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反映利率的經濟指標

反映利率的經濟指標

發布時間:2022-05-17 12:00:54

1. 反映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的指標有哪些

1、衡量經濟增長常用指標:國內生產總值GDP及其增長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GDP是考察宏觀經濟的重要指標,但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它並不能反應經濟的增長方式和為此付出的代價,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增長,因為高增長的身後很有可能是高浪費和高污染。我們國家近年一直倡導要摒棄黑色GDP爭取綠色GDP就是這個意思。
2、就業:失業率,我國主要採用城鎮失業率來反映。
3、價格: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農業生產價格指數、工業品價格指數PPI(包括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指數)、商品零售價格指數、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房地產價格指數等。
4、國際收支:我國一般採用測度 進出口貿易、外商直接投資、國家外匯儲備等情況來反映。

2. 利率由什麼決定

利息率的高低,影響利息率的因素,主要有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或資本的供求關系。

此外還有承諾交付貨幣的時間長度以及所承擔風險的程度。利息率政策是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干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調節國內通貨膨脹水平。

根據IS-LM模型,利率的決定取決於儲蓄供給、投資需要、貨幣供給、貨幣需求四個因素,導致儲蓄投資、貨幣供求變動的因素都將影響到利率水平。

自1949年建國以來,中國的利率基本上屬於管制利率類型,利率由國務院統一制定,由中國人民銀行統一管理,在利率水平的制定與執行中,要受到政策性因素的影響。中國長期實行低利率政策,以穩定物價、穩定市場。

1978年以來,對一些部門、企業實行差別利率,體現出政策性的引導或政策性的限制。可見,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利率不是完全隨著信貸資金的供求狀況自由波動,它還取決於國家調節經濟的需要,並受國家的控制和調節。


(2)反映利率的經濟指標擴展閱讀:

利率的分類

根據計算方法不同,分為單利和復利

單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只在原採的本金上計算利息,對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不再另外計算利息。復利是指在借貸期限內,除了在原來本金上計算利息外,還要把本金所產生的利息重新計入本金、重復計算利息,俗稱"利滾利"。

根據與通貨膨脹的關系,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

名義利率是指沒有剔除通貨膨脹因素的利率,也就是借款合同或單據上標明的利率。實際利率是指已經剔除通貨膨脹因素後的利率。

根據確定方式不同,分為法定利率和市場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門或者中央銀行確定的利率。公定利率是指由金融機構或銀行業協會按照協商辦法確定的利率,這種利率標准只適合於參加該協會的金融機構,對其他機構不具約束力,利率標准也通常介於官定利率和市場利率之間。市場利率是指根據市場資金借貸關系緊張程度所確定的利率。

根據國家政策意向不同,分為一般利率和優惠利率

一般利率是指在不享受任何優惠條件下的利率。優惠利率是指對某些部門、行業、個人所制定的利率優惠政策。

根據銀行業務要求不同,分為存款利率、貸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指在金融機構存款所獲得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貸款利率是指從金融機構貸款所支付的利息與本金的比率。

根據與市場利率供求關系,分為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

固定利率是在借貸期內不作調整的利率。使用固定利率便於借貸雙方進行收益和成本的計算,但同時,不適用於在借貸期間利率會發生較大變動的情況,利率的變化會導致借貸的其中一方產生重大損失。

