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蘇聯黃金儲備變化

蘇聯黃金儲備變化

發布時間:2023-04-17 05:20:39

⑴ 560噸黃金有去無回,二戰蘇聯能贏西班牙功不可沒

開始於1936年7月19日的西班牙內戰,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前奏。

交戰的雙方,一方是當權的政府軍和左翼聯盟,另一方是以佛朗哥的長槍黨為代表的右翼聯盟。政府軍的背後有以蘇聯為首的共產國際及墨西哥支持,右翼聯盟的靠山則是德意和葡萄牙。英法美則宣稱保持中立。

內戰開始不久,佛朗哥軍隊節節勝利,很快控制了西班牙三分之二的土地,並對馬德里形成圍攻之勢。
節節敗退的西班牙政府,分別與法國和蘇聯簽署了秘密協議,將自己儲存的黃金分別運往巴黎和蘇聯。協議明確規定,兩國對黃金不擁有支配權,黃金仍屬於西班牙政府。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在內戰爆發前的1936年5月,西班牙的黃金儲備量佔全球第四位,約為700多噸。當時這些黃金絕大部分藏在馬德里西班牙中央銀行的倉庫中,其餘極小部分散存於央行在一些省的分行。佛朗哥攻佔這些省份後,自然擁有了這小部分黃金。
西班牙政府首先向巴黎運出了50噸黃金,其中一部分換法朗用於購買政府軍所需的軍火。這部分黃金被稱為「巴黎黃金」。

1936年9月14日清晨,剩下的560噸黃金開始了前往蘇聯的旅程。這些黃金裝在木條箱里先是被運到馬德里火車站,在武裝押運下火車開往西班牙軍港卡塔赫納。這批黃金被稱為「莫斯科黃金」。

受斯大林的指派,蘇聯國家安全局高級官員亞歷山大·奧爾洛夫,專程來到卡塔赫納,負責將黃金運往蘇聯在黑海的港口城市敖德薩的所有工作。他接到的指示還包括,無論西班牙人如何跟他要收據,他必須拒絕,拒絕任何有關的簽字。

奧爾洛夫後來叛逃到美國。在向美國參議院委員會作證時,他回憶到,當時他說服了西班牙政府給了他一份證明信,以備過各種關卡時出示。證明信上,奧爾洛夫成了美國銀行的代表叫布萊克斯通,為了安全起見將屬於美國銀行的黃金運往英國代存。因為當時運送黃金是極高度機密的行動,既不能讓支持政府軍的人了解,更不能讓佛朗哥的人知道。

在此之前兩周,一大批蘇聯坦克和軍車已在距卡塔赫納40公里外的地方待命。在黃金列車抵達卡塔赫納之前,蘇聯軍隊就封鎖了該軍港,直到將黃金全部裝上蘇聯的戰艦。他們裝了整整三個晚上。
560噸黃金裝了7900個箱子。但最後蘇聯人在敖德薩接收時,據說只有7800箱黃金。還有100箱黃金的去向至今是謎。

莫斯科黃金從敖德薩經庫爾斯克,在十月革命勝利19周年紀念日前一天,最終抵達莫斯科。

斯大林為獲得如此多的黃金舉行了盛大宴會,所有政治局委員受邀出席。正是在這個宴會上,斯大林講出了那句著名的話:「西班牙人永遠不會再見到他們的黃金,就像人永遠看不見自己的耳朵一樣。」後半句是俄羅斯諺語。

黃金一到蘇聯,斯大林立即要求西班牙共和政府為早先作為禮物送過去的軍事物資、蘇聯的培訓包括共產國際招募的國際縱隊付費,價值5100萬美元。同時,還要求西班牙為運送黃金付費。

斯大林開出的帳單包括:1200架飛機,900輛坦克,2000門大炮。歷史學家們揭露,這個數字被極大地誇張了。據後他們的統計,蘇聯「援助」給西班牙共和政府的只有630架飛機,330輛坦克和不過1000支槍,根本沒有大炮。這些武器大多是過時了蘇聯人不再用的。他們說,即使西班牙共和政府應該為蘇聯的支持而付費,斯大林的演算法也比實際上應該支付的增加了30%-40%。

