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恰那礦指標

恰那礦指標

發布時間:2022-04-27 14:15:11

❶ 介紹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有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

❷ 中鋼貿易有限公司的經營方針

公司注冊資金為捌仟萬元人民幣。根據中國中鋼集團的整體部署和專業化經營的方針,公司目前主要經營以鐵礦石為主的鋼鐵工業原材料進口,以螢石、礬土、鎂砂、稀土、耐火材料為主的冶金原輔材料出口,相關產品的進來料加工、產品開發,以及相關冶金產品的內貿等項國際和國內貿易業務。 我公司在鐵礦石經營方面,以集團公司在海外重要的資源基地為依託,憑借多年來的市場開發,形成了很強的優勢。並且與國內外眾多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位於澳大利亞皮爾巴拉地區的恰那鐵礦是中澳兩國最大的工業合作項目之一。恰那鐵礦的礦石總儲量2億噸,主要由優質赤鐵礦構成,現已形成年產1100多萬噸鐵礦石生產能力。自投產以來,已累計生產1億多噸鐵礦石,全部通過我公司銷往中國。

❸ 求項目融資的案例

澳大利亞恰那鐵礦項目融資
一、項目背景
恰那鐵礦位於澳大利亞的西澳州著名鐵礦產區,是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與澳大利亞哈默斯鐵礦公司的
合資項目。恰那鐵礦1988年初開始動工建設,1990年初正式投產,是當時中國在海外最大的礦業投資項目,
也是自70年代初期以來澳大利亞最重要的鐵礦項目開發,曾被譽為「開創了澳大利亞鐵礦發展史上的新時
代」。
二、項目融資結構
1.恰那鐵礦項目的投資結構
與大多數的資源性項目一樣,恰那鐵礦項目採用的也是一種非公司型合資結構。中國冶金進出口公司,
通過在澳大利亞的全資子公司在項目合資結構中持有40%的權益,哈默斯鐵礦公司持有60%的權益。
三、融資結構簡評
① 恰那鐵礦的項目融資結構與本章8.1節中關於中信公司在波特蘭鋁廠的項目融資結構在概念上是一
樣的。由於採用了有限追索的杠桿租賃結構,利用項目投資前期的稅務虧損和投資減免等政府稅務政策大
大地降低了項目的融資成本。特別是在恰那鐵礦達到1000萬噸生產能力之前,項目初期資本投入高,但是
可用於債務償還的項目凈現金流量較少,採用杠桿租賃模式的項目融資,可以充分發揮其吸收項目稅務虧
損償還債務的特點,減輕了對項目前期的現金流量的壓力。這在採用其它形式的項目融資結構時是比較難
以實現的。
②杠桿租賃項目融資結構存在的一個主要問題是稅務結構的穩定性問題。 這里包含了兩個層次的內
容:首先,在杠桿租賃融資模式中的「股本參與者」所獲得的收益是一種被稱為「事先同意的稅後收益」
(Agreed after Tax Return),這個收益大部分通過吸收項目融資結構中的稅務虧損實現,不足的部分則需
要從項目的現金流量中以租賃費(或其它同類性質的形式)支付。因而,不難看出,項目融資結構中的稅務
虧損越大,則需要由項目現金流量部分支付的比例也就越小,項目投資的綜合經濟效益也就越好。如果一
個國家的公司所得稅率經常調整,可作為公司(或項目)稅務扣減性質的支出項目經常變化,必然將影響到
杠桿租賃融資模式中「股本參與者」的收益比例構成,增加了在安排項目融資結構時對其經濟效益進行評
價的難度;其次,杠桿租賃融資模式由於具有大量吸收項目稅務虧損的能力,已經引起了多數工業國家稅
務機構的廣泛注意。在今天,雖然沒有一個國家明確地表示不允許採用杠桿租賃作為一種融資手段,但是
許多國家對其在項目融資中的應用增加了大量的限制性條件,增加了實際操作的難度。以澳大利亞為例,
恰那鐵礦的項目融資已成為使用杠桿租賃模式為一個項目進行完整的融資安排的最後一個案例。自恰那鐵
礦項目融資之後,澳大利亞稅務機構明確表示不再批准完整項目的杠桿租賃融資,只允許對項目的設備以
及可移動設施部分進行杠桿租賃的融資安排。因此,無論是在任何地方安排杠桿租賃形式的項目融資,必
須在融資結構實際啟動之前獲得當地稅務部門的書面批准。盲目採用這種融資方式將會給項目投資者帶來
較大的融資風險。

❹ 力拓礦業公司的簡介

力拓礦業公司(Rio Tinto)成立於1873年的西班牙。Rio Tinto是西班牙文,意為黃色的河流。最早成立於1873年。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156.95億澳元,總市值698.3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中國在澳最大投資項目恰那鐵礦就是與該公司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公司的合作成果。1954年,公司出售了大部分西班牙業務。1962年至1997年,該公司兼並了數家全球有影響力的礦業公司,並在2000年成功收購了澳大利亞北方礦業公司,成為在勘探、開采和加工礦產資源方面的全球佼佼者。
2009年以來公司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公司市值523億美元,是全球第二大采礦業集團,僅次於必和必拓公司。公司總資產按地區來劃分,89%集中在澳大利亞和北美。該公司與中國的主要業務是雙向貿易。主要向中國出口鐵礦石、銅、氧化鋁、鎳、金、硼酸鹽、氧化鈦原料等。力拓礦業公司為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為第一。
力拓礦業公司控股的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和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
力拓礦業公司旗下的羅布河公司、加拿大IOC公司都是主要的鐵礦石供應商。力拓礦業公司還涉及銅、鋁、能源、鑽石、黃金、工業礦物等業務。
2004年,力拓礦業將部分非核心資產剝離出公司主體,最終實現純利潤增長86%,實現銷售額28億美元。在力拓公司業務中,澳大利亞業務佔45%,北美業務佔40%,南美佔5%,該公司的銷售收入來源情況為:北美佔28%,歐洲佔23%,日本佔22%,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佔4%,中國佔5%,其他亞洲國家為14%。

❺ 世界三大礦企是

力拓(Rio Tinto):世界第三大礦業公司,最早成立於1873年。在全球擁有60多家子公司。2003-2004財年,總收入156.95億澳元,總市值698.3億澳元,僱傭員工3.5萬人。中國在澳最大投資項目恰那鐵礦就是與該公司在西澳的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公司的合作成果。該公司向中國出口鐵礦砂、銅、鋁礬土、氧化鋁、鋁等礦產品。董事會主席保羅·斯金納(Paul Skinner),首席執行官利·克利福德(Leigh Clifford)。地址:Level 33, 55 Collins Street, Melbourne, Victoria 3000。
力拓集團(Rio Tinto Group,NYSE:RTP)是一間跨國性礦產及資源集團,成立於1873年。2006年稅前盈利大約為102億美元,生意額則達254億美元。

