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基金 > 大立科技貸款

大立科技貸款

發布時間:2023-06-14 10:24:36

㈠ 現在網貸行業監管持續加強,嘉銀金科如何應對行業低潮

——原標題:2019年中國P2P網貸行業市場分析:平台轉型大勢所趨,監管科技升級是發展關鍵

P2P平台團貸網暴雷,又一輪暴雷潮似有加速爆發之勢

日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千億級的P2P平台團貸網被立案偵查,創始人唐某、張某投案自首,被採取刑事強制措施。

這次不一樣,更多重量級、甚至行業聲譽不錯的平台倒下,是這波P2P暴雷潮的特點。團貸網暴雷之前的3月23日,成立於2009年、有行業「鼻祖」之稱的P2P行業頭部平台紅嶺創投宣告清盤,留下184億的「窟窿」待填。

一個自然而然的疑問是,一波又一波的P2P平台倒下,然而,人們在習慣性思維下期待的行業「大破大立」,為何仍然遙遙無期?事實上,2018年的「P2P爆雷潮」過後,現存的P2P平台仍然超過一千家,且不說類似紅嶺創投這樣的頭部平台何去何從,只是綜合實力不佳的大部分平台,就足以讓人擔心行業的風控現狀。

2019年2月中國P2P網貸行業成交量累計值達到8.23萬億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P2P網貸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中國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1060.16億元,環比下降4.88%,同比下降52.84%。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底,中國P2P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為8.03萬億元,突破了八萬億大關。進入2019年1月底,2019年1月底中國P2P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為8.13萬億元。截止至2019年2月2019年2月P2P網貸行業的成交量為954.63億元,環比下降7.95%,同比下降43.52%。累計方面,2019年1-2月中國P2P網貸行業累計成交量為8.23萬億元。

2018-2019年2月中國P2P網貸行業成交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P2P行業缺失硬核監管機制

P2P行業的風控缺失背後,真正缺失的是「硬核」的監管機制,其中特別是依託大數據的風控科技的升級。

P2P行業的問題,監管滯後是主因。如果只是一家P2P平台暴雷,我們可以將其歸結為個案,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P2P鬧劇,說明這個行業整體上的風險敞口雖然明顯巨大,但監管的滯後性,沒有明顯改觀。

加強監管的科技升級是發展關鍵

不過,與此同時,一些地方監管機構,在創新監管思路、升級科技手段的升級上,已經走在行業的前沿。比如,對這次團貸網非法吸收公眾存款一案,溫州的經驗就值得注意——今年1月,溫州市龍灣區公安分局對「鼎信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進行了立案偵查,而據悉,公安部門對這起案件的及早介入,得益於溫州市金融辦從「金融大腦」發現的預警信息線索。

我國各地的地方金融辦,在及早發現和處置P2P平台風險上處於重要的位置,也因此,這類金融監管者能否轉變思維、加強監管的科技升級,實際上是很關鍵的。仍以溫州為例,其「金融大腦」的核心是支付寶「風險大腦」提供的監管科技能力,該系統自去年10月上線測試以來,溫州市金融辦已經藉此發現206起疑似高危涉眾風險企業,其中就包含大量P2P平台。

科技手段能夠在金融風險防控上奏效,除了地方金融辦處在監管一線的位置,還與金融平台的發展特點有關。近幾年,包括P2P在內的金融業態不斷豐富,金融機構數量井噴,並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快速演變,風險爆發頻率高、傳播快、涉眾廣、形式多樣等特點也隨之而來,這對金融監管部門依靠人力和經驗的傳統監管模式是挑戰,但與依託大數據的科技風控,恰恰是匹配的。

金融科技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一套基於類似「風險大腦」的成熟的科技風控方案,不僅可以識別P2P,往往對小額貸款、融資擔保等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與識別也同樣奏效。同時,一套全國性的、普適性和普及度都較高的科技風控方案,對於涉及超范圍經營、跨地域經營的高風險金融行為,也可以在協同效應最大化的意義上,成為地方金融監管部門的監管抓手。

雖然目前被關注較少,但同樣重要的一點是,長期來看,科技手段之於金融監管升級的意義還在於,其對金融監管的介入越深,對人的依賴性越小,在解放監管精力、減少無效監管的同時,人為有意干預造成的監管障礙也會越少。換言之,科技風控不僅在升級監管的手段,也將深刻影響未來的監管機制,並且在這一意義上同步提高監管的效率和社會公信力。

