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日本經濟指標發布時間

日本經濟指標發布時間

發布時間:2022-06-03 17:01:52

『壹』 2014年主要財經數據發布時間

國際經濟數據發布時間表

指標名稱
公布時間
市場敏感度
非農就業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一般在每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布,數據覆蓋剛剛結束的月份,每月一次
非常高
ISM製造業指數
上午10點整(美國東部時間);在相應月份結束後第一個工作日發布,每月一次
非常高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時30分;在報告當月的第二周或第三周發布,每月一次
非常高
生產者物價指數 (PMI)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報告在當月末的兩周後發布,每月一次。
非常高
耐用品訂單貨
美東時間上午8點30分;一般在相關月份結束後3-4周發布,每月一次。

零售額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在相關月份結束後的第二個星期可以得到,每月一次。

周度失業救濟申請
美國東部時間每周四上午8點30分;數據覆蓋到上周(截止至上周六)。每周一次。

僱傭成本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在4月、7月、10月和1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發布。每季度一次。
中到高
芝加哥采購經紀人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整;一般在相關月份的最後一個工作日發布。每月一次。
中到高
國內生產總值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預先估計分別在1月、4月、7月、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公布。以後有兩輪修正,每次修正相隔一個月。(經濟分析局估計2006年會將GDP的公布提前兩個星期。)每季度一次
從中到高
聯邦儲備委員會的褐皮書
美國東部時間下午2點;在每次FOMC會議前的兩個星期三發布,每年8次。

消費者信心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整;在所調查的那個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二發布,每月一次
中,但在經濟運行的轉折點可能高度敏感
密歇根大學消費者情緒調查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點45分;初步數字的公布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五,最後數字的公布在同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五。半月一次
中,但在經濟轉折時期可能有很高的敏感度。
生產率和成本
上午8點30分(美國東部時間);初步的報告約在每季度結束後五周發布。每季度一次。

新屋開工和建造許可證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發布,通常在覆蓋月份結束後第2-3周發布。每月一次。

成品房銷售額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報告在當月結束後四周發布。每月一次。

新建住房銷售額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報告當月結束後四周左右發布,每月一次。

工業產值和產能利用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9點15分;一般在每月的15日左右公布,報告上一個月的內容。 每月一次。

商品和服務的國際貿易
美東時間上午8點30分;數據在每月的第二周發布,每月一次。

成品房銷售額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報告在當月結束後四周發布。每月一次。

周度住房抵押貸款申請和全美拖欠情況調查市場
美東時間上午7點30分;每周三發布,覆蓋到上周五。全美拖欠情況調查的單獨報告在每季度結束後兩個半月發布,每周一次。

連鎖店周度銷售額(同步比較兩指標)
國際購物中心協會/瑞銀集團周銷售額速報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7點45分;周度調查每周二發布,覆蓋上個星期截止到星期六的數據。月度調查在下個月的第一或第二個星期四發布。分別為每周和每月一次)

連鎖店周度銷售額(同步比較兩指標)
約翰遜紅皮書平均指數(付費才能查看)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55分;周度調查每星期二發布,覆蓋上個星期截止到星期六的數據。月度調查在下個月的第一個星期四發布,分別為每周和每月一次。

紐約州製造業調查
美國東部時間的上午八點三十分;在報告當月的第15天左右發布。每月一次。

費城聯邦儲備銀行的商業展望調查
美國東部時間中午12點;數據在報告當月的第三個星期四發布。每月一次。
低到中
經常賬目平衡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數據在季度結束後的兩個半月發布。每季度一次。
低到中
領先經濟指標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整;報告在相關月份結束後的第三個星期公布。每月一次。
低到中
工廠訂貨量(正式說法:生產商,出貨商,存貨量和訂貨量)
上午10點整(美國東部時間);一般在每月結束後4-5個星期發布。每月一次
低到中
企業存貨(正式的說法:生產和貿易存貨及銷售額)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一般在相關月份結束後6個星期發布。每月一次。
低到中
瑞士銀行投資者樂觀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在與數據相關的月份的第四個星期一發布。每月一次。
現在低。將來可能變高。
住房市場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下午一點;每月中旬發布,覆蓋當月的前半月活動。每月一次。

