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憑什麼補貼石油企業
首先,會不會發生財政補貼的多米諾效應?中央財政給石油企業補貼的理由是,國際原油價格一路瘋漲,煉油企業嚴重虧損。為了保證市場供應,煉油企業一直都在嚴重虧損中生存。如果只有煉油企業一個板塊存在這樣的問題,公眾雖心有不甘,但也就算了。問題在於,其他行業,特別是電力企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隨著電煤價格的上調,發電企業也面臨著嚴重虧損的局面,在電價不能上漲的情況下,如果發電企業也申請財政補貼,財政將如何處理?如果其他類似企業也都申請財政補貼,國家財政能夠承受嗎?這會不會引起財政補貼的多米諾效應呢?
第二,財政補貼企業是不是功能錯位?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近年來,各級財政都提出了建立公共財政的目標。那麼,給企業補貼,特別是給盈利企業進行財政補貼,這是不是公共財政范疇呢?要知道,按照公共財政的目標,財政缺位的地方還很多,如養老保險、醫療衛生、教育、科技等,都因為財政投入的嚴重不足,使這些社會事業、公共領域的發展嚴重滯後,老百姓的生活質量也因此受到嚴重影響。但是,財政卻把巨額資金用於補貼壟斷企業,這算不算是角色定位錯誤、功能嚴重錯位?
第三,壟斷企業能把利益與責任分開嗎?假設對石油企業補貼的理由成立,假設公眾都認可對石油企業進行補貼。我們要問的是,既然煉油板塊嚴重虧損,去年石油企業「逼宮」獲得的成品油漲價利益,有沒有全部補貼給煉油企業呢?為什麼成品油漲價了,煉油企業還虧損得如此嚴重呢?如果分析不錯的話,成品油漲價獲得的利益,石油企業並沒有能夠全部用於彌補煉油板塊,而是被均分了,可能煉油板塊分得的利益還沒有其他板塊多呢!難道在壟斷企業內部,責任與利益就是如此分配的嗎?按照邏輯推理,如果漲價獲得的利益全部用於補貼煉油板塊了,中石化也就不會有高達700億元的巨額利潤。既然有這么高的利潤,就說明石油企業完全有消化煉油企業虧損的能力,就不該申請財政補貼。那麼,面對這樣的邏輯問題,中石化如何回答公眾的質疑?經營者獲得高額獎金又該如何解釋呢?
⑵ 成品油價格不斷的漲,國內石油企業反而虧損,每年都要靠國家補貼的原因是什麼
您好!個人認為:確實,國內石油企業還沒有真正、完全實現市場化。
1、為什麼我國要實現原油價格市場化?
答:這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社會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鄧小平理論體系中極具創新意義的組成部分,是對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的重大發展。依據這一理論,黨確定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進行了社會主義發展史上前無古人的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商品化的商品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競爭性和開放性等一般特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實現優化配置的一種有效形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2、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之間有關系嗎?
答:有關系,且關系較密切。原油價格和成品油價格的關系,基本上呈正比關系。
⑶ 油價補貼政策是什麼
這一政策事實上是為我國新的成品油定價機製做了必要補充,再次確認了石油價格市場化的方向,並為今後油價的上升打開了空間。
根據規定可看出,我國設立了一個油價底線作為補貼啟動的標志。當國家確定的汽油出廠價高於4400元/噸、柴油高於3870元/噸時,國家將啟動油價補貼機制;而出廠價低於以上價格水平時,國家會停止油價補貼。
用油價來劃分是否應該補貼
