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金非貨幣化的黃金非貨幣化影響
國際黃金非貨幣化的結果,使黃金成為了可以自由擁有和自由買賣的商品,黃金從國家金庫走向了尋常百姓家,其流動性大大增強,黃金交易規模增大,因此為黃金市場的發育、發展提供了現實的經濟環境。黃金非貨幣化的30年來也正是世界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時期.可以說黃金非貨幣化使各國逐步放鬆了黃金管制,是當今黃金市場得以發展的政策條件,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黃金制度上的非貨幣化與現實的非貨幣化進程存在著滯後現象。國際貨幣體系中黃金非貨幣化的法律過程已經完成,但是黃金在實際的經濟生活中並沒有完全退出金融領域,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
當今的黃金分為商品性黃金和金融性黃金。國家放開黃金管制不僅使商品黃金市場得以發展,同時也促使金融黃金市場迅速地發展起來。並且由於交易工具的不斷創新,幾十倍、幾百倍的擴大了黃金市場的規模。當今,在黃金商品性市場和金融投資性市場中,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金融投資性黃金交易是黃金市場的主流,達到市場份額的90%以上。在金融投資性黃金交易中又以黃金金融衍生品交易為主。而且,世界各國央行仍保留了高達3萬噸的黃金儲備。1999年9月26日歐洲央行及14個歐洲國家央行發表聲明,再次確認黃金仍是公認的金融資產,並簽定了《華盛頓協議》,表示要約束自己的售金行為。
作為特殊的貴金屬,黃金目前依然是世界各國所青睞的主要國際儲備。當今黃金仍作為一種公認的金融資產活躍在金融投資領域,充當國家或個人的儲備資產。目前黃金仍然是國際上可以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第五大硬通貨。
② 黃金的非貨幣化為什麼會退出歷史舞台 會不會重出國際貨幣
首先黃金的非貨幣化有其必然性。全球黃金產量年均增速只有2%~3%,要低於世界的經濟增長率,如果始終維持金本位,必定導致通貨緊縮。
其次黃金的非貨幣化是一個長期過程,現代貨幣都是信用貨幣,特性就是本身沒有價值,其價值全部依賴於其購買力。而其購買力又依賴於貨幣當局的發行數量,如果貨幣當局發行數量過多,導致信用貨幣的購買力下降,那麼減少信用貨幣的持有量,增加黃金的持有量就是一種理性選擇,因此,黃金的非貨幣化必定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信用貨幣的購買力穩定時,它就退居幕後,當信用貨幣的購買力下降時,它就會從新走上前台繼續其貨幣功能!
③ 請談一下黃金非貨幣化問題的認識。
轉一片文章,供你參考:
盤點2005年全球金融大事,最受矚目的無疑是金價出現不同尋常的持續上漲。盡管受年終結賬因素影響導致近期國際市場金價一度自每盎司540美元的高位出現急劇下挫,但許多市場人士依然對金價未來走勢充滿信心。這顯然不是由於黃金在中國已漸漸成為一種新的投資工具,畢竟上海黃金市場交易所全年成交量僅為106億元人民幣,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投資者對通貨膨脹的擔憂。當人們相信大宗商品交易價格對產業周期具有前瞻性,以及匯率對經濟周期具有前瞻性的時候,黃金價格的前瞻性可能更加豐富。
以「比價關系」來解讀本輪金價上漲的人不在少數。的確,與40年前相比,國際市場油價至今已上漲了30倍,最大漲幅超過35倍,而金價漲幅充其量不超過15倍。不僅如此,以「9"11」為起點,目前銅價上漲了3倍,鎳價的上漲幅度更高,而金價的漲幅僅為80%。這可以用來說明黃金價格曾受到嚴重低估,也暗示了金價在未來仍具有可觀的上漲空間。
不過,將黃金混同於一般大宗交易商品忽視了其貨幣的屬性。作為世界貨幣以及儲備工具,黃金的需求導向及其對金價的影響無疑要比上述「比價關系」重要得多,亦深刻得多。最大膽的聯想是,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35年以後,黃金的貨幣功能特別是其國際儲備地位開始重新受到重視。
黃金儲備比例