建築支出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報告在當月結束後五周發布。每月一次。

供應管理協會非製造額景氣調查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整;在報告所涉及月份結束後的第三個工作日發布。每月一次。

進出口價格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數據在報告月份結束後大約兩周發布。每月一次

實際收入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8點30分;和CPI同一天發布,每月中旬公布上個月的收入。每月一次。

雇員報酬的僱主成本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在報告季度結束後3個月左右發布。每季度一下。

消費者未償付信貸
下午三點整(美國東部時間);大約在被報道的月份結束後5-6周發布。每月一次。

劍橋消費者信貸指數
美東時間上午8點30分;每月的第5個工作日公布。與美聯儲公布消費者未償付信貸指數為同一天。每月一次。

招聘廣告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整;一般在每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發布,數據覆蓋剛結束的月份。每月一次。

公司裁員報告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整;一般在相應月份結束後一個星期發布。每月一次。

大規模裁員統計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整;報告在相應月份結束後四個星期發布。每月一次。

電子商務零售額
上午10點整(美國東部時間);在數據所對應的季度結束後七周發布。每季度一次。

堪薩斯市聯邦儲備銀行的製造業調查
美東時間上午11點;報告在調查月份結束後兩周左右發布。每月一次。

里士滿聯邦儲備銀行:五個地區的製造業活動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報告在每月的第二個星期二發布,報道上個月的情況。每月一次。

芝加哥聯邦儲備銀行:全國活動指數
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0點;通常在報告月份結束後四到五周發布。每月一次。

德國工業產值(非美指標排名第一)
發布時間:上午11點(歐洲大陸時間);每月的第二周發布兩個月前的狀況(例如3月的數據說明1月的產出。)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一
德國伊弗研究所景氣調查
歐洲時間的上午10點;當月的第四周公布。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二
德國消費者物價指數
歐洲大陸時間上午七點;初步的CPI於每月的25號左右公布,最終的數據於兩周後公布。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三
日本短觀調查
當地時間的上午8點50分;結果在4月,7月,10月初及12月中旬發布。每季度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四
日本工業產值
上午8點50分(當地時間);初步的報告在下個月的最後一周發布。修正的報告在初步報告的2~3周後發布。(例如,10月的數據在11月的最後一周發布,修正的報告在12月中旬發布。)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五
法國月度商業景氣調查
上午8點45分(歐洲大陸時間);調查當月末發布。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六
歐元區采購經紀人指數和全球采購經紀人指數
歐元區製造業經紀人指數(PMI):上午9點(倫敦時間);每月的第一個交易日發布。全球製造業PMI:上午11點(紐約時間);每月的第一個交易日發布。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七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合成領先指標
中午(歐洲大陸時間);在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五發布數據,報告兩個月前的活動。(例如,1月的發布報告11月的領先指標。)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八
中國工業產值
下午3點30分到4點30分之間(當地時間);通常在覆蓋月份結束的四周後發布。
每月一次。
非美指標排名第九

美國商品市場數據發布時間表

數據名稱
公布大致日期
公布部門
原油、油品庫存及煉廠數據
每周三(遇假日順延一天)
能源資料協會
短期能源展望
每月6-12日
能源資料協會
能源市場報告
月初
國際能源署
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
每月中旬
農業部
季度穀物庫存
每季度末
農業部
農作物種植意向報告
每年3月末
農業部
農作物周度作物生長報告
4月—11月的每周一
農業部
農產品周度出口銷售報告
每周四
農業部
農產品周度出口檢驗報告
每周一
農業部
全球鋁供求及庫存報告
月底
國際鋁業協會
全球鋅、鉛供求及庫存報告
每月中下旬
國際鋅鉛研究小組
全球銅供求及庫存報告
每月20-23日
國際銅研究組織
全球基礎金屬報告
每月20-23日
全球金屬統計局
美國商品期貨持倉報告
每周五
商品期貨交易管理委員會

