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農產品價格波動太大對國民經濟有什麼影響
1.農業是二、三產業的基礎,農產品價格變動會引發下游產品,尤其是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內業產品價格的變動,容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農產品價格波動,會導致整個國民經濟的價格波動;這種波動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影響在減弱;但農業的基礎地位不會改變。
2.糧食是農業的基礎,糧食價格波動會引發畜牧業、漁業等產業價格波動,導致整個農產品價格波動,伴隨著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影響在減弱,但糧食的基礎地位難以改變。穩定和支持糧食生產,就是支持農業,就是支持整個國民經濟。
3.農產品價格變動對以農產品為原料的輕工業產品價格變動影響程度不同,這對我們產業發展戰略很有啟發:對於影響小的產業是否發展,就應該以資金、技術、市場為核心;對於影響大的產業,是否發展就應該以原料為前提,資金、技術次之。
4.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但國民經濟的增長點在對於農產品追加價值的加工業。從此角度看,國家取消農業稅是完全正確的。同時,還必須加大對農業的補貼。
四、控制農產品價格的對策建議
『貳』 農產品價格指數是如何計算出來的
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群編制是從糧食批發價格指數、食油批發價格指數、蔬菜批發價格指數、水果批發價格指數、畜產品批發價格指數、水產品批發價格指數等小類指數編制入手,其編制具體過程是:首先是確定樣本省份,根據各省批發市場狀況,結合各省報價的品種數量、報價質量、地域代表性等因素,選擇樣本省份;二是根據樣本省份,分別確定各個省份的樣本種類;三是數據校驗和規范化處理,保證數據質量和數據的一致性;四是計算省級小類批發價格指數,採用簡單平均方式對各樣本種類進行處理;最後以加權平均方式,對各省級小類批發價格指數進行綜合,生成全國農產品小類批發價格指數;五是在小類批發價格指數結果的基礎上,按照權重進一步綜合為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指數和糧油批發價格指數等大類指數;六是在大類指數的基礎上,最後再加權綜合成全國農產品批發價格總指數。
『叄』 影響農產品價格變動有哪些因素
(一)供需關系
1、
農產品的價格根本是通過供求平衡關系決回定。一般而言,當供給答大於需求時,價格將會下跌,而當供不應求時,價格則會上漲。
2、玉米的進出口。
對國內而言,農產品進口會增加國內供給總量,出口會導致需求總量增加,出口對國內價格有一定的拉升作用,今年以來我國農產品出口有逐步減少的趨勢,對國際市場而言,需要重點關注美國、中國、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國的出口情況和日本、韓國、東南亞等主要進口國家地區的進口情況。
3、玉米庫存的變化。
4、牲畜和家禽的飼養量。
二、天氣變化。
影響農產品供給方面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氣候條件。如果種植季節降雨過多或生長季節降雨不足,都可能明顯地降低產量,由此可能引起價格的上漲;反之如果風調雨順,則可能導致價格的下跌。
三、禽流感等突發性事件的影響。
禽流感等突發事件影響到農產品的消費,而消費減少,自然會對價格有一定的壓製作用。
『肆』 農產品的價格制定可分為
(一)利用消費者心理定價