黃金和白銀成為世界貨幣是由國際貿易推動的。在此之前,各國的貨幣形態五花八門。如果說以白銀為主的世界貨幣代表了十七世紀前以中國為主導的世界貿易格局,那麼,在西方工業革命、海上貿易發展以及戰爭賠款等因素作用下,到十九世紀,黃金逐步取代白銀成為擴大的世界貿易體系普遍接受的世界貨幣。
如果黃金供應充足,准確地說是黃金供應量的增長能夠與國際貿易量的增長保持一致,那麼,各國為滿足償付外債、維持進口的需要而建立的貨幣儲備就不會有外匯,而只有黃金。就此而言,金本位制的出現是黃金供應短缺引起的。當貿易增長持續快於黃金供給增長時,各國改變了以往專注於黃金儲備的做法,開始儲備由主要債權國中央銀行發行的以黃金為本幣的貨幣即外匯。
在不發生外匯信用危機和貿易正常發展的前提下,一個國家的貨幣儲備率(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對進口總值的比率)達到50%似乎是恰當的,而且其中的外匯儲備比例(外匯儲備占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的比例)可以占據較高的水平。然而,貿易發展的進程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天災人禍尤其是戰爭足以對貿易構成影響。與此同時,那些作為世界貨幣的外匯信用也是靠不住的,例如1931年出現的英鎊大幅貶值,以及上個世紀後半葉頻繁出現的美元貶值。於是,人們相信,為應對國際市場的不測風雲,需要提高並保持較高的貨幣儲備率。為避免外匯貶值對貨幣儲備體系的沖擊,在外匯市場不穩定的時期需要提高黃金儲備比例(黃金儲備占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的比例)。
歷史曾經按照這一邏輯左右著世界的貨幣儲備格局。據當代國際貨幣體系奠基人特里芬(Robert Triffin)在《黃金與美元危機》一書中提供的數據,一戰前的1913年,全球貨幣儲備佔全球進口總值的比率為37%,其中黃金儲備比例佔94%。以一戰後貿易快速增長和英鎊匯率相對穩定為背景,到大蕭條之前的1928年,全球貨幣儲備比例升至45%,而其中的黃金儲備比例則降至77%。大蕭條後,隨著以「英鎊-黃金」為基礎的金本位制度崩潰,黃金的地位再度鞏固,以至於全球范圍內黃金儲備比例在1933年和1938年先後升至92%和94%。
二戰結束後建立起來的布雷頓森林體系鼓勵了各國紛紛提升其貨幣儲備當中的外匯儲備比例(主要是美元),並相應降低了黃金儲備比例。到1949年,在全球范圍內,黃金和外匯的儲備比例分別為74%和26%,10年後分別為67%和33%。
誰改變了金本位制
頗為流行的觀點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意味著黃金喪失了其長期保持的儲備地位,甚至出現黃金的非貨幣化趨勢。這可能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新興貿易大國忽視並不斷削弱黃金儲備地位的主要原因。實際上,當尼克松政府在1971年關閉「黃金窗口」的時候,美國人所擔心的是黃金儲備的流失,而不是黃金儲備的增長。到目前,美國的貨幣儲備依然是以黃金標價的,全部黃金與外匯儲備為12748.4噸黃金,其中黃金儲備8133.5噸黃金,佔全部貨幣儲備的63.8%,與40多年前相比幾乎是一樣的。由於美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讓人懷疑金本位在國際貿易以及相應的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其實並沒有改變,只是熱衷於美元儲備的國家將黃金儲備的責任推卸給美國而已。
中國的貨幣儲備率過低曾經令人擔憂。這主要是指1990年以前的情況。1980年,國家外匯儲備為-12.96億美元,黃金儲備為1280萬盎司(按金衡制1噸黃金等於32151盎司換算為398.12噸)。在向市場出售了13萬盎司黃金並導致黃金儲備降至1267萬盎司之後,1981年外匯儲備提升到27.08億美元。直到1989年,國家外匯儲備升至55.5億美元,按照當年黃金價格1盎司=381.44美元計算,1267萬盎司黃金儲備價值48.33億美元,貨幣儲備總計約103.84億美元,與當年進口總值591.4億美元相比,貨幣儲備率不到17.56%(詳見表1「中國的黃金與外匯儲備概覽(1978~2004)」)。