以上時間表或已有修改,內容僅供參考,請以官方時間為主。
放上去了才知道格式亂了,將就著看吧,實在不行我給你發個Word也行。

『貳』 請介紹日本泡沫經濟的過程和現象。

日本泡沫經濟是日本在1980年代後期到90年代初期出現的一種日本經濟現象。根據不同的經濟指標,這段 85年-95年日經平均股價變動簡圖時期的長度有所不同,但一般是指1986年12月到1991年2月之間的4年零3個月的時期。這是日本戰後僅次於60年代後期的經濟高速發展之後的第二次大發展時期。 這次經濟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機活動的支撐,因此隨著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經濟出現大倒退,此後進入了平成大蕭條時期。 日語中「平成景氣」基本與此同義,但有時也包括此後的經濟蕭條階段。
日本泡沫經濟的時代背景
廣場協議的背後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西德、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加速上揚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岩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帳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帳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帳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 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閑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
周邊各國
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歐洲,由於嚴重的高失業率和東歐民主化,國際和社會秩序也非常混亂。 美國: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周期,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 在這樣的世界形勢中,政治經濟都比較安定的日本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當時在世界各國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個普通發展中國家的日本,已經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
潛在問題
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平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但可怕的不僅如此,一旦資產價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麼資產持有者將承受與其所有前手所獲得的利潤相當的虧損。因此,缺乏持續性的資產價格逐漸進入平穩狀態。 另一方面,對於推崇一戶一屋的日本都市來說,地價上升帶來了嚴重的住宅不足問題。對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勞動者,根本無法承擔高額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遷往郊區。當時這種狀況導致了人們早買早賺的心理,進一步刺激了地價上升。 當時地價帶來的住宅問題,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關注。之後政府採取平抑地價的政策,對金融機構也施加了壓力。
泡沫破裂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慾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帳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帳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布《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38915.87點,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日元,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由於土地價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也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暴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
[編輯本段]日本泡沫經濟之鑒
日元升值的背後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並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觀經濟政策在日元升值過程中的失誤,尤其是1986-1989年貨幣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誤 日本泡沫經濟發生於1985-1990年,當時日本正處在改變增長模式、轉變發展戰略、開放國內市場、融入國際社會的初期。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毫無疑問,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原因是復雜的,包括制度、結構和政策等,但回到其定義,泡沫經濟是指大量過剩資金追逐相對稀缺的投資機會而造成的資產價格膨脹,因此這個故事將主要在宏觀經濟層面展開。 要說明日本泡沫經濟的生成,還需要從日元升值說起。雖然從本質上講,日本泡沫經濟與日元升值是兩個不同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於二者出現在同一時期,有著相同的歷史背景,因而產生了復雜的聯系,以致使一些輿論誤讀了它們。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貿易差額的變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對美國經濟實力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正為「滯脹」所困擾,1980 年,美國的通脹率為13.5%,失業率為7%,經濟增長率為-0.2%,財政赤字為738億美元,貿易赤字為150億美元。為了克服「滯脹」,里根政府以減稅為核心,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通過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貨膨脹。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大量資金流入美國市場,導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對其他10個發達國家貨幣的多邊匯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擴大了美國貿易赤字。