對於大眾化、沒有經過加工的一般農產品,尤其是自家消費的農產品,消費者一般存在實惠心理,一斤蔬菜定價0.9元,遠比定價1元要吸引人,所以這類農產品定價最好不要超過整數,1.8、1.9元比定價2元要好賣得多。對於粗加工農產品,消費者存在「一分價錢一分貨」心理,消費者認為單價為2.1元的商品比單價為2元的商品質量要好,這類商品就不要採取薄利多銷方法。不過,企業對這類商品一定要把好質量關,讓消費者認為多掏一毛錢值得。因為,消費者一般是重復購買,並且是買幾種牌子進行比較,因此經營者要搞出質量差異,否則,價格比別人高,質量卻不如別人,消費者就不會買賬。市場上烏江榨菜價位比其他廠家要高,但仍然賣得好,原因是它確實比其他品牌榨菜好吃。
對於作為送禮用途的農產品價格要適當高一些,因為價格太低,消費者會認為拿不出手,但價格太高,消費者會認為不值得,將尋找其他禮品替代。
(二)農產品分檔定價
一般來講,同檔次的農產品價格要與競爭對手價格保持一致,定價時以競爭對手價格為主要依據。根據本產品競爭能力,同時推出另外一種規格產品,質量稍微好一些,價位稍高一點,這樣消費者選擇低價位時,你的農產品可能被選中,當顧客選擇高價位時,你的農產品也可能被選中。
(三)隨行就市定價
一般農產品差別不是很大,價格太高消費者會嫌貴,價格太低消費者會產生懷疑心理,因此經營者可以把農產品價格保持在同行業平均價格水平上,這種定價方法比較保險。
(四)先低後高定價
對於剛剛進入市場的新產品,為了在競爭中獲得一定市場份額,前期可以低價位進入,但這種產品需求彈性必須較大,消費者對產品價格反應敏感,低價能夠刺激需求量增多,當低價贏得消費者、產品已經深入人心時,可適當找機會提價,如物價普遍上漲、遇到國家上調工資時。
(五)取脂定價
取脂定價策略是指新產品進入市場後,為能在短時間內把開發新產品的投資和預定利潤迅速收回,經營者有意識把產品價格定得遠遠高於成本。採取高價策略,要有支持高價的特性,如營養更豐富、產品食用更安全,符合綠色環保理念。採用這一策略的經營者促銷產品,要能顯示出商品的高品質、高附加值,同時其實施往往要配合以強大宣傳攻勢,將產品推向市場,使消費者盡快認識新產品,在短時間內形成強烈需求慾望和購買動機。
(六)讓顧客自己定價
給予對方信任,對方將給予你更大信任。在可以討價還價場所,尊重消費者,讓顧客給出產品價格,這時消費者一般會客觀報價,基本與市場價格持平,有時為報以信任,給出的價格還高於你自己的定價。
(七)形象定價
一枝枝鮮花單獨銷售可能不太值錢,但是把它裝進透明好看的花瓶里,視覺上會給人帶來愉悅的享受,因此鮮花伴隨著花瓶一起出售,價位就會稍微偏高,顧客購買慾望也愈加強烈。
(八)分部位定價
將農產品分拆為幾部分分別定價。比如,整雞價錢較便宜,可將整雞分部位分別定價,如分成雞腿、雞爪、雞心來賣;把豬肉分等級深加工上市,把豬皮、豬毛、肥膘、豬骨等賣給不同廠家單獨加工,如此便能大大增加收入。
『伍』 農產品價格波動受什麼影響
分析影響農產品價格的因素,能夠有利於選擇農業產業的方向,增加農業生產的效益。
在此,我先分析兩個最關鍵的因素!
第一個是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我們知道,任何商品的市場價格是受供求關系左右的。供不應求則價格飆升;供過於求則價格直線下跌,甚至滯銷!
這樣的情況,在農產品中蔬果類型中比較常見。如現在正是蔬果價格攀高的時節,因為很多蔬果對於當地來說都是斷檔期,充斥市場的不是冷庫出庫的陳貨,就是他處長距離販運的甚至還是進口的!這樣必然價格高。
隨著溫度升高,夏季來到後,本地蔬果都會出現大量上市的情況,那供過於求的局面立馬來到!相信蔬果價格跳水時日無多,某些單品是否賤價、滯銷還不得而知!
而對於農產品生產者來說,主要就是選擇能夠在當地蔬果間隙期上市的品種,或採用大棚等先進種植方式提早蔬果上市的手段!相信前段時間就能有辣椒上市的賺得不少,幾十元一斤的辣椒!還有上百!幾百元一斤的辣椒!這簡直比高端葷菜類都貴,能上市、有量的話財富效果可想而知!
