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智利土地價格

智利土地價格

發布時間:2022-05-20 08:06:30

⑴ 智利東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農牧業發達,其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首先,智利的國土走向是以安第斯山脈走向為準的,潘帕斯草原和智利沒有多大關系。

潘帕斯草原形成的自然因素主要由以下方面:

  1. 地理因素

    潘帕斯草原是由巴拉圭河和巴拉納伊巴河形成的沖擊平原,地勢地平,起伏不大,適宜牧草生長。東臨大西洋,沿岸擁有布宜諾斯艾利斯等大型海港,極大的方便了牧產品的轉運。

  2. 氣候因素

    潘帕斯草原地處南美洲最南端,東臨大西洋,主要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熱帶草原性氣候。又因為臨海,氣溫又要比一般的溫帶大陸氣候高,冬季溫和,夏季溫暖,氣候半濕潤至半乾旱,適宜高草生長。

  3. 潘帕斯草原具有三大特點:

    ①以禾本科草類為主,廣布紅化黑土。

    ②在世界同類型區域中,居大陸東岸的臨海位置,大陸性不顯著。

    ③區內差異為自東向西逐漸顯現乾旱。

⑵ 智利國土面積有多大

智利共和國,面積756626平方公里。位於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脈西麓。東同阿根廷為鄰,北與秘魯、玻利維亞接壤,西臨太平洋,南與南極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狹長的國家。智利是拉丁美洲最主要的工業國和最大的原材料出產國。它擁有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銅礦,有「銅之王國」之稱。此外智利還有石油,天然氣和不同的寶石。智利的農業,漁業和服務業也很發達。2010年智利人均GDP位居南美洲第一,第一個成為位於南美的發達國家,不過社會貧富差距非常巨大。社會治安方面屬南美洲較為安定的國度,官員貪污的程度也是該州國家中最為輕微的。

