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鑫匯金礦招聘信息,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鑫匯金礦怎麼樣
數據來源:以下信息來自企業徵信機構,更多詳細企業風險數據,公司官網,公司簡介,可在釘釘企典 上進行查詢,更多公司招聘信息詳詢公司官網。
• 公司簡介:
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鑫匯金礦成立於2008-01-15,注冊資本萬,法定代表人是張炳旭,公司地址是青島平度市灰埠鎮大莊子村,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與稅號是null,行業是null,登記機關是青島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平度市分局,經營業務范圍是黃金開采項目籌建(有效期至:2008-06-30)。(以上范圍需經許可經營的,須憑許可證經營),山東黃金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鑫匯金礦工商注冊號是370283120000042
• 分支機構:
• 對外投資:
• 股東:
• 高管人員:
⑵ 山東黃金集團青島黃金有限公司平度黃金(分)公司怎麼樣
簡介:山東黃金集團青島黃金有限公司平度黃金(分)公司成立於2008年11月28日,主要經營范圍為一般經營項目:礦山物資銷售等。
法定代表人:張炳旭
成立時間:2008-11-28
工商注冊號:37028312000020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分公司
公司地址:山東省青島平度市人民路58號
⑶ 山東省益都縣仁陟鄉,洱水裡
查找手頭所有的資料,洱水裡這個地址是沒有的。仁陟鄉應為仁智鄉。
查找通過查找地圖線索,今淄博張店區有個灃水鎮。而這個灃字與洱字很是相近,有先人記錄筆誤或者草書誤認的可能。
如果是灃水鎮,這個鎮在清代及之前有十多個村莊屬於益都縣仁智鄉。灃水裡的話,應該就在灃水鎮灃水村或者周圍的可能性很高。
暫提供以上線索僅供參考!
灃水鎮村莊名錄
18劉家莊│灃水西北│元 │劉姓始來立村,故名。元至正七年(1347年)重修武安王廟,記有劉家莊。1730年6月25日,暴雨成災,該村大部沖毀,僅剩菩薩廟附近十幾戶未淹,村民以為是菩薩保佑下來的,曾改名為留下庄。清末,又恢復原稱。 現張店區灃水鎮劉灃路北首,昌國東路路北。
19張趙 │灃水東北│唐初 │據1907年《益都縣圖志》載,「石塔頌,在張趙店,開元七年七月。大唐開元七年(719年)歲次鶉火,張趙村清信佛弟子□水張元興、張廣智、張名丘、張良賢、張乹達……,一十二人等,為遭□□□造佛頂尊勝陀羅尼經記□大□。」張趙村系張、趙兩姓立村,該村至今仍以趙張兩姓為主。故名張趙。後又分為張一、張二、張三3個小村。現張一村、王家莊、張三村。
白馬張氏世居胡田。元朝時,先祖居於益都縣從政鄉的上胡田莊,但土地在欒王莊(在張趙村旁)。明朝天順、成化時,始祖居於益都縣仁智鄉的張趙店,又在胡田有土地和庄園。胡田和張趙兩村相距四公里,在明清時都隸屬於仁智鄉(元朝時為從政鄉),現在是淄博市張店區的湖田鎮和灃水鎮的一部分。
石塔寺原址在張趙村大東門里,面積約六市畝,寺內立六棱石塔,塔高約十米,塔上有碑記,石塔頌是其中之一
20炒米 │灃水東北│明初 │《邢氏世譜》載:「始祖諱才公系大明武官,於洪武二年 (1369年),奉旨帶兵攜眷押送遷民,自臨邑遷諸城,投忠義衛。公三子,長子諱鐸,後居軍屯;二支諱謹,後居河南村,三支出居益都縣炒米店。」1907年,《益都縣志》有「仁智鄉炒米店」的記載。
21東高庄│灃水東北│元 │ 原名小高村。1958年,更名東高庄。該村村碑記載:「大元大德十一年(1307)建村曰小高庄。」
22高庄 │灃水東 │明初 │該村原為東庄、梭庄兩庄。清雍正八年(1730年)因降暴雨澇淄河泛濫,兩村皆毀。雨後,兩村居民在此建立新村。因村址較高,取名大高庄。1982年,普查地名時,因與房鎮鄉大高莊重名,更名高庄。
23河庄村│灃水東 │明 │明洪武二年(1369年),黃氏立村曰河庄。據傳,黃氏遷來立村定居時,因三面臨澇淄河,故取名河庄。1907年,《益都縣志》有「仁智鄉河庄」的記載。
24四角方│灃水東南│清 │約於乾隆年間建村。因村西南、村東南各有一石橋,村東北有一口大井,村西北有一龜狀地物,以此四物定位四方,故名四角方。1907年,《益都縣志》有「仁智鄉四角方」的記載。
25仇家莊│灃水東北│元 │元代,村名曰大橋庄。明萬曆年間,益都縣仇姓遷來定居,村名改為仇家莊。現為仇家村。
26高炳旭│灃水東 │唐 │據《高氏族譜》載:「立村初,正北山巔築有高樓。宋,高蟾改題『聽月樓』,蓋言樓之高也。後因高族茂大,改名此屯高炳墟者,緣此故也。」炳意光明,墟,村也。解放後改為高炳旭。
27張炳旭│灃水東 │明初 │據1853年《籠水白馬張氏族譜》載:「始族明天順年間,自棗強遷居益都縣之張趙店,又十一世由漫泗河遷居張家炳墟。」因北臨高炳墟,故以炳墟之意冠以張姓。解放後,演變為張炳旭。
28梁炳旭│灃水東 │清 │據梁氏族譜載:「梁氏祖於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遷來立村,曰梁炳墟。」系仿照高炳之意而取名。解放後,演變為梁炳旭。
29唐炳旭│灃水東 │清 │該村建於雍正八年(1730年),仿照高炳墟(旭)之意而取名。
30魯炳旭│灃水東 │清 │雍正年間,魯姓遷來立村,系仿照鄰村高炳墟之意取名魯炳墟(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