第二個是進口的情況。很多農民對這個因素比較忽視或根本看不到!而對於像大米、大豆、玉米等大宗糧食類農產品來說,進口的影響可能至關重要!
這幾年,糧食價格一直在我們認為的地位徘徊,有的甚至跌破生產農戶能夠承受的成本價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出現滯銷壓倉的情況!
我們農村土地面積廣袤,生產這些傳統糧食作物的很多,以前這么多人口要吃掉多少糧食呀!所以農民種糧應該是很靠譜的。
但是,世界這么大,能夠種糧的地方肯定不止我們,全世界都在種著傳統的糧食作物!而且,其他很多國家人口並不多,一些大農場主持有的規模很大的農場能夠種出本國根本消化不了的糧食!
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農產品准入已經基本放開,所以,國外廉價優質的農產品紛紛進入我國市場!而且這個趨勢只有增強的可能,除非貿易起了波瀾,否則我國享受世界低價農產品會長時期保持!
看到這個基本因素,對於廣大農民來說,根本無法逆轉這個趨勢,接下來的方向當然是避開這些能夠大宗進口的傳統糧食作物布局!或者改變傳統糧食作物種植的方式,例如走生態種養之路,將傳統糧食作物類農產品附加更多市民消費選擇要素!則在有銷量的同時還會有個好價格!
至於其他影響因素,如氣候、病蟲害等,不具有規律性和必然性,一旦發生,也可以分析其在對農產品的供求關繫上是否產生顯性影響來作出正確的判斷和對策!
『陸』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我國人民的影響
農產品價格上漲是否會引發通貨膨脹?這是多年來國內外學術界爭議較大的問題。如美國經濟學家Garner教授認為大宗商品價格是通貨膨脹的先行指標,原因在於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提高了交易效率,使大宗商品價格變動能夠靈活反映宏觀經濟運行的變化。而另外兩個美國學者Pindyck和Rotemberg教授則認為,宏觀經濟或貨幣因素會引發大宗商品價格的變動。我國學者盧鋒、彭凱翔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對我國1987-1999年糧價變動與通貨膨脹關系進行協整分析,發現通貨膨脹與市場糧價存在著長期均衡關系,因此是通貨膨脹影響糧價變動,而不是糧價上漲導致通貨膨脹。
從我國的實際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作為判斷通貨膨脹的重要指標,根據現行統計方法,其中食品價格所佔的權重為33.6%。顯然,食品價格或其代表性商品價格變動對CPI具有直接影響。通過計量模型評估農產品價格變動對CPI、農民增收和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價格上漲處於合理范圍,不會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
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漲,全年漲幅有可能達到4.5%-4.6%。數據顯示,2007年8月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6.5%,直接誘因是食品大幅漲價,食品價格上漲達18.2%。而非食品價格和服務價格漲幅保持在較低水平,分別只有0.9%和1.8%,顯然對CPI影響較小。由此可以判斷,CPI上漲是典型的結構性上漲。而在選擇的糧食、油脂、肉禽等反映糧食價格的代表商品中,只有豬肉價格對前期CPI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分析,假定除豬肉之外的其他農產品價格不變,若以2007年8月為基期,則豬肉價格每上漲10%,就會推動CPI上漲0.5%。因此,2007年8月CPI上漲6.5%,其中有3.6個百分點由豬肉價格上漲推動,豬肉價格上漲對CPI上漲的貢獻達54.7%。
但是,農產品價格上漲不會推動CPI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若將CPI作為通貨膨脹的預警指標控制在一定范圍,可以根據模型測算豬肉價格漲幅的調控上限。如表1所示,假定將2007年12月CPI預警指標控制在8%,以2007年8月為基期,12月豬肉價格漲幅須控制在101%的水平(相當於豬肉漲價前2006年11月價格的3.5倍),月均漲幅不能超過19%,依此可分別計算其他預警方案下的豬肉價格漲幅調控水平。而實際上,2007年11月豬肉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60%,遠遠不及調控的上限水平。可見,現階段豬肉等農產品價格上漲處於合理范圍,對CPI上漲的影響僅具結構性特徵,並不是推動通貨膨脹的根本因素。(表1)
對CPI影響顯著的豬肉價格,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影響較大。分析顯示,玉米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具有滯後效應,5個月前的玉米價格(考慮生豬出欄大致為5個月,同樣滯後5期也是模型多次試驗的結果)每上漲10%,就會使現行豬肉價格上漲5.3%。而大豆價格則對豬肉價格具有即期影響,大豆價格每上漲10%,豬肉價格上漲7.8%。