「這個補貼機制跟去年國家在油價走高時對國內各個相關方的補貼,沒有很大的區別。」廈門大學教授、能源專家林伯強對CBN記者說道。他認為,在成品油定價機制形成之後,該機制的出台是早晚的事。
原油價格波動—國內汽柴油出廠價調整—零售價變動,這是我國新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核心內容。這也是為何政府要用汽柴油出廠價,作為補貼分水嶺的原因所在。
補貼機制還規定:對農村道路客運、水路客運經營者等的油價補貼,當汽油出廠價在每噸4400元到5480元、柴油出廠價在每噸3870元到5070元時,中央財政將負擔差價部分的50%;當汽柴油高於5480元/噸、5070元/噸時,高出的部分中央財政將全額負擔;對城市計程車司機的臨時補貼,中央財政對東部省份負擔40%。
林伯強分析,之所以有上面的一系列數字出台,可能是介於一些對產業的虧損調查而得出的。「購買成品油的單位眾多。它們在哪種油價之上會承擔虧損,計算方式會比較復雜,因此可能政府是有一定區間的測算,做出了上述的價格限制。」
國金證券研究員劉波與林伯強的觀點基本一致。他認為,這個區間的油價應該可以反算回對應的原油價格的波動區間,國家根據以往產業受損情況給予相應的補貼。
⑷ 誰能告訴我中國政府堅持扶持油價的原因
中國國內油價的調整不僅嚴重滯後於國際市場的變化,而且政府出於經濟與社會等目標的考慮,往往將國內成品油價格確定在國際市場價格水平之下。
因此,盡管現在國際石油價格持續飆升,但國內成品油基準價仍是發改委2007年底確定的,並沒有跟隨國際市場的油價走勢。所以,油價放開或接軌在相當意義上意味著油價的大幅度提高。
但是,政府的價格管制並沒有贏來掌聲一片,反而導致油企、下游的消費者等各方利益受損,相關各方怨聲載道。對石油企業來說,國內市場油價倒掛致使煉油板塊業務出現較大虧損,煉的越多,虧的越大。
當此時刻,煉油企業將採取少煉或者不煉等可能的措施來避免財務上的損失。而嚴格的價格管制在客觀上助長了石油壟斷企業以增加出口油品、減少市場供應的辦法,來抵消價格管制導致的虧損或者逼迫政府調高成品油定價。
為彌補國有油企的虧損,中央政府分別在2006、2007年和2008年一季度,為中石化提供補貼50億元、49億元、74億元。政府對油企的補貼被後者視為對其履行社會責任是必要的,但卻不足以彌補其損失,而在社會大眾看來,因為他們享有壟斷地位,這種補貼是不公的。
短期內,終端的石油消費者可以享受到因價格管制而生產的低價石油,但長期來看,政府管制帶給其他企業和個體消費者就不一定是福音。當價差拉大,油企擴大石油出口,煉油企業減少煉油或者選擇休煉,加油站選擇惜售,市場上油品供應不足,導致2003年以來頻頻發生油慌,終端企業和個人消費者的生產和生活因而大受影響。
從區域的角度看,長期以來,中國大部分油氣資源需從中西部的生產區域流向油氣消費中心的東部地區,中西部的能源支撐了東部的經濟起飛,但政府管制下的低油氣價格等於是變相地補貼了東部,加劇了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
從企業的角度看,因為高耗能產業消耗更多的油氣資源,政府財政給予石化企業的補貼,實際上更多地流向了高耗能產業。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由於實際生活中富人往往要比窮人消耗更多的油氣資源,政府的價格管制和財政補貼等於是公共財政分配向富人的傾斜,客觀上更不利於弱勢群體。分配和受益的不均加劇了不同區域、行業、企業和個人的不平等感。
除上述弊端外,在國際油價節節攀升,國內外成品油價差不斷拉大的背景下,政府對成品油的價格管制也導致越來越大的外部性或者弊端。
嚴格的價格管制使得國內的需求和油價的飈漲陷入惡性循環。一方面,中國的石油需求並非世界油價上漲的決定性因素,但無可否認的是中國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成為國際油價上漲的助推器;另一方面,因為政府的價格管制以及石油補貼,油價的上漲無法順利傳遞到終端消費者,價格並未對中國過快增長的石油消費有效發揮遏製作用。
2000年至2006年期間,中國國內石油消費年均增長60%。快速增長的石油需求進而為石油價格的上升推波助瀾。
