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ptp是什麼意思解釋一下
ptp一般稱為P2P,P2P金融又叫P2P信貸,是互聯網金融的一種。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P2P網路借款,又稱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
P2P金融指不同的網路節點之間的小額借貸交易,需要藉助電子商務專業網路平台幫助借貸雙方確立借貸關系並完成相關交易手續。借款者可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包括金額、利息、還款方式和時間,自行決定借出金額實現自助式借款。
拓展資料:
小額貸款是以個人或企業為核心的綜合消費貸款,是微小貸款在技術和實際應用上的延伸。貸款金額一般為1000元以上,20萬元以下,辦理過程一般需要做擔保。
在中國小額貸款公司的設立,合理地將一些民間資金集中了起來,規范了民間借貸市場,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三農、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起源發展
從國際流行觀點定義,小額信貸指向低收入群體和微型企業提供的額度較小的持續信貸服務,其基本特徵是額度較小、無擔保、無抵押、服務於貧困人口。小額信貸可由正規金融機構及專門的小額信貸機構或組織提供。
小額信貸組織按照業務經營的特點,分兩類:商業性和福利性,也稱制度主義和福利主義。前者更強調小額信貸管理和目標設計中的機構可持續性,以印尼的人民銀行為代表;後者則更注重項目對改善貧困人口經濟和社會福利的作用,以孟加拉鄉村銀行為代表。
很多企業在小額貸款里脫穎而出例如紫清金融是一家集財富管理、信用風險評估與管理、信用數據整合服務、小額貸款行業投資、小微借款 咨詢服務與交易促成綜合性P2P領域的領航者之一,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普惠金融與財富管理服務。
唯我貸為小微企業和民間資本打造最高速的融資平台,積極探索債權融資領域的最佳途徑,致力創建具有特色的高速、有效、合法的網路借貸平台。,將出借人和借款人進行自主配對,為國內廣大個人和中小企業解決最急需的貸款和融資問題。
解決貧困人口問題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所面臨的巨大困難,因為,由貧困所引發的種種社會問題,會導致整個國家的動盪,小額貸款通過改善低收人人群的經濟狀況,可以大幅度地增加社會整體上的有效需求,促進社會投資生產和國民經濟發展。
穆罕穆德·尤努斯小額擔保貸款最早起源於孟加拉國。上世紀70年代,穆罕穆德·尤努斯在孟加拉國創辦了孟加拉農業銀行格萊珉(Grameen,意為鄉村)試驗分行,格萊珉小額信貸模式開始逐步形成。
尤努斯提出對資本主義進行改革,原始的資本主義提倡的是競爭和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尤努斯提出改變原有的資本模式理論。
Ⅱ 急急急,哪位大俠知道P2P、典當行、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寄賣行、融資性擔保公司它們的區別呢
p2p
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又稱點對點網路借款,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ITFIN)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典當行
典當行,亦稱當鋪,是專門發放質押貸款的非正規邊緣性金融機構,是以貨幣借貸為主和商品銷售為輔的市場中介組織。因其在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歷史上均曾存在過,故不同民族的語言都用固定的詞彙予以表達。
小額貸款公司
小額貸款公司是由自然人、企業法人與其他社會組織投資設立,不吸收公眾存款,經營小額貸款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
擔保公司
個人或企業在向銀行借款的時候,銀行為了降低風險,不直接放款給個人,而是要求借款人找到第三方(擔保公司或資質好的個人)為其做擔保。擔保公司會根據銀行的要求,讓借款人出具相關的資質證明進行審核,之後將審核好的資料交到銀行,銀行復核後放款,擔保公司收取相應的服務費用。
寄賣行
2009年初,商務部出台了《關於健全舊貨流通網路的意見》,要求各地積極推動舊貨流通網路建設,以盤活企業存量資產,充分挖掘社會閑置資源,滿足不同群眾的消費需要。
