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外匯儲備減少說明什麼
據介紹,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那麼,中國外匯儲備下降原因是什麼?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有哪些?
近日,央行公布11月我國外匯儲備數據,規模為3.05萬億美元,較10月底下降691億美元,降幅為2.2%。最近幾個月,中國外匯儲備一直都在降降降,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人民幣出現持續貶值,不少人都去把人民幣兌換為美元謀求升值。而近兩年中國外匯儲備出現大幅下降,兩年內下降了25%。
根據數據統計,中國的外儲從2000年開始「野蠻生長」,從1600多億美元攀升至2014年的近4萬億美元。其中,2014年6月最高,達39932.13億美元。
如今已經逼近3萬億美元。但即使是這樣,中國外儲規模仍然接近全球外儲30%,居全球首位,分別是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和第三位的沙烏地阿拉伯的2.6倍和5.7倍。
外匯儲備下降有三個原因
第一:和全球總體局勢有很大關系。由於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影響,美元走強非美貨幣集體大幅回落,人民幣也在影響范圍內。特殊性在於人民幣處於國際化的過渡階段,為了防止大幅下跌引起的恐慌性拋盤,所以央行必須要動用外儲去穩定人民幣匯率。
第二:和出口的貿易順差有關。由於受到全球消費疲軟的影響,出口創匯的能力有所下降,使得外匯儲備增加量在縮減。
第三:國家支持人民幣「走出去」政策,如「一帶一路」,使得我們對外投資的結算用人民幣而比較少用美金,美元儲備自然就會下降。
外匯儲備下降的影響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外儲下降是消化,是好事
2014年外儲將近4萬億美元時,大家討論的是外匯儲備「太多了」;現在將要臨界3萬億美元,是對過去擔憂的改變,這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因為人民幣貶值,所以恐慌性比較大,大家覺得負效應比較凸出。
如果從教科書的角度去看,一般一個國家能夠應付3-6個月進口的需要、償還外債的需要,那麼外儲就夠了。但現在的經濟規模和金融市場規模,都跟傳統教科書時代完全不一樣了。流動過剩的局面是歷史新變局。
但很難說破3萬億美元就是驚險的,很難界定。如果按目前的市場環境,破3萬億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直線下降的情況會被打破,在一定時間內會有所改變。2017年將繼續有增也有降,也會有新的情況出現。
㈡ 分析貨幣危機的形成原因
貨幣危機是金融危機的一種,是指對貨幣的沖擊導致該貨幣大幅度貶值或國際儲備大幅下降的情況,它既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成功沖擊(即導致該貨幣的大幅貶值),也包括對某種貨幣的未成功沖擊(即只導致該國國際儲備大幅下降而未導致該貨幣大幅貶值)。對於每個國家而言,貨幣危機的程度可以用外匯市場壓力指標來衡量,該指標是匯率(按直接標價法計算)月變動率與國際儲備月變動率相反數的加權平均數。當該指標超過其平均值的幅度達均方差的三倍時,就將其視為貨幣危機。
根據以往所發生的貨幣危機,經濟學界出現了幾種解釋危機的理論:
1、對應於80年代的拉美債務危機,產生了財政赤字導致貨幣危機的理論。其理論機理為:財政赤字的增加將促使通貨膨脹上升,進而造成出口品成本上升、貿易條件惡化、經常項目赤字增加。當國家外匯儲備減少到一定程度時,當局不能釘住匯率,同時,公眾也能看到即將到來的崩潰,實際貨幣余額需求降低,對中央銀行外匯儲備進行投機沖擊,從而引發外匯儲備的突然耗竭。
2、1992年的英鎊危機,產生了國內外經濟周期不一致導致的貨幣危機理論。該理論認為,國家間經濟增長周期的不一致所導致的一國貨幣政策與匯率政策的內在沖突,是貨幣危機的最根本原因。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當一國採取釘住匯率制時,中央銀行必須通過利率政策來保持幣值的穩定,但如果本國與所釘住貨幣國家的經濟周期不一致時,就會導致匯率與利率水平的矛盾,而當投機者注意到政府難以維持釘住匯率時,就會對該國貨幣發動攻勢。
3、國外游資的沖擊導致貨幣危機理論,可以解釋90年代中期墨西哥的貨幣金融危機。該理論認為,在實行資本項目自由兌換,但國內經濟運行不健全的國家,往往會吸引大量的短期外國資本,這些外國資本主要是些專事貨幣與證券市場投機的游資。真正從事產業活動的跨國公司直接投資非常稀少。由此產生的後果是不言自明的。
4、宏觀經濟政策失誤導致貨幣金融危機。1997年的東南亞貨幣金融危機,是由於宏觀經濟政策不當或體制僵化使宏觀經濟的某些環節出現了問題,進而導致匯市和股市暴跌引發的。根源在於東南亞各國僵化的匯率機制和脆弱的銀行體系。
二、避免貨幣危機的宏觀經濟政策選擇
貨幣危機固然與經濟周期密切相關,但貨幣危機並不是絕對不可避免的。其中,制定適當的匯率政策及其他宏觀經濟政策意義重大。
1、治理內部經濟環境,加強本外幣政策的協調配合。從根本上講,對外來投機資本沖擊的制動權在於實施正確的財政、貨幣及匯率政策,健全國內經濟本身,提高國內經濟的抵抗力。
