事真相:傳統戲劇中的陳世美,自報家門是「湖廣均州人氏」。據《均州志·進士篇》記載:「順治十二年,乙未科史大成榜,陳年穀,官貴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參政。」

又據《湖北歷史人物辭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記載:陳世美,清代官員。原名年穀,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縣,現丹江口市)人,出身於仕官之家。

清初游學北京,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科進士。初任河北某地知縣,後因得康熙賞識,升為貴州分守思仁府兼石道按察使,兼布政使參政。一般地方和一般人看此戲並不把它當真,可是在丹江口市(原均州),陳姓居民一向認真對待此事,說這個戲冤枉了好人,因而憤憤不平,不許在均縣上演陳世美的戲。

自1980年以來,湖北省民間文藝研究會全面開展民間文學搜集整理工作,當地民眾為陳世美鳴冤叫屈,並逐漸用文字發表出來。引起越來越多的民間文藝學者和有關部門的研究和重視。

清代陳世美怎麼會被宋朝的包公鍘了呢?二百年來,《鍘美案》雖然在世上演唱,使陳世美臭名昭著,但從現在搜集的大量素材來看,《鍘美案》確屬戲劇舞台上的歷史「冤案」。

鍘美案:《包公案》和《三俠五義》的交叉體現

「駙馬爺近前看端詳 上寫著秦香蓮三十二歲 狀告當朝駙馬郎 欺君王瞞皇上,悔婚男兒招東床,殺妻滅嗣良心喪 逼死韓琪在廟堂」隨著這句經典唱腔,鍘美案被大家廣泛認知。

其實在明代根據元曲整理的《包公案百家公案》里第26回《秦氏還魂配世美》陳世美中狀元不認妻子兒女的故事和現代鍘美案劇情差距很大。主要差別是:

1、包公案里陳世美沒有做駙馬。

2、秦氏不叫秦香蓮。

3、陳世美「久貪爵祿,不念妻子」兩年未回家,秦氏帶兩個孩子尋夫,在陳世美過壽的時候扮作彈唱女子在其同僚面前為其獻琵琶曲,陳羞臉難藏散席後把秦氏抓來棒打一番趕出城去,覺得秦氏行為「羞殺陳門概族人」派驃騎將軍趙伯純趕到白虎山下一劍殺之,要接瑛哥、東妹回府,

兩個孩子不回。鍘美案里是韓琪追殺秦香蓮母子至破廟,見秦香蓮母子可憐不忍殺害又無法交差自殺。

4、神仙覺得秦氏死的冤,喚土地判官看管秦氏屍首,不可損壞。化作法師黃道空教給瑛哥、東妹武藝。後鬧海盜的時候天子張榜尋賢,瑛哥、東妹平海盜被封官。封瑛哥為中軍都督,封東妹為右軍先鋒夫人,封母親秦氏為鎮國老夫人,父陳世美為鎮國公。

兄妹去白虎山敕葬母親的時候,秦氏還魂要報當年被殺之仇,告到包大人台下。包大人怒,擬決世美罪名稟報天子,即差張千、李萬去拿陳世美、趙伯純到庭鞫問、拷打一番。

世美俯首無語,一直實招。拯擬世美配遼東軍,趙伯純配雲南軍。鍘美案里是秦香蓮到開封府狀告當朝駙馬殺妻滅子,被龍頭鍘所鍘。

流傳下來會有這么多差距主要是因為:在《三俠五義》之前包公還沒有鍘刀,更沒給展昭等人輔佐,無法用法器鍘權貴。

包公故事出於宋代,興於元曲,明代經人整理成短篇集包公案又叫龍圖公案,清代經石玉昆借鑒包公民間故事創作出古典名著《三俠五義》,《三俠五義》前二十七回以包公故事為主,把原來被嚴重神話了的包大人還原成普通人,更體現了包公清正廉明人性化的一面。

其中包括四大門柱張龍趙虎王朝馬漢的由來,公孫策的出世由來,包大人三口銅鍘的由來,開封府三寶的由來,展昭輔佐包大人的由來等等,這些都是《三俠五義》情節故事。

自清代後,包公戲演出的基本都是《三俠五義》里的故事情節,也引用了《三俠五義》里包大人的三口銅鍘和護衛展昭。現代戲曲《鍘美案》是《三俠五義》的續書《續七俠五義》里的「鍘美案」故事情節,所以現在大家看到現代鍘美案的樣子。

