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十二五」規劃的目標任務是什麼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
按照與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緊密銜接的要求,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和條件,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
——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居民消費率上升。農業基礎進一步鞏固,工業結構繼續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取得突破,服務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
——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升。九年義務教育質量顯著提高,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87%。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提高到3.3件。
——資源節約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億畝。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降低16%,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別減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減少1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續改善。全國總人口控制在13.9億人以內。人均預期壽命提高1歲,達到74.5歲。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城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達到3.57億人,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提高3個百分點。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3600萬套。貧困人口顯著減少。
——社會建設明顯加強。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不斷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權益得到切實保障。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社會管理制度趨於完善,社會更加和諧穩定。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財稅金融、要素價格、壟斷行業等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不斷拓展,互利共贏開放格局進一步形成。
⑵ 大學生怎樣准確理解和把握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以及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措施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地把科學發展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定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和主線,為「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確立了基調。
「十二五」主要目標和任務如下:
推動經濟發展再上新台階。今後五年,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在明顯提高質量和效益的基礎上年均增長7%。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堅持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加快形成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局面。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製造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提高4個百分點。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率從47.5%提高到51.5%。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促進城鄉、區域良性互動,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堅持優先發展教育,穩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和支持政策,著力推進重大科學技術突破。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2%,促進科技成果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加強人才培養,努力造就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大力加強文化建設,大力發展體育事業。進一步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確保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和諧穩定。
扎實推進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11.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8%至10%,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21.66%。切實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堅持把增加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五年城鎮新增就業4500萬人。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實際增長超過7%。城鄉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實現全覆蓋,提高並穩定城鄉三項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政策范圍內的醫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面達到20%左右。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完善社會主義法制。加快財稅金融體制改革,積極構建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構建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建立健全能夠靈活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