⑶ 世界上土地面積排名前10的國家是那些

單位(萬平方公里)
1 俄羅斯 1,707.5
2 加拿大 997.1
3 中國 960.1
4 美國 936.4
5 巴西 854.7
6 澳大利亞 774.1
7 印度 328.8
8 阿根廷 278.0
9 哈薩克 271.7
10 蘇丹 250.6
11 阿爾及利亞 238.2
12 剛果(金) 234.5
13 沙烏地阿拉伯 215.0
14 墨西哥 195.8
15 印度尼西亞 190.5
16 利比亞 176.0
17 伊朗 163.3
18 蒙古 156.7
19 秘魯 128.5
20 查德 128.4
21 尼日 126.7
22 安哥拉 124.7
23 馬里 124.0
24 南非 122.1
25 哥倫比亞 113.9
26 衣索比亞 110.4
27 玻利維亞 109.9
28 茅利塔尼亞 102.6
29 埃及 100.1
30 坦尚尼亞 94.5
31 奈及利亞 92.4
32 委內瑞拉 91.2
33 納米比亞 82.4
34 莫三比克 80.2
35 巴基斯坦 79.6
36 土耳其 77.5
37 智利 75.7
38 尚比亞 75.3
39 緬甸 67.7
40 阿富汗 65.2
41 索馬里 63.8
42 中非 62.3
43 烏克蘭 60.4
44 馬達加斯加 58.7
45 波札那 58.2
46 肯亞 58.0
47 法國 55.2
48 葉門 52.8
49 泰國 51.3
50 西班牙 50.6
51 土庫曼 48.8
52 喀嘜隆 47.5
53 巴布亞紐幾內亞 46.3
54 瑞典 45.0
55 烏茲別克 44.7
56 摩洛哥 44.7
57 伊拉克 43.8
58 巴拉圭 40.7
59 辛巴威 39.1
60 日本 37.8
61 德國 35.7
62 剛果(布) 34.2
63 芬蘭 33.8
64 越南 33.2
65 馬來西亞 33.0
66 挪威 32.4
67 波蘭 32.3
68 象牙海岸 32.2
69 義大利 30.1
70 菲律賓 30.0
71 厄瓜多 28.4
72 布吉納法索 27.4
73 紐西蘭 27.1
74 加彭 26.8
75 幾內亞 24.6
76 英國 24.5
77 烏干達 24.1
78 迦納 23.9
79 羅馬尼亞 23.8
80 寮國 23.7
81 蓋亞那 21.5
82 阿曼 21.2
83 白俄羅斯 20.8
84 吉爾吉斯 19.9
85 塞內加爾 19.7
86 敘利亞 18.5
87 柬埔寨 18.1
88 烏拉圭 17.7
89 突尼西亞 16.4
90 蘇利南 16.3
91 尼泊爾 14.7
92 孟加拉 14.4
93 塔吉克 14.3
94 希臘 13.2
95 尼加拉瓜 13.0
96 朝鮮 12.1
97 馬拉維 11.8
98 貝南 11.3
99 宏都拉斯 11.2
100 賴比瑞亞 11.1
101 古巴 11.1
102 保加利亞 11.1
103 瓜地馬拉 10.9
104 冰島 10.3
105 南斯拉夫 10.2
106 韓國 9.9
107 匈牙利 9.3
108 葡萄牙 9.2
109 約旦 8.9
110 亞塞拜然 8.7
111 阿聯酋 8.4
112 奧地利 8.4
113 捷克共和國 7.9
114 巴拿馬 7.6
115 塞拉里昂 7.2
116 愛爾蘭 7.0
117 喬治亞 6.9
118 斯里蘭卡 6.6
119 拉脫維亞 6.5
120 立陶宛 6.5
121 多哥 5.7
122 克羅埃西亞 5.7
123 哥斯大黎加 5.1
124 斯洛伐克 4.9
125 多米尼加 4.9
126 不丹 4.7
127 愛沙尼亞 4.5
128 丹麥 4.3
129 荷蘭 4.1
130 瑞士 4.1
131 幾內亞比索 3.6
132 比利時-盧森堡 3.3
133 亞美尼亞 3.0
134 賴索托 3.0
135 阿爾巴尼亞 2.9
136 索羅門群島 2.9
137 蒲隆地 2.8
138 赤道幾內亞 2.8
139 海地 2.8
140 盧安達 2.6
141 吉布地 2.3
142 貝里斯 2.3
143 以色列 2.1
144 薩爾瓦多 2.1
145 斯洛維尼亞 2.0
146 新喀里多尼亞 1.9
147 科威特 1.8
148 斐濟 1.8
149 史瓦濟蘭 1.7
150 東帝汶 1.5
151 巴哈馬 1.4
152 萬那杜 1.2
153 卡達 1.1
154 甘比亞 1.1
155 牙買加 1.1
156 黎巴嫩 1.0
157 塞普勒斯 0.9
158 波多黎各 0.9
159 汶萊 0.6
160 維德角 0.4
161 薩摩亞 0.3
162 葛摩 0.2
163 模里西斯 0.2
164 香港 0.1
165 新加坡 0.1
166 塞席爾 0.1
167 關島 0.1
168 巴林 0.1
169 湯加 0.1
170 安地卡及巴布達 0.04
171 巴貝多 0.04
172 格瑞那達 0.03
173 馬爾他 0.03

⑷ 國外有沒有農業稅

國外對農業沒有一個獨立的稅收體系,大部分國家都將農業與工業等一樣採取流轉稅、所得稅、土地稅或財產稅相結合的復合稅制;對農產品、農業收益、農用地給予不同程度的稅收優惠政策。

以農業產品為課稅對象,徵收流轉稅

這種類型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增值稅類型國家,比如英國、愛爾蘭、法國、德國、奧地利、荷蘭、比利時、丹麥、盧森堡、義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典、挪威、土耳其、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菲律賓、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烏拉圭、紐西蘭等;另一種是銷售稅類型國家,比如美國、澳大利亞。目前,世界上約有110個左右的國家實行了增值稅。

以農業產品為課稅對象,徵收流轉稅的國家對農產品征稅時採取了兩個方面的優惠政策:

一是零稅率或免稅。大多數實行增值稅的發展中國家對食品包括農產品實行零稅率或免稅,如阿根廷、烏拉圭、菲律賓,發展中國家的土耳其、哥倫比亞和發達國家中的英國、愛爾蘭、加拿大實行增值稅零稅率。免稅是指僅免本環節的增值稅,進項稅收不能抵扣,一般也叫做「不享有抵扣權的免稅」;而零稅率是比免稅更為優惠的政策,除免除本環節的增值稅外,還可將進項稅收予以抵扣(或退稅),即免徵各個環節的增值稅,也可稱為「享有抵扣權的免稅」。

