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五大宏觀基本經濟總量它們之間有什麼邏輯關系
宏觀經濟 即宏觀層面的國民經濟,包括一國國民經濟總量、國民經濟構成(主要分為GDP部門與非GDP部門)、產業發展階段與產業結構、經濟發展程度(人類發展指數、社會發展指數、社會福利指數、幸福指數)。
宏觀經濟 指總量經濟活動。是指整個國民經濟或國民經濟總體及其經濟活動和運行狀態,如總供給與總需求;國民經濟的總值及其增長速度;國民經濟中的主要比例關系;物價的總水平;勞動就業的總水平與失業率;貨幣發行的總規模與增長速度;進出口貿易的總規模及其變動等。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5-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② 如何判斷商品的價格
1、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決定因素。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商品價格越高。例如汽車的價格高,自行車價格低。價格不管怎樣變化,總會圍繞著價值的軸。
2、供求影響價格。當供給大於需求時,商品價格下跌;當供給小於需求時,商品價格上漲
3、國家政策影響價格。即國家通過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強行規定價格。當商品價格過高時,考慮到消費者的承受能力,政府會採取最高限價,例如葯品價格。最高限價一般低於均衡價格。如圖,P0是均衡價格,P2為最高限價。
4、消費心理影響商品價格。當消費者受攀比和從眾心理影響時,商品的需求量會大幅增加,這是銷售者可以成績提價。房價的炒作便是這樣。受求實心理影響,則商品不容易賣高價錢。
5、地域條件、天氣、生產條件等等也是影響價格的因素。例如,各種節日前,雞蛋的價格會上漲;節後又趨於正常。
③ 影響價格的五大因素及措施
影響價格的五大因素及措施:
1、價值決定價格。
2、供求影響價格。
3、國家政策影響價格。
4、消費心理影響商品價格。
5、地域條件、天氣、生產條件等等也是影響價格的因素。
財政收支平衡,說明國家掌握的集中化資金來源同對資金的需求、國家掌握的產品同對產品的需求以及貨幣流通同商品流通是適應的,從而使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正常,幣值和物價能夠保持基本穩定。市場物價穩定是財政收支、信貸收支、物資供需三者綜合平衡的反映。
價格的作用主要有:
價格是商品供求關系變化的指示器藉助於價格,可以不斷地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決策,調節資源的配置方向,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
在市場上,藉助於價格,可以直接向企業傳遞市場供求的信息,各企業根據市場價格信號組織生產經營。與此同時,價格的水平又決定著價值的實現程度 ,是市場上商品銷售狀況的重要標志。
而當市場上這種商品的價格過高時,消費者也就可能作出少買或不買這種商品,或者購買其他商品替代這種商品的決定。因此,價格水平的變動起著改變消費者需求量、需求方向 ,以及需求結構的作用。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價格
④ 分析商品價格變化的原因
在目前的經濟學中,主流學說對價格波動的解釋是供需理論。供需理論講的是如果商品的供大於求價格就會下降,供小於求價格就會上漲,代表人物馬歇爾等人,這一點大家都很容易明白,也很容易理解;
其次是價值決定理論,也就是勞動價值論,商品價格(價值)決定於生產商品的代價(如生產成本、勞動、社會必要勞動等),當生產該商品的成本提高了,該商品的價格(價值)就會上漲,當生產該商品的成本下降了,該商品的價格(價值)就會下跌,代表人物馬格努斯、馬克思等人,該理論也很容易理解;
再者就是邊際效用理論。邊際效用理論講的是商品的價格取決於商品的邊際效用,當邊際效用增加時,商品的邊際效用增加,商品的價格就會上漲;當商品的邊際效用減少,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這個稍微復雜,但學過微觀的還是沒問題的;
當然,還有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學派,比如斯拉法價格學派。斯拉法認為,商品價格是由生產投入-產出關系和勞資分配關系決定的。
以上理論都是正確的,且都能夠在我們的商品交易中運用(尤其是前三個理論)。
所以我們在分析商品的時候,往往一開始都是從供需的角度去切入,如果中長期供大於求,定義為商品價格下跌周期;如果中長期供小於求,定義為商品價格上漲周期。
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我們會考慮商品的生產成本;如果商品高價格傷害了下游產業,產業內有價無市,導致下游企業生產一件虧損一件,我們往往會把這個價格區間定義為價格頂部;但是如果商品價格過低導致了上游企業主動削減產能甚至陷入虧損,那我們也會把這個價格區間定義為價格底部。
