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突發事件的黃金階段

突發事件的黃金階段

發布時間:2022-05-20 20:09:53

Ⅰ 輿情處置方法要遵循的黃金24小時么眾通社怎麼是29分鍾

危機的發生往往是不期而至的,而且呈現井噴式的發展趨勢。在危機爆發的前24小時里,負面消息如同病毒一樣,以近乎裂變的方式在人群中高速傳播。在這段時間里,企業領導應盡快做出應對危機的合理決策,稍有延遲或者反應遲鈍都會給你帶來更大的消極影響。因為,在這24小時里,可靠而有憑據的消息很少,傳播於消費者和公眾之間的信息大多是謠言或者猜鍘。企業的任何聲音、任何措施都會被當成媒體以及公眾評判公司如何進行危機管理的主要根據。由此可見,24小時是應對危機的最好時機,這也被稱為危機處理的黃金24小時。
如今已進入5G時代,突發事件一旦發生,往往幾分鍾後就有目擊者用手機將現場圖像和相關信息發到微博、微信、抖音上,十幾分鍾後就會有網站轉載,1—2小時後網上討論就可能熱鬧起來,形成輿情熱點。
早些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提出過「黃金4小時法則」,不過在此之後,也有人提出過「黃金2小時法則」。但是在實踐中,很多輿情公司因為行業的的特殊性,都已經淘汰出局了,現在苟延殘喘的也就是一小部分做輿情監測軟體企業,不過也快陣亡了,新浪、網路、企鵝、人民日報都是商業化的輿情監測系統。
至於眾通社為什麼是29分鍾,這是市場競爭機制和行業發展的必然,肯定會有一些專業的公司在垂直行業內脫穎而出;據說,眾通社在輿情監測和分析方面,有輿情分析師24小時輪換值班。如果你想找眾通社合作,你還須准備大量的新聞稿件存放到眾通社的媒體信息庫里,以備不時之需。
總之,網路時代的信息傳播經常「先入為主」,發布權決定話語權,話語權決定主動權;只有及時主動公開信息,高效回應社會關切,才能擠壓謠言傳播空間,減少無謂的猜測、質疑,為事件處置營造良好輿情環境。

Ⅱ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包括哪幾個階段

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包括預防、准備、響應和恢復4個階段,充分體現「預防為主、常備不懈」的應急理念。

(1)預防

在應急管理中預防有兩層含義,一是事故的預防工作,即通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術等手段,盡可能地防止事故的發生,實現本質安全;二是在假定事故必然發生的前提下,通過預先採取的預防措旋,達到降低或減緩事故的影響或後果的嚴重程度,如加大建築物的安全距離、工廠選址的安全規劃、減少危險物品的存量、設置防護牆以及開展公眾教育等。從長遠看,低成本、高效率的預防措施是減少事故損失的關鍵。

(2)應急准備

應急准備是指為有效應對突發事件而事先採取的各種措施的總稱,包括意識、組織、機制、預案、隊伍、資源、培訓演練等各種准備。

(3)應急響應

應急響應是指在突發事件發生以後所進行的各種緊急處置和救援工作。及時響應是應急管理的又一項主要原則。

(4)應急恢復

恢復是指突發事件的威脅和危害得到控制或者消除後所採取的處置工作。恢復工作包括短期恢復和長期恢復。

Ⅲ 突發事件分為幾個等級

突發事件按照社會危害程度、影響范圍等因素,可以分為一般突發事件、較大突發事件、重大突發事件和特別重大突發事件。

一般事件:預計將要發生一般以上的突發事件,事件即將臨近,事態可能會擴大。

較大事件:預計將要發生較大以上的突發事件,事件即將臨近,事態有擴大的趨勢。

重大事件:預計將要發生重大以上的突發事件,事件即將臨近,事態正在逐步擴大。

特大事件:預計將要發生特別重大的突發事件,事件會隨時發生,事態在不斷蔓延。

處理突發事件的原則

1、以人為本原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堅持人員救助優先。制訂現場處置方案應當優先考慮受突發事件危害人員的救助,在實施應急處置過程中應當充分保障受突發事件危害人員的生命安全,並注意保障參與應急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

