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銀行貸款余額下降原因分析
一、強化宣傳,擴大我行的影響力。我行應通過營業網點內外的LED電子滾動字幕宣傳、農村集貿市場現場宣傳、派發宣傳單、郵儲網點懸掛橫幅、在各村醒目位置張貼噴繪廣告等形式進一步提高小額貸款的知名度。
二、在強化宣傳的同時也要注重老客戶的維系。老客戶的維系分為兩個方面,一是通過貸後維系老客戶及時了解客戶的貸款使用狀況和未來潛在的貸款需求,通過與客戶的良好合作將我行影響深入客戶心中,形成長期的業務往來;二是通過老客戶來宣傳我行的貸款,老客戶的經歷是值得其周圍的親戚、朋友借鑒的,利用老客戶周邊的「圈子」以點帶面,形成更多的潛在客戶,也將會是我們發展業務的一個重點。
三、積極開展市場調研,積極開發需求量大的潛在客戶源。對行業性的市場進行分析,通過多方面詢問、探索,掌握行業性市場大致的資金需求,確定該行業能否成為我行的真正潛在客戶。在確定潛在客戶源後改變等客上門的工作方式,針對該行業確定可行的貸款品種,對該市場進行宣傳營銷,及時走訪了解信貸需求情況。
四、加強風險管理,合規開展業務。在積極開展業務的同時我們仍舊要增強風險意識,樹立牢固的風險觀念,把控好風險,不能因為業務開展的需要而忽視風險隱患的存在。將信貸考核與風險把控和合規經營聯系起來,在依照原有的信貸績效考核辦法指定績效的同時,也應參考其他潛在風險因素和經營合規性,使其能夠對信貸績效產生一定的影響,這樣可以促使信貸員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對業務更加負責。對已發放的貸款仍舊要不定期對客戶進行面對面回訪,加強事後服務監督。
⑵ 不良貸款比例下降的原因
實際上,不良貸款率 = 不良貸款余額 / 貸款總余額
不良貸款率下降主要通過兩個途徑:
一是壓縮分子,就是減少不良貸款余額,主要通過催收貸款、對抵押物進行處置、進行不良貸款核銷或剝離等方式進行;
二是增加分母,即做大貸款規模,主要通過加快新增發放貸款實現。
近年來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的逐年下降,與上面提到的兩方面都有密切關系,銀行一般都會提出「雙降」目標,就是不良貸款余額(分子)、不良貸款率(等號左邊的結果)雙下降,對於前者主要是商業銀行加強風險控制、優化公司治理結構、提高不良貸款清收轉化效率等工作凸顯成效;而後者(不良貸款率)的下降,更多的是依託將分母做大,即加大貸款投放力度,來實現的,這點可以通過近幾年來全國信貸投放的天量規模可見一斑。
⑶ 想問一下,2020年上半年貸款行業是不是就要退出市場了,沒有發展的前景了
金融嚴監管 小貸行業面臨洗牌和分化
自2008年《關於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的指導意見》出台後,小額貸款公司經歷了一輪快速成長期;2017年,《關於小額貸款公司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與《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出台,為促進小貸公司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2019年7月,央行會同相關部門起草《金融控股公司監督管理試行辦法(徵求意見稿)》,明確了監管范圍,嚴格了市場准入和股東資質,強化資本來源真實性和資金運用合規性等。
截止至2019年中國小額貸款行業監管政策匯總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行業經營困境 實收資本與貸款余額走勢下行
2018年6月以來,全國范圍內小貸公司的實收資本與貸款余額呈現雙降態勢。據統計,
2019年上半年全國小貸公司的貸款余額9241億元,較年初減少309億元;實收資本8235億元,較年初減少128億元。貸款余額不升反降,顯示經營困境。
相反的是,2019年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持續增長,截至2019年二季度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45.97萬億元,同比增長13.0%。由此不難看出,金融機構與小額貸款公司相比,金融機構的投貸規模遠遠大於小額貸款公司,更為突出的是金融機構在2019年上半年投貸規模在增加,相反的,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存量規模竟然在下降,降幅在3%左右。
更多數據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小額貸款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⑷ 貸款利率不降反升會對企業產生哪些影響