浮動利率是在借貸期內隨市場利率變動而調整的利率。使用浮動利率可以規避利率變動造成的風險,但同時,不利於借貸雙方預估收益和成本。

根據利率之間的變動關系,分為基準利率和套算利率

基準利率是在多種利率並存的條件下起決定作用的利率,我國是中國人民銀行對商業銀行貸款的利率

3. 經濟指標包括哪些

經濟指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生產、失業率、貿易赤字、經常項目收支、資本帳收支、利率、生產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躉售(批發)物價指數、領先指標、個人收入、商業庫存、采購經理人指數、耐久財訂單、設備使用率、房屋開工率。
經濟指標是反映某些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和價值。 經濟現象的名稱用經濟范疇表示,經濟范疇的數量方面用數值體現。 例如,社會生產總值和國民收入是經濟類別,以數量和數值表示這些經濟類別的名稱「社會總產值」××億元,國民收入××「億元」是 經濟指數。 經濟指標在反映經濟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定量表達時,是以經濟學理論確定的經濟范疇的含義為依據的。
拓展資料:
1、國內生產總值
GDP是_衡量經濟總量的指標,是最常用的經濟指標,也是觀察實體經濟最全面、最有效的指標。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定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所有常住居民在一定時期內按市場價格計算的生產活動的最終結果。在實際核算中,GDP的計算方法有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這三種方法從不同方面反映了GDP及其構成。
GDP=產出=支出=收入,怎麼理解?
從一個家庭的角度來看,衡量一個家庭當年的經濟總量,可以看到家庭成員當年生產了多少產品和服務,當年家庭收入增加了多少,支出了多少。在那年。這是一個問題的三個方面。對於一個企業來說,任何生產總是由各種要素組合進行,企業的所有產出都必須得到支付,從而形成各種要素收入(工人工資、資本利息、股東利潤、房屋和土地租金、等),所以產出與產生的總收入是一致的,任何企業的產出總是等於收入,因此,一個國家的總產出必然等於它的總收入。所有生產的產品要麼銷售,要麼不銷售。如果它們被出售,買方的支出是必然的。購後當期消費為消費支出,購後投資為投資支出。未銷售的產品只能作為企業庫存處理。庫存相當於企業投資的增加,企業庫存投資也被視為支出,這樣生產角度的GDP與支出角度的GDP是一致的。
2、工業增加值
工業增加值是報告期內工業企業以貨幣表示的工業生產活動的最終結果。工業增加值=工業總產值-工業中間投入+應交增值稅=固定資產折舊+職工薪酬+生產稅凈額+營業盈餘。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是指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或國有工業企業。
中國經濟波動主要體現在工業上,工業統計更加准確,因此工業增加值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檢測指標。

4. 在金融中,利率由哪幾個方面構成

利率的構成

一般情況下,利率由以下三大主要因素構成:真實無風險利率RRFR(Real Risk-Free Rate)、預期通貨膨脹率I(Inflation)及風險溢價RP(Risk Premium)。用公式可以表示為:

利率(R)=真實無風險利率(RRFR)+預期通貨膨脹率(EIR)+風險溢價(RP)

公式中,真實無風險利率(RRFR)和預期通貨膨脹率(EIR)構成基準利率(BIR)。

因此,公式還可以寫成:利率(R)=基準利率(BIR)+風險溢價(RP)

風險溢價指的是投資人要求較高的收益以抵消更大的風險。財務動盪的公司所發行的「垃圾」債券通常支付的利息高於特別安全的美國國債利息,因為投資人擔心公司將無法支付所承諾的款項。

風險溢價是金融經濟學的核心概念之一,對資產選擇的決策,資本成本以及經濟增值(EVA) 的估計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尤其對於當前我國社保基金大規模地進入股票市場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5.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有那些

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很多,通常使用的主要有銷售凈利率、銷售毛利率、資產凈利率、凈值報酬率。
盈利能力指標是衡量公司賺取利潤能力的指標,主要包括營業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資本收益率六項。實務中,上市公司經常採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凈資產等指標評價其獲利能力。
拓展資料:
1.企業的盈利能力指標有以下幾個:
營業凈利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凈利潤與營業收入的比率。銷售凈利率越高意味著企業競爭力強,盈利能力強。公式:營業凈利率=凈利潤/營業收入
銷售毛利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的銷售毛利與銷售收入的比率。銷售毛利率越高,企業盈利能力越強。公式:銷售毛利率=(銷售收入-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成本費用利潤率:是指企業一定時期內利潤額與成本費用額的比率。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表明企業成本控制越好,盈利能力越強。公式:成本費用利潤率=利潤總額/成本費用總額
2.企業盈利能力的重要性是什麼:
企業盈利能力分析是財務分析中的一項重要內容。盈利能力是指企業獲取利潤的能力,企業的盈利能力越強,則其給予股東的回報越高,企業價值越大。同時盈利能力越強,帶來的現金流量越多,企業的償債能力得到加強;
利潤是企業內外有關各方都關心的中心問題,是投資者取得投資收益、債權人收取本息的資金來源,是經營者經營業績和管理效能的集中表現,也是職工集體福利設施不斷完善的重要保障。因此,企業盈利能力分析十分重要;
盈利能力是企業經營人員最重要的業績衡量標准和發現問題、改進企業管理的突破口。對企業經理人員來說,進行企業盈利能力分析的目的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利用盈利能力的有關指標反映和衡量企業經營業績;通過盈利能力分析發現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6. 主要經濟指標有哪些