❻ 急求:各省的礦產資源分布

一.礦產資源概況
截至1995年底,全國已發現礦產168種,有探明儲量的礦產151種,礦產地2萬余處。已開發利用的礦產達154種,其中,能源礦產7種,金屬礦產54種,非金屬礦產87種,其它水氣礦產(地下水、礦泉水、二氧化碳氣)3種。
中國已成為世界重的礦產資源大國和礦業大國。
據初步評估,礦產資源潛在總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種礦產在世界上具有優勢地位。可以說,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幾個資源總量大、配套程度較高的資源大國之一。

已探明的礦產資源總量較大,約佔世界的12%, 僅次於美國和原蘇聯,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為世界人均佔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位。從這方面看,中國又是一個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

(一)優勢礦產

具有世界性優勢的礦產有稀土、鎢、錫、鉬、銻、菱鎂礦、螢石、重晶石、膨潤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礦產,不僅已探明儲量可觀,居世界第1、2位,人均佔有量超過世界人均水平。而且資源質量高,開發利用條件好,在國際市場具有明顯的優勢和較強的競爭能力。

具有區域性優勢的礦產有煤、鈮、鈹、汞、硫、螢石、滑石、磷、石棉等9種,其探明儲量居世界第2、3位。但有些礦產質量較差,人均佔有量低於世界人均水平。

具有潛在優勢的礦產有鋅、鋁土礦、釩、珍珠岩、高嶺土、耐火粘土等。

(二)探明儲量相對不足的礦產有石油、天然氣、鈾、鐵、錳、鎳、鉛、銅、金、銀、硼等。

(三)短缺的礦產有鉻、鉑、鉀鹽、天然鹼和金剛石等。

二.找礦前景

中國除已探明的儲量外,還有大量未發現的資源量。預測石油資源量940億噸、天然氣43萬億立方米,地下1000米以淺范圍內煤資源達3.2萬億噸。上述三者已探明的儲量僅為預測資源量的17%、2.2%、28%,金、銅、錳已探明儲量僅為預測儲量的1/4~1/5,仍有較大的找礦潛力。

從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區新增儲量潛力很大。中部內陸地區以能源、有色金屬、貴金屬為主,銅、鋁、金、銀、煤的保有儲量在東、中、西三個地區中居首位。西部地區地域遼闊,人口密度小,鉻、釩、鈦、鎳、汞、鉑、鉛、鋅、磷、芒硝、重晶石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磷礦、鉛鋅礦儲量均大於東部和中部之和,煤、石油、天然氣也擁有一定的儲量。此外,西部地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煤、石油、天然氣、有色金屬、貴金屬、鹽等,資源潛力很大。

目前,西部鉛、鋅、鋁土礦、金、煤、磷、硫鐵礦保有儲量增長速度超過東部或中部的兩倍以上,可望發展成為21世紀中國重要的能源、稀有貴金屬、化工非金屬礦業基地。
在深度上,印度、南非的金礦開采深度已達5000米,中國僅達600~700米水平。開發地下深部資源仍有很大潛力。

三.礦產資源勘查和投資概況

(一)歷史成就

中國從事地質勘查的人員約105萬人,分屬11個部門。【表ⅩⅪ】新中國成立40多年來,礦產地質勘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各類礦產儲量不斷增長。【第29頁表6】

改革開放以來,礦產勘查又取得了新的進展。10多年來,累計發現大中型礦產地1450多處,有117種礦產增加了儲量;查明了中國地下水資源總量, 完成了2300多項城市供水勘察工作,累計探明大中型地下水源地214處,日供水量達6020萬立方米,保證了一批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和特區、開發區的供水要求,完成了黃淮海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江漢平原、關中平原、河西走廊及寧夏、內蒙古、河套平原等130萬平方公里的農田供水勘查工作。勘查工作的這些巨大成果,絕大部分是通過國家投入取得的。

(二)勘查投資渠道多元化已初步形成

在改革開放前實行計劃經濟時期,地質勘查資金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撥款,國家每年通過指令性計劃逐級安排落實到各基層勘查單位。這種地質勘查投資方式,對保證新中國成立以來國民經濟建設、對礦產資源的需求,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形成,地勘投資渠道已由單一的重要財政撥款,逐步向多元化投資方向轉變。

地方、企業和外商投資用於商業性的礦產普查、詳查和勘探已逐漸增多。

據對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不完全統計,「八五」期間利用社會資金共安排了1705個項目,已完成1267項,吸收的地質勘查工作資金達8.3億元。其中,陝西、上海、河北三省市吸收的社會資金均已超過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改革開放以來的17年間,除中央地勘費以外的地勘資金投入已近10億元人民幣,利用這筆資金提交了1萬多份勘查報告,

盡管這種改革滯後於國家經濟體制的改革,但投資多元化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四.礦產品概況

1995年,中國固體礦石總產量達51.20億噸,原油1.50億噸,天然氣179億立方米,礦業總產值4636億元。礦產開發總規模居世界第三位。煤炭、水泥產量居世界首位,化肥居第2位,鋼和有色金屬居第3位,原油居第5位,黃金居第6位。【第282頁表Ⅸ,表Ⅺ】

五.礦山企業生產概況

截至1995年底,中國已建成礦山企業28萬多個,其中,國有礦山企業8377個,集體個體礦山企業27萬多個,礦業從業人員達到1426萬人。形成了300多個以礦業為依託的城鎮。

1995年中國國有礦山企業甲類固體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採掘總量達13.48億噸,佔全國固體礦產礦石產量的37.0%,實現產值1364.54億元,占同期全國固體礦產產值的75.8%。國有礦山企業占據著主體地位。【第15頁表3】

1995年,中國集體礦山總數已達27.43萬個,開發利用礦種達154種,涉及除石油、放射性礦產之外的幾乎所有礦種。1995年,集體礦山企業固體礦產礦石產量37.72億噸,佔全國固體礦產礦石總產量的73.7%。其中,甲類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總產量23億噸,佔全部甲類礦產(不含磚瓦粘土、建築用砂石)礦石總產量的63%,集體煤礦的產量佔全國煤炭產量的42.6%。同年,集體礦業產值達到750億元,佔中國礦業總產值(石油、天然氣除外)的35.5%。按12.4%的平均產值利稅率計算,1995年中國集體礦業創利稅93億元,並為約2900億元的後續加工業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初級產品。中國至少有520個縣的集體礦業產值在1000萬元以上,已成為推動地方經濟發展舉足輕重的力量。【第17頁圖3】

中國礦產資源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大型礦床少,中小型礦床多。中國約有40%的集體礦山開採的是零星分散的資源。中國集體煤礦生產的4.9億噸煤炭產量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為國有礦山企業難以利用的薄層煤。

