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雙重價格加成的原因

雙重價格加成的原因

發布時間:2022-09-29 11:27:41

1. 國家規定的金幣與銀幣的法定比價是1:15,市場上金塊與銀塊的比價是1:13 過程

第一章 貨幣與貨幣制度
第一節 貨幣的起源與發展
一、 貨幣的起源
1、 貨幣是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
2、 貨幣的產生經歷了以下四個形式發展
貨幣是商品價值形式發展的結果。所謂價值形式,是指用一種商品的價值來表示另一種商品的價值,就是價值表現形式,簡稱價值形式。
(一)簡單的或偶然的價值形式
1隻綿羊=2把石斧
(二)擴大的價值形式
1隻綿羊= 2把石斧
50斤米
20尺布
0.5黃金
在擴大的價值形式中,綿羊的價值真正表現為無差別的人類勞動的凝結。但商品價值未能獲得共同的、統一的表現形式。
(三)一般價值形式
在這個階段,出現了一般等價物。所謂一般等價物,就是指從大量的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表現其他各種商品價值的材料。這種一般等價物在不同地區、不同時期是不一樣的。在歐洲,最早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是綿羊。一般價值形式表現為:
2把石斧=
50斤米= 1隻綿羊
20尺布=
0.5克黃金=
雖然從等式來看,一般價值形式與擴大的價值形式相比,只是等式兩邊的移位,其實這是一個質的變化。它使物物直接交換變成了以一般等價物為媒介的間接交換。一般等價物實際上是貨幣的雛形,它離貨幣只有一步之遙了。
(四)貨幣形式
一般等價物在不同的地區、不同的時期是不同的。例如,在歐洲,最早的一般等價物是綿羊,在我國,最早的一般等價物是貝殼。許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本身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缺點:難以分割、價值不統一、不便於攜帶、難以保存等。人們要選擇一種價值含量高、價值統一、便於分割、便於攜帶、便於保存的商品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在第二次社會大分工後,人們終於找到了這種最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貴金屬。貴金屬有四個自然屬性:一是具有同一性,貴金屬質地均勻,重量相等;二是具有可分性:貴金屬可以根據需要加以分割二不喪失價值;三是具有便利性,貴金屬體積小,價值高,便於攜帶;四是具有永恆性,貴金屬不變質,適宜保存,作為財富儲藏。
當人們選擇貴金屬作為一般等價物時,一般等價物就相對穩定了,貨幣也就產生了。
二、 貨幣的形態的發展
貨幣作為一種人們能夠普遍接受的支付工具,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總體趨勢上看,貨幣形態的演進經歷了從實物貨幣到金屬貨幣,再從金屬貨幣到信用貨幣的階段。
(一)、實物貨幣
實物貨幣又稱為商品貨幣。他是貨幣形態發展最原始的形式。實物貨幣有兩個共同特點:1、具有貨幣和商品的雙重性質。2、是足值貨幣,即作為商品用途的價值與其作為貨幣用途的價值相等。
在人類經濟史上,很多種商品,都曾在不同時期內扮演過貨幣的角色。在我國古代,貝殼、蚌珠、皮革、獵器、布帛、農具、牲畜等都充當過交易媒介。
(二)、金屬貨幣
充當貨幣的金屬主要是金、銀、銅,鐵作為貨幣的情況較少,因為其價值較低,用於交易比較笨重,而且易銹蝕,不便保存。
馬克思說過:「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雖然金屬貨幣有很多優點,但是它的流通仍然有很多問題:1、日常磨損十分嚴重,造成巨大浪費。2、不法之徒對鑄幣的刮削現象無法避免。3、大量貨幣的攜帶和運送仍十分麻煩。4、金銀等貴金屬全世界產量有限,且在各國之間分布不平衡,古常發生幣材恐慌現象。因此人們在使用金屬貨幣的時候,便開始了尋找其代用品的過程。這種代用品的通常形式便是紙幣。紙幣作為金屬貨幣的代用品後,貨幣制度便進入了紙幣和金屬貨幣並行流通的時期。這一時期可分為前後兩個不同的階段。即紙幣可兌換階段和紙幣不可兌換階段。紙幣可兌換階段又是代用貨幣階段,紙幣不兌換階段又是信用貨幣階段。
(三)、信用貨幣
20世紀30年代,由於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相繼爆發,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因為沒有能力兌換金屬貨幣,就成為不兌換的紙幣了。因為其發行、流通均以信用作保證,故又稱為信用貨幣。
現代經濟中信用貨幣的主要形式是現金和存款。
信用貨幣的特徵:1、信用貨幣是一種價值符號,不具有十足的內在價值。2、信用貨幣是債務貨幣。現金是中央銀行的負債,存款是商業銀行對公眾的負債。3、信用貨幣具有強制性。
三、 關於貨幣的定義
1、一般等價物
2、社會計算的工具和「選票」
3、貨幣金屬說
4、貨幣名目說
5、其他的幾種觀點

