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金流量表在外國和中國的發展史!獎勵值很高呦
在西方國家, 對於現金流量表的運用可以追述到19世紀60年代。現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資金流量表逐步演變而來的。早在1862年, 英國的一些公司就已經開始編報資金流量表。1862年, 美國北方鋼鐵公司編制的「財務交易匯總表」成為資金流量表的雛形。當時的資金流量表主要用於記錄現金、銀行存款及郵票的變動情況。到20世紀初, 資金流量表已發展成四種不同的形式, 分別用來揭示現金、現金及其等價物、營運資金及某一時期的全部財務資源的資金流量。到20世紀30年代, 資金流量表成為會計教科書中的一般命題。大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美國公司已開始將該表列為獨立報表或作為報表的附表而加以陳報, 但其格式、內容並不規范, 並且是否陳報出於自願。1963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根據佩里·梅森起草的報告發布了《第3號意見書》,這可以說是最早、也最具權威性的關於現金流量表的報告。1971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發布了《第19號意見書》, 取代了《第3號意見書》。《第19號意見書》將這一時期的「資金來源及運用表」叫做「財務狀況變動表」。
1977年10月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正式把該表列為《第7號國際會計准則—財務狀況變動表》, 認為是企業對外公開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之外的「第三張表」。但是財務狀況表從他產生之日起就存在爭議。其根源在於「資金」概念的多意義化導致財務狀況變動表在格式、內容、陳報的重心等方面相當混亂。同時, 用營運資金作為財務狀況變動表的編制基礎有許多的局限性, 限制了報表使用者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使用和分析。1987年, 為了順應理論界和實物界的要求,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經過廣泛研究和討論, 發表了《第95號財務會計報告—現金流量表》, 取代了會計委員會的《第19號意見書》, 要求從1988年7月15日以後的會計年度起, 所有企業以現金流量表代替財務狀況變動表作為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的一部分。
1989年,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公布了《第7號會計准則— 現金流量表》取代了1977年公布的《第7號會計准則—財務狀況變動表》。1992年,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對第7號會計准則做了修訂, 並於1994年1月1日生效。此外英國、澳大利亞等也相繼發布了關於現金流量表的准則。由此, 編制現金流量表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慣例。
現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受到分析主體和分析的服務對象不同的制約, 不同的主體目的也不同, 不同的服務對象所關心的問題也不同。
1.幫助投資者、債權人評估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投資者、債權人從事投資與信貸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未來的現金資源。「利潤是直接目標, 經濟效益是核心目標」。他們在進行相關決策時, 債權人必須考慮利息的收取和本金的償還, 而投資者必須考慮股利的獲得及股票市價變動利益甚至原始投資的保障。這些均取決於公司本身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間。只有公司能產生有利的現金流量, 才能有能力還本付息、支付股利。
2.幫助投資者、債權人評估公司償還債務、支付股利以及對外籌資能力。評估公司是否具有這些能力,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分析現金流量。現金流量表披露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的信息能客觀地衡量這些指標。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入量從本質上代表了公司自我創造現金的能力, 盡管公司可以通過對外籌資的途徑取得現金, 但企業債務本息的償還有賴於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入量。因此, 如果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入量在現金流量的來源中佔有較高比例, 則公司的財務基礎就較為穩定, 償債能力和對外籌資能力也就越強。
3.便於會計報表用戶分析本期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之間差異的原因, 排除權責發生制下人為因素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就公司全部經營時間而言, 創造凈利的總和應等於結束清算、變賣資產並償還各種債務後的凈現金流入。但由於會計分期假設和執行權責發生制, 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實現的凈利潤並不正好等於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相等, 一般情況下, 兩者存在差異。從短期看, 損益確認的時間與現金收付的時間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 以致有些年份有凈利而無現金, 有些年份剛好相反。現金流量表分析本期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及原因, 便於投資者、債權人更合理的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
另外, 在某一會計期間, 由於責權發生制的固有缺陷, 給人為調節收益留有餘地, 如通過虛列債權和收入的手段虛增的利潤等,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但在收付實現制下由於虛增的利潤並不能產生現金流量增量, 因而企業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的現金流量表難以「粉飾」經營業績, 從而促使企業加強債權、債務管理, 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以增強現金支付能力, 同時也有利於投資者和債權人結合企業現金流量信息, 而不是單憑年度利潤數據做出正確的決策。
4.排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減少投資者利用會計報表信息的決策失誤。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 貨幣的購買力下降, 傳統會計報表披露的利潤失去了真實性。因而無論公司向外融資或縮小經營規模, 傳統會計模式使利潤與現金資源的差距擴大。在資本市場上這種情形會反過來降低公司股票的吸引力, 使公司財務問題更加惡化。對投資者、債權人而言, 由於通貨膨脹侵蝕貨幣購買力, 在復雜的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 他們更關心的是持有資產( 股票、債券) 是否有高度的變現能力。現金流量表提供的有關現金流量的信息可以真實反映企業資金狀況, 促使企業採取相應的措施應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5.便於會計報表用戶評估報告期內與現金無關的投資及籌資活動。現金流量表除了披露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之外, 還可以披露與現金收付無關, 但是對企業有重要影響的投資及籌資活動, 這對於報表用戶制定合理的投資與信貸決策, 評估公司未來現金流量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貳』 中國人消費能力那麼強 為何房價還那麼高
憑什麼中國人那麼有錢
中國有錢的,可以在國外盡情瀟灑的土豪,在總人口的佔比中並不高,只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太大,所以,到國外滿眼望去,全是中國富人。
春節剛剛過去,網上又在爆料中國人在海外狂購各類物品,給人印象就是中國太有錢了。但中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盡管GDP在全球排名老二了,但畢竟中國人多啊。人均GDP水平只在全球排80多名,不過比以前進步了不少,記得若干年之前,還在100名左右呢。盡管如此,國內很多人還眾口一詞地說中國的GDP是摻水的。但為何消費能力那麼強,房價還那麼高呢?