集體礦業解決廣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出路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95年全國集體、個體礦業的從業人數已超過863.25萬人,占同期全國集體、個體企業從業人數的8%。減輕了勞動力對城市的壓力,還為後續加工業、服務業創造了約3500萬個就業機會。集體礦業的建設資金主要來自於鄉、村兩級和農民自身的積累,為國家彌補了3500億元的基建投資,自1980年以來,在全國的新增礦石產量中,約有62%的煤炭,77.5%的鐵礦石,75.2%的磷礦石,63%的硫鐵礦,65%的有色金屬礦產,80%的主要建材非金屬礦產都是集體礦業提供的。【第18頁表4】

礦產品價格的調整和放開,扭轉了原材料價格過低的不合理狀況, 使部分礦山企業由虧損走向盈利, 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礦山企業的活力。但是,目前中國礦業仍面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整個採掘業1993年以前普遍虧損,1994年國有礦山企業中,煤炭和黑色金屬礦采選業仍然是全行業虧損,有色金屬、非金屬和其他礦采選業雖已扭虧,但仍處於微利狀況,只有石油、天然氣開采業由於政策環境的改善,才實現了盈利。

六.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中國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政策的實施,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1995年,縣以上工業「三廢」綜合利用實現產值190億元,為1985年的6.7倍,10年累計創產值955億元,實現利潤也由1985年的幾億元增加到1995年的47億元,10年累計實現利潤243億元。

中國大多數金屬和非金屬礦產中都有共生、伴生有用元素,這是中國礦產資源的一個顯著特點,其中尤以有色金屬礦產為多。據統計,有80多種礦產含有共、伴生元素。如銅礦床中含有鐵、鉛、鋅、鉬、鎳、鈷、金、銀、鉍、鉑、鎢、錫、硒、碲、硫等,伴生的金儲量約占金總儲量的28%,伴生銅儲量約占銅總儲量的25%,而銀的伴生儲量比重更高。

從伴生礦產中回收的銅占銅總產量的25%~30%,金占金總產量的25%,鉑族金屬和稀散元素幾乎全靠從伴生礦中回收。【第23頁圖4】

中國甘肅金川銅鎳礦中的鎳、銅、鉑、鈀、金、銀、釕、銠等15種主要元素,目前已能回收13種;甘肅白銀有色金屬公司生產的礦石的17種元素已能回收14種,綜合利用系數達82%。四川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回收的釩、鈦產量佔全國的80%。德興銅礦因綜合而扭虧為盈。

1995年,中國工業廢渣綜合利用量達2.86億噸,為1985年的2.34倍,利用率也由1985年的25%上升到43%。目前,有色金屬行業70%以上的共(伴)生有用元素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綜合回收利用,綜合回收的共(伴)生元素近40種;綜合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如湖南全省的主要鉛鋅礦山中鉛鋅選礦回收率已達60%~90%,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有色金屬冶煉煙氣中硫的綜合利用率已超過65%,廢水復用率接近70%,綜合利用工業體系初步形成,部分企業的綜合利用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黑色金屬礦產中共(伴)生的30餘種礦產已有20多種得到綜合利用,在尾礦、廢石、低品位礦石的綜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不小成績。近年來煤炭行業在煤矸石發電、煤矸石建材、煤化工、石煤及煤系共(伴)生礦產的綜合開發利用等方面都有可喜的進展。目前煤矸石的綜合利用率達20%以上,粉煤灰綜合利用率超過了30%。【第304頁表ⅩⅩⅥ】

非金屬礦產的綜合利用也有了重要進展,開發出了一大批深加工和綜合利用新產品,部分產品已開始步入系列化。僅就地質礦產部門統計,近10年來,在非金屬綜合開發利用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超過400項。其中獲部、省科技成果獎的就有近60項,專利成果14項,有100多項已轉化為生產力,使企業經濟效益顯著提高。1995年綜合回收硫產量占總產量的47%。在化工礦山鹽湖鹵水多元素的利用、礦化結合、礦肥結合等綜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研究取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多種復雜難選礦的分選與綜合開發利用,無尾礦生產工藝的研究與應用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並出現了一批無尾礦礦山企業和一大批金川式依靠科技進步、綜合利用好、經濟效益高的企業。

中國鐵、錳等黑色金屬礦山采選平均回收率為65%;國有有色金屬礦山采選綜合回收率只有50%;煤礦礦井回採率也只有50%左右,如果加上集體、個體煤礦則只有32%;礦產資源總回收率不到30%,比發達國家要低20個百分點。一項研究表明,如果金屬礦山開採回收率提高十個百分點,中國就將增加幾千萬噸的礦石量,相當於新建幾十座礦山。煤礦如能提高採煤技術,僅由減少採高、落煤造成的損失,每年就可以增加4000萬噸煤炭產量。

但是,從總體看中國綜合利用水平還比較低。有關部門對60個礦種4072個國有礦山的調查結果表明,開展綜合利用的礦山企業不足300個,只佔7%。在已開展綜合利用的企業中只有2%的礦山企業有用組分綜合利用率在70%以上。集體和個體礦山情況沒有綜合利用或僅部分綜合利用。

七.降低資源消耗

中國以位居世界第3位的礦石產量支持排名世界第9位左右的GNP,單位GNP的資源消耗高於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據統計,中國單位GNP的鋼材、銅、鋁、鉛、鋅的消耗分別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6、3.7、2.4、2.7和2.2倍;能源對GNP產出率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7。

近年來,中國的能源、金屬、非金屬礦產資源的消耗系數一直在下降。1980~1990年每億元國民生產總值能源消耗已由13.6萬噸標准煤降至9.3萬噸標准煤,年均下降3.8%,節約與少用能源總量摺合2.85億噸標准煤;鋼材消耗系數,1991年與1980年比下降了36.94%;銅、鉛、鋅、鋁的消耗系數1991年比1970年分別下降了58.17%、57.96%、76%、60.6%。但與國外同等發展水平的國家相比較, 仍然偏高,在降低礦耗和能耗方面仍有很大潛力

八.礦產資源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

擴大礦產資源領域對外開放與合作是當今國際經濟發展的潮流。國際礦業投資者在全球尋找目標,中國正面臨這種吸引外資進行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的機遇與挑戰。擴大資源領域的對外開放與合作是當務之急。

中國幅員遼闊,礦產資源豐富,地質工作程度較高,礦產資源可供對外開放與合作的項目很多,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礦產資源領域對外開放與合作具有很大的不平衡性,中國在石油天然氣的對外合作領域已取得了很大成績,積累了不少經驗,但其它礦產資源領域的對外合作卻相對滯後。

1.在油氣領域

中外合作勘查開發石油天然氣是從海洋開始起步的。1982年至今,中國已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62家石油公司簽訂了110個海上石油天然氣勘探開采合同和協議。截至1995年底,已實際吸引外資51億美元,其中勘探投資29.7億美元,開發投資21.3億美元;已發現並控制石油儲量13億噸,天然氣儲量2079億立方米;已建成年產1000萬噸的原油生產能力,有17個油氣田已投入生產。1995年海上原油產量為870萬噸,1996年預計將達到1500萬噸。