對豬肉價格有直接影響的大豆價格,由於市場化、國際化程度較高,既受國內其他農產品價格變化的影響,也對國際市場變化反應比較敏感。如玉米價格每上漲10%,大豆價格將上漲4.8%;豬肉價格每上漲10%,拉動大豆價格上漲0.7%;國際市場大豆價格上漲10%,國內大豆市場價格相應上漲0.5%。
與此同時,不同品種農產品之間的價格波動存在傳導性和同步性,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當一種農產品價格波動時,將影響到其他農產品的價格預期,所有農產品價格都將發生波動。因此,豬肉價格作為這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先導,帶動了糧油價格的上漲,進一步推動整個食品價格的全面上漲,使CPI持續攀升。
價格上漲,使農民農村居民人均月增收217元。
這一輪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民增收有多大的影響?分析結果顯示,如果農產品價格不上漲,即保持在漲價前2006年11月的水平,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為1894元,而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上半年農村居民實際人均現金收入為2111元,這意味著,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月增收217元,增長11.5%(表2)。若通過直補等措施使農民人均增收217元,需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1600億元,相當於2006年國家財政用於農業支出的一半。(表2)
相比而言,2006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1800元,比2005年同期增長12%。如果農產品價格不上漲,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僅1894元,比2006年同期只增長5.6%。顯然,這一輪農產品漲價,使農民在2007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收17%。
使城鎮居民消費支出月增加58元。
同樣,我們可以估計農產品價格上漲對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影響。如表3顯示,2007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實際消費支出1286元,而若農產品不漲價,則消費支出為1166元,可見,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加120元,平均每月增加20元,增長10.3%。城鎮居民2007年上半年人均實際消費支出4830元,比農產品不漲價的情形下多支出350元,平均每月增加支出58元,增長7.8%。
農產品價格波動新趨向
這一輪農產品價格屬於恢復性上漲,盡管推動了前期CPI的結構性上漲,但目前仍處於合理范圍。從全局上看,農產品價格的合理上漲,對於解決三農問題,尤其是促進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今後農產品價格持續高位運行,也將成為經濟發展過程中一個不可迴避的基本趨勢。因此,必須進一步認識和把握農產品價格波動的新特點和新趨向:
新一輪農產品價格波動首先由豬肉價格上漲,帶動禽、蛋、水產以及糧食等食品價格全面上漲,帶有明顯的恢復性特徵。這既有國際價格上漲的傳導作用,也有農產品生產成本上升的推動影響;既是農產品需求結構升級拉動的必然趨勢,也是動物疫病等突發因素影響的結果。
2007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持續上漲,全年漲幅達4.8%。前期CPI上漲的直接誘因是食品價格大幅上漲,而非食品等價格漲幅保持在較低水平,因此具有典型的結構性特徵。其中,豬肉價格上漲對CPI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豬肉價格每上漲10%,就會推動CPI上漲0.5%。如2007年8月CPI上漲6.5%,其中有3.6個百分點由豬肉價格上漲推動,豬肉價格上漲對CPI上漲的貢獻達54.7%。若想將CPI控制在8%以下,則豬肉價格漲幅不能超過豬肉漲價前2006年11月價格的3.5倍,月均漲幅不能超過19%。而實際上,2007年11月豬肉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60%,遠遠不及調控的上限水平。因此,現階段豬肉等農產品價格上漲處於合理范圍。