中國的消費支出總額存在嚴重低估
統計數據表明,中國是全球奢侈品消費規模第一的國家,是出境遊人數第一的大國,是海外旅遊人均消費最多的國家。中國去年已經成為在美國購置房產最多的國家,中國的汽車銷量全球第一。去年A股的交易量要佔全球股票交易量的三分之一以上,新房交易額是美國的6倍多,澳門博彩業收入是拉斯維加斯的4倍。
單純看上面這些數據,你還能認為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嗎?這分明已經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為了慎重起見,我將國家統計局已經公布的14年消費支出及旅遊方面的數據來作一下分析。首先,中國14年消費支出為19.8萬億(人均消費乘以人口數量),其實現金消費為16.4萬億(說明還有3萬多億消費是自給自足的)。其中,居民境內旅遊花費3.03萬億,境外消費超過1萬億(國家旅遊局數據,世界旅遊組織的數據為165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為10230億)。
也就是說,國內居民的旅遊總支出要超過整個消費支出的20%(或現金消費總額的25%)。如果所有的數據都是真實的話,那麼,旅遊支出比重過高了。作為中等收入國家,衣食住是消費主體,即便是美國等發達國家,旅遊支出占整個消費支出的比重也不會高於15%。順便查了一下美國的消費支出結構(2012年),住房要佔到33%,交通佔17%,娛樂只佔5%。
中國的恩格爾系數(食品飲料消費在總消費中的比重)比美國高出1倍以上(2012數據),以此推論,中國的旅遊消費支出佔比也應該遠低於美國。因此,國家旅遊局在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到2015年,把旅遊消費支出的佔比提升到消費總支出佔比的10%。如今,表面的數據已經是20%了,故我懷疑是中國居民的總消費支出被低估了。因為境外旅遊消費額是數據應該是可靠的,境外與境內的旅遊消費比例也是合理的。
所以,20%這個數據中的分子如果靠得住的話,那麼,分母就靠不住了。而分母的大小,又取決於另外一個數據,即中國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因為只有收入增大了,消費才能增大。我曾經在2012年寫過一篇文章,叫《高收入群體總收入被低估的背後》,主要內容如下:
2011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或被低估7.89萬億
關於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被低估的問題,筆者曾在2009年做過研究,方法很簡單,因為從長期看,收入應該等於支出,假定一年內居民新增支出也大致等於新增收入,那麼,就可以估算出該年份的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若減去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數據,則就是低估的部分。
這里所指的支出,其含義是經濟學上的消費加儲蓄,即廣義支出,包括年內新增的消費、新增居民儲蓄、居民在股票、債券和基金及銀行理財產品、保險費用的凈支出,還有購房投資及房貸還本付息等方面的凈投入,以及固定資產投資等。根據這一方法,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被低估約4.7萬億。
如今,又發現了一個更便捷的估算方法。《2010年中國統計年鑒》中有2006-2008這三年的「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顯示2006至2008年住戶部門可支配總收入分別為12.9萬億、15.66萬億和18.24萬億。這是統計局以聯合國1993年版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為模式確定的核算方法所得出的數據,其基本原理類似於會計中的「有借必有貸」的平衡計演算法。這里所謂的「住戶部門」,也包括一般居民之外的個體工商業者,這與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中的「居民」涵蓋范圍是一致的。
如果把2006-2008年國家統計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數據,分別乘以城鄉常住人口,則可以推算出2006-2008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分別為9.48萬億、11.32萬億和13.20萬億。與上述資金流量表的數據相比,分別相差了3.42萬億、4.34萬億和5.04萬億。也就是說,國家統計局修正後的2008年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要比原先公布的抽樣調查結果高5.04萬億,也高於筆者2009年的估算。
雖然國家統計局要到2013年才會公布2011年的「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但根據已經公布的2011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結果),可以推算出2011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總額約為19.65萬億。由於 2008-2011三年居民可支配收入(抽樣調查結果)累計漲幅為51%,可推算出2011年的實際居民可支配總收入可能達到27.54萬億,即低估了7.89萬億(見下圖),相當於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從41.8%提升至58.6%,該比重或許可以化解長期被大家詬病的「居民收入佔GDP比重過低」的困惑。
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被拉長的鋼筋
不少學者把居民收入被低估的部分界定為灰色收入,這當然有點誇張,但至少這個比重是不低的。那麼,這部分「灰色收入」的獲取渠道主要來自哪裡呢?從貨幣支出的角度看,固定資產投資領域應該是一個主要渠道,因為消費和出口相對而言都看得見,容易統計。
若單純從數據分析,2004年至今的季度數據表明,總投資增速與GDP增速之間相關度一直很小。如2008年經濟下滑時,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依然是持續攀升的,投資增速基本沒能反映實際經濟的變化趨勢。再從增量資本產出比(ICOR)看,1992年大約為0.84,到了2006年已經達到3.61了,近年來已經超過8的水平了。這當然可以解釋為邊際投資效率的降低,但是否也可以解釋為投資的「水分」越來越大呢?雖然說土地購置成本的上升等價格因素也是造成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虛增的原因,但即便用扣除價格因素後的實際增速來考察,也同樣會發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有虛增嫌疑。
為了印證這一點,我們不妨從粗鋼產量的增速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的關聯性來說明。因為固定資產投資都要用鋼,故兩者應該是同步增減的,而且粗鋼產量統計的可信度較高。2001-2011年粗鋼產量的復合增長率為16.25%,但同期固定資產投資的復合增長率為22.63%(扣除價格因素),相差6個多百分點,說明粗鋼產量並沒有隨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而相應增長。