目前,南海東部珠江口海域是中國主要的海上產油區,1996年原油產量將突破1000萬噸大關。南海西部海域是天然氣主要產區,其中新建成的崖城13—1天然氣田的儲量為1070億立方米,通過780公里和100公里的海底管線,1996年開始以每年29億立方米和5億立方米的供應量同時向香港供氣發電和向海南島供氣。該氣田可以穩定供氣20年以上。

1985年,石油勘探開發的對外合作開始擴大到陸上。這一年,《關於開發南方11省區(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江西、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和海南)陸上石油的公告》在世界上引起強烈反響,隨即簽訂了海南福山凹陷石油合同。後中國陸上石油工業又增加了北方10省區的18個含油氣盆地;合作領域擴大到提高老油氣田採收率和開發開采難度大的油氣田項目; 對外合作的方式也從單一的勘探合作方式擴大到勘探開發一體化的綜合合作方式。

到目前為止,先後有29家外國公司參與了19個合作區塊的石油作業。

2.在非油氣資源領域

目前外商集中於黃金、煤層氣和金剛石資源的勘查與開發。迄今為止,金礦項目超過20項,進行合作勘查的有廣東長坑金礦(與加拿大巴里克鮑爾公司合作)、廣西百色金礦項目(與加拿大寶侖公司)、貴州灰家堡北斜金礦勘探項目(與加拿大丹斯通公司)、雲南鎮源金礦和莫江金礦之間區塊勘查項目(與加拿大礦業公司)以及四川涼山茶鋪子金礦勘查項目(與加拿大明科公司)等。

進行合資開採的有山東大尹格庄金礦。

已與外商簽訂勘查合同97項,主要勘查項目有:河北蔡家營鉛鋅礦項目(與澳大利亞團布爾公司合作)。遼寧金剛石合作項目(與南非德比爾斯公司合作)。湖南沅水金剛石項目(與比利時西貝克公司合作)及與德國安貝格高嶺土公司合作的高嶺土項目。山東平邑金剛石項目(與加拿大環亞礦業公司合作)等。

領取采礦證的合資合作項目主要是建材和礦泉水項目。

90年代以來, 外商來華投資勘查、開採油氣以外礦產資源的項目日益增多。據不完全統計,13個主要資源省份中中外合作的項目達116項,實施的有93項,固體礦產勘查項目23項(金1項、金剛石2項、鉛鋅5項、銅2項、建材礦產5項、稀有和稀土金屬礦產8項),開發項目69項(礦泉水28項、建材礦產37項、岩鹽礦產2項、鉛鋅1項、錳1項)。各項目外商投資金額大多在幾十萬到幾百萬美元之間。其中河北蔡家營鉛鋅礦項目是目前除煤以外的固體礦產項目中外資投入最多的一個,協議金額超過1億美元。

近年來,中國的煤層氣資源勘查開發開始起步。中國與澳大利亞路偉爾公司、美國安然公司和阿莫科公司在陝西、山西合作勘查開發煤層氣,協議金額2000萬美元。

據對191個項目的不完全統計,共吸收資金28.93億美元,其中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為27億美元。外商投資勘查的重點主要在能源礦產(主要是油氣),這些項目吸收外資的總數佔95%以上。【第33頁表12】

3.中國在海外進行礦產資源風險勘探與投資開發工作

90年代以來,中國在迦納、坦尚尼亞、玻利維亞、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寮國開展了不同程度的金礦勘查工作。中國還通過購買股權,參與澳大利亞恰那鐵礦開發,現已投產。中國在泰國、蘇丹、加拿大、秘魯進行了一些低風險小油田開發項目,獲得年產原油75萬噸份額。中國在印度尼西亞購買馬六甲油田股份,獲得成功。中國與澳大利亞合辦的澳斯明泰克公司也於1993年獲得批准,並已在澳大利亞申請到10片約500平方公里的找礦租地,開展了金、銀、銅、鉛、鋅等多金屬礦的找礦工作。中國還在南美的秘魯、智利,菲律賓、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等國家開展了銅、金、鉛、鋅等礦產的風險勘查和開發嘗試。

九.二次資源產業

二次資源產業是指對廢棄的礦石或廢舊金屬、非金屬工業製品、尾礦的回收開發利用產業,由此而形成的資源稱二次資源或再生資源。

中國二次資源的開發利用起步於50年代,目前,中國回收再生資源達19大類,上百個品種,年回收總量達1.7億噸,年總產值達250億元。廢鋼鐵的回收率為42%,廢舊金屬綜合回收率為27.7%,綜合回收的黃金占總產量的1/4~1/3,綜合回收的銀占銀總產量的3/4以上,鋁佔11.2%,鋅佔6%,硫佔1/3。【第25頁表5】

在中國,二次資源開發尚未真正形成一個獨立的產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礦床的綜合勘查、綜合開發、綜合評價不夠。二是對可供二次開發利用的資源缺乏有力的促進和保護政策,以致於大量可供二次開發利用的資源遭受不應有的損失。三是技術水平低。四是產業化程度不高,五是缺乏再生資源的產品價格的政策導向。六是各部門之間的配合不夠,資源管理部門、礦業部門和環境治理部門基本上處於脫節運行狀態。

中國廢舊金屬的回收遠未達到應有的水平,廢舊金屬回收仍有較大的潛力。研究表明,如果到2010年廢舊金屬再生利用水平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0個百分點,則可增加1000萬噸鋼鐵、60萬噸有色金屬可供量。

十.開發替代產品

在中國,礦產資源替代產品潛力極大。發展方向一是利用其他自然資源替代礦產資源,如以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和水力資源等新能源,降低礦產資源的消耗量。二是以某種礦產(物)元素替代另一種礦產(物)中的元素,如中國鉀鹽資源短缺,但卻有比較豐富的不溶性鉀資源,如明礬石的保有儲量達1.5億噸,鉀長石保有儲量達1.5億噸,而且分布廣,有可能替代鉀鹽資源生產鉀肥。又如以滑石替代高嶺土作造紙填料等。三是用人工製造的礦物原料替代天然的礦物原料,如用人造壓電石英替代天然壓電石英,人造金剛石替代天然金剛石。四是用其他人造材料替代天然的礦物原料。

十一.開發新的資源

中國海域的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除豐富的海上油氣、濱海砂礦外,海水中含量豐富的各種化學元素和大洋礦產資源也可加以利用。目前利用較多的是海水中的鈉、鉀、碘和大陸架中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在未開發的海洋礦產資源中,以深海海底的多金屬結核、富鈷結殼和海底硫化物礦床最引人注目。80年代後期中國加強了對深海礦產資源的調查,並被列為國際海底礦產勘查開發先驅投資者。

