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高頻交易系統
復雜一點,高頻交易一定都有以下特點: 1. 計算機控制,人是控制不過來的。2. 低費率。費率一般都在萬分之一以下,美國甚至會出現負費率(流動性提供商Rebate)3. 持倉/反應時間按秒算(高頻), 甚至按毫秒微妙算(超高頻)一般還有以下特點: 4. 每筆低回報率,0.01%平均每筆回報算高的 5. 高Turnover, 每天交易1000個來回不算多。 6. 低交易風險,年化Sharpe Ratio 10 不算高 7. 高杠桿, 30倍杠桿不算高 8. 高總回報率。做高頻年化回報低於200%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 9. 高競爭, 這是一個零和游戲。機會就那麼多,我賺了,你就賺不到甚至賠了。 10. 速度為王. 因為託管伺服器間幾米的距離,NYSE迫於壓力加了固定的延遲。FPGA, GPA計算在這上的運用並不新鮮。 總的來說,很不幸,這個是市場的發展方向。因為計算機的發展,人越來越難跟機器競爭了。 P.S. 70%的流量很多都是做市商,他們有費用回扣,所以交易得多。交易不賺錢, 靠費用回扣盈利(美國 大的幾個高頻交易商一天都有1million+的回扣,2012年數據)再加一條:11. 非常恐怖的系統風險。最新的一個是騎士資本,很短的時間虧了4億美金+
⑵ 為什麼高頻交易在期貨中深受異議
高頻交易,說白了就是說這種每一次交易的間隔時間都極其簡短,通常為十多分鍾乃至幾秒。最開始出現於上新世紀90時代末,現階段早已發展趨勢成外匯交易市場的關鍵能量。但近些年高頻交易備受異議,金融機構、外匯交易商及其某些權威專家剛開始斥責高頻交易的缺點,而另某些適用人員則全力支持高頻交易的發展趨勢,那麼高頻交易為什麼在期貨中這般的填滿異議呢?
高頻交易的益處
先而言說高頻交易在商品期貨中各種各樣益處,最先,高頻交易應用繁雜的優化演算法交易,另外藉助快速的程序流程行情軟體和有關硬體配置設備來超過在短暫性的市場起伏中盈利的實際效果。這類交易方式針對投資者而言優點極大,由於在短短幾秒鍾到幾彼此之間中能夠靈巧地捕獲期貨的起伏進而超過相對穩定的盈利,基礎理論上每天以內能夠開展千萬次的高頻交易,那麼得到的盈利將是永無止盡的。
次之,高頻交易解決信息的速率貼近光速,現階段紐約到倫敦光速65毫秒,納斯達克更快交易速率接近0.001ms到1ms當中,而人們的更快反應時間也就1000ms,即1秒。因而,這般高效快捷的響應速度巨大地為期貨市場引入充裕的流通性,減少交易價差,進而深化減少點差成本費,全面提高市場效率。
高頻交易的弊端
通常情況下,高頻交易必須根據程序交易,而且以便超過競爭能力必須更加技術專業的硬體配置設備,能夠說,高頻交易到最終拼的全是「誰的網路速度快誰利害」,而這卻給外匯市場中的個人投資者產生了不合理的市場競爭自然環境。由於個人投資者並不是具有技術專業的硬體配置設備和復雜的優化演算法交易,高頻交易就是說運用個人投資者交易很慢的缺點,每天以內達到千萬次的交易是個人投資者如何都沒法理解的,攪亂了全部期貨市場,個人投資者非常容易蒙受損失,特別是短線投資人。
除開速率上的危害外,高頻交易技術性的不平穩巨大地加重了期貨的性的震盪,因為高頻交易必須精準的程序化交易優化演算法交易,假如交易編號中出現1個小小的出錯,那麼其產生的結果將會是損害所有資產,另外很多的高頻交易將會會導致交易軟體承擔,導致市場部分快速垮台。
高頻交易的產生的不良影響還不僅在此,其真實受異議的地區取決於其管控空白頁。高頻交易非常容易被居心叵測的人來控制價錢,通常會拋出去不容易實行的訂單信息,導致要求的錯覺,誘惑投資人或有關組織提交訂單,欠缺公平公正和相容性。不但對個人投資者還是外匯交易商又或者大中型金融機構,高頻交易既抵觸了個人投資者的參加,又持續危害者各大組織的權益,好像是一頭老鼠過街的過街老鼠。
高頻交易將出路在哪裡