此後不久,參與此事的蘇聯軍方、外交部、財政部和銀行的代表,不是被處死就是失蹤,奧爾洛夫則逃到美國。而西班牙方面的代表則離開祖國,分別到了布宜諾斯艾利斯,斯德哥爾摩,墨西哥城和巴黎。

內戰結束,法國政府將50噸「巴黎黃金」移交給佛朗哥政府。這是西班牙龐大的黃金儲備中唯一回到西班牙人手中的一小部分。
1957年,佛朗哥派出一個外交代表團到蘇聯,談判要回「莫斯科黃金」,自然無果。當年四月,莫斯科廣播電台和蘇聯《真理報》撰文稱,」莫斯科黃金「,早就被西班牙政府內戰期間在國外花光了。

1990年以後解密的蘇聯檔案表明,落到斯大林手中這560噸黃金,473噸被賣出,用於蘇聯大搞軍工建設。
所以有人說,二戰蘇聯能最終打贏德國,西班牙人功不可沒。
西班牙人把黃金白白送給了蘇聯,卻什麼也沒有從蘇聯得到~

⑵ 你知道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為什麼只拖垮了蘇聯,美國能卻全身而退的嗎

一提到蘇聯被軍備競賽拖垮,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體制問題。然而,還有個方面非常重要~世界經濟中,美國的絕對主導地位和美元硬通貨幣的堅實存在。

美元硬通貨幣背後,有著美國強大的經濟體量和獨占鰲頭的黃金儲備撐腰。


早在在勃列日涅夫執政階段,石油價格飆升,蘇聯通過能源出口,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代。不過,即便是蘇聯的最鼎盛的年月,其經濟總量也就佔了美國的70%左右,但當年蘇聯的常規武器和核彈頭數量卻遠超過了美國,顯然,這是建立在了壓榨其他行業的基礎之上。

整個蘇聯時代,其重點都放在了軍工行業,別的方面自然就不會那麼受到關注,也不健全。因此,它的發展模式是單一和病態的,這種所謂“繁榮”,實際上脆弱的不堪一擊。

到了在80年代,美國慫恿沙特等石油國家主動調低了石油出口價格,本來開采成本就高的蘇聯石油,在國際能源市場上,一下子就沒了優勢。加上阿富汗戰場上的無底洞,蘇聯愈發力不從心,國內開始出現物資短缺,嚴重的時候買個麵包、襪子內褲都得全家輪流排上一天的隊。用咱們曾經在課本上學習的這句話,“人民日益增長的察羨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形容當時的蘇聯社會,那是再貼切不過了。

此情此景下,掐准了蘇聯人爭強好勝和缺乏安全感軟肋的里根總統,高調的出台了與電影同名的美國國家戰略方針~“星球大戰計劃”。

⑶ 蘇聯為什麼會糧食匱乏以至於造成解體是否有美國人的陰謀

令人擔憂的糧食產量

我們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先進的一個標准,便是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因為城市化水平越高,意味著這個國家的工人數量越多,工業化水平也就越高,但在此消彼長之下,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所佔比例也就越低。

而在農業反哺工業的情況下,農場工人工資待遇遠不如城市裡的工,這導致成宴棗為工人是每一個農村下一代的夢想,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不但擁有城市,鄉村人淪為老年人的居所,農業生產率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前蘇聯的糧食產量也逐年遞減,這正是赫魯曉夫上台時的歷史背景。

很多人無法想像,在整個20世紀前蘇聯的時間是糧食產量高峰是在1913年,自此以後糧食產量便一路下滑,最初的表現是,前蘇聯對外出口的糧食越來越少,由此換取用來補貼公寓的外匯數量也越來越少,工業發展受到了限制,咱這還不是最嚴重的。

糧食產量的減少,讓前蘇聯不得不從國際上購買大批糧食,才能養活逐漸增多的城市人口,原本捉襟見肘的外匯節余和黃金儲備就雪上加霜了。

治標不治本,進口糧食開啟了噩夢

對此前蘇聯也並非毫無解決辦法,其實只需要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生產糧食的積極性,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糧食匱乏的問題,但這無疑是承認之前的集體化經濟防範是錯誤,進而否定蘇聯過去幾十年的發展道路,這是赫魯曉夫不想看到的。於是他想到了前蘇聯廣袤的土地儲備,於是另闢蹊徑,開始鼓勵農民進行大規模開荒。