不斷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政府的一切權力都是人民賦予的,必須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接受人民監督;必須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推進依法行政;必須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建立健全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必須從制度上改變權力過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約的狀況,堅決懲治和預防腐敗等
⑶ 城市建設十二五規劃
根據「十一五」規劃《綱要》實施情況以及「十二五」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各省發改委根據本地區特點陸續對外發布「十二五」規劃重大問題研究指南,公開面對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業、行業協會、國際組織、咨詢機構等選聘研究合作機構。現階段是「十二五」規劃制定的關鍵時期,因此,華經縱橫專門成立了十二五規劃課題組,對重點課題項目的提出、前期調研、論證、篩選以及最終確定都需要一整套嚴格科學的流程和方法。
華經縱橫通過分析「十二五」期間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宏觀發展環境、戰略機遇、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包括國際國內形勢變化趨勢、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取向對本地發展的影響等。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黨的十七大確定的增強發展協調性、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加強文化建設、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建設生態文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研究提出各地區「十二五」規劃指標體系,並提出經濟、文化、科教三個方面的量化指標,以及結構優化升級、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公共服務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的主要目標和量化指標,並對主要目標展望到2020年。
我們有資質誠向您提供參考資料【中國產業競爭情報網,在線及時問答】
⑷ 結合大學生成長需要和就業形勢,談一談如何准確理解 「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以及主要目標和主要任務
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明確提出了「十二五」規劃的主題和主線。《建議》強調,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就要在准確把握「十二五」的主題和主線上下功夫,為「十二五」規劃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推動科學發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發展階段性特徵
由「十二五」規劃內容我們不難看出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我國產業競爭力,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並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能源發展及新能源發展戰略。這些是「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我國正處於產業結構劇烈調整時期,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必然引發人才需求結構的巨大變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結構與產業結構是否協調成為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關鍵。
為了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我國經濟社會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經濟社會發展到今天,那種靠高投入、高能耗取得的增長,已不是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現代經濟比拼的是科技和創新,追求的是高端和低碳,仍走以前的老路,就會被奔騰向前的發展潮流甩下。由此可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客觀規律使然,人民意願使然,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使然,必須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如今的「十二五」規劃,更是加快了優化產業結構,「十二五」我國工業領域的核心任務是以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其中包括重點培育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葯、高端裝備製造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此外,服務業將成為我國產業發展的一個「重中之重」。目前我國無論是生產性服務業還是生活性服務業都有著旺盛的市場需求,但服務業的供給能力和水平還難以滿足這種需求,很大程度上制約著國內消費市場的擴大以及出口產品附加值的提高。握好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條主線,進一步明晰如何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建議》用「五個堅持」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作出了明確部署。這「五個堅持」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確定了明確的路徑:在發展方向上,要做結構上的戰略調整;在發展理念上,要有科技意識和創新精神;在發展目標上,要關注民生、注重保障;在發展重心上,要把節能減排、環境協調作為突破口;在發展動力上,要堅持改革開放。。
