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資管新規它對金融行業有哪些影響呢
資管新規全名《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於去年11月發布。簡單來說,宏觀層面關繫到國家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中觀層面關繫到百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微觀層面關繫到萬千家機構未來生存轉型之道,以及數量更為龐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終獎能拿多少。
有保險資管人士點評,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使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在同一起點上與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改善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
保險行業可以跳過銀行、直接賺取利差收益,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對信託行業,迎來剛性轉型期主動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桿、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託業難免經歷轉型的「陣痛」,但就長期來看,資管新規對行業發展是利好。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資管新規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監管環境下,信託轉型不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託業實際已經全面進入剛性轉型期,這意味著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今年註定會成為信託公司剛性轉型元年,任何沖規模、做通道的動作都可能是踩紅線的動作,靠通道業務為支撐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將成為過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26.25萬億,去通道、去杠桿背景下的信託業面臨著行業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挑戰。
② 保險的終極意義是服務和補償
傳統企業的營銷思路來源於工業邏輯,即價值產生於「交換」,企業生產產品(價值),將其成果傳遞給顧客。
而「服務戰略」則是將顧客納入價值體系,認為價值並不是產品本身,而是顧客在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與商戶一起創造出來的。
在經濟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感受到服務的價值,在金融行業內,保險會越來越重視理賠服務。
一直以來,保險行業都專注於打造極致服務。龐大的客戶基礎已經奠定,而如何把這些客戶始終留在承保系統之內,是一個貫穿始終的問題,承保理賠服務則是突破口。
產品可以同質化,但服務卻很難同質化。每家公司對於服務的理解不同,但普遍認為,過去那種「一錘子買賣」的銷售方式已逐漸終結,產品銷售成為長線生意,維系這種長線關系的就是服務。
保險的服務就要洞悉到了客戶內心需求的變化,推行「為客戶尋找理賠理由」的服務理念,提供有溫度的保險,讓理賠成為保險公司的主動服務行為。
對於客戶來說,購買保險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出險—理賠,而是防患於未然,而一旦出險,心情必然跌至谷底,如若此時再遇到理賠障礙,無異於雪上加霜,而一次主動賠付、一個電話、一句問候、一次探望,對於客戶來說,都是觸動內心最深層次的溫暖感知。
打造有溫度的金融,像人保財險和平安財險及其他公司所遵循的方向。人保財險提出做有溫度的人民保險。在這個越來越重視 情感 交流的「心」時代,許多客戶上門消費不再只是為了某樣商品、產品,而是想在消費的過程中、或消費之後的服務中尋求讓人產生感動的慰藉。