二是低稅率。歐洲共同體大部分國家對農產品徵收的增值稅實行低稅率,如義大利對農產品按4%的低稅率征稅(其他產品為10%或20%),法國對食品(包括農產品)按7%的低稅率征稅,荷蘭對穀物按6%的低檔稅率征稅(標准稅率為17.5%)。

以農業收益為課稅對象,徵收所得稅

實行所得稅的國家均將農業所得作為所得稅課稅對象。有些國家將農業所得單列,如土耳其農業所得稅,韓國在所得稅中單列出農業稅。大多數國家將農業所得歸並到經營所得,如美國將農業所得歸入經營所得,日本將農業所得歸入營業所得。

對農業收益徵收所得稅各國均有不同的優惠政策:扣除額。如韓國農業稅對取得農業收入的人按照農業收入減去免徵額和基本扣除額之後的余額徵收,基本扣除額為560萬韓元;減免稅。土耳其農業所得稅規定農民如果年收入低於15萬里拉,允許申報減免總收入的70%~90%。印度所得稅規定對農業所得免稅。韓國農業稅規定對應納稅額不足1000韓元的免稅。

以土地為課稅對象,對農用土地徵收土地稅或財產稅

許多國家將農用土地作為土地或不動產徵收土地稅或財產稅。財產稅早期的形式就是土地稅。隨著經濟的發展,財產稅已經擴展到對動產與不動產征稅。但是,對土地征稅仍是世界各國普遍做法。有些國家不單獨設置土地稅,對土地按照一般財產稅徵收;有些國家不設置一般財產稅,單獨設置土地稅;有些國家即便是徵收一般財產稅,也另行設置土地稅。在土地稅或財產稅中一般都包括農用土地。如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俄羅斯、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羅馬尼亞、巴西、日本、韓國、泰國、馬來西亞、阿根廷、智利、南非、賴比瑞亞、印度、坦尚尼亞等國均對農用土地徵收土地稅或財產稅。巴西的農村土地稅以一定的土地面積為征稅單位,根據當地的土地價格確定土地的計稅價格,稅率為0.2%~3.5%。俄羅斯除了對農用地徵收土地稅外,還對使用森林資源開征林業稅。韓國對所有者自己耕作的農田和同一家族的不同家庭擁有的森林、田地按土地估價管理部門估價的土地市場價值或租金價值的0.1%徵收土地綜合稅,標准面積的牧場按0.3%征稅,超過標准面積的各類土地按5%征稅。

農業生產方式的變化決定農業稅收制度的變化

國外農業稅收制度隨著本國農業生產方式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就有什麼樣的農業稅收制度。在20世紀50~60年代,國外農業生產關系發生了重大的變化——資本主義農場代替了傳統家庭式小生產農業。

農場制與家庭小生產農業的區別有:一是生產規模不同。家庭小生產農業以農民自有土地為基礎,生產規模小,而農場經營以租人土地為基礎,因而其生產規模不再受原來的土地規模約束,而以適合農業生產力要求的規模為起點,實行企業化經營。生產規模的擴大改變了原來的組織結構。二是經營目的不同。家庭小生產農業是一種以自給自足為基礎的農業,生產的農產品主要滿足家庭消費,有剩餘時才出售。因而市場反映不靈敏,也很難享受到政府農產品價格補貼。而農場是以利潤為目的,為市場而生產的。在農場制下,政府補貼成為其收入的一大來源。出於經營目的和投資人權益維護的需要,農場建立了會計核算制度。這樣,政府就有條件依託農場會計核算來建立所得稅制度。三是資本實力不同。農場制下的經營者是一種營利投資,而不再是個人的謀生行為,因而在資本實力上大大超越了家庭小生產農業。

財政體制的不同決定農業稅收制度的差別

不同財政體制下的稅收政策差別很大。美國地方政府(這里的地方主要指市縣政府,在國外,省或州政府稱為地區政府——編者注)的收入主要來自財產稅,且財產稅稅率與政府的預算支出掛鉤,量出為人,為做到這一點,必須將所有的財產統一於一個地方適用稅率,因此,政府農業的稅收政策主要集中在如何合理計算農業與非農業用土地、建築物等不動產的稅基上。而加、德、法三國的財產稅則從課稅對象和稅率兩方面來調節。這是因為,財產稅是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因而在稅種上,有些採用財產稅(或稱為不動產稅),有些則採用土地和房產分設稅種。但由於稅收立法權不屬於地方,同時地方政府的財產稅收入並不完全與本級預算掛鉤,因而,在財產稅建設上他們更強調全國統一,或者省內統一。