以科學發展為主題是時代的要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
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就是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謀發展、促發展,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十二五」直至今後,更要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發展目標,建立更加科學的發展指標體系,確保經濟社會沿著科學發展的軌道前進。
更加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我國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各類社會矛盾增多,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許多核心和關鍵技術仍然依賴進口等等。實現全面小康目標,僅有經濟規模的擴大遠遠不夠,還需要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人和自然協調發展。我們所謀求的發展,必須是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在當代社會,發展是硬道理。而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要堅持科學發展。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的水平總體還不高。因此,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發展不科學,路就會越走越窄;發展科學才能全面推進各項建設,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和國家的繁榮富強。因此,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使我國經濟發展更加符合經濟規律、科學規律、自然規律,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堅持科學發展要做到「四個更加」。
更加註重統籌兼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各項建設,這是體現科學發展的重要舉措。發展不同於增長,絕不能只看速度快慢、規模大小、一時得失。我們所謀求的發展,必須是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高度統一的發展。
更加註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十二五」的目標突出了「富民」。提高居民收入、縮小貧富差距、把「物質化」的發展轉變到「人本化」的發展,更加註重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讓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保障民生,維護公平。
此前多位專家已經指出,不合理的產業結構配置和經濟增長方式,尤其是高端產業的不足,嚴重製約了以高素質勞動力需求為主導的新興勞動力市場規模的發展,是導致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後勁不足的根本原因。而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最根本途徑在於產業結構升級,因此高校畢業生要抓住「十二五」規劃這個大機遇。(
面對這種機遇與挑戰並存的轉型局勢,在校大學生要積極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從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看知識結構的優化,構建動態知識結構,使個體知識結構適應產業結構動態調整的要求。
首先,應正確處理知識內容與產業發展需求的關系,個體的知識結構應該服務於最能發揮效益的產業,個體知識結構必須具備對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升級的應變能力。其次,不論縱向的專業知識,還是橫向的相關知識,都有一個深化、強化與拓展的問題,應從自身學習能力的強弱和產業調整、升級的需要出發,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是一個較為復雜的調控過程,所以,應對個體知識結構進行不斷的調整。
合理的個體知識結構沒有明確的標准和定式,因人、因時和因個體所處環境而異。構建和優化個體知識結構,不僅要考慮到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同時還要考慮到個體知識結構在群體人才結構中的互補效益和協調效益。
()
⑸ 「十二五」規劃24項指標
十二五規劃24個指標點題式的概括評說 「十二五」期間將設24項主要指標,包括12個預期性指標和12個約束性指標,助力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些指標主要集中在經濟結構、科技教育、資源環境、改善民生等方面。
權威人士稱,「十二五」期間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有七大目標,包括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重大進展、科技教育水平明顯提升、資源結構環境保護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持續改善、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等。
圍繞這七大目標,「十二五」期間將提出24項指標,包括12個預期性指標和12個約束性指標。如提高居民消費率2至3個百分點,有望成為重要指標之一。
這些指標大多數與轉變發展方式相關,尤其是一些約束性指標,集中在能源資源、生態環境、改善民生等領域,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十一五」規劃曾提出了22項主要指標,其中包括8項約束性指標以及14項預期性指標。8項約束性指標全部完成,14項預期性指標中,除「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服務業就業比重」、「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外,基本完成。