現如今,高頻交易早已變成市場上沒法忽略的能量,在為市場造就高額成交量的同時卻一直游離於管控以外。2014年,英國股票交易聯合會、聯邦調查局、商品期貨和交易聯合會和美國司法部競相剛開始下手調研高頻交易行業的內線交易個人行為。2019年7月,對沖基金文藝復興時期高新科技運用繁雜的計算機演算法,相互配合很多網路伺服器及其原子鍾,可以保持在幾十億分之一秒內同歩實行交易命令,致力於清除高頻交易。
而2019年瑞信投資分析師應用了瑞信特有的ExPRT交易統計數據。在10-12%的美國股票成交量統計數據適用下,獲得了純非高頻交易者(包含買家、買家、零售業和組織投資者)實行每單交易中心需時間的互聯網大數據。根據統計數據,市場的全部參加者不太可能所有獲得公平看待。針對這些投資風險較低,而且對交易交易量時間非常重視的投資人而言,假如他不想要擔負持倉的風險性,那他務必在別的層面作出某些妥協。
不難看出,適用與不兼容高頻交易的多方常有分別有效的大道理和統計數據,異議也許還將再次爭執下來。
⑶ 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投資者
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投資者
先剖析自己,再武裝自己
進入期市,投資者都夢想成功,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市場中,成功的背後是艱辛的付出——能夠堅持下來的人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但很多人依然懷揣著成功的夢想前赴後繼,真可謂「一將功成萬骨枯」。
追求成功無可厚非,但在成功之前,是否是一名合格的投資者,應該是每一位期市投資者首先要拷問自己的問題,否則再艱辛的付出也是枉然。筆者認為,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投資者,先要剖析自己,然後再武裝自己。
分析期市之前先分析自己
「分析」是期貨市場永恆的主題,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投資者每天都在分析著市場,研判著市場,但無論是從業者還是投資者,在分析市場之前,首先分析的應該是自己而不是市場。作為一名初入期貨市場的新手或者是即將進入期貨市場的投資者,應該先捫心自問:參與期貨投資,我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嗎?自身的知識儲備是否能夠應對市場的風雲變幻?我有充足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來關注市場嗎?
就抗風險能力而言,其衡量的標準是投資者財務狀況,一個沒有抗風險能力的投資者在進入市場之前,就已經先輸一招。在自身財務狀況允許的前提下,投資者還應該具備一定的經濟常識和投資理念才能進入市場,去嘗試投資,否則還是規避期貨投資為好。除此之外,期貨投資本身還需要投資者有足夠的時間和充沛的精力來關注這個市場,如若不然許多本來應該成功的投資決策,也會因投資者的時間和精力關系而過早夭折。
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
在期貨市場中,就參與主體而言,可以分為投機者、套利者和套期保值者,而大多數個人投資者屬於投機者。對投機者而言,其交易操作模式可分為高頻交易、波段交易以及中長線交易。在分析自己之後,投資者就應該根據自身的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高頻交易、波段交易更適合抗風險能力弱、時間充足、精力充沛的投機者,而中長線交易則對抗風險能力要求較高,對時間、精力要求較低。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方式,遠比去苦苦追尋市場中別人業已成功的交易方式要高明得多。畢竟別人的鞋再漂亮,穿到你自己的腳上不一定舒服。
在選擇適合自己的操作模式後,投資者就該對自己的頭腦好好武裝一番了,即使你已經在投資市場領域有一定的投資經驗,也需要對期貨投資的理念以及技巧好好學習,不然盲目照搬經驗等待你的或許是失敗。