主要經濟指標有:

1、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

2、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

3、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6)反映利率的經濟指標擴展閱讀:

常用的宏觀經濟指標有:

1、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

2、生產者物價指數(Procer Price Indexes)英文縮寫為PPI,PPI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3、國內生產總值GDP(Gross Domestic Proct)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國民經濟各部門增加值的總額。該指標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

4、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

第一產業是指種植業與養殖業 。也就是通常講的「大農業」。

第二產業是指採掘業.製造業(工業).建築業。

7. 存款利率和CPI有什麼關系

存款利率和CPI有什麼關系?
利率和CPI沒有什麼關系,是相對獨立的兩個概念。
利率反映金融機構的數據。
CPI僅是一項經濟指標,反映消費通脹情況。

現在的存款利率下調至2.25%,聽說還會下調,這與CPI有關系嗎?
調整利率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之一,CPI可以作為調整的參考。比如現在的CPI低,看得出經濟過冷,國家就會適當降低利率,進而貸款利率也會相對降低,就會有人貸款投資,拉動經濟增長。

針對現在的經融風暴,國家肯定還會降息,只是時間遲早的問題,讓存入銀行的錢拿去消費或投資等。

8. 衡量利率水平最重要的指標有哪些

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ct的縮寫,也就是國內生產總值(港台地區有翻譯為國內生產毛額、本地生產總值)。通常對GDP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在經濟學中,常用GDP和GNP(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共同來衡量該國或地區的經濟發展綜合水平通用的指標。這也是目前各個國家和地區常採用的衡量手段。GDP是宏觀經濟中最受關注的經濟統計數字,因為它被認為是衡量國民經濟發展情況最重要的一個指標。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有三種形態,即價值形態、收入形態和產品形態。從價值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生產的全部貨物和服務價值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資產貨物和服務價值的差額,即所有常駐單位的增加值之和;從收入形態看,它是所有常駐單位在一定時期內直接創造的收入之和;從產品形態看,它是貨物和服務最終使用減去貨物和服務進口。

GDP的計算方法
現在通常採用三種測演算法:生產法,收入法,支出法,
1.生產法:
GDP=∑各產業部門的總產出-∑各產業部門的中間消耗
2.收入法:
GDP=∑各產業部門勞動者報酬+∑各產業部門固定資產折舊+∑各產業部門生產稅凈額+∑各產業部門營業利潤
3.支出法:
GDP=總消費+總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C+I+G+X-M)。
一般最常使用支出法或收入法。

GDP的確定
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GDP數據計算需要經過以下幾個過程:初步估計過程、初步核實過程和最終核實過程。初步估計過程一般在每年年終和次年年初進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數據只是一個初步數,這個數據有待於獲得較充分的資料後進行核實。初步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進行。初步核實所獲得的GDP數據更准確些,但因仍缺少GDP核算所需要的許多重要資料,因此相應的數據尚需要進一步核實。最終核實過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進行。這時,GDP核算所需要的和所能搜集到的各種統計資料、會計決算資料和行政管理資料基本齊備。與前一個步驟相比,它運用了更全面、更細致的資料,所以這個GDP數據顯得就更准確些。

此外,GDP數據還需要經過一個歷史數據調整過程,即當發現或產生新的資料來源、新的分類法、更准確的核算方法或更合理的核算原則時,要進行歷史數據調整,以使每年的GDP具有可比性,這是國際慣例。如美國在1929年至1999年之間就進行過11次歷史數據調整。
總之,每個時段公布的GDP都有其特定階段的含義和特定的價值,不能因為在不同時間公布的數據不同,而懷疑統計數據存在問題。當然,我國在GDP的計算體繫上也有一些缺憾,例如我國長期採用的原產生於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統計核算體系,從實際情況看,不少地方已經滯後於時代的發展了。