『陸』 哪位朋友能提供 北史.列傳第57 的翻譯

先說洛陽的歷史大事件,下面說洛陽名人!夏太康遷都斟尋:夏朝前期,太康遷都斟尋其地在今洛陽市偃師境內伊、洛二水匯流處上游的二里頭村一帶。是為洛陽建城之始。�
商湯定都西亳:公元前16世紀,商湯率諸侯討伐荒淫暴虐的夏代國王桀,桀敗走,死於南巢。湯即天子位,定都西亳。西亳位於今洛陽市偃師城西洛河北岸的屍鄉溝一帶。商湯之後的外丙、仲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諸王均以此為都,前後200餘年。
伊尹放迎太甲:商朝第四代國王太甲繼位之初,暴虐昏庸,輔國大臣伊尹把他放逐到桐宮。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向善,伊尹才把他迎回都城西亳,重新主持國政。太甲修德,方國部落紛紛歸服,天下安定。伊尹作《太甲訓》三篇,褒揚太甲。�
八百諸侯會孟津:公元前11世紀,商紂王昏庸無道,諸侯叛離而歸順西伯姬昌(周文王)。周文王卒,武王即位,太公望、周公旦等人輔佐。武王二年,姬發率兵東至孟津(今洛陽市孟津縣東北,時為黃河重要渡口),八百諸侯來會,都說可以伐紂,武王則認為滅商時機還不成熟,於是退兵。�
周公營建洛邑:周武王滅商後,遷九鼎於洛邑(洛陽)。成王即位,周公輔政,對洛邑進行了大規模營建,使之成為一座規模宏大的新的都城,稱為「成周」或「新邑」。新都建成後,成王"遷宅於成周",洛邑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周公制禮作樂:周公營建洛邑後,依據周原有制度,參酌殷禮,建立各項典章制度,是為禮樂制度。其內容是五禮,即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嘉禮。行禮儀要用樂配,不同的禮儀演奏不同的樂章。禮用以辨異,分別貴賤;樂用以求同,緩和上下。�
平王東遷:西周末年,周幽王無道,申侯聯合犬戎攻破宗周鎬京,殺幽王於驪山下。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平王。平王元年(前770),平王由鄭武公、晉文侯、衛武公、秦襄公護擁,東徙洛邑。平王東遷,標志著東周的開始。�
孔子入周問禮:周敬王時期,孔子得到魯君的支持,與南宮敬叔來到周朝國都洛邑,問禮於老子,問樂於萇弘。孔子入周問禮後,學業大進,廣招弟子,傳播儒學。
諸侯築成周:周敬王十年(前510),成周毀於王子朝之亂,而王子朝之餘黨猶存,周請諸侯為周築城。於是晉魏舒、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魯仲孫何忌、鄭國參等大夫會於京師。晉士彌牟制定工程方案,令諸侯服役。次年夏,諸侯之大夫率其役徒築成周城,三旬而成。�
光武中興:建武元年(25),光武帝劉秀削平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全國,重建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在位期間,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漢朝成中興之勢。
東漢建太學:東漢光武帝建武五年(29),在洛陽城南開陽門外創建太學。漢順帝時擴建。太學生人數最多時達到3萬餘人。�
倭國來朝:東漢建武中元二年(57)正月,倭奴國(在今日本九州北部)派遣使節來洛陽朝貢,劉秀封其國王為漢倭奴國王,賜「漢委奴國王」金印一枚(原印1784年在日本福崗縣出土,現藏於福崗市美術館,印高2�2厘米,重108克)。
永平求法:東漢明帝永平八年(65),遣郎中蔡?、博士弟子秦景等18人出使西域,拜佛求法。蔡?等到大月氏,邀請天竺國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攜帶《貝葉經四十二章》及佛像,於永平十年(67)用白馬馱回洛陽。次年,官府於洛陽城西二里御道北建白馬寺,是為中國佛教祖庭。�
班超出使西域:漢明帝永平十六年(73),班超出使西域,鎮撫西域各國,西域與漢王朝斷絕65年的關系至此恢復,連接東西方的「絲綢之路」重新開通。永元十四年(102),班超才返回洛陽。班超在西域30年,為鞏固我國西部疆域,促進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促進中國和中西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白虎觀會議:東漢時,由於「五經」有今文、古文之爭,建初四年(79),章帝親自在白虎觀大會諸儒,審議"五經"異同,並命班固將討論結果編成《白虎通議》一書,作為官方典籍公布。《白虎通議》為今文經學。由於朝廷支持,今文經學在東漢前期廣泛流傳,該書也成為官學的通用教材。�
班固修《漢書》:東漢建初七年(82),蘭台令史班固在洛陽著《漢書》,用20餘年時間修成。《漢書》從秦末農民大起義寫到王莽失敗,計120卷,分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班固死後,部分「表」、「志」由其妹班昭和馬續續成。《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例完備、內容豐富的斷代史。�
許慎作《說文解字》:東漢時,許慎在洛陽寫成《說文解字》一書,收小篆9353個,古文、籀文1163個為重文。每字標明字形,注出音讀,推究字義。此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字典。�
蔡倫改進造紙術:東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宦官蔡倫改進了民間造紙方法,用樹皮、麻頭、敝布、魚網作紙,人稱「蔡侯紙」。造紙術的改進,對世界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
張衡發明地動儀:東漢順帝陽嘉元年(132),太史令張衡在洛陽發明地動儀,並成功測知永和三年(138)隴西地震。這是世界上第一台地震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張衡還發明渾天儀,並有天文學專著《靈憲》。�
大秦遣使入洛:東漢桓帝延熹九年(166),大秦國王(古羅馬帝國皇帝)安敦遣使來到洛陽。這是中國與歐洲國家直接往來的開始。�
黨錮之禍:東漢延熹九年(166)、建寧二年(169),宦官把持朝政,以"部黨"罪名,兩次在全國逮捕黨人,史稱黨錮之禍。兩次「黨錮」,是官僚士大夫和太學生與宦官集團之間斗爭的具體表現,反映出東漢後期的黑暗政治。�
熹平石經:東漢靈帝熹平四年(175),為正定"六經"文字,經朝廷批准,蔡邕書《尚書》、《周易》、《禮記》、《論語》於石,使工鐫刻成碑,互相參檢,凡46碑(塊),立於太學門外,史稱熹平石經。�
董卓之亂:東漢中平六年(189),董卓率兵進入洛陽,廢少帝,立陳留王劉協為帝,自為相國,獨攬朝政。次年,關東諸侯推袁紹為盟主,討伐董卓。董卓失敗後,挾獻帝西走長安,並驅使洛陽數百萬人隨之西遷,沿途死亡無數。行前,董卓的士卒大肆燒掠,洛陽周圍二百里內室屋盪盡,無復雞犬。�
曹魏建都洛陽: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廢漢獻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建都洛陽。魏繼承兩漢制度,於洛陽設立太學,置五經博士;以「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吏。興修水利,使洛陽成為全國水利事業發達地區之一。�
馬鈞制「龍骨水車」:曹魏嘉平六年(254),馬鈞在洛陽發明農業灌溉工具「龍骨水車」,結構新穎,簡便,省力,效率高,對當時農業發展起了極大促進作用。此外,馬鈞還改進了織縷機,製成了指南車、轉輪式發石車、水轉百戲等,為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西晉建都洛陽:晉武帝泰始元年(265),晉王司馬炎廢曹奐自立,國號晉,史稱西晉,都洛陽。晉咸寧五年(279),晉滅吳,統一中國。�
陳壽撰《三國志》:西晉時,史學家陳壽綜合魏、蜀、吳三國史事,修成《三國志》。書中以魏為正統,對魏君稱帝,蜀、吳之君稱主。取材謹嚴,文筆簡潔,記事真實,是繼《史記》、《漢書》之後的又一部重要史學著作。明末羅貫中以此書為史實框架創作了小說《三國演義》。�
左思作《三都賦》:西晉時,秘書郎左思廣泛搜集歷史資料,游歷三國舊都,歷經10個寒暑,在洛陽創作出雄渾精深的《三都賦》(《魏都賦》、《蜀都賦》、《吳都賦》),舉國轟動,豪貴人家爭相傳抄,一時紙張供不應求,紙價為之飛漲,留下「洛陽紙貴」的千古佳話。�
劉徽注《九章算術》西晉時,劉徽注《九章算術》,首創割圓求周的科學計算方法。《九章算術》約成書於東漢前期,是我國古代一部重要的算學著作。�
裴秀創「制圖六體」:西晉時,司空裴秀改進了東漢圖經繪制方法,創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迂直(即比例尺、方位、距離等)「制圖六體」,在世界地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八王之亂:晉惠帝元康元年(291),皇後賈南風為了專政,先後殺汝南王亮、楚王瑋,奪得大權。此後趙王倫捕殺賈後,廢惠帝而自立。齊王*#在許昌,成都王穎在鄴,河間王�在關中,相繼起兵討伐,戰火從洛陽迅速燃遍大河南北和關中地區。戰爭中,趙王倫、齊王、長沙王、河間王�、成都王穎先後被殺。光熙元年(306),東海王越毒死惠帝,另立皇太弟熾為帝,是為懷帝。"八王之亂"歷時16年而結束。這場戰亂嚴重破壞了社會生產,也從根本上動搖了司馬氏統治的基礎。� 永嘉之亂:西晉永嘉五年(311),匈奴貴族漢主劉聰派劉曜等攻破洛陽,殺晉官民3萬餘人,擄晉懷帝,焚燒洛陽城,洛陽化為灰燼,西晉滅亡。�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一系列漢化措施。主要有:易鮮卑服裝為漢服;規定在朝廷上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稱漢語為"正音";遷洛陽的鮮卑人,均為洛陽籍人,死後不得歸葬平城;改鮮卑貴族為漢姓,定門第等級;令鮮卑人與漢人通婚;改用漢制度量衡等。漢化改革使鮮卑族接受漢文化,推動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河陰之亂:北魏武泰元年(528),六州大都督爾朱榮武裝叛亂,起兵太原,入洛陽殺胡太後和幼主釗,在河陰(今洛陽市孟津老城西)殺王公以下2000餘人,史稱"河陰之亂"。爾朱榮立庄帝,受封太原王,進位太師等,獨攬北魏朝政。� 隋煬帝營建洛陽:隋煬帝繼皇帝位後,決定遷都洛陽。大業元年(605),煬帝令宇文愷營建東京(洛陽),每月用工200萬人。次年,東京修建完工。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氵廛河,洛水橫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城、東城、含嘉倉城、圓壁城和曜儀城,規模宏大,布局有序。�
開鑿大運河:大業元年(605),隋煬帝命皇甫儀征河南、淮北各州縣男女百餘萬人開通濟渠,引黃河水達於淮河;同年,又開通山陽瀆(邗溝)。608年,開通永濟渠,北到涿郡(今北京)。610年,開江南河,連通長江和錢塘江。至此,一條以洛陽為中心,南通餘杭,北達涿郡,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人工運河全部竣工。大運河全長2500多公里,是中國古代最浩大的水利工程,對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過巨大作用。�
武周遷都洛陽:唐顯慶五年(660),高宗病重,政權全歸武則天。武則天以洛陽為神都。天壽元年(690),武則天廢唐為周,立號為聖神皇帝。武周都洛期間,建造明堂,創立殿試,又建洛陽外城,鑄天樞、九鼎,開鑿龍門石窟。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武則天去周帝號。�
創立麗正書院:唐開元十二年(724),玄宗李隆基頒詔,於東都洛陽明福門外建立麗正書院。該院負責收集、整理全國各種圖書典籍,撰寫國史時政,奏獻籌策建議,舉薦治世良才,融藏書、研究、舉賢為一體。�
安史叛軍據洛陽:唐天寶十四年(755)冬,安祿山、史思明在范陽起兵叛亂,攻陷東都洛陽,縱兵劫掠。次年,安祿山在洛陽僭稱大燕皇帝。至德二年(757),安祿山之子安慶緒殺安祿山於洛陽宮內,繼皇帝位。同年,郭子儀收復洛陽。乾元二年(759),史思明殺安慶緒,自稱大燕皇帝,並於次年攻破洛陽。上元二年(761),唐王朝借回紇兵收復洛陽。洛陽隋唐城在戰亂中焚毀殆盡。�
後梁遷都洛陽:天四年(907),唐哀帝禪位於朱溫,改元為開平。朱溫以梁為國號,都開封,以洛陽為西都。開平三年(909)正月,朱溫遷都洛陽,以開封為東都。
後唐遷都洛陽:後梁龍德三年(923),後唐滅後梁,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縣東北)稱帝。同年(即同光元年)十二月,遷都洛陽,以洛陽為洛京。李存勖以繼唐而有天下,故國號唐,史稱"後唐"。�
後晉都洛:後唐末年,晉王石敬瑭起兵晉陽,天福元年(936)閏十一月攻入洛陽,滅後唐。遼太宗耶律德光冊其為大晉皇帝,國號晉,建都洛陽。�
司馬光修《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司馬光受命編撰歷代群臣事跡。他與劉恕、范祖禹一起,居洛陽19年,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編成一部編年體通史巨著。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因此定書名為《資治通鑒》。該書上起戰國(前403),下迄五代(959),記事凡1362年,為文共294卷。�
翟氏抗金:南宋建炎元年(1127),金人分兵南下,攻破洛陽。翟興、翟進兄弟召集族人、鄉兵與金人抗戰。歷時數年,多次爭戰,翟氏兄弟及翟進之子翟亮戰死。
金中京保衛戰: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中京洛陽被蒙古軍包圍,中京留守強申率2500人堅守,蒙古軍圍攻3個月不能破城。�
李自成克洛陽:明崇禎十四年(1641)正月,闖王李自成率兵攻破洛陽,殺福王朱常洵,發福王府金銀及富室窖藏賑濟貧民。
汴洛、洛潼鐵路修建:清光緒三十年(1904)九月,汴洛鐵路勘測工程全面鋪開,宣統元年(1909)十一月二十一日竣工通車,全長1838公里。宣統二年(1910)七月七日洛潼鐵路破土動工,民國20年(1931)完工,全長2372公里。�
吳佩孚駐兵洛陽:民國9年(1920)9月2日,吳佩孚戰敗皖系軍閥段祺瑞,進駐洛陽,同時被任命為直魯豫巡閱副使。10月10日,吳佩孚在西工兵營掛出"直魯豫三省巡閱使公署"、"陸軍第二師司令部"的牌子,擴建西工兵營。洛陽成為直系軍閥的大本營。�
國民政府遷都洛陽:民國21年(1932)上海一·二八事變後,國民政府遷都洛陽,定洛陽為行都。同年12月1日國民政府遷回南京。�
洛陽紅槍會活動:民國15年(1926)1月,河南民眾為驅逐省長岳維峻,聯合成立了民間組織"紅槍會"。紅槍會既抗拒軍閥、土匪,也與軍閥勾結殺害共產黨人和普通百姓。洛陽紅槍會西起新安,東到偃師,北起邙嶺,南到龍門,幾乎村村都有。馮玉祥佔領洛陽後,嚴禁民間私藏武器,對紅槍會進行收編、改編,紅槍會逐漸被瓦解。�
洛陽抗日保衛戰:民國33年(1944)春,陷於困境的日本侵略軍發動了以奪取洛陽為主要軍事目標的河南戰役。5月5日,日軍攻佔龍門,由洛陽地方民團組成的國軍第15軍和94師守衛的洛陽成為一座孤城。面對數倍的日軍,洛陽民眾和愛國官兵誓與洛陽共存亡。日軍窮凶極惡,每日發射炮彈近萬發,把洛陽炸成一片火海。洛陽民眾、愛國官兵寸土必爭,把每個街巷、民居、溝岔變成戰場,人人當先,個個英勇,白刃格鬥,血染古城。在堅守洛陽的21天中,中國軍隊自師參謀長到士兵,陣亡1�3萬人,僅剩1000餘人。日軍雖被殲2萬,但不斷增援。而擁有重兵的劉峙、蔣鼎文違抗中國軍事最高統帥部命令,坐視洛陽淪陷而不救。5月25日,洛陽淪陷,未退到城外的愛國官兵全部戰死。洛陽抗日保衛戰是中國廣大愛國軍民用血肉之軀譜寫的一首民族正氣之歌。�
建立洛陽市人民政府:1948年3月3日,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楊少橋任市長。次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洛陽城,楊少橋入城,發布施政綱領。1949年12月28日,洛陽市人民民主政府改稱洛陽市人民政府。�
毛澤東致電洛陽前線指揮部:1948年4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再次攻克洛陽。毛澤東為中共中央起草並發出了《再克洛陽後給洛陽前線指揮部的電報》,就謹慎清理國民黨統治機構、明確官僚資本界限、禁止農民團體進城捉拿和斗爭地主、人民自己負責管理城市等作了9條指示。這個電報同時發給了其他前線和地區的軍政領導,對當時的城市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央確定洛陽為重點建設城市:1954年,中央人民政府確定在洛陽建立拖拉機廠、礦山機器廠、滾珠軸承廠、熱電廠、銅加工廠等,共佔地307�5萬平方米,國家投資78657萬元。同時確定洛陽市為重點工業建設城市。�
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截流:1997年10月28日,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按計劃順利截流。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是經國務院批准,集防洪、防凌、減淤、灌溉、供水和發電等綜合效益的特大型控制性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總投資預計340億元。1991年9月1日前期工程開工,1994年9月2日主體工程開工。計劃2001年12月31日完工。全部工程竣工後,可使黃河中下游防洪能力從5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
洛陽名人
● 玄 奘
玄奘(602—644年),姓陳,法名玄奘。洛陽偃師人,通稱三藏法師,俗稱唐僧、唐三藏、唐高僧、佛教學者、翻譯家、旅行家、與鳩摩羅仁真帝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他從小就出家於洛陽凈土寺為和尚,後又在國內遍訪名師,他感到所說紛歧,難得定率,便決心到天竺學習,在那爛陀寺從戎賢受學,後又游學天竺各地,並同一些學者展開辯論、名震天竺,經歷了17年,貞觀十九年回到了長安。譯出經、論35部,凡1335卷,1300多萬言。多用直譯,筆法嚴謹。所譯經籍,對豐富祖國文化有一定貢獻,並為古印度佛教保存了珍貴的典籍,世稱「新譯」。曾編譯《成唯識論》。撰有《大唐西域記》一書,為研究印度、尼泊爾、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中亞等地古代歷史地理和從事考古的重要資料。他到天竺取經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後人為紀念他,在其故鄉村南建唐僧寺一座。寺內大殿為清代光緒三十年(1904年)重修,現在尚為完好。他的父親陳惠在隋代曾任江陵縣令,二哥陳素出家於洛陽凈土寺,法名長捷。