由於黃金儲備數量長期不變,到2001年,盡管外匯儲備增至2121.65億美元,黃金與外匯儲備合計2155.98億美元,對當年進口總值而言的貨幣儲備率提升到88.52%,但其中的黃金儲備比例由1989年的46.55%大幅降至1.59%。值得一提的是,在2002年將國家黃金儲備量由1267萬盎司增加至1929萬盎司之後,當年黃金儲備佔全部貨幣儲備的比例僅升至2.2%。由於外匯儲備增長速度過快,到2004年末國家黃金儲備比例再降至1.28%,相信2005年末已不足1%。
不難看出,是中國改變了金本位制,確切地說是中國在過去27當中將官方黃金儲備比例由93.67%降至1%以下,並導致外債償付能力由主要依賴黃金變成主要依賴外匯或美元。由此而來的問題是,雖然中國的貨幣儲備率到2005年末可能已接近150%,但由於黃金儲備比例嚴重偏低,出於外匯市場波動的考慮,中國所承受的貨幣儲備風險依然是不可低估的。
貿易全球化趨勢中的貨幣儲備風險
如今在各國貨幣之間形成的匯率與歷史上各國金銀鑄幣之間存在的成色差異是一個意思。例如,日本在實行金本位制之前奉行萬延幣制,一分判金幣的含金量約0.75克,可兌換0.5美元。實行金本位制之後,新鑄幣1日元金幣的含金量為1.5克,與1美元的含金量相當,形成1日元=1美元的匯率。不過,必須承認,改變紙幣的價值要比改變金銀鑄幣的成色容易得多。這也是為什麼外匯儲備比例過高或黃金儲備比例過低的國家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貨幣儲備風險的原因。
促使一個國家改變其貨幣價值的力量來自不平衡的貿易以及相應的國際收支狀況。幾乎所有的國家都不情願看到本國貨幣升值,畢竟出口是實現經濟增長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在防範貨幣儲備風險方面,重點是防範主要貿易赤字國的貨幣貶值。如果該國貨幣恰好是主要儲備工具的話,那麼,對外匯儲備比例較高的國家來說,貨幣儲備風險是不言而喻的。
不應當懷疑貿易全球化有著縮小各國經濟差異和實現全球經濟和諧發展的初衷和作用。在這一過程中,工業化國家在世界貿易當中所佔的比重逐步下降,而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地位則相應上升。中國在世界貿易排名中的地位快速提升無疑是這一觀點最好的佐證。但是,貿易全球化必然沖擊以往單一的世界貨幣體系。在很大程度上,歐元的出現反映了世界貿易的多元結構對多元國際貨幣體系的需要。盡管由美元和歐元共同扮演世界貨幣的角色要比先是英鎊後是美元獨挑大樑的局面好得多,但從長計議,依然不能滿足貿易全球化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際貿易至今沒有從更本上擺脫金本位,即使是擁有巨額外匯儲備的國家,或者由此類國家結成的貨幣一體化組織,除非大幅度提升黃金儲備比例,否則,其貨幣不大可能扮演好世界貨幣的角色。鑒於亞洲各國黃金儲備比例水平普遍偏低,所謂的「亞元」能否受到歡迎令人高度懷疑。
如果說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的旨在降低單一世界貨幣體系下的貨幣儲備風險,同時,候補的世界貨幣有賴於其黃金儲備比例的提升,那麼,在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目標之前,應對貨幣儲備風險的最好辦法,恐怕不是將目前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儲備置換為所謂一攬子貨幣,而是提升黃金儲備比例。有理由相信,在外匯儲備當中增加那些沒有充實黃金儲備作後盾的非中心貨幣(指美元、歐元之外的貨幣),所承擔的貨幣儲備風險恐怕比較為單一的外匯儲備更大。
任何一個國家都可能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而改變本國貨幣的匯率。在這種情況下,黃金的儲備地位必將重新受到重視。道理很簡單,當主要持續貿易逆差國都可能放任或主動接受本國貨幣貶值的時候,黃金即使貶值也是最緩慢的一個。進一步說,由於目前的主要貿易逆差國恰好是主要黃金儲備國,其貨幣貶值的過程往往也是金價上漲的過程。為此,在較長的一段時期內,黃金有著無法抗拒的誘惑力,可以成為價值最穩定的儲備工具。如此說來,為什麼不看好金價的前景呢?