1980-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從15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從 76.6億美元增加到461.5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差額在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1985年,日本對外凈資產為 1298億美元;美國對外債務為1114億美元。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更深層因素是,二戰後,美國曾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元成為「超級貨幣」;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 1.5%,日本約為 4.8%. 也就是說,到1985年,日元升值與美元貶值都已經無法避免。實際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過程已經開始,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只是加快(而非啟動)了這一進程。 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在當時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日本貨幣政策曾經失去平衡,出現過三次重大失誤。
過度的擴張性貨幣政策
1986年,日本出現了短暫的經濟衰退,史稱「日元升值蕭條」。實際上,「日元升值蕭條」的時間很短,僅僅是日元升值後市場的自動調整,當年年底日本經濟便恢復增長。但是,出於對日元升值的恐懼,日本政府對「日元升值蕭條」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採取了錯誤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國際因素的影響,從1986年 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銀行連續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銀行貼現率從5%降低到2.5%,不僅為日本歷史之最低,也為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之最低。而過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了大量過剩資金。在市場缺乏有利投資機會的情況下,過剩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造成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一次失誤。
維持擴張性貨幣政策
1987年秋,世界經濟出現了較快增長。為了對付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美國、西德等相繼提高利率,日本銀行也准備升息。恰在此時,1987年10月 19日,被稱作「黑色星期一」的「紐約股災」爆發。在西方國家的聯合干預下,「黑色星期一」僅表現為一種市場恐慌,並且此後不久,人們原先對世界經濟的悲觀預期為樂觀情緒所代替,各國經濟均出現了強勁增長。 但日本經濟的災難卻由此開始。當時美國政府擔心,如果日本銀行提高利率,資金不能及時向歐美市場迴流,可能再次引起國際市場動盪,因此建議日本政府暫緩升息。日本政府也擔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日本,推動日元升值,引起經濟衰退。並且,當時日本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以較低的利率來增加國內投資,減少儲蓄,縮小經常項目順差。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銀行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變,一直到1989 年5月日本銀行才提高利率,這時距離「黑色星期一」已經19個月,距離日本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經27個月。 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二次失誤,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誤」。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長期的超低利率又將這些資金推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1985-1989年,日經平均股價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東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價格指數平均增長了三倍以上。
硬著陸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實施長期擴張性貨幣政策的原因
為什麼日本政府長期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再一次回到日本泡沫經濟的起點——1985年。在日本歷史上,1985年是一個極具特殊意義的年份,這一年日本發生了許多足以影響日本歷史、改變日本命運的大事。
一.日本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步伐加快
戰後日本的經濟和金融都有著濃厚的「封閉」和「管制」色彩。20世紀70年代,日本開始了經濟、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進程。20世紀80年代,這一進程迅速加快。1985年,日本政府發表了《關於金融自由化、日元國際化的現狀與展望》公告,揭開了日本經濟、金融全面自由化、國際化的序幕。
二.日本政治國際化進程加速
20世紀80年代初,日本政府提出,日本要從一個「經濟大國」走向「政治大國」,而日美關系將成為「政治大國」的基石。在1985年的「廣場會議」和1986年的「盧浮宮會議」中,日本均成為美國最堅定的盟友。
三.日本經濟增長模式的轉變
從1980年起,國際社會要求日本開放國內市場、改變出口導向型經濟增長模式的呼聲越來越高。1985年的日本《經濟白皮書》指出: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日本必須擴大內需,以緩和與國際社會的關系。
四.總結
1985年的日本,同時面臨著三個重大的戰略轉變:由「管制經濟」向「開放經濟」轉變;由「經濟大國」向「政治大國」轉變;由「外需主導型經濟」向「內需主導型經濟」轉變。如此重大而深刻的變革集中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有可能使宏觀政策失去迴旋的空間。當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國內政策協調與國際政策協調等問題等交織在一起時,宏觀政策的權衡、選擇和調整會變得非常困難,可能會因失去平衡而出現嚴重失誤。隨著金融市場的開放,我們需要以更寬廣的胸懷、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世界。

『叄』 倫敦,東京,香港,巴黎證券交易所的指數,以及他們發布指數的媒體分別是

1道瓊斯股價指數
最有影響力也最為公眾所熟悉的股價指數。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為樣本股票的選擇范圍,以1928年10月1日為基期,值為100,以後各期股票價格同基期相比算出的百分數就成為各期的股價指數。
媒體《華爾街日報》