2、預防為主原則:預防是整個危機管理過程的第一階段。人們在對公共危機進行認真、全面和深刻研究發現,要戰勝危機就必須把應對危機重點轉到事前的主動防範,要在危機爆發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備、組織准備、制度准備、物資准備和技術准備。

3、預防與應急相結合原則:在應急法制建設中,特別強調危機預防和應急准備的重要性,堅決貫徹以預防為主,預防與應急相結合的方針。

Ⅳ 如何應對突發事件輿情

隨著網路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手機客戶端和網路電視為代表的 新媒體已經成為公眾表達利益訴求的重要場域。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 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9年6月,我國 網民規模為8. 54億,全年新增網民259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1.2%;手機網民規 模達8. 47億,全年新增手機網民2984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8年年 底的98.6%提升至99. 1%0③這些數據表明,在網路新媒體技術的驅動下,網路信 息的不斷泛化與擴散,促使以校園突發事件為焦點的網路輿情在人與信息不斷交融 的環境中,可能產生遠超突發事件本身的社會漣漪效應。
網民的行為和情緒導向對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的走向會產生較強的連鎖反應。網民依據通過媒體報道和新媒體平台獲取有關校園突發事件的信息,經過個體 認知將事件信息進行加工,再藉助新媒體平台進行情緒和訴求表達,情緒表達往往 表現出非理性的特徵,容易受到負面信息的影響產生群體極化效應。網民群體中存 在不同身份、地位的利益相關者,如網路謠言製造者、虛假信息傳播者等,他們會 散播大量不實信息,使網民對事件本身的認知發生偏移。
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應對行為風險要素
對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進行有效處置的主導部門主要是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校園突發事件燃點低、爆點多,網民代入感強,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在輿情應 對過程中極易形成輿論「槽點」。教育主管部門的行為往往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在應對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時,其行為失當或應對態度不積 極,會快速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並攻擊的焦點,出現「對抗式解讀官方信息」的情況,容易引發次生輿情,增加輿情處置難度。

新媒體為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風險的演化提供了社會環境,同時促進了校園 突發事件網路輿情應對主體和公眾行為的改變。風險的社會放大框架認為,風險事件經過「信息傳播、制度結構和個體行為共同塑造了風險的社會感知,進而形成風險結果」①,風險的社會放大過程包括風險的信息擴散機制和風險的社會放大機制兩個方面的內容。②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演化過程較為復雜,依據生命周期理論, 可將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演化過程分為「醞釀階段一擴散階段一升級階段一衰退 階段」四個階段。③由於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風險演化的復雜性,結合基於生命周期理論的網路輿情演化的四個階段,在風險的社會放大框架的基礎上,可將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 情風險演化過程細分為四個推進機制,即輿情風險的生成機制、輿情風險的擴散機制、輿情風險的放大機制和輿情風險的效應機制。同時,基於風險識別的角度可將 校園突發事件輿情風險的演化分為兩個維度,即以校園突發事件本身為焦點的輿情 風險放大維度、由於公眾與網路輿情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風險效應維度。

校園突發事件爆發後,包括學校、媒體、政府在內的多元利益主體,通過對輿情風險的感知,把握校園突發事件的發展態勢°學校對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的態勢感知和應對行為,在整個輿情風險應對過程中至關重要,如果對網路輿情回應不及時,容易錯失治理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風險的最佳時機。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 情風險擴散的過程,也是多元利益主體互動的過程,釐清利益主體間的互動關系, 防止風險信息在非理性因素的驅動下不斷擴散,演變為新的輿情風險,需要構建校 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風險協同應對體系,實現信息共享,達成相互信任的默契,控 制謠言、虛假信息和負面信息的肆意傳播,阻斷風險放大的渠道。同時,應健全風 險溝通機制建設,引導公眾表達理性訴求,在新媒體的環境中,開拓多樣化的風險 溝通渠道,形成「家庭一學校一社會」多元協作的校園輿情協同應對體系。

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風險因素的聚集導致了輿情危機的產生,此時,如果不 釆取有效的輿情風險治理措施,將會引發更深層次的社會輿情危機。將彈性治理的 思維運用到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風險治理過程中,採取適當的風險干預措施,將 輿情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之內,有助於快速化解階段性的輿情危機。彈性治理能夠 最大限度地減少校園突發事件網路輿情中利益相關者的沖突,有效遏制輿情危機。 學校及教育主管部門在校園突發事件輿情風險應對過程中,應主動與受害者及其家 人進行互動溝通,及時了解利益訴求,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方式將公眾所關心的真 相還原,修復信任機制。另外,注重培養學校輿情風險的意識,善於在輿情危機應 對中總結經驗教訓,也是彈性治理思維的核心體現。學校及政府部門應注重事後的 評估和學習,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修訂並完善校園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提高自己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和風險處置的能力。