以去年為例,粗鋼產量為6.84億噸,同比只增長7.3%,低於GDP增速,而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為15.9%,超過粗鋼增速8個百分點;再看板材,板材的一部分是用在建築中,但去年板材的表觀消費為負增長,而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卻達到27.9%,這么大的反差確實令人費解。在投資高速增長的時候,鋼鐵企業卻面臨產能過剩、盈利普遍下滑的窘境,同時,去年水泥的產量也只增加了10.8%,低於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增速5個百分點。
鋼鐵和水泥產量實際增速遠低於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這就說明,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統計存在高估可能。之所以出現高估的情況,無非有三個主要路徑:項目轉包、統計報表虛報和偷工減料。項目轉包是目前非常常見的現象,每轉一次,就可以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費,如果轉包5次,或許實際發生的工程費要比計劃少掉一大半。此外,有些項目中存在虛報價格、從事關聯交易的財務欺詐行為的可能性;還有些申報項目為能獲批而支出的公關費用、招標過程中發包方得到的回扣等支出,往往也計入工程款項而被統計入固定資產投資中。至於在偷工減料方面,把鋼筋拉長拉細以降低成本等,更是屢有所聞。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2-16,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叄』 實物出資是否計入現金流量表我公司注冊資金中含有實物,實物部分現金流量表如何體現
實物出資不產生現金流量,不在現金流量表反映。
『肆』 資金流量表是什麼
資金流量核算是以全社會資金運動為對象的核算。主要是反映生產結束後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消費、投資支出和資金融通,所以,資金流量核算中的資金具體指收入分配、消費、投資和金融活動中的資金。資金流量是指一定時期上述資金的增減變化量,資金流量核算的結果是編制資金流量表。我國資金流量表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稱之為收入分配部分,另一部分稱之為金融交易部分。
資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國民經濟各機構部門之間一定時期資金往來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為經濟分析和經濟決策提供系統的數據;為制定分配政策、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強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伍』 資金流量表是什麼
資金流量表是什麼?
資金流量核算研究的對象是社會資金,也就是社會最終產品(即國內生產總值)從產出到使用過程中在機構部門間的資金運動。
一個國家或地區或機構部門當年生產的總成果——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值)是資金的初始流量,但它並不是當年的全部收入,也不是可以用於消費和積累的全部收入。這不僅是因為一個機構部門或地區在經濟上是不獨立的,就是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往也越來越多,根本不可能完全封閉起來。以一個國家為例,它的生產成果可能因利用國外資金,而須支付利息或分出紅利(這屬於要素支出),同時也有可能因向國外投資而取得投資回報(這屬於要素收入);另外還有諸如勞動者報酬收支以及轉移收支等往來關系。所以~個機構部門或地區的國內生產總值,須經過多次分配與再分配才形成部門可支配收入,即當年可用於消費和積累的全部自有資金。可支配收入扣除最終消費後,形成儲蓄。儲蓄是一個部門、地區或國家可用於投資的自有資金。
對一個國家的經濟建設來說,所需的資金既可能大於國民可支配收入,也可能小於國民可支配收入,不足的和多餘的資金可以通過金融市場來調節,這就形成了資本與資金的國際流動,而地區間和部門間及地區與中央政府間一樣也存在著上述關系。儲蓄大於投資,反映該部門資金是有結余的,其多餘資金的出路就是用於對其他部門的金融投資。儲蓄小於投資,反映該部門資金不足,須有資金投入。例如:居民部門資金一般是有剩餘的,是屬於資金流出部門,而企業部門資金一般是不足的,需要其他部門的資金流入。
資金流量核算就是具體描述資金在國家間、地區間或部門間流動的方向、數量、過程和相互關系,反映各機構部門的可支配收入、消費、儲蓄、實物投資、金融投資的形成和變動。
................
資金流量核算是以全社會資金運動為對象的核算。主要是反映生產結束後的收入分配、再分配、消費、投資支出和資金融通,所以,資金流量核算中的資金具體指收入分配、消費、投資和金融活動中的資金。資金流量是指一定時期上述資金的增減變化量,資金流量核算的結果是編制資金流量表。
組成
我國資金流量表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稱之為收入分配部分,另一部分稱之為金融交易部分。
2基本指標之間的關系
初次分配總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勞動者報酬+收到的勞動者報酬-支付的生產稅凈額+收到的生產稅凈額-支付的財產收入+收到的財產收入
可支配總收入=初次分配總收入+經常轉移收入-經常轉移支出
總儲蓄=可支配收入-最終消費
凈金融投資=總儲蓄+資本轉移收入凈額-資本形成總額-其他非金融資產獲得減處置
凈金融投資=金融資產增加=負債增加
功能
資金流量表的主要功能是描述國民經濟各機構部門之間一定時期資金往來或交易的流量和流向,為經濟分析和經濟決策提供系統的數據;為制定分配政策、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加強宏觀調控提供依據。
3用途
分析收入分配關系
研究分析國民總收入在國家、集體和個人之間的分配關系
分析消費率及消費結構
消費率可反映消費水平和國民消費傾向,其計算公式為:
總消費率=最終消費支出/國民可支配總收入×100%
對於消費率可以做動態比較分析,也可以做地區間或國際比較分析,以便揭示存在的問題。
對居民消費結構分析,可計算出各種商品和服務支出的比重,反映居民消費結構的特點,分析其變化和發展的合理趨向。註:國民可支配總收入=國內生產總值+國外凈要素收入+國外經常轉移收支凈額(指國外捐贈及災害保險索賠等)=總消費+總儲蓄(是指可支配收入扣除用於最終消費支出後可用於投資的部分)
分析投資率及儲蓄率
投資率可反映出投資水平,計算公式為:
總投資率=總投資/國民可支配總收入×100%
總儲蓄率=總儲蓄/國民可支配總收入×100%
總消費率+總儲蓄率=1
總儲蓄(總結余)和總投資平衡分析按機構部門進行,基本方法是分別計算各機構部門的儲蓄率和投資率,通過比較發現不平衡,然後分析總體上各部門之間的資金調劑和如何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
分析金融交易流量結構
金融交易流量結構是指各種金融交易項目的金額占融資總額的比重,它可以分析各機構部門對金融投資的偏好,對金融交易流量結構進行動態比較,可以分析各種金融工具的發展趨勢。
總之,資金流量表編製得越細,用處就越大,它可分析出許多經濟問題,如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儲蓄行為分析,財產分配金融市場分析等等。
『陸』 我國1990-2011年居民儲蓄率、政府儲蓄率以及企業儲蓄率是多少,哪裡找或者怎麼算,這是論文要的數據
分部門儲蓄占總儲蓄的比重
年度 國民..率 居民..率 政府..率 居民 政府 非金融業 金融業
1992 40.3 31.1 31.0 52.3 14.6 30.5 2.5