從過去五年的情況來看,我國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淘汰落後產能、發展服務業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一位業內人士認為,一些「考核」經濟的軟性指標及約束性指標要更多考慮經濟結構調整。 除了一系列指標外,收入分配改革也是「十二五」的重點。他說,「十二五」期間我們將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與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其中個人所得稅,到「十二五」中後期要全面建設綜合和分類個人所得稅。
⑹ 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
華彩咨詢十二五發展戰略規劃十步法
一、五年規劃體系溯源
眾所周知,五年規劃這個體制,是從蘇聯傳過來的,蘇聯當時為徹頭徹尾地實施計劃經濟,為了實現理論對實體的高屋建瓴的把握和指導,有意識地消除在供需過程裡面的浪費,信息不對稱,通過對系統完全地人為干預和設計,來實現系統的高效和完整,通過各級環節相互咬合的運作,使供與需之間處在均衡的狀態。可是這種努力,因世界的多變性,因系統中充滿了的不確定性,往往會最終遭到失敗。但盡管如此,當社會主義國家徹頭徹尾地用計劃經濟體制進行社會生產的大統籌的時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外在的不確定性、波動性,取得了經濟建設和民生發展的巨大成就。但事實上,這種人為設計的社會系統從來不可能像機械繫統那麼完整,那麼貼合,所以計劃經濟無論它有如何強大的力量,系統本身的不確定性是沒法克服的。而且當一國作為一個小系統,雖然你進行的是計劃經濟,而你周邊的很多大系統,搞的是市場經濟,並且小系統和大系統之間,又要發生物質交換,又要發生經濟交流,在這個情況下,就會輸入很多不確定性,輸入很多風險,進一步會對你的計劃體制產生破壞,使你內部的可控性變得脆弱,這也是最終計劃經濟體制無法在蘇聯運行下去的一個內在原因。
中國就是從蘇聯把五年計劃這種治國方法學過來了,並且在中國生根發芽。剛開始有周恩來、陳雲等老一輩領導人推動它的落實,後來成為整個國家每一屆新政府形成以後,換屆選舉以後,或者連任以後,一個總體的施政綱領。五年計劃既是給各級官員、部委交一個底,這五年統籌的打法是什麼,本屆政府要實現怎麼樣的目的,也是給全國人大代表,各級政府一個總體的概念,給企事業單位一個總體的概念,給國民一個總體的概念。圍繞著這么一個五年規劃的成立去排除與這五年規劃不相吻合的一些波動性。在一段時間裡面,建立起來相對的穩定性。
1.企業的五年規劃就是對國家層面大五年規劃的一個有效的承接
2.五年規劃體制有利有弊
第2節戰略規劃中必須關注的幾個要點
在具體做規劃時,有幾個實用技術請務必注意,這方面很多公司因為不注意不重視犯過沒必要,但代價很沉重的錯誤:
使用搖籃法;做五年規劃,就得先做十年乃至二十年戰略規劃,象中航工業這樣需要獨自打造一個飛機製造工業體系的,或中國汽車產業主力軍,恐怕還得打造三十年乃至更長的戰略規劃。一個很長的戰略規劃未必能夠按你所想逐一實現,但它提供了一些基本判斷和方向,換言之,它是一個搖籃。如果大趨勢,方向和你的十年二十年戰略吻合,那麼,你的五年規劃短期只要做些滾動修正,再規劃時公司也有一個大的搖籃,指出相對清晰的一個方向;但如果環境和趨勢巨變,構成長期戰略規劃不再可靠,那麼這個搖籃就被放棄,立即需要打造一個新搖籃,作為搖籃里的孩子的五年規劃也就不言而喻的要推翻重來。所以有很多企業五年規劃就做五年,這是不可取的。另外,你得非常清楚,搖籃戰略主要是賭方向,賭趨勢。五年規劃裡面既有核心能力培養,也有符合搖籃戰略的期權能力培育。
戰略規劃至少要實現四個層次的目標:明確短中長期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明確10-20年的方向;確定十二五戰略總體規劃(包含集團整體,總部,子集團,業務單元);確定具體的經營計劃和預算,尤其要戰略短期內能解決某些熱點問題(大紅棗效益)激起變革熱情。簡單的說就是:長遠規劃導方向,短期規劃促變化,促成變化跳台階,蛙跳發展謀新篇。
在戰略規劃的同時,大力調整大家對戰略的認識,對戰略管理的理解,對規劃和實施中差異的感知和把握,對戰略規律的把握應用上下功夫,在相關的心智模式的調整上下功夫。一句話,不僅要改變企業在戰略規劃的物理結構,還要力圖改變企業在戰略規劃上的心理結構。
採用常態戰略規劃課題+本集團個性化戰略課題的方法。戰略既有大家都一樣的內涵,比如遠景,目標,發展路徑,資源配置。也有每個公司各自的問題,是家務事,但不能不說重要,因為戰略就是事關全局的東西,沒有標準的戰略,只有結合各個企業的戰略。比如有些企業總經理和董事長不合的問題就是個戰略性大問題,國資委一刀切的政策恰和對某個企業傷害很大,需要戰略營銷,這就是個大問題。
集團戰略規劃遵循以下十個步驟,當然步驟之間還會有一定的交叉和來回震盪,這都是經常做規劃的人,需要注意的。
集團戰略規劃十步法;
第1步:戰略診斷
操作指南:對戰略本身的評價;對戰略方法論的評價;對戰略敏感度分析;領導人因素;企業組織智商分析;戰略認識論的評價;戰略偏好即文化分析。
第2步:分析與預測
要對戰略經營環境,即各種環境因素的狀態及變化趨勢進行分析,對公司當前內部資源及能力進行剖析,明確公司可以把握的機會和環境因素變化可能產生的威脅,相對於現實競爭者的優勢和劣勢。在構建公司核心能力目標的前提下,使公司制定的戰略適應環境的變化。而且這種機制有對月、季、半年和全年計劃執行及環境變化的評估,每年對公司戰略規劃(如三年或五年)進行滾動式修訂,使公司戰略和年度計劃具有對環境的內在的自適應機制,並在年度計劃運行控制過程中及時跟蹤環境的變化。
第3步:戰略任務
操作指南:歷史回顧;現狀及展望;八個層次的戰略任務;戰略任務的關聯性分析;戰略任務底限描述;戰略任務對戰略方法論的要求
第4步:重大戰略課題研究
比如說整個集團的發展方向可以採用怎樣的模式,我們的資本運作該怎麼來做,我們現在在產業組合上,碰到哪些問題等等。既有公共的課題,也很可能有該集團特有的一些問題,比如說該集團認為總是收購的企業歸屬感沒法保證,怎麼辦?還有經常出現低成本收購高成本整合的問題,這種問題怎麼保證等等,像這一類的課題既有共性的也有個性的。一連串課題的研究打開了整個集團戰略規劃的大門
再次是對所有已涉及的產業板塊以及可能潛在要進入的一些產業板塊進行研究,尤其是對它的關鍵成功要素進行把握。
這時候母公司就再也不能裝聾作啞,認為子公司它這個產業是很個性化的,我可以不去懂它的行業特點,我們只要做好行政就可以了。這樣一些迷思必須把它去掉,母公司必須要知道,如果過去你裝聾作啞的,沒有去理解子公司的特點造成了你集團戰略與子公司戰略之間的兩張皮現象的話,那麼今天你必須深入去理解子公司的行業特點,關鍵成功要素。我未必知道你的細節,但是你的大的規律、趨勢,我必須知道。
操作指南:
常見課題:治理,決策,分配,領導力,組織,文化,執行力
體制性課題:政體,國體,向上營銷,軟實力,治理,激勵,供應鏈控制,其他
發展性課題:多元化,金融,產融結合,並購,聯盟,國際化,
管理性課題:組織,流程,團隊,運營,文化
約束性課題:弱點,盲區,非優勢領域,不適應,能力衰退,壁壘消失,特殊關系,特殊任務,特殊政策,特殊事件
其他影響戰略成功的重大因素課題
創新,遠見,戰略賭注與安全網,優勢剖析,理解與認識
第5步:戰略思考
確定企業的使命和目標。它們是企業戰略制定和評估的依據。一個良好的宗旨陳述應包括五方面的內容:應該明確企業是什麼和希望成為什麼;在戰略上允許企業創造性地發展,而在戰術上限制企業進行一些冒險行為;使本企業或機構有別於其他同類型的企業或機構;應指出作為評價企業現在和未來活動的框架;陳述應該准確明白,易於被整個企業或機構所理解。
操作指南
經營哲學刷新
盲區,假設,隱形前提,邊界,局限,
新模式,新戰略構建,新趨勢,
戰略認識論調整
戰略焦點,敏感度,偏好,任務