第二節 貨幣的職能
一、貨幣職能的一般表述
貨幣的職能是貨幣本身所固有的功能,它是在商品經濟的發展中逐漸形成的。馬克思按照貨幣職能產生、形成的歷史順序,先後闡述了貨幣的五個職能。
(一)價值尺度職能
1、含義:價值尺度是貨幣衡量和表現商品價值大小的職能。因為貨幣本身是商品,他與其他所有商品一樣都是人類勞動的結晶,具有相同的質即價值,因此,它可以作為衡量、表現一切商品價值的材料。
2、特點:
(1) 貨幣在執行價值尺度職能時,只是觀念上的貨幣,不一定要現實的貨幣。
(2) 執行價值尺度職能的貨幣本身須具有價值。
3、派生職能:
貨幣在發揮價值尺度職能時,又產生了兩個派生職能:一是價格,二是價格標准。
價格是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
價格的倒數是貨幣購買力,又稱貨幣價值,一般指貨幣對於一切物品與勞務的購買力。
價格標準是指每一貨幣單位所內含的、用於測定一切商品價值的含金量。如過去中國的「兩」,現在的「元」、「角」、「分」。
(二)流通手段職能
1、含義:
是指貨幣在商品流通過程中起媒介作用時所發揮的職能。G——M——G
2、特點:
(1) 必須是現實的貨幣。
(2) 不一定是足值的貨幣,因為在這里貨幣僅僅是交換手段,而不是交換的目的,其本身有無十足價值並不重要。
3、作用:
貨幣在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他解決了物物直接交換的局限性的矛盾,克服了交易雙方在需求上不一致、在空間上不一致以及在時間上不一致的矛盾,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4、貨幣流通規律:
由於貨幣執行流通手段職能時把商品交換分為賣和買兩個獨立的行為,這就孕育了商品買賣可能脫節的矛盾。當買入大於賣出,必然使一部分商品積壓,嚴重時造成過剩危機。當買入小於賣出,又會加大物價上升的壓力,容易引起通貨膨脹。產生這兩種結果的原因是復雜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貨幣的數量不能適應商品流通的需要。這種現象的發生,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問題: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貨幣流通量應當怎樣確定?這就需要我們研究貨幣流通規律。
貨幣流通規律即貨幣流通必須適應商品流通的規律。這一規律可以用公式來反映:
一定時期內流通中所必需的貨幣量 =商品價格*商品流通量/單位貨幣流通速度=商品價格總額/單位貨幣流通速度
從這一公式中我們可以看出,商品流通是第一性的,貨幣流通是第二性的,商品流通決定貨幣流通,貨幣流通數量必須適應商品流通的規律。
(三)儲藏手段
1、含義:商品生產者在出售商品取得貨幣後,如不隨即購買,不把貨幣當作流通手段,而是把它當作財富來保存或當作價值來積累時,貨幣便執行儲藏手段的職能。
2、特點:必須是足值的、實在的、或在比較長的時間內穩定地代表一定的價值量。由此看來,貨幣能否作為價值的儲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在儲藏期內不損失其價值;二是在需要購買時能順利地購買到所需商品。