十二.礦產品進出口貿易概況

新中國成立以後,礦產品(含相關能源原材料)對外貿易發展很快。到1978年,與中國建立貿易關系的國家和地區,已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46個擴大到160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06.41億美元,比1950年增長12.3倍。其中出口額為97.5億美元,比1950年增長17.8倍。出口的礦產品主要以礦石和初級加工產品為主,如鎢、銻、錫礦砂,煤炭,日用瓷器;進口的礦產品主要是當時國內緊缺的石油、鋼材、化肥及有色金屬原材料。從1949~1978年的30年間,中國共進口鋼材6400萬噸、占國內產量的23%,銅209萬噸、占國內產量的52%,鋁195萬噸、占國內產量的48%,化肥10.05億噸,、占國內產量的37%。

1986年以來,中國礦產品進出口貿易又取得了長足進展。1986年,礦產品進出口總額為162.78億美元,到1994年已增長到394.79億美元,增長了1.43倍,年均遞增11.7%以上。其中,出口由50.49億美元增加到152.57億美元,增長2.02倍,年均遞增14.8%;進口用匯由112.29億美元猛增到1993年的273.39億美元,增長1.43倍,年均遞增13.55%。1995年進出口總額達461.51億美元,比上年增加66.72億美元。中國對外貿易逆差依然存在。

礦產品結構有明顯改善 在出口方面,礦產品已由原料或初級礦產品為主逐步轉變為以深加工礦產品為主,由以燃料礦產為主逐步轉變為燃料礦產、非金屬礦產和金屬礦產三足鼎立的局面。

初級產品出口換匯額在整個礦產品出口額中的比重,已由1986年的79.1%,逐步下降到1994年的24.38%。非金屬礦產品出口穩步大幅增長,已成為中國礦產品出口的創匯大戶。換匯額從1987年的8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3億美元,增長3.04倍,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的比重,由15.8%提高到21.2%。

主要出口品種有平板玻璃、日用陶瓷、滑石、鱗片石墨、螢石、菱鎂礦及輕(重)燒鎂、重晶石、耐火粘土、石材,近幾年還有水泥與水泥熟料,9年中為國家創匯135億美元以上。

燃料礦產品出口出現下降趨勢,換匯額由1987年的45.42億美元,下降為1994年的43.19億美元,減少4.9%, 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由59.3%下降到28.3%。其中,石油出口明顯下降,1987年出口原油及成品油換匯40.03億美元,到1994年減少到30.51億美元,下降23.8%,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例,由52.2%下降到20%。石油出口中,成品油的比重有所提高,由1987年的21.4%增加到1994年的34.45%。

金屬礦產品出口穩步增長,出口額由1987年的12.54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43.01億美元,增長2.43倍,在礦產品出口總額中所佔比重,則由16.4%提高到28.2%。金屬礦產品的進口變化較明顯,由1987年的60.47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994年的143.85億美元,增長1.38倍。其中,鋼材的進口起伏很大:1987年進口額47.87億美元;1988~1989年間基本上維持這一水平;1990~1991年間降到20多億美元;1992年恢復正常進口;1993年進口額猛增到13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倍;1994年進口額降為97.45億美元,比上年遞減25.8%。有色金屬原材料進口穩步發展,由1987年的7.35億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32.96億美元,年均遞增23.9%以上。

製成肥料的進口增長也很迅速,由1987年的13.99億美元,增加到1991年的32.29億美元,年均遞增23.3%,特別是1988年,增長率高達67%。1993年,國家取消對進口化肥的財政補貼,化肥進口額由上年的30.04億美元陡降到14.79億美元,降幅高達50.8%。1994年化肥進口用匯19.38億美元,回升31%。

鉛、鋅、水泥、純鹼、燒鹼實現了從需要進口到大量出口的戰略性轉變,從1992年開始,中國大量出口鉛、鋅,已成為佔世界貿易量近25%的鉛鋅出口大國。1990年,水泥貿易變進為出,出口量達到783萬噸,換匯金額2.57億美元,一舉成為出口創匯大戶。1991年,水泥出口達1074萬噸,換匯4.43億美元。近幾年,盡管國內基建規模擴大,水泥需求量大增,但由於產量連年保持大幅遞增,水泥凈出口量仍維持在數百萬噸的水平。純鹼和燒鹼也已由進口國轉變為出口國,1994年出口量分別在28萬噸和25萬噸左右。

十四.中國區域礦產資源概況

中國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明顯的分區分帶特徵,礦產分布的區帶性,也必然形成各大行政區、各省礦產資源組合分布特徵不同,以及不同的資源配套特點。

華北地區、東北地區的礦產資源屬於以鐵礦、煤礦、石油為主的礦產資源配套類型。其中,華北地區主要礦產有煤、鐵、稀土、鈮、耐火粘土、鑄型用砂、芒硝、天然鹼、建築用大理石、石灰岩等26種礦產;東北地區主要有鐵、石油、金、菱鎂礦、滑石、硼、金剛石、鉑、硅藻土等19種礦產。

華東地區礦產資源以有色金屬礦產和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礦產有銅、鎢、金、銀、鉭、金剛石、菱鎂礦、明礬石、螢石、高嶺土、膨潤土、硅藻土、葉蠟石、石膏等22種礦產。

中南地區以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及建材非金屬礦產為主,主要有錳、鉛、鋅、鎢、錫、鉬、銻、鉍、鈮、鉭、鈦鐵砂礦、獨居石、銀、磷、硫鐵礦、壓電水晶、高嶺土、油頁岩、玻璃用砂等47種礦產。

西南地區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為主,主要有鐵、釩、鈦、銅、鉛、鋅、錫、汞、錳、鉻、煤、天然氣、磷、岩鹽、石棉、剛玉等32種礦產。

西北地區礦產以煤、石油、有色金屬、化工原料礦產為主,主要有鎳、鈷、鉬、鉑族、煤、鉛、鋅、銅、石油、鈹、鈮、鉭、鈉鹽、芒硝、鉀鹽、玻璃硅質原料、石棉等31種礦產。

上述分布特徵,為中國礦產資源區域性綜合開發利用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各具特色的資源基礎。

❼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介紹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和英國力拓集團,介紹如下:

1、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簡稱「Vale」,是世界第一大鐵礦石生產和出口商,成立於1942年6月1日,該公司的鐵礦石產量占巴西全國總產量的80%。鐵礦資源集中在「鐵四角」地區和巴西北部的巴拉州,保有鐵礦儲量約40億噸,其主要礦產可維持開采近400年。

2、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簡稱「BHP BILLITON」,是全球最大的采礦業公司,以經營石油礦產為主,成立於1885年,總部在墨爾本,在澳大利亞、倫敦和紐約的股票交易所上市。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主要產品有鐵礦石、煤、銅、鋁、鎳、石油、液化天然氣、鎂、鑽石等。