戰略實施
戰略強度,復雜程度,轉型程度,實施難度,長度的認識
規律與本質
一般,特殊,本企業,近年
戰略敏感度管理
戰略偏好管理
第6步:集團整體體戰略方案設計
從實際操作角度分析,集團整體戰略方案設計應注重以下八個方面:
1.公司戰略規劃的滾動實施和公司動態成長的結合
2.領導層對未來的設想與企業核心價值的結合
3.戰略規劃和戰略管理體系之間的有機結合
4.形成產業整合優勢與子公司高質量運營的結合
5.公司戰略規劃與國家產業改革政策的結合
6.發展思路與市場競爭環境的結合
7.遠景、發展戰略與核心能力的結合
8.員工發展與公司戰略方向的結合
整個集團將往哪裡去,最終應該成為怎樣一個角色,各個子公司在其中大略扮演怎樣的角色要有一個說法。
在形成多個可選擇的整體戰略方案時,我們注重用構建的方式,用規律的指導,把握核心趨勢,同時用可參考標桿。
在這一步操作時,我們特別建議進行多個層次的戰略研討會。
第7步:集團,總部,子集團,業務單元戰略規劃
總部和子孫公司共同負責研討和選擇集團整體戰略,主要涉及集團公司或者多元化經營公司的根本和長期的決策,注意一般這里需要應用情景規劃,
第8步:集團,總部,子集團,業務單元經營計劃體系
整體包括:
遠景,發展哲學及長期目標體系
發展模式
資本運作戰略
產業組合戰略,公司應該進入多少行業,公司應該進入什麼行業或者說將自己的資源投入什麼行業,重點支持什麼行業;
橫向戰略--打造強勢集團;
集團能力體系,集團整體能力,總部能力,子集團能力,孫公司能力
集團層面戰略戰略
集團層面組織,流程及其他支撐體系
這個選擇做完了以後我們進而來形成根據以上形成總部的戰略,當然這個戰略仍然不是那麼事無巨細的戰略,大約是個戰略的梗概、一個骨幹。
(2)總部戰略規劃所包含內容:
總部在集團中職能定位
總部組織建設
總部能力拓展
總部戰略管理焦點
總部資源與平台搭建
職能戰略
組織,流程與其他支撐體系
要保證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離不開各種職能戰略的配合實施,從資源配置和管理控制的角度充分保證經營戰略的實施。其基本作用表現為從各自的角度對經營戰略起全面支持作用。
(3)子集團層次戰略規劃所包含內容:
基於集團戰略的板塊戰略
板塊戰略指引下的產業整合
公司整合
產品與服務整合
板塊發展戰略
業務單元組合
各個業務單元經營重點
各個業務單元經營戰略
職能戰略
組織,流程與其他支撐體系
(4)孫公司層次戰略規劃所包含內容:
業務單元戰略是在企業總體戰略的指導下,經營管理某一個戰略單位的戰略規劃,是總體戰略之下的子戰略,為企業的整體目標服務。因此,業務單元戰略更加考慮企業如何在特定的市場上獲取競爭優勢。比如,如何發現新的商機,以及在什麼樣的市場和什麼時候推出什麼樣的產品,提供什麼樣的服務等等。業務單元戰略要思考企業在市場中的自我定位以及取得競爭優勢的方法和在不同產業發展階段中所採用的不同策略等等。該層次的管理者需要努力識別最穩固的同時也最有盈利性的市場區域,以發揮其競爭優勢。如果從戰略構成要素的角度來看,核心競爭力的營造與競爭優勢的建立是該層次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戰略實施保障工程
戰略實施與管理
第9步:集團各層次長中短期經營計劃
戰略規劃和年度經營計劃的轉換和控制機制
在集團公司戰略規劃架構下,每個目標被分解為層層銜接的行動計劃,每個策略細分為子策略,子策略有子目標,子目標有子計劃,所有計劃都分派給既定團隊或業務組。所有的子計劃匯合而成公司的主計劃。子公司、分公司的主計劃匯總而成集團公司的主計劃。如果主計劃不能實現組織的宗旨和所有戰略目標,那麼應該有選擇地反饋回部門和團隊,尋求修改子計劃,或管理層重新整體平衡公司戰略,優化業務計劃,直至組織宗旨和各層目標得以保證。每個部門每個團隊都必須根據被賦予的戰略指令來制定其目標和活動計劃。強調戰略規劃從業務主管和團隊領導開始,他們負責擬定其責任范圍的長期業務計劃,目標是培養主管對其負責的業務活動有一個長遠的考慮。人員計劃是比較敏感的,各部門的長期人員計劃由部門經理來擬定。長期計劃的第一年從預算開始,強調主管們同時做長期計劃和短期計劃,以保持長、短期計劃的一致。
年度經營計劃把公司戰略規劃具體化公司在做到實現目標、控制風險和分配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在年度內具體落實公司的戰略經營計劃,特別是依據年度經營計劃和年度可分配資源建立的公司全面預算控制體系,把各項目標及資源落實到各項職能和事業部,並通過進行月、季、半年的定期滾動的風險評估和計劃及對預算執行情況的審核,把年度經營計劃進一步落實並納入控制,由此形成實現公司戰略目標的有效的控制體系。
把戰略規劃和年度內經營風險的評估結合起來,並綜合考慮年度內可支配的資源分配與資源變化預測,制訂出符合戰略規劃目標的年度經營計劃,包括年度目標體系、戰略措施、主要資源分配計劃、職能計劃和事業部計劃。在此基礎上編制支持實現年度計劃各項指標的預算控制體系。為使年度經營計劃及目標得到有效執行,在年度計劃的運行控制進程中,對半年、季度和月計劃按預算進行評估和指導,根據年度內環境的變化,定期對年度經營計劃的階段性目標和預算進行修正,年度末對年度計劃執行情況進行審核。為保證戰略規劃的有效性,公司需在對戰略經營計劃進行審核與回顧的基礎上,重新評估公司的戰略經營環境和內部資源,從而對公司的戰略規劃或規劃進行修正,如此循環往復,使戰略規劃管理形成對環境的自適應性機制。
⑺ 全國12.5計劃。
人類發展指數(HDI)替代人均GDP「應更加關注低收入、貧困人口和殘疾人口的民生問題,更加註重富民、惠民,實現『民富』和『國強』的有機統一。」「十二五」計劃編制、發展指標設計的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發展規劃專家委員會委員胡鞍鋼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和「十一五」規劃相比,這次指標設計將突出以下一些特點。首先是以公共服務指標為主、經濟指標為輔,反映了政府職能的重大變化和轉型。大大增加了非經濟指標比重,如反映資源環境指標、基本公共服務、人民生活的指標。其次是以約束性指標為主,預期性指標為輔,反映了政府強化公共服務的責任。「十一五」規劃約束性指標占總指標數比重的36.4%,而「十二五」中約束性指標數應爭取佔到總指標的50%以上,超過預期性指標數。最後是主動與國際接軌。規劃指標不但是對國內人民的承諾,一定意義上也是國際承諾。「十二五」發展指標中建議採用人類發展指標,作為實現小康社會的最重要標志,同時將減少國際貧困線貧困人口、降低孕產婦死亡率、提高人口預期壽命、降低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其他溫室氣體排放等部分「千年發展目標」納入。總體而言。與「十一五」相比,「十二五」規劃應該更好體現以人為本。相應的「十二五」指標體系也應進一步弱化經濟增長指標,從GDP為核心的指標體系轉變為以人類發展為核心的指標體系。例如,以人類發展指數(HDI)替代人均GDP作為「十二五」規劃核心指標。【關鍵詞】包容性增長加快調整收入分配格局胡鞍鋼認為「包容性增長」即「共享發展」。即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堅持將改善民生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目的,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為實現這一目標,應該統籌城鄉改革發展,促進城鄉區域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更加關注低收入、貧困人口和殘疾人口的民生問題,更加註重富民、惠民,實現民富和國強的有機統一。