貸款利率市場化已推行10個多月,但令人詫異的是,貸款利率不降反升,最終傳導至產業鏈下游,增加企業融資成本。對此,有經濟學家認為,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一環在於商業銀行,75%的存貸比考核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與此同時,大額可轉讓存單有望於近期試點,我國利率市場化再邁步
「真的為貸款熬白了頭,操碎了心。」在上海從事紡織生意的企業主李先生兩鬢已經泛起「霜白」。他無奈地告訴記者,從今年春節之後,他曾經整晚地睡不著,害怕銀行突然抽貸或者提高貸款利率,但如今這個噩夢彷彿又變為了現實。
「最近,銀行對我們中小企業貸款利率又上調了,上浮幅度一般在30%-50%,最高的甚至達到60%,銀行是一浮到底。而我們沒有國有大型企業那樣雄厚的資金,貸款成本的提升是一筆很大的開銷,別說貸不到錢,有時候真的不敢去貸。」李先生表示。
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目前上海地區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差不多在18%左右,假設貸款100萬元,每年就得還18萬元,還要再加上3%左右的手續費也就是3萬元,融資成本就接近21萬元,比去年整整高出了20%。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進程,自去年7月20日起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如今已經將近1年的時間了,但令不少像張先生這樣的企業主詫異的是,貸款利率並未因競爭而下行,反而穩中有升。據記者了解,僅2013年全年金融機構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上升了0.4%。與此同時,央行推出的貸款基礎利率也從去年10月的5.71%上升至今年的5.77%。
「下不去」的貸款利率顯然成為了壓在中小企業融資身上的「一座大山」。那麼究竟為何在貸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下,貸款利率不降反升?「存貸比」制度近年來緣何廣受爭議?利率市場化穩步推進—「大額可轉讓存單」惠利幾何?利率市場化「下一步」又該如何邁進?
貸款利率不降反升
5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 3月份非金融企業及其他部門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18%,比上年12月下降0.02個百分點。其中,一般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7.37%,比上年12月上升0.23個百分點。另外,從利率浮動情況看,3月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佔比為70.25%,比上年12月上升6.84個百分點。
「利率還是很高,3月份非金融部門的貸款利率加權平均是7點多,加上上浮,國有企業市場上貸款利率將近10%。」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喬依德表示。
根據數據,即便在利率市場化下放開貸款利率已將近1年,但貸款利率也並未像人們之前預想的那樣穩中有降,反而部分小幅走高,與此同時,執行上浮利率的貸款也未見下行。
「企業融資成本的居高不下主要是商業銀行的風險偏好降低。因此,在信貸資源很稀缺,而市場需求仍然很旺盛的情況下,貸款利率就很容易提升上去。」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浦發銀行(600000,股吧)戰略發展部總經理李麟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從目前來看,銀行貸款利率上升和資金面的緊張有關,可能屬於階段性現象。」
5月27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200億元28天正回購,較5月22日縮量超三成,中標利率繼續持平於4.00%。5月末最後一周,央行公開市場僅有500億元正回購到期,無逆回購及央票到期,是央行正回購縮量提前維穩的主要原因,再加上5月29日央行和財政部投放400億元國庫現金定存,該周公開市場有望延續小幅凈投放。此前一周,公開市場實現凈投放1200億元,創4個月來新高。