Ⅳ 淺談如何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

近幾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加劇,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頻繁發生,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名基層政府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我認為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預案是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制定、適時演練、及時修訂、不斷完善各種應急預案,形成一個「相互銜接、配套協調、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基礎環節。應急預案制定好了,突發事件處置起來就有「案」可依,從容應對;否則,就會盲目被動,無從下手。應急預案出台後,還要在應急演練和實戰中修訂完善,不斷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二、加強儲備是保障。手裡有糧,心裡才不慌。加強應急物資、資金、人員的儲備,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物資儲備,主要包括大型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通訊設備、能源、砂石料、鋼材、糧食、葯品等;二是資金准備,每年應視地方財力和突發事件處置需要拿出一定資金,建立應急資金專賬,以備急需;三是人員准備,重點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主要包括公安、武警、消防、衛生、基幹民兵、技術專家等應急分隊准備,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三、及時報告是關鍵。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是處置的黃金時間。加強應急值守,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原則及時報告突發事件信息,迅速組織應急分隊趕赴現場抓緊處置。 四、科學處置是核心。現場科學處置、控制事態發展、減少損失,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核心。一是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迅速出動具備相應處置能力的應急隊伍,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二是結合應急預案和現場事態情況,果斷科學決策,採取得力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三是堅持「優先救人,救物次之」的原則,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四是超出處置能力的,迅速請求上級應急管理部門支援。 五、善後處理是重點。事後恢復與重建,以及善後處理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重點。一是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及時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迅速恢復公共設施;二是做好撫恤、安置等善後工作,出台扶持相關地區和行業發展優惠政策;三是舉一反三,分析評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Ⅵ 黃金四小時原則

信息發布的及時與否決定了事件不同的走向。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基於當下媒體環境提出了「黃金4小時」原則。「黃金4小時」指的是新聞發布的及時性,政府要第一時間發聲,政府要第一時間處理問題,做突發事件的「第一定義者」。事實上,「黃金4小時」的功夫並不只在這「4小時」上,更在地方政府部門長效機制的建立上。
形成背景

公共危機,或者社會性的突發事件,在中國今天的矛盾多發期中,不是罕見之物,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近年我們已經看到太多的例子,不是事件本身多麼有爆炸性,而是政府應對不及時造成種種困難與後患。

2010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首次提出「黃金4小時」概念。[1]顯然對危機管理的時間要素認識頗深。一個危機之所以構成危機,不外乎三點定義:其一,它形成了對組織機構、利益相關者乃至普通民眾的威脅;其二,事件具有突發性;其三,反應和決策時間短暫。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表示,「4小時」考慮了需要理清事實真相、政府各部門協調工作和完成信息披露文書所花的時間。傳統觀點認為,官方處置突發事件有「黃金24小時」之說,即在事發24小時內發布權威消息主導輿論是平息事件的關鍵。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之所以要把24小時減去20小時,乃是因為新興媒體崛起,滲透並深刻參與到突發事件的發展過程中;在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的「黃金24小時」法則漸顯無力。

新聞周期由於網路新聞的興起再一次縮短了,隨著微博、即時通信和社交網工具的廣泛應用,現在新聞在網上的呈現與傳播不是以小時計,而是以分秒計,近乎於實時。一代熟悉互聯網的受眾已經不能容忍原來的新聞周期了。

看到這一點,人民網輿情監測室還發明了一個「黃金4小時媒體」概念,主要指能產生快速輿論傳播的網路媒體,以微博客、QQ群、人氣高的BBS論壇等為代表。此種媒體的特點是,每一個網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在數小時內,「黃金4小時媒體」就可能將突發事件傳播、發酵為有著重大輿論影響的事件。