④ 什麼是人民幣黃金
所謂的人民幣黃金就是紙黃金啊。
「紙黃金」是一種個人憑證式黃金,投資者按銀行報價在賬面上買賣「虛擬」黃金,個人通過把握國際金價走勢低吸高拋,賺取黃金價格的波動差價。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不發生實金提取和交割。
「紙黃金」在外匯中的概念: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設的一種用於會員國之間結算國際收支逆差的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
紙黃金是虛擬黃金其價格定位是根據某一品種的黃金,兌換為人民幣的價格。 參與紙黃金交易實質是一種虛擬的交易,可以看成是黃金市場交易的一種衍生交易。投資者的買賣交易記錄只在個人預先開立的「黃金存摺賬戶」上體現,而不涉及實物金的提取。盈利模式即通過低買高賣,獲取差價利潤。紙黃金實際上是通過投機交易獲利,而不是對黃金實物投資。國內市場主要有建行、工行和中行的紙黃金,其中工行的紙黃金手續費較低,單邊點差為0.8元/克。紙黃金的類型除了常見的黃金儲蓄存單、黃金交收定單、黃金匯票、大面額黃金可轉讓存單外,還包括黃金債券、黃金賬戶存摺、黃金倉儲單、黃金提貨單,黃金現貨交易中當天尚未交收的成交單,還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等。均屬紙黃金的范疇。
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⑤ 為什麼黃金不能作為貨幣使用
黃金不能作為貨幣的使用,主要的原因是黃金的全世界的儲存量是有限的,同時黃金不好分割,也不好攜帶。
黃金的計價也沒有統一的標准
請採納,謝謝
⑥ 怎樣區分貨幣性黃金和非貨幣性黃金,貨幣性黃金是用於哪些用途
貨幣性黃金:一國政府作為金融資產所持有的黃金為貨幣性黃金。
非貨幣性黃金:用於工業、藝術等用途。
⑦ 黃金沒有了貨幣屬性對全球經濟會怎樣 沒有了屬性為什麼很多國家還儲存那麼多
黃金具有貨幣功能,在全球都可以用來支付,當一個國家的信用貨幣發生危機的時候,那麼別國就不會要你國家的貨幣來支付,只會接受黃金。 我們大家都知道,其實在上世紀或者在我國古代,很多國家都利用黃金作為國家的法定貨幣,但是到後來,由於黃金的稀缺,和在流通中的損毫,多方考慮紙幣更有利國家的發展,更適合,更方便。 貨幣首先是一種商品,具有商品的通性; 貨幣是一種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價值的表現材料,具有與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換的能力。 貨幣外在形式的變化不改變貨幣的本質,也不改變貨幣與商品的對立均衡關系。 黃金成為貨幣,稀有和獲取不容易是一個方面,還有它有獨特的使用價值:延展性是金屬中最好的,良好的導電性,更重要的是外在形式的變化不改變本質(如切割/熔鑄等),就說鑽石吧,不要說切割困難,就是用火燒一下就沒有任何價值了(構成元素為碳)。 古代時候,經濟很簡單、規模小,最高水平的科技也就是開采冶煉黃金和鐵鋁了。貨幣金融處在混沌迷糊狀態,選擇最稀罕最不容易放壞的黃金做發行貨幣的基礎,即高金本位制,是科學的。 二、黃金為什麼逐漸退出了貨幣舞台 盡管黃金在歷史上是主要的貨幣形式,但隨著紙幣的廣泛使用而逐漸隱居幕後。