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近兩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

近兩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

發布時間:2022-05-02 17:02:28

㈠ 反映我國經濟增長的統計指標有哪些

反映國家經濟總體狀況的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國界范圍內)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所有最終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GDP是國民經濟核算的核心指標,也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總體經濟狀況重要指標。
供參考。

㈡ 國民經濟增長的七大指標是什麼

一、 關於主要指標

國民經濟指標非常多,僅《中國統計年鑒》中發布的統計指標就有數千個。就宏觀經濟指標來說,至今國際上也沒有一個完全統一的宏觀調控指標體系。經過長期探索,並借鑒一些國家的經驗,黨的十六大確定了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這里重點報告一下這四大指標。

(一)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衡量經濟發展的主要指標,是一個寬泛、綜合的概念,是國力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體現。所以,幾乎所有國家都把經濟增長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目標。

考察經濟增長的最常用指標是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其增長速度。GDP代表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和個人在一定時期內全部生產活動(包括貨物和服務)的最終成果,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了中間投入價值後的余額,也就是當期新創造財富(包括有形和無形)的價值總量。國內生產總值是對一國總體經濟運行表現作出的概括性衡量,具有國際可比性,是聯合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中最重要的總量指標,為世界各國廣泛使用並作國際比較。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薩繆爾森在《經濟學》教科書中把GDP稱作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發明之一」。GDP核算有三種方法:一是生產法,由一二三產業增加值的總和來表示,各產業增加值的計算方法是各產業總產值減去中間消耗;二是收入法,用勞動者(個人)收入、國家稅收(含規費)、企業利潤和折舊的總和來核算;三是支出法,用居民消費、政府消費、固定資本形成、存貨增加、凈出口幾項的總和來核算。實際上,任何國家的核算結果都不可能絕對准確地反映實際情況。但只要按照科學的態度去做,核算出的GDP及其增長率是可以基本反映總體經濟增長水平和發展趨勢的。

GDP是考察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但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並不是萬能的。一是它不能反映社會成本,二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三是不能反映經濟增長的效率、效益和質量,四是不能反映社會財富的總積累,五是不能衡量社會分配和社會公正。如果只注重經濟總量和速度的增長,而不顧資源損失、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就有可能造成經濟增長了,而人民生活質量卻下降了的局面,甚至經濟本身也不可能持續增長。因此,我們應該採取科學的態度對待GDP。既需要高度重視它,卻又不能片面地去追求其增長速度。

很多人都注意到這樣一個現象,就是我國各地區GDP的匯總數比國家核算的GDP數要大。從2000到2003年,各省區市核算的GDP增長速度的平均數,比國家統計局核算的全國數分別高出1.7、2.0、2.6和2.8個百分點,差距呈逐年擴大趨勢。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價格因素。以前地方統計工業產品大多使用1990年不變價,而十幾年來工業產品的結構和內涵已發生很大變化,國家統計局在核算時考慮了這些因素,做了適當調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統計局決定從今年起全國和各地區工業和農業不變價增加值一律採用價格指數縮減法計算,以解決這一問題。二是跨地區的人員、物資、資金流動規模越來越大,在地區核算中是難以區分的,往往出現重復計算的問題。跨地區的大公司(企業集團),其總公司和分公司的經營活動在地區核算中也容易產生重復統計的現象。三是統計方法不同。如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很多地區還沿用全面報表數據進行統計。國家統計局對規模以下工業則是通過直屬企調隊抽樣調查資料進行計算的。四是統計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國的統計網路還不能完全覆蓋第三產業的各個方面。由於第三產業統計領域的薄弱,為地區調整核算留下了很大的空間,往往「總量不夠三產湊」。五是受年初預期目標的影晌。各級政府制訂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往往自上而下層層加碼,於是統計數據就相應層層加「水」。多年來的數據顯示,各省區市匯總GDP增長率高於全國核算數2個百分點左右,而省內各地市匯總的增長率又高於省級核算數2個百分點左右,各縣級匯總的增長率又高於市級核算數1~2個百分點。六是思想認識有偏差。有的地方按GDP增長率等指標排隊,統計數據成了基層幹部的「政績單」,上報數字時往往左顧右盼,相互攀比,甚至不惜弄虛作假。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改革統計體制,加強基礎工作,改進統計方法。比如,可以借鑒國外經驗,實行GDP下算一級的辦法。美國、德國、義大利等許多國家,各州、省都不進行本地區GDP的核算,而是由國家統計部門統一核算後分解到各地區。省對地市也下算一級。同時,國家統計局正在從數據採集、方法制度以及信息發布等各個環節積極推進GDP核算制度的改革。