新媒體演進如斯,在遇到突發事件以後,政府的反應周期是否能與嶄新的新聞周期同步呢?且不說網路社區的信息流傳快而且廣,對政府舊式新聞發布的挑戰,往深里看,傳統行政組織體系也將不得不相應調整。此前的行政組織講究出事以後,層層請示匯報,解決問題的最佳時機就在等待中過去了。以前考評體系規定這樣才叫負責,其實,貽誤時機乃是最大的不負責。

這種不負責的例子俯拾皆是。發生在2月1日的天津濱海新區駕車撞人案震驚全國,按照危機管理法則,當地警方早該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公眾通報案件來龍去脈,接受公眾的質詢,回答公眾的疑問。然而,案件發生數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幅截然相反的圖景:當地政府除了事發當天提供了一個簡短的通稿之外,就沒有下文了。在公眾的疑問日益集聚的同時,濱海新區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正在組織人員撰寫新聞通稿,等市委宣傳部審批通過後,方能公開。天津市濱海新區的警方、醫院、案發公司,以及事故處理小組等,都拒絕接受記者采訪。工作人員稱接到指令,誰接受記者采訪,就將受到處分。結果是,各種關於這個惡性案件的版本滿天飛,生生「捂」出一條大新聞。

這反映出部分地方官員的慣性思維。他們不懂得,或者現有的制度設計限定了他們去懂得一個基本的傳播學常識:當正常的社會傳播系統功能被削弱,非常態的傳播機制就會活躍起來。當然,一些地方領導已經通過網路實踐總結出了中國式的突發事件應對之道:比如上海市委書記俞正聲提出「快報事實,慎報原因」,他說:「公眾事件怎麼應對呢?第一恐怕要快速反應。你總要有一個說法。重大的安全事故出來要快報事實吧,對政府的重要的批評要快速反應吧,是對是錯,或者對政府提出的問題你總要回答吧,不能回答你也要告訴:這個問題我們還沒有研究好,現在不能回答。第二要實事求是,第三要重在制度。」 問題在於,這些意識在各地有多麼普及呢?又有多少能轉化為行動呢?不得不承認的一個現實是:我們的很多幹部沒有多少新技能,相反倒有不少舊習慣。比如出了事首先由宣傳部門對當地媒體及當事人發布封口令;不積極地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是不遺餘力地統一口徑;凡事交由上級領導定奪,層層負責變成層層不負責,極大地損害行政效率;舉凡這些官場陋習,只能使政府機構的信譽度大大降低。

政府對危機的反應要提速,這是新媒體時代的一個基本要求。提速,不僅意味著改革過去的新聞發布,還意味著要把某些問題產生的制度性原因找到,千方百計加以解決。在具體的操作層面上,政府官員應當學會應用新的互動工具,充分發揮個人化傳播手段,主動將信息經由網路傳遞到最大范圍。對於建立一個穩定而有效的公共治理體系而言,這樣的努力必不可少。今天,在很多政府機構的公信力都不敢讓人恭維的情況下,這樣做的益處是怎麼說也不過分的。

Ⅶ 如何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

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1. 制定預案是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制定、適時演練、及時修訂、不斷完善各種應急預案,形成一個「相互銜接、配套協調、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基礎環節。

  2. 加強儲備是保障。加強應急物資、資金、人員的儲備,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有力保障。

    一是物資儲備,主要包括大型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通訊設備、能源、砂石料、鋼材、糧食、葯品等。

    二是資金准備,建立應急資金專賬,以備急需。

    三是人員准備,重點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主要包括公安、武警、消防、衛生、基幹民兵、技術專家等應急分隊准備。

  3. 及時報告是關鍵。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是處置的黃金時間。

  4. 科學處置是核心。現場科學處置、控制事態發展、減少損失,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核心。

    一是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迅速出動具備相應處置能力的應急隊伍,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