寄賣行,之前屬於行政特批行業,跟目前的旅館業、印刷業等同屬於特種行業,但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寄賣行在前幾年已經取消了行政特批手續。國家對寄賣行業的監管也相對寬松。另外,「寄賣行」也不是「典當行」的變相提法,兩者之間有本質的區別。
本質區別:
寄賣:是物品所有者委託寄賣行代為銷售,雙方簽訂相關服務協議,根據協議,寄賣行沒有物品的所有權,只有物品在寄賣期間的管理權,即物品的所有權沒有發生轉移。寄賣行也只是在物品售出後,從中收取一定數額的服務費用。不買斷、不現場放款。
典當:是物品所有者將物品抵押給典當行,現場取得一定當金。典當期間,物品的所有權和管理權都發生了轉移,從原物品所有者那轉移到典當行。
各家寄賣行收取的利息沒有統一標准,月利息最高達20%,最少為5%。寄賣行到工商部門注冊即可經營,不涉及前置審批,所以寄賣行不可開展金銀首飾抵押貸款業務。從去年6月份開始,寄賣行在逐漸興起,對各家典當行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平均算來,典當行業務減少約2成房產、汽車等大件物品抵押貸款的利息,以月為周期計算,月利息從5%-20%不等。
寄賣行在注冊時直接可以去所在轄區工商所注冊,注冊所需資料請參照《個體工商戶管理細則》如遇不給注冊的,要求所在轄區工商所提供書面說明並提供相關不予注冊的法律文件。否之屬於侵害當事人合法權益。
在此次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寄賣行業以其獨特靈活的商業模式為經濟發展作貢獻,受到政策支持。
融資性擔保公司
融資性擔保公司是指依法設立,經營融資性擔保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融資性擔保是指擔保人與銀行業金融機構等債權人約定,當被擔保人不履行對債權人負有的融資性債務時,由擔保人依法承擔合同約定的擔保責任的行為。
Ⅲ p2p是什麼意思
法律分析:P2P是英文peer to peer的縮寫,引申義為對等聯網,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屬於互聯網金融的一種。
法律依據:《小額貸款公司網路小額貸款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實施方案》 第二條 網路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具有通過互聯網平台上獲取借款人,運用互聯網平台積累的客戶經營、網路消費等特定場景信息等評定信用風險,在線上完成貸款全業務流程等特點。
Ⅳ p2c與p2p有什麼區別
P2P是英文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所謂P2P網貸,是指個人通過網路平台相互借貸,貸款方在P2P網站上發布貸款需求,投資人則通過網站將資金借給貸款方,完成交易要向P2P網貸平台支付一定的中介費。\x0d\x0aP2C是personal(個人)tocompany(公司)的簡稱,是指個人通過互聯網平台對大型公司業務投資借貸,項目運作中,每月返還投資利息,項目結束後,自動返還本金的一種運作模式,他是繼P2P後的又一種創新型模式,他的優勢在於,他是個人通過媒介向有信譽的大型公司業務進行投資借貸,而傳統的P2P是通過個人對個人(或小企業)的一種借貸關系,而個人(或小企業),贏利能力,還是還款能力,都值得商榷。\x0d\x0a網貸最大的優越性,是使傳統銀行難以覆蓋的借款人在虛擬世界裡能充分享受貸款的高效與便捷
Ⅳ P2P是什麼意思啊
1、什麼是p2p
P2P是一種技術,但更多的是一種思想,有著改變整個互聯網基礎的潛能的思想。
(1)p2p的概念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peer在英語里有「(地位、能力等)同等者」、「同事」和「夥伴」等意義。這樣一來,P2P也就可以理解為「夥伴對夥伴」的意思,或稱為對等聯網。目前人們認為其在加強網路上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方面大有前途。
簡單的說,P2P直接將人們聯系起來,讓人們通過互聯網直接交互。P2P使得網路上的溝通變得容易、更直接共享和交互,真正地消除中間商。P2P就是人可以直接連接到其他用戶的計算機、交換文件,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連接到伺服器去瀏覽與下載。P2P另一個重要特點是改變互聯網現在的以大網站為中心的狀態、重返「非中心化」,並把權力交還給用戶。 P2P看起來似乎很新,但是正如B2C、B2B是將現實世界中很平常的東西移植到互聯網上一樣,P2P並不是什麼新東西。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按照P2P模式面對面地或者通過電話交流和溝通。