另外,根據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國家統計局正在積極開展綠色GDP的研究。綠色GDP是在傳統GDP數量的基礎上,扣除或增加環境、資源和生態變化的價值量因素。但具體核算非常困難,至今還沒有一個國家真正實施,都處於研究階段。去年,國家統計局已經會同有關部委、科研部門、大專院校等單位,就綠色GDP問題開展課題研究。作為一個過渡性措施,我們在2003年統計公報中已設立了一個「衛星賬戶」指標體系,即在公布GDP數據等各項指標的同時,把環境、資源、生態等的變化情況單列出來,由此可以看出為實現經濟增長在這些方面付出的代價,以警示世人;或者反映出在這些方面取得的成果,以激勵大家。

(二)就業

就業狀況通常用失業率來衡量。目前我國主要使用城鎮登記失業率來反映。2003年我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3%。城鎮登記失業率指標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反映就業情況。比如,外來勞動力中的失業人員、不願進行登記的失業人員和已經登記失業但實際處於隱性就業的人員還不能得到完全反映。所以,還需要按國際通用做法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通過科學設計調查方案,採取抽樣調查的辦法,獲得調查失業率數據。對此,國家統計局作了長期探索,並在部分地區作了試點。從幾年的試點情況看,調查數據可以基本反映我國勞動力就業情況,為制定宏觀經濟政策提供有關依據。2000年人口普查的直接調查失業率為7.12%,據今年5月對48萬個樣本量調查,與國際同口徑的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未公布),比登記失業率高一些。最近,統計局已與發改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名就建立勞動力調查制度問題向國務院提交了報告,制定了具體實施方案,技術准備已完成,一經批准很快就可以在全國城鎮開展調查失業率的統計工作。為滿足有關部門用於失業保險金的發放和對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幫助的需要,登記失業率統計還將繼續保留。

(三)價格

目前,我國從生產、建設領域到流通、消費領域,已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價格指數體系。主要有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農業生產價格指數、工業品價格指數(包括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房地產價格指數和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等。

這里僅以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代表作一說明。該指數反映城鄉居民購買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的變動情況,是分析和制定貨幣政策、價格政策、居民消費政策、工資政策以及進行國民經濟核算的一個重要依據。按國際慣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還是反映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的調查范圍是城鄉居民日常生活消費的全部商品和服務項目,主要包括食品、煙酒及用品、衣著、家庭設備及用品、醫療保健、交通和通信、娛樂教育和文化用品、居住等八大類。根據全國550個市縣、近12萬戶城鄉居民家庭(其中城市5萬戶、農村7萬戶)的消費支出資料,並結合相關市場資料,從中選取了251個基本分類、約700個品種、120萬個以上價格,作為經常性調查項目,並計算其相應的權數和指數。具體是由國家統計局直屬的全國調查系統以定時、定點、定人的直接調查方式採集數據的。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變化,消費品類的權數已由1995年的91.0%下降到2004年的76.64%,其中糧食的權數相應由6.37%降到3.12%;而服務類的權數則由1995年的9.0%上升到2004年的23.36%。我國選用的品種數、調查價格數、調查地區數都比西方國家多,計算方法也採用了國際通用的鏈式拉氏公式。經國際專家嚴格論證,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和工業品價格指數已登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全球數據通用公布系統(GDDS)網站,因此不僅具有法定的權威性,而且方法是科學的,結果也是可信的。

(四)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國家與其他國家商品、服務貿易和資本流動的結果。實現國際收支基本平衡是保持國家宏觀經濟穩定的重要條件之一。在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快的形勢下,維持國際收支平衡對穩定物價、促進經濟增長更有重要意義。當然,適度的順差或逆差是允許的。