    二是結合應急預案和現場事態情況,果斷科學決策,採取得力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

    三是堅持「優先救人,救物次之」的原則。

    四是超出處置能力的,迅速請求上級應急管理部門支援。

  5. 善後處理。事後恢復與重建,以及善後處理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重點。

Ⅷ 突發事件的善後處理工作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制定預案是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制定、適時演練、及時修訂、不斷完善各種應急預案,形成一個「相互銜接、配套協調、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基礎環節。應急預案制定好了,突發事件處置起來就有「案」可依,從容應對;否則,就會盲目被動,無從下手。應急預案出台後,還要在應急演練和實戰中修訂完善,不斷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二、加強儲備是保障。手裡有糧,心裡才不慌。加強應急物資、資金、人員的儲備,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物資儲備,主要包括大型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通訊設備、能源、砂石料、鋼材、糧食、葯品等;二是資金准備,每年應視地方財力和突發事件處置需要拿出一定資金,建立應急資金專賬,以備急需;三是人員准備,重點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主要包括公安、武警、消防、衛生、基幹民兵、技術專家等應急分隊准備,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三、及時報告是關鍵。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是處置的黃金時間。加強應急值守,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原則及時報告突發事件信息,迅速組織應急分隊趕赴現場抓緊處置。
四、科學處置是核心。現場科學處置、控制事態發展、減少損失,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核心。一是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迅速出動具備相應處置能力的應急隊伍,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二是結合應急預案和現場事態情況,果斷科學決策,採取得力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三是堅持「優先救人,救物次之」的原則,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四是超出處置能力的,迅速請求上級應急管理部門支援。
五、善後處理是重點。事後恢復與重建,以及善後處理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重點。一是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及時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迅速恢復公共設施;二是做好撫恤、安置等善後工作,出台扶持相關地區和行業發展優惠政策;三是舉一反三,分析評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Ⅸ 淺談基層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近幾年來,隨著全球氣候異常變化加劇,我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改革開放進入關鍵時期,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等突發事件頻繁發生,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作為一名基層政府應急管理工作人員,我認為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制定預案是基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科學制定、適時演練、及時修訂、不斷完善各種應急預案,形成一個「相互銜接、配套協調、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應急預案體系,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基礎環節。應急預案制定好了,突發事件處置起來就有「案」可依,從容應對;否則,就會盲目被動,無從下手。應急預案出台後,還要在應急演練和實戰中修訂完善,不斷提高其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二、加強儲備是保障。手裡有糧,心裡才不慌。加強應急物資、資金、人員的儲備,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有力保障。一是物資儲備,主要包括大型機械設備、運輸工具、通訊設備、能源、砂石料、鋼材、糧食、葯品等;二是資金准備,每年應視地方財力和突發事件處置需要拿出一定資金,建立應急資金專賬,以備急需;三是人員准備,重點是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主要包括公安、武警、消防、衛生、基幹民兵、技術專家等應急分隊准備,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
三、及時報告是關鍵。突發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是處置的黃金時間。加強應急值守,按照「快報事實,慎報原因」原則及時報告突發事件信息,迅速組織應急分隊趕赴現場抓緊處置。
四、科學處置是核心。現場科學處置、控制事態發展、減少損失,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核心。一是根據突發事件的性質迅速出動具備相應處置能力的應急隊伍,在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二是結合應急預案和現場事態情況,果斷科學決策,採取得力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局面;三是堅持「優先救人,救物次之」的原則,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四是超出處置能力的,迅速請求上級應急管理部門支援。
五、善後處理是重點。事後恢復與重建,以及善後處理是做好突發事件應對處置工作的重點。一是應急處理結束後,應及時恢復正常社會秩序,迅速恢復公共設施;二是做好撫恤、安置等善後工作,出台扶持相關地區和行業發展優惠政策;三是舉一反三,分析評估,總結經驗,吸取教訓。

閱讀全文

與突發事件的黃金階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服務納稅服務收入確認條件 瀏覽:958
中證800證券保險指數 瀏覽:126
江蘇京東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226
四川寶亞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35
大學生到金融機構 瀏覽:560
農發行簡訊金融服務平台工作 瀏覽:65
銀行人員推薦理財產品 瀏覽:582
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還沒扣費可以退嗎 瀏覽:911
融資買入非標的證券 瀏覽:721
漢口銀行自營理財產品有風險嗎 瀏覽:437
股指期貨次日分析 瀏覽:810
泰安市基金融資擔保 瀏覽:647
信託周刊第126期下載 瀏覽:627
外匯zigzag怎麼設置 瀏覽:518
基金渠道和銀行理財經理選哪個好 瀏覽:894
庄影指標公式 瀏覽:930
股市先知指標公式 瀏覽:438
監管層再融資溝通紀要 瀏覽:561
百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90
理財小白適不適合買基金 瀏覽: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