6月臨近,銀行理財產品攬儲跡象又現苗頭。「半年末時點將至,資金利率上行仍是大概率事件。」申銀萬國證券認為,事實上,在去年「錢荒」的教訓之後,今年銀行的「攬儲戰」已提前開始。目前銀行陸續推出跨半年末的理財產品,收益率雖未現大漲,但亦有小幅回升跡象,6月「錢荒」再現的概率較小,但資金壓力不容忽視。
一位商業銀行交易員也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證實了這一消息,表示當前資金面延續了緊平衡態勢,機構融入繼續增多,而融出更顯謹慎。
「受互聯網金融沖擊和金融脫媒(指在金融管制的情況下,資金的供給繞開商業銀行這個媒介體系,直接輸送到需求方和融資者手裡,造成資金的體外循環)影響,2013年以來,銀行業整體負債成本呈上升趨勢,由此帶動貸款利率向上遷移。」華夏銀行(600015,股吧)發展研究部研究員楊馳告訴記者。
但對於央行貨幣政策的引導,也有不少專家認為,不可「操之過急」。
「央行貨幣政策起引導作用,推動利率市場化,不是說一下子就能夠到位的,這其中得有一個過程,金融改革如何與市場以及政府之間共同協調共進,都存在巨大的挑戰。另外,最近CPI和PPI走勢背離,在這個過程中間,到底由什麼來反映利率的真實性,可能也是對分析者的考驗。」李麟進一步解釋。
「此外,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還反映在市場中每個主體對利率存有的一個敏感度,如今市場上有許多貸款的主體對利率市場化並不敏感,這就需要首先從國有企業入手,轉變政府職能,讓利率市場化這些主體對利率有充分的敏感度,從而大大影響利率市場化的效果。」李麟補充道,「說到底,是現在利率市場化還未進行徹底。」
在利率市場化專欄中,央行也強調貨幣政策框架向價格型調控的轉型需要經歷一個逐步完善和效果強化的過程,此時數量型政策工具和目標依然重要。從國際經驗來看,美日英三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持續時間均在十年及以上。因此,中國短期內需要數量與價格相互協助,共同完成調控目標。
「推進之後至少還得看運行幾年,才能夠考慮利率市場化大踏步向前推進,因為還得看看這個制度推行以後是否合適,市場是否接受,大家是否認同,運行效果到底如何。」連平告訴記者,「不在利率市場化本身,而在於利率市場化一系列配套設施是否建立完善。」
專家呼籲取消存貸比
貸款利率「不降反升」,讓不少專家學者將矛頭對准了存貸比這一歷時已久的貨幣監管制度,認為75%的存貸比考核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一時間呼籲取消存貸比的聲音「不絕於耳」。
所謂存貸比,是指商業銀行貸款總額除以存款總額的比值。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謂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
「貸款余額與存款余額的比例不得超過75%」這項規定發端於1995年7月開始實施的《商業銀行法》。該法雖經多次修改,但對存貸比的規定卻延續至今。
「在銀行資金來源和運用單一的情況下,存貸比無論是作為流動性監管指標還是貸款額度控制指標都曾經發揮了積極作用,但在金融脫媒的情況下,存貸比的弊端日漸顯現。」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過去10年,銀行的存款和貸款的增速基本是一致的,但從去年開始,存款的增速明顯跟不上貸款的增長,兩者相差兩個百分點。今年第一季度差距更大,貸款增速為13.9%,存款增速為11.1%,相差近3個百分點。
連平認為,在「存貸差」日益加大的今天,「存貸比」這一監管制度變得尤為「惹人非議」,「一方面銀行不願意放手貸款規模的投放,另一方面由於金融脫媒加快、互聯網金融進一步發展、IPO開閘以及財政存款難以大幅下放等因素,使得現在銀行存款增速明顯放慢。因此,存貸比監管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使得商業銀行在市場想盡辦法拉攏資金,比如每逢月末、季末、年末,銀行推出各類高收益的理財產品,這些都勢必會造成市場利率水平上升。」
具體來看,截至2013年末,已有多家上市銀行的存貸比全線「飄紅」:交行、民生、浦發、中信、光大、中行存貸比分別為73.40%、73.39%、73.01%、72.79%、72.59%、72.52%,其中招行以74.44%「穩居榜首」,逼近75%的監管紅線。此外,從趨勢上看,存貸比數據近兩年呈逐步攀升的態勢。市場流動性偏緊導致大部分中國上市銀行2013年末存貸比上升、流動性比例下降。