英美等世界強國在資本主-義舍會初期,所發行的紙幣與黃金掛鉤,用黃金來保證持幣者的信心。經濟總量不斷增加、流通加速、交易頻繁等都要增加貨幣的供應量,則黃金的儲備也要增加。證府開采或購買黃金需使用一部分貨幣,因而還要額外多提供一定量的紙幣,等於將紙幣在正常的通貨膨脹外主動貶值一定比例。同時,國家經濟實力增強、證治穩定,持幣者不必擔心因戰-爭等因素導致證府垮-台,證府擁有了穩定、強大的信用。所以,黃金也就不再具備為紙幣提供信用的作用。 世界證治局勢由兩極到一極,再到多元化。經濟格局也發生著同樣的改變,也將由美元獨霸過渡到美元為主,歐元等其他主要大國貨幣為輔,同發揮作用的局面。世界主要大國的貨幣都為證府信用型,黃金等重金屬將逐漸退出貨幣的范疇,真正還原為一種商品。 英國工業革命後,生產大發展,大量的廉價商品需要市場消化,且英鎊與黃金掛鉤,必須通過貿易換回黃金白銀。中國擁有巨大的消費品市場和白銀,卻緊閉國門。英國人為了白銀販賣鴉片,兩國終於開戰,史稱「鴉片戰-爭」,實為「白銀戰-爭」。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業成為英國的主導,倫敦也成為世界金融中心,在此背景下,英鎊逐漸與重金屬脫離。 三、黃金能否回到貨幣舞台 曾經風光的黃金,如今能否再回到貨幣舞台?答案是否定的。 黃金的用途相對狹窄,只不過它保值的時候,得到人們青睞,保值的東西其實很多,不能把黃金視為唯一的保值,很多貴金屬甚至礦產原材料都可保值。 從歷史來看,凡是黃金熱炒的時候,一定意味著貨幣出了問題。現在美元貶值,金融市場動盪,所以金價才會飆升。金價漲得這么瘋狂,如果中國還是盲目跟進,很可能接上最後一棒。黃金不像別的資產,不提供利息,不可能「生錢」,很多人企圖說服中國證府多購買黃金,實際上到目前為止證府態度還是非常謹慎。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說,金本位制度不會回歸,未來全球儲備體系可以採取多種形式,我們正在遠離單一通貨體系,達到全球儲備通貨還是有可能的。 有些人會認為回歸金本位是解決危機的辦法,這絕對不是辦法,只會加重經濟蕭條。在大蕭條時期,經濟之所以能迅速回暖,是因為當時貨幣與黃金脫鉤,後來貨幣與黃金掛鉤,經濟衰退才變得越發嚴重。 金本位很大的缺陷就在於不能創造信用,而現代經濟是信用經濟,所以金本位退出歷史舞台有其必然性。 順便談談對馬克思所說:「貨幣天然不是黃金,黃金天然是貨幣」這句話的理解。「貨幣天然不是黃金」,是說黃金只不過是自然界之中的稀有金屬,它本身並不是貨幣,後來成為貨幣那是人為規定的,追究其根本當然不是貨幣。「黃金天然是貨幣」,是說貨幣是自然界中沒有的東西,是人為創造出來的東西,人們用黃金等貴重金屬來作為貨幣的形式,代表了一定的價值,因此說黃金天然是貨幣。 四、黃金的增量無法對應經濟的增量,是黃金退出貨幣舞台的本質原因 貨幣必須對應商品,商品增量必須要求相對應的貨幣增量,如果貨幣無法對應商品,那就意味著貨幣持有者將無償佔有生產者的勞動,那意味著什麼呢?大蕭條和兩次世界大戰,歷史已經用埋葬黃金證明了以上邏輯鏈。 金融問題很復雜,一不注意,就自相矛盾。如果用黃金,白銀作為貨幣,一旦豐收年,糧食多,白銀固定,那麼糧食價格就跌,就傷害了勞動者的積極性,來年,大家不努力,糧食少,白銀多,就漲價。舍會科技是進步的,如果不提供流動性,物質沒有相應的貨幣對應,那糧食價格就跌,於是,就把銀子藏起來,因為,銀子可以換更多的物質,這樣一來,就妨礙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在滿清快速發展,因為,商業貿易,歐洲的白銀進入了中國,使市場有了流動性。 