之於當下的P2P行業而言,目前P2P平台的數量仍然是數以千計的,在監管趨嚴和市場整合的內在需求下,小平台暴雷、中平台清盤、大平台轉型勢必成為行業的整體發展趨勢。而依託科技風控的監管升級,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倒逼行業的良性整合,在行業進入成熟期之後,也將成為行業發展更加有力的一隻推手。

㈡ 大立科技股票質押是什麼意思,是因為資金出問題了嗎

你好,A股上市公司股東質押股票很常見, 至於質押原因,可能是為了更高的資本運作效率,也可能是資金緊張,具體原因外人就無從知曉了。

㈢ 董秘避答!高德紅外的解禁尷尬

屢次拒絕正常采訪,事後卻於網路平台進行避重就輕的回應,高德紅外董秘玩的是哪出?即便如此,這些回應也無法改變公司2018年凈利潤摻水的事實,由此支撐的高估值也是風險滿滿。

本刊記者 許夢旖/文

證券市場周刊》於4月19日(周五)晚間刊發了名為《高德紅外高增長幻象》的報道,這篇分析高德紅外(002414.SZ)經營狀況的稿件,引來了個人股東避重就輕的回應與對記者人身權利的侵犯;與此同時,高德紅外總經理公開表示,公司的媒體溝通渠道暢通。在記者向公司求證後,這篇網路文章隨即被刪除。

事實上,《證券市場周刊》記者依照正規采訪流程三次聯繫到了上市公司,但董秘均拒絕接受采訪,卻異常活躍於互動易,稱報道中有論據支撐的事實是「不實信息」。

對此,本刊認為,相關網路回應數處偷換概念。從其他收益、壞賬沖回、開發支出資本化等會計科目分析比較,高德紅外與同行的財務操作差異巨大,這是在大解禁壓力下進行的盈餘管理還是公司確能自圓其說?

偷換概念的回應

在《高德紅外高增長幻象》發出後非常短的時間內,新浪 財經 通過筆名為「流星」的記者發出了一篇名為《媒體曝高德紅外增長幻象 個人大股東怒懟對方不專業》的稿件。

隨後,《證券市場周刊》的相關稿件被從Wind資訊高德紅外的新聞公告中刪除。

這篇回應報道並未能提供任何新的新聞線索與獨立采訪,反而是對本刊報道的分析進行了選擇性地摘取,並將公司個人股東在網路平台上的回應進行了美化。

為保准確傳遞出雙方觀點,《證券市場周刊》記者將原文引述高德紅外個人大股東回應,並對重點問題澄清其對本刊報道的回應。

首先,這位聲稱是公司個人大股東的網友在股吧內表示,「商譽,通常業績不達標,才會計提商譽減值,漢丹機電,實際是公司用1.87億現金和1172萬股公司股份收購的,並且綁定漢丹原管理層,人家25.6元真金白銀買的,持有3年了,漢丹一年將近1億利潤,公司太佔便宜了。」

這項回應完全是對原文的曲解。原文中對於上市公司收購漢丹機電的報道事實均出自高德紅外的法披公告,報道中亦肯定了漢丹機電給上市公司業績帶來的極高增長性。特引用《高德紅外高增長幻象》的原文內容以正視聽:「高德紅外2015年9月以自有資金4.87億元收購漢丹機電100%股權後,新增了傳統彈葯及信息化彈葯業務,此筆交易也形成了2.8億元的商譽。彼時,漢丹機電給出的業績承諾是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的累計凈利潤為2.16億元。收購完成後,高德紅外傳統彈葯及信息化彈葯業務的營業收入增長迅猛,2018年,實現營收4.39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18.8%,占總營收的40.5%。」

對於本刊提出的補貼占凈利潤比重較大的問題,這位未具名的大股東旋即在第二條回應中偷換了概念,「各種補貼1.02億,核高基當然有補貼。如果公司的研發沒有成果,或者技術不夠先進,政府會給你補貼,你拿個補貼試試?」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 歷史 補貼」與「2018年補貼」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本刊報道明確表示,上市公司的 歷史 補貼均在2000萬元左右,但在2018年驟增到1.02億元,佔1.32億元凈利潤的比例為77.2%,對凈利潤貢獻巨大。