附註:
1、一定時期強調的是該年度內「新」增加的最終產品和提供的勞務,往年的不算。例如二手車,二手房等都不算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2、中間產品可以認為是一種原材料產品,是用於生產最終產品用的,也就是說本年度內它生產出來後還要在該年度繼續加工生產;如果它被擺到貨價上直接銷售,被消費者購買並直接用了,那另當別論,是特殊情況,計入總值,否則不能計入。

3、這是一個流量的概念,而非存量的概念,並非今年公布的數字就是從建國到現在的總額,這是錯誤的,它僅指該時期內新生產出來的東西。

4、市場價值意味的是用貨幣作為單位去統計形成的貨幣總額,因為商品種類太多,噸,個,件,台等等單位沒法加總,所以用該年度的貨幣單位來統計並加總。所謂該年度的貨幣單位是指這些商品這一年的價格。

GDP指標分析
一國的GDP大幅增長,反映出該國經濟發展蓬勃,國民收人增加,消費能力也隨之增強。在這種情況下,該國中央銀行將有可能提高利率,緊縮貨幣供應,國家經濟表現良好及利率的上升會增加該國貨幣的吸引力。反過來說,如果一國的GDP出現負增長,顯示該國經濟處於衰退狀態,消費能力減低。這時,該國中央銀行將可能減息以刺激經濟再度增長,利率下降加上經濟表現不振,該國貨幣的吸引力也就隨之降低了。因此,一般來說,高經濟增長率會推動本國貨幣匯率的上漲,而低經濟增長率則會造成該國貨幣匯率下跌。例如,1995--1999年,美國GDP的年平均增長率為4.1%,而歐元區11國中除愛爾蘭(9.0%)較高外,法、德、意等主要國家的GDP增長率僅為2.2%、1.5%和1.2%,大大低於美國的水平。這促使歐元自1999年1月1日啟動以來,對美元匯率一路下滑,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貶值了30%。但實際上,經濟增長率差異對匯率變動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一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收入增加,國內需求水平提高,將增加該國的進口,從而導致經常項目逆差,這樣,會使本國貨幣匯率下跌。
二是如果該國經濟是以出口為導向,經濟增長是為了生產更多的出口產品,則出口的增長會彌補進口的增加,減緩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的壓力。
三是一國經濟增長率高,意味著勞動生產率提高很快,成本降低,因而改善本國產品的競爭地位而有利於增加出口,抑制進口;並且經濟增長率高使得該國貨幣在外匯市場上被看好,因而該國貨幣匯率會有上升的趨勢。
在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由商務部負責分析統計,慣例是每季估計及統計一次。每次在發表初步預估數據(the preliminary estimates)後,還會有兩次的修訂公布(the first revision & the final revision),主要發表時間在每個月的第三個星期。國內生產總值通常用來跟去年同期作比較,如有增加,就代表經濟較快,有利於其貨幣升值;如減少,則表示經濟放緩,其貨幣便有貶值的壓力。以美國來說,國內生產總值能有3%的增長,便是理想水平,表明經濟發展是健康的,高於此水平表示有通脹壓力;低於1.5%的增長,就顯示經濟放緩和有步人衰退的跡象。

中國歷年GDP-中國歷年人均GDP
(1978~2006)
國內生 人均國內
年份 產總值 生產總值
(億元) (元/人)
1978 3645.2 381
1979 4062.6 419
1980 4545.6 463

1981 4891.6 492
1982 5323.4 528
1983 5962.7 583
1984 7208.1 695
1985 9016.0 858

1986 10275.2 963
1987 12058.6 1112
1988 15042.8 1366
1989 16992.3 1519
1990 18667.8 1644

1991 21781.5 1893
1992 26923.5 2311
1993 35333.9 2998
1994 48197.9 4044
1995 60793.7 5046

1996 71176.6 5846
1997 78973.0 6420
1998 84402.3 6796
1999 89677.1 7159
2000 99214.6 7858

2001 109655.2 8622
2002 120332.7 9398
2003 135822.8 10542
2004 159878.3 12336
2005 183084.8 14040
2006 209407.0 15931
國民生產總值gross national proct(簡稱gnp) 是指一個國家(地區)所有常住機構單位在一定時期內(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終成果。一個國家常住機構單位從事生產活動所創造的增加值(國內生產總值)在初次分配過程中主要分配給這個國家的常住機構單位,但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非常住機構單位。同時,國外生產單位所創造的增加值也有一部分以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等形式分配給該國的常住機構單位。從而產生了國民生產總值概念,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加上來自國外的勞動報酬和財產收入減去支付給國外的勞動者報酬和財產收入。