3、英國力拓集團簡稱「Rio Tinto」,是全球最大的資源開采和礦產品供應商之一,世界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商,,成立於1873年,集團總部在英國,澳洲總部在墨爾本,主要產品包括鋁、銅、鑽石、能源產品、金、工業礦物和鐵礦等。

(7)恰那礦指標擴展閱讀

世界三大鐵礦石巨頭逐步增加了與中國的合作,在中國開展業務。

2010年03月19日,中國鋁業公司宣布與力拓成立合資公司,聯合開發力拓持有的位於西非幾內亞的世界級鐵礦西芒杜項目,該項目每年產能將不低於7000萬噸。2013年3月26日上午,力拓精煉礦亞洲技術中心在中國蘇州園區舉行開業典禮。該技術中心也是力拓集團在中國的首家研發中心。

2008年01月27日,巴西淡水河谷礦業公司宣布,在珠海建立一個新的球團礦廠,2016年3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在北京與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簽署長期運輸協議。根據協議,在未來的27年中,中國礦運將每年承運淡水河谷發運的鐵礦石約1600萬噸。

必和必拓目前是中國最大的礦產品供應商之一。如今中國是必和必拓鐵礦石和氧化鋁的重要市場,占我們約20%的氧化鋁銷售,約40%的鐵礦石銷售。其它一些重要的產品還包括銅、鎳、鉻、煉焦煤和錳。

❽ 礦床(體)分布與品位和儲量

許多礦體是離散分布的透鏡狀礦體不斷地在構造破碎帶中尖滅再現,常可見到間隔一定距離重復出現的含金石英脈礦體與無礦破碎帶交替排列,兩者的間隔與各自長度均在一定范圍內穩定而有規律地變化.如果就一條含金石英脈礦體來看,其中又可分出富礦段和貧礦段,富礦段中還可進一步分出富礦包和無礦間隔,直至手標本尺度.含礦與無礦,富礦與貧礦交替出現規律,從最高一級到最低一級皆如出一轍.具有這種自相似嵌套結構的礦化現象從礦體到手標本共可分辨出4~5級,反映金礦體的形態,礦化分布規律及其成因,均與cantor集合具有極為相似的數學結構,因此它無疑是一種分形體.

金屬礦床大多分布在不同層次地質體的邊緣,如板塊的邊緣、大陸的邊緣、槽台的邊緣、海盆的邊緣及岩體的邊緣,即其空間分布是自相似的.地質重演律是地質自相似規律.地質重演律是地質作用發生周期性和不可逆性的統一.這從經典地質學的角度給礦床學中自相似現象一個解釋,同時也為礦床學中自相似現象成因的研究指出一條傳統地質學的途徑.如沉積礦床礦種演變的自相似性實際上是在沉積成礦作用不可逆演化的背景上周期性演化的結果.而這一背景趨勢又與一個周期內趨勢是相似的.

基本地質作用及控礦因素的自相似性導致礦床的特徵的自相似性.例如礦床分布受成礦期活動的控制.顯然,後者空間分布的自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前者空間分布的自相似性.又如岩漿演化往往具有自相似性,與花崗岩類有關的礦床因而也顯示一定程度的自相似性.基本的物理作用、化學作用、生物作用等的自相似性導致地質作用及其產物的自相似性.地質作用是基本的物理作用、化學作用、生物作用等的綜合.這些基本作用的自相似性特徵,可導致地質作用及其產物的自相似性.例如,材料破壞時其中裂隙的分布是自相似性的,這可能解釋岩石中斷裂分布的自相似性.又如,化學反應的自相似性行為可部分地解釋礦床礦物成分方面的自相似性.

分形體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許多礦床具有分形性質,可用分形理論對這些礦床進行研究.在用分形方法估算礦石品位和儲量時,更適合大區域大范圍內應用.這是一種地質的新思維,可以從宏觀上把握礦產資源的情況.分形方法應與傳統的品位,儲量估算方法和地質統計學方法相結合,互為驗證,取長補短,尤其要注意分形與地質統計學相結合.用分形方法研究品位-儲量時,也要研究成礦規律,礦化特徵,礦體空間幾何形態,這樣才能從總體上把握礦床的特徵,提供更精確的品位和儲量值.

在各種成因類型的金礦床中,幾乎都存在幾何上的分形結構,礦體往往就是某類的分形體.這類礦體一般難以應用傳統的地質測量方法進行研究,運用分形理論有可能避開這種困難,單刀直入地把握住礦體延伸趨勢,從而得到正確的隱伏礦體的空間分布.另一方面,除了礦體幾何形態以外,各類反映礦化信息的實驗,測試和取樣數據中,也可能存在著典型的分形結構,探索並深入研究它們,可以從更深的層次上全面了解金的成礦過程及其富集規律,為成礦預測提供科學的分析依據.但我們也應該看到,單靠對礦床分維的計算與分形結構的分析,尚不能提供全部所需的有用信息.分形結構的形成和維系,多是非線性過程所致.

20世紀80年代末,分形理論開始引入成礦規律及成礦預測中.D.L.Turcotte(1986,1989)對礦石平均品位和礦床累計儲量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間存在冪函數關系,即分形結構,在給出有經濟價值礦物形成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礦石平均品位和累計儲量的分形關系模型.秦長興(1989)對華南有色金屬礦產儲量和品位的分形模型研究指出了分形模型的理論意義及其在礦產資源預測評價中的作用.分形理論的創始人B.B.Mandelbrot(1989)對銅的研究認為,高品位銅礦的分布是不均勻的,在每一儲銅區中,無論區域大小,其高品位銅礦的相對分布是相同的,高品位銅礦可看作是由低分維相似性分形集合「集中」或「支持」的,品位較低的銅礦,可視為受到一個高維分形集合的支持,從而得出銅礦的分布存在多重分形結構.秦長興、翟裕生(1992)認為金屬礦床的空間位置、礦化的空間分布、礦田構造形跡(礦脈)具有自相似性.沈步明等(1991,1993,1994)、程小久等(1994)認為礦石品位的分維D值是可以確定礦化類型、確定勘探網度和礦床經濟評價的參數.孟憲國、趙鵬大(1991)的研究表明,地質數據中廣泛存在分形結構;孟憲國(1993)認為分維和多標度分形譜是表示分形結構復雜性的定量指標,對研究地質結構的異常特徵有特殊意義,在雲南騰沖地區地質異常及礦產預測研究中將熵、變差函數與分形相結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進而提出,在礦產預測數學模型中,通過分維和多標度分形譜,建立相似-類比的分形模型.周有武(1991)研究了地球化學元素含量分布的多標度分形測度,用固定質量法計算滇西騰沖地區Cu的數據的廣義分維數,認為滇西騰沖地區Cu含量分布存在多標度分形特徵.成秋明等(1994,1995)通過單分形和多重分形方法將地球化學異常從背景中分離出來,他們以元素濃度等值線的長度(周長)和圈閉的面積,建立元素濃度-面積及周長-面積的雙對數坐標圖,詳細分析了與銅、金斑岩體系伴生的蝕變帶中的Au、Cu、As、Ag、K2O和SiO2的空間分布特徵;沈步明等(1993)研究了新疆某金礦金品位分布的分形特徵,認為:①分維值可以定量地描述金礦床的礦化類型;②分維值可以作為決定勘探網度的井下工程采樣間距的一個參數;③分維值可以作為評價一個金礦床的經濟價值的參數,總的來說,分維值大其礦床的經濟價值就大些.Sanderson等(1994)研究了岩心中金品位與脈厚的關系;Cheng等(1996)運用多重分形分析含閃鋅礦石英脈中鋅含量的空間結構;McCaffrey等(1996)在跨越3個數量級的無標度區范圍內,研究了某金礦含金石英脈厚的分形分布,並由此估計礦區內可能出現的最大脈厚或單位體積內超過某個(有經濟價值)厚度的礦脈總數,推算一定尺寸的鑽孔碰到一定大小礦脈的概率.關於油氣田的空間分布,Scholz等(1992)認為油氣藏(田)體積-頻數滿足冪函數規律,即為分形分布.諸如此類的研究表明,分形理論正日益滲透到成礦規律與成礦預測、礦床勘查與評價中.