分項看,其他收益主要包含「有關國家政策享受稅收優惠」7192萬元、研發投入補貼1346萬元、工業強基配套資金等1010萬元等,其中稅收優惠2017年為零。從其他收益確認時間看,高德紅外在2018年第二季度、第四季度分別確認了5844萬元、4351萬元,相比於2017年5844萬元的凈利潤,其重要性顯而易見,但記者卻未查閱到相關公告。

凈利潤規模與高德紅外相當的睿創微納目前正沖刺科創板IPO,該公司2018年凈利潤為1.25億元,但其他收益只有1254萬元,占凈利潤的比重只有10%左右。

接著,個人股東代替公司董事長黃立做出了這樣的回答,「存貸雙高,危險,質押更危險,有沒有生活常識。房產抵押貸款,中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吧,存款也有吧,有更高的投資收益,為何要還貸款,傻呀,質押了不到持有股數20%的股份,何險之有,我們買股票還可以超過家庭資產的20%,不融資怎麼快速發展。」

那麼,難道融資了就能快速發展?事實上,高德紅外2010年IPO時募集到19.5億元資金,此後的2016年又進行了定向增發,募集了6.21億元,合計超過25億元。

但這些資金的使用效率如何?上市前的2009年,高德紅外的營業收入為3.53億元,凈利潤為1.38億元,上市之後只在2010年凈利潤達到了1.4億元,此後再也沒能創出新高,其中耗資4.87億元購買的漢單機電在2018年貢獻了8033萬元的凈利潤,此外尚剩餘2億元募集資金,目前來看,其他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並不高。

另外,在本刊文章刊登後,董事長黃立繼續對股權進行了質押與解除質押的操作,但用途卻改為了「個人用途融資」,在報道發出之前,公告中用途一欄僅為「融資」,這位股東好像又一次揣摩錯了董事長的心思。

對於高德紅外的壞賬沖回操作,公司董秘與個人股東統一了口徑。個人股東聲稱,「110萬壞賬和21萬壞賬,公司2018年應收賬款89673萬,這兩個加起來131萬,不到萬分之十五,何險之有,前兩年的股票單向交易費率是千分之二,大家短線一樣活躍啊。」公司董秘同樣表示,「公司報表中110萬元對應的類別為單項金額雖不重大但單項計提壞賬准備的應收賬款,因此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

需要強調的是,本刊文章中從未提及過個人股東與董秘所說的「110萬壞賬」,報道原文為「報告期間,高德紅外確認的各種補貼為1.02億元,2017年同期為2785萬元,即便是扣非凈利潤,也是靠著-3153萬元的資產減值沖回獲得,而2017年同期則為6255萬元的計提,不考慮這一因素,扣非凈利潤基本沒什麼增長。這樣的故事如何支撐目前二級市場超過160億元的估值?」此外,高德紅外的行業對標公司大立 科技 (002214.SZ)在同期並未進行壞賬沖回處理,而高德紅外則依靠2017年過低的業績支撐了2018年的業績增長,公司的真實基本面遠不如表象那麼光鮮。

而且,個人大股東的長篇回應中遺漏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即高德紅外異常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2014年,公司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為59.3%,資本化金額9772萬元,而當年的歸母凈利潤卻只有6795萬元!高德紅外靠著研發投入資本化美化了報表。但奇怪的是,在2014年年報中,高德紅外當年的研發投入金額不過6711萬元,何以在2014年年報中僅資本化金額就高達9772萬元?不過,公司2015年年報顯示研發投入為16483萬元。2017年,研發投入資本化率再一次解了高德紅外的「燃眉之急」,該年度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高達6390萬元,公司當年歸母凈利潤卻只有5844萬元。再到2018年,高德紅外研發投入資本化金額為6771萬元,資本化率達25.3%,同期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1.32億元。

而大立 科技 歷年的研發投入資本化率都為零,同行的睿創微納也基本上是把研發費用全部費用化處理。高德紅外異於同行對研發投入進行了如此高的資本化,客觀上對業績有美化作用。