兩大啟示

國外的農業稅收制度對我國農業稅收的改革有兩大啟示:

以生產力為標准評價稅收制度

制度經濟學派認為,生產方式的變遷是推動制度變遷的根本原因。這一點也適用於對稅收制度的評價。就是說,對制度的評價只有一個標准,即適應還是不適應生產力要求,而無所謂先進與落後。

各國農業稅收政策上的差異也證實了這一觀點。在流轉稅上,美、加兩國對農產品徵收商品稅,而德、法、英徵收增值稅;在財產稅上,德國徵收房產稅和土地稅,加、法、美徵收財產稅,而英國則不征財產稅,只征遺產稅。這些稅收政策固然與歷史習慣有關,但也可以看出,他們的政府所追求的是稅收如何適應農業生產方式,有利於促進農業生產力,而無所謂比誰更先進。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國民經濟現代化的進程加快,農業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會趨於自然下降,但農業的地位決定了我們必須重視農業稅收問題研究。稅收是向居民取得的強制、無償的財政收入,而稅收政策所要解決的是政府「如何取」的問題。「取之有道,則取財而不傷財」,是建立稅收政策的首要原則。而稅收政策核心是解決好農業與第二、三產業的負擔平衡問題。我國的國情與國外差別很大,國外是早已農場制了的國家,而我國雖然出現了一些類似家庭農場的經營方式,但就基本面來講仍然屬於家庭小生產。因此,照搬他們的做法事實上有困難,我們必須走自己的路。

正確處理取予關系是建立新的農業稅收政策的前提

在農業稅收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關繫上,國外目前有兩種思路:一種是農民「既負擔,又享受」;另一種是「既不負擔,又不享受」。美、法、德比較重視農業稅收政策,相對地農民的負擔也要重些,而政府將錢主要用於完善農業公共服務體系,農民也從這一體系中獲得了相應回報,從而促進了農業經濟的發展,使農民得到實惠。這是一種「雙贏」戰略,符合現代「混合經濟」思想,也符合公共財政建設方向;而英國是屬於典型的「既不向農民收稅,也不提供公共服務」,即「自由主義」農業理論的國家。由於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落後,所以,英國的農業落後於歐洲主要國家,瘋牛病、口蹄疫等傳布泛濫是一種必然。現在看來,必須跳出「就事論事式」的稅收政策研究,從「取予關系」上重新認識農業稅收問題。

近年來,國務院根據農民負擔過重的實際,提出了減輕農民負擔問題。隨之出現的是取消向農民征稅的觀點。有人說,現在國家強大了,而全國農業稅收僅僅300多億元,在1萬多億財政收入中是個小數,何必還要徵收呢?還有的主張徹底取消農業稅,對農民什麼稅也不征等等。

這些觀點至少反映了一個事實,即我國的農業稅收改革走到了「十字路口」。何去何從值得深思。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和農村公共事務的存在,需要政府向農民集中一部分財力,這是由我國現階段的國情決定的。即使進入了發達時期,農業和農村公共事務的資金還應當來自農民,這是市場經濟規則在農業上的體現。在目前,減輕農民負擔是必要的,但也有一個把握住「度」的問題。在一個農業人口佔八億多的國度里,如果對農民什麼稅也不徵收,其後果將是難以想像的。

⑸ 智利的基本情況,尤其是糧食方面!謝謝啦!

本人認為本輪糧價上漲的最本質原因還是前段糧食時期糧價太低因素造成的.而在本輪石油漲價刺激造成生物能源政策刺激下,加上人口最多的中印二國沒可靠完善的長期糧食政策的刺激下爆發的結果.

長期以來歐洲未來戰略利益考慮(糧食必須依賴自己,而不能靠其他地區,不然政治風險太大),長期實行倒掛的糧食補貼政策(實際上,從經濟角度看,在歐洲生產糧食成本過高,極其不劃算).
而美國因地理位置優越(土地,水資源條件理想),技術發達(機械化程度,使美的勞動生產力極高),使得美國的糧食生產有獨有的優越條件.且美國實行超強力霸權措施,強制要求全球各地抑制戰略性糧食補貼政策,來進口美國低成本糧食.同時美國在國內也實行適當保護本國生產的保護性措施.
大家還記得幾年前看新聞,還經常能看見美國強制日本,台灣,甚至韓國等必須對美開放當地農產品市場的報道吧,甚至到了現在,在韓國依然爆發著美牛肉危機的政治事件(本質上還是美高壓政策引發的).