即使從網路看,P2P也不是新概念,P2P是互聯網整體架構的基礎。互聯網最基本的協議TCP/IP並沒有客戶機和伺服器的概念,所有的設備都是通訊的平等的一端。在十年之前,所有的互聯網上的系統都同時具有伺服器和客戶機的功能。當然,後來發展的那些架構在TCP/IP之上的軟體的確採用了客戶機/伺服器的結構:瀏覽器和Web伺服器,郵件客戶端和郵件伺服器。但是,對於伺服器來說,它們之間仍然是對等聯網的。以email為例,互聯網上並沒有一個巨大的、唯一的郵件伺服器來處理所有的email,而是對等聯網的郵件伺服器相互協作把email傳送到相應的伺服器上去。另外用戶之間email則一直對等的聯絡渠道。 當然但是過去的5年裡,互聯網的發展至少從表面上遠離了P2P,互聯網上絕大部分的節點也不能和其他節點直接地交流。Napster正是喚醒了深藏在互聯網背後的對等聯網。Napster的文件共享功能在區域網中共享目錄也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但是Napster的成功促使人們認識到把這種「對等聯網」拓展到整個互聯網范圍的可能性。當然,在許多人的眼中,Napster並不是純粹的P2P,它仍然需要一個處於中心協調機制。
事實上,網路上現有的許多服務可以歸入P2P的行列。即時訊息系統譬如ICQ、AOL Instant Messenger、Yahoo Pager、微軟的MSN Messenger以及國內的OICQ是最流行的P2P應用。它們允許用戶互相溝通和交換信息、交換文件。用戶之間的信息交流不是直接的,需要有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但這些系統並沒有諸如搜索這種對於大量信息共享非常重要的功能,這個特徵的缺乏可能正 是為什麼即時訊息出現很久但是並沒有能夠產生如Napster這樣的影響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個可以歸入P2P是拍賣網站譬如eBay,人們在總結eBay的模式的時候用了C2C,是不是和P2P有一點類似?eBay就是一個將人們聯系的和交易物品的社區,用戶可以方便的搜索其他用戶叫賣的商品。eBay提供了一些使得交易得以順利進行的服務,但是交易是直接在用戶之間進行的。如果將「交易」的概念推廣,C2C就是P2P的一個特例,這里人們互相交換的是商品。
但如果仔細深究的話,Napster和即時訊息在賦予用戶之間直接交流的能力、eBay使用戶可以直接交易的同時,卻破壞了伺服器端的那種自互聯網出現之初就存在的對等聯網思想,因為它們都需要有一個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來協調,而不是分布在世界上不同地方的、對等聯網的許多伺服器。這也正是諸如Gnotella和Freenet不斷的宣稱它們創造了「純粹」的P2P,完全沒有中心伺服器的P2P服務。
(2)p2p的思想溯源:回到互聯網的本質
如果回顧一下,我們會發現在WWW出現伊始P2P就是互聯網的本質特徵之一。人們各自建立網頁、互相做鏈接,人們上網是沿著鏈接沖浪。那時的web是真正的「網」(web)。但是當Yahoo!和Lycos建立了搜索引擎和門戶站點後,人們上網的方式被改變了,人們從此到一個地方去獲取所有的信息。記得新浪曾經有一段時間說它們是「目標站點」模式,但是如果多問一句,現在人們一條一條地閱讀新浪的新聞,在頭腦中還有一個「網」的概念嗎?最大的問題是,這些站點控制了信息的流動、充斥了過時的信息、阻礙了真正的交流,或者對於很多人來說,另外還有太多的廣告。 P2P就是把控制權重新還到用戶手中去。人們通過P2P可以共享硬碟上的文件、目錄甚至整個硬碟。這種能量是非常令人激動的,那些費心存儲在自己的硬碟上的東西肯定是我們認為最有價值,所有人都共享了他們認為最有價值的東西,這將使互聯網上信息的價值得到極大的提升。是不是有一種和WWW剛剛出現的時候同樣的激動呢?有一點。
因為每個Peer都代表了其後的人,基於自組織的網上社區也正在顯現。與門戶站點從上而下建立社區的方式不同,人們將以自發的方式形成社區。
當人們加入P2P網路的時候,所有人都擁有了平等的機會,所有人都擁有了極容易地在網路上創造「內容」的機會。當然,真正在網路上創造或提供內容的人還是少數的,據統計Gnotella的用戶中僅僅有2%向其他用戶提供了內容,即使在比較活躍的Usenet張貼文章的用戶也僅占所有用戶的7%。但是,P2P第一次使得所有上網的人都擁有了平等的機會。
下面試圖用三句話來揭示P2P的影響:
對等聯網:是只讀的網路的終結(Peer-to-peer is the end of the read-only Web)
對等聯網:使你重新參與互聯網(Peer-to-peer allows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e Internet again)