解禁下的壓力

高德紅外在2019年一季報中預告上半年凈利潤為1.23億-1.64億元,同比增加20%-60%。

實際情況有待半年報的披露,不過靚麗的半年報卻有利於相關方的解禁減持。

2016年9月,高德紅外的大股東關聯方及員工持股計劃分別斥資3億元和3288萬元參與定增,鎖定期為三年,到2019年9月底解禁,增發價格為25.60元/股,期間高德紅外僅進行了少量的送轉和分紅,5月9日高德紅外收於16.44元/股,參與方目前被套。

最後,該股東以個人身份避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釋放出不用擔責的所謂利好:「軍工,好多不方便披露,會有驚喜的。」可是,個人股東又如何知道這些利好?

真實情況是,高德紅外的估值高企。截至2019年5月9日收盤,高德紅外的市盈率高達百倍以上,而其所屬的申萬三級行業「其他電子III」平均市盈率僅43倍。

㈣ 關於股票投資問題、急求答案。

對於2008年的全球經濟和股市,可以用危機和災難來形容。在惡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經濟遭受了東南亞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考驗,GDP增速從高位回落,很多行業出現供求過剩,企業進入盈利艱難的時期。
2009年經濟將進入最壞的時期,這種最壞表現為經濟增速進入最低點。歐美日等發達經濟體表現為衰退期的特徵,中國經濟則表現為增長衰退。在經濟進入回落的周期下,應關注反周期政策的實施和如何發揮作用。在目前內憂外患的經濟背景下,管理層需要繼續加強政策調控,才能促進經濟增長和穩定社會預期。
2009年的股市也許就是每個投資者都應該珍惜的季節。通過對不同衰退期的股市進行的統計分析,股市呈現的基本特徵,即經濟的衰退期或許是股市投資的最好時期,這可以理解為由於經濟的衰退使得投資者可以買到更多物超所值的股票,經濟最壞的時期往往會帶來股市最好的結果。
從指數的點位看,基於對明年上市公司盈利下降10%左右的判斷,25倍PE是可以接受的上限,對應上證指數的高點在2700點;而15倍PE可以獲得需求支撐,對應的上證指數在1650點,那麼,我們預計明年上證指數的基本運行區間在1650-2700點之間。
既然認為2009年是投資者應當珍惜的季節,那麼應該買什麼?「拐點」與「成長」,是投資活動中的永恆話題。所謂拐點,主要是周期性行業的景氣變化,當行業進入谷底期,並開始邁向復甦期,向上的拐點已經形成;當行業進入景氣高峰,出現成長的回落,往往意味著衰退的無可避免。所謂成長,應該是基於未來產業發展的向,尋找到更具發展空間的行業。這種成長往往都是需求推動的,而需求一方面是由收入水平決定的需求結構調整,另一方面來自於創造性需求,是技術進步的體現。「拐點」主要是指一些周期性行業,特別是一些形成景氣向上拐點的行業,如石油石化、基建、電氣設備,化纖等行業;在分析「成長」時,則應主要從需求的結構變化入手。從美國的經驗看,其需求呈現鮮明的結構變化,如人均1000美元以下是非耐用消費品為主,人均1000-3000美元是耐用消費品,3000美元以上則推動消費服務業的快速擴張。按照中國的發展階段,目前處於工業化中後期,宏觀政策與技術進步將集中體現為對農業、環保、清潔能源、軍工、醫療等新興產業的推動。
策略思路:推出以下三類組合:一是成長型組合10隻:中興通訊、雙匯發展、振華港機、特變電工、天士力、康美葯業、青島海爾、北大荒、中國鐵建、中國衛星;二是拐點型組合10隻:山西三維、煙台萬華、中國玻纖、東方電氣、國電電力、武鋼股份、賽馬實業、中聯重科、一汽轎車、四川美豐;三是中小板組合10隻:美邦服飾、盾安環境、科陸電子、東力傳動、中航光電、大立科技、啟明信息、武漢凡谷、魚躍醫療、思源電氣。

㈤ 關於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問題(500分相贈)

一一解答`` 看好咯

1.促進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因素

二戰後,科學技術和先進生產力的迅猛發展,使經濟全球化、新科技革命和產業結構調整成為當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潮流。經濟全球化要求沖破商品和生產要素流動的地域和國界障礙,推進貿易自由化、投資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由於不同國家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區域經濟一體化作為經濟全球化的組成部分和先行步驟而逐步發展起來。自1958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以來,1967年亞洲建立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1967、1975年非洲成立東非、西非共同體;1965年大洋州成立新、澳自由貿易區;1989年美、加、墨三國成立北美自由貿易區。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全球具有一體化性質的區域經濟組織已超過40個,所包含及正在申請的國家達100 多個,其中多數為發展中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正在蓬勃興起,方興未艾。(剖析主流資金真實目的,發現最佳獲利機會!)