某一品位以上礦石的儲量的對數和這個品位對數之間存在線性關系.某一品位礦石量的對數和該品位的對數之間存在線性關系,而這恰是一種分形關系.

為了應用於實際礦產,我們把礦石品位和儲量的分形關系普遍化為:

分形混沌與礦產預測

式中M是平均品位為C的最高的礦石質量,參照質量M0是所開採的平均品位為C0的礦石質量.

礦石儲量和礦石品位之間的統計資料表明,它們之間有很好的分形近似關系.這說明導致經濟礦石形成的那些物理過程和化學過程在相當大的尺度范圍內是標度不變的.實際上這並不奇怪,它沒有限制其他的礦產生成理論的提出.

油田的頻數-大小分布,也有證據表明他們是統計分形的.石油儲量的估計可以由冪函數(分形)統計學和對數-正態統計學得到.

分形理論在石油工業中也得到了一定的應用,如在石油開采過程中,當水比油更快地流向生產井時,應用分形可描述流體流動的曲線並可在部分開采後的油儲中發現更多的可採石油.

煤層厚度的變化性指標是確定煤田勘探類型的重要指標之一.煤層厚度變化是受構造因素、地質條件、沉積環境等多種因素影響的空間形體變化,可利用關聯維數和分維Brown函數求得煤層厚度的定量指標.研究表明分維數值的高低能夠反映煤層變化性的大小,作為評價煤層穩定程度的定量化指標.

20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石油學家在用分形理論解釋儲集層的各向異性,研究烴類的運移與聚集以及油氣藏的空間分布等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事實表明,分形理論在石油地質上應用前景廣闊.

❾ 鐵礦資源勘查的意義和緊迫性

鄭建州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總院)

一、鐵礦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

礦產資源是保障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工作,相繼探明了一大批重要礦山,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礦業生產和加工體系,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礦產資源大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取得了長足進步,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高,以鐵礦資源為原料的鋼鐵產量已居世界首位,為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可持續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已成為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工業化戰略目標的重要制約因素。

鐵是世界上發現最早、利用最廣、用量也最多的一種金屬,其消耗量約占金屬總消耗量的95%。鐵礦石主要用於鋼鐵工業,鋼鐵製品廣泛用於國民經濟各部門和人民生活各個方面,是社會生產和公眾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材料,是現代化工業最重要和應用最多的金屬材料,鋼鐵產業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所以,人們常把鋼、鋼材的產量、品種、質量作為衡量一個國家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我國目前正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裝備製造業發展緩慢,以礦產資源為原料的重化工業比重大。國際經驗和我國的經濟結構特點表明,在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和基本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礦產資源消費仍將持續上升,供需矛盾會更加突出。

根據20世紀世界各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規律,一個國家進入並實現工業化過程是礦產資源消耗快速成倍增長的時期。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大國,目前尚處於工業化的中期階段,未來的20~30年將是我國完成工業化發展的關鍵時期,包括鐵礦在內的礦產資源的消耗將成倍增加。

進入21世紀,我國將面臨人口增長和經濟增長的雙重壓力,礦產資源形勢將更為嚴峻。我國鐵礦資源儲量盡管位居世界第五位,但因人口眾多,人均佔有量僅36.23t(世界人均佔有量為51.19t)。由於我國鋼鐵工業快速發展,鐵礦石資源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自1985年起,我國自產的鐵礦石就不能滿足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並且保證度呈逐年下降趨勢。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鐵礦的需求不斷加大。2001~2006年,我國生鐵產量平均年增長22.6%,2007年的產量超過4億t。鐵礦石需求隨之不斷攀升,國內鐵礦石產量達到7.07億t,進口鐵礦石3.83億t。國產鐵礦石自給率下降到不足45%,已經成為制約中國鋼鐵工業健康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由於我國鐵礦石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已造成全球鐵礦石供不應求,鐵礦石價格不斷上漲,我國對國外鐵礦資源依存度越來越大。

全球鐵礦資源非常豐富。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世界鐵礦石資源總量超過8000億t,探明資源儲量1600億t,按目前開采規模,可保證100年需求。當前,全球鐵礦石市場供求基本平衡,但鋼鐵生產能力的布局與資源的分布不相適應。日本、韓國、英國、義大利等國的鐵礦石完全依賴進口;中國因生產規模增長迅速,需要大量進口;美國、俄羅斯國內鐵礦石供求基本平衡;巴西、印度、澳大利亞鐵礦石可以大量出口。世界鐵礦石貿易形成了由澳大利亞、巴西、印度等國向中國、日本、歐盟等國家輸出的格局。

我國鐵礦需求將較長時期維持較高水平,這是由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徵和資源國情決定的。新的資源形勢對鐵礦勘查提出了新的課題,需要我們認真研究解決。我國鐵礦資源豐富,截至2008年初,已查明資源儲量607億t,還有相當數量的低品位鐵礦資源,預測未查明資源在1000億t以上。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鐵礦勘查工作相對滯後,從1980~2003年幾乎處於停滯狀態,不能滿足經濟快速發展的需要。這幾年我國鐵礦石供應日趨被動,其根源還是國內後備資源不足。