● 元 稹
元稹(779—831年),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和小說家。其詩與白居易齊名,世稱「元白」。 元稹出身寒門,又早年喪父,依靠親戚度日。他自幼天資聰穎,刻苦學習,發奮為文,15 歲明經及第,21歲初仁河中府。25歲登書判拔萃科,授為秘書省校書郎。28歲登才識兼茂明於體用科,對策第一,授左拾遺。青年時代,具有正義感,力主改革時弊,因遭忌,被貶為河南縣尉。後又任監察御史,奉使東蜀,不畏權貴,懲處貪官污吏,名動三川。但因得罪了宦官,而被貶江陵府士曹參軍。後又貶謫通州司馬。轉而依附宦官權勢。穆宗繼位,召升膳部員外郎,後又升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工部侍郎。穆宗長宗二年升任宰相數月,同年罷相,出任同州刺史、後改越州刺史、又轉浙東觀察使。在任職屬地仍改革時弊,大和三年回長安任尚書左丞。次年任武昌軍節度使至死。終年53歲。 他的詩作,以樂府詩為最有名。如《國家詞》、《織婦詞》、《採珠行》、《連昌宮詞》。他的小詩《行宮》,寫得含蓄有味。雖只有四句,而讀者不覺其短。他寫的《鶯鶯傳》,為後來《西廂記》故事所取材。元稹,可稱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優秀作家。

● 伊 尹
伊尹名摯,夏末商初人。是古代著名的賢相。伊尹出生於伊洛流域的古代有莘國的空桑澗,即今日洛陽嵩縣莘樂溝。他出身於奴隸家庭,其父為奴隸主的家用奴隸廚師,母為採桑養蠶
的奴隸。
伊尹自幼聰慧,勤學上進,耕於有莘國之野,但由於父傳,他的烹調技術很高。他還努力鑽研治國之道。所以,他既是奴隸,又是奴隸主子弟的「師仆」。商部族的首領湯求賢若渴,幾次去求伊摯,他沒有從。空桑澗西南平地上有個小山丘,相傳就是商湯請伊摯的三聘台。之後,商湯娶有辛氏之女為妻,伊摯以陪嫁奴隸身份來到了商湯身邊。並很快得到商 (未完待續)

--作者:往事如風 (2005-07-18 20:59) 回復留言

1. (續上) 湯的信任,為其滅夏建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商朝建立後,伊摯受封為尹,即宰相,助湯治理國家。商湯死後,伊尹曾輔佐外丙、仲壬、太甲等。伊尹在政治上主張「居上克明,為下克忠。 」他強調「任官惟賢才,左右惟其人。」他常用夏王朝滅亡的原因是夏桀「弗克庸德」來教育國君。他指出:「明德則天下存,失德則天下亡。」他對商朝的創立及鞏固起了重大作用。 伊尹活了100多歲,到沃丁執政時死去。死後葬於西亳,離湯冢有7里地。在今偃師縣城西 10公里處。明代在嵩縣城南沙溝龍頭村重修的「元聖祠」是作為伊尹的出生地而建的。祠門的對聯把伊尹與孔子並舉,稱伊尹為元聖,稱孔子為至聖。後來人們稱他為中國第一位賢相,尊他為元聖。

● 周公旦
周公旦,姬姓、名旦,周文王之了,武王之弟。周公為周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卓絕的功勛。他協助武王姬發完成興周滅商的大業,建立了周朝。武王卒後,成王姬育繼位。而當時成王還是年幼,根本不懂治國之事。在周朝草創、百廢待興之時,周公旦代成王執政,處理國家大事。周公攝政不久,卻引起了周統漢集團的猜忌,以分封商地管叔和蔡叔尤甚,到處造謠,說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圖篡奪王位,被封為商地的紂王兒子武庚認為有機可乘,便與管督、蔡叔等人互相勾結,扯旗反叛。在這緊急關頭,周公決定親自率軍東征,經過三年戰斗,平定了叛亂,武庚、管叔被誅殺,蔡叔被流放到邊遠地區。 周公東征之後,開始實行大分封,同時覺得鎬京偏西,不利於統治全國,有必要在東方伊洛一帶建個新都,於是就在成王五年,開始大規模地營建新都洛陽,僅用了一年時間,在洛陽創建兩座城:西為王城,東為成周城。總稱洛邑。洛邑建成後,西周有兩個都城。從此,中國歷史上出現了兩京制、周公居洛期間,制禮作樂,確立了周朝的統治體制,這在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的影響。成王成人後,周公將政權歸還給成王。《尚書·無逸》篇,就是周公歸政時,對成王的一番諄諄告誡,為成王執政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周公營建洛邑並長久居洛,與洛邑有著密切的關系。幾千年來,洛陽的人們都尊敬周公,把周公作為幸吉祥、勝利的象徵。

● 尹 洙
尹洙(1001—1047年),字師魯,河南洛陽人,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新古文運動的先驅者。
尹洙自幼聰敏好學,早就與兄源知名於時。宋仁宗天聖二年(1024年)進士及第,調繹州正平縣主簿,歷任河南府曹參軍,安國軍節度判官、知光澤縣。又舉書判拔萃,為山南東道節度掌書記,知伊陽縣。後召試殿中,任館閣校勘,遷太子中允。不久被貶郢州酒稅,徙唐州。後復任太子中允,知河南縣。又任經略判官,繼遷集賢校理、通判州事、加直集賢院、太常丞、知涇州。又徙知慶州、晉州,遷起居舍人,直龍圖閣、知路州等。慶歷七年91047年) 四月十日病卒,終年47歲。 尹洙一生的主要成就在文學,他與歐陽修、梅堯臣等高舉韓柳復古文的 (未完待續)

2. (續上) 大旗,一改宋初文壇的浮靡之氣,開一代文學新風。其作品有《尹洙集》28卷。今傳本《河南先生文集》27卷,附一卷。此外,他還著有《五代春秋》。

● 朱敦儒
朱敦儒(1086—1175年),字希真,河南洛陽人。她出生在一個小官僚家庭,具有超然不群、不受鳳凰管、不歸麒麟轄的性格,他常以梅花自喻,不與群芳爭艷。早年隱居不仕。兩次舉薦為官而不出。紹興二年(1132年),宣諭伎明又向朝廷推薦朱敦儒,言敦儒深達治體,有經世才,很多翰廷在臣也稱頌他的學問與人品,所以高宗皇帝下詔命他為右迪功郎,並命肇慶府督促他赴臨安任職,敦儒仍不肯受詔,在眾朋的勸勉下,他方應詔到了臨安。賜進士出身,授以秘書正字,爾後兼兵部郎官,遷兩浙東路典獄。後來因主張抗戰,發表主戰言論,並於主戰派李光等人交通,受到右諫議大夫汪勃的彈劾,於1149年被罷官。 朱敦儒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詞人。其負早期秀婉工麗,注意詞的格律和四聲,多寫隱居生活。南渡後,家國之難,流離之苦,尤其是壯志難酬的無限悲慨使他的詞風大有改變,使他唱出了具有這個時代特徵的憤激慷慨的主旋律。後來秦檜當政,選用一些文人來裝點門面。加之秦檜之子秦(火+喜)喜歡工詞與樂府,朱敦儒再次出仕,被任命為鴻臚少卿,秦檜死,郭儒又被罷官。他的後來出仕,眾說不一。宋高宗說:「此人朕且囊薦以隱逸命官,置之館閣,豈用始怡退而晚奔竟耶。」看來,他後來出仕是有難言苦衷的。
朱敦儒有《樵歌》,也稱《太平樵歌》,有人把他的詞風分為三段:即早年詞風濃艷、麗巧;中年詞風激越慷慨;閑居後詞風婉明清暢。這三段又唱出了不同時代、不同格調的三部曲。

伊尹 :生卒年待考。商初名臣。名摯,洛陽伊川人(亦說欒川人或嵩縣人)。因官封為尹,故稱伊尹,又稱阿衡或保衡。原為有莘氏女陪嫁於湯的媵臣,因精通治國之道,湯授以國政,在助湯滅夏中所建功勛卓著。湯死後,輔佐外丙、仲壬。仲壬死後,立太甲。太甲無道,伊尹將其放逐桐宮(今虞城南)。3年後,太甲悔過,復得其位。享年百歲,卒後商王沃丁葬以天子之禮,與湯並祀。傳有《伊訓》、《咸有一德》等,已佚。

白圭:生卒年待考。戰國著名商業活動家,魏惠王時大臣。洛陽人。主張用"人棄我取,人取我與"的辦法貿易致富。遇到豐年,收買穀物,賣出絲漆;遇到荒年,賣出糧食,購進帛絮。被歷代商賈尊為鼻祖。�

蘇秦:東周洛陽人,戰國時期倡導合縱說的重要活動家。字季子。洛陽人。傳有頭懸梁錐刺股發憤讀書之故事。致力於縱橫之術,先後游說六國,勸其合力抗秦,形成合縱之勢。蘇秦為縱約長,佩六國相印。歸趙封為安君。後奉燕昭王命入齊,從事民間活動,被齊人車裂而死。

賈誼(公元前200~前168),西漢政治家、文學家。洛陽(今屬河南省)人。18歲時,就以博學能文而聞名於郡中,得到郡守吳公的賞識,收為弟子。文帝即位後,因吳公的推薦,任為博士,掌文獻典籍。其時,賈誼不過20多歲,在博士中最為年輕,但以見識和議論,贏得博士中年長者的尊敬,受到文帝的重視,不到一年,被擢升為太中大夫。朝廷上許多法令、規章的制定,都由他主持進行。賈誼的才華和文帝對他的信任,引起了一部分朝臣的不滿。他們以「洛陽之人,年少初學,專欲擅權,紛亂諸事」(《史記·屈原賈生列傳》)的流言,動搖了文帝對賈誼的信任,結果文帝讓賈誼離開長安,去做長沙王的太傅。

賀若弼(544~607)隋大將。?/ca>

『柒』 真實歷史上的包拯,他的額頭上面確實有個月牙嗎

包公,叫包拯,也叫包龍圖,最廣為人知的稱呼是包青天。在民間有很多關於包公的傳說。傳說包公的額頭上有一個月牙,這是包公的一個標志,不管是現代的影視劇還是京劇臉譜,包公的額頭上都會畫一個月牙。


但是包拯依然初心不改,敢於碰硬,最後李娘娘讓包公打皇帝,包公想出了打龍袍的辦法解決問題,這也反映出包公的超人智慧。

這些都是虛構的故事但是這些故事為什麼都附會到了包公身上?這是老百姓對公平正義的呼喚,因為包公能主持正義,所以才把這些神奇的故事附會到他的身上,只有附會到包公身上大家才覺得真實可信。這其實就是包黑子臉黑的可貴之處。

『捌』 本人紋了個般若鬼,紋這個有什麼禁忌,半甲,胸口准備紋龍頭,這個有說法沒。

般若鬼作為一種紋身時較為常見的圖案,並沒有什麼禁忌,紋身者自己放寬心態就好。



(8)龍頭判官副圖指標擴展閱讀:

般若鬼的寓意

般若是日本傳說中的一種鬼怪,准確的說就是一種日本文化中的[鬼],而這種鬼的來歷是人(通

常是女人)因為嫉妒心,而導致自己的靈魂在自己活著的情況下離開自己身體,並且靈魂能攻擊甚

至殺死自己嫉妒的人。

將般若紋在身上以後,其實就代表我們能時時保持理性,遇到大事能夠不自亂陣腳,有條不紊地應對所有一切,這是一種美好的象徵。

除此之外,還有更為深層的含義:那些化成般若的女子,其實都是被自己內心的嫉妒、心魔所控制。我們在將其紋到自己的身上以後,其實也是寓意著當我們身處在這個浮躁的世界上,面對著種種誘惑之時,要極力剋制,保持本心。

『玖』 求歇後語大全

耳朵塞驢毛——說不通
耳朵里塞棉花——裝樣(羊)
饒舌的鳥鴉——老調子
染房裡吹笛子——有聲有色
染缸里落白布——再也洗不清
(比喻永遠去不掉身上的污,點。)
染坊的老闆——好色
染坊的常客——好色之徒
染缸里的衣服——變他本色
染匠的衣服——不可能不受沾染
熱窩上的螞蟻——急得團團轉
熱窩炒豆子——熟一個,蹦一個
熱火盆里抽火炭——冷落
熱炕頭上的白面——發啦
熱水瓶脾氣——外面冷,里頭熱
軟麵包餃子——好捏
讓結巴念繞回令——強人所難
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
(比喻陷入了難以擺脫的困境,急得走來走去,坐立不
安J
熱鍋里的螃蟹——爪子緊撓
(比喻十分難受。)
熱鍋炒辣椒——夠嗆
(比喻不怎麼樣。)
熱水瓶——外頭涼裡面熱
(比喻外表看著很冷淡,實質內心非常熱情。)
熱中送扇雪中送炭——急人之所急
人到矮檐下——不得不低
(比喻迫於某種形勢或某種條件限制下,做不得已的事。
人過三十不學藝——老了
人家騎馬我騎驢,後面還有推車的——比上不足,比下

人才市場填個表——自我推銷
日落西山——紅不過一會兒了
(比喻好日子。好光景不長了。)
日里遊街走四方,夜裡熬油補褲襠
(比喻游手好閑,不走-iE-道。)
絨球打鑼——沒有迴音
(比喻沒有回答或沒有音信。)
絨球打臉——嚇唬人哩
絨毛鴨子剛下水——新學
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頭
肉爛在湯里——誰也不吃虧
肉秦秦上的買賣——斤斤計較
肉墩子——油透了
肉爛了在鍋里——不分彼此

肉骨頭下鍋——肯(啃)定
肉骨頭擂大鼓——有點五葷六素
肉包子打狗一白奶東西
(比喻徒然付出代價,沒有效果。)
肉包子打狗——春去無回
肉骨頭落了鍋——啃(肯)定了
(比喻確定無疑。)
肉鍋里煮元宵——渾蛋

旮旯(gala)里藏毒蛇——不露頭
胳肢窩里夾耗子——冒充打獵人
嘎小子買燒雞——鬧了個大窩脖
蓋房請來箍桶匠——找錯了人
蓋了九床被子做美夢——想不透
蓋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乾草點燈——十有九空
乾打雷不下雨——虛張聲勢
乾旱的莊稼——熟得早
干河溝的魚——跑不了
干河灘里霜牡丹——好景不長
干蘿卜纓熬湯——乏味;淡而無味
干泥巴做元宵——搓不圓
干手粘芝麻——不上手
干塘里的鯉魚——沒有幾天蹦頭;蹦達不了幾天
干塘里的泥鰍——滑不到哪裡去
干塘抓野魚——人人有份
干魚肚裡尋膽——少見;少有
肝臟的兄弟——窩囊廢(肺)
甘蔗拔節——一節也不通

甘蔗當煙囪——不通氣
甘蔗林里種香瓜——從頭甜到腳
甘蔗皮編席子——甜蜜(密)
甘蔗支危房——不頂用;不頂事
趕場帶相(xiang)親——一舉兩得
趕場走進死胡同——行不通;走不通
趕雞下河——硬往死里逼
趕腳的不問道——路子對頭
趕腳的騎驢——只圖眼前快活
趕龍王下海——巴不得
趕馬車的打響鞭——虛張聲勢
趕馬車人的草料袋——草包
趕廟會失孩子——活丟人
趕牛進雞舍——門路不對
趕中下崖——硬往死里逼
趕鴨子上坡——各顧各(咯咕咯)
趕鴨子上樹——辦不到;沒法辦
趕著綿羊上火焰山——硬往死里逼
趕著牛車拉大糞——送死(屎)
趕著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點仙氣
橄欖屁股——坐不穩;坐不住
擀麵杖吹火——一竅不通
擀麵杖打飛機——高不可攀
擀麵杖分長短——大小各有用場
擀麵杖灌米湯——滴水不進
擀麵杖升雲天——誹謗(飛棒)
擀麵杖鑽石關——紋絲不動
幹活打瞌睡——迷迷糊糊
剛備鞍的馬駒——挨鞭子的日子到了
剛扯帆就遇頂頭風——出師不利
剛出殼的小雞——翅膀不硬
剛出爐的純鋼——寧折不彎
剛出爐的鐵——心底純正
剛出山的太陽——紅光滿面
剛出生的娃娃——沒見過世面
剛出水的蝦子——活蹦亂跳
剛出土的黃連——苦苗苗
剛逮住的鯉魚——亂蹦亂跳
剛揭蓋的蒸籠——熱氣騰騰
剛結婚的黃花女——羞羞答答
剛進廟的和尚念佛經——現學現唱
剛落地的雨水——渾濁不清
剛買來的馬——難合群;不合群
剛上蒸籠的饅頭——面生
剛摘的黃瓜——一時鮮
鋼板上釘釘——硬過硬
鋼刀落肚——割心腸
鋼絲穿豆腐——沒法提;提不得;別提了
鋼絲繩穿針——難通過;通不過
鋼針屁股上的眼——只認衣衫不認人

鋼珠落玉盤——當當響;響當當
缸里點燈——照里不照外
缸中倒豆——不藏不掖
高個子走到屋檐下——不得不低頭
高飛的鳥兒遇老鷹——凶多吉少
高級合金鋼——過得硬;夠硬
高舉拳頭輕輕放——手下留情
高粱地里打陽傘——難頂難撐
高粱地里種玉米——秋後見高低
高梁稈兒拴騾子——拉倒
高梁稈做梯子——上不去
高粱稈推磨子——玩不轉
高粱稈挑水——擔當不起
高梁稈做鞭桿——經不起摔打
高梁稈做磨棍——有勁使不上
高粱稈做眼鏡——空架子
高粱撒在麥子地——雜種
高俅當太尉——一步登天
高山頂上搭檯子——高高在上
高山頂上放風箏——起點高
高山砌屋——圖風流
高山上的青松——根子硬;四季常青
高山上的雪蓮——一塵不染
高山頭種辣椒——紅到頂了
高山有好水,平地有好花——各有所長
高射炮打坦克——水平太低
高射炮的眼睛——向上看
高速公路——通行無阻;暢通無阻
高興得四腳爬地——得意忘形
稿子寫到邊——不夠格
疙瘩餅子送閨女——實心實意
胳膊彎里打涼扇——兩袖清風
胳膊窩里夾皮球——氣脹人
胳膊肘——朝里彎;往裡拐
胳膊肘里灌醋——酸溜溜的
擱淺的船——進退兩難
哥倆並坐——親密無間
歌倆上京城——同奔前程
哥倆坐班房——難兄難弟
戈壁灘上的黃沙——無窮無盡
戈壁灘上的石頭——明擺著
戈壁灘上找泉水——難極了
鴿子光揀高門樓飛——忘本
割韭菜,剝黃麻——一碼是一碼
割韭菜不用鐮刀——胡扯
割麥刮大風——一團糟
割下鼻子換面吃——不要臉
隔壁美婦人——愛不得
隔長江拋媚眼——無人理會
隔溝看見鴨吃谷——乾瞪眼;白瞪眼

隔黃河送秋波——沒人領情;不領情
隔門縫吹喇叭——名(鳴)聲在外
隔年的春聯——沒用處;無用;沒得用
隔年的臭蟲——癟了
隔年的黃豆——不進油鹽;油鹽不進
隔年的雞子兒——壞蛋
隔牆點燈——誰也不沾誰的光
隔牆果子分外甜——人家的好
隔牆扔簸箕——反復不定
隔牆扔五臟——死心踏地
隔日的傳票——盯(釘)上了
隔山打鳥——見者有份
隔山攻道——各有其法
隔山買牛——兩不見面
隔外套搔癢——不過癟
隔夜的餿飯——要不得
隔夜的魚眼——紅得發紫
隔著玻璃窗親嘴——里應外合
隔著玻璃看戲——一眼看穿
隔著河擺手——承情不過
隔著井跳河——舍近求遠
隔著山頭吹喇叭——對不上號
隔著山頭拉手——差得遠;差遠了
各米下各鍋——哪個怕哪個
虼蚤的脾氣——一碰就跳
給刺兒頭理發——難題(剃)
給老虎醫病——提心吊膽
線聾子吹笛——白費功夫;白費勁;枉費工
給神主剃頭——羞(修)先人
給下山虎開路——頭號幫凶
跟和尚借梳子——強人所難
跟著猴子會鑽圈——學壞了
跟著老爺喝酒——沾光
跟著巫師做神漢——學壞了
跟著英雄學好樣——跟著啥人學啥人
跟諸葛亮學本事——能掐會算
更夫打瞌睡——白吃干飯
工地上打夯(hang〕——靠猛勁
公共廁所里響地雷——激起公憤(糞)
公雞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公雞飛上屋脊——到頂了;唱高調
公雞下蛋貓咬狗——不可思議
公雞鑽籬笆——進退兩難
公雞鑽灶——官燎(冠燎)
公孫並坐——大小不分
公羊不羔——沒指望
公要餛飩婆要面——眾口難調
公子娶小姐——兩相配
狗背上貼膏葯——兩不沾(粘);毛病
狗吃芥未(調味品,味辣〕——乾瞪眼;白瞪眼

狗吃麻花——乾脆;乾乾脆脆
狗吃青草——裝佯(羊)
狗打哈哈——一張臭嘴
狗戴籮筐——藏頭露尾
狗逗鴨子——呱呱叫
狗喝涼水——耍舌頭
狗黑子跑到戲台上——當面出醜
狗見了主人——搖頭擺尾
狗啃麥根——裝佯(羊)
狗啃石獅子——不可思議
狗啃象——不自量
狗臉上長毛——翻臉不認人
狗攆(nian追趕〕耗子——多管閑事
狗攆鴨子——呱呱叫
狗怕棍子牛怕鞭——一物降一物
狗皮帽子——沒反正
狗皮襪頭兒——沒大沒小
狗屁股塞黃豆——一竅不通
狗上鍋台——不識抬舉
狗撒皮襖——亂扯;胡扯
狗舔空沙罐——乏味;淡而無味
狗舔貓鼻子——不存好心;居心不良
狗舔磨台——空轉一圈;瞎轉悠
狗舔油——一掃光
狗偷熱油粑——又愛又怕