從終點到起點 ,在「主動為客戶尋找理賠理由」的服務理念下,需要憑借金融 科技 的力量,不斷升級著理賠的質效。
理賠服務承諾「標准案件、資料齊全、三日賠付」,對於符合保險責任的非調查標准案件,承諾在三日內結案。超過99.7%的標准案件實現三日內賠付,這是為客戶帶來良好的理賠體驗過程,也是提高保險服務的關鍵措施。
通過將標准案件賠付日期又縮短至兩天,並推出「足不出戶,上門理賠」服務新模式,讓客服正真享受到保險的終極服務。
在重大的案件中,需要做到「重疾先賠」「特案預賠」服務,客戶在住院期間即可獲得重大疾病快速理賠,不僅有效緩解了巨額醫療費用給客戶帶來的經濟壓力,而且使醫院能夠把握最佳治療時機,避免因費用短缺而耽誤治療。
互聯網,移動手機端線上理賠,申請理賠客戶用手機拍照上傳理賠資料,足不出戶即可申請理賠。手機智能理賠使平均每個案件所需單證由11張減為2張,極大地降低了成本,節約了資源。
極致服務「閃賠」,30分鍾內給付理賠款,為客戶提供了「材料極簡、時效極快」的理賠新體驗。這些都是我們行業需要極力去做的。
壽險公司重磅推出「智能預賠」,通過構建理賠客戶畫像及大數據模型,綜合分析客戶疾病、保單等情況,預測賠付金額,將理賠環節前置到住院治療中,實現理賠金的提前給付,有效緩解了客戶就醫經濟壓力,讓客戶更加安心、踏實地治療。推出「重大疾病理賠擇優方案」,對於使用2007版標準定義的老產品,客戶可以擇優選擇2007/2020標準定義中該疾病所對應的疾病定義作為賠付依據,真正實現客戶利益最大化。
對於客戶來說,理賠可能是一張保單的終點,但對於保險公司來說,理賠卻是服務的核心體現,只有將「極致服務」貫徹始終,尤其是解決了客戶的後顧無憂,讓客戶感受到來自金融服務中最真心實意的溫暖,客戶才會選擇始終相信保險公司,跟隨保險公司,從而升華成為保險公司的夥伴。
科技 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 ,溫暖不僅體現在理賠環節,從保險銷售的那一刻起,溫暖就已經相伴而行。
近年來,為解決保險客戶詢醫難、掛號難、住院難、康復難等痛點問題,保險行業積極 探索 「產品+服務」模式,聯合 健康 互聯網、智慧城市為客戶提供體系化的 健康 醫療服務,帶來全周期、伴隨式、有溫度的服務體驗,打造 健康 管理服務閉環,實現全面溫暖守護。
目前,平安人壽正從「產品、渠道、數據化經營」三個方面推動全面改革轉型, 依託「產品+」策略,構建「壽險+ 健康 、醫療、慢病、重疾、養老」的服務生態圈,滿足客戶全方位、多場景的生活需求。
這些需求,往往是保險客戶群在日常生活中所面臨的難題,保險公司的「多走一步」,對於客戶來說,就是「多一分」的溫暖,衍生出「多一份」的認可與忠誠。
通過伴隨式的暖心服務體驗,賦予產品新的保險溫度;藉助高頻服務增進與客戶的交流,培養新的銷售理念,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
在這個獲取客戶難,服務客戶更難的時代,用溫暖打動客戶、留住客戶的機構,最終才會在泛資管時代脫穎而出。
當然,服務不僅是態度,更是持續的創新與付出。
為了提升服務質量和精準度、降低服務成本,平安通過金融 科技 的加持,將數字化與 科技 力量轉化為服務力量,以平安人壽為例,其藉助領先 科技 推出了「智能閃賠」「智能預賠」「智慧客服」等一系列讓客戶安享舒心的高品質服務。
要利用 科技 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未來,持續立足客戶需求進行產品設計和服務創新,讓保險不僅僅局限於經濟賠付,更能圍繞客戶的 健康 周期,為客戶 健康 風險提供定製的解決方案,打造更有溫度的保險,為客戶美好生活保駕護航。
看看這個吧。
股指期貨保證金提高了,手續費漲了,股指期貨悲壯自殘讓人驚呆,怎麼辦呢?現在管理層又在強關配資埠,國內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散戶已經被擋在顧指期貨門外!
9月2日發布公告,宣布再出四項措施抑制股指期貨過度投機,其中包括單個產品、單日開倉交易量超過10手的構成「日內開倉交易量較大」的異常交易行為;非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40%,套期保值持倉交易保證金標准提高至20%;日內平今手續費提高至按平倉成交金額的萬分之二十三;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
這種震撼到底到了怎樣的程度?