國際收支平衡由經常項目(主要是貨物和服務進出口,生產經營要素收入)、資本項目和統計誤差三個部分組成。

由於國際收支表一般比較滯後,我國在月度、季度分析中經常通過進出口貿易和外商直接投資以及國家外匯儲備等情況來觀察國際收支狀況的變化。
(五)固定資產投資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城鎮固定資產投資,通過全面報表層層上報匯總得出,按月公布。城鎮固定資產投資是今年開始採用的新口徑,與原來的國有及其他經濟類型固定資產投資相比,增加了城鎮集體、私營個體投資以及城鎮工礦區私人建房的投資。目前(2004年一季度)約佔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80%。二是農村固定資產投資,採用抽樣調查方法取得,只有季度數據。所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只有季度數據。固定資產投資額不能等同於固定資本形成總額。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是GDP核算中的數據,要在固定資產投資額中扣除土地購置費、舊建築和舊設備的購置費等項目,因為這些不屬當期新增財富。同時,還要加上商品房銷售增值等項目。

(六)工業增加值

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二是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是指全部國有工業企業及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工業企業實現的增加值,是通過全面報表取得的,為月度公布指標。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是年產品銷售收入低於500萬元的非國有工業企業的增加值,是採用抽樣調查取得的,為季度公布指標。目前(2004年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占總的工業增加值約近70%。

(七)居民收入

通常分別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來表示。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指農村住戶人均當年從各個來源得到的總收入相應地扣除了家庭經營費用支出、稅費、生產性固定資產折舊、贈送農村外部親友等支出費用後的收入總和,反映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情況。在季度調查中,只有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指標,它與人均純收入的區別在於沒有包括實物性收入,沒有扣除相應的生產費用支出。社會上常有人反映統計局發布的居民收入數與他們自身的情況差別很大,於是批評統計部門數據不真實。而我們公布的是全國平均數,具體個人一般是難以完全對號入座的。平均數也確實掩蓋了收入分配的差距。

㈢ 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指標有哪些

1、衡量經濟增長常用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其增長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GDP是考察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但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它並不能反應經濟的增長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長,因為高增長的身後很有可能是高浪費和高污染。我們國家近年一直倡導要摒棄黑色GDP爭取綠色GDP就是這個意思。
2、就業:失業率,我國主要採用城鎮失業率來反映。
3、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農業生產價格指數、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包括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房地產價格指數等。
4、國際收支:我國一般採用測度 進出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國家外匯儲備等情況來反映。

㈣ 中國近20年的GDP數據和各年GDP增長速度

年份 GDP(億元) 增長率
2000 99214.6 8.40%
2001 109655.2 8.30%
2002 120332.7 9.10%
2003 135822.8 10.00%
2004 159878.3 10.10%
2005 183084.8 10.20%
2006 211923.8 11.60%
2007 249530.6 11.90%
2008 300670 9.00%
2009 340507 9.10%
2010 397980 10.30%
2011 471564 9.20%
2012 519322 7.80%
2013 568845 7.70%
2014 636463 7.40%
2015 677000 6.90%
2016 744127 6.70%
2017 827121.7 6.80%
2018 919281 2.1%
2019 986516 6.0%
2020 1015986.2 2.3%
1、 2021年7月15日,國家統計局介紹2021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
2、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按國家市場價格計算的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常被公認為是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核算體系中一個重要的綜合性統計指標,也是我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的核心指標,它反映了一國(或地區)的經濟實力和市場規模。
3、 國內生產總值是用最終產品和服務來計量的,即最終產品和服務在該時期的最終出售價值。一般根據產品的實際用途,可以把產品分為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所謂最終產品,是指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可供人們直接消費或者使用的物品和服務。這部分產品已經到達生產的最後階段,不能再作為原料或半成品投入其他產品和勞務的生產過程中去,如消費品、資本品等,一般在最終消費品市場上進行銷售。中間產品是指為了再加工或者轉賣用於供別種產品生產使用的物品和勞務,如原材料、燃料等。GDP必須按當期最終產品計算,中間產品不能計入,否則會造成重復計算。
4、 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市場價值的概念。各種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在市場上達成交換的價值,都是用貨幣來加以衡量的,通過市場交換體現出來。一種產品的市場價值就是用這種最終產品的單價乘以其產量獲得的。
5、 國內生產總值一般僅指市場活動導致的價值。那些非生產性活動以及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計入GDP中,如家務勞動、自給自足性生產、賭博和毒品的非法交易等。 第四,GDP是計算期內生產的最終產品價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
6、 GDP不是實實在在流通的財富,它只是用標準的貨幣平均值來表示財富的多少。但是生產出來的東西能不能完全地轉化成流通的財富,這個是不一定的。

㈤ 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主要經濟指標有: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

2、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

3、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5)近兩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擴展閱讀:

常用的宏觀經濟指標有: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

㈥ 國民經濟主要指標都包括哪些

國民經濟主要指標包括:

國內生產總值(GDP)、居民消費指數(CPI)、工業品出廠價格(PPI),此外還有樓市價格、股市狀況、消費者信心指數、貿易順差或逆差、恩格爾系數、還有比較新的如人類發展指數等等。

㈦ 中國的近幾年GDP

國家統計局修正2004年中國GDP為16萬億,較原水平提高了2.3萬億元(16.8%)。增長主要體現為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向上修正。200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上調占調整總量的93%。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也由原先的32%提高到41%。

●調整後,中國已超越義大利成為世界第6經濟大國,並且05年將很有可能超過法國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之後的第5經濟大國。GDP數據的提高也使得中國距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人均GDP2500美元)目標的實現更近一步。我們預期政府可能上調2020遠景目標。

●新數據顯示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進程有可能加速。一,修正後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降低,人民幣升值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將更小;二、調整後的外貿順差佔GDP的比重依然偏高。此外,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國際經濟舞台上地位的不斷加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參與世界經濟並幫助糾正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將有更高的期望。三、人民幣匯率靈活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固定匯率制度常常讓其他小型經濟體獲益,而今固定匯率制的名義「錨」作用對於規模不斷擴大的中國經濟而言已不再那麼重要。

●一些結構性指標的改善可能給予政策制定者更大的運作空間,例如可能採用更加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進一步放緩結構性改革的迫切性以維持經濟、就業率的穩步高速增長。我們維持以往中國經濟「遠慮大於近憂」的觀點:盡管出口和私人部門的投資增速可能放緩,中國經濟2006年依然可以保持9%左右的高速增長;短期內出現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和通貨緊縮的風險小於中長期。

正文:

GDP修正主要內容:

國家統計局依據2004年進行的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對2004年的GDP數據進行了修正。修正後的2004年GDP約為16萬億元,比原公布數增加2.3萬億元(16.8%)。調整主要體現為第三產業增加值的向上修正。2004年第三產業增加值為6.5萬億元,上調了2.1萬億元,佔GDP調整量的93%。第三產業佔GDP的比重也由原先的32%提高到41%。調整的具體內容及對一些重要經濟指標的影響請參見表1。

過去二十年經濟的增長率更高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改革開放起,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原統計數據顯示過去二十年中GDP的平均增速達9.4%。此次修正表明實際上GDP的增速將更高,因為第三產業業的增長速度比以往統計的增速更快。第三產業在2004年佔GDP的比重達到了41%,而這一數字在1984年僅為25%,是三大產業中比例最小一個。此次修正將過去二十年的經濟年平均增長率提高了0.9個百分點。

上調居民收入水平

調整後,中國已超越義大利成為世界第6經濟大國,並且05年將很有可能超過法國至少成為繼美國、日本、德國、英國之後的第5經濟大國。

此次修正將2004年人均GDP從1,272美元上調16.8%達1,486美元,使中國距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人均GDP2500美元)的目標更近了一步。即使不考慮人民幣升值因素,2005~2020年的經濟年均增長率僅需3.5%即可。這比調整前的水平所要求的增速低了1.1個百分點。因此,我們預期政府很有可能會上調這一遠景目標。

行業結構更加合理

國家統計局GDP統計所使用的生產法把經濟劃分為三大產業:第一產業主要包含農林牧漁業;第二產業主要包括采礦業、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包括各種服務業。以往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僅為32%,而在此次修正中,該數值將上調至41%,略微低於其他經濟體在相同發展階段的水平。例如,中國當前的人均GDP水平與60年代的韓國相近,而當時韓國的服務業比重為45%。第二產業佔GDP中的比重由原先的53%降為46%。這顯示中國經濟的產業結構比原先數據顯示的要更為合理。

尖銳的結構失衡問題有所緩解

中國經濟向來被視為過度依賴出口,外部經濟失衡的問題嚴重。貿易順差從過去幾年佔GDP的2%迅速攀升到在今年三季度的6%(修正前數據),人民幣升值壓力凸現。而此次修正顯示實際貿易順差佔GDP比重比原比重小約14%,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有助於緩解匯率升值的預期。但我們認為實際上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進程有可能加速。

1. 修正後的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降低,人民幣升值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將更小。服務業屬於非貿易部門,上調服務業產值意味著匯率升值對於經濟的沖擊要低於以往預期。另外,修正後中國貿易順差相對於GDP的比例依然較大,匯率加速升值的壓力依然存在。