3、在調節貨幣流通中的作用:當流通規模擴大時,儲藏的貨幣會進入流通;當貨幣需要量減少時,貨幣又會退出流通,進入儲藏。這一自發地調節貨幣流通量的作用只有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才能形成。
4、關於紙幣的儲藏手段職能:
現代經濟中的信用貨幣是價值符號,本身沒有內在的價值,也不能兌換金銀,因此,它不具有典型意義上的儲藏手段職能。在紙幣幣值穩定的前提下,貨幣所有者無論是手持沉澱貨幣,還是把它存入銀行變成存款,都發揮了積累和儲蓄手段的作用。
(四)支付手段職能
1、含義:當貨幣作為價值運動的獨立形式進行單方面轉移時,就執行著支付手段的職能。
2、表現:如商品賒銷、預付貨款、清償債務、銀行信貸、財政收支、工薪租金、消費信用、繳納稅賦等。他們都是商品讓渡與貨幣讓渡相分離。
3、特點:(1)貨幣讓渡與商品讓渡在時間上相分離。
(2)必須是現實的貨幣,且可用價值符號來代替。
4、支付手段與流通手段的關系:
(1)聯系:發揮支付手段職能的貨幣與發揮流通手段職能的貨幣一樣,都是處於流通過程中的現實貨幣。所謂流通中的貨幣就是二者的總體。
(2)區別:
A、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與等價的商品同時處於交換過程的兩極上;而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與等價的商品不在同時出現在交換過程的兩極上,而是作為價值的獨立形態,單方面發生轉
移。
B、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它是商品交換的媒介物;而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它不是商品交換的媒介物,而只是補充交換的一個獨立環節。
C、作為流通手段的貨幣是反映交換雙方之間的買賣關系;而作為支付手段的貨幣,不但反映了交換雙方之間的買賣關系,而且也反映了他們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即信用關系。
D、在貨幣作為流通手段職能時,商品生產者只有在出售商品得到貨幣後,才能購買原材料繼續進行生產,其活動餘地受到極大限制;而貨幣的支付手段可使他利用賒購的方式先得到原材料進行生產,待自己的商品出售後再支付欠款。顯然,貨幣的支付手段克服了貨幣作為流通手段時要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局限性,推動了商品流通的進一步發展。
(五)世界貨幣職能
1、含義:當貨幣超出國界,在世界市場上發揮價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職能時就發揮世界貨幣的職能。
2、特點:必須有十足價值,並且是自然形狀,即金塊或銀塊形狀。
3、作用:
(1) 在國際貿易上作為一般購買手段。
(2) 在國際收支上執行一般支付手段職能。
(3) 作為國際間財富的一般轉移。(會不會影響一國國內的貨幣量流入國和流出國)
4、關於紙幣:紙幣不能充當世界貨幣。現在的美元是國際支付手段和結算手段,稱不上世界貨幣。
二、信用貨幣條件下貨幣職能變化與發展
三、西方貨幣銀行學關於貨幣職能的表述
1、 交易媒介
2、 計算單位
3、 價值儲藏