貨幣政策要堅定,以防止貨幣進一步過分貶值。貨幣無休止地下滑,不僅會造成國內通貨膨脹的惡果,還會對借有外國貸款的國內金融機構和非金融企業的收支平衡造成巨大壓力。另外,還要著重解決金融部門存在的弱點,在許多情況下,虛弱但又可能生存的金融機構必須進行重建和再資本化,而那些無償還能力的需要關閉或被強者所兼並。
在外幣政策方面,要實行匯率目標區管理,增大匯率的彈性,以減少國際資本流動對國內經濟的沖擊。在浮動匯率成為各國貨幣制度主流的大環境下,與一種貨幣保持緊密聯系的匯率制度面臨一系列問題:本幣的強弱直接取決於被釘住國的經濟表現;在兩國經濟結構存在較大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的情況下,利率作為本國貨幣政策工具的功能明顯削弱;釘住匯率制要求本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必須將匯率穩定作為首要目標,對國內經濟的影響程度有所降低,甚至出現與本國國內經濟的要求背道而馳的現象。因此,嚴格的釘住匯率往往是以犧牲國內經濟穩定來謀求匯率穩定的,在決定匯率水平的最基本因素 國內經濟狀況不佳時,匯率會有貶值的趨勢,若不及時下調匯率,勢必讓投機者有機可乘,從而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後果。
2、資本帳戶乃至整個金融市場的開放不能操之過急。金融市場的國際化對市場所在國的經濟和整個世界的經濟,既有有利影響,又有不利影響。一方面,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運轉效率,促進了資本國際間的自由流動與合理配置,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信貸投資的發展;另一方面,削弱了主權國家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加深了各國間的矛盾和摩擦,便利了投機資本的流動,加劇了金融資產價格的過度流動和金融市場的動盪,因而增加了金融體系的脆弱性和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東南亞國家的實踐證明:資本帳戶過早開放,會使國內經濟極易遭受國際流動資本的沖擊。
㈢ 資本外逃為什麼會導致外匯儲備下降
這首先你得明白這個外匯儲備的組成。
這個外匯儲備,我們國家來說吧。我們國家是使用人民幣的。所以外資進入中國,得換人民幣,那麼外資的外匯就留在銀行裡面了。
當外資要離開中國時,他們鍀用手裡的人民幣換回外匯,所以當外資離開時,人家當然是投資獲利離開了。結果就變成國家的人民幣多了,外匯少了。
㈣ 外匯儲備的作用是什麼
外匯儲備的作用是: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提供信用保證、對各種突發事件所引起的緊急止付、外匯儲備還可用作宏觀調控的工具。
外匯儲備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功能:
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當國際收支出現暫時性逆差時,可以運用外匯儲備予以彌補,而不必採取影響整個宏觀經濟的財政貨幣政策來調節。若國際收支逆差具有長期性和根本性時,外匯儲備也可以起到一種緩沖作用,既可以為准備其它調節措施爭取時間,也可減輕其它政策給整個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使經濟發展得以平穩過渡。
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若市場在短期內波動而偏離政府所希望的水平,尤其是受到非穩定性投機時,政府就可買進和賣出外匯儲備來調節匯率,使其朝政府所希望的方向變化。如一國貨幣當局可在外匯市場上購買外匯來阻止匯率的過度上升,反之賣出外匯防止本幣匯率的過度下跌。
提供信用保證。外匯儲備可以作為一個國家向外借款和還本付息的重要保證。充足的外匯儲備表明一國具有良好的償債能力,在國際市場進行融資時,能夠較為容易的甚至以較低的成本取得各類貸款。外匯儲備是國際儲備的一部分,所以其調節國際收支、維護本國匯率穩定等方面功能與國際儲備是相同的。外匯儲備從形式方面看,主要包括短期國債、長期國債、企業債券、黃金、股本證券等以外匯計價的資產。
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所引起的緊急支付。經濟全球化大大增強了世界經濟體之間的聯系,同時也擴大了一國的經濟金融風險。在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四伏、市場動盪加劇的時代,擁有充足的外匯儲備可舒緩國際經濟金融危機對本國所產生的沖擊,有效應付各種緊急國際支付。此外,若一國經濟遭受地震、洪水、乾旱等自然災害的嚴重破壞、由於社會政治動盪而引起資本外逃等突發事件,充足的外匯儲備也可以通過進口物資等來應對各種風險和緊急突發事件,從而保障國內經濟的穩定運行。
外匯儲備還可用作宏觀調控的工具。根據國內經濟形勢對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當外部經濟發生較大的變化時,中央銀行可以通過選擇性的增加或減少外匯儲備數量,或者調整外匯儲備結構,從而在短期內維持利率和匯率穩定,保證本國貨幣政策的相對獨立,這樣央行就可以把握主動權,將外匯儲備作為宏觀經濟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促進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