在最初的幾年,這一政策的確產生了一些作用,前蘇聯的糧食產量有所增加,但緊接著便停滯不前了。這是指的蘇聯開始嘗試另一種方法,但是大規模引進現代化農業機械,如聯合收割機,牽引機等農業大型機械,所以到了上世紀70年代,蘇聯的糧食產量小有提高,在以快速增速的消耗量相比,就不值得一提了。

於是前蘇聯終於在1963年做出一個驚人決定,開始終止向東歐附屬國出口糧食,正是這一次決策,讓很多附屬國家失去了對前蘇聯的信任,為後來的前蘇聯解體埋下了伏筆。但單純的節流已經難以挽回國家缺糧的局面,就在在同一年中,蘇聯動用了1/3黃金儲備,從國際上購買糧食,那他主要購買的對象便是他的競爭對手美國。

到了80年代,蘇聯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糧食進口國,遙想20世紀初,蘇聯一度是國際上糧食出口最多的國家,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時蘇聯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是這個危機既非美國的航母境界,也不是遙遠的核威懾,而是關乎老百姓吃飯問題的糧食。

糧食危機中的解體

由於集體經濟體制的僵化,蘇聯生產的商品,已經全線落後於國際水平,這意味著他很難將自己本國生產的商品在國際上推銷,想要購買糧食,只能依賴真金白銀。不過好在俄羅斯豐富的天然氣和石油資源,加上70年代的高油價,緩解了前蘇聯面臨的糧食困境。

但當時的前蘇聯領導,錯判了國際油價的形式,沒有趁這段時間積極儲備外匯,反而花費大量資金用於軍備競賽,所以當上世紀80年代油價下跌時,前顫祥銀蘇聯之前面臨的糧食窘境,變本加厲的襲來,而1989年至1990年,又是全世界糧食歉收的茄宴一年,國際糧價大幅上漲,此時的前蘇聯已經沒有錢再從國際上購買糧食了。

為了突破這一困境,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允許農場以市場價格自由銷售糧食,通過利潤激勵農民種植糧食的積極性,從而從整體上提高輕松人的糧食產量。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蘇聯解體了。

⑷ 二戰時幾乎淪為廢墟的蘇聯,為何戰後卻變成超級大國

二戰開始之前,在歐洲諸多強國中,縱然蘇聯坐擁廣袤土地,也難以融入西歐強國之列。這是因為,整個西歐的工業革命比俄國早了將近100年,盡管沙皇彼得一世很早就推動了俄國的工業化改革,由於國內大環境所致,一直到20世紀的30年代,在英法德等國看來,這個粗魯、龐大、野蠻的國家也只是“大而不強”,更沒有任何資格躍居他們之上。

而且,就在前蘇聯領導人採取一系列措施推動蘇聯工業發展的同時,二戰的爆發幾乎將整個蘇聯拖入了地獄,慘烈的蘇德戰爭讓蘇聯精華地區的諸多城市變成了廢墟。原本根基就不如英法等國,又遭到戰爭的破壞,按道理,蘇聯的國力應該大幅倒退才是,然而,蘇聯卻在二戰後地位陡升,甚至成為了與美國並列的世界超級大國,蘇聯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社會主義陣營

最後,當然與蘇聯強大的武力密切相關。第2次世界大戰,蘇聯固然承受了2700萬人死亡的慘重代價,但與此同時,在最為殘酷的蘇德戰場上,蘇聯也淬煉出一支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戰斗經驗極為豐富的精銳大軍。這支人數超過千萬的軍隊從蘇聯扭轉局勢之後,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納粹德國最終被滅亡,絕大部分都是這支軍隊的功勞,可以說,無論有沒有英美的諾隱盯曼底登陸,蘇聯滅亡納粹德國的結局都不會有什麼變化。

正是靠著這一之無敵之師,讓蘇聯的地位有了大幅提升,也正是這支軍隊的存在,才讓蘇聯的勢力不斷向外擴展,並最終將東歐及部分中歐地區納入了勢力范圍,更一手扶持了社會主義陣營。而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形成,也進一步奠定了蘇聯在歐洲乃至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地位。