此外,嚴格的價格管制也產生了巨大的環境方面的外部性。如下所述,政府的財政補貼實際上更多地最終流向高耗能企業。不受節制的能源消費導致提高能效的努力大打折扣,二氧化碳等廢氣物的排放有增無減,減排溫室氣體及遏制環境污染惡化的難度加大。
由此造成的後果是:價格管制的越嚴,補貼的越多,環境污染更加嚴重,節能減排越發困難重重。
對中國政府來說,盡管短期內價格管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抑制通貨膨脹的目標,但政府遠非價格管制的贏家。除了須付出上述的環境和低能效的高成本外,政府對油氣資源的補貼隨著油價的飈漲而不堪負荷。
政府為有效實施價格管制和補貼,也須付出龐大的行政執行和監督成本。因為價格管制而導致遲滯的資源要素價格市場化,市場機制難以有效地發揮其內在的調節杠桿機制,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難以建立。
因價格失真,宏觀經濟背景下的投資項目調控難以擺脫「投資壓制-反彈」的循環局面。價格管制下的低價能源要素,也不利於企業為提高競爭力的技術創新。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既然政府的價格管製造成諸多方面的巨大的外部性,是否意味著政府的有形之手將迅速撤出,石油價格的接軌指日可待呢?實際上,中國政府在此一問題上正面臨著諸多的兩難選擇。
中國政府的兩難一在於接軌時機選擇上的矛盾。政府顯然在這方面應該汲取深刻教訓。在國際油價走低的時候,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面臨的經濟壓力小,缺乏動力去推動油價接軌。
在國際油價低迷而導致發改委制定的國內油價高於國際油價時,因為危及自身利益,石油壟斷企業甚至反對此種改革。但是,何為低油價?當2005年油價在30至40美元徘徊之時,同樣有人認為油價太高了,不適宜油價接軌。或許政府應該吸取的教訓是:政策的推行很難甚至不可能找到一個最好的時機,只能選擇一個相對適當的時間點。
顯然,今天中國面臨的實際與上述情形正好相反,那就是:油價接軌與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之間的內在矛盾。在國際油價不斷高企的同時,中國的物價指數也在攀升。
盡管政府管制下的國內成品油價格暫時成了一道保護閥,但隨著國際油價節節攀高,國內外油價落差加大,承受這種價差的政府和石油公司的負擔也越來越難以為繼,其所產生的外部性也隨之放大。
但另一方面,石油價格接軌意味著價格的大幅度上揚,此種上漲必然增加當前的通脹壓力,這與當前國家宏觀調控的「雙防」目標明顯相悖,社會各方面的承受力也將經受嚴峻考驗。
這樣的矛盾是考慮當前價格是否接軌的最重要考量,諸多的論述都談及這一點。但這一因素並未解答油價接軌為什麼長期沒有實現,特別是在經濟形勢較健康的時期。
長期以來,油價管制未得以放鬆的重要原因在於矛盾之二,即油價接軌與產業競爭力,尤其是與汽車業發展之間的矛盾。低廉的煤、油、水、電等資源類產品是吸引大量外資和構成中國產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油價的上漲不僅將增加交通運輸行業和計程車運營行業的成本壓力,引起其他商品價格的上揚,而且將影響諸多以石油衍生品為材料的工農業如化肥、乙烯、塑料等行業的生產成本。
在當前世界經濟放緩的情勢下,產品成本的上升無疑將加劇吃緊的出口形勢,也損害農民的利益,傷害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油價的接軌有可能沉重打擊正在發展中的中國的汽車夢(特別是像廣州市做著東方底特律汽車夢的城市),中國以「汽車產業興國」的夢想就可能延遲甚至破滅。
其三在於壟斷與反壟斷之間的矛盾。中國現有的石油市場是一種寡頭壟斷格局,經由這種格局,政府對油價的管製成為可能。但國有油企的寡頭壟斷地位一直受到中國社會的批詬,在這一市場下,民營資本的力量因為政策限制而難以成長。
油價放開後,既有的壟斷格局將更加強化,政府因為喪失油價這一利器而更加難以通過國企實現其政策目標。然而,打破壟斷,又與政府扶植中國式跨國企業的工業政策目標以及國家對戰略性資源的控制需要相抵觸。
中國政府的兩難源自政策目標的多元化,如何在這些多元的目標間進行取捨,既考驗政府的政治智慧和魄力,又需要做恰當的准備,因為油價接軌並不意味著政府簡單地撒手不管。但在當前情況下,油價接軌的時機顯然很不成熟,政府也遠未准備好。