所以關於價格波動的原因,我是這樣看待的:
商品價格的運動規律存在著兩個作用力:價格動能、價格勢能。
價格動能主導價格的運動的軌跡,是商品價格運行的驅動;價格勢能主導價格的運動的頂底,是商品價格的估值。
價格的動能和勢能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當一個商品價格太低或者太高,往往是勢能主導(也就是估值主導)。只要估值一出現問題(太低或者太高),勢能的作用就凸顯,讓價格發生變化。
當一個商品在上漲或者下跌的過程中,往往就變成了動能主導,價格的動能本質是價格尋找驅動。在上漲或者下跌的過程中,價格驅動往往就是供需、庫存、開工、利潤率等。只要這類要素中某一個主導了這個商品,價格就會能夠圍繞這個驅動一直運行下去。
直到價格動能的故事無法繼續下去了,也就是商品要麼是絕對的高位要麼是絕對的低位,那麼商品的價格勢能就起來了。首先是震盪、橫盤,然後勢能轉化為動能,要麼一飛沖天,要麼瀑布傾瀉。
⑤ 宏觀經濟學中用什麼來衡量價格水平
一般用價格指數來衡量一般價格水平的變化。價格穩定不是指每種商品價格的固定不變,也不是指價格總水平的固定不變,而是指價格指數的相對穩定。價格指數又分為消費物價指數(CPI),批發物價指數(PPI)和國民生產總值折算指數(GNPdeflator)三種。物價穩定並不是通貨膨脹率為零,而是允許保持一個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所謂低,就是通貨膨脹率在1—3%之間,所謂穩定,就是指在相當時期內能使通貨膨脹率維持在大致相等的水平上。這種通貨膨脹率能為社會所接受,對經濟也不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國際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具體分為靜態平衡與動態平衡、自主平衡與被動平衡。靜態平衡,是指一國在一年的年末,國際收支不存在順差也不存在逆差;動態平衡,不強調一年的國際收支平衡,而是以經濟實際運行可能實現的計劃期為平衡周期,保持計劃期內的國際收支均衡。自主平衡,是指由自主性交易即基於商業動機,為追求利潤或其他利益而獨立發生的交易實現的收支平衡;被動平衡,是指通過補償性交易即一國貨幣當局為彌補自主性交易的不平衡而採取調節性交易而達到的收支平衡。
國際收支平衡的目標要求做到匯率穩定,外匯儲備有所增加,進出口平衡。國際收支平衡不是消極地使一國在國際收支帳戶上經常收支和資本收支相抵,也不是消極地防止匯率變動、外匯儲備變動,而是使一國外匯儲備有所增加。適度增加外匯儲備看作是改善國際收支的基本標志。同時由於一國國際收支狀況不僅反映了這個國家的對外經濟交往情況,還反映出該國經濟的穩定程度。
以上四大目標相互之間既存在互補關系,也有交替關系。互補關系是指一個目標的實現對另一個的實現有促進作用。如為了實現充分就業水平,就要維護必要的經濟增長。交替關系是指一個目標的實現對另一個有排斥作用。如物價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就存在兩難選擇。為了實現充分就業,必須刺激總需求,擴大就業量,這一般要實施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由此就會引起物價水平的上升。而為了抑制通貨膨脹,就必須緊縮財政和貨幣,由此又會引起失業率的上升。又如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之間也存在著相互排斥的關系。因為在經濟增長過程中,通貨膨脹已難以避免的。再如國內均衡與國際均衡之間存在著交替關系。這里的國內均衡是指充分就業和物價穩定,而國際均衡是指國際收支平衡。為了實現國內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從而不利於國際收支平衡。為了實現國際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於實現充分就業和穩定物價的目標。
由此,在制定經濟政策時,必須對經濟政策目標進行價值判斷,權衡輕重緩急和利弊得失,確定目標的實現順序和目標指數高低,同時使各個目標能有最佳的匹配組合,使所選擇和確定的目標體系成為一個和諧的有機的整體。
⑥ 西方經濟學價格上漲的5種情況
價格、偏好、收入、相關商品價格、預期。
1、價格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某一商品的價格越低,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越大;而商品的價格越高,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則越小。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需求法則。商品的價格是影響商品市場需求的最重要因素。
2、偏好這里所說的偏好,既與消費者的個人愛好和個性有關,也與整個社會風俗、傳統習慣、流行時尚有關。一些時效性較強的商品(如流行時裝、音樂唱片)的需求對社會偏好十分敏感,即使價格不變,由於社會時尚的改變,流行時髦的變遷,需求量也會有急劇的變化。