⑸ 里歐·萬塔90年50億美元買進1400億盧布,91年在倫敦黃金交易市場上大肆做空黃金高達2000噸。

前面那個不太了解不好說,後面那個就我自己知道的解釋一下。

首先是「做空」,簡單來說就是把未來的貨拿到現在賣。國際市場上突然出現一批數量巨大的黃金,國際金價必然大跌。
接著是黃金與國家財富的聯系。黃金一直都是國家發行紙幣的靠山,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徵,也是鬧畝國家購買力的標准。而且要清楚的是,在國家層面,紙幣不等於財富,要是沒有黃金的支撐,紙幣就是一堆沒有任何購買力的廢紙。

舉個誇張的例子吧,原來蘇聯的黃金儲備相當於國際上一萬噸物資的購買力,所以發行了相當於一喊亂萬噸物資購買力的紙幣。現在金價下降,黃金儲備的購買力只剩五千噸了,但是市面上還是在液滲森流通著按照一萬噸發行的紙幣,這就出現了100%的通貨膨脹。現實中10%以上的通貨膨脹都會讓任何一個國家嚴陣以待了。
如果是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就可以通過提高工業生產、進行金融調節等多種方式來調節,減少通貨膨脹的影響,但是90年代的蘇聯,一個已經病入膏肓的老弱病殘,面臨這種打擊,那就是致命一擊了,加上蘇聯後期本來就面臨著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的問題,而且一直靠出售黃金維系經濟,所以國際金價大跌直接導致了蘇聯經濟的崩盤