黃金在歷史上曾經作為主要的貨幣形式,因為糧食和手工品的增長和黃金的開采一樣緩慢。工業化後,黃金還是那麼緩慢的被開采,而商品呈幾何級數般增長。以前1兩黃金值1輛汽車,然而瞬間1萬輛汽車被生產出來,難道這1兩黃金的持有者瞬間就該擁有這1萬輛車嗎?他們是想有,結果就是打-仗。 五、1970年代黃金已非貨幣化,今天為啥還搞黃金神秘化? 黃金確實有儲存價值,不承認這一點很無知。但是,1976年牙買加體系誕生後黃金的儲存價值與石油、糧食一樣,黃金已經不是貨幣。大多中國人不懂對外支付,他們不清楚,70年代中期以來,國際貿易中已經不能用黃金做支付,你必須把黃金賣了,買回外匯才能對外支付。這與承認黃金確實有儲存價值是兩回事。不能因為黃金確實有儲存價值而搞黃金神秘化。 經常看到一些有關黃金的封建迷信似的十分可笑的外行言論:有人說:「 2009年歐美各國增發貨幣的主要目的是打壓黃金價格」;有人說:「一國有多少黃金都是各國的最高國家機密」;還有人說:「中國2萬億美元國際儲備全部變成黃金才能保值」。這些人難道不知道1973年後黃金就非貨幣化了?這些人難道以為各國金融領袖是落後國家的農苠至今還把黃金當主要貨幣?按道理,1976年黃金非貨幣化牙買加體系誕生後,黃金就已經已非貨幣化,可是30年後的今天,為啥還有很多人封建迷信似的發表這種可笑的黃金神秘化言論呢?其實,歐美各國增發貨幣目的是挽救金融危機與打壓黃金價格根本無關,各國黃金儲備量都是公開資料,中國2萬億美元國際儲備如果全部變成黃金,那價值至少暴跌90%! 很多人可能不清楚,在1973年前黃金是法律規定的世界館方貨幣。但是,1973年後,隨著布雷頓森林體系破產,黃金已經徹底失去世界館方貨幣的地位。目前,各國證府只是把黃金當准貨幣或習慣貨幣少量儲存。啥叫准貨幣?啥叫習慣貨幣?意思是說:1973年後黃金在法律上已經不是貨幣!世界各國發行貨幣時也不再與黃金掛勾。黃金也不能再在國際收支中充當直接支付工具,必須象石油、糧食等物資一樣出售換回外匯才能對外支付。通俗說黃金已經不是錢。這就叫黃金非貨幣化。但是,習慣上各國在國際儲備中仍然儲存少量黃金,但這僅僅是習慣上儲存一種不容易損壞的永久性貴重物資而已,所以,叫准貨幣或習慣貨幣。 例如:中國證府就是黃金非貨幣化的積極實踐者。中國證府國際儲備中約99%是外匯,高達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僅有650噸黃金,相當於200多億美元。可見,黃金在中國國際儲備中的比例微不足道。可見,中國證府只是把黃金當可有可無的補充貨幣或習慣貨幣使用。有人可能疑問:你知道美國證府的國際儲備主要是黃金嗎?你知道美國證府有8500噸黃金嗎?這種疑問的關鍵是很多人忘記了世界各國包括美國的主要外匯是美元,從1973年起美國印刷紙幣就已不再與黃金掛勾,美元只不過是美國印刷的紙幣,美國不用出口賺外匯,本國印刷的貨幣都是外匯!所以,計算黃金在美國證府國際儲備中的比例必須把美元計算進去,8500噸黃金不過2000多億美元,與美國證府可支配的美元數量做比較當然微不足道!所以,美國證府也是把黃金當可有可無的准貨幣或習慣貨幣使用。其他大規模儲備黃金的國家,例如:德國、日本、法國、英國、義大利、瑞士等國的本國貨幣也都是世界各國的外匯。由於這些國家本國印刷的貨幣都是外匯,所以,更顯其儲備黃金的准貨幣或習慣貨幣性質。