2.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擴大,在國際經濟舞台上地位的不斷加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參與世界經濟並幫助糾正全球經濟失衡的問題將有更高的期望。

3. 人民幣匯率靈活性有待進一步提高。固定匯率制度常常讓其他小型經濟體獲益,而今固定匯率制的名義「錨」作用對於規模不斷擴大的中國經濟而言已不再那麼重要。

由於絕大部分服務為非貿易性,往往在國內消費,因此消費總量及消費率亦有所提高。上調服務業比重表明以往消費增速被低估。此外,由於服務業的投資增長率總體低於工業,因此我們估計2004年消費佔GDP比例將從修正前的53%提高到55%,而投資佔GDP的比例將從修正前的44%下降至42%。經過修正,投資比率過高、消費較低的結構性問題有所緩解。然而與國際水平相比,中國的投資率依然很高,消費率依然偏低。

通脹數據也需調整

雖然修正後的數據似乎可以更全面地反映整個服務業,但這亦有可能引發更多的問題。由於經濟增長與其他宏觀變數相互關聯,特別是通貨膨脹,因此經濟總量(增長)的變動可能引發通貨膨脹率的變動。隨之帶來這樣一個問題,是否需要調整通貨膨脹以反映新的GDP數據,如何調整通脹數據? 近幾年服務價格增速普遍快於貨物價格,表明用GDP平減指數(deflator)或個人消費支出(PCE)平減指數衡量的通貨膨脹也要比以往預期更高。

對市場利好;但政策制定者需保持警惕

GDP數據的調整向世界展示了一個更強大的中國,這對於市場而言無疑是個利好:投資者對於產能過剩或投資擴張過度的憂慮將有所緩解;境外投資者將在中國的消費領域——包括金融服務、零售和房地產業——開展積極投資擴張。

雖然此次修正使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看上去不如原先想像的嚴重,如貨幣、信貸、投資、貿易順差、財政赤字、債務、單位產出能源消耗等指標所降低,但結構性問題依然尚未解決,有的還依然突出。政策制定者們仍需保持警惕。

結構性指標的改善更有利於政府維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勢頭,中國經濟「遠慮大於近憂」

然而,這些指標的改善可能給予政策制定者更大的運作空間,例如可能採用更加積極的財政貨幣政策,甚至放緩結構性改革以維持經濟、就業率的穩步高速增長。

我們維持以往中國經濟「遠慮大於近憂」的觀點:盡管出口和私人部門的投資增速可能放緩,中國經濟2006年依然可以保持9%左右的高速增長;短期內出現經濟增速大幅放緩和通貨緊縮的風險小於中長期。
參考資料:http://www.eastmoney.com/051222,166609.html

㈧ 國民經濟指標是什麼

我國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主要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GDP)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所有常住單位, 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和提供的最終產品的價值,它是社會總產品價值扣除中間產品價值後的余額,也是社會最終使用於消費、投資和凈出口產品價值之和。國內生產總值的
核算范圍包括了國民經濟各行各業,在價值構成上避免了中間產品的重復計算,因而能全面地、確切地反映全社會經濟活動的最終成果,並具有國際可比性,所以成為社會生產與使用核算的核心指標。 國內生產總值 = 總消費 + 總投資 + 凈出口
(1) 總消費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用於貨物和服務的全部最終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社會消費,前者指居民個人滿足物質與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消費,後者是社會公共服務部門提供給全社會享用的消費。
(2) 總投資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投資支出合計,分為固定資產形成和庫存增加兩項。 固定資產形成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購置、建造的固定資產價值,包括各種有形的固定資產和無形的固定資產投資。庫存增加是指常住單位在核算期內庫存實物量變動的價值。一般
採用 「差額法」 計算,即期末與期初庫存價值差額作為庫存。