對等聯網:使網路遠離電視(Peer-to-peer steering the Internet away from TV)如上文所言,P2P不是一個新思想,從某些角度看它甚至是整個最初創建互聯網的最基本的思想。我們不妨花時間作一點回顧。
互聯網的發展於近現代的許多尖端科學技術的發展模式並無不同,即都是先在軍事工業形成,再轉到民用領域。互聯網發源於至今看來也十分新穎的戰略思想:為了避免敵人的毀滅性武器命中全國的軍事指揮控制中心,應該怎麼辦?傳統的方法是一方面想方設法盡可能地不讓敵人知道中心的確切位置,另一方面提高中心的抵禦打擊的能力。但在當今的核武器年代,對方有著連一個星球都可以炸毀的核彈,再固若金湯的防禦措施一旦受到攻擊肯定馬上化為烏有。而只要有機密存在,總有打探出機密的方法,所以靠保密中心所在位置的方法也不是長遠之計。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的軍事人員充分發揮逆向思維,想到既然不可能長期、有效地保護中心免受攻擊,那麼還不如根本不設中心!讓每一個基地乃至每一台電腦都能獨立運作,這么一來等於有了無數中心,敵人除非真的將這個星球炸了,否則其中一個基地或電腦受損,也不影響其他基地或電腦繼續發揮作用。正是這種「非中心化」的思想成為形成互聯網最基本的概念。 但是許多技術出現之後往往並不會完全按照原先的設計發展,伺服器/客戶機的架構逐漸變成了互聯網的主流,瀏覽變成了人們在互聯網上最主要的生存方式。互聯網的普通用戶似乎在慢慢的退化、和電視觀眾一樣被動地瀏覽著大網站們創造的內容。人們在網路上的主要活動訪問了在這么門戶站點上,讀新聞、參與討論組、聊天。但是這使得設計的互聯網的一個特性消失了——如果Yahoo因故中斷服務如出現什麼情況?這種假設不太容易看到,但是年初的黑客攻擊各大網站造成的混亂似乎可以給我們一點聯想的線索。
上面提到像Napster和即時訊息還是需要位於中心的伺服器,那麼Gnotella網站上的一句話可能表達了它們所推廣的「純粹」的P2P所包含的「非中心化」的理念:設計Gnotella是為了在核戰中生存(Gnotella Is Designed to Survive Nuclear War)。它的網站上這樣描述,紐約的用戶受到攻擊至多隻會影響那個地區的部分用戶,而其他地方的Gnotella用戶還能正常的使用,這不正是互聯網最初的理想嗎?
(3)Napster帶來的革命
Napster是去年當時由只有18歲的肖恩·范寧(Shawn Fanning)開發的,它提供服務允許音樂迷們交流MP3文件。它與先前也被推上被告席的提供免費音樂下載MP3.com的不同就是在Napster伺服器沒有一首歌曲,Napster提供了一個新的軟體供音樂迷在自己的硬碟上共享歌曲文件,搜索其他用戶共享的歌曲文件,並到其他也使用Napster服務的用戶硬碟上去下載歌曲。Napster在短時間里吸引了5000萬用戶,最終,它被五大唱片商以侵犯版權推上被告席而成為世界的焦點。
可能從來沒有一個行業象唱片業這樣,生存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軟體而受到如此深重的威脅。對於Napster引起的版權問題有過很多的討論,但是多花一些時間討論還是值得的,因為這個案件決定了也決定了P2P文件共享這一分支的前途,也決定了未來如何處理互聯網上的版權問題。
10月31日原告之一BMG公司和Napster達成和解協議。輿論認為這表明唱片業意識到通過數字方式發布音樂將是不可阻擋的潮流,消滅Napster也無法阻止其他模仿Napster的服務商出現。因此還不如與之合作改變Napster,將之變成在線音樂銷售的渠道。現在的唱片工業面臨的可能不是如何「像壓碎一個雞蛋」那樣壓碎,而是與之合作,將Napster的5000萬用戶變成自己的客戶。也就是將Napster的模式變成「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唱片工業的困境是如何防止那些Napster的模仿者繼續免費提供歌曲。
2000年2月12日,美國舊金山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的三名法官就音樂網站Napster版權糾紛案作出裁決,認為它侵害了各大唱片公司的版權。但是三名法官並沒有應唱片公司的要求,決定立即關閉網站,而是把最初的判決送回給低一級的地方法院。法官們說,這項裁決內容過於復雜,需作進一步澄清。但錯綜復雜的法律過程和長達58頁的判決書反映了現在既缺乏與互聯網相關的版權法,也缺乏相應的司法實踐。
但是,不管Napster案的結果如何都不能改變Napster後面的技術和思想給互聯網帶來的影響。「魔鬼」已經鑽出了魔瓶,而魔瓶也已經被打破了。對於唱片界來說,至少它們銷售唱片的方式被徹底改變了。下一個可能是好萊塢的電影工業,壓縮技術和寬頻網路將使得人們會在網路上輕易地傳輸整部電影。