因此,連平分析,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將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如果同業存款也列入商業銀行存貸比考核的一個分目進行計算,商業銀行就可以簡單從同業市場獲得資金。將分母做大,銀行可以把更多貸款放出去,因此也就沒有必要像現在這樣疲於奔命,想盡一切辦法用很高成本把資金拉進。」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也持有相同觀點,其表示在《商業銀行法》對存貸比指標暫沒有取消之前,應盡快改變商業銀行存貸比的計算口徑,將非存款類金融機構在存款類金融機構的存款納入一般存款統計,同時把同業存款也計入存貸比的分母,承認吸收同業的存款也是資金來源之一,降低一般存款與同業存款之間的套利行為。
此外,呼籲取消存貸比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有更完善的指標代替存貸比反映銀行的流動性風險。「我國已經開始實施的巴塞爾協議中,已經引入流動性覆蓋率和凈穩定資金比率來監測銀行的流動性風險,這兩大指標覆蓋的資金來源和運用更全面,比存貸比這一傳統指標更准確。」李慧勇表示。
近日,監管部門對於「存貸比」這一制度的完善再一次提上「議程」:5月14日,上海銀監局發布《關於試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銀行業監管相關制度安排的通知》中顯示,「在試驗區業務開展初期不對試驗區業務和試驗區內分支機構下達單獨的貸存比考核指標」。這是監管部門首次公開強調對城市中的分支機構存貸比放鬆。
在連平看來,短期內取消存貸比考核並不現實,「即使要取消,從法律上來說還要有程序,至少還要1-2年的時間。」
試水大額可轉讓存單
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開金融機構貸款利率管制,這是長期實行利率管制的我國金融市場邁出的一大步,雖然其效果並未「立竿見影」,但央行推動利率市場化的腳步沒有放慢。中國人民銀行在《201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表示,目前我國同業存單市場已初具規模,而作為利率市場化的關鍵一環,面向企業、個人的大額可轉讓存單將有望於年內推出。
所謂大額可轉讓存單(NCDS),是由商業銀行發行,可在二級市場上轉讓的存款憑證,通常票面利率比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略高,且利率可以浮動,這是它與定期存款最大的不同。大額可轉讓存單一般期限為14天至1年,面向機構投資者發行的金額較大,例如在美國為10萬美元,面向個人投資者發行的金額相對較小,美國的最小面額為100美元。
家住上海的張女士只看了一眼今年第二期憑證式國債(一年期僅3.6%的票面年利率),便連連搖頭說:「我是不會買的。」張女士很堅定地告訴記者,這幾年來一直在買銀行的理財產品,雖然現在的收益率和春節前後那段時間不能相比,但是想要買到1年期5%收益率的理財產品還是挺容易的。
而張女士可能不清楚的是,以後一年期國債這種穩妥的理財方式,可能將逐步被銀行所發行的大額可轉讓存單所取代。
設想一下,不久的將來,張女士去銀行購買理財產品時,工作人員會向她介紹大額可轉讓存單:一種市場化定價的存款單證,憑證上印有一定的票面金額、存入和到期日以及利率,到期後可按票面金額和規定利率提取全部本息。收益率不錯,也可以通過銀行隨時轉讓給其他儲戶,自由買賣,轉讓時的利率隨行就市。
「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對普通居民而言,無疑在其投資方式中又增添一類新的理財工具。」李麟告訴記者,「與此同時,這種產品擁有兩個非常突出的優勢,首先是流動性好,其次相對於與第三方對接,或者兩頭在外的其他理財產品來說,由於大額可轉讓存單是定向發行,並且通常是銀行和個人之間或者是銀行和發行對手之間的交易,更接近於存款,儲蓄性質更強,因此對於個人儲戶—尤其是風險偏好較低的儲戶,將會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另外,在極端情況下,比如股市融資高風險,債市配置又會出現剛性兌付,儲蓄大量迴流時,大額可轉讓存單將會非常受歡迎。」李麟補充說。
對於將來大額可轉讓存單可能的具體實施細節,目前不少銀行負責人表示,細則還未推出,但屆時會在總行的設計安排和統一發布下時時跟進。「我們也非常希望細則的正式落地,會時刻關注,相信總行正在研究之中。」上海農商銀行自貿區分行副行長季容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李麟預測,未來中小銀行推大額可轉讓存單的動力更大,其次大額可轉讓存單的購買起點相對來講並不會低。「如果購買起點太低的話,銀行的成本會比較高。所以,在試點階段,大額可轉讓存單的購買起點可能會設置得較高,至少在100萬元左右。」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會有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分拆代銷,從而降低門檻。期限可能為1個月、3個月、6個月、9個月和1年,一般不超過1年。利率可參考同期限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SHIBOR)或者目前運行的同業存單利率定價。