1993 41.7 29.9 32.4 46.3 15.0 36.0 2.8
1994 42.7 32.6 29.0 50.3 12.2 35.4 2.1
1995 41.6 30.0 29.6 48.2 11.7 38.3 1.8
1996 40.3 30.8 31.7 52.9 13.5 31.4 2.2
1997 40.8 30.5 32.3 50.9 13.8 34.3 1.0
1998 40.0 29.9 30.0 51.0 13.2 34.3 1.5
1999 38.6 27.6 31.0 48.0 14.9 35.6 1.4
2000 38.5 25.5 32.5 42.8 16.5 39.1 1.5
2001 38.9 25.4 35.9 41.6 19.5 38.2 0.8
資料來源:1999-2004 年《中國統計年鑒》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要求:
試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2 17:01:05編輯過]
--------------------------------------------------------------------------------
-- 作者:sz-kzg
-- 發布時間:2006-5-20 23:06:02
-- 中國儲蓄率過高原因(康治國 答題)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支出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包括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
按四部分劃分,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支出
其中,非金融業和金融業的儲蓄分別等於他們的可支配收入。
國民儲蓄(總儲蓄)是上述四部分儲蓄之和。
一、 從表中可以看出,10年來,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上。
10年來,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總儲蓄)的比重卻呈下降趨勢,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2001年的41.6%,同時期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不斷上升,分別比初期增加7.7和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國民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原因不完全因為居民儲蓄率過高,而要歸結到非金融業和政府儲蓄的不斷增長。
政府儲蓄增長的原因:政府可支配收入隨著稅收增強、國庫收入提高而增加,同時由於政府機構改革,政府的日常支出有一定程度縮減。表中可以看出,1998年以來,隨著機構改革不斷深入,政府儲蓄率由30%增長到2001年的35.9%,政府儲蓄率上升使得政府儲蓄占國民儲蓄的比重由1998年13.2%增長到2001年的19.5%。
由於非金融業的可支配收入全部納入國民儲蓄(總儲蓄),因此其占國民儲蓄比重增長也達到了較高水平。這主要是中國總體經濟環境的改善,企業的整體效益提升。
二、雖然,國民儲蓄占總儲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居民儲蓄率還是保持較高水平。
這符合我國的國情。
1、國內由於養老、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使得居民必須保持較高預防性的儲蓄,以維持基本生活和解決子女及將來的養老問題。
2、國內投資渠道狹窄也限制了居民的投資。
3、中國銀行中80%的儲蓄集中在20%的富裕階層手中,而富裕階層的消費已經飽和,目前政策無法刺激消費的繼續增長。
因此,政府應調節國民收入向居民傾斜,進一步完善最低工資保障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解決居民的後顧之憂。
--------------------------------------------------------------------------------
-- 作者:sz-jiangweimin
-- 發布時間:2006-5-23 21:13:10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摘錄】
基本概念: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國民儲蓄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企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各自儲蓄之和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分析】
根據所給資料,分析儲蓄結構的變化,並指出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由於我國城鎮化水平的迅速提高使得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而居民儲蓄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
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期間1994與1995年略有所偏軟約為29%;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2)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高儲蓄率與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2. 當前中國維持在高儲蓄率能為經濟增長提供大量資金來源;而更重要的是,源源不斷的資金流保證了金融機構的流
動性,增強了銀行的穩定性。
3. 中國資本產出彈性、對工資的預期形式、中國居民的高主觀貼現率和高風險規避性以及高經濟增長率是導致中國儲
蓄率維持在高水平的重要原因。
江偉軍 2006年5月23日
--------------------------------------------------------------------------------
-- 作者:sz-glj
-- 發布時間:2006-5-24 9:31:22
--
宏觀經濟案例分析
【基本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居民儲蓄 + 政府儲蓄 + 金融業儲蓄 + 非金融業儲蓄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金融業儲蓄=金融業可支配收入
非金融業儲蓄=非金融業可支配收入(即企業存款、留存收益等)
【儲蓄結構變化】
從以上資料可知,從1992~2001的近10年中,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近40%的高儲蓄率,其中居民儲蓄占國民儲蓄的總體比重從1992年的52.3%下降到41.6%。與此對應,政府儲蓄所佔比重則由1992年的14.6%提高到2001年的19.5,上升了近5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的儲蓄也佔到國民儲蓄的比重的38.2%,比1992時大幅上升。由此可見,在1992~2001的10年中,居民儲蓄率不斷下降,而政府儲蓄和非金融業儲蓄則不斷上升,導致我國國民儲蓄率一直維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原因分析】