簡單地說,此時接軌除了勢必加劇當前「超八」的通脹壓力,而且因為石油市場的建設遠未到位。就當前的主要矛盾來說,僅佔GDP0.2%的燃油補貼上尚不足於對政府財政造成多大的困難;而且政府在壟斷與反壟斷之間的矛盾在當前並不是最突出的。不過中長期來看,油價接軌卻是必然,中國政府應該及早准備。 (陳紹鋒)
⑸ 為什麼中石油中石化那麼賺錢還要國家補貼
別看中國油價高,其實中國的煉油成本更高,不補貼油價的話油價更高,沒人用的起。
⑹ 國家計程車油補文件規定是如何發放的
按照車輛數量、車型和行駛里程等,計算核定在一個補貼年度內合法營運消耗的成品油數量。
根據我國《城鄉道路客運成品油價格補助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第七條規定: 補助用油量由交通運輸部門和道路運輸管理機構按照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合法擁有的車輛數量、車型和行駛里程等,計算核定在一個補貼年度內合法營運消耗的成品油數量。
第十三條規定:財政部根據交通運輸部報送的全國城市公交企業、農村客運和出租汽車經營者上年度分品種油料消耗情況,按照分品種補助標准和負擔比例,計算分省(區、市)上年度成品油價格補助金額。
(6)為什麼要石油價格補貼擴展閱讀:
國家計程車油補的補助對象:即城鄉道路客運經營者,包括城市公交企業和農村客運經營者。城市公交企業是指依法取得城市公交經營資格,合法運營,為群眾提供公交出行服務的企業。
農村客運經營者,是指經依法取得道路客運經營資格,在縣境內或者毗鄰縣間固定的道路客運線上運營,或經許可同意在縣境內或者毗鄰縣間某一特定區域內運營,其線路起訖點至少有一端在鄉村的道路客運經營企業或個人。
其中,「鄉村」分別包括鄉、村的同級別行政區劃,但不包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所在的鄉或位於城市市區的鄉村。
⑺ 政府為什麼補貼中石油 為什麼對中石油補貼
如果按照成本核算,我國的石油價格就會很高,如果參照國際油價,中石油就會虧損,所以就採用綜合的形式對中石油補貼,達到保存我國實力和國際石油的抗衡作用。
⑻ 國家為什麼一方面調油價,一方面發補貼
准群來說不是國家上調油價,而是企業,壟斷企業,中石油中石化,油價上漲的原因很多,這里就不細說,至於你說的補貼司機,其實主要是補貼像計程車之類的公共服務司機,這主要是為了保證公共服務的質量你想想,油價漲了,但計程車票價沒漲,相當於計程車司機的收入就少了,自然影響其服務質量,最後影響社會和諧穩定。。 我終於找到了控制油價上漲的方法了:把賴昌星釋放了,五蚊一升不在話下
⑼ 為什麼要發成品油價格改革財政補貼資金
去年十一月,國內成品油價格調整後,國際市場油價繼續攀升,特別是今年2月份上漲較快,2月19日,5月6日和5月21日已突破每桶100美元,$ 120和130美元六月6沖高至138.54美元桶。近一半的中國的原油消費依賴進口,由於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油價和矛盾的原油價格日益突出。增加煉廠生產造成的損失部分煉廠特別是地方煉廠生產和半生產,成品油市場供應的影響。最近,又有些地區燃油管路,停葯現象限量供應。在石油價格適當提高,有利於緩解困難企業增加國內石油供應,確保市場供應,促進節約石油資源。這是權威
國家發改委發布了!
⑽ 石油價格為什麼要國家控制
石油和糧食、燃料都屬於關系重大的戰略物資,石油號稱工業的血液,一旦石油供給出現問題,飛機、坦克、輪船、汽車……都是一堆廢鐵。
石油如此重要,它的開采本身具有壟斷性,全球石油價格更是控制在華爾街手裡。
中國現在一多半的石油依賴進口,隨著汽車走入尋常百姓家庭,石油消費量更是逐年增加,目前已是世界最大石油消費國。為了抑制國內石油消費量的過快增長,只有採取國家強力控制價格的手段。中國能將汽車造成白菜價,可中國是貧油國,沒辦法。除非你到伊朗、沙特、科威特去加油,比水還便宜。
那些比較中外石油價格之後,痛罵兩桶油價高的,其實有些冤枉兩桶油,他們是替國家挨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