事實上合法化的網路上已經出現了許多試圖推出「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的公司,譬如由Napster的創辦人之一創辦的lightshare.com和Flycode.com。P2P對於唱片商來說的確有吸引力,如果它們能夠從用戶身上收費的話。對於利用諸如一個集中的站點提供收費的mp3音樂下載,用戶每次從網站下載的時候,網站都必須向電信交流量費,而使用P2P則使得這部分費用不再存在了。因此唱片商獲得更多的利潤,用戶也應該可以得到更便宜的音樂。
從某種意義上軟體也好像預測到了大規模盜版和文件共享可能帶來的影響,這主要歸功於開放源碼軟體給軟體業帶來的「頭腦風暴」。在亞洲和東歐,軟體業已經在反對盜版上打了敗仗。這也正是微軟極力推廣一種「軟體注冊模式」,把軟體作為按月付費的服務出售,而不再是向過去那樣出售容易復制和盜版的硬拷貝。
當然,對所謂「合法化的Napster」模式還是有很多質疑。P2P的這種文件共享功能似乎沒有帶來什麼附加值,盡管這個過程可能是非常有趣的。從另一方面來說,這項技術可能被用來推動人們重新參與互聯網、創造他們自己的內容,這也許是價值所在。所有的社區網站都有一個「夢想」,讓用戶互動來產生內容,但是由於由上而下創建的社區的最根本上的問題,這種夢想從來沒有真正實現過。P2P或許可以改變這一點。
Napster創造的奇跡同時也是揭示了在互聯網時代普通人也具有改變整個世界的能力。當肖恩·范寧在波士頓的東北大學校園開發Napster的時候,他只不過是想和他在維吉尼亞的朋友共享mp3歌曲文件。現在這個小軟體改變了整個世界。
(4)p2p改變了什麼?內容轉移到「邊緣」
在回顧了Napster了問題和困境之後,下面將看看P2P的更多激動人心的東西和消除圍繞這個新詞的種種誤解,以及看看P2P的機會主要在哪兒。
P2P帶來的一個變化就是改變了「內容」所在的位置,內容正在從「中心」走向「邊緣」,也就是說內容將主要不是存在幾個主要的伺服器上,而是存在所有用戶的個人電腦上。
Napster的成功使我們不得不去質疑流傳已久的兩個斷言,「應用服務提供商(ASP)是未來趨勢」和「個人電腦死了」。ASP的一個基本假設就是對於大多數客戶來說購買和維護高性能的伺服器的成本太高了,但是P2P使得每個人辦公桌上的電腦都可以成為「伺服器」。用戶原來是用台式電腦准備好數據之後再把數據上載到伺服器上去,而使用P2P將不再需要這個過程。「個人電腦死了」這個斷言就是個人電腦將主要用來瀏覽互聯網、字處理等,因此最簡單的瘦客戶機就可以滿足需求。P2P使得個人電腦再一次成為「中心」。P2P使得個人電腦重新煥發活力、不再是被動的客戶端,而成為具有伺服器和客戶端的特徵的設備,個人電腦將重新成為互聯網的中心。
互聯網的存儲模式將由現在的「內容位於中心」模式轉變為「內容位於邊緣」模式。從這個角度看P2P帶來了幾個改變:
首先,客戶不再需要將文件上載到伺服器,而只需要使用P2P將共享信息提供出去;
其次運行P2P的個人電腦不需要固定IP地址和永久的互聯網連接,這使得那些撥號上網的用戶也可以享受P2P帶來的變革,這部分用戶在所有用戶中佔有極大的比重;
最後,P2P完全改變過去控制互聯網的客戶機/伺服器模式,消除客戶機和伺服器二者之間的差別。
上文對Napster所遭遇的法律問題有很多討論,但是換個角度來闡述,盜版問題往往也正顯示存在大量未能滿足的需求。Napster的驚人成功(這里指吸引大量用戶而不是獲得利潤)是一種難得的對P2P的概念上可行性的證明,揭示了P2P改變互聯網的潛力。直通桌面的寬頻網路逐漸成為現實、個人電腦越來越強大足以勝任「伺服器」功能也從另外的方面確保P2P發揮其能量。
個人電腦取代位於中心的伺服器成為內容的主要存儲地將對互聯網的幾個主要發展方向有著意義深遠的影響:這可能改變Windows和Linux幾年的「戰爭」的局面,當「桌面」和伺服器逐漸融合,微軟可能會極力推廣其基於Windows2000的Web服務和「內容處於邊緣」(內容處於桌面)模式,從而可能破壞Linux在伺服器市場上存在的基礎。
提供免費個人主頁服務的公司存在的一個理由就是目前互聯網使得普通用戶很難擁有自己的伺服器放置自己的內容。可以預言類似Napster的服務將會出現供人們在自己的個人電腦上發布主頁和內容。
WAP等移動服務協議目前還主要關注讓人們去使用處於中心的商業服務如新聞、股票信息等。但更多的時候人們最需要的信息是那些在他們的個人電腦上的信息,P2P使這成為可能。人們可以通過無線聯網P2P訪問他們的個人電腦,這也就是一些公司所宣傳的個人化P2P(Personal P2P)的「無線版本」。
當然,這也不是說使用P2P的個人電腦可以取代伺服器,那些安全的備份和需要專家來不斷更新的數據還將存在於位於中心的伺服器上。 可以這樣看待P2P帶來的轉變,「內容位於中心」模式較好的適應了互聯網初期的情況,個人電腦性能太差因而需要有專門的伺服器、帶寬太窄使得個人電腦不得不退化到被動瀏覽。寬頻互聯網、更穩定的更高性能的個人電腦使得我們有理由預言下一個5年將是由「內容位於邊緣」模式主導。
(5)重新解讀P2P
每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創新出現的時候它往往可能被人們誤讀。P2P這次也不例外,Napster讓人們開始關注P2P,但也使得許多人認為P2P就是歌曲交換、文件交換,甚至認為P2P和盜版有著必然的聯系。可以說人們對P2P的理解是被誤導的和不完全的。