2.標准·普爾股價指數
以1941-1943年間的平均市價總額為基期值,選擇加權平均法進行計算,基期值為10。由於它所選的500種股票的總市值占紐約證交所股票總值的80%以上,有廣泛代表性。
由美國最大的證券研究機構──標准·普爾公司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

3.倫敦《金融時報》股價指數
由英國倫敦《金融時報》編制的指數,能較全面地反映倫敦股票市場的價格變動,在英國有較大的影響。

4.日經股價指數
反映日本股價市場價格變動的指數,以1950年9月7日為基期,採用的計算方法是道瓊斯指數所用的修正法。由於樣本數量多,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因而是全面分析日本股市走勢和產業變動的重要指數。
日本經濟新聞社編制公布的反映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價格變動的股票價格平均指數。

5.香港恆生股價指數
以1964年7月31日為基期,採用修正的加權綜合法計算,基期值為100.恆生指數從在香港聯交所上市的股票中選擇33種樣本股票進行計算,分為:金融業4種,公用事業6種,房地產業9種,工商業(包括航運業,酒店業等)14種。由於樣本面廣泛,時間延續較長,恆生指數成為分析香港股市變動的重要指標。 由香港恆生銀行全資附屬的恆生指數服務有限公司編制

6。我國的股價指數主要有上證股價指數和深證股價指數。1992年開始公布A股指數和B股指數,1995年來,兩個交易所的股價指數又分別分為綜合指數和成分指數。

『肆』 經濟數據公布時間

中國宏觀經濟數據公布的時間表
1.月官方PMI每月首天公布;
2.CPI 及PPI 一般是每月9日公布(一般是每月第九天,五月與十月黃金假期會順延,1月會稍遲宣布;
3.固定投資(不含農戶)、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月度報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月度報告房地產投資和銷售情況月度報告,這些數據的公布時與CPI 及PPI一樣,但五月與十月黃金假期會順更延,1月亦會更遲宣布;
4.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月度報告一般是每月18日宣布,
5.1月、4月、7月、10月分別召開年度、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國內生產總值、農業生產、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收支等指針數據將在發布會上一並公布。在發布國民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稿的同時,分別發布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1年12月、2012年3月、6月、9月當月或累計數據情況電子報。這些數據會在季結後20天之內公布。
6.根據統計報表制度,2月份不發布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生產、固定資產投資、房地產開發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工業經濟效益數據。
7.2月3日發布2011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報告。
8.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數據於每月4日、14日、24日上午9:30時發布。
9.由於部分重點企業主要工業品出廠價格旬報停止調查,故取消數據發布。
10.夏糧產量、早稻產量和全年糧食產量分別於7月中旬、8月底和12月初發布。
11.國家統計局資料庫(http://219.235.129.58/welcome.do)於每月23日前更新上月(季)數據,12月30日前更新2011年主要經濟指標詳細數據(遇法定公休日順延)。