狗頭擺在餐桌上——不相稱
狗頭軍師——出不了好主意;盡出鬼點子
狗頭上插花——配不上;不配
狗頭長角——出洋(羊)相
狗腿子進村——四鄰不安
狗尾巴上的露水——一甩就脫
狗熊戴禮帽——裝大人物
狗熊見了刺謂——奈何不得;無可奈何
狗熊拉磨子——不聽招呼
狗熊爬樹——上勁;天下奇聞;無奇不有
狗熊請客——沒人上門
狗熊耍門棍——人熊傢伙笨
狗熊吸煙——少見多怪
狗熊捉麻雀——瞎撲打
狗咬包子——露餡
狗咬秤砣——好硬的嘴;嘴硬
狗咬鍛磨的——找著挨錘;找錘
狗咬趕豬的——挨鞭子的貨
狗咬耗子——假積極;多管閑事
狗咬吉普車——少見多怪
狗咬老鷹——差得遠;差遠了
狗咬雷公——惹天禍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狗咬門板——吃不開
狗咬屁股——肯定(啃腚)

狗咬旗桿——不知高低
狗咬日頭——狂妄(汪)
狗咬瓦片——滿嘴詞(瓷)
狗咬尾巴——團團轉
狗咬粽子——解不開;不解
狗長犄角——裝佯(羊)
狗走千里吃屎,狼行千里吃肉——本性難移
狗嘴巴上貼對聯——沒門;無門
狗嘴裡的骨頭——沒多大油水;油水不大
狗嘴裡丟骨頭——投其所好
姑娘愛花,小子愛炮——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姑娘的線蛋子——有頭緒
姑娘綉荷包——專心致志
孤獨的羔羊——無娘的崽
孤兒院下棋——窮快活;窮作樂
孤軍誤入口袋陣——好進難出
孤老頭子光棍兒子——相依為命
孤子遇親人——喜出望外
箍桶匠的本領——成人方圓
箍桶匠修撮箕——分外事
骨頭埂在喉嚨里——吞不下,吐不出
骨頭里熬油——難得;得之不易
古董店裡的老闆——眼裡識貨
古董販子——眼裡識貨
古墳里起煙——鬼火直冒
古廟里的旗桿——獨一無二;老光棍
古曲演奏——老調重彈
牯牛拚命——勾心鬥角
牯牛身上拔根毛——微不足道;微乎其微;不覺得
牯牛陷在泥潭裡——進退兩難
鼓肚蛤饃鑽喇叭——忍氣吞聲、
鼓上安電扇——吹牛皮
谷糠擦屁股一不利索
谷糠搓繩——搭不上手;難合股
谷糠蒸窩頭——捏不攏;難捏合
穀子地里長高梁——冒尖;出人頭地
穀子地里長玉英(玉米)——突出
故宮里插楊柳——樹(豎)不起來
顧上燒火,顧不得翻鍋——手忙腳亂
刮大風穿綢衫——抖起來了
刮風掃地——假積極;多餘
刮風掃地,下雨潑街——假積極
瓜地里選瓜——越看眼越花
瓜熟蒂落——時機成熟
瓜藤繞到豆棚上——糾纏不清
瓜子敬客——一點心
瓜子去了皮——心上人(仁)
寡婦打孩子——捨不得
寡婦進當鋪——要人沒人,要錢沒錢
寡婦賣孩子——最後一著

寡婦上墳——哭天抹淚
掛著臘肉吃齋——難熬
掛著蚊帳點蚊香——多餘
拐杖吹火——一竅不通
拐子追馬——望塵莫及
官倉里的大老鼠——肥吃肥喝
官老爺的衙門——難進
宮老爺上朝——按部就班
官老爺下轎——不(步)行
棺材板上畫花——討好鬼
棺材當馬槽——用材不當
棺材老闆咬牙——恨人不死
棺材裡打粉——死風流
棺材裡打鑼——吵死人;鬧鬼
棺材裡的臭蟲——咬死人
棺材裡抹狗屎——死臭
棺材裡撒灰——欺侮死人
棺材裡討帳——逼死人
棺材裡抓癢——不知死活;死活不知
棺材鋪里打牙祭——要死人
棺材鋪偷工減料——坑死人
棺材上畫美女——逗死人
棺材裡伸手——死要錢;死不要臉
冠軍和亞軍——數一數二
關燈打婆娘——暗裡使勁;使暗勁
關東大俠——氣概非凡
關公脖子掛葫蘆——臉紅脖子粗
關公打噴嚏——自我吹噓(須)
關公當木匠——大刀闊斧
關公斗李逵——大刀闊斧
關公開刀鋪——貨真價實
關公流鼻血——紅上加紅
關公賣豆腐——人強貨不硬
關公舞大刀——拿手好戲
關公戰秦瓊——亂了朝代;挨不上
關公在曹營——心不在焉
關公走麥城——最後一著;死到臨頭;殆在眼前;
吃虧全在大意;未日來臨
關進籠里的狗熊——團團轉
關進籠子里的猴子——抓耳撓腮
關老爺看《春秋》——一目瞭然
關老爺赴宴——單刀直入
關了閘的喇叭——一聲不響
關門踩高蹺——自看自高
關門炒辣椒——夠嗆
關門唱山歌——自我欣賞
關門打狗——沒跑;跑不了;走投無路
關門打叫花子——拿窮人開心
關門打鑼——名(鳴)聲在外
關門打拳——裏手

關門打瞎子——沒跑;跑不了
關門過日子——自家知底細
關門罵皇帝——家裡橫;不起作用
關門摸瞎子——沒跑;跑不了
關門養虎——後患無窮
關羽降曹操——身在曹營心在漢
關雲長放屁——不知臉紅
關雲長守嫂嫂——情義為重
觀景上泰山——回頭見高低
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
觀音的肚腹——慈善心腸
觀音菩薩打噴嚏——好神氣
觀音菩薩下毒手——面善心不善
觀音菩薩下崽——天曉得;天知道
觀音菩薩坐蓮台——高高在上
觀音堂里填窟窿——不妙(補廟)
管水員開閘門——放任自流;任其自流
罐頭食品——吃得開
罐子里掏蝦米——抓瞎(蝦)
罐子里栽花——活不久;活不長
罐子里煮牛頭——不深入;深不下去
光膀子找機槍——赤膊上陣
光膀子玩刀山——早晚有他的好看
光棍兒搬家——省事
光棍兒過日子——孤單得很

光棍兒種地——自食其力
光腳丫穿拖鞋——沒法提;提不得;提不起來;別提了
光腳丫進冰窖——涼到底了
光腳丫走進蒺藜窩——進退兩難
光腦殼上落蒼蠅——明擺著
光屁股趕賊——膽大不害臊
光屁股上吊——羞死人;死不要臉
光屁股上戰場——膽大不害臊
光屁股推磨——轉圈丟人
光起風不下雨——干吹
光身子騎老虎——膽大不害臊
光說不練——嘴巴子戲
光頭上拍巴掌——正大(打)光明
光有鼓槌子——打不響
廣東人說北京話——南腔北調
鬼門關止步——出生入死
鬼子兵弄刀槍——殺氣騰騰
鬼子掃盪大拉網——十室九空
貴妃娘娘嘆氣——不順心
劊子手的本領——殺人的勾當
劊子手紅了臉——兇相畢露
劊子手咧嘴——笑裡藏刀
桂林三花酒——好沖
跪著養豬——看在錢份上

滾石下山——一砸到底
滾水鍋煮娃娃——熟人
液水鍋煮壽星——老熟人
滾水開鍋——熱氣騰騰
滾水泡米花——開心
滾水潑螞蟻——一窩都是死
滾油鍋里撿金子——難下手;下不了手;無法下手
滾油鍋里撒鹽巴——炸了;炸起來了
滾油鍋里炸油條——翻來覆去
鍋邊上的小米——熬出來的
鍋底上戳窟窿——捅漏子
鍋蓋做風箱——受了熱氣受冷氣
鍋里的螃蟹——橫行不了幾時
鍋爐房裡的燈籠——氣昏了
鍋台上種瓜——難發芽
鍋嫌水壺黑——不知自丑
鍋中煮粥——同歸糜爛
國際商船——外行(航)
裹腳布放風箏——臭名遠揚
裹腳頭子放風箏——又臭又長;上下不分
裹著腦袋上吊——撕(死)不開臉面
過冬的鹹菜缸——泡著吧
過冬的田螺遇春水——揚眉吐氣
過端午的龍頭——光耍嘴
過河抽板——沒良心
過河的牛尾巴——拽不動
過河的卒子——橫豎都行;只進不退;沒退路
過河洗腳——一舉兩得
過河拽鬍子——謙虛(牽須)
過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過了勁的發面——軟癱了;軟作一堆
過了篩子的黃豆——沒大沒小
過路客喂馬——做事不當事
過路人吊喪——死人肚裡明白
過濾了的空氣——新鮮
過年的豬——活不久;活不長
過年吃豆渣——窮極了
過年敲鍋蓋——窮得叮當響
過年娶媳婦——雙喜臨門
過期的車票——失效了
過五關斬六將——氣概非凡
蓋了三年的破被——老套子
乾池塘里的青蛙——盼下雨
乾地拾魚——白揀
干辣椒——串起來了
干墨魚擺陣仗——彌天大謊
甘露寺里的劉備——安然無恙
甘蔗地里長草——荒唐(糖)
趕車的過泥墉塘——軲轆進去了
趕狗入死巷——反咬一口

趕牛下崖——往死路上逼
趕場做買賣——隨行就市
趕車不拿鞭子——拍馬屁
缸里盛酒——不在乎(壺)
剛飛的鳥兒——不知高低
剛坐扭的黃瓜——苦極了
高個子跌跤——差(叉)得遠
高粱地里栽蔥一矮一截子
高粱稈上結茄子——不可思議
高粱稈做眼鏡——空架子
高山上滾石頭——永不回頭
高音喇叭掉井裡——哇啦不上來了
割韭菜用鐮刀——胡扯
割了貓尾巴拌貓食——自己吃自己
割麥不用鐮刀——連根拔
隔肚皮估仔女——難猜
隔年的饅頭——早發了
隔牆扔盒子——非(飛)禮
隔牆扔孩子——丟人
隔牆看花——伸不得手
隔山放羊——一輩子不見畜牲面
隔宿豬頭——冷臉
隔著窗戶咬耳朵——偏聽偏言
隔著門縫看呂洞賓——小看賢(仙)人
隔著篩子看人——把人看零散了
給白人戴黑帽人——誣賴好人
跟狗交朋友——離了吃喝不行
跟著禿子走路——沾光
耕地里甩鞭子——吹(催)牛
公共汽車過站頭——一靠就走
公雞頭上插鵝毛——一語(羽)雙關(冠)
公牛打架——有闖(撞)勁
公子重耳拾破爛——飽不充飢
狗吃王八——找不到頭
狗扯羊腸——越扯越長
狗逮老鼠貓看家——反常
狗吠月亮——少見多怪
狗啃骨頭——津津有味
狗攆耗子——多管閑事
狗挑門簾——露一鼻子
狗頭上戴眼鏡——裝人樣
狗吞辣椒——夠嗆
狗吐舌頭——熱得很
狗掀門簾——全仗一張嘴
狗熊彈琴——沒音
狗熊爬樹——上勁
狗眼看人——咬窮不咬官
狗咬耗子——多管閑事
狗咬回頭食——反撲
古墳里的字畫——該表(裱)了
古篆碑額——難理會
穀子里的石頭——甩了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瓜子雖小——是人(仁)心
寡婦選郎——隨心所欲
掛起犁杖當鍾敲——窮得丁當響
掛著羊頭賣狗肉——言行不一
關帝廟里找美髯公——保你不撲空
關公面前要大刀——不自量
關門打狗——死挨揍
關門擠鼻子——碰了個巧茬
關門擠了鼻子——碰了個巧茬
關羽失荊州——驕兵必敗