3、收入一般說來,收入與需求是正相關的,即別的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收入越高,對商品的需求越多,這是因為較高的收入代表了較高的購買能力和支付能力,而需求是受支付能力的約束的。
4、相關商品價格需求不僅取決了商品自身的價格,也在相當程度上受其他商品價格的影響。在其他商品中,有兩類兩品的價格影響最大。一是替代品,即在消費中相當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一般說來,某種商品的替代品價格越高,就顯得這種商品相對便宜,因而對這種商品的需求會增加,反之則相反。二是互補品,即經常放在一起消費的商品,當某種商品的互補品價上漲時,這種商品的需求也會隨之減少。
5、預期這里說的預期,不是指消費者的個人預期,而是指對商品需求產生影響的是社會的群體預期,無論這種預期正確與否。如果人們普遍預期某一商品未來價格會顯著上漲,則會增加現時的消費,或多購買一些貯存起來。預期效應有時會帶來價格越高,需求量越大的反常現象,這是因為人們普遍有「買漲不買跌」的心理。
⑦ 五大平價關系
五大平價關系是指勞動價值、貨幣價值、市場價格、社會價值和法定價格。
1.勞動價值:指商品的價值由勞動者把原料加工製成商品而產生,即由勞動者把原料加工製成商品所花費的時間及勞動量來決定商品價值。這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提出的價值論觀點。
2.貨幣價值:指商品的價值是以錢的形式來表示的,錢的形式有時也會影響商品的價值。例如,當國家貨幣失去購買力或貶值時,商品價格也會上漲。
3.市場價格:指商品價格在市場上以錢的形式定價,市場價格由供需決定,價格等政策、市場行為、市場條件以及市場環境等因素共同影響。
4.社會價值:指消費者對商品或服務價值的主觀評價,消費者以自己的價值觀和行為習慣來判斷商品的價值。
5.法定價格:是指政府根據宏觀調控要求在市場上對某些特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進行規定,法定價格是政府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政府還可以通過其他政策,如稅收、貸款利率等,對市場價格進行調節。
以上就是五大平價關系的概述,它們是目前社會價值和價格定位的重要依據。對於價格決策者來說,要更好地了解市場和消費者,以便更好地掌握五大平價關系,從而更加有效地控制市場價格,並調動消費者積極性,使企業獲得更高的利潤。
⑧ 影響商品價格變動的因素
商品價格變動的原因,一般說來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1)勞動生產率的變化。某種商品生產率普遍提高,該種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反之,如果勞動生產率普遍降低,則價格就會相應上漲。
(2)技術革命。技術進步,一方面使有關產品中凝結的人類復雜勞動增多,從而導致其價值增加,價格上漲;另一方面,使原有產品的經濟效能相對降低,價值受貶,價格下跌。
(3)貨幣價值的變動。貨幣所表現的價值是商品的相對價值,即商品價值量同時發生等方面等比例的變動,商品的價格不變。
(8)5種商品價格宏觀擴展閱讀:
面對商品價格變動,生產者一般會:
1、調節生產規模(擴大或縮小規模) ;
2、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個別勞動時間) ;
3、促使企業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
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影響的三條內容實際上是價值規律發生作用的三種表現形式。調節生產規模是從「增加或減少產量」上來說的;提高勞動生產率是從「降低成本」上來說的;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則是從「提高質量」上講的。
⑨ 現有價格相同的5種不同商品,從今天開始每天分別降低10%或20%,若干天後,這5種商品
假設總共降價了m天,其中某一種商品在m天內有n天降了10%,則另m-n天降了20%,那它現在的價格就是原價格的
(1-10%)^n*(1-20%)^(m-n)
=0.9^n*0.8^(m-n)
=0.8^m*(9/8)^n
0<=n<=m
因為5種商品價格互不相同,而m是定值,所以n至少能取到5個值,才能保證5件商品在m天之間價格互不相同。
我們設最高價=0.8^m*(9/8)^n1
最低價=0.8^m*(9/8)^n2
這樣,r=(9/8)^(n1-n2)
0<=n1<n2<=m
因為n至少要取5個值,且是整數,即在n1、n2之間至少要有3個數,所以n1-n2的最小值是4
所以選擇A (9/8)^4
⑩ 宏觀經濟政策如何來影響大宗商品的價格的
宏觀經濟政策會影響到投資和消費,投資和消費則影響到生產,生產的原材料一般就是大宗商品,通過這個邏輯,宏觀經濟政策的效果就能體現在大宗商品的價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