第三節 貨幣制度
一、貨幣制度的建立
前資本主義社會的貨幣流通具有以下三個特徵:
一是鑄造權分散,造成流通領域混亂。
二是鑄幣的材料以賤金屬為主。
三是鑄幣的質量不斷下降,重量減輕,成色下降。
這種鑄造權分散、鑄幣不斷貶值的現象使當時的貨幣流通變得很不穩定,這種不穩定的貨幣流通嚴重阻礙了商品經濟的發展。到了資本主義社會,新興的資產階級便著手建立統一的、穩定的貨幣制度。
取得政權的資產階級為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對貨幣制度提出了三個要求:
首先,要求有統一的貨幣制度。
其次,要求有穩定的貨幣流通。
第三,要求貨幣流通具有較大的彈性。
二、貨幣制度的構成要素
貨幣制度又稱「幣制」或「貨幣本位制」,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以法律形式確定的貨幣流通結構及其組織形式。
為了有效地發揮貨幣的作用,就需要對貨幣流通的結構和組織形式進行規范。在資本主義制度建立以後,資產階級政府通過立法將貨幣流通的結構和組織形式確定下來,這就產生了貨幣制度。
貨幣制度一般而言,構成要素有五個:
(一)規定貨幣材料(幣材)
就是指規定一種貨幣用什麼材料製成。他是貨幣制度最基本的內容。貨幣制度規定以何種金屬鑄造本位貨幣,就稱之為什麼本位幣制度。如金本位制、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等。
貨幣材料雖然是由國家規定的,但國家不能隨心所欲地任意指定某種金屬為貨幣材料,它是由客觀經濟發展的進程所決定的。在資本主義初期,商品經濟還不發達,商品交易規模也不大,用白銀作為貨幣材料已能滿足流通的需要。而當商品經濟發展了,商品交易規模擴大了以後,白銀因其價值含量較低並且價值不夠穩定而不再能適應流通需要了,此時黃金開始進入流通,成為本位幣材料。到20世紀初,由於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商品交易的規模已遠遠超過了黃金存量規模,如果再堅持用黃金作為貨幣材料,必然會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所以黃金不再流通,取而代之的是紙幣制度。
一般地說,發達國家的貨幣金屬多為黃金,落後國家則為白銀。
(二)規定貨幣單位
1、貨幣名稱:目前世界上的貨幣名稱有100多種,其中用元、鎊、法郎作為貨幣名稱的較多。據統計,用「元」作為貨幣名稱的國家有52個,如人民幣元、美元、日元等;用「鎊」作貨幣單位的國家有12個,入英鎊、蘇丹鎊等;「用法郎」作貨幣單位的國家有32個,如法國法郎、瑞士法郎、馬里法郎等。
2、貨幣單位及其劃分:在確定貨幣名稱的同時,還要確定貨幣單位,也就是價格標准。例如英國的本位幣單位為「鎊」,鎊以下為「便士」、「先令」等,我國人民幣的單位為「元」,元以下有「角」、「分」等。
(三)規定各種通貨的鑄造、發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幣和輔幣
本位幣也稱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本位幣實際價值與名義價值一致,為足值貨幣。在當代紙幣本位制度下,紙幣已經成為獨立的本位幣,由該國貨幣制度所確定,是流通中的價值符號。
輔幣是本位幣以下的小額貨幣,主要供小額零星交易和找零之用。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輔幣以賤金屬鑄造,其實際價值低於名義價值,為不足值貨幣。法律規定,輔幣可按固定比例與本位幣自由兌換。
2、本位幣的鑄造、發行和流通程序
(1)本位幣可以在國家集中鑄造的前提下自由鑄造。這種自由鑄造是指公民有權把貨幣金屬送到國家造幣廠鑄成本位幣,不受數量限制。造幣廠代鑄貨幣,不收或只收少量的鑄造費。