據了解,大額可轉讓存單起源於美國,1973年美聯儲發行大額可轉讓存單,成為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的重要切入點,並逐漸成為銀行資金的主要來源。同樣,這一貨幣市場工具也在1979年的日本利率市場化和1994年韓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起到「敲門磚」的作用。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僅剩「臨門一腳」—存款利率的放開。
「針對個人的大額可轉讓存單的推出,可視為我國取消存款利率管制、利率市場化向前推進過程中的重要一步。」連平認為,「存款利率放開的時間表既然已經確定,這將倒逼大額可轉讓存單的啟動。根據國際經驗,大額可轉讓存單將根據先大額後小額、先長期後短期的順序漸次推出。」
⑸ 工行個人貸款下降原因
貸款額度和利率下降是根據你個人的收入,負債,,資產,學歷,徵信等情況總體考核的
⑹ 網商貸的額度突然降了是怎麼回事
經營狀況下降 如果你近一段時間的企業經營狀況沒有以前那麼好了,營業收入有所下降,那麼就可能導致網商貸額度突然降低。畢竟,營業收入下降常常會導致還款能力下降。
一:好評率 好評率代表一個商家的誠信程度。如果企業、店鋪的好評論持續下降,那麼就會導致網商貸授信額度突然降低。
二:退款率 退款率與一家企業的產品、服務有很大關聯。如果你的退款率大幅提高,說明企業的產品、服務出現了很大問題,那麼也會導致網商貸額度突然降低。
三:信用記錄 因為網商貸以無抵押貸款為主,所以信用記錄對授信額度有很大影響。網商貸額度突然降低了很有可能是信用記錄下降導致的。 以上,希財君為大家詳細分析了網商貸額度突然降低了的原因。總的來說,是大家的綜合信用情況出現了下降...
四:強大的系統支持,由於網路貸款都要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發生,銀行必須建設一個強大的信貸系統予以支撐,這個系統必須能接受貸款申請,進行對客戶的綜合分析,最終發放貸款。
五:由於C2C平台每天發生交易數量巨大,這個強大的系統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是任何一個商業銀行都難以承受的,因此相關的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必須進行協調溝通,讓每一個商業銀行都能參與其中,隨著這類貸款規模的擴大,最終的貸款成本會比常規貸款具有極大的成本優勢。
六:網路平台發布的大量放貸人信息中,有不少是以「貸款公司」、「融資公司」等名義對外發放貸款。而事實上,必須是經國家批準的金融機構方可從事信貸融資等金融服務,擅自從事金融活動者往往會因為「非法集資」、「非法吸引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管理秩序而被追究法律責任。
七: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互聯網正在逐步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未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將為之改變。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各個行業也正在針對互聯網的普及發生轉變。最典型的如,零售。
八:網上貸款也正在成為一種趨勢,藉助互聯網的優勢,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貸款申請的各項步驟,包括了解各類貸款的申請條件,准備申請材料,一直到遞交貸款申請,都可以在互聯網上高效的完成。 與之相應的,一批網上貸款中介公司的興起,也為網上貸款的普及與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九:網路貸款化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能力還很有限,其自身在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不過,基於電子商務而興起的網路貸款正帶來信貸理念和模式的變化,將為構建我國多層次融資平台提供可能,而多層次融資平台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關鍵。