⑹ 蘇聯解體後存在蘇聯銀行的黃金還算數嗎

蘇聯解體後存在蘇聯銀行的黃金還算數嗎?

~~~~~~~~~~~~~~~~~~~~~~~

當然不算數啦!


不要輕易相信承諾!有一天美國解體也一樣!!!

⑺ 前蘇聯經濟走下坡的原因

1、特殊的經濟統計制度。老一代學經濟的,都知道蘇聯的經濟統計制度與西方是完全不同。它遵照的是人人熟知的「價值決定價格」。因此,蘇聯的經濟統計,不是按市場價來計算,而是按生產價來計算。蘇聯經濟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市場上毫無競爭力「產品」,沒人會買它們,它們生產出來就呆在蘆悄倉庫里。一輛蘇聯產小汽車,按蘇聯特殊的會計制度,它的價值大於一輛日本生產的小汽車,但是真正的市場,即使它的售價只有日本產小汽車的三分之一,仍沒有人會願意買。

2、大量資源由國家統一分配投入軍事重工業。按土地計算,蘇聯是全姿嘩爛球第一大國,它是世界兩極之一,是一個陣營的領袖。為了維持這樣的地位,維持這樣的尊嚴,蘇聯將本國大量的資源投入到軍事重工業。以便和西方對陣。但是,從根本上而言,相較於西方,它的經濟效率低下,科技水平落後。那麼在與西方的較量中,它只能選擇對軍事重工業的資源投入比率,用投入換產出。這極大的壓縮了民用輕工業、食品業的發展,到了最後,便出現了普遍性的民用產品緊缺。「排隊經濟」、「短缺經濟」成了蘇聯民用品經濟發展現狀的代名詞。

3、統計造假。蘇聯內部的官員競爭是十分激烈的,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情況下,各級官員浮誇成風。經濟數據造假成了全蘇聯普遍的風氣。即使在烏克蘭這個號稱「歐洲的麵包籃子」也出現食品短缺時,經濟數據卻仍是一片大好。蘇聯解體後,迷惑不解的西方經跡漏濟學家到蘇聯實地調查,僅帳面抽樣調查就發現有高達百分之五十的數據造假。

⑻ 二戰爆發前和結束時各國黃金儲備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經濟統計資料庫與相關報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http://www.imf.org/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世界經濟觀察報告---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weorepts.htm )每年發表兩次,詳述世界經濟發展狀況和未來趨勢,數據詳實資料豐富,報告中全部數據以資料庫形式與其鏈接,按年度進入報告正文,點擊The WEO Database 可以方便地查找某一年度、某一國家、某一方面的具體數據。也可以從報告目錄頁左側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世界經濟觀察資料庫)直接進入資料庫按國家(Search by:Country or Country Groups)或按具體項目(Search by:WEO Aggregates)查找。 通過頁面上方的Country info欄目,按字母順序,或在搜索框輸入國家名稱檢索,可以進入有關國家的相關頁面,查看該國詳細的數據和資料。

2、 WDS database( http://www-wds.worldbank.org/ )
WDS(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database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報告資料庫---世界銀行的年度報告提供了全球幾乎所有國家或地區有關增長和發展的最新數據和統計資料,該資料庫可以檢索和瀏覽14,000多份文件,可以分別按國家、文件類型(分析與咨詢、研究報告、項目文件等)和部門(農業、經濟政策、環境保護、金融、石油與天然氣等)進行一般檢索和包括文件語言限定的高級綜合檢索。主頁上方的「Countries」、「Data」等欄目,均鏈接至世界銀行網站主頁( http://www.worldbank.org/ )的相關內容,可以按國家和數據種類等進一步查找。如按數據類型(Data & Statistics > Data by Topic)查找,分為26個主題,每個主題頁面都有WDI(世界發展指標資料庫)和Useful sites on this topic(有助於了解該主題的網頁)、Useful links(有用的鏈接)或World Bank sites with data on this topic(載有該主題數據的世行網頁)等相關鏈接,可以據此擴大檢索范圍,找到更多的相關數據和資料。

3、UNSD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unsd/databases.htm )
聯合國統計司(UNSD)資料庫。其中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商品貿易統計資料庫)為1962年以來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商品貿易統計數據,已積累近700百萬條記錄;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 (MBS Online)(在線統計月報)包括了幾乎所有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狀況每月統計數據,可以按各種經濟指標(Data dictionary)和按國家/地區(Countries & areas)等進行查詢;United Nations Common Database (UNCDB)(聯合國公用資料庫)是一個對全部文件元數據採用一種共同的格式實現不同來源信息一體化開發的非專門用戶使用的在線瀏覽與查詢系統,提供從30個專用數據源中選取的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連續性數據。

4、Asia-Pacific database( http://www.unescap.org/stat/data/apif/index.asp )
聯合國亞太經濟與社會委員會(UNESCAP)的亞洲與太平洋沿岸國家資料庫,可以分別按國家(Order by country)和各種指標數據(Order by indicator)查詢,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國內儲蓄、個人消費、外債、消費品物價指數、消費者食品物價指數、政府財政收入與各種支出,以及人口、教育、就業等等社會和經濟指標數據詳盡齊全,其中文版(Chinese Version)對漢語用戶尤其便利。該網站的其它欄目,如Publications、Programmes等可以提供某一國家更為全面的數據和資料。