(2)規定本位幣有磨損公差。為了保證本位幣的名義價值和實際價值一致,防止磨損過大而實際價值減少的貨幣充斥流通領域,國家規定當本位幣流通一段時間以後允許磨損的最大限度,超過這一限度,公民可以持幣去向政府換取新的鑄幣。例如,英國在1870年規定1鎊金幣的標准重量是123.27447格令,磨損後的鑄幣重量不得低於122.5格令。
3、輔幣的鑄造、發行和流通程序
(1)規定輔幣限制鑄造,即公民不能自由地請求政府代鑄輔幣,輔幣的鑄造權完全由政府控制。這樣作可以保證輔幣鑄造收入歸國家所有,也可以保證輔幣與本位幣的固定比例不被破壞。
(2)規定輔幣可以與本位幣自由兌換。
(四)准備金制度
這一制度就是國家規定把貴金屬集中到國庫和中央銀行。在紙幣制度下,其主要作用是作為世界貨幣的准備金。
三、貨幣制度的演變
在貨幣制度發展史上曾存在四種不同的貨幣制度,依次為銀單本位制、金銀復本位制、金單本位制(包括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紙幣制度。
(一)銀單本位制
銀單本位制是以白銀為貨幣金屬,以銀幣為本位幣的一種貨幣制度。他是歷史上最早出現、實施時間最長的一種貨幣制度。
在這種貨幣制度下,白銀可以流通,黃金不是貨幣金屬,不進入流通。
優點:銀單本位制適應了當時商品經濟不很發達的社會需要。
但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交易規模不斷擴大,這時,銀單本位制的缺點便顯露出來了。
缺點:1、白銀價值不穩定。由於白銀儲藏量相對豐富,白銀的開采技術提高較快,使得白銀的產量較多,導致白銀價值不斷下降。而作為一種貨幣金屬,只有當其價值能保持相對穩定,才適合於作貨幣材料,才能保證貨幣價值的穩定性。2、白銀價值相對較低,為商品交易帶來許多不便。
商品經濟的發展需要價值含量更高、更穩定、攜帶更方便的貨幣。
到20世紀初,除了中國、印度、墨西哥等少數國家仍實現銀單本位制外,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已放棄了這種貨幣制度。
(二)金銀復本位制
隨著商品經濟發展,在商品交易中,對金銀兩種貴金屬的需求都增加了,白銀主要用於小額交易,黃金則用於大宗交易,這樣就形成了白銀與黃金都作為主幣流通的局面,客觀上產生了建立金銀復本位制的要求。16——18世紀,歐洲國家紛紛建立金銀復本位制度。
1、含義:在金銀復本位制下,法律規定金、銀兩種貴金屬都是鑄造本位幣的材料,可以自由輸出、輸入,金幣和銀幣可同時流通,都可以自由鑄造,都具有無限清償能力。
2、形態:
(1)平行本位制
平行本位制即金幣和銀幣是按照他們所含的金銀實際價值進行流通的。這種貨幣制度的缺點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在金銀復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幣和銀幣表示的雙重價格,金銀市場比價波動必然引起商品雙重價格比例波動,給商品交易帶來很多麻煩。
(2)雙本位制
為了克服平行本位制的問題和困難,國家便以法律規定金幣和銀幣之間的固定比價,即金幣和銀幣是按法定比價進行流通和交換的。例如,法國曾規定1金法郎=15.5銀法郎。這樣作雖然可以避免雙本位制帶來的弊病,但這種做法又違背了價值規律。當金銀的法定比價與市場比價不一致時,就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由於這一現象是由16世紀英國財政大臣托馬斯.格雷欣發現並提出的,所有又將這樣現象稱為「格雷欣法則」。
「格雷欣法則」即「劣幣驅逐良幣」規律,是指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當一個國家同時流通兩種實際價值不同而法定比價不變的貨幣時,實際價值高的貨幣(也稱良幣)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輸出而退出流通,而實際價值低的貨幣(也稱劣幣)反而充斥市場。
例如:當國家規定1金幣=15銀幣的法定比價,而市場價為1金幣=16銀幣
15金幣=240銀幣(按市場價)