同時加快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逐步提高兩個比重,即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的比重,提高居民總收入在國民總收入的比重,扭轉不同地區、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社會成員之間收入差距拉大的趨勢,堅決防止兩極分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與公平的關系,再分配要更加註重公平。「十二五」規劃熱點內容分析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包容性增長」,「十二五」時期政府要轉變自身職能和目標。而這需(轉載自第一範文網 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要盡快改變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的「指揮棒」,中央政府對省級以及省以下政府不再考核GDP,國家統計局對省以下不再統計GDP,將地方政府從GDP增長競賽中解放出來,轉向公共服務競賽。【關鍵詞】居民收入從「國富」轉變到「民富」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楊偉民表示,「十二五」規劃與此前的規劃有著本質差別,過去的規劃追求「國富」,「十二五」規劃則追求「民富」。「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成為公眾關注十七屆五中全會的最大亮點。居民收入「倍增」,是社會給的「十二五」重要命題之一。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參與「十二五」規劃調研的專家蘇海南對媒體表示,我國近10年,居民收入增長幅度不如GDP,因此「十二五」規劃將寫入居民收入與GDP同步增長,控制收入差距擴大。「在2004至2009年期間,盡管我國職工工資每年都上漲了15%,但到目前為止,居民的整體收入增長還是跟不上近10年GDP的10%增長速度。」他表示,現在「十二五」規劃的內容應是讓前、後兩者的速度相協調、相一致,在繼續做大「蛋糕」的基礎上,加快提高居民收入和勞動者報酬水平;同時,遏制並逐步縮小當前的收入差距。【關鍵詞】房地產強調住房保障的投資力度國土資源部與住建部共同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房地產用地和建設管理調控的通知》。這份文件透露出進一步加強房地產調控的信號。在發布上述文件的同時,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一方面,進一步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確保保障性住房用地供應;同時要切實解決各地對房地產調控的認識差異。對於國土資源部上述負責人的表態,湖北省統計局副局長葉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國家部委有關負責人第一次明確提出,房地產不能作為支柱性產業。很明顯,這是一個新的信號。不過,另外一家專業性財經媒體《21世紀經濟報道》的看法和論點與此不同。「雖然多部委迴避『支柱產業』這個名詞,但是規劃當中對於房地產的開竣工面積、人均居住面積等指標均給予了保守的估計,即便如此,在未來5年經濟增長速度調低在7%-8%的情況下,房地產業的投資規模仍然是最大的。」中國房地產業協會副會長朱中一對媒體表示,「十二五」房地產規劃當中將強調住房保障的投資力度,每年6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建設,將成為常態。中房協專家對媒體表示,未來5年內房地產業調結構的重點,是維持城鎮房價穩定和提供農村住房。房地產仍然是一個復雜的「東西」,甚至是帶有較大敏感性的。關於物業稅、房產稅是否具體涉及、房價穩定的定義如何?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這一關繫到重大民生問題的經濟領域,甚至是政治發展領域,其在官方發言或是文件乃至媒體中出現的頻率越來越高,這有利於對房價的「穩定」。此外,保障性住房也將是「十二五」規劃在房地產領域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指向。【關鍵詞】新能源2015年前減少碳排放45%新能源主要是指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的發現和應用。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表示,「十二五」期間,新能源的應用將拉動整個交通運輸、汽車工業的發展,新材料的應用將帶動房地產業和設備製造業全行業的改造,生物科技的發展則對農業、畜牧業、水產業、醫葯業影響深遠,以低碳化為主題的環保產業將同時帶來機遇與挑戰,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數字中國」的進步使社會經濟各方面(轉載自第一範文網 http://www.diyifanwen.com,請保留此標記。)的效率顯著提高,工業設計和創意能力的提升將使製造業走在前面。全國政協常委、汽車安全與節能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歐陽明高在日前舉行的一場論壇上對記者表示,多部委均牽頭制訂涉及扶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相關政策。由科技部牽頭的《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已制訂完畢,最遲明年正式對外公布。根據《規劃》,小型化和汽車電氣化是中國汽車未來發展的兩大方向,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計劃達到100萬輛,動力電池產能約達100億瓦時。為此,我國計劃推動電動汽車產業鏈發展,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成為未來發展的核心。目前有消息稱,中央為達到在2015年前,減少碳排放達45%,對新能源行業的投資金額或高達4.5萬億元人民幣,而今後能源比例分布,期望有15%來自風力、水力、光電,其餘約5%來自核電。「十二五規劃」期內核電設備投資將達6,000億元,風電則達4,000億元,令新能源股受惠。
⑻ 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是什麼