關雲長說《三國》——光說過五關斬六將,不說走麥城
關著門炒辣椒——夠嗆
關住門打財神——窮極了
官老爺出告示——百姓該死
棺材頭放炮竹——嚇死人
觀音菩薩的五臟一—一肚子泥
觀音菩薩年年十八——妙齡(廟靈)
管中窺豹——略見一斑
罐子里搗蒜——一錘子買賣
光刮風不下雨——干吹
光棍兒分田——單干
光棍對光棍——二桿子
光腳丫進冰窯——涼到底
光頭跑進和尚廟——充數
光叫的貓——捉不住老鼠
貴妃娘娘嘆氣——不順心
滾石下山———砸到底
滾水泡茶——又濃又香
鍋耙做燈影子——焦人
鍋蓋穿洞——出了氣
鍋里的雞——難飛
鍋里的魚——別想跳了
鍋台上的油渣——練(煉)出來的
鍋子里炒石頭——不進油鹽
鍋中煮粥——同歸糜(米)
過了河丟拐棍——忘本
過河拆橋——不留後路
媽媽的眾姐姐 -- 多疑(姨)
戲台上的垛口 -- 不成(布城)
戲台上的鞭子 -- 加碼(假馬)
觀音堂里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里跑馬 -- 題(蹄)難出
扯鬍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護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大米里 -- 麻煩(飯)了
蒼蠅飛進牛眼裡 -- 找累(淚)吃
豆渣貼門神 -- 不沾(粘)
豆箕柴著火 -- 著急(箕)
豆腐乾煮肉 -- 有份數(葷素)
豆腐乳做菜 -- 哪還用言(鹽)
兩口子鋤地 -- 不顧(雇)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兩把號吹成一個調 -- 想(響)到一塊來了
旱魅拜夜叉 -- 盡(精)見鬼
園外竹筍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氣(夫妻)
秀才做詩 -- 有兩手(首)
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里撐船 -- 內行(航)
龜蓋量米 -- 什麼聲(升)
飯鍋里冒煙 -- 迷(米)糊了
床底下點蚊香 -- 沒下文(蚊)
凍豆腐 -- 難辦(拌)
冷鍋炒熱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貼門神 -- 話(畫)中有話(畫)
沙石打青石 -- 實(石)打實(石)
沙灘上行船 -- 擱(起)淺了
沒角的牛 -- 假罵(馬)
沒有趕廟會 -- 莫急(擠)
沒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沒錢買海螺 -- 省些(吸)
懷兒婆過獨木橋 -- 鋌(挺)而(兒)走險
懷里揣馬勺 -- 誠(盛)心
懷里揣棉花 -- 軟(暖)心
懷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窮人買米 -- 一聲(升)頭
窮木匠開張 -- 只有一句(鋸)
補鍋匠栽筋斗 -- 倒貼(鐵)
張天師下海 -- 莫(摸)怪
張天師跪在泥水裡 -- 求情(晴)
張果老的驢 -- 不見奇(騎)
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雞腦袋上磕煙灰 -- 幾(雞)頭受氣
雞啄螞蟻 -- 正合適(食)
納鞋底不用錐子 -- 真(針)好
紙做的欄桿 -- 不能依(倚)靠
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紙糊的爐子 -- 過(鍋)來就不行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驢皮貼牆上 -- 不象話(畫)
拐子進醫院 -- 自覺(治腳)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窯 -- 步步倒霉(煤)
拉鬍子過大街 -- 謙虛(牽須)
畫上的馬 -- 不奇(騎)
棗核截板 -- 沒幾句(鋸)
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量)
賣蝦米不拿秤 -- 抓瞎(蝦)
營火蟲的屁股 -- 沒大量(亮)
和尚打傘 -- 無法(發)無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沒事(寺)
和尚拖木頭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廟)
和尚的腦殼 -- 沒法(發)
斧子破毛竹 -- 著急(斫節)
魚池裡下網 -- 多餘(魚)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騎老虎 -- 狐假(駕)虎威
狗長犄角 -- 洋(羊)氣
狗吃豆腐腦 -- 閑(銜)不著
狗吃青草 -- 裝樣(羊)
狗吃黃瓜 -- 錯了時(食)
盲人做油條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鏡 -- 聰(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帶鹽)
炒鹹菜放鹽 -- 太閑(咸)了
炕上安鍋 -- 改造(灶)
河邊洗黃蓮 -- 何(河)苦
河裡長菜 -- 不焦(澆)
油澆蠟燭 -- 一條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無灰 -- 專(磚)等著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圖(塗)表面
泥菩薩身上長草 -- 慌(荒)了神
泥鰍打鼓 -- 亂談(彈)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鋸)
空中掛燈籠 -- 玄(懸)了
空梭子補網 -- 沒法治(織)
空棺材出喪 -- 目(木)中無人
空蒸籠上鍋台 -- 爭(蒸)氣
肩膀上放烘籠 -- 惱(腦)火
線板上的針 -- 憋(別)著
春天的果園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頭 -- 專門找差(岔)兒
玻璃菩薩 -- 明白人(神)
趙匡胤賣包子 -- 御駕親征(蒸)
趙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紅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拾』 中箭虎丁得孫的綽號挺特別的,有啥來歷,他的履歷如何