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出現之初也面臨著誤讀的困境,人們開始的時候將Free理解為免費的,從而認為自由軟體是不可靠的、認為自由軟體運動是激進的「反文化的」。事實上Free更多的應該指自由地探索想法、在軟體中表達出來和共享軟體。這一點對自由軟體的鼓吹者們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但是需要有人去告訴商界、媒體和公眾自由軟體在經濟上和邏輯上是可行的。當時著名出版人O』reilly組織了一次自由軟體峰會重新定義自由軟體,將自由軟體改名為開放源碼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這一重新定義使得人們開始撥開誤解的烏雲,了解Free的本質。開放源碼將人們從有缺陷的軟體、鎖定效應和傳統的軟體分發渠道中解脫出來。自由表示合作將可以跨越公司的邊界、共享基礎性的開發,使人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高附加值的服務上去。 今年8月,O』Reilly又組織另一次峰會來幫助人們認識P2P的潛力和消除Napster、Gnotella造成的P2P是盜版技術的負面影響。另外,他認為目前P2P的狀態類似於「盲人摸象」,P2P技術的領導者們每個人都看到了P2P這頭「巨象」的一些特徵。,如果他們能夠有機會交流思想,P2P將會更快地發展。這次P2P峰會主要有三個目的:定義P2P,我們要從中的到什麼以及為什麼;描述P2P的機會,P2P能解決什麼樣的問題;形成一個提供給大眾的關於P2P的信息,消除那些負面影響。
參與P2P峰會的有媒體不斷報道的那些提供文件交換服務如Napster、Gnotella、Freenet的開發者,也有那些試圖挖掘P2P分布計算能力的公司和組織如Popular Power、SETI@home、distributed.net等的開發者。後面的三家公司希望使用P2P技術集中那些聯接在網路上的電腦的空閑的CPU時間片斷、內存空間、硬碟空間來替代「超級計算機」。其它正在進行的P2P應用還有,IBM、微軟、Ariba也在合作開展一個名為UDDI的項目以將B2B電子商務標准化;Eazel正在建立下一代的Linux桌面;Jabber已經開發了一種基於XML、開放的即時訊息標准,Jabber被認為是建立了未來使用P2P數據交換的標准;由Lotus Notes的開發者創建的Groove試圖「幫助人們以全新的方式溝通」;英特爾也在推廣它的P2P技術以幫助更有效地使用晶元的計算能力。
列這樣一個名單有一點枯燥,尤其是對於那些對於具體細節沒有太多興趣的讀者,但這又是必要的。因為這些描述可以讓我們更全面的了解。
(6)尚未被了解的P2P
Napster是與設備相關的,用戶連接到到由它創建的P2P網路上是為了獲取Mp3歌曲文件。但是對於即時訊息這一類P2P應用來說是完全不同的,別人連接的目的是和另一個Peer交流,而不必管他使用的是電腦、手持電腦或者手機。P2P提供了在網路上與設備無關的實時交流的能力。
這種將把用戶實時的連接起來的能力是P2P最令人感到激動的特性。事實上我們可以從AOL的AIM、國內Oicq受歡迎的程度認識到這個事實。
能夠實時地尋找和聯絡需要的人是商業應用的基本要求,電話可以做到這一點,而在網路上最常用的E-mail並不能做到這一點。因此,即時訊息將不僅僅是一個有趣的服務,更多的它將是下一個最基本的互聯網商業工具。即時訊息現在看起來可能成為諸如客戶服務、供應鏈管理等商業應用的平台。開發了一個開放源碼的基於XML和Java即時訊息服務的Jabber似乎正是創建了一個這樣的平台。Jabber的開發者似乎刻意集中了互聯網現有的所有激動人心的東西:P2P、Java、XML和開放源碼。它是不是有這種潛力呢?我們最好拭目以待,但Jabber的模式至少要比Napster要清晰得多。
Negroponte在其《數字化生存》中曾經有一個著名的論述,「網路上的東西將比人要多」。P2P將使得這些「東西」之間的直接交流成為可能,網路上每個設備都是「活躍」的,而不是像過去那樣有部分是非常活躍,而有的則被動的,有時候直接交流的那些設備可能都是某一個用戶自己的,譬如說掌上電腦和台式電腦的數據同步是最好的例子。如果用戶的掌上電腦上有些數據和內容是台式電腦上沒有的,台式電腦也應該能夠向掌上電腦要求獲取那些信息,這應該跟我們通過Napster到其他用戶那兒去搜索和下載mp3歌曲一樣。
最重要的一點是,不是網路上的節點數目而是這些節點如何參與網路決定網路是否強大、是否有價值。怎樣使得網路上幾億的人和更多的設備都活躍地參與呢?P2P正是一系列架構、技術、策略的開端,它使得互聯網的這一理想開始變為現實。現在人們看到的和預言的都只是冰山露出的一個小角,更多的還在水下。
(7)P2P中的P是人(People)!