(1)社保體系不健全。養老、醫保和教育消費支出增加了居民大量的預期消費支出,導致「預期儲蓄」和「被動性儲 蓄」,這是造成我國居民儲蓄偏高的主要原因。
(2)投資渠道不足。直接資本市場特別是股市的低迷導致居民對投資缺乏熱情,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3)政府在稅收大幅增加的情況下,財政性公共支出嚴重不足。大量基建支出擠佔了教育、衛生等領域的支出,導致公共領域只能尋求民間集資。
(4)中產階層遲遲不能形成,社會財富被少數人掌握。富裕階層消費飽和。
高良驥 2006-5-24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1:50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一、 國民儲蓄=政府儲蓄+私人儲蓄
私人儲蓄=企業儲蓄+個人儲蓄(居民儲蓄)
個人儲蓄=個人可支配收入-個人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1) 從以上算式及題中表1所給資料,可以看出政府儲蓄率平均為14.49%,私人儲蓄率為85.51%;私人儲蓄率中個人儲蓄率平均為48.44%,企業儲蓄率為37.07%。
(2) 國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4.2%;居民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2%;政府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呈上升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7.8%;企業儲蓄率從1992年到2001年整體呈上升趨勢,非金融企業最高與最低差額7.6%,而金融企業呈下降趨勢,最高與最低差額為2%。
--------------------------------------------------------------------------------
-- 作者:sz-lhaifeng
-- 發布時間:2006-5-24 16:03: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劉海鳳)
(3) 從國民整體來看,整體儲蓄仍然維持在40%的較高水平上。主要是由於私人儲蓄佔85%導致。雖然居民儲蓄呈下降趨勢,但在儲蓄中平均仍為48%的較高水平,企業儲蓄率平均在37.07%呈上升趨勢,這些都導致國民儲蓄居高不下。
一、 儲蓄居高不下的具體原因
(1) 當政府出現預算盈餘時,政府就要進行儲蓄。由於多年來政府機關的整頓,人員精減,支出緊縮,所以就出現了政府儲蓄呈上升趨勢。
(2) 居民儲蓄雖然呈下降趨勢,但在整體儲蓄中仍然較高,這與中國本身的國情相關。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世界排名居前列,但人口多,13億人口8億在農村,這部分居民的社會保障仍然沒有解決。其次,中國人一向做事比較謹慎,所以收入的大部分用來儲蓄。
(3) 按宏觀經濟理論分析,利率越低儲蓄越少,但中國儲蓄仍然較高,主要是近幾年股市低迷,與之相關的政策還在進一步完善。其他的金融投資收益較低,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不下的原因。
(4)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保障體制不完善,教育支出越來越高,住房商品化的房價越來越高等,不可預測的市場風險,迫使儲蓄增加,這也是國民儲蓄居高部下的原因。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國家應該加快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盡快控制房價過高,提高居民收入,控制失業率,創造新的就業增長點。
--------------------------------------------------------------------------------
-- 作者:sz-liuhb
-- 發布時間:2006-5-25 15:55:35
--
宏觀經濟學案例分析
【基本經濟學概念】
國民儲蓄=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支出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支出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支出
儲蓄率=(1 - 消費支出/可支配收入)*100%
【數據結構變化】
從表中數據可看出,我國的國民儲蓄率雖然略微下降,但仍保持保持一個較高的比率,基本上保持40%左右。居民儲蓄比率呈略微下降,從92年的31.1%下降到01年的25.4%, 但政府儲蓄率從31%上升到35.9%。從儲蓄的比重來看,居民儲蓄、金融業儲蓄呈下降趨勢,政府儲蓄和非金融類儲蓄比例逐漸上升。
【具體原因分析】
我國儲蓄率持續維持高水平的原因如下:
1)節儉持家的傳統消費習慣;貧富差距增大,大部分儲蓄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前生活支出壓力巨大,居民儲蓄防備意識較強,居民儲蓄率維持高水平。
3)政府財政持續增長,外匯儲備年年遞增,而另一面,政府對社會保障、教育等投入比例偏。一般市場經濟成熟國家,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投入,占財政收入的35%以上,而我國政府僅佔12%左右。可支配收入增加和部分支出偏低使得政府儲蓄保持高水平。
4)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5)與國外發達國家相比較,國內金融市場投資產品不足,使得投資渠道狹窄,儲蓄率偏高。
儲蓄過大,必然導致國內資金流向投資變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不足,總產出下降。我們在努力吸收國外的投資時,卻有大量國內資本閑置,造成投資率低下。要改變當前儲蓄過大的狀況,政府應該抑止教育、住房等價格的過分增長,增加居民平均收入,減少貧富差距;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增加社會保障支出;加快金融市場改革創新,吸引投資,給予私營企業足夠支持。
劉斐 2006-5-25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5 16:05:36編輯過]
--------------------------------------------------------------------------------
-- 作者:sz-lipin
-- 發布時間:2006-5-25 16:27:07
--
深圳市區班: 李平
一、儲蓄結構的變化情況: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我國居民儲蓄率呈現了明顯的下降趨勢 ,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大幅下降超過十個百分點;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高儲蓄率與中國消費習慣以及特殊的國情等諸多因素有關,
1、我們的文化傳統或者說是我們的消費習慣促進了儲蓄行為,「有錢要存起來」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居民已經習慣了儲蓄這樣的理財方式。