、「十二五」規劃的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全縣「十二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國家和省、市「十二五」時期發展的總要求,繼續實施「工業化牽動,產業化開發,民營化推進,城鎮化引帶,市場化運作」的發展戰略,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加速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放大產業發展優勢,打造項目建設強勢,走以科技為支撐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走以優質農產品資源為依託的產業化之路,走以大項目牽動為主導的工業立縣之路,走以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生改善為目標的協調發展之路,努力建設以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為主導的玉米、畜牧、果菜、生態產業強縣,打造「新型能源產業新興城,農副產品集散新興城」,率先建成全市「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區」,為建設繁榮富強青岡而努力奮斗。
「四縣、兩城、一區」是對「十二五」時期全縣總體發展目標的基本定位。玉米產業強縣,即增強玉米產出能力,提高玉米產出質量,壯大玉米加工企業集群,延伸玉米加工鏈條,叫響玉米產品品牌,提升玉米經濟效益,加速推進玉米工業城建設。畜牧產業強縣,即養殖標准高,產出總量大,產業鏈條長,產品質量好,競爭能力強,經濟效益高,盡快實現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半壁江山」的目標。果菜產業強縣,即以高效園區建設為載體,形成大規模,打造大品牌,佔有大市場,獲得高效益,以此強力帶動廣大農民的收入登上新台階。生態產業強縣,即綠色覆蓋達標,生態環境改善,林木總量擴大,加工鏈條延長,產品效益提高,切實做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大文章。新型能源產業新興城,即以風能產業、太陽能產業、生物質能源產業、循環產業為重點,形成一批新型能源產業集群。農副產品集散新興城,即依託區位優勢、交通優勢、園區優勢、資源優勢、政策優勢,打造濱北節點城市農副產品集散中心。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區,即以全市「農區工業化示範區、農業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為指導,全力推進項目農業、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生態農業、高產高效農業「五型農業」發展,調整農村生產關系,優化生產要素組合,堅持走好機械化、集約化發展之路,實施綜合開發建設產業基地,把握集團化方向發展產業龍頭,依託質量品牌壯大產品市場,在全市率先建成「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區」。
2、發展原則
——堅持科學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把握廣大群眾的願望,切實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充分體現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確保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堅持加快發展。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在確保發展質量和發展效益的前提下,力求更快的發展速度,實現優化結構與加速發展有機統一。
——堅持協調發展。把統籌兼顧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方法,促進基礎產業資金投入與改善民生資金投入相協調,促進當前發展效益與長遠戰略意義相協調,促進經濟加快發展與社會和諧進步相協調,努力實現各個領域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銜接。
——堅持創新發展。推動解放思想與創新實踐的緊密融合,建立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體制機制,穩妥推進各項改革,推進發展模式創新和科技進步創新。
——堅持可持續發展。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著力點,注重生態保護和資源節約,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堅持共享發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更加註重社會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3、發展目標
——經濟發展指標:
(1)總量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以上,第一產業年均增長9%,第二產業年均增長22%,第三產業年均增長17%,三次產業比為35.7:42.9:21.4。
(2)分項指標。
①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35%;
②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5%;
③全口徑財政收入和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5%以上;
④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5%左右;
⑤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50%;糧食總產量每年穩定在30億斤以上。
——社會事業發展指標:
①科技進步因素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1.7%;
②農村中小學寄宿辦學達到100%;
③法定傳染病甲乙類發病率控制在300/10萬以內。
——民生發展指標:
①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2%;
②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
③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3%以內;
④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100%。
⑤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達到100%;
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0%以上;
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
⑧新農保參保率達到95%以上。
——可持續發展指標:
①單位GDP能耗下降15%;
②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年排放量分別控制在2330噸和780噸以內;
③森林覆蓋率達到19%;
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
——城鄉建設指標:
①城鎮化率達到35%以上;
②保障性住房完成50000平方米。
——民主政治建設指標:
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基層民主不斷擴大,比較完備的地方性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形成,社會秩序良好,民主更加健全。