區域經濟一體化形式的出現,不但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影響深遠,而且對區域經濟發展更有著直接的意義。通過在更大范圍內建立統一市場,進行更為深刻的國際分工、更為廣泛的國際交換,達到在更廣范圍內的資源利用和優化配置,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區域經濟一體化典範的歐共體(歐盟)為例:歐共體在1992年底形成統一大市場,使12個成員國GDP平均提高4.5%,創造了180萬個新的就業機會,使商品價格下降6.1%,並改善了成員國內部的對內、對外經濟平衡。 而新增經濟福利值則更為可觀,由於取消貿易壁壘所取得的獲益相當於歐共體GNP的0.2%,由於取消影響生產的壁壘所取得的獲益達到歐共體GNP的2.2%,由於充分利用規模經濟取得的獲益達到GNP的1.6%。

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我國採取了積極的應對措施,一方面成功加入WTO,為我國創造了一個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贏得了參與制定世界經濟規則的權利;另一方面成為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重要成員,並成功舉辦了APEC上海會議;與俄羅斯、中亞一些獨聯體國家發起並成功地組建了上海合作組織;並正在與東盟十國構建東盟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區(10+1)等。但是,在目前國內地區市場分割嚴重、地區間產業結構嚴重趨同化、經濟發展不平衡、國內企業競爭力較弱等現實面前,我國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應當借鑒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經驗,在國內一些經濟發展水平相近的地區,加強域內經濟的聯系和合作,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從而推動地區經濟的協調發展,在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的同時,不斷縮小地區間的發展差異,提高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並且通過發展若干跨地區的經濟實體(大企業集團),來推動國內統一市場的建設,最終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些學者把此稱之為「地區經濟一體化」。盡管這種提法可以推敲,但其本意是促進商品和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區經濟,這是應該予以認真考慮的。我們認為,加快一些地區的經濟協調發展,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區域內經濟緊密聯系和合作的經濟區,是應對經濟全球化、國際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必然趨勢。

2.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增長狀況

統計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江蘇、浙江、上海三地共實現的生產總值約佔中國全國四分之一,增速分別達到了百分之十五點四、百分之十四點一和百分之十二點六,均高於全國百分之十點九的平均水平。

但同期上海、浙江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分別為百分之九點五和百分之十七點六,都大大低於全國百分之二十九點八的增幅,江蘇省的投資增長也比去年同期回落了二點七個百分點。

有關專家指出,當前中國國內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過分倚重投資增長,而固定資產投資增幅長時間高位運行,必將影響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長三角區域經濟發展將表現出以下趨勢性特徵:

一、經濟發展進入內需與外需的均衡增長階段。今年以來,雖然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趨緊、要素資源價格過高等不利因素的沖擊,長三角區域仍保持了較高的增長率,這主要得益於內需的拉動作用增強。以上海為例,1999~2005年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和凈流出對經濟增長的平均貢獻率分別為48.4%、44.2%和7.5%。長三角區域經濟增長的內在動力機制已經基本形成,並在尋求內需與外需的均衡增長。第一,投資穩步增長,投資效率進一步提高。以浙江為例,1990~2005年,其固定資產投資每增加1%,拉動經濟增長提高0.25個百分點。從邊際資本——產出效率來看,2000~2003年,投資效率呈現升高趨勢;2001~2005年,投資效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第二,消費需求趨旺,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1991年以來,上海市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達到90%左右,最終消費的貢獻率達到50%左右。浙江省消費需求每增加1%,經濟增長0.47個百分點,年均13%的增長中大約有6個百分點歸功於消費。第三,出口結構趨於優化,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隨著我國對內對外開放度的加大,長三角地區的出口規模不斷擴大,外需逐漸壯大,與內需均衡增長,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