上述西方國家長期政策的積累,就是壓抑了全球以前本可更高的糧價水平的增長.這樣也就抑制補貼能力不足(中國別說補貼,連稅都是剛剛才取消的,已經成世界取消農業稅倒數領獎台位置的國家啦!!!這也算另類榮譽吧),以及明明有實力農業補貼,但是政治上難對抗美高壓的地區農業的發展(最典型的就是日本,經濟勢力,政治需要都有極大能力補貼本國農業,但是沒法對抗美的高壓.現在真想聽日本高層對農業政策的看法,他們敢現在對敢對抗美的高壓,重新開始保護本國農業嗎??)

本輪生物能源開發,以及石油漲價造成農業成本加大,僅僅是國際上不穩定糧食供應體系,長期隱患因素積累造成的.
而這種不穩定因素的積累中.美國因素最大,中印因素其次,歐洲自身補貼中性(不直接影響別人,但你老美也別想對我高壓).
大家還記得中國WTO入關時中美對話中中國對美開放農產品的報道吧???中國實際上有實力與歐洲一樣,能抗衡住美國的高壓,但還是適當對美做了讓步,其中最最典型的就是取消農業稅成為世界三甲之一.

糧食問題絕對不能用短期經濟因素考慮.油太貴,我們可以盡量少用,來自然平衡市場因素(可惜啊,中國這里反倒實行怪異補貼,油越貴,補貼越多,沒法平衡需求).這樣適當時期後石油需求下降後油價自然回歸合理.而農產品不同,他不可能因為糧價低造成人們多吃,也不可能因為糧價高使得人們少吃來平衡市場供需.因此建立全球穩定可靠的糧食供應體系才是最大關鍵因素(糧食供應體系,不能按市場規律考慮.不然歐洲的補貼政策分明就是違背經濟規則的)

中國農業問題的最大問題是政策抑制了絕大多數農業相關人口必須在人均極少的土地上生存.可是又沒提供,其他手段使得這些巨量農業人口,分明土地收入太低,如何增加他們的收入問題.中國應該:要麼超高的農產品價格政策(可以把補貼給消費者),使得很少土地也能創造高收益.要麼集中土地,大量消減農業人口,提高人均耕種量增收.可惜啊,自從低水平標準的聯產承包制後再沒見長期穩定的農業政策出台啦.(降低農業稅等,僅僅是緩解問題,但不能解決穩定長期發展問題)

⑹ 美國 的 西部大開發 是 從 什麼 時候 開始 的當時 有 什麼 政策

西進運動(Westward Movement)是指美國東部居民向西部地區遷移的運動, 始於18世紀末,終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但是,隨著西進運動的進行,大批印第安人遭到屠殺,倖存者被強行趕到更為荒涼的「保留地」。

印第安人被迫遷徙之路也被稱為印第安人的「血淚之路」。處於萌芽狀態的美洲文明被毀滅,印第安人作為人類幾大人種之一,整體上被基本滅絕。

美國獨立後掀起了長達一個世紀的西進運動,西進過程中,大批移民出於不同的原因遷往西部,客觀上緩和了資產階級內部矛盾,擴大了國內市場,破壞了自由州與蓄奴州的平衡,為南北戰爭的勝利打下基礎。有的學者在研究西進運動時,對另一方面卻輕描淡寫,那就是對土著印第安人的野蠻屠殺。

西進運動是美國拓寬疆土,吞並土地的一種侵略行為,它開發了如今的美國西部地區,消滅了眾多印第安文明,當時西部的土地都是印第安部落的。有一幫先驅者向西部探索,並和印第安部落建立了良好的關系,一直行進到太平洋,就是現在墨西哥一帶。後來大量人包括政府和軍隊湧入西部,通過劫掠、誘導、欺騙、屠殺印第安人,並開發西部地區。