——社會穩定指標:
人均犯罪率控制在萬分之四以內,人均發案率控制在萬分之十六以內,交通事故、火災事故、生產事故、信訪案件總量明顯下降,不發生在省、市有重大影響的重特大交通事故、火災事故、生產事故和群體性事件。
經過五年努力,把我縣建設成為產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工業主體地位基本確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的縣份,成為群眾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的縣份,成為生態環境良好、宜居宜業的縣份,成為群眾享有充分民主權利、具有較高文明素質的縣份,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和諧穩定的縣份。(編輯:高志剛)
⑼ 關於十二五規劃內容
1.「十一五」發展成績奠定城市「十二五」發展基礎
1.1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1.2 堅持深化改革開放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
2.改革開放30年發展成就標示城市「十二五」發展高度
2.1 科學總結建國60年我國城市發展和城鎮化經驗
2.2 城市化進程顯著加快
2.3 城市體系顯著完善
2.4 城市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2.5 城市管理體制顯著優化
2.6 城市綜合競爭力顯著增強
3.「十二五」及更長時間內我國城市發展呈現新趨勢
3.1 區域一體化與城鄉一體化
3.2 科學發展與以人為本
3.3 集群化與網路化
3.4 構建新型社區與市民社會
3.5 文化特色與品牌塑造
3.6 城市群與區域協同
4.中國城市「十二五」時期的基本特徵
4.1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承前啟後」的關鍵點
4.2 改革開放進入「深化攻堅」的新階段
4.3 城市化進程進入「內涵發展」的戰略期
02 中國城市「十二五」發展趨勢及任務分析報告
1.城市發展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
1.1 從三個角度理解城市內涵式發展
1.2 准確城市定位、提升城市形象、塑造城市品牌是城市內涵式發展的實踐結果
1.3 從外延式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是城市「十二五」時期的重要任務之一
2.城市軟實力成為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1 城市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是城市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最優方式
2.2 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是一個動態演進的過程
2.3 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是提升城市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
3.城鄉統籌與城鄉一體化成為城市發展的新抓手
3.1 城鄉一體化制度極大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發展
3.2 統籌城鄉發展構建城鄉一體化新格局
3.3 以城鄉統籌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4.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示範意義進一步凸現
4.1 設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是推進深層次改革的重要舉措
4.2 浦東新區:綜合配套改革邁向「深水區」
4.3 濱海新區:為中國金融改革探路
4.4 深圳:為政治體制改革提供新經驗
4.5 重慶:為推進城鄉統籌提供新動力
4.6 成都:「全域成都」構建城鄉體系新框架
5.城市群對城市建設與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5.1 城市群是推進區域協作聯合的重要發展模式
5.2 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是城市化的高級形態
5.3 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推動區域一體化
03 中國城市「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矛盾和問題研究報告
1.國際經濟危機尚未見底,經濟增長方式亟待深刻調整
1.1 金融危機給我國經濟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
1.2 我國採取一系列措施應對金融危機
1.3 拉動內需是今後一段時期內應對經濟危機的重要手段
1.4 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與產業結構升級是應對經濟危機的根本途徑
2.各類民生問題備受關注,統籌兼顧各方利益難度加大
2.1 當前面臨的不和諧問題更為廣泛和深刻
2.2 當前各種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多元
2.3 推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更高
2.4 統籌兼顧成為長期堅持的戰略方針
3.人口資源環境矛盾突出,經濟社會永續發展任務艱巨
3.1 「十二五」時期我國人口管理面臨新課題
3.2 人口資源環境矛盾成為「十二五」時期城市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
4.社會階層結構深刻變動,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新課題
4.1 階層結構變化是我國社會轉型和經濟轉軌的深刻體現
4.2 合理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內在需要
4.3 「十二五」時期培育合理的現代社會階層結構的兩個切入點
5.城市之間競爭日趨激烈,區域一體化發展需要制度創新
5.1 競爭與合作是城市發展的永恆主題
5.2 我國城市競爭日趨激烈
5.3 制度創新是「十二五」時期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動力
6.城市面臨各類風險增多,城市治理任務更趨繁重
6.1 城市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
6.2 我國城市治理模式亟待轉型
6.3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城市治理模式轉型的重要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