國民生產總值與社會總產值、國民收入有所區別,一是核算范圍不同,社會總產值和國民收入都只計算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而國民生產總值對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勞動成果都進行計算。二是價值構成不同,社會總產值計算社會產品的全部價值;國民生產總值計算在生產產品和提供勞務過程中增加的價值,即增加值,不計算中間產品和中間勞務投入的價值,國民收入不計算中間產品價值,也不包括固定資產折舊價值,即只計算凈產值。

國民生產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水平。按可比價格計算的國民生產總值,可以計算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經濟增長率)。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凈增或凈減)+出口與進口的差額;(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凈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
國民生產總值(GNP)是最重要的宏觀經濟指標,它是指一個國家地區的國民經濟在一定時期(一般1年)內以貨幣表現的全部最終產品(含貨物和服務)價值的總和.
國民生產總值的計算方法有三種:
(1)生產法或稱部門法,是從各部門的總產值(收入)中減去中間產品和勞務消耗,得出增加值。各部門增加值的總和就是國民生產總值;
計算公式:GNP=C+I+G+(X-M)
GNP—國民生產總值
C—消費支出又稱個人消費支出
I—個人總投資支出(設備的更新和凈投資)
G—政府購買產品和勞務的支出(不包含政府補助、失業救濟、退休金等福利支出及國債利息支出)
X—出口總額
M—進口總額
(2)支出法或稱最終產品法,即個人消費支出+政府消費支出+國內資產形成總額(包括固定資本形成和庫存凈增或凈減)+出口與進口的差額;
(3)收入法或稱分配法,是將國民生產總值看作為各種生產要素(資本、土地、勞動)所創造的增加價值總額。因此,它要以工資、利息、租金、利潤、資本消耗、間接稅凈額(即間接稅減政府補貼)等形式,在各種生產要素中間進行分配。這樣,將全國各部門(物質生產部門和非物質生產部門)的上述各個項目加以匯總,即可計算出國民生總值。
從理論上說,上述3種方式最後統計得出的結果應該是一致的。現在國際上計算國民生產總值的通行方法為FPA,並將它得出的數據作為標准。
計算公式:Q1·P1+Q2·P2+……+Qn·Pn = 國民生產總值
Q代表各種勞務與最終產品(Final Procts),即不包括生產各環節中重復計算的部分。
P代表勞務與最終產品的價格。

恩格爾系數

恩格爾系數(Engel's Coefficient)

恩格爾系數是食品支出總額占個人消費支出總額的比重。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系數的公式

恩格爾定律的公式: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總支出的比率(R1)= ———————————x100%
總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變動百分比
食物支出對收入的比率(R2)= ———————————x100%
收入變動百分比

R2又稱為食物支出的收入彈性。

恩格爾定律是根據經驗數據提出的,它是在假定其他一切變數都是常數的前提下才適用的,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的變動問題時,還應當考慮城市化程度、食品加工、飲食業和食物本身結構變化等因素都會影響家庭的食物支出增加。只有達到相當高的平均食物消費水平時,收入的進一步增加才不對食物支出發生重要的影響。

恩格爾系數是根據恩格爾定律得出的比例數,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個指標。其計算公式如下:

食物支出金額
恩格爾系數=————————x100%
總支出金額

除食物支出外,衣著、住房、日用必需品等的支出,也同樣在不斷增長的家庭收入或總支出中,所佔比重上升一段時期後,呈遞減趨勢。

恩格爾系數是國際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項重要指標,一般隨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和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已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別下降到2005年的36.7%和45.5%。

CPI=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縮寫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例如,在過去12個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2.3%。當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錢價值便隨之下降。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商品或服務。一般說來當CPI>3%的增幅時我們稱為Inflation,就是通貨膨脹;而當CPI>5%的增幅時,我們把它稱為Serious Inflation,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DICK CHAN