做市場追隨者,而不是預測者
在進行期貨交易之前,需要強調的是,投資者必須明白,自己是想預測市場走勢還是要去追隨市場走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必須先問自己:「我能准確預測未來嗎?」對於任何人而言,答案都是否定的。因為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信誓旦旦、拍著胸脯保證自己能夠准確預測未來。而假如你不能夠准確預測未來,那麼你必然不能夠准確預測期貨市場。
對於期貨市場分析者而言,其分析市場的方法無外乎兩種:一是基本面分析,二是技術面分析。而無論哪一種分析,其有效的前提都是建立在假設之上。如果市場不能滿足其假設條件,其失效是必然的。可以說任何一種分析方法都不能准確預測未來,用假設的理論去預測未來,其結果只能是失敗。
從技術分析角度看,預測市場還是追隨市場這一問題實質上是投資者選擇左側交易還是右側交易的問題,而從哲學角度考慮,則上升到投資者是唯物主義者還是唯心主義者的問題。事實上,這一問題的答案,已然蘊藏在市場的歷史走勢中。
投資市場的無數案例告訴我們:追隨市場才是王道,不要試圖與市場作對。讓我們謹記二十世紀著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的一句名言:「市場不理性的時間常常要比你破產需要的時間長。」
止損、順勢要二者兼備
如果把交易比作開車,止損就是剎車,順勢則是加油。對於一名高明的司機而言,其高明之處並不在於知道何時加油前進,而是知道何時剎車停止。對於交易者而言,其初始目標不應該是追求盈利,而是懂得止住虧損,做好風險控制。在做期貨交易的時候,要謹記,止損永遠都是正確的,而順勢則需要視情況而定;在止損的同時不要忘記順勢,順勢的同時不能忘記止損,止損和順勢要二者兼備,但止損比順勢更重要。因為出事故的都是高速行駛的車子,而不是剎車後停止不前的車子。
投資者怎樣才能做到在止損和順勢上的和諧統一呢?答案是在標准圖形中選擇標准操作點。
尋找標准操作點
要做到在標准圖形中選擇標准操作點,就必須樹立一種理念,即成功的投資不是「做」出來的,而是「坐」出來的。要學會休息,休息也是投資的一部分;在休息的過程中去等待標准圖形,然後選擇標准操作點。
何為標准圖形、標准操作點呢?所謂標准圖形,就是能夠十分容易地選擇操作點,在進場之後又能夠十分容易地尋找止損點、止盈點。這一聽起來十分簡單的問題,但很少人能夠做到,因為他們少了在選擇標准點之前應該樹立的一種理念,那就是等待。
筆者認為,標准圖形與標准操作點這二者是互為一體的,也就是一個標準的圖形上已經包含了一個標準的操作點,對於標准圖形而言,每一位技術分析者都有自己的看法,關鍵還在於自己的思考與積累。
做好資金管理
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如果把市場看作一個健康的人,那麼均線就是人體的骨骼,支撐著人體的整個重量;從趨勢方面看,K線就是人體的肌肉,肌肉的好壞直接決定著人體爆發時所產生的能量,而量則是人體的血液,血液供應能否同步跟進,決定著人體的耐力能否持久。這一比喻對個人投資者也是適用的,可以說資金管理的好壞決定了投資者個人耐力的持久時間。如果做不好資金管理,沒有足夠的耐力,就不能支撐投資者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很多投資者雖然研判出了行情的正確方向,但仍「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中,就是因為沒有做好資金管理,在沖刺階段失去了力量。因此,做好資金管理也是合格投資者不可或缺的部分。
http://wenku..com/link?url=-_v8YOwCUNIKWXSOo0GmSp-GocPnYljbFwwl6OTfI_jkQ_faP6K0haWQMSjaCm
⑷ 供應鏈金融風控系統流程是怎樣的
供應鏈金融風控系統流程是怎樣的呢?依據我們供應鏈金融風控系統的開發經驗,下面來為大家進行介紹。
前期准備
拿到足夠多的數據做支撐
做足夠靈活的分析平台去分析數據