地速星中箭虎丁得孫 丁得孫是張清手下的一員副將,面頰 及全身都有疤痕,會在馬上使飛叉。張清 與梁山人馬交戰時,丁得孫被燕青一箭射 中馬蹄摔下馬去,被呂方、郭盛捉了,投 降了梁山。丁得孫是梁山第七十九位英雄 ,被封為梁山步軍將校第十五名。後隨宋 江征討方臘時戰死。 話說宋江打了東平府,收軍回到安山鎮,正待要回山寨,白勝前來報說) 只見:盧俊義去打東昌府,連輸了兩陣。城中有個猛將,姓張,名清,原是彰德府人, 虎騎出身﹔善會飛石打人,百發百中,人呼為『沒羽箭』。手下兩員副將:一個 喚做『花項虎』龔旺,渾身上刺著虎斑,脖項上吞著虎頭,馬上會使飛槍﹔一個 喚做『中箭虎』丁得孫,面頰連項都有疤痕,馬上會使飛叉。盧員外提兵臨境, 一連十日,不出廝殺。前日張清出城交鋒,郝思文出馬迎敵。戰無數合,張清便 走。郝思文趕去,被他額角上打中一石子,跌下馬來﹔卻得燕青一弩箭,射中張 清戰馬﹔因此救得郝思文性命,輸了一陣。次日,『混世魔王』樊瑞,引項充, 李袞,舞牌去迎,不期被丁得孫從肋窩裏飛出標叉,正中項充,因此又輸了一陣 。二人見在船中養病,軍師特令小弟來請哥哥,早去救應。 (見說了,嘆曰) 宋江:盧俊義直如此無緣!特地教吳學究,公孫勝幫他,只想要他見陣成功,山陣中也 好眉目,誰想又逢敵手!既然如此,我等眾兄弟引兵都去救應。 綽號分類 前言 在中國的評書和武俠小說中,綽號是非常有意思和有藝術性的。將這些綽號歸類分析也是一件有趣和愉快的事情。 這里簡單的整理了一些常見的綽號類型。簡單的解釋一些綽號中的典故和來源。這些東西很多或全部是大家所知道的,分析出來僅僅作為一種資料作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眾所周知,評書中的某個人物在一系列書中可能都會出現。舉一例,比如山西雁徐良,在《三俠五義》、《小五義》、《白眉大俠》等等書中會出現。但作者本著多列舉不同書目的原則,會挑選不同的出處來說明。其實這僅僅是一種列選和舉證,沒有其他上面的意義。因為書中綽號豈止成千,不能一一枚舉,僅挑選一些代表能夠證明有這樣的綽號也就行了。 對於其中綽號的解釋,有些是參照一些書籍,有些也是作者自己的解釋。自然不免有些錯誤。望大家指正。 收集時間倉促,誤漏在所難免。還請諒解! 一、以古人作比較類: 這一類人物特點大都較其古代某著名人物有相近或相似之處,此類綽號大都帶有褒義,所較古人也大都為正面人物出現,也有反面人物的特例。 表智慧:《小五義》——小諸葛沈仲元(三國蜀漢丞相諸葛亮), 小韓信(興漢三傑韓信)張大連 表偷盜技巧:《三俠五義》——賽方朔方貂、 《連環套》——妙手神拿賽方朔公孫超(漢武帝時期大臣東方朔,傳說東方朔曾偷過王母仙桃。古代綠林人文化較低,不知道東方是復姓,以為姓東); 《三俠劍》——賽毛遂楊香武(毛遂,戰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其實應該算是一個舌辯之士。神話傳說中他也偷過王母仙桃——看來王母的桃如同少林寺,都想藉此出名) 表現孝順:《說唐》——賽專諸秦瓊(專諸,吳國堂邑人。十分孝順。伍子胥知公子光想殺吳王僚,於是便把專諸推薦給了他。後來專諸用魚藏寶劍殺死僚。)(見圖1) 《月唐演義》——小秦瓊郭子儀(秦瓊,唐朝開國元勛。傳說非常孝順) 表仁義:《說唐》——似孟嘗秦瓊 《七劍十三俠》——賽孟嘗徐鶴 表勇猛:《瓦崗英雄》——今世孟賁羅士信(孟賁,戰國時代著名的勇士,傳說其「孟賁水行不避蛟龍, 陸行不避兕虎」); 《大明英烈》——賽張飛張九六(張飛,三國名將,以勇猛著稱,有「猛張飛」之說) 表戟法出眾:《水滸》——賽仁貴郭盛(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人。曾征過高麗)。 《水滸》——小溫侯呂方 表氣力:《水滸》——小霸王周通(霸王,秦末楚霸王項羽,傳說項羽目生雙瞳,力舉大鼎) 《三國演義》——小霸王孫堅; 《彭公案》——賽霸王杜清; 《七傑小五義》——小元霸魯世傑(唐高祖李淵之子李玄霸,後諱康熙名,改為「元霸」,傳說其能力舉雙金獅) 表言辭:《水滸》——賽伯當王四(王伯當,隋唐時期大將。傳說能言善辯。) 表女子美貌:《白眉大俠》——今世飛燕張笑影(飛燕:趙飛燕。漢成帝皇後。善歌舞,因體輕如燕,故稱為飛燕。) 《雙鳳奇緣》——賽昭君王娉(昭君:王昭君。名培,字昭君。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傳說中的「落雁」之容即是指她。)(見圖2) 表槍法出眾:《白眉大俠》——神槍無敵小羅成秦玉(羅成,傳說中隋唐年間的英雄,槍法出眾); 《武林外史》——神槍賽趙雲鐵勝龍(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大將。槍法出眾,膽略過人) 表箭法出眾:《瓦崗英雄》——小後弈孫成(後弈,夏朝人,奪夏朝第三王太康的權。傳說中後弈是位英雄,當時天有十日,被後弈用弓箭射掉九個。他的妻子就是嫦娥,因不慢他老吃烏鴉炸醬面,奔月了——這是魯迅先生說的);(見圖3) 《水滸傳》——小李廣花榮,《三俠劍》——銅棍無敵將賽李廣楊志義(李廣,漢初名將,人稱「飛將軍」,箭法出眾。後有詩雲: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但終生不得重用,後有「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之說) 表鞭法出眾:《水滸》——小尉遲孫新、病尉遲孫立(尉遲,唐初大將尉遲恭,傳說中尉遲恭善使鋼鞭) 表鐧法出眾:《白眉大俠》——賽叔寶秦希(叔寶。唐朝開國大將秦瓊的字,傳說秦瓊鐧法出眾。「殺手鐧」就是從他哪兒來的。) 其它純屬表相似: 《小五義》——粉子都盧珍(子都,春秋鄭國大將,名公孫閼,字子都。); 玉面專諸白芸生(專諸,春秋吳國人,用魚藏刺殺王僚); 賽王僚王紀先(春秋吳王僚,其有一幅刀槍不入的鎕鈮鎧甲); 神拳太保賽展雄王興祖(傳說中的河神大王); 山西雁徐良(春秋時晉國大將) 《水滸傳》——病關索楊雄(傳說中三國蜀漢大將關羽之子) 《施公案》——玉面小羅成黃天霸(傳說中開唐的英雄,善使銀槍) 玉面小達摩白芸瑞(達摩,即菩提達摩,佛教禪宗第二十八祖,中土禪宗初祖,傳說他創立了少林武學。)(見圖5) 瘋僧醉菩提凌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解空第一須菩提尊者) 《彭公案》——賽晁蓋王雄(《水滸》中的梁山好漢的首領之一) 《倚天屠龍記》——毒手無鹽丁敏君(無鹽:指得春秋時期齊國王後鍾離無鹽) 二、以個人使用兵器作綽號: 刀:《隋唐演義》——大刀王君可,花刀大將魏文通; 《童林傳》——左背花刀洪玉耳 《小五義》——鐵刀大都督賀斌,大刀震山西 《楊家將》——大刀王蘭英 槍:《大隋唐》——雙槍丁延平 《水滸》——金槍手徐寧 《白眉大俠》——雙槍將武萬峰 《射鵰英雄傳》——追命槍吳青烈 劍:《笑傲江湖》——君子劍岳不群 《雪山飛狐》——騰龍劍曹雲奇 戟:《小五義》——鐵戟將魯仲賢 斧:《射鵰英雄傳》——喪門斧錢青健 《彭公案》——快斧子黑雄 鉤:《明英烈》——雙鉤大將武殿章 《倚天屠龍記》——銀鉤鐵劃張翠山 鎲:《說唐》——雙鎲無敵伍天錫 槊:《朱元璋演義》——金槊都督郭子興 棍:《彭公案》——悶棍手方回 鞭:《射鵰英雄傳》——奪魄鞭馬青雄 《水滸全傳》——雙鞭呼延灼 錘:《瓦崗英雄》——大錘將秦用 《隋唐演義》——空錘大將齊國遠 拐:《續小五義》——單刀鐵拐焦文俊 鐵牌:《十二金錢鏢》——鐵牌手胡孟剛 鐵笛:《水滸》——鐵笛仙馬麟 鐵扇子:《水滸》——鐵扇子宋清 判官筆:《倚天屠龍記》——驚天一筆朱長齡 鐵算盤 《碧血劍》——銅筆鐵算盤黃真 暗器:《水滸》——沒羽箭張清 《百眉大俠》——飛劍仙朱亮 血手飛鐮江洪烈 《金錢鏢》——十二金錢俞劍平 鐵蓮子柳兆鴻 毒蒺藜譚九峰 《三俠五義》——飛叉太保鍾雄 《三俠劍》——甩頭一子勝英 三、以個人身體生理特徵: 《三俠五義》——紫髯伯歐陽春 《水滸》——紫髯伯皇甫瑞 摸著天杜遷 鐵臂膀蔡福 美髯公朱仝 白面郎君鄭天壽 鬼臉兒杜興 沒面目焦挺 《白眉大俠》——長臂飄髯叟宇文長庚 ——細脖大頭鬼房書安 ——一字娥眉女馬鳳姑 《三俠劍》——大腦殼夏侯商元 《五女七貞》——小腦袋瓜趙璧 《龍虎風雲會》——瞽目劍客鄒瑞 《施公案》——神眼計全 魚眼高恆 《明英烈》——小銼子徐方 《小五義》——白眉毛徐良 《隋唐演義》——飛毛腿朱能 《彭公案》——快腿馬龍 《射鵰英雄傳》——九指神丐洪七公 《獨臂武松》——獨臂武松 《童林傳》——黃眉童子苗吉慶 《神劍驚天刺雍正》——三腿飛狐藍普 單掌震天天地動,神臂無敵壓遼東耶律才 《龍潭鮑駱奇書》——多胳膊余謙 《粉妝樓》——獨眼重瞳魯豹雄 四、仙怪神魔 鬼(神話中人死後或其他有生命的物質死後有靈魂而形成的有形或無形的東西)(見圖6): 《水滸》——赤發鬼劉唐 《小五義》——細脖大頭鬼房書安 《彭公案》——蓬頭鬼黃順 魔(「魔」是梵語mara魔羅的省音。原來譯作「磨」,梁武帝認為「字宜從鬼」,改成「魔」,沿用至今。「魔」意譯為「殺者」、「奪命」、「能奪命者」、「障礙」等,亦作「惡魔」。也有指道家練氣士沒有走上正道而成為得瘋魔): 《白眉大俠》——小劍魔白衣子 《水滸》——混世魔王樊瑞 《燕王掃北》——飛天魔女龍雲鳳 《彭公案》——金眼魔王劉珍 妖(具有巫術、法術的邪門的東西) 《說岳後傳》——探春妖婆雪花飛 神(有一定法術在天界有一定職位),仙(道家得到後羽化而成,擁有法術): 靈官(道教所奉的雷部、火部天將及護法神,通常為紅面、三目,披甲執鞭。) 《隋唐演義》——赤發靈官單雄信 太歲(太歲星君,也就是「歲神」。神話中太歲一共有六十位,也就是一甲子輪回,每年一位。當年的太歲稱為「值年太歲」。如果人的生肖與值年太歲不合叫「沖太歲」,對人不利)(見圖7) 《水滸》——立地太歲阮小二 《童林大鬧雍和宮》——病太歲張方 《小五義》——伏地太歲東方明 瘟神(瘟神一稱五瘟使者。中國古代民間信奉的司瘟疫之神。人們認為人間的瘟疫是鬼神作怪,必須求瘟神保佑)(見圖8) 《東漢演義》——武瘟神馬武 《燕王掃北》——藍面瘟神於皋 門神(道教因襲民俗所奉的司門之神)(見圖9) 《水滸傳》——蔣門神蔣忠 喪門神(神話中的神仙,傳說遇到他人要倒霉) 《水滸傳》——喪門神鮑旭 《白眉大俠》——喪門神金大力 《七劍下天山》——喪門神常英 《彭公案》——左喪門孫開太 巨靈神(傳說中身材高大,力氣無窮的神仙,相傳他有三個腦袋)(見圖10) 《水滸》——巨靈神沈澤 顯(險)道神(神話中的開路神仙。傳說在夜裡巡邏查夜,特別高的個兒——顯道神方弼) 《童林傳》——顯道神孫景秀 《小五義》——顯道神崔豹 《水滸傳》——險道神郁保四 閃婆(佛家釋種之一。也有一說,是電母。)(見圖11) 《水滸》——活閃婆王定六 火神(神話中主管天下火資源的神仙,中國傳統的火神有祝融、火帝、回祿又叫吳回,這三個名氣最大。此外還有管理火種的小火神,叫伯,是傳說中的五帝中帝嚳的長子。帝嚳代高陽氏 為帝王後,封兒子 伯於商丘,專門管理火種,稱為「火正」。)(見圖12) 《雍正劍俠圖》——小火神司馬良 水神(神話中主管水的神仙,中國神話中水神叫共工,他長著人一樣的臉,蛇的身子, 紅紅的頭發。脾氣暴躁。像當年就是他與祝融兩個人斗毆,沒K過人家,氣得他一怒而頭觸不周山,接過把天弄塌了!)(見圖12) 《蜀山劍俠傳》——小水神谷夏 馬王爺(靈官之一,就是《南遊記》主人公華光。有三隻眼,主管天下飛禽走獸。鐵扇公主是他的老婆哦?可能後來離婚嫁給了牛魔王。)(見圖13) 《射鵰英雄傳》——馬王神韓寶駒 《天龍八部》——馬王神鍾萬仇 閻王、閻羅(傳說中在地獄的君主,主人的生死。傳說有十位閻王: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忤官王、閻羅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轉輪王,一般指的閻王是五帝閻羅王)(圖19): 《水滸》——活閻羅阮小七 《小五義》——紫面閻羅陸凱 判官(官銜。