5、Statistical Data Locators( http://www.ntu.e.sg/lib/stat/statdata.htm )
南洋理工大學圖書館(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製作的全球統計數據檢索工具,按洲分國別提供查詢入口和書目、主題檢索指南,各國之下詳列相關鏈接,政府官方網站和專業網站盡在其中,堪稱精良、便捷的查詢平台

6、Statistical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ww.lib.umich.e/govdocs/stats.html )
美國密歇根州大學圖書館的專門揭示和利用網路統計資源的網站。分類詳盡,鏈接資源權威,是查找統計資料的指南和入門工具。

對於如農業、工業、交通運輸、貿易、就業等某一經濟領域的更為具體、詳細的數據與資料,可在上述檢索的基礎上,利用5--6進一步查找相應的專業數據。

⑼ 為啥人們感覺蘇聯在二戰中越戰越強,並在戰後迅速成為世界強國呢

20世紀的30年代之前,俄國是一個有龐大身軀,但其工業化水平與西歐國家無法相比的國家,盡管沙皇彼得大帝很早就意識到了這種差距並全力推動了俄國的工業化改革,但是畢竟比其它西歐國家工業革命晚了將近百年,所以,在英法德等國家的眼裡,俄國不過是個有龐大身軀但並不強大的國家。

二戰雖讓蘇聯付出慘重,但也因此贏得了很高的國際威望,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蘇聯在歐洲戰場與納粹德國的血戰,一度牽制了納粹德國超過90%的兵力。納粹德國最終滅亡,可以說蘇聯功不可沒。這不僅讓蘇聯人心中倍感自豪,也讓世界各國革命者更加重視蘇聯。蘇聯的影響力不斷提高,促進了蘇聯超級大國地位的形成。

所以,蘇聯在戰後能夠快速成為超級大國,與其早先的工業改革、20年專注建設、豐富的資源以及經濟危機等時代大背景是分不開的。


再有就是蘇聯強大的武力。二戰讓蘇聯付出2700萬人死亡的沉重代價,但卻錘煉出一支裝備精良、戰斗經驗極為豐富、能征善戰的強大大軍。這支軍隊從蘇德戰爭初期敗勢之後,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正是有了這樣一支強大的軍隊,蘇聯的地位才大幅攀升,並讓蘇聯的勢力不斷向外擴展,最終把東歐及部分中歐地區納入了勢力范圍,搞起了社會主義陣營,也為蘇聯成為歐洲乃至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奠定了基礎。

⑽ 俄羅斯黃金儲量

官方公布儲備量:1094.7噸
黃金占外匯儲備比例:9.7%
俄羅斯便開始增加其黃金儲備,多來自瑞士和中國。由於西方對其施加的經濟制裁漸重,8月,俄羅斯央行決定更大量地買入黃金,以分散美元、歐元儲備。
拓展資料:
1.金儲備(gold reserve) 指一國貨幣當局持有的,用以平衡國際收支,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作為金融資產持有的黃金。它在穩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方面有著特殊作用。
2.黃金儲備的管理意義在於實現黃金儲備最大可能的流動性和收益性。作為國際儲備的主要形式之一,黃金儲備在流動性上有其自身存在局限性,因此應考慮其適度規模的問題。
3.中文名黃金儲備外文名gold reserve簡 介「儲備」在《辭海》中的解釋意 義正確理解黃金儲備的概念作 用定國民經濟、抑制通貨膨脹、提高國際資信等隸 屬國際儲備
「儲備」在《辭海》中的解釋是:「儲存起來以備使用」。1965年十國集團《創造性儲備資產研究小組的報告》對儲備定義所作的表述為:一國貨幣當局所持有的、當國際收支出現赤字時可直接或有保障地通過同其他資產的兌換,用來支持其匯率水平的所有資產。
4.黃金儲備對黃金儲備概念的表述主要有如下兩種,一種是把黃金儲備看作是一種貨幣性黃金,即一國貨幣當局作為金融資產所持有的黃金;另一種看法是指各國中央銀行及其他官方機構為應付國際收支上的需要所持有的黃金總額。這兩種表述方式的共同點在於都把黃金看作為一種金融資產,可見非金融用途的黃金不在黃金儲備范圍之內。從概念的外延來看,前者所指黃金儲備似乎包含的內容很廣,而後者僅是指一國的中央銀行及官方所持有的黃金,而且其目的性十分明確,即是「為應付國際收支上的需要」所持有的黃金。可是,作為金融資產的黃金並不一定都是黃金儲備,因為作為金融資產的黃金,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用途也是多方面的,如一些國家的銀行把黃金作為一種信貸資產同其他信貸工具以運用;有的則把黃金作為貨幣形式的投資手段,以商品形式來實現利潤的最大化。這種形式的黃金,盡管它是屬於金融資產,但不應列為黃金儲備范圍之內。因此,只有那些由一國中央銀行控制的,為了平衡國際收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維持或影響匯率水平,相對穩定的作為金融後備資產的黃金才是真正的黃金儲備。

閱讀全文

與蘇聯黃金儲備變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cdr融資融券 瀏覽:29
鑫寶金融科技有限公司電話號碼 瀏覽:330
產鈷的上市公司 瀏覽:566
羅斯公司理財第十版答案 瀏覽:679
上海期貨交易所的組織機構是什麼 瀏覽:73
個體工商戶可以做外匯嗎 瀏覽:753
境外期貨交易圖書 瀏覽:564
裕豐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瀏覽:263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存在不足 瀏覽:623
威海商行理財產品快樂寶 瀏覽:26
蘇丹屬於外匯管制 瀏覽:275
京東旗下的貸款 瀏覽:605
銀行理財師總結報告 瀏覽:628
外匯street網 瀏覽:709
中行匯率621 瀏覽:307
深化金融機構支持民營企業 瀏覽:620
天津貴金屬交易所會員名單 瀏覽:187
違規購買理財產品如何界定 瀏覽:74
我國金融機構的構成體系 瀏覽:537
迪拜機場美元匯率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