產出風險事件進行阻攔風險
量化風險攔截的價值和不斷分析案例進行策略優化
風控技術評估研究
日誌選擇:以增量日誌方式記錄存儲,hadoop或spark做分析,集群同步到客戶端機器上,做同步策略,不同緯度的數據做統計加工計算。
實時監控:監控在每一個環節的交易量和高風險操作,做閥值報警,以默認的規則做處理。
dns防範:防止http對dns的攔截,手動紀錄中斷被攔截掉的交易流,轉向存儲中心系統做處理給予用戶提示。
報警提醒:在發生重大災難的同時需要有一套完善的體系提醒風控人員近入作戰,以簡訊或電話的形式發起通知給用戶。
數據災難:數據的歷史紀錄應該有完整的備庫紀錄,這種操作不是必須的但是必要的,防止管理員因為誤操作導致的數據災難不容小視,啟東應急方案進行恢復。
日誌選擇:需要在原有基礎上做集群數據分析後,統一有一個入口的分析平台做匯總,對不同維度的計算規則做排重,這里我們可以使用elk的方式把數據清洗完成後,做相關的分析調研,實時讀庫的方式不可取,增量資料庫只保留歷史的數據,可以對時間做相關的約定,查詢的平台統一做相關的調控。
方案的選擇和實施
針對現在的數據規則,需要對現有的各方數據做分析指標,做數據倉庫,從不同的數據中計算對應的需要風控形成各種渠道的報表數據。如何通過查詢海量的歷史數據來支撐規則的運算,從分析的角度來看,又是一個IO密集型的應用;利用OLTP(on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和OLAP(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做相關的維度計算,主要針對用戶、功能、數據片、存儲空間、DB設計來做維度計算和方案的優化調整。
大到用hadoop做數據集群演算法分析,也可以用spark、storm來做。
簡而言之就是分布式框架,那麼什麼是分布式框架?
分布式計算框架實現了什麼?簡而言之,基於分布式計算框架的應用,就是一個分布式的應用;那麼分布式的應用解決了什麼問題?簡而言之,就是將請求處理的業務邏輯和所需資源合理地分布到N台伺服器上,這里就不在過多介紹。
基於C/S模式的原理,從client到server端的應用,採集需要的數據。Server之間通訊是有開銷的,只不過這個開銷是MS級的。系統在定位也是基於百萬級的應用。
以分層的概念,針對每部的風控模塊,需要在特定的時間做調整。緩存的應用:如果是歷史級別的數據,可以採用redis、cache來做,防止減少對於I/O的讀寫操作,減少存儲壓力的開銷。基於款時間的維度對應的風控系統計算,需要我們在處理的同時考慮數據的節點,分批次處理。對於變化多端的數據,建議利用高可用性能存儲設計,基於DB設計即可,數據結構要基於範式(NF)設計,不可有冗餘免得頻繁返工。
數據分離的優先選擇
資料庫讀寫分離機制:在初期,風控系統一般都極為簡單,此時侯一般通過資料庫主從復制/讀寫分離/Sharding(或slave進行)等機制來保證交易系統的資料庫和風控系統數據的同步及讀寫分離。風控系統對所需要的客戶/賬戶數據、交易數據一般都只進行讀操作。
緩存/內存資料庫機制:不管是交易系統還是風控系統,高效的緩存系統是提升性能的大殺器,一般會把頻繁使用的數據存放到Redis等緩存系統中。例如對風控系統,包括諸如風控規則、風控案例庫、中間結果集、黑白名單、預處理結果等數據;對交易系統而言,包括諸如交易參數、計費模板、清結算規則、分潤規則、銀行路由策略等。對一些高頻交易中,基於性能考慮,會採用內存資料庫(一般會結合SSD硬碟)。
RPC/SOA架構:要降低交易系統和風控系統的耦合度,在初期系統服務較少的情況下,一般直接採用RabbitMQ/ActiveMQ之類的消息中間件或RPC方式來實現系統間服務的調用。如果系統服務較多,存在服務治理問題,會採用Dubbo之類的SOA中間件來實現系統服務調用,這個期間我們需要支持用非同步消息完成rabbitMQ的消息的push/pull處理機制來處理違規數據和異常數據提取。
⑸ 高頻交易是什麼意思
交易(deal)
原指以物易物,後泛指買賣商品。如:一攬子交易。買賣雙方對某一產品或商業信息進行磋商談判的一單生意,也叫買賣;交易的本質是不等價交換。