2、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在醫療、教育、養老等方面甚至可以說是比較落後,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存在存錢養老,存錢防生病,存錢供孩子上大學等普遍性的行為,即大量出現「預防性儲蓄」。
3、投資渠道不足也是導致儲蓄率偏高的重要原因。我們的金融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股市已經起步但情況非常慘淡導致居民缺乏投資熱情,期貨等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無法進行投資,導致直接融資市場無法有效分流大量的儲蓄資金。
4、大量的財務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出現了「想消費的人沒錢多消費,有富裕錢的人也不會增加消費的」現象,導致儲蓄維持在一個較高的穩定的水平。
--------------------------------------------------------------------------------
-- 作者:sz-hzh
-- 發布時間:2006-5-26 11:03:03
--
市區班 何振華
儲蓄結構的變化
由上述資料可知,近十年,而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的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同時,國民儲蓄中政府儲蓄所佔的比重卻在上升,大致從1992年的14.6%非持續上升到2001年的19.5%,相應政府儲蓄率上升到2001年的35.9%, 比1992年的31%上升達4.9個百分點;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也從 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7.7 個百分點。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 現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醫療等制度的不完善,教育支出的不斷提高, 下崗失業人員增多, 導致居民不敢花錢, 出現大量的「預防性儲蓄」 。
2. 中國傳統文化、社會結構、家庭觀念等諸多因素有關。
3. 雖然居民儲蓄率高,實際上80%的財富掌握在少量的人手中,少量有錢人的消費已基本飽和,大部分手中並不是很寬裕,不敢消費。
4. 投資渠道不足,市場動作不規范, 也導致儲蓄率偏高。
--------------------------------------------------------------------------------
-- 作者:sz-wjh
-- 發布時間:2006-5-26 17:29:58
-- 宏觀經濟學案例作業提交
市區班 吳建華
根據國民經濟核算原理(見聯合國,1995;趙彥雲,2000;邱東等,2002),儲蓄系指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在國民收入的使用核算中,將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費之後的部
分稱之為儲蓄。因而,從國家的角度看,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為國民儲蓄。其中總
消費又細分為住戶(居民)消費和政府消費。國民可支配收入等於國內生產總值與來自國外
的凈經常轉移之和,當按住戶、政府、非金融企業、金融企業進行部門劃分時,住戶的可支
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住戶的儲蓄;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為政府的儲蓄;非金融企
業和金融企業的可支配收入分別為各自的儲蓄,國民儲蓄等於上述四項儲蓄之和。
從上述定義可知,國民儲蓄是經濟學意義上一個國家的儲蓄;居民儲蓄僅是住戶部門的儲蓄;
而居民儲蓄存款則僅指居民儲蓄中存入銀行的部分。因而國內通常所談論的居民儲蓄過高系
因個人投資渠道狹窄或缺少多元化投資方式的論點,其實僅適用於討論居民儲蓄的構成,而
不適於對中國的高儲蓄進行分析。
從表中可以看出,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 年的52.3%下降至2001 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 年的30.5%上升至2001 年的38.2%,增幅達7.7 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 年也增加了4.9 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從可支配收入的部門分布可以看出,從1996 年開始,居民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出現了持續下降的態勢,降幅達5.5 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則不斷上升,升幅近4 個百分點。另外,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也有所上升(2.2 個百分點)。
1998 年以來,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表 中的數據表明,1998 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 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 年的13.2%上升至2001 年的19.5,增幅高達6.3 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8-2001 年,增幅也達到了3.9 個百分點。Kuijs(2005)認為,企業可支配收入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但是,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只是原因之一.1998 年以來,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從儲蓄結構的變化來看,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我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此貼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5-26 17:48:55編輯過]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39:32
--
深圳市區班(劉申艷)
一、圖表數據分析
從長期看,國民儲蓄(總儲蓄)按四部分劃分為:居民儲蓄、政府儲蓄、非金融業和金融業儲蓄,並為這四個部分的總和。
由上表可見,從1992年到2001年,在我國國民儲蓄率下降了1.4%的情況下我國居民儲蓄率卻下降了5.7%,政府儲蓄率則上升了4.9%。在我國國民儲蓄中,居民儲蓄下降了10.7%和金融業儲蓄下降了1.7%;而非金融業儲蓄和政府儲蓄卻呈現上升趨勢,非金融業儲蓄上升了7.7%,政府儲蓄上升了4.9%。
由此可見,1992年至2001年十年時間雖然居民儲蓄在下降, 但是由於政府及企業儲蓄的迅速增長,導致國民儲蓄率整體保持在40%左右的高水平。
二. 儲蓄率維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