240銀幣=16金幣(按法定價)
16金幣-15金幣=1金幣
人們會將多得的金幣收藏、熔化或輸出國外。如此循環往復,必然使流通中的金幣越來越少,銀幣則充斥市場。
這一規律告訴我們:一個國家在同一時期內只能流通一種貨幣。如果同時使用兩種貨幣,在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
(3)跛行本位制
為了解決「劣幣驅逐良幣」現象,資本主義國家又採用跛行本位制,即金、銀幣都是本位幣,但國家規定金幣能自由鑄造,而銀幣不能自由鑄造,並規定銀幣不具有無限清償能力,金幣和銀幣按法定比價交換。這種貨幣制度中的銀幣實際上已成了輔幣。這種跛行本位制是金銀復本位制向金單本位制的過渡形式。
(三)金單本位制
由於金銀復本位制是一種不穩定的貨幣制度,對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了阻礙作用,甚至導致貨幣制度事實上的倒退,為了保證貨幣制度的穩定性,更好地發揮貨幣制度對商品經濟的促進作用,英國率先實現金單本位制度。
19世紀的英國經濟力量強大,1816年英國頒布法令,宣布實現金單本位制。1900年,美國也宣布黃金為唯一的本位幣金屬。至此,資本主義國家差不多都實現了金單本位制。中國、印度等國仍實現銀本位制。金銀復本位製取消了。
金單本位制可以分為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金匯兌本位制三種形式。
1、金幣本位制
(1)金幣本位制的特徵:
第一,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而其他金屬貨幣(包括銀幣)則限制鑄造。
第二,金幣可以自由流通,價值符號(輔幣和銀行券)可以自由兌換為金幣。
第三,黃金在各國之間可以自由地輸出,輸入。
(2)利弊分析:
利:由於金幣本位制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貨幣制度,所以在實行金幣本位制的100多年時間里,資本主義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
弊:到了20世紀,由於商品經濟規模日益擴大,而黃金存量有限,各國擁有的黃金也不均衡,大多數國家因黃金短缺而使價值符號無法兌現,這樣,實行金本位的黃金基礎被削弱了。
為了維持金本位的黃金准備要求,許多國家限制黃金輸出,並開始發行無法兌現的貨幣符號,從而使金幣本位制度難以維持下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許多國家放棄了金幣本位制,戰後只有美國恢復了金幣本位制,其他國家則開始實行沒有金幣流通的變相的金本位制度。
2、金塊本位制
(1)、含義:金塊本位制又稱生金本位制,是沒有金幣流通的金本位制度。
(2)特點:
第一,廢除了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流通的規定。
第二,銀行券代替金幣流通。
第三,規定了銀行券的含金量,銀行券可以兌換金塊,但這種兌換的起點都很高。例如,法國1928年規定用銀行券兌換黃金的起點是21500法郎。這么高的兌換起點,等於剝奪了絕大多數人兌換的權利。
(3)意義:節省了黃金使用量,暫時緩解了黃金短缺與商品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但並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3、金匯兌本位制
(1)含義: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在這種貨幣制度下,規定銀行券不能直接兌換為黃金,銀行券只能與外匯兌換,然後用外匯在外國兌換黃金。