不同品種農產品之間的價格波動存在典型的傳導性和同步性,具有多米諾骨牌效應。如對CPI影響顯著的豬肉價格,受玉米、豆粕等飼料價格影響較大。其中,玉米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具有滯後效應,5個月前的玉米價格每上漲10%,就會使現行豬肉價格上漲5.3%。而大豆價格則對豬肉價格具有即期影響,大豆價格每上漲10%,豬肉價格上漲7.8%。另一方面,玉米價格每上漲10%,也將使大豆價格上漲4.8%;豬肉價格每上漲10%,則會拉動大豆價格上漲0.7%。
農產品價格上漲對促進農民增收意義重大,必須切實讓農民真正分享價格上漲的好處。2007年上半年,農產品價格上漲使農村居民人均增收217元,比不漲價增長11.5%,相當於中央財政補貼農民1600億元。這意味著在我國經濟發展的新階段,在不斷加大對農業農村支持力度的同時,也要善於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通過價格杠桿來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
六大調控建議
當前防止價格由結構性上漲演變為明顯通貨膨脹的壓力越來越大。實現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求基本平衡、保持其價格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穩定,是確保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穩定發展大局的基礎,這在當前新形勢下,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切實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有效供給。要切實改善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生產條件,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繼續在重點地區、對重要糧食產品實行糧食最低收購價政策,提高農民務農種糧積極性,促進糧食等主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發展。
第二,強化農產品市場調控的物質基礎,提高應對市場波動的調控能力。將糧食、豬肉等重要農產品儲備體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關鍵手段,加大支持力度,優化儲備結構和區域布局,完善儲備吞吐調節機制,採取投資、補貼支持等方式,引導和鼓勵建立以企業為載體的重要農產品商業儲備體系。同時,要強化政府保障食品供給的責任,加強食品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第三,建立健全重要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體系,密切跟蹤國內外市場形勢和變化趨勢,完善農產品供求和價格信息發布制度,增強調控的科學性和預見性。正確引導和穩定全社會對農產品的價格預期,是目前最為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第四,建立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的進出口戰略機制,靈活運用進出口手段,完善進出口調節機制,促進國內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求的基本平衡。
第五,加強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讓農民真正分享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好處。要加快推進大中城市和集中產區中心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加強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積極推進糧食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全面落實全國鮮活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積極發展農產品期貨新品種,加強農產品市場風險管理。
第六,對受漲價影響較大的城鎮低保對象等困難群體,要通過提供財政補貼、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標准等方式,解決他們的實際生活困難。
『柒』 用經濟學解釋農產品為什麼要實行價格管制