二、產業結構進一步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持續優化。近年來,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發揮,在市場需求的牽引下,長三角地區逐漸推進產業的梯度轉移,努力實現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轉變。2001~2005年間,浙江省全員勞動生產效率從24666.44元/人提高到43337.28元/人,年均提高11,9%。今後一段時間,為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進一步優化,長三角地區正著手進一步推進產業的梯度轉移,投資科技含量高、污染低、耗能低、效率高的行業,為此,雙管齊下:第一,繼續「開放門戶」,向外延伸發展的觸角。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強競爭機制,加快優勝劣汰和資產重組的步伐。第二,降低生產成本、減少能耗、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發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的先進製造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中的比重。

三、區域發展趨於均衡,經濟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改革開放以來,長三角成為全國經濟增長的領先者,原因在於重視地區間資源要素的互動和產業的梯度轉移。為了促進蘇北地區的經濟加快發展,江蘇省一貫推行產業、財政、科技和勞動力的「四項轉移」。同時,在國家宏觀調控大背景下,蘇南地區鼓勵企業盡快把勞動密集型、資源加工型產業轉移到要素相對充足的蘇北。五年多來,省內外共向蘇北產業轉移500萬元以上的項目7947個,項目總投資額2431.4億元,實際引資額982.8億元。進入「十一五」時期,江蘇省仍繼續推動境內外產業和科技成果向蘇北轉移,加快蘇北地區工業化進程。如今,蘇北已進入了工業化、城市化、經濟國際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進入經濟起飛的關鍵時期。同時,這種產業和資源要素的轉移也為蘇南企業拓展了發展的新空間。未來時期,蘇北在蘇南地區的產業扶植下,將會更快更好地發展。區域經濟發展將更加協調,長三角的發展後勁也將進一步增強。

未來一個時期,長三角地區在投資、消費以及出口三大需求的共同驅動下,經濟仍將平穩快速增長。預計2007年,長三角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13%左右,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5萬億元以上,佔全國的1/4左右。

只有逐步把投資比重與速度降下來,才能給結構調整預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從而更好地推動經濟增長方式根本好轉。

據了解,今年以來,江、浙、滬三地正是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重點加大對集約化、高附加值產業的發展,因此大大降低了投資增幅。

而與此同時,消費和出口的增幅也在加大,數據顯示,江蘇、浙江、上海在今年上半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幅均超過了當地GDP的增速。