1830年5月,美國第七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通過了《印第安人遷移法》,把印第安人遷到密西西比河以西。這之後,派軍隊把印第安人押送出密西西比河以東地區,殖民事業在這一地區迅速發展。「舊西南部」(包括今肯塔基、田納西、亞拉巴馬、密蘇里、密西西比、阿肯色、路易斯安那諸州)的土地,主要被種植園奴隸主佔有,成為棉花的主要產地。

「舊西北部」(包括今俄亥俄、印第安納、伊利諾伊、密歇根、威斯康星諸州)的殖民開發,是由於1785年通過的土地條例(按低價出售公有土地)和1787年《西北准州地區條例》而迅速開展的。

(6)智利土地價格擴展閱讀

美洲大屠殺又稱印第安人大屠殺。是發生在始於16世到19世紀末的一場慘絕人寰的種族大屠殺。大約死亡人數2500萬人。

從16世紀開始,歐洲殖民主義者開始向美洲移民,在殖民者進入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口到底有多少大概很難說清楚,有學者估計有2000萬到4000萬左右,但是一個不可動搖的結論是: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廣闊的北美大陸已經有大量的印第安人居住、經營並開發,北起最北的格陵蘭島,南至最南的火地島,都有大量的印第安人的足跡。

印第安人分布在整個美洲大陸,而且美洲大陸的自然資源那麼豐富,肥沃的土地,還有那麼多的動物,人口肯定跟其他大陸差不多少。

現在美洲大陸的印第安人總數只有4000多萬,加拿大20萬,美國250萬,墨西哥有1000多萬,瓜地馬拉有500萬,哥倫比亞有200萬,秘魯有1100萬,智利有120萬,玻利維亞有500萬。巴西人口1. 816億,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有35萬。

美國人口有3億,印第安人只有250萬。

巴西人口1. 816億,其中白種人佔54. 03%,黑白混血種人佔39. 94%,黑種人佔5. 39%,黃種人佔0.46%,印第安人有35萬。

加拿大人口3300萬(2006年)。其中,英裔居民佔42%,法裔居民約佔26.7%,其他歐洲人後裔佔13%,土著居民(印第安人、米提人和因紐特人)約佔3%。

墨西哥有1.033億(2007年7月),在美洲居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巴西,在全球排名第十一位。其中印歐混血種人佔90%,印第安人佔10%

秘魯的印第安人在西班牙人殖民統治之前已在秘魯土地聚居數千年,但由於傳染病散播,他們的人口從1520年代的估計約900萬下降到1620年的60萬。現在秘魯總人口有2700萬,有印第安人1100萬。

我們看美洲大陸的大國原來的印第安人是非常多的,歐洲殖民者用屠殺的方式非常快的屠殺印第安人,使印第安人的人口急劇減少。

為什麼白人最多的國家印第安人最少?美國加拿大巴西的白人最多,印第安人最少。為什麼墨西哥的印歐混血種人佔90%,印第安人就會有1000多萬?為什麼秘魯的印第安人被西班牙殖民統治者屠殺人口從1520年代的估計約900萬下降到1620年的60萬?後來為什麼能從60萬又發展到現在的1100萬?

歐洲殖民者進入美洲以後,不僅侵佔和掠奪了印第安人的土地,而且對印第安人進行了血腥的殺戮。例如,在1554年,葡萄牙殖民者對巴西塔奠伊印第安部落進行了一次大屠殺,同時還抓獲約1萬名印第安人為奴,使這個部落被消滅殆盡。

1629年,葡萄牙殖民者又對巴西瓜伊拉地區的印第安人進行了大屠殺,後將約3萬名印第安人運往裡約熱內盧奴隸市場進行販賣。

此外,在整個殖民時期,印第安人的反抗行動此起彼伏,幾乎全被血腥鎮壓。殘酷的殖民戰爭造成印第安人的巨大傷亡,從1492年哥倫布到達美洲,到1570年征服大業基本完成的78年內,大約有256萬印第安人死於殖民戰爭之中。

殖民者還強迫印第安人服勞役,加之許多印第安人死於從歐洲傳入的天花及其他瘟疫,致使印第安人口急劇下降,整個村落或整個地區印第安人被滅絕的現象屢見不鮮。殖民時代結束後,隨著社會的進步,歐洲殖民者對印第安人的屠殺與虐待行為減少,使印第安人基本生活水平相對有所提高,其人口於19世紀初葉開始緩慢回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西進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美國大屠殺