現特指閻王手下記錄勾判之神)(見圖20): 《水滸傳》——催命判官李立 《三俠五義》——白面判官柳青 《瓦崗英雄》——鐵面判官尤俊達 《風塵三俠》——大判飛行俠張鼎 二郎神(二郎神,即二郎星君楊戩。神話中的人物,傳說其有三隻眼,會七十二變。使三尖二刃刀,帶著梅山六位神仙,養著一條嘯天犬。關於二郎神的身世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封神》上的說法,黃龍真人的徒弟。一種是《西遊》上的說法,就是當年劈山救母的沉香。不過《西遊》上的說法有疑點,如果沉香是二郎神,那麼他的舅舅是誰?老二郎神?)(見圖21) 《七傑小五義》——金弓小二郎王俊 《水滸傳》——短命二郎阮小五 天王(佛教神話中帝釋天的別稱,天龍八部之一。佛教中位於天界的神人,帝釋天處有很多美食,但是沒有太多的漂亮MM。帝釋天也會滅亡,被稱為「天人五衰」)(見圖22): 《大隋唐》——紫面天王雄闊海 《七傑小五義》——紫面天王東方清 托塔天王(托塔天王其實是四大天王之一的多聞天王。梵名毗沙門(Vaisramana)。這樣的話,就是那個拿傘的魔力海。怎麼後來改成李靖了,就不得而知了)(見圖23) 《水泊梁山》——托塔天王晁蓋 大聖(神仙中道行比較高的高級神仙): 《水滸全傳》——飛天大聖李袞 《白眉大俠》——神手大聖夜渡靈光紀遷 龍王(佛教中天龍八部之一,神話中常指控制江河的龍神。龍面人神,興雲布雨)(見圖24): 《倚天屠龍記》——紫衫龍王黛綺絲 《射鵰英雄傳》——鬼門龍王沙通天 阿修羅(佛教中天龍八部之一。他那裡少美食,多PLMM。因為女修羅是很PP的。所以沒事兒就和帝釋天干仗。打得血流成河!)(見圖25) 《修羅七絕》——玉面修羅濮陽維 夜叉(又叫葯叉。天龍八部之一。梵語Yaksa。佛經中常提到的一種勇健捷疾的食人鬼。)(見圖26) 《水滸傳》——母葯叉孫二娘 《濟公傳》——鐵面夜叉馬靜 《天龍八部》——俏夜叉甘寶寶 金翅大鵬鳥(天龍八部之一,叫迦樓羅。)(見圖27) 《水滸》——摩雲金翅歐鵬 金剛(金剛是佛寺山門的守護神,左右各一。金剛頭戴寶冠,裸上身,作憤怒相。左金剛張口,高舉金剛杵;右金剛閉口,平托金剛杵。金剛又稱「密跡金剛」。相傳密跡金剛原為勇郡王的法意太子,後歸屬托塔天王之下,成為護法神。因為他們一般都是怒目威嚴。所以有「金剛怒目」之詞。)(見圖28) 《七俠五義》——鐵面金剛沙龍 《小五義》——勇金剛張豹 《大明英烈》——黃面金剛沙克亮 韋陀(韋陀天神,有人認為是寶健陀(Skanda)的訛略。唐代高僧道宣曾夢見一神,該神自稱:「弟子是韋將軍,諸天之子,主領鬼神,如來欲入涅架,敕弟子護持贍部遺法。」 自此,就有了韋陀護法神。韋陀是南天王部下八將軍之一,居三十二將之首,受佛囑托,保護出家人,護持佛法。韋陀是中國佛教創造的人物,所以其造像也具典型的中國特色,身披金甲,頭戴金盔,手執金剛杵,一副中國青年武將的裝束。)(見圖29) 《白眉大俠》——銀面韋馱王希正 哪吒(佛教神話中的人物,他的梵文名字是Nata,所說是毗沙門天王,又名多聞天王,的太子,三面八臂,足登風火輪,神通廣大)(見圖30) 《水滸傳》——八臂哪吒項袞 《三俠劍》——八臂哪吒李雲飛 佛(梵語:Buddha。簡稱「佛」,意譯為「覺者」。佛家以為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便可成佛。在佛家裡佛並不是一個權力極高、法力無邊的神仙。這是佛家語其它宗教最大的不同之一。佛家認為眾生平等,佛性無處不在。佛又有種種「身」,如法身、報身、應身等。)(見圖31,註:此為阿彌陀佛) 《白眉大俠》——獨棍神佛馬天夫 《龍虎風雲會》——九轉還陽達尼佛古風 羅漢(梵語Arhat,既阿羅漢,簡稱羅漢,一般意譯為「殺賊」、「不生」等。意思是:羅漢已經殺盡煩惱之賊,不再生到三界六道之中,從而證到小乘的最高果位,入「無余涅槃」了。在「聲聞四果」中,羅漢是最高果位;但在四聖位中,羅漢還是初位,次於緣覺、菩薩和佛。經中說,有些大阿羅漢實際上是不入涅槃的菩薩,示現羅漢身在世間利樂眾生,民間祀奉的,多屬於這類大阿羅漢。)(見圖32,註:此為阿難羅漢) 《連環套》——鐵羅漢竇爾敦 《童林傳》——惡面羅漢陸成龍 羅剎(是楚語raksasa的音譯,意為凶惡可畏,泛指惡鬼,相傳羅剎有男女之分。羅剎男形容猙獰,紅發、綠眼、黑身。羅剎女妖艷而食人。) 《劍嘯寺林》——羅剎仙蔡三娘 菩薩(梵語菩提薩埵Bodhisattva的省音,意譯為「覺有情」、「道眾生」等。佛教指上求佛法,下化眾生的聖者。在「三乘」中,菩薩高於羅漢而次於佛。菩薩標榜大慈大悲,普渡眾生,是大乘精神的象徵。)(見圖33) 《風塵俠隱》——千手菩薩許香萼 如來(梵語tathagata,意思是如實而來,而成正覺之義,故稱如來。對一切佛的稱謂。也特指釋迦牟尼佛為如來佛。)(見圖34) 《白眉大俠》——玉面小如來張小溪 《書劍恩仇錄》——千臂如來趙半山 彌勒(梵語maitreya的音譯,意譯為慈氏,佛教菩薩名,佛經上說,從佛受記將繼承釋迦佛位為未來佛的菩薩,所以稱:當來下生彌勒尊佛。但在中國的寺院里則看見一個袒腹露胸的彌勒佛,滿面慈祥的笑容,誰看了都喜歡。相傳是以五代時一個外號叫布袋和尚的僧人為塑造模特,又名契此,外號長汀子。相傳是浙江奉化人,傳說他常手持一根竹杖,掛一布袋,到處化緣,出語無定隨處寢卧,形如瘋癲,他十分肥胖,腆著肚子,冬天也不怕冷,笑口常開,臨死前,端正在岳林寺的盤石前,留下四句偈來證明他: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見圖35) 《射鵰英雄傳》——笑彌勒張阿生 觀音(梵語avalokitesvara音譯,意譯為觀自在,光世音,是阿彌陀佛的左脅侍,據佛經載,觀世音原為印度一位國王的長子,名叫不絢,不絢和他的父親以及弟弟都隨佛出家,後來釋迦牟尼給他父子改名,父親稱阿彌陀佛,兩個兒子一名觀世音,一名大勢至,三人合稱西方三聖,據《法華經》載,釋迦佛給不絢起這名字是因為他為苦孩子眾生,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聲音皆得解脫,以是名觀世音。唐時因避太宗李世民諱,改名觀音。中國的觀音出現往往以女身,觀音法相無數,自然不足為怪)(見圖36) 《白眉大俠》——鐵觀音彭芝花 《馬鳴風蕭蕭》——玉觀音郭彩綾 《童林傳》——冷麵觀音怨子歸 伽藍佛(有指密宗歡喜佛。)(見圖37) 《雍正劍俠圖》——鐵面伽藍佛濟源 井木犴(二十八星宿南方朱雀七宿之一)(見圖38) 《水滸傳》——井木犴郝思文 壽星,南極仙翁(神話中福祿壽三星中的一星,一般是老頭打扮,大背了頭,須發潔白,身穿百壽字衣,一手拿杖,一手托仙桃,滿臉笑容。)(見圖39) 《童林傳》——賽南極諸葛洪圖 《白眉大俠》——長壽翁公冶良 龍女(佛教中的佛。《法華經》記載龍女是婆竭龍王之女,聰明過人,八歲變得正果。)(見圖40) 《神鵰俠侶》——小龍女 《龍虎風雲會》——龍女蓋飛俠 鍾馗(神話中能夠捉鬼的地府神將)(見圖41) 《紫電青霜》——惡鍾馗潘巨 無常(傳說中陰朝地府的一種鬼,負責勾去陽間活人的魂靈。) 《飛狐外傳》——黑無常常赫志 《書簡恩仇錄》——白無常常伯志 張果老(傳說中八仙之一,倒騎驢)(見圖42) 《粉妝樓》——賽果老盧宣 …… 怪(長相奇怪,行為奇怪的有生命的東西):《白眉大俠》——通頭鐵臂無毛怪姜兆雄 五、以動物作為綽號: 人類雖然是最高級的動物,雖然人們常常會說人定勝天,但是往往人的內心世界嚮往自己某個功能會如同野獸。像一些褒義的成語恰恰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如:龍行虎步、老驥伏櫪、松年龜壽等。而以動物的特徵作為綽號的,實在是綽號中的龐大一支。過去的一些老先生曾說過《百鳥朝鳳》、《百獸朝麟》這樣的書,裡面竟然有一百多人用鳥的外號,一百多人用獸作外號。 1、神獸(神話傳說中所有,現實中不存在,或存在被賦予了神秘色彩的動物) 龍(中華的象徵,傳說中的神獸。他有五爪,蛇身,鹿角等等,能騰雲駕霧,能入海戲波,也是吉祥的象徵。龍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飛、通天、善變、顯靈、征瑞、兆禍、示威來概括。於是,龍就有了溝通天地,做天地間的橋梁和信使的能力和身份。那些專制帝王們之所以稱自己為「真龍天子」,其根本點就在於瞅准了龍的「通天」的神性,和充當天地間橋梁和信使的能力。民間有龍生九子的說法既:八夏,睚眥,贔屓,椒圖,螭吻,蒲牢,饕餮,狻猊,饕餮)(見圖43) 《水滸》——入雲龍公孫勝 《連城訣》——陸地神龍言達平 《童林傳》——野飛龍燕雷 狻猊(龍生九子之一,又稱金猊、靈猊。狻猊也是獅子的別名,所以形狀像獅,好煙火,又好坐。廟中佛座及香爐上能見其風采。 獅子這種連虎豹都敢吃,相貌又很軒昂的動物,是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的。由於佛祖釋迦牟尼有"無畏的獅子"之喻,人們便順理成章地將其安排成佛的座席,或者雕在香爐上讓其款款地享用香火。) 《水滸傳》——火眼狻猊鄧飛 《白眉大俠》——火眼狻猊陸朝東 蛟(一種龍,一般指水裡的龍)(見圖44) 《水滸傳》——出洞蛟童威 雲龍(一種龍,愛在雲霧中,變幻不定,身形莫測)(見圖45) 《白眉大俠》——雲龍九變賽太公彭壽山 《雍正劍俠圖》——雲龍九現周尋 猔yi(一種神獸,龍頭蛇尾,虎爪龜背,其性殘忍,凶暴好鬥) 《童林傳》——九尾猔yi司徒朗 鳳凰(傳說中的百鳥之王,美麗無比。通常單稱為「鳳」。又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據說鳳凰可以浴火而重生,當它的眼淚落下的時候可以實現人們的願望)(見圖46) 《三俠劍》——鳳凰張七 九頭鳥(一種神話中的怪鳥,有九個腦袋。又叫九頭蟲) 《童林傳》——骷髏鳥秦鳳 《劍氣洞徹九重天》——九頭鳥刁鵬 天馬(天上神馬,肋生雙翼,獨來獨往) 《鐵傘怪俠》——雲飛天馬長眉道長洛明修 海馬(傳說中會分水的神馬,不是指那種入葯的海馬) 《七傑小五義》——翻江海馬尚均義 《白眉大俠》——追風海馬叟上官風 大鵬(金翅大鵬鳥,天龍八部中的伽樓羅。傳說每日必吃五百條毒龍,到最後一日,體內眾毒群發,自焚而亡,只剩下一七彩琉璃心。傳說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 《小八義》——金翅大鵬蓋世英 《水滸》——摩雲金翅歐鵬 麒麟(中華傳統中的一個代表祥瑞的靈獸。麒麟是龍鳳文化的擴大,古文中常把「中央黃帝」尊為麒麟。歷代麒麟形狀不同,到了清代逐漸形成統一的形象:「龍頭、麋身、馬蹄、龍麟、獅尾」)(見圖47) 《時遷大鬧大明府》——玉麒麟盧俊義 《連環套》——墨麒麟張鐸 蜃(傳說中海底的怪物) 《水滸》——翻江蜃童猛 ……

閱讀全文

與龍頭判官副圖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信託業務融資信託 瀏覽:543
融資總監英文翻譯 瀏覽:839
南京文交易所吧 瀏覽:538
南玻集團宿舍 瀏覽:653
期貨市場的私募機構投資者 瀏覽:297
p2p投資與理財平台 瀏覽:44
外匯盈利三個月 瀏覽:161
北京常青集團董 瀏覽:263
2015年1月5歐元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 瀏覽:34
法人金融機構壓力測試報告 瀏覽:976
匯付天下活期理財收益 瀏覽:254
怎麼提高外匯儲備安全 瀏覽:514
證券公司的工作掙錢嗎 瀏覽:719
我的金融服務三農的主力軍是 瀏覽:543
比亞迪四家上市公司 瀏覽:570
商業銀行杠桿率流動性 瀏覽:978
股票跌得死 瀏覽:982
光大永明人壽傭金怎樣計算 瀏覽:332
期貨保證金返還嗎 瀏覽:917
股票投資區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