㈨ 中國經濟發展數據

春節黃金周市場年味濃、消費旺;外貿下滑但先行指標預示二季度出口壓力有望緩解;吸收外資與對外投資開局良好;消費物價溫和上漲,工業價格降幅收窄……陸續發布的首月核心經濟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經濟實現平穩開局,盡管趨穩基礎仍需進一步鞏固,但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勢頭強勁。
民生指標「穩」字當頭
新常態下評判中國經濟需要新視角。除了速度指標外,更需時常掂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
「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能夠平穩,我們並不追求高速度」,在國新辦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面對中外媒體如是說。
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1.8%,盡管漲幅較上月有所反彈,但去年以來消費物價溫和上漲的態勢得以延續。
業內專家分析認為,1月份物價漲幅反彈明顯受到食品價格上漲的拉動,而春節市場需求上升、消費高峰期間出現大范圍惡劣天氣等因素,加劇了食品等價格上漲壓力,不過這種季節性波動對全年CPI走勢影響不大。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指出,由於工資水平和服務需求的剛性增長,1月份服務價格同比上漲2.2%,超過了同期CPI漲幅,成為驅動消費物價上漲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這種變化也體現了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經濟結構優化的新趨勢。」
就業「穩」,中國經濟大的基本面就能「穩」。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新增就業累計達到6431萬人,年均新增1286萬人,這兩項指標比「十一五」時期均增加11.4%。來自中國政府網的消息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調查失業率統計范圍擴大至全國所有地級市,調查失業率仍保持在5%以下。
就業形勢穩定,一方面得益於經濟增量不減、服務業發展、人口結構變化等因素;另一方面,在大力推進「雙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等方面的政策出台後,創新創業逐漸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在吸納就業方面功不可沒。
2015年,我國全年新登記企業443.9萬家,增長21.6%,這意味著平均每天「誕生」的新登記企業約1.2萬家。去年大學生自主創業比例比上一年提高了6.8%,初步統計有240多萬返鄉農民工在創業。
當前中國經濟仍然面臨較大下行壓力,鋼鐵、煤炭等行業去產能任務艱巨,下一步就業形勢是否可能發生逆轉?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對此明確表示,我國就業增長具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加上創業帶動就業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有關部門也將多措並舉做好化解過剩產能職工安置工作,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宏觀經濟「新」意正濃
當中國百姓歡度農歷新年假日時,國際資本市場在人們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憂慮中出現動盪,日本、歐洲股市重挫,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探,避險情緒則不斷推升金價。
「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堪憂。」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分析,目前全球債務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超低利率帶來的負面效應逐步積累,而去杠桿將不可避免地影響全球經濟增長,此外美聯儲加息為全球經濟帶來不確定性,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進入了中速增長軌道,總需求不足將成為常態。
嚴峻復雜的國際經濟環境中,中國經濟難以獨善其身。今年1月份,我國進、出口再次出現「雙降」且降幅加深;當月製造業PMI小幅回落,顯示經濟趨穩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
然而,中國經濟從來都是在挑戰中成長的。壓力之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新」意更加凸顯。
——網路消費和服務消費蓬勃發展。1月份,商務部重點監測網路零售企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4.5%;當月全國電影票房收入38.5億元,增速接近50%。春節黃金周,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約7540億元,增長11.2%。
——更加註重通過有效投資惠民生、穩增長。國家發展改革委披露,今年1月份,發展改革委共審批核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21個,總投資541億元,且集中在水利和能源等民生領域。
——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占外貿總值的57.4%,較去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成為拉動出口的主要力量,特別是民營企業進出口佔比進一步提升。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認為,外貿結構調整和動力轉換加快、發展質量效益進一步提高的勢頭在新一年得以延續。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等引領下,1月份我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同比增長18.2%。在為世界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的同時,中國經濟的平穩態勢,也使得外資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1月份,全國利用外資金額882.5億元,增長3.2%,外資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提升。
從最新公布的數據看,1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降幅比上月縮小0.6個百分點,結束了此前PPI連續5個月-5.9%的運行態勢。
民生證券宏觀分析師張德禮認為,PPI降幅收窄既有低基數效應和人民幣貶值帶來輸入型通脹壓力等原因,也有供給側改革加快去產能,從而對上游原材料領域價格產生一定支撐的影響。隨著推進去庫存去產能,年內PPI同比跌幅有望繼續收窄。
放眼全年「變」中求進
今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開年以來,各項改革頻頻發力、利好頻傳:
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力度,持續為企業松綁減負,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清障搭台。
確定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五項重磅政策措施,部署建設雙創基地發展眾創空間,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培育新動能。
居住證制度實施,放寬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條件,完善土地、城鎮住房等制度……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一步打破城鄉「二元制」堅冰,更大釋放內需潛力。
一方面確定進一步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的措施,促進企業脫困和產業升級;另一方面打出金融支持工業增效升級、持續清理規范涉企收費等一系列「組合拳」,從不同層面發力,壯大實體經濟。
美國耶魯大學高級研究員斯蒂芬·羅奇表示,中國政府已經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這些舉措令人振奮。對於中國經濟未來面臨的挑戰,關鍵在於落實改革措施。
潘建成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結構性問題,宏觀政策取向要把握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平衡,兼顧長期目標與短期問題。例如,下一步投資應注意遵循「補短板」原則,投向生態治理、扶貧攻堅等薄弱環節、關鍵領域,既能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又為長遠發展積蓄力量。
他表示,改善供給環境是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應加快研究全面推開營改增,盡快清理規范非稅費用,有效降低企業負擔。
「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對於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表示,這表現在四方面:投資領域加強以基礎設施為主的公共產品投資;生產領域完善營改增、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收入領域結合扶貧攻堅工程,通過加強轉移支付加快中低收入者收入增長;消費領域要打通流通中的薄弱環節,改善消費環境。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更加復雜的國內外環境,應在保持宏觀政策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加大改革力度,切實改善經濟運行環境,堅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
徐紹史表示,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市場需求比較大,區域空間廣闊,生產要素質量提升,宏觀調控的經驗在不斷豐富,這些因素決定了中國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內在支撐、彈性空間和抵禦風險的能力。
他說,盡管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一些領域風險還在積聚,但我們完全有信心克服困難,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㈩ 我國的主要宏觀經濟指標有哪些