⑺ 關於智利的經濟

智利經濟主要依靠出口銅礦和木材,旅遊資源也比較豐富

智利屬於中等發展水平國家。礦業、林業、漁業和農業資源豐富,是國民經濟四大支柱。礦藏、森林和水產資源豐富,以盛產銅聞名於世,素稱「銅礦之國」。已探明的銅蘊藏量達2億噸以上,居世界第一位,約佔世界儲藏量的1/3。銅的產量和出口量也均為世界第一。鐵蘊藏量約12億噸,煤約50億噸。此外,還有硝石、鉬、金、銀、鋁、鋅、碘、石油、天然氣等。盛產溫帶林木,木質優良,是拉美第一大林產品出口國。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第五大漁業國。工礦業是智國民經濟的命脈。2001年,工業總產值為57220.56億比索,礦業總產值30507.27億比索。工礦業從業人口為82.9萬人,占總勞動力的14%。2001年,農、林業產值15243.51億比索,農業勞動力70.4萬人,占總勞動力的12%。耕地面積1.66萬平方公里。全國森林覆蓋面積1564.9萬公頃,佔全國土地面積的20.8%。主要林產品為木材、紙漿、紙張等。智利是是以經濟開放而著稱於世的貿易國家。2003年出口額首次突破200億美元大關,達到210.46億美元。

⑻ 智利國土為什麼那麼狹長

智利其實有點像越南,都是國土非常狹長的一個國家,這對一個國家來說其實是不安全的,首先就不具備所謂的戰略縱深,敵人可以從任何一個部位進行擊打,不過好在智利是個偏遠國家,更不是世界的中心,不然放在歐洲或者亞洲,早就被瓜分的差不多了。

交通因素

其實我們還忘了一個重要因素,那就是受交通的影響,智利沿海地區是平原,所以智利所有的交通幾乎都是沿著海岸線建設的,既然南北交通便利,人員來往自然就多,反觀東西方向卻因為地理原因,一直得不到開發,交通堵塞,甚至可以說是隔絕狀態,難不成他們要“愚公移山”?自然是不可能的,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南北方向更容易組成國家。

⑼ 國土狹長的二流國家智利,為何竟然能在南美稱雄

眾所周知智利國土狹長,但國土面積小。那麼為什麼智利竟然能在南美洲稱雄呢?我認為智利在南美洲稱雄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造成的。

一、智利沿海而而健,海洋資源豐富



眾所周知,現在一個國家崛起,國防建設是重中之重,“海陸空”三方位全面發展才能保證一個國家的領土安全。此外,靠近大海還有利於海洋運輸,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海運無疑是比陸運和空運更便宜的選擇。而智利左岸狹長且靠近太平洋,可以建設眾多港口,有豐富的航運價值。只有靠海。才能更好的利用大海實現運輸、土地灌溉和貿易。最重要的是,靠近海洋有利於加強與其他沿岸部落的交流,結成合作同盟的關系,多一個朋友就少一個敵人。這樣才利於一個國家的繁榮與發展。正是基於以上原因,智利才可以在南美洲稱雄。

⑽ 智利快樂土地赤霞珠紅葡萄酒價格

原裝進口的是369 國內罐裝的126

閱讀全文

與智利土地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哪個金店回收黃金 瀏覽:212
蘭州證券公司最低傭金 瀏覽:650
兩物體對地面壓強一樣且杠桿平衡 瀏覽:422
匯率變動調整的分錄 瀏覽:840
2019理財基金排名 瀏覽:885
重慶長壽湖土地掛牌價格 瀏覽:813
買銀行理財需要注意什麼 瀏覽:812
溫州三方理財公司怎麼樣 瀏覽:948
杠桿配資開戶聯系卓信寶配資 瀏覽:95
m2超發匯率 瀏覽:242
滬深最新900隻融資融券標的名單 瀏覽:646
季度持倉比例 瀏覽:222
長安國際信託喻福興 瀏覽:420
貨拉拉c輪融資後變化 瀏覽:5
初二下學期杠桿物理題 瀏覽:703
垃圾焚燒融資租賃 瀏覽:723
齊魯證券融資融券規則 瀏覽:956
理財產品穩健性能保本嗎 瀏覽:31
江西贛南金融資產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瀏覽:532
天津金融中心有什麼公司 瀏覽: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