(2)實質:實質上是一種附庸的貨幣制度,在對外貿易和財政金融上必然受到與其相聯系的國家的控制,一般為殖民地所採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義大利、中國、波蘭等實行這種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的國際貨幣會議上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實際上是一種全球范圍的金匯兌本位制。這一體系規定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以美元為中心的貨幣制度。直到1973年,由於美國宣布美元與黃金脫鉤,金匯兌本位制才正式停止。
為了能進一步擺脫黃金對商品經濟的束縛,各國在20世紀30年代經濟大危機以後實行了不兌現的紙幣制度。
(四)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紙幣制度)
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是指以紙幣為本位幣,且紙幣不能兌換黃金的貨幣制度。這是當今世界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
1、其基本特點是:(1)、不兌現的信用貨幣,一般是由中央銀行發行的,並由國家法律賦予無限清償的能力。(2)、貨幣不與任何金屬保持等價關系,也不能兌換黃金,貨幣發行一般不以金銀為保證,也不受金銀的數量控制。(3)、貨幣是通過信用程序投入流通領域,貨幣流通是通過銀行的信用活動進行調節,而不像金屬貨幣制度下,由金屬貨幣進行自發地調節。銀行信用擴張,意味著貨幣流通量增加,銀行信用緊縮,意味著貨幣流通的減少。(4)、當國家通過信用程序所投放的貨幣超過了貨幣需要量,就會引起通貨膨脹,這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流通所特有的經濟現象。(5)、流通中的貨幣不僅指現鈔,銀行活期存款也是通貨。
2、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的優勢:(1)紙幣發行不受黃金供給的限制,可以根據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調整貨幣供應量。(2)紙幣是用紙作為貨幣材料,紙的價值含量很低,即使有了磨損,也不會造成社會財富的巨大浪費。(3)紙幣還具有易於攜帶、保管、支付准確等好處。這些都是金屬貨幣所不及的。
3、紙幣流通規律:
由於紙幣是貨幣金屬的價值符號,不同於金屬貨幣,所以紙幣有其特殊的流通規律,這一規律體現的是紙幣和貨幣金屬之間的比例關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單位紙幣所代表的貨幣金屬量(即單位紙幣的購買力水平)=流通中所必需的貨幣金屬量/流通中的紙幣總量
如果流通中所必需的貨幣金屬量總值為100億元,而流通的紙幣總量是200億元,那麼單位紙幣所代表的貨幣金屬量價值就是0.50元。由此可見,國家有任意發行紙幣的權利,但無法改變紙幣流通規律,發行過多,必然導致幣值下跌,甚至使貨幣制度崩潰。
四、人民幣制度
我國的人民幣制度是從人民幣的發行開始的。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正式成立,同時發行人民銀行券,即人民幣。
我國的貨幣制度內容主要有:
1、我國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具有無限清償能力。人民幣單位為「元」,「元」是本位幣即主幣,輔幣的名稱為「角」和「分」。人民幣的票券、鑄幣種類由國務院決定。人民幣符號為「 」是「元」字漢語拼音「yuan」的開頭字母加兩橫而成。
2、人民幣是我國唯一合法通貨。國家規定禁止金銀和外匯在國內市場上計價、流通、結算和私自買賣。嚴禁仿造人民幣。
3、人民幣的發行實行高度集中統一,貨幣發行權集中於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權中國人民銀行統一