3.FDI對地區經濟增長的影響
長江三角洲地區近年來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其中外資發揮了重要作用.運用經濟計量模型,利用長江三角洲各個城市的有關經濟數據對長江三角洲FDI與GDP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長江三角洲的經濟增長與當地的外商直接投資有一定的關聯度.對長三角地區更好地吸收FDI,保持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4.改革開發後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
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再傳佳音,經過一年「盤整」之後,長三角又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績單」,經濟增長速度在2005年回落的基礎上實現了新提升,發展呈現出經濟增長加速,經濟結構趨優、經濟活力增強、經濟質量提高的特徵。
主要經濟指標在高基礎高增長的基礎上再次突破「新關口」: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80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500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超過80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6000億元,進出口總額超過2800億美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1900億元,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超過9000元。主要經濟指標增速(除投資外)均快於全國平均水平。經濟運行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經濟增長速度加快
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經濟呈現回暖發展態勢。初步統計,上半年長三角地區實現生產總值18267億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700多億元,16城市GDP平均增速達到15.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8個百分點,比2005年全年提高了1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柵陝了0.1個百分點,表明長三角地區經過2005年盤整後走出新的增長陽線。
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工業經濟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5719億元,同比增長22.8%,工業產銷銜接良好,上半年長三角地區規模以上工業產銷率為97.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個百分點,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等重點行業繼續保持強勁增勢,長三角作為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的優勢進一步顯現。
服務業增長加快,比重提升。上半年長三角地區最大的亮點無疑是第三產業的迅猛增長,服務業實現增加值7569億元,平均增速達到14.6%,增速比今年一季度提升了1.1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到41.4%,2005年提升了0.8個百分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成為長三角各地區發展的重點。
經濟增長動力強勁
投資保持適度增長。近兩年國家宏觀調控投資的效應充分顯現,長三角地區投資增長呈現持續平穩增長,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318億元,同比增長15.9%,比去年同期回落了2.4個百分點。與全國相比,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投資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3.9個百分點。從房地產投資來看,上半年長三角地區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1686億元,同比增長9.1%,增幅首次出現個位數增長。反映出長三角地區房地產投資從過熱走向平穩,長三角地區投資依靠房地產拉動增長的局面也得到改善。
市場消費穩中趨旺。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的升級和消費能力的進一步增強,消費品市場持續旺盛。上牛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46億元,同比增長14.8%,增速比2005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比今年一季度加快了0.3個百分點,汽車、住房、裝修裝潢等消費熱點成為拉動消費增長的重要因素。
對外貿易規模擴大。從上半年統計數據看,長三角地區對外貿易繼續呈現出口增長快於進口的特點,累計實現進出口總值2846億美元,同比增長22.9%,其中出口累計達到1605億美元,增長27.0%,進口1241億美元,同比增長17.9%。實現貿易順差364億美元。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長三角地區進出門總額、進口總額增速首次出現低於全國平均水平現象,其中進出口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0.5個百分點,進口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但出口增速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1.8個百分點。
利用外資平穩發展。上半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利用外資穩步發展,商務部確認的到位注冊外資158億美元,上半年全國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金額284億美元,長三角地區到位注冊外資佔全國的55%以上,反映出經過調整後的長三角仍是外資投向的重點。
經濟增長質量提高
財政收入增長穩定。上半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實現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19億元,同比增長12.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佔GDP的比重達到1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4個百分點。
工業效益總體較好。上半年長三角地區15城市(缺舟山)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利稅總額2687億元,增長18.8%,其中利潤1611億元,增長18.3%,增速比2005年提高了11.3個百分點,企業效益總體趨好。
居民收入增加較多。今年以來長三角地區居民收入呈現穩步增加態勢,16個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值達到9202元,比去年同期增加千餘元,增速均值達到13.5%,16個城市中除嘉興、湖州外,增速都達到兩位數,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收入增加的同時,支出也快速增加,,上半年長三角地區城市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均值達到5773元。
經濟增長環境有利
市場物價走勢溫和。今年上半年長三角地區16城市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均值為101.4,物價上漲1.4%,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5個百分點,比2005年回落了0.3個百分點,物價形勢趨於穩定,與全國平均水平(1.3%)基本持平。
金融信貸較快增長。6月末,長三角地區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到66434億元,比年初增加6865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49828億元,比年初增加5821億元。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達到26490億元,比年初增加2539億元。
在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緩、房地產業調整的前提下,長三角經濟反而保持了更高速的增長。長三角地區上半年這份漂亮的成績單背後,反映的是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經濟增長動力逐步由投資拉動轉向投資消費雙輪驅動。由此也可以看出長三角經濟繼續在新一輪增長周期高增長的平台上快速前行。

5.長江三角洲地區進一步發展經濟的對策
比較多 發個鏈接吧
http://www.iwee.org/research/ShowArticle.asp?ArticleID=557&Page=1

回答完畢`````

閱讀全文

與大立科技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外匯交易主要參與者 瀏覽:537
期貨交易軟體排行榜 瀏覽:59
微谷小鎮金融服務公司 瀏覽:283
中投公司持股中再集團 瀏覽:649
金融公司違規掛職 瀏覽:669
地方融資公司轉型產業 瀏覽:935
中鋁集團收購力拓 瀏覽:703
工商銀行個人網上銀行外匯市場比 瀏覽:30
銀行不是限制買外匯嗎怎麼炒外匯 瀏覽:312
獸葯疫苗上市公司 瀏覽:952
python自動交易 瀏覽:106
八毛多的股票 瀏覽:720
2015年2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 瀏覽:20
齊魯證券青島江西路電話 瀏覽:706
投資公司屬於第三方理財嗎 瀏覽:483
曉松奇談融資 瀏覽:949
怎樣知道奇瑞金融公司的電話 瀏覽:658
股票王誠遠 瀏覽:271
日常生活常見的費力杠桿 瀏覽:762
葛洲壩集團哪幾個公司比較好 瀏覽: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