1、私營企業在國民經濟的結構中比例越來越大,但是其融資渠道狹窄,銀行支持不夠,申請貸款相對困難,使得更多以在經營中以積累利潤留存的方式,儲備未來用於擴大生產的投資,導致非金融業儲蓄增加。
2、國家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居民醫療、養老等預期支出壓力較大;教育,住房等當期支出壓力巨大;個人收入增加,金融投資渠道少,導致居民儲蓄維持高水平,另外人口老齡化會明顯地影響居民儲蓄率。
3、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
--------------------------------------------------------------------------------
-- 作者:sz-lshengyan
-- 發布時間:2006-5-27 8:40:56
--
深圳市區班(黃志堅)
根據資金流量表中提供的數據,在過去十年中,居民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已從1992年的52.3%下降至2001年的41.6%,降幅達到了10.7個百分點。與此同時,非金融企業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卻從1992年的30.5%上升至2001年的38.2%,增幅達7.7個百分點。另外政府儲蓄在國民儲蓄中所佔比重1992—2001年也增加了4.9個百分點。因此,中國過去十年來國民儲蓄率之所以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主要原因並不在於通常所認為的居民儲蓄率過高,而在於企業及政府儲蓄的迅速增長。
隨著政府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化,公務員隊伍得到精簡,作為政府消費重要組成部分的政府日常開支得到一定程度的壓縮;同時,由於稅收征管力度的加強,增加了國庫收入,政府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加大,因而使政府儲蓄率迅速上升。1998年政府儲蓄率為30%,而2001年政府儲蓄率已上升至35.9%。政府儲蓄率的上升使政府儲蓄在國民總儲蓄中所佔比重從1998年的13.2%上升至2001年的19.5%,增幅高達6.3個百分點。
非金融企業可支配收入盡管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上升幅度有限,但由於其全部歸入國民總儲蓄,所以從其占國民總儲蓄的比重看,增長幅度也很可觀。1992—2001年,增幅也達到了 7.7個百分點。現在所有工業企業的效益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效益增長最為明顯,同時股份有限公司類工業企業在全部工業企業中所佔的比重上升幅度也是最大的。因而企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所佔比重的加大,企業整體效益的改善而非僅國有企業效益的改善應是主要原因。
綜合上述,國民收入分配向政府和企業傾斜,以及政府消費率的降低是過去十年間中國國民儲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
-- 作者:sz-ywenfa
-- 發布時間:2006-5-28 11:02:27
--
【摘錄】基本概念: (姚文法 市區班)
儲蓄指可支配收入中扣除消費的部分; 儲蓄=可支配收入-消費
國民儲蓄指國民可支配收入與總消費之差; 國民儲蓄= 國民可支配收入-總消費
政府儲蓄指政府的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政府儲蓄=政府可支配收入-政府消費
居民儲蓄指居民可支配收入與其消費之差; 居民儲蓄=居民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費
『柒』 資金流量表如何填寫
三、資金流量表
資金流量核算主要以收入分配和資金運動為核算對象。它反映一定時期各機構部門收入的形成、分配、使用、資金的籌集和運用以及各機構部門間資金流入和流出情況。
(一)基本結構
資金流量表採用矩陣結構。主欄表示交易項目,賓欄代表機構部門。每個機構部門下面列出兩欄,即「來源」欄與「使用」欄,分別代表機構部門資源的籌集和資源的使用,「來源」放在右端,「使用」放在左端。主欄交易項目按交易的不同性質分為實物交易和金融交易,這樣資金流量表就分為主欄不同、賓欄相同的兩大部分,即實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
(二)基本記錄原則
資金流量表採用復式記賬原理,對每筆交易都作雙重反映。在實物交易方面,一個部門的收入同時是對應部門的支出。收入記錄在來源方,支出記錄在使用方。在金融交易方面,一個部門金融資產的增加(減少),一般伴隨著對應部門負債的增加(減少)。金融資產的增加或減少記錄在使用方,負債的增加或減少記錄在來源方。這一記錄原則使資金流量表上的各種收入、支出和金融流量始終保持收支相等、借貸對應的平衡關系,整張表的上下、左右相互銜接,形成了一個嚴密的平衡系統。各個機構部門發生的各種交易都能得到一致反映,社會資金運動的來龍去脈一目瞭然。
(三)基本概念
1.實物交易
是指與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使用、收入分配和無償轉移有關的交易活動。
2.金融交易
是指以現金、信用、證券等金融資產負債為交易對象的交易活動。
3.初次分配總收入
初次分配指生產活動形成的收入在參與生產活動的生產要素的所有者及政府之間的分配。生產要素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勞動力所有者因提供勞動而獲得勞動報酬;土地所有者因出租土地而獲得地租;資本的所有者因資本的形態不同而獲得不同形式的收入:借貸資本所有者獲得利息收入,股權所有者獲得紅利或未分配利潤。政府因對生產活動或生產要素征稅而獲得生產稅或因對生產進行補貼而支付生產補貼。初次分配的結果形成各個機構部門初次分配總收入,各機構部門的初次分配總收入之和就等於國民總收入。
4.可支配總收入
在初次分配總收入的基礎上,通過經常轉移的形式對初次分配總收入進行再次分配。再分配的結果形成各個機構部門可支配總收入。各機構部門的可支配總收入之和稱為國民可支配總收入。
5.總儲蓄
是指可支配總收入用於最終消費後的差額。各機構部門的總儲蓄之和稱為國民總儲蓄。
6.凈金融投資
從實物交易角度看,它是指總儲蓄加資本轉移收入凈額減非金融投資後的差額。從金融交易角度看,它是金融資產增加額減負債增加額的差額。
(四)基本指標之間的關系
1.初次分配總收入=增加值-支付的勞動者報酬+收到的勞動者報酬
-支付的生產稅凈額+收到的生產稅凈額-支付的財產收入+收到的財產收入
2.可支配總收入=初次分配總收入+經常轉移收入-經常轉移支出
3.總儲蓄=可支配總收入-最終消費
4.凈金融投資=總儲蓄+資本轉移收入凈額-資本形成總額-其它非金融資產獲得減處置
5.凈金融投資=金融資產增加-負債增加
(五)基本編表方法
資金流量表分為實物交易和金融交易兩大部分,分別由國家統計局和中國人民銀行編制。資金流量表的基本編表方法是:(1)按照交易的項目和機構部門的類別,逐項、逐部門收集原始資料;(2)按照國民經濟核算的概念和原則對原始資料進行加工整理,對遺漏或有缺口的數據進行必要的調查或參考有關指標放大推算;對同一交易項目有兩種以上資料的進行比較、對照,選取最佳資料;(3)將分項資料按照各個部門的特點分攤到各個機構部門,並在此基礎上得到資金流量表初表;(4)對資金流量表初表的實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進行反復平衡,得到實物交易與金融交易平衡後的資金流量表;(5)將經過實物交易與金融交易平衡後的資金流量表與國民經濟核算的其他部分,如投入產出表、國際收支表、資產負債表進行協調,得到最終的資金流量表。
附:資金流量表表式:
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