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大量黃金則屬於歷史遺留黃金,主要是73年以前世界各國繳納的。黃金非貨幣化就是該組織成員國做出的決定。 中國外匯儲備高達2萬億美元黃金儲備卻僅有650噸黃金,比30年前黃金數量差不多,有人疑問是不是國際市場黃金太貴不好買呀?不是!且不提國際市場黃金供大於求。只看國內就能打消這種疑問。過去30年來中國生產黃金幾千噸!僅2007年黃金產量就達300噸!僅2008--1012年這5年就計劃生產2000噸黃金!!只要中國證府願意,很容易用人苠幣在國內收購幾千噸黃金。但是,誰敢呀?黃金在美國等國的法律上不是錢!危難時刻美國有權利說黃金不是錢,可以不接受黃金!所以,假設中國把1.8萬億美元外匯都儲備換成黃金5萬噸黃金,到時候哭都哭不出來!5萬噸糧食你能吃一陣,5萬噸黃金在危難時連垃圾都不如。 不過,我並不反對證府少量儲存黃金這種不容易損壞的永久性貴重物資。現在儲存黃金的性質,與儲存石油、儲存糧食、儲存鐵礦石、儲存煤炭等物資一樣,主要是看重其使用價值和儲存價值。說明黃金只是與石油、糧食、鐵礦石、煤炭一樣都可以賺外匯的重要物資,這進一步證明了黃金不是貨幣。當然,我也不是故意把黃金貶低的一無是處,我只是提醒有些人現在是21世紀了,不要再繼續做農苠式的愚昧無知黃金夢。現在不是幾百年前古代金本位時代,也不是1973年以前黃金是世界館方貨幣時代;現在是1976年黃金非貨幣化牙買加體系的時代。30多年來,黃金在法律上黃金已經不是貨幣,通俗說黃金已經不是錢,不能直接充當國際收支支付工具。至今還封建迷信似地把黃金神秘化的人,應該三思。 可以想一想:中國現在才600噸黃金,美國歐洲的黃金全賣給咱也就2.5萬噸,誰敢買5萬噸?買5萬噸黃金意味啥意思?意味黃金死了。 因為美國歐洲的黃金主要是76年黃金非貨幣化以前積累的,現在黃金非貨幣化,它們的本幣都是外匯,所以,它們要不要黃金無所謂,正巴不得咱買5萬噸呢!等咱把全世界黃金都買下時,美國歐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只要宣布不再把黃金列入國際儲備,貿易中禁止接受黃金,那時候世界黃金就不只是跌嚇人,而是完全跌成石頭價,中國2萬億外匯儲備隨之血本無歸,不是垃圾是啥?更重要是你的外匯儲備是買黃金後血本無歸的,並不影響人家美元歐元的安全,所以,人家紙紙幣還是各國爭相儲存的外匯,吃虧的當然是黃金。即使只談將來假設,可以假設的本位多的是,怎麼輪也輪不到黃金了。美國等國黃金多,主要是73年以前的歷史遺留,包括中國至少半數黃金是1980年代前的歷史遺留,並非後來買的。但也不能扔了。畢竟有各國家習慣上都承認黃金是可換外匯的高效金屬,畢竟苠間在習慣還把黃金看成稀缺貴重物品。 所以,我覺得今後要特別強調貨幣與其他昂貴商品的區別,畢竟21世紀了,對貨幣和商品的探索應該更注重科學化: 1、貨幣是一般支付工具,本身不是具體商品,具有紙幣、電子幣等形式。 2、重視昂貴商品的換幣能力,例如:繼承並承認黃金具有的昂貴換幣能力,但不能再認為其是貨幣。要認識到高科技條件下,有更多昂貴商品出現。它們比黃金換幣能力更強,更耐儲存。如果根據這一點就認為是貨幣,那貨幣就太多了,就復雜化了,就麻煩了。 3、重視昂貴商品與普通商品的區別。把一些換幣能力特強的特殊貴重商品列為金融戰略儲備,即增加中央銀行直接經營的昂貴商品種類,增加國際儲備中的非外匯品種,即國際儲備中除拉外匯,不能光有黃金,還要增加更貴重更實用的金融儲備商品,以便在外匯用完後,仍然有一部分可在緊急情況下能迅速高效換到必要的外匯。 我相信,我們應該能看到美元崩潰的那天,但我同樣相信,我們絕對不可能看到重新恢復黃金本位制的那天!