隨著我國經濟持續高速的發展,鋼鐵工業迅速發展。國內各鋼鐵企業對礦石的需求量增長迅猛,國內的礦山生產已遠遠滿足不了需求,不得不依靠國外的優質鐵礦石資源。據統計,1985年我國進口鐵礦石突破1000萬t;2001年以來,由於國內高爐生產的快速增長,對鐵礦石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進口鐵礦石連續高速增長,2006年進口3.26億t,2007年進口3.83億t,2008年進口4.44億t,2008年比2001年的0.9億t,增長了4.93倍。預計2009年將進口鐵礦石5.0億t。2007年我國進口鐵礦石佔全球海運貿易量的49.58%,比2001年提高29.11%,對全球鐵礦石海運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

二、我國鐵礦資源現狀

我國鐵礦資源豐富,遍及全國30個省(區、市),截至2004年底全國查明鐵礦區2210個,鐵礦石儲量117.33億t,基礎儲量217.63億t,資源量363.88億t。截至2007年底,全國鐵礦石累計查明資源儲量680億t,保有資源儲量607億t,鐵礦區2867處;已開發利用鐵礦區1365處,查明資源儲量290.27億t,已開發利用的資源儲量佔全部剩餘鐵礦查明資源儲量的47.75%;可規劃利用的鐵礦區713處,查明資源儲量184.01億t,佔全部鐵礦查明資源儲量的30.30%;暫難利用的鐵礦,查明資源儲量132.98億t,佔全部查明的21.95%。

我國鐵礦的區域分布相對集中,其中以東北、華北地區最為豐富,西南、中南地區次之。主要集中分布在遼寧、四川、河北、山西、安徽、湖北、雲南、內蒙古、山東等省,這九省礦區數1169個,佔全國礦區數的52.9%;但其鐵礦石儲量97.86億t,佔全國的83.4%;基礎儲量185.96億t,佔全國的85.5%;資源量283.87億t,佔全國的78.0%。按礦床規模,全國儲量的大部分又集中於少數大型、特大型礦床中,如遼寧的弓長嶺、河北的司家營、四川的攀枝花、雲南的惠民等鐵礦床。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將更加有利於我國在世界范圍內進行資源配置,實施全球化的礦產資源戰略。首先,加強國外市場的勘查,建立國外穩定的礦產供應地。礦產資源在地域上分布不均衡,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南非等國家擁有非常豐富的鐵礦資源,它們的鐵礦資源儲量佔世界總量的38.8%,並且這些國家不僅鐵礦資源豐富,而且以富礦見長。因此,必須擴大礦產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通過政府、企業等多渠道合作,加大到境外開發鐵礦的力度,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積極地「走出去」,大力推進國外資源的合作勘查、開發,爭取3~5年內形成一批穩定的鐵礦石供應基地,以確保實現國際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保證我國礦產資源的持續有效供給。我國企業到境外開發鐵礦己有成功經驗,如中鋼集團與澳大利亞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合資開發恰那鐵礦,首鋼獨資開發秘魯瑪科納鐵礦,寶鋼分別與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合資開發鐵礦等。其次,應規范鐵礦石進口經營秩序,加強鐵礦石貿易中的話語權。

我國進口鐵礦石的價格2003年比2002年上漲了9%,2004年比2003年上漲了18%,2005年比2004年上漲了71.5%,2006年比2005年上漲了19%,2007年比2006年又上漲了9.5%。這不僅僅是對鋼鐵企業的沖擊,同時對下游的建築、輕工、汽車、石化等企業造成了更為嚴重的沖擊。所以,這要求中國鋼鐵企業不僅要統一國內市場,還要統一對外,利用整頓進口代理商等方式,形成對外的同一種聲音、同一個拳頭。同時,還必須在自身的發展戰略上進行調整,提高資源的有效利用優選率,對國內優勢企業進一步兼並重組。

此外,應重視實施資源替代策略。礦產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為確保資源的可持續供給,國家應制定長遠發展規劃,研究實施礦產資源的替代戰略。主要是在能滿足相關性能的條件下,用易獲得、成本低的資源替代難以獲得、成本高的資源,用非傳統的新型礦物資源替代傳統礦產資源,積極開發替代產品,例如,可以開發高分子材料或無機非金屬材料來代替部分鋼鐵材料等。

❿ 請問澳大利亞鐵礦石都有那些分類如Pb粉,Pb塊,羅泊河礦等,它們的具體指標典型值分別是什麼

澳大利亞一是BHP鐵礦有限公司。BHP公司的礦山位於澳大利亞西部皮爾巴拉地區,分別是紐曼、揚迪和戈德沃斯。這三個礦區的總探明儲量約為29億噸,鐵礦年產量總和超過7000萬噸。在亞里南部,還有未開發的C采區,保有儲量45億噸。所有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長426公里的鐵路線運輸到黑德蘭和芬尼康島的港口混勻,再裝船外運到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二是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哈默斯利鐵礦有限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二大鐵礦石生產公司,在西澳皮爾巴拉地區有五座生產礦山(即湯姆普賴斯鐵礦、帕拉布杜鐵礦、恰那鐵礦、馬蘭杜鐵礦、布諾克曼第二礦區),探明儲量約為21億噸,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5500萬噸。預計在建揚迪采礦工程完工後,該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將達到6500萬噸以上。該公司所有生產礦山生產的鐵礦石都通過鐵路線運輸到丹皮爾港口混勻,裝船外運國際鐵礦石市場銷售。三是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羅布河鐵礦聯合公司是澳大利亞第三大鐵礦石生產公司。該公司的鐵礦資源集中在潘那瓦尼加附近的羅布河谷,礦脈延續近100公里,估計褐鐵礦儲量30億~40億噸。現生產礦山位於羅布河谷的MesaJ礦區,目前公司鐵礦年生產能力為3000萬噸。其建在MesaJ礦區的洗選試驗廠完成了為生產低AI0203的球團料的試驗。其在西安格拉斯礦床有含鐵大於60%的鐵礦儲量7億噸,可作為球團礦的原料,設計的鐵礦年生產能力為800萬~1000萬噸,正在完成可行性研究,有望近期開發建設。

閱讀全文

與恰那礦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日股份蓄電池 瀏覽:384
貨幣基金保險理財 瀏覽:550
快期期貨交易終端v3 瀏覽:202
富祥金融貸款有限公司 瀏覽:854
以嶺葯業融資融券 瀏覽:562
京東錢包里的理財基金 瀏覽:15
基金發行理財產品流程 瀏覽:739
2019年3月6日鮁魚圈玉米價格 瀏覽:446
信威集團補償10股 瀏覽:317
深交所大宗交易規則 瀏覽:111
京運通今日價格 瀏覽:970
反彈式發展匯率 瀏覽:665
期貨大佬訪談 瀏覽:322
崑山平安綜合金融有限服務公司 瀏覽:447
開個期貨平台代理 瀏覽:136
濟寧理財公司 瀏覽:799
國泰君弘策略交易 瀏覽:444
哈根金融租賃公司 瀏覽:28
金融平台投資被騙哪個公司 瀏覽:551
創業板正式交易前能申購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