高頻交易
高頻交易是指從那些人們無法利用的極為短暫的市場變化中尋求獲利的計算機化交易,比如,某種證券買入價和賣出價差價的微小變化,或者某隻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間的微小價差。這種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於有些交易機構將自己的「伺服器群組」(server farms)安置到了離交易所的計算機很近的地方,以縮短交易指令通過光纜以光速旅行的距離。最簡單的定義:高頻交易就是當日開的倉當日平掉,持倉時間按秒算。
高頻交易一定都有以下特點:
1. 計算機控制,人是控制不過來的。
2. 低費率。費率一般都在萬分之一以下,美國甚至會出現負費率(流動性提供商Rebate)
3. 持倉/反應時間按秒算(高頻), 甚至按毫秒微妙算(超高頻)
4. 每筆低回報率,0.01%平均每筆回報算高的
5. 高Turnover, 每天交易1000個來回不算多。
6. 低交易風險,年化Sharpe Ratio 10 不算高
7. 高杠桿, 30倍杠桿不算高
8. 高總回報率。做高頻年化回報低於200%你都不好意思跟人說。
9. 高競爭, 這是一個零和游戲。機會就那麼多,我賺了,你就賺不到甚至賠了。
10. 速度為王. 因為託管伺服器間幾米的距離,NYSE迫於壓力加了固定的延遲。
⑹ Java學會之後工作方向都有哪些呢
1:Web開發
Web開發語言很多,Java是其中之一。Java在開發高訪問、高並發、集群化的大型網站方面有很大的優勢,例如人人網、去哪兒網、美團等。
2:Android開發
Android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操作系統,根據Strategy Analytics最新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16年第三季度達到3.75億台。Android操作系統獲得了創紀錄的88%全球市場份額,擠壓了蘋果iOS和其他平台。Android應用的主要開發語言就是Java。
Android 從2010年才開始走入大眾視野,雖然最近幾年發展非常快速,但人才積累卻沒有跟上,優秀的Android開發工程師仍然存在不小的缺口,這也是導致Android開發人員工資高,難招人的原因。
3:客戶端開發
Java客戶端開發主要面向政府、事業單位和大型企業,如醫療、學校、OA、郵箱、投票、金融、考試、物流、礦山等信息方面的系統。
但是客戶端開發往往不是這些企業的主要業務,而是為主要業務提供輔助,以便企業能夠更加高效的運營,因此必然不是企業的主要部門,雖然待遇可能和前面兩者差不多,但是前景卻不看好,企業沒有精心打磨這些產品並推向市場的動力,都是內部員工使用,能用就好。
⑺ 高頻交易系統怎樣在多線程和埠通訊之間取捨
首先, 系統各業務功能的模塊化與主程序採用什麼樣的部署運行狀態(多線程或多進程)是不矛盾的,在各部分系統用同一種編程語言的前提下,兩者可以輕松地同時得到。這也是大家在答案中都提到過的解耦,但如果是多語言開發的系統,彼此之間還是需要數據通訊,或者是多個策略需要共用一個前端數據源,比如交易所只允許接一個連接,多個策略系統要用,可能沒辦法部署在一台機器上,這樣的情況下網路通訊都不可避免,可以升級通過內部網路和機器硬體來處理,換句話說,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和優化。
最後,一點建議,跟我們最近的一個R語言的策略開發SDK實例相關,R語言層面寫的策略只能是單線程的,而後端需要支持多個交易所的行情數據採集源、交易通道介面,必須是多線程,前後之間通過用C++開發R語言擴展包來銜接,中間就是採用的共享內存數據來通訊的,供借鑒參考。
⑻ 期貨高頻交易的優勢與風險