9. 經濟指標有哪些

經濟指標是指反映一定社會經濟現象數量方面的名稱及其數值。經濟現象的名稱用經濟范疇表述,經濟范疇的數量方面則通過數值反映。
國內生產總值(GDP): 是某一國在一定時期其境內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服務的總值。反映一個國家總體經濟形勢的好壞,與經濟增長密切相關,被大多數西方經濟學家視為「最富有綜合性的經濟動態指標」。主要由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凈出口額四部分組成。數據穩定增長,表明經濟蓬勃發展,國民收入增加,有利於美圓匯率;反之,則利淡。一般情況下,如果GDP連續兩個季度下降,則被視為衰退。此數據每季度由美國商務部進行統計,分為初值、修正值、終值。一般在每季度末的某日北京時間21:30公布前一個季度的終值。
工業生產(INDUSTRIAL PRODUCTION): 某國工業生產部門在一定時間內生產的全部工業產品的總價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佔有很大比重。由於工業部門僱傭了大量工人,其變動對整個國民經濟有著重大影響,與匯率呈正相關。尤其以製造業為代表。此數據由美聯儲統計並在每月15日左右晚間21:15或22;15發布。
失業率(UNEMPLOYMENT RATE): 經濟發展的晴雨表,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數據上升說明經濟發展受阻,反之則看好。對於大多數西方國家來說,失業率在4%左右為正常水平,但如果超過9%,則說明經濟處於衰退。此數據由美國勞工部編制,每月第一個周五21:30公布。
貿易赤字(TRADE DIFICIT): 國際間的貿易是構成經濟活動的重要環節。當一國出口大於進口時稱為貿易順差;反之,稱逆差。美國的貿易數據一直處於逆差狀態,重點是在赤字的擴大或縮小。赤字擴大不利於美圓,反之則有利。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下旬某日晚間21:30公布前一個月數字。
經常項目收支: 經常帳為一國收支表上的主要項目,內容記載一國與外國包括因為商品/勞務進出口、投資所得、其他商品與勞務所得以及片面轉移等因素所產生的資金流出與流入的狀況。如果為正數,為順差,有利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於本國貨幣。此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公布。
資本帳收支: 主要描述一國的長、短期資本流動情況,包括長期資本、非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特別提款權、誤差與遺漏,以及流動性短期私人資本等項目。資本項目在金融日益國際化、自由化的今天,影響不亞於經常帳項目,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影響越大。其對匯率的影響的觀察方法與經常帳基本相同。
利率(INTRESTRATE): 利率是借出資金的回報或使用資金的代價。一國利率的高低對貨幣匯率有著直接影響。高利率的貨幣由於回報率較高,則需求上升,匯率升值;反之,則貶值。美國的聯邦基金利率由美聯儲的會議來決定。
歷史老照片不能說的秘密
慈禧軍閥明末清初文革晚清
生產物價指數(PPI): 主要衡量各種商品在不同生產階段的價格變化的情形。數據上升說明生產旺盛、通脹有上升的可能,聯儲傾向於提高利率,有利於美圓;反之,則不利於美圓。此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二個周五的21:30分公布。
消費物價指數(CPI): 以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針,是討論通脹時最主要的數據。數據上升,則通脹可能上升,聯儲趨於調高利率,對美圓有利;反之,則不利美圓。 但是,通脹應保持在一定的幅度里,太高(惡性通脹)或太低(通縮),都不利於匯率。數據由美國勞工局編制,每月第三個星期某日23:00公布。
躉售(批發)物價指數(WPI): 是根據大宗物資批發價格的加權平均價格編制而得的物價指數。 包括在內的產品有原料、中間產品、最終產品與進出口品,但不包括各類勞務。討論通貨膨脹時,最常提及的三種物價指數之一,觀察方法與CPI、PPI基本相同。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領先指標: 由股價、消費品定單、周均失業救濟金索求、建築批則、消費者預期、製造廠商交貨定單變動、貨幣供應、銷售業績、敏感原料價格變動、廠房設備定單、平均工作周等項目構成,是觀察未來6----12個月內經濟走向的指標。數據好,匯率上升;反之則下降。
個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代表個人從各種所得來源獲得的收入總和。包括工資薪水、社會福利、支出儲蓄、股利收入等。數據提高,代表經濟好轉,消費可能增加,有利於本國貨幣;反之則不利。由美國經濟研究局編制,每月月初某日21:30公布。
商業庫存(INVENTORIES): 包括工廠存貨、批發業存貨、零售業存貨。主要用以評估生產循環狀況。存貨低於適當水準,將增加生產,經濟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不利。數據由美國商務部編制,每月中旬某日21:30或23:00公布。
采購經理人指數(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 是衡量製造業的重要指標。考察製造業在生產、新定單、商品價格、存貨、雇員、定單交貨、新出口定單和進口等方面。數據以50為強弱分界點,在以上表示製造業向好對貨幣有利;反之則意味著衰退,對貨幣不利。數據由供應管理協會(ISM)編制,每月初某日23:00公布。
耐久財訂單(Durable Good Orders): 所謂耐久財是指不易耗損的財物,如汽車、飛機等重工業產品和製造業資本財。其它諸如電器用品等也是。耐久財訂單代表未來一個月內製造商生產情形的好壞, 數據與貨幣匯率呈正相關,但需要注意其國防定單所佔的比重。耐久財訂單由美國商務部統計,一般在每月的22號至25號晚上21:30或23:00公布。
設備使用率(Capacity Utilization): 是工業總產出對生產設備的比率。涵蓋的范圍包括生產業、礦業、公用事業、耐久財、非耐
久財、基本金屬工業、汽車和小貨 車業及汽油等八個項目。代表上述產業的產能利用程度。當設備使用率超過95%以上,代表設備使用率接近極限,通貨膨脹的壓力將隨產能無法應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升高情況下,對美元是利多。 反之如果產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續下降,表示設備閑置過多,經濟有衰退的現象,在市場預期利率可能降低情況下,對美元是利空。每月中旬公布前一個月的數據。
房屋開工率: 一般新屋興建分為兩種,個別住屋與群體住屋。新屋開工率與建築許可的增加,理論上對於美元來說,偏向利多 ,不過仍須合並其它經濟數據一同作考量。每月的16號至19號間公布。