⑺ 影響銀行信貸規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響銀行信貸規模的因素有以下:
第一、貸款金額大小
銀行出於資金風險的考慮,同時也為了降低壞賬率,銀行在審批貸款時,特別注意把控貸款額度。貸款數額越大,其風險就越大。因此,兩個條件差不多的人同時申請,銀行多半會對申請貸款金額較小的人優先放貸。
第二、貸款期限長短
對於銀行來說,銀行不太喜歡期限過長的貸款申請,這類貸款佔用銀行的信貸資金較長,降低了銀行資金的利用效率,加大了資金的風險。因此,銀行在發放周期長的貸款時,都會要求貸款申請者提供抵押或者擔保。
第三、貸款者還款能力
對於銀行來說,在審核貸款申請時,貸款者的還款能力也是其決定的重要參考,而還款能力又與貸款者的工作性質、收入多寡相關。收入幾乎差不多的兩人,銀行更傾向於工作性質穩定的人。
⑻ 扶貧貸款下降原因
帶款下降的原因是有很多人不想申請貸款了,畢竟將來申請貸款還需要還款,包括利息等等,所以有的人覺得不劃算就不在申請貸款了。
⑼ 社會融資規模下降說明什麼
1.民間借貸的規范
2.小額公司,擔保公司,P2P模式公司的大力發展
3.銀行融資業務的規范
4.投資者預期回報的降低
從長期角度來說收益最大的是中小企業,對於中小企業的融資環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為社會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打破國企獨大局面。
⑽ 長期借款 大量 下降 表明
企業的資金狀況改善。一流債增加有幾種可能:一是應付賬款、預收款項增加,說明企業無息佔用了他人的資金,對企業是有利的。例如世界500強之首家樂福公司就沒有一分錢貸款,其流動負債全部來自應付賬款(或預收),這樣的資金成本幾乎為零。二是應付職工薪酬增加,說明企業拖欠工資,需要引起重視,不要弄到法庭上。三是應交稅費增加,對企業也不太有利,有被查被罰的風險。
二、非流動負債也增加說明長期借款或長期應付款增加。流動負債和非流動負債都增加,說明企業資金佔用大而只能通過增加負債來解決困難。可能引發的原因:存貨佔用造成,有可能是儲備需要,也可能是產品升級換代造成存貨積壓,庫存上升;銷售困難,銷量減少而不能及時消化掉庫存和在製品,生產規模不變的前提下使庫存被動上升;企業大規模擴大再生產,固定資產投入較多,使固定資金佔用上升。
四、財務報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度增長說明了什麼說明資產減值的跡象比較明顯,提取減值准備啊,財務分析其他應收款,其他應收款主要內容包括應收的各種賠款、罰款,如因企業財產等遭受意外損失而向有關保險公司收取的賠款等;應收的出租包裝物租金;應向職工收取的各種墊付款項,如為職工墊付的水電費、應由職工負擔的醫葯費;備用金(向企業各職能科室、車間、個人周轉使用等撥出的備用金);存出保證金(如租入包裝物所支付的押金);預付賬款轉入;其他各種應收、暫付款項。其他應收款大幅增加的原因可從以上這些因素分析。
三、長期借款一般用於擴大施工生產經營,添置機械設備,建造廠房等。這類項目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且佔用期限較長。但也有增加長期借款用於滿足短期資金需求,這就需要結合企業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希望幫助到你。
四、會計要素增減的九種情況1.用銀行存款購入材料:一項資產(原材料)增加,另一項資產資產(銀行存款)減少。
2.用銀行借款歸還前欠A單位貨款:一項負債(短期借款)增加,另一項負債(應付帳款)減少。
3.用盈餘公積金轉作資本:一項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另一項所有者權益(盈餘公積)減少。
4.向銀行借入長期借款,存入銀行:一項資產(銀行存款)增加,另一項負債(長期借款)增加。
5.收到所有者投入固定資產:一項資產增加(銀行存款),一項所有者權益(實收資本)增加。
6.用銀行存款支付前欠B單位貸款:一項資產減少(銀行存款),一項負債減少(應付帳款)。
7.經批准,用銀行存款歸還所有者×××股金:一項資產減少(銀行存款),另一項所有者權益減少(實收資本)。
8.將長期借款轉為投入資本:一項負債減少(長期借款),另一項所有者權益增加(實收資本)。
9.用盈餘公積金彌補職工福利費:一項所有者權益減少(盈作公積金),一項是負債增加了(應付福利費)。所以說,向銀行借入長期借款,存入銀行:一項資產(銀行存款)增加,另一項負債(長期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