Dave Winner的論斷P2P中的P是人(people)!這可能是我讀到的關於P2P最深刻的解讀之一。
事實上,我們所處的真實生活是P2P的環境,人們可以和其他人直接地的交流。信息技術將我們帶到了網路空間,在網路空間我們仍然希望還能夠按照原來的P2P方式交流溝通。盡管互聯網本質上是支持對等交流模式,但是網路的發展給對等交流增加了許多障礙。
正如許多技術專家所指出的,動態IP地址、防火牆、代理伺服器從技術上使得對等連接變得很困難。更不用說目前的網路主導模式已經發展成為伺服器/客戶端模式,人們在網路上只能被動的接受那些大公司諸如Yahoo!、ABCnews.com等提供的信息,交流是非常困難的。(當然,在現實生活中諸如空間、社會等級等也束縛了人們的對等交流。但是如果網路能夠使我們看到對等交流的可能性,為什麼不去追求?)
可以這樣類比,互聯網的出現和電話的發明是具有同樣的意義的,但是互聯網最開始的主要特徵是非實時的,更類似於傳真,而沒有提供像電話那樣實時交流,現在P2P的即時訊息可能使得互聯網上的實時交流變得和Web頁面、E-mail那樣普遍和不可或缺。
對於所有的P2P應用來說,最先要做的就是恢復互聯網曾經失去的對等聯網能力。這也正是Napster從概念上最大的缺陷。(email是具有P2P交流的特徵的,但email缺乏實時交流的能力,它類似與傳真,但我們還需要「電話」的。)
從「人」的角度上將,P2P發展的要點並不是P2P網路架構是如何,而是P2P將人們在網路上連接起來了,人們可以在網路這個更迅疾的媒介上處理那些需要溝通的問題。這是最重要的。盡管到今天還有人在懷疑互聯網作為零售商業和B2B媒介的有效性,但是互聯網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交流方式是不需要任何討論的。過分的談了「純粹的」的、完全消除控制的P2P是毫無意義的。中心化或者非中心化都只是工具,都是為了創造出使人們可以更有效地溝通的工具。
人類在現實生活中的經驗至今仍只有極少的部分被應用到網路上,如新聞、B2C、B2B。現在,人們最常使用的P2P被移植到了網路空間。P2P可能改變一些我們已經熟知的、習慣了的產品和服務,也會創造更多。
究竟會出現些什麼?預言未來的最好辦法是去創造。
2、p2p能做什麼
P2P引導網路計算模式從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也就是說網路應用的核心從中央伺服器向網路邊緣的終端設備擴散:伺服器到伺服器、伺服器到PC機、PC機到PC機,PC機到WAP手機……所有網路節點上的設備都可以建立P2P對話。這使人們在Internet上的共享行為被提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使人們以更主動深刻的方式參與到網路中去,正如I2(第二代互聯網)之父Doug. Van Houweling 在幾個月前的中國之行時說到的:「下一代互聯網民們將真正參與到網路中來,每個人都能為網路的資源和功能擴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P2P給互聯網的分布、共享精神帶來了無限的遐想,有觀點認為至少有100種應用能被開發出來,但從目前的應用來看,P2P的威力還主要體現在大范圍的共享、搜索的優勢上。在這方面主要引發了,或者是說更好的解決網路上四大類型的應用:對等計算、協同工作、搜索引擎、文件交換。
(1)對等計算
通過眾多計算機來完成超級計算機的功能,一直是科學家夢寐以求的事情。採用P2P技術的對等計算,正是把網路中的眾多計算機暫時不用的計算能力連結起來,使用積累的能力執行超級計算機的任務。任何需要大量數據處理的行業都可從對等計算中獲利,如天氣預報、動畫製作、基因組的研究等,有了對等計算之後,就不再需要昂貴的超級計算機了。在矽谷現在有許多公司正在投入對等計算的開發,如Popular Power,Centrata,United Devices,Entropia等,並獲得了巨大的風險資金。Intel也利用對等計算技術來設計其CPU,並為其節省極大的費用,同時對等計算的發展是以PC機資源的有效利用為根本出發點的,自然也極力受到Intel的極力推崇。從本質而言,對等計算就是網路上CPU資源的共享。
(2)協同工作