『伍』 去哪裡可以找到美國、日本、歐盟中國的經濟增長、失業、通貨膨脹等指標數據

在匯通可以找到世界任何國家經濟數據

『陸』 每月CPI、PPI什麼時候公布

消費物價指數(CPI) 20:30 每月20-25日之間公布,生產物價指數(PPI) 20:30 每月第二個周五公布。
1.通俗的講,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一般市場經濟國家認為CPI在2-3%屬於可接受范圍內,當然還要看其他數據。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物價指數) 是政府用來衡量通貨膨脹的其中一個數據。CPI是一個衡量市場上物價總水平變動情況的指數。物價總水平上升則意味著發生了通貨膨脹,反之,物價總水平下降意味著通貨緊縮,物價指數正是用來衡量經濟中發生的通貨膨脹或是通貨緊縮的一個指標。如果物價指數上升過大則表明通貨膨脹已成為了影響社會和經濟不穩定的一個因素,央行就會有緊縮貨幣的政策和相關財政政策的頒布,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所以該指數的升高往往會對經濟造成影響。物價指數是一種能夠表示一個經濟的宏觀經濟指標。如:在半年內物價指數上升25%那麼就是說成本在提高,金錢的價值在貶低。半年前的100元現在只能買到75元的物品或消費。
2.PPI的中文名稱叫做生產價格指數,是反映企業生產成本變化的一種指數。PPI由國家統計局每月發布,其數據來源於對廣大企業生產原料、半成品及成品三個生產環節的調查,記錄各環節對應物資的價格變化情況,經過復雜的計算形成最終數據。若企業生產環節物價普遍上漲,PPI指數就會上升。企業因自身的生產成本提高,但又不願犧牲自身的利潤,所以就會提升產品的出廠價。從而導致最終商品的銷售價上漲,最後苦的還是消費者。市面上還存在著一種受經濟學家們重視的核心PPI。因統計中容易將收到季節和供需影響的食物及能源去除在外,所以能更加准確地衡量企業生產成本。PPI主要用於國家計算工業生產發展速度和企業分析經濟效益當中,也是國家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通常還會結合CPI用於反映通貨膨脹的情況。
拓展資料:
由於GDP有時不能真實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況,為此,西方經濟學家曾提出了一個新的衡量指標GPI(Genuine Progress Indicator)「真實發展指數」,用以評估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真實寫照。以美國為例,美國人均GDP現為4萬美元左右,但它的人均GPI只有2萬不到,而且幾十年中增長並不是很大。 傳統的GDP的統計只強調生產和市場總值,而忽視了隨著經濟發展所帶來的資源,人力和環保等方面的負面問題。如果一味追求每年GDP的增長百分比,同時又不注意GDP的增長是否帶來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對人力資源的不合理使用以及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問題,其結果必然會對社會經濟產生負面沖擊。

『柒』 日本2010年gdp總量是多少

日本內閣府經濟統計委員會當地時間2月14日上午8點50分發布了2010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初次速報數據。數據顯示,在經歷2009年萎縮6.3%的戰後歷史最大經濟衰退後,2010年觸底反彈,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9%。

初步估算,按現行價格計算,全年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4792231億日元,同比增長1.8%;按2000年不變價格計算,實際國內生產總值為5397425億日元,同比增長3.9%;GDP平減指數同比下降2.1%。

按照日本央行日本銀行公布的日元對美元年平均匯率87.75計算,2010年日本以美元計價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為54612.32億美元,較上年的50304.53億美元增加4307.79億美元,名義增長8.6%(本幣升值6.7%)。

『捌』 日本2020年實際GDP數據公布,具體情況如何

由於疫情的影響,對於2020年全球經濟有一定的動盪,在日本2020年實際的GDP數據公布,相對於之前是有一定下降的,但是影響並不是很大,日本的經濟依然有著很大的發展潛力,其具體方面對於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比例比較大。

閱讀全文

與日本經濟指標發布時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融機構責任追究原則 瀏覽:711
期貨中盈虧平衡點 瀏覽:27
中美匯率影響因素 瀏覽:954
工行貴金屬定投特點 瀏覽:276
天元機電股票 瀏覽:302
湘財證券官網電話 瀏覽:349
假設總杠桿系數大於 瀏覽:418
成都國銀普惠金融服務外包有 瀏覽:432
天津銀行北京分行經營貸款 瀏覽:733
私募股權投資杠桿 瀏覽:403
抓最佳組合買點趨勢指標 瀏覽:702
河北銀行理財雙周本益贏 瀏覽:618
論述某公司的金融目標 瀏覽:884
曲靖正規貸款 瀏覽:350
河南中小企業融資案例 瀏覽:97
股票每次2萬 瀏覽:923
工商銀行理財產品論文 瀏覽:35
公司法證券法信託法 瀏覽:131
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 瀏覽:889
汽車金融公司服務口號 瀏覽: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