2. 請舉例說明一下雙重價格。

比如某種產品市場最高價為100元/件,最低價為90元/件,供應方認為其如果對外出售可以按照100元/件的價格出售,需求方認為如果從外部采購可以按照90元/件的價格購入。所以此時採用雙重價格,供應方向內部需求方供應產品時,供應方按照100元/件確認收入;需求方按照90元/件計算成本,分別計算兩個利潤中心的利潤。最後總公司再就差額10元/件做一個抵消。

3. 舉例說明供應鏈中的雙重邊際效應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由於供應鏈不同階段成員的目標可能發生沖突,即雙重邊際化效應。雙重邊際化效應是指供應鏈中的每個成員在決策時只考慮各自的邊際效益,而不考慮供應鏈中其他成員的邊際效益,只要供應鏈利益在不同成員之間分配時單方決策影響到市場需求,進而導致每一方獲利減少,就可以把這種現象稱之為「雙重邊際化」,這是供應鏈成員不合作的結果。

4. 什麼是雙重價格

其實根據字意就是不是唯一的價格~是雙向選擇~靈活變動~
雙重價格體系的建立其實是分擔了金融風險和解決了單一價格對市場的制約

5. 雙重價格標准什麼意思

雙重標准

是一件事情,對待某人是錯的,而對待另一個某人又可以是對的.對待不同的人或相同的人下產生了新的認知信息時出現的雙重標准.
雙重價格標准就是兩種價格吧。

6. 價格是在市場什麼和什麼雙重作用下形成的

價格是在市場和生產力雙重作用下共同形成。生產力增大,生產產品供過於市場需求,產品價格降低,相反,生產力降低,生產產品低於市場需求,產品價格上漲。

7. 價格加成產生的原因

1、價格粘性指價格不能隨著總需求的變動而迅速變化。2、名義價格粘性指名義價格不能按照名義需求的變動而相應地變化。實際價格粘性是指各類產品之間的相對價格比有粘性。3、原因:(1)、存在菜單成本,調整價格有風險菜單成本指廠商每次調整價格要花費的成本,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確定新價格,重新編印價目表和通知銷售點更換價格標簽等所費成本,因為各類產品價格的變動如同餐館改變菜單價目表,所以稱為菜單成本。菜單成本會帶來巨大的社會成本,即造成經濟周期和價格粘性。當需求下降時,為了避免衰退,廠商必須生產同以前相等的產量,這就要降低邊際成本,降低價格。而廠商是否降低價格,取決於菜單成本和利潤的關系。如果廠商獲得的利潤大於菜單成本,廠商就會降低價格,否則就不會調整價格。因此,菜單成本的存在使廠商不願意經常地改變價格。這樣就阻礙價格的下降,價格出現粘性。在廠商不降低價格的情況下,產量就會下降,所有廠商減少產量的結果導致總產出下降。菜單成本的存在使廠商只是周期性地調整價格,總產出變化呈現周期性。(2)、從廠商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來看,隨著經濟中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廠商之間的投入產出關系也變的錯綜復雜,直接或間接影響單個廠商生產的廠商很多,成百上千的廠商直接或間接地為某個廠商提供生產要素。單個廠商往往僅知道直接提供生產要素的廠商的價格決策,難以獲悉那些間接提供生產要素的廠商的價格決策。在這種情況下,單個廠商要想預測需求變化對各類直接或間接成本的影響時,就要計算數以千計的需求價格彈性,在目前的技術條件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廠商最佳的行事方式是依據直接供給要素廠商所提供的信息調整價格。由於需求變化對單個產品價格的影響在錯綜復雜的投入產出鏈之間的傳遞十分緩漫,所以需求變動對要素價格的變動的影響也十分的緩漫,這樣投入產出鏈上眾多的要素供給廠商並不隨需求的變化迅速地調整價格,從而生產廠商的成本變動也很慢,依照成本加成原則定價的廠商也不願意經常地變動價格,所以各廠商之間的相對價格比較穩定,價格有實際粘性。(3)、勞務及購銷合同使廠商不能迅速調整價格。

8. 內部價格轉移的幾種常用的內部轉移價格

內部轉移價格又稱調撥價格,就是指企業內各部門之間由於相互提供產品、半成品或勞務而引起的相互結算、相互轉賬所需要的一種計價標准。內部價格轉移的方式包括:市場價、以市場為基礎的協商價、變動成本加固定轉移費用和全部成本轉移價格等。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8-04,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9. 在內部轉移價格的制定中,如何區分協商價格和雙重價格

雙重價格是指兩個部門對於同一產品的結算價格不一樣,如生產車間A向生產車間B提供半成品,結算的時候,生產車間A的賣出價格為50元,而生產車間B的買入價格為45元,這就是雙重價格。
協商價格是指由內部責任中心之間以正常的市場價格為基礎,並建立定期協商機制,共同確定雙方都能接受的價格作為計價標准。
採用協商價格時雙方採用的價格使用同一個價格,而雙重價格是不同的責任中心採用的轉移價格是不同的。

閱讀全文

與雙重價格加成的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京東理財節假日沒有收益 瀏覽:705
為什麼淘寶傭金付款後只有一半 瀏覽:468
鄧暉長江證券履歷 瀏覽:388
亨斯邁上市公司 瀏覽:784
非上市公司的好處 瀏覽:507
汽車金融公司不見了 瀏覽:493
拉融資寄郵件的主題 瀏覽:824
馬路科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814
柳州柳鋼集團是上市公司嗎 瀏覽:602
免息車貸款 瀏覽:790
和基金類似的理財產品有哪些 瀏覽:981
江蘇沙鋼集團最新情況 瀏覽:269
武漢比較大的金融貸款公司 瀏覽:227
通源環境節能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465
曲阜宏圖理財公司 瀏覽:674
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理財產品 瀏覽:211
代持股份的傭金 瀏覽:141
旺鏈科技股票 瀏覽:276
東岳集團三季報 瀏覽:689
區塊連交易所 瀏覽: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