所謂高頻交易,是指投資者設計某種程序,在市場中利用交易對象價格上的波動,反復買賣以實現收益的一種投資行為。由於這種交易頻率很高,而且往往涉及一攬子交易品種,因此大都是通過程序化操作實施的。在滬深股市,因為實行的是「T+1」交易制度,所以高頻交易還需要藉助跨市場的形式來進行。顯然,海外市場在上世紀末出現的較為成熟的高頻交易模式,融合了現代金融與計算機技術,是金融工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如今已成各大機構投資者的重要盈利手段,也是證券公司證券交易量的主要提供者。有數據顯示,在美國股市的交易中,高頻交易規模一度達到了60%左右。
前幾年,隨著ETF的發展和股指期貨的推出,滬深證券市場也出現了高頻交易,不少證券公司的自營部門以及一些私募基金等介入較多,最近也有一些公募基金對此躍躍欲試。光大證券的烏龍指事件,就是其自營部門的量化策略投資團隊在套利操作時因為系統故障等原因而導致的。
高頻交易有其特有的優勢。證券交易中的盈利模式一般分為獲取公司紅利與股價的買賣差價兩類。前者投資周期比較長,而後者則有可能是在短期內實現。高頻交易在本質上是一種超短期交易,其投資邏輯是並不著重考慮投資對象的價值,只是從可能存在買賣差價的角度入手,利用期貨和現貨之間,ETF模擬值與現貨價值之間的價差,通過快速買入又快速賣出的方式謀取差價收入。雖然就每次具體的交易而言,這種差價並不大,因為是在短時間內反復進行,累計下來收益也不低。特別是很多高頻交易還是按套利模式對沖進行,所以在理論上其風險是可控的。特別是在平衡市格局中,通常能創造不俗的業績,並且遠遠跑贏大盤。同時,這種交易對成交量的貢獻很大,因此有些證券公司也將開展高頻交易作為提升經紀業務市場佔比的重要手段。僅從活躍市場的角度而言,也確實有其相應的作用。
但是,作為一種操作模式,高頻交易客觀上也存在不少缺陷。首先,偏重於短線操作,以尋找買賣差價為目的,這固然沒有錯,但與長期投資以及價值投資的理念還是存在差異的。過度提倡高頻交易,顯然並不合適。其次,高頻交易使得成交量得以放大,有效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但因為純粹是基於投機目的流動,即談不上價值發現,也談不上資金的優化配置,很難對實體經濟產生正面的影響,對於股市功能的正常發揮恐怕也起不到什麼作用,其佔比過大也非好事。第三,高頻交易需要較高的技術含量,其本身的硬體與軟體投入就不少,因此必然是一種少數人的游戲,如果管理不嚴,其操作行為也容易對其他投資者構成誤導,成為弱肉強食的手段。因此,怎樣在開展高頻交易的同時維護市場的公平與公正,始終是個無法迴避的問題。在海外老牌市場,高頻交易經常受到各種輿論的抨擊,這幾年其規模也有所下降。特別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後,一些國家監管當局更加強了對包括高頻交易在內的各類金融創新產品的監管,現在高頻交易的市場佔比普遍預計回落了30%左右,只有高峰時期的一半左右。在我國,高頻交易還是個新生事物,但從一開始對它就有不同意見,特別是在沒有實施「T+0」交易的條件下,高頻交易本身就存在邏輯上的不足。在市場容量相對有限的情況下,其運行空間也備受質疑。光大證券「8·16事件」,更是暴露了其在風險控制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使有關方面對此不得不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
毫無疑問,現代證券市場是需要高頻交易的,但應適度發展,並且把風險控制放在首位。如果只是為了某個功利性的目的而盲目推廣高頻交易,那隻能帶來不可預測的風險。對此,光大證券已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其教訓應為有關各方牢牢記取。
⑼ hftag高頻交易11月15日能開網嗎
開個毛啊,早跑路了。
可憐的小白。14年入的都賺翻了,15年下半年入的基本都被騙了。其實你敢說你開始不知道他們是騙子?只是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一個而已。
⑽ CFA證書對什麼職業有用
專業和職業能不能劃等號?