資 金 流 量 表(金融交易)
資金流量表(實物交易2001年)
單位:億元
指 標 非金融企業部門
金融部門
政府部門
住戶部門
省內合計
國內省外
國外部門
總 計
使 用 來 源
使 用
來 源
使 用
來 源
使 用
來 源
使 用
來 源
使用
來 源
使 用
來 源
使 用
來 源
1、凈流出 242.60 -1188.18 -945.58
2、增加值 6828.31 369.20 837.62 2612.58 10647.71 10647.71
3、勞動者報酬 2455.09 127.89 582.95 1782.26 4948.19 4948.19 4948.19 4948.19 4948.19
工資及工資性收入 2338.87 114.08 551.50 1782.26 4786.71 4786.71 4786.71 4786.71 4786.71
單位社會保險付款 116.22 13.81 31.45 161.48 161.48 161.48 161.48 161.48
4、生產稅凈額 1259.08 109.23 22.05 1419.10 465.69 1856.05 1419.10 436.95 1856.05 1856.05
生產稅 1291.05 109.23 22.05 1462.79 477.41 1899.74 1462.79 436.95 1899.74 1899.74
生產補貼 -31.97 -43.69 -11.72 -43.69 -43.69 -43.69 -43.69
5、財產收入 1036.49 450.49 998.01 997.35 48.57 4.19 542.28 2038.69 2038.69 2038.69 2038.69
利息 994.16 450.49 997.35 997.35 32.79 3.19 514.07 1994.70 1994.70 1994.70 1994.70
紅利 18.26 0.66 18.92 18.92 18.92 18.92 18.92
土地租金 15.09 15.78 0.69 15.78 15.78 15.78 15.78
其他 8.98 0.31 9.29 9.29 9.29 9.29 9.29
6、初次分配總收入 2528.14 131.42 1700.29 5850.91 10210.76 679.55 -1188.18 9702.13
7、經常轉移 512.91 18.77 14.81 7.46 30.57 601.72 339.00 302.53 897.29 930.48 50.77 83.96 981.25 981.25
收入稅 263.50 11.38 392.74 117.86 392.74 392.74 392.74 392.74
社會保險付款 161.49 161.49 161.49 161.49 161.49 161.49
社會補助 90.29 2.40 11.80 104.49 104.49 104.49 104.49 104.49
其他 159.12 18.77 1.03 7.46 18.77 47.49 59.65 198.04 238.57 271.76 50.77 83.96 322.53 322.53
8、可支配總收入 2034.00 124.07 2271.44 5814.44 10243.95 730.32 -1272.14 9702.13
9、最終消費 1934.30 3907.02 5841.32 5841.32
居民消費 3907.02 3907.02 3907.02
政府消費 1934.30 1934.30 1934.30
10、總儲蓄 2034.00 124.07 337.14 1907.42 4402.63 730.32 -1272.14 3860.81
11、資本轉移 97.69 213.43 115.74 213.43 213.43 213.43 213.43
投資性補助 97.69 213.43 115.74 213.43 213.43 213.43 213.43
其他
12、資本形成總額 3290.79 20.10 220.35 329.57 3860.81 3860.81
固定資產形成總額 2964.56 20.10 217.77 289.75 3492.18 3492.18
存貨增加 326.23 2.58 39.82 368.63 368.63
13、其他非金融資產
獲得減處置
14、凈金融投資 -1159.10 103.97 19.10 1577.85 541.82 730.32 -1272.14 0.00
『捌』 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在哪裡找
對於儲蓄率或國民儲蓄額的數據可以在國家資料庫的官網查詢(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
具體步驟:
1、進入官網,選擇年度數據選項
補充:
儲蓄是廣義概念,包括狹義的國內儲蓄、國際收支經常賬戶順差及外匯儲備。儲蓄率指個人可支配收入總額中儲蓄額所佔的百分比。
自2009年以來,我國儲蓄率排名世界第一,人均儲蓄超過一萬元。
『玖』 現金流量表的主要項目包括哪三個
現金流量表的主要項目包括經營、投資和融資三個活動分類。
1、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經營活動是指企業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項。工商企業的經營活動主要包括:銷售商品、提供勞務、購買商品、接受勞務、繳納稅款等。
2、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投資活動是指企業長期資產的購建和不屬於現金等價物范圍的投資、處置活動,包括實物資產投資和金融資產投資。
3、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籌資活動是指導致企業資本和債務規模和構成發生變化的活動。這里所說的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股本)和資本溢價(股本溢價);這里所說的債務是指對外借款,包括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和償還債務。
拓展資料:
現金流量表是財務報表的三個基本報告之一,所表達的是在一固定期間(通常是每月或每季)內,一家機構的現金(包含銀行存款)的增減變動情形。
1、現金流量表的出現,主要是要反映出資產負債表中各個項目對現金流量的影響,並根據其用途劃分為經營、投資及融資三個活動分類。現金流量表可用於分析一家機構在短期內有沒有足夠現金去應付開銷。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第7號公報規范現金流量表的編制。
2、現金流量表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如月度、季度或年度)企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對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所產生影響的財務報表。現金流量表是原先財務狀況變動表或者資金流動狀況表的替代物。它詳細描述了由公司的經營、投資與籌資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這張表由財務會計標准委員會於1987年批准生效,因而有時被稱為FASB95號表。這份報告顯示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及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Profit and Loss Account)如何影響現金和等同現金,以及根據公司的經營,投資和融資角度作出分析。
『拾』 急尋答案2005年企業部門凈金融投資為( )億元.怎麼計算的
-1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