⑧ 紙幣附屬於黃金貨幣在生活中的實例
貨幣黃金是指貨幣性黃金。貨幣性黃金是指黃金作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時候,發揮其作用,此時叫貨幣性黃金。即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作為金融資產的黃金。屬於工業用金和民間所持有的黃金不計算在內。
在一國的國際收支平衡表中,有關黃金交易一般出現在兩個項目上,一是在資本和金融項目及儲備項目上,另一是在經常項目上。前者為貨幣性黃金,後者則稱非貨幣性黃金。貨幣性黃金在金本位制度下表明一國國際收支狀況,在浮動匯率制度下則表明一國及金融所持有的用作國際儲備的黃金的增減。非貨幣性黃金主要用於工業和裝飾等,該項目表示國內黃金產量與消費量的差額,包括私人持有黃金的數量與金礦存儲的增減。
⑨ 黃金已經非貨幣化但為什麼還是有黃金儲備制度
雖然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由於美圓與黃金的脫鉤,導致各國不得不實行黃金非貨幣化。但由於在數千年來,黃金所具有的特性——保值性,仍然為全世界人民所認同的,所以,各國在最終貿易結算時,仍以黃金為結算媒介。所以,在穩定國內貨幣秩序和支付國與國間的貿易逆差的考慮下,各國還承認和執行黃金儲備制度。
其最根本原因就是,萬物皆可貶值,唯黃金不會貶值的公共認同。
⑩ 黃金非貨幣化的有關爭論
在西方國家,黃金非貨幣化論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隨著國際金本位制的崩潰和凱恩斯經濟學的問世而產生了。60年代初發生第一次美元危機,以美國經濟學家R.特里芬的觀點為代表,黃金非貨幣化形成思潮。70年代中後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牙買加協議》宣布廢除黃金的世界貨幣職能後,黃金非貨幣化遂成為西方國家有關黃金貨幣作用理論問題的主流。但主張黃金再貨幣化的觀點仍時有反映,主要是擔心國際儲備多元化與分散化失卻了黃金的自動約束,會導致世界貨幣無限制增長,從而引起世界性通貨膨脹和匯率的頻繁變動;但同時也考慮到恢復金本位制的現實可能性不大,因而只是希望維持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再度占據重要地位。所以,在西方國家學術界黃金非貨幣化已成定論。
在中國,學術界關於黃金非貨幣化問題存在著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黃金已不再是世界貨幣,而且不再是決定貨幣匯率的主要因素;另一種觀點認為,黃金實際上只是被人為地非貨幣化,盡管如此,它仍然維持其世界貨幣地位,在不遠的將來還有可能發生黃金再貨幣化。
雖然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已不具有明確的貨幣職能,但仍是各國國際儲備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黃金非貨幣化仍是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