10. 經濟統計的常用指標

答:經濟統計的常用指標

一、國內生產總值

1、國內生產總值是在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中所生產出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常被公認為衡量國家經濟狀況的最佳指標。

2、一般來說,國內生產總值共有四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費、私人投資、政府支出和凈出口額。用公式表示為:

GDP:C+I+C+X 式中:C為消費、I為私人投資、C為政府支出、X為凈出口額。

二、利率

1、利率,就其表現形式來說,是指一定時期內利息額同借貸資本總額的比率。

2、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在外匯市場均衡時,持有任何兩種貨幣所帶來的收益應該相等,這就是:Ri=Rj(利率平價條件)。

三、通貨膨脹

1、通貨膨脹意味著國內物價水平的上漲,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普遍上漲時,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

2、具體說來,衡量通貨膨脹率的變化主要有生產物價指數、消費物價指數和零售物價指數三個指標。

(1)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生產者價格指數是衡量製造商和農場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價格指數。

(2)消費者價格指數(CPI)

消費者價格指數是對一個固定的消費品籃子價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費者支付商品和勞務的價格變化情況,也是一種度量通貨膨脹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

四、失業率

失業率是一定時期全部就業人口中有工作意願而仍未有工作的勞動力數字。通過該指標可以判斷一定時期內全部勞動人口的就業情況。

閱讀全文

與反映利率的經濟指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光杠桿的原理以及儀器的調節 瀏覽:218
macd吸籌指標公式 瀏覽:523
固定收益信託產 瀏覽:716
杠桿的力臂平衡是為了什麼 瀏覽:228
銀行破產理財產品會賠付嗎 瀏覽:958
高運營杠桿行業有哪些 瀏覽:926
外匯交易在線計算盈虧 瀏覽:978
西安買房中介傭金 瀏覽:680
杠桿越長越容易翹 瀏覽:886
保本理財和基金 瀏覽:932
中期期貨杭州營業部 瀏覽:286
國家外匯管局開立外匯賬戶批准書 瀏覽:960
美國貨幣政策沖擊人民幣匯率 瀏覽:498
恆指04杠桿 瀏覽:317
港幣對美元匯率14年12月31日 瀏覽:387
有沒有像隨手記這種理財產品 瀏覽:862
融資部門的考核制度 瀏覽:213
口罩廠家股票 瀏覽:580
融資擔保公司經營策略怎麼寫 瀏覽:448
西嘉外匯是正規的么 瀏覽: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