『捌』 最近農產品價格下降的原因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表示,在接連調控之下,物價整體水平已經開始回落,對於一些農產品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受到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 國家發改委1稱,近期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大幅下跌。據對國內大宗商品期貨交易價格的監測,國內大宗商品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國內、橡膠、棉花、豆油、白糖等大宗商品期貨價格跌幅均超過10%。棉花跌幅最大,跌幅達23.6%。農產品如小麥、玉米、秈稻價格跌幅平均為6%左右。 國家發發改委分析稱,大宗商品期貨價格快速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連續的物價調控措施,抑制了市場的過度投機,市場預期對此作出了反映。二是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暴跌的影響。三是前期市場存在過度炒作行為,價格脫離了供求基本面,資金獲利回吐,快速撤離。 據了解,隨著期貨價格的下跌,棉花、白糖、豆油的全國現貨市場價格整體下降,部分平穩。但整體看,現貨價格下降態勢並不如期貨明顯。尤其最近一段時間內,國內蔬菜、水果、雞蛋、肉類等基本生活用品價格下降態勢並不明顯。中部地區部分大豆價格價格甚至出現了上漲的局面。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官員表示,此前開始的和目前的價格調控重點首先是要把投機和通脹預期打消掉,此後還將通過「菜籃子」、「米袋子」的政府負責制、增加供給的手段平抑物價水平。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承認,進一步降低一些生活必需品的物價水平並不容易,因為蔬菜等農產品的價格存在季節性波動、成本等諸多原因,因此,農產品的價格水平整體回落還需要一段時間。 農業部監測到的全國主要農產品價格顯示,全國大部分地區的小麥、麵粉、大豆、豆油、玉米等產品市場報價,均與昨天持平。部分小幅上漲的產品,被農業部監測報告評價為「成交清淡」或「市場觀望濃厚」。 這意味,國家發改委的一系列物價干預政策,正在市場起到作用。國家發改委的物價督查小組目前正在全國各地展開農產品價格大檢查
『玖』 農產品價格有哪些因素影響
影響農產品價格變動的因素
宏觀經濟
「民以食為天」,作為必需的生活保障,農產品一直存在著剛性需求。然而隨著經濟飛速發展,農產品需求不僅僅表現在食用上,飼料使用、酒精、澱粉等工業深加工所佔比重逐步增加。而工業深加工、家禽、家畜養殖在一定程度上受經濟發展影響,如果在經濟擴張期間,經濟發展帶動總需求,這些行業也紛紛擴張發展,對農產品的需求自然加大;如果在經濟萎縮期間,需求萎靡不振,行業發展前景黯淡,對農產品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因此經濟發展形勢必然影響到產品供需上來,自然也就農產品期貨價格產生影響。雖然相對與工業品來說,敏感度和力度可能減弱一些,但是在分析農產品價格趨勢的時候,宏觀經濟形勢是不可或缺的一項。
供求變動
作為經濟學的基礎,供求關系是決定產品價格的基礎,因此,無論是工業品還是農產品,在分析價格走勢時分析供求關系是必然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產品價格未來發展方向。
這里需要關注的就是每個期貨品種對應現貨的產量、庫存、消費及進出口數據,綜合數據就能夠對一段時期內產品的供求狀況產生一個較為准確的判斷。
季節氣候
眾所周知,農產品是通過農作物生產、加工獲得,而農作物生長、收獲情況極大影響最後產量,因此對於農產品來說,季節及氣候變化是較為獨特的影響因素,而且相對與工業品和化工品來說,影響更為巨大。
隨著農業種植的規模化、集中化發展,天氣情況對於農業產量的影響越來越大,天氣因素是人類當前科技水平無法控制的,因此極端天氣出現,勢必影響到期貨市場農產品價格波動。如大豆的成長過程主要分為種植期、開花期、灌漿期以及收獲期,如果在種植期降水的差別和氣溫的差別變化明顯對豆苗生長影響很大,灌漿期如果乾旱少雨容易造成結莢不實、豆粒不飽滿等情況。因此天氣情況是農產品價格分析必要考慮因素。
『拾』 請問農產品價格上漲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通貨膨脹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也即現實購買回力大於產出供給,導致貨幣貶值答,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供遠小於求)。
所以通貨膨脹不僅僅是貨幣現象,實體經濟泡沫也是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不管是貨幣政策還是非貨幣政策、貨幣現象還是實體經濟泡沫,通貨膨脹的根本原因是GDP增長方式造成GDP水分過高、無效經濟總量過大有效供給嚴重不足造成貨幣效率降低。
(10)農產品價格擴展閱讀:
當一個經濟中的大多數商品和勞務的價格連續在一段時間內物價水平以不同形式(包括顯性和隱性)普遍上漲時,宏觀經濟學就稱這個經濟經歷著通貨膨脹。按照這一說明,如果僅有一種商品的價格上升,這不是通貨膨脹。只有大多數商品的價格和勞務的價格持續上升才是通貨膨脹。
經濟學界對於通貨膨脹的解釋並不完全一致,通常經濟學家認可的概念是:在信用貨幣制度下,流通中的貨幣數量超過經濟實際需要而引起的貨幣貶值和物價水平全面而持續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