GDP,即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ct GDP)是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的簡稱。它是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活動的最終成果。計算的話有3種方法:GDP的演算法有三種方法:
1、生產法: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2、收入法: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3、支出法:GDP=總消費+總投資+凈出口。
一般來說經常用的是收入法,特別是在做題或者分析問題的時候。

GNP,即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
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
(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
計算公式:GNP=C+I+G+(X-M)
GNP—國民生產總值
C—消費支出又稱個人消費支出
I—個人總投資支出(設備的更新和凈投資)
G—政府購買產品和勞務的支出(不包含政府補助、失業救濟、退休金等福利支出及國債利息支出)
X—出口總額
M—進口總額
(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凈增或凈減)+出口與進口的差額;
(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凈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
從理論上說,上述3種方式最後統計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現在國際上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通行方法為FPA,並將它得出的數據作為標准。
計算公式:Q1·P1+Q2·P2+……+Qn·Pn = 國民生產總值
Q代表各種勞務與最終產品(Final Procts),即不包括生產各環節中重復計算的部分。
P代表勞務與最終產品的價格。
一般做題和分析問題用的也是第一種計算方法。

個人收入PI是指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個人得到的所有收入總和.
作用:個人收入是預測個人的消費能力,未來消費者的購買動向及評估經濟情況的好壞的一個有效的指標。

國民收入NI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在本國領土上各種生產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實際收入,即工資,利息,地租和利潤的總和.
簡單地說,國民收入NI=NNP-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出+政府對企業補貼。
作用:國民收入是反映整體經濟活動的重要指標,因此常被使用於宏觀經濟學的研究中,亦是國際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國際統計項目。

個人可支配收入PDI是指一個國家一定時期內可以由個人支配的全部收入.
簡單地說,DPI=PI-所得稅=個人消費C+個人儲蓄S。
作用:個人可支配收入被認為是消費開支的最重要的決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來衡量一國生活水平的變化情況。

希望蛋卷的回答幫得上你。

閱讀全文

與近兩年我國主要經濟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服務額 瀏覽:276
港幣和人民幣間的匯率 瀏覽:161
基金理財課程靠譜嗎 瀏覽:86
常升集團 瀏覽:829
期貨應該怎麼玩 瀏覽:476
軟體貴金屬成交量不對 瀏覽:899
首家大股東被強制平倉 瀏覽:713
金融機構從管理層到一般員工都應對 瀏覽:75
股票屬於債證券 瀏覽:245
創業融資擔保出問題了 瀏覽:587
商業信託法香港 瀏覽:191
房產如何抵押給非金融機構 瀏覽:59
建行貴金屬純度 瀏覽:659
證券從業人員炒美股 瀏覽:322
上海哪個證券公司傭金最低 瀏覽:748
理邦儀器股票 瀏覽:571
安信證券理財產品安全嗎 瀏覽:641
最低漲幅股票 瀏覽:418
中小型企業融資與金融服務 瀏覽:807
絲綢交易所概覽 瀏覽: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