金融專業指的是一個人的教育背景,簡單的說,就是進入大學後選擇的專業。金融專業一直是熱門專業,依據小編的個人經驗,金融專業還會持續熱下去。讓我們來用事實說明一下金融專業的熱度。
美國著名的耶魯大學16年前是沒有金融課程的,那裡的學術教授們認為金融屬於職業培訓,怎麼能進入耶魯呢。現在的情況是,金融專業是耶魯大學最火的專業之一,吸引成千上萬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報名。原因很簡單,金融越來越長臉,很多商學院的金融專業擁有大量追隨者,其學生遍布華爾街,並在一定程度上主宰了那裡。
在國內,金融專業也遍地開花。華中某城市的紡織大學也開設了金融專業課程,可見金融專業在中國也異常火熱。這並非是教育界一廂情願的想法,反而反映了市場對於金融人才的需求,所以大學才願意花心思開設金融專業。
專業和職業必定是不可以劃等號的,不然也不會有「專業選手」和「職業選手」的區別了。有個例子很好的對兩者作出了解釋,在某次排球比賽上,嘉賓說:「國內俱樂部應該引進國外高水平的選手,水平高的選手來國內俱樂部打球還能讓國內的選手更多的接觸熟悉世界頂級選手的特點,從而達到國內練兵一致對外的目的。」主持人說:「這就是我想說的專業體制與職業體制的區別。專業的想法重點是我如何出成績,職業的想法是我如何把這個行業的市場做大。」
2.金融專業要不要考CFA?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當然是要的。金融專業雖然有知識,有理論,甚至還會有一些工作經驗,但是並不影響一張CFA給你帶來的好處。
CFA是職業資格,而且CFA協會做的很不錯,在地球上的影響力一直在提升,很多金融巨頭對於CFA認可的員工頗為贊賞,那些CFA持證人也實實在在幫助金融公司做出成績,一些CFA持證人憑此進入到華爾街,並多多少少的影響了華爾街的金融秩序。這就是金融職業的魅力,把生意做大。
金融專業的學生有很好的理論基礎,但是公司要的不只是你的理論,更需要實實在在的能力。所以如果你有很好的金融知識背景,可以把業務做得很專業,同時有一張CFA提升你的職業能力,打開視野才能有更好的發展,這個是一定的。那些縱橫華爾街的金融大鱷都是專業加職業的高手。
當然,還有個問題不能忽視,就是你在學校接受的金融教育,不太讓金融公司放心。
3.金融專業+CFA就無敵了嗎?
學金融考CFA,無非就是想找個好工作,小編身邊有些CFA考生考完一級或者二級,找到了不錯的工作,然後就鬆懈了,後面不再學習也不再考試,這是一個很高頻也很遺憾的情況。要知道,考CFA並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成為了CFAcharterholder,成為國內千里挑一的人物,到那個時候就不是你找工作,而是工作追著你。
話說回來,CFA並非讓你一夜成名,從事金融行業,多年的工作經驗必不可少。學金融的大部分朋友對金融工作充滿好感,除了學歷,一張CFA的確會在你的職業發展上幫你一把,但是不代表你不用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