公司機構的日益分散,給員工和客戶提供輕松、方便的消息和協作的工具,變得日益重要。網路的出現,使協同工作成為可能。但傳統的WEB方式實現,給伺服器帶來了極大的負擔,造成了昂貴的成本支出。P2P技術的出現,使得互聯網上任意兩台PC都可建立實時的聯系,建立了這樣一個安全、共享的虛擬空間,人們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是同時進行,也可以交互進行。P2P技術可以幫助企業和關鍵客戶,以及合作夥伴之間建立起一種安全的網上工作聯系方式,因此基於P2P技術的協同工作也受到了極大的重視,Lotous公司的創始人奧奇更是獲得了6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來開發其協同工作產品Groove。
(3)搜索引擎
P2P技術的另一個優勢是開發出強大的搜索工具。P2P技術使用戶能夠深度搜索文檔,而且這種搜索無需通過Web伺服器,也可以不受信息文檔格式和宿主設備的限制,可達到傳統目錄式搜索引擎(只能搜索到20%-30%的網路資源)無可比擬的深度(理論上將包括網路上的所有開放的信息資源)。以P2P技術發展的另一先鋒Gnutella進行的搜索為例:一台PC上的Gnutella軟體可將用戶的搜索請求同時發給網路上另外10台PC,如果搜索請求未得到滿足,這10
Ⅵ p2p是什麼意思
1、P2P全稱為P2P網貸,就是個人對個人的意思,是互聯網金融的一種。P2P利用互聯網平台,把一部分人的小額閑散資金直接出借給急需用錢的企業或個人。
P2P直接連接借款人與出借人,為急需融資的小微企業和中小投資者提供了新的融資與投資渠道。
2、P2P就是英文 Peer to Peer 的縮寫。比較書面的翻譯的是對等網路。一般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只要是對等的關系,如同伴,同事,朋友等,那就可以這樣的理解為朋友到朋友,朋友之間等。
國資系P2P的優勢體現在如下方面:第一,擁有國有背景股東的隱性背書,兌付能力有保障;第二,國資系P2P平台多脫胎於國有金融或類金融平台。因此,一方面,業務模式較為規范,另一方面,從業人員金融專業素養較高。
國資系P2P平台的劣勢也十分明顯:首先,缺乏互聯網基因;其次,從投資端來看,起投門檻較高,另外,收益率不具有吸引力——其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為11%左右,遠低於P2P行業平均收益率;
最後,從融資端來看,由於項目標的較大,且產品種類有限,多為企業信用貸,再加上國資系P2P平台較為謹慎,層層審核的機制嚴重影響了平台運營效率。
Ⅶ 小額貸款用英文怎麼說
小額貸款
[詞典] petty loan;
[例句]美國專營以債務人人壽保險為擔保的小額貸款和消費信貸的銀行擴大出口信貸和信用保險,加大對出口的支持。
Morris plan bank We will expand export credit insurance and provide more support for export.
Ⅷ P2P,支付寶和余額寶的區別
三者的區別是:支付寶是平台;
余額寶
是
理財產品
;P2P是個人貸款業務。
原因如下:
1、支付寶:支付寶是國內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不是理財平台也不是理財產品;
2、余額寶:余額寶是依託在支付寶上的一種理財產品,對接的是天弘基金旗下的余額寶貨幣基金。特點是操作簡便、低門檻、零手續費、可隨取隨用。除理財功能外,余額寶還可直接用於購物、轉賬、繳費還款等消費支付,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現金管理工具。
3、余額寶是
螞蟻金服
旗下的余額增值服務和活期資金管理
服務產品
,於2013年6月推出。隸屬於支付寶。
4、P2P:是英文person-to-person(或peer-to-peer)的縮寫,意即個人對個人(夥伴對夥伴)。又稱點對點
網路借款
,是一種將小額資金聚集起來借貸給有資金需求人群的一種民間小額借貸模式。
5、P2P屬於互聯網金融(ITFIN)產品的一種。屬於民間小額借貸,藉助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網路信貸平台及相關理財行為、金融服務。
(8)小額貸款英文縮寫擴展閱讀
互聯網金融(ITFIN)就是互聯網技術和金融功能的有機結合,依託大數據和雲計算在開放的互聯網平台上形成的功能化金融業態及其服務體系,包括基於網路平台的金融市場體系、金融服務體系、金融組織體系、金融產品體系以及互聯網金融監管體系等,並具有普惠金融、平台金融、信息金融和碎片金融等相異於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
參考資料:
網路
:互聯網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