盡管此前已三番兩次出招,但勝利日小長假前夕放出這則消息,還是讓整個市場為之震驚。市場人士紛紛表示「股指期貨已經沒有交易價值」、「股指期貨功能基本消失」,諸多文章以「紀念股指期貨」為話題進行回顧。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正是近期專家、學者、股民對期指持續不斷的輿論轟炸,逼出了監管層的「自殘」行為。那麼這幾項措施到底有多嚴重,讓人震撼到什麼程度呢?基金君這里先略作分析:
首先,「10手」限制,每天你不管開多單還是空單,開滿10手之後就算違規。8月25日第一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600手」;8月28日第二次出手的時候,這個數字是「100手」,由此可見力度大到難以想像。一個股民每天買上10手股票也是常事,何況期貨市場。此招讓程序化、高頻交易基本告別股指期貨。對於規模稍大的機構來說,除了做套保不受限,10手限制使其在期指上的交易也基本上失去意義了。
其次,40%保證金,在世界期貨歷史上都極為罕見。按照滬深300股指期貨2965點的收盤價和40%保證金計算,一手保證金在36萬左右,此前正常時期保證金是10%。原來可以做4手的錢,現在只能做1手,資金成本上升了4倍。那些剛湊夠50萬開戶門檻的投資者,現在入場只夠做上1手。另外,套期保值保證金提至20%,機構套保成本也大為提高。
第三,當日平今倉萬分之二十三的手續費。「當日平今」即為俗稱的「T+0」,粗略估算,「T+0」一次手續費為2000多塊!即便是只做一手的投資者,對於如此恐-怖的手續費恐怕也已望而卻步。而8月26日之前的手續費是萬分之0.23,8月26日之後的手續費是萬分之1.15,萬分之二十三的力度大家可以體會吧。滬深300股指期貨一個點是300塊,投資者必須做對8個指數點,「T+0」才有賺錢的意義,如此一來,日內交易急劇下降幾乎不可避免。
第四,如果有人想通過多開幾個賬戶規避,那麼「加強股指期貨市場長期未交易賬戶管理」也將堵上這個漏洞。
綜上所述,想必讀者都已看出,哪怕您僅是個剛夠格的投資者,都已經覺得期指「沒法做」了。下周一開市後的期指,應該再也不用為「抑制投機」而擔憂了。從這個意義上說,在今年做到全球第一的中國股指期貨,其實已經「廢了」。接下去最大的可能,是期指逐漸成為只有零星成交的小品種。
從理性上看,世界上任何一個交易所,都做不出如此堪稱不可思議的「自殘」舉動。那麼,究竟是怎樣的壓力迫使這個世界第一品種走到如此境地呢?
針對期指的慘烈「輿論戰」
6月15日以來的大跌成為了期指命運的轉折點。2010年4月16日期指上市後,滬深300股指期貨經過5年的發展,基本做到了日成交量100-200萬手,日持倉量20萬手左右的大品種,用來衡量期指成熟度的成交持倉比也在5比1左右,已經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然而股災的發生,引來了鋪天蓋地對於期指的指責,其中以劉姝威、葉檀、易憲容等非業內專家的聲音最為響亮。當然,也不乏巴曙松等學者的反擊,這其中尤以巴曙松的《股指期貨,該責難還是該大力發展》為代表,論證了「股指期貨市場始終自身多空平衡,沒有給股市施加壓力,反而承接了股市拋壓。據統計,2015年6月15日至7月31日,股指期貨日均吸收的凈賣壓約為25.8萬手,合約面值近3,600億元,這相當於減輕了現貨市場3,600億元的拋壓。」但這一研究公布後,依然遭致了網友們的猛攻。
也就是從6月底開始,由於融券通道關閉、個股大量停牌,期指相對於現貨的「貼水」大幅增加,市場指責期指帶動下跌的聲浪逐漸增大。於是,期指「限制開空」等消息不斷傳出,外界也將此視為監管層應對輿論壓力的動作。然後正是這些非常規的措施,引發了一些參與期指的長線、穩定資金流出,持倉量大幅減少,導致了期指成交持倉比的惡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又為外界指責期指「過度投機」提供了佐證。而管控措施的進一步出台,又導致期指流動性的進一步消失,導致期指貼水進一步加大,貼水擴大又進一步加劇了非專業的人士的怒火,將之又視為期指「帶動下跌」的證據。由此,期指市場陷入了百口莫辯的惡性循環,直至最後用異常慘烈的方式「自廢武功」以求自保。
不論這場巨大的論戰中誰對誰錯,這一情景都將載入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史冊。同樣的事件,曾經在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中都發生過,並且都成為了後世研究的經典。
先看當年的第二大經濟體日本。1990年日本股市崩盤後,輿論紛紛譴責股指期貨是下跌元兇,甚至有些學者專門出書論證股指期貨導致股市下跌。在此壓力下,日本對股指期貨實行了提高保證金、征稅、增手續費等系列手段,「廢掉」了股指期貨。不過隨著日本股市步入長達20多年的熊市,後來的人們也逐漸看到了是泡沫破滅造成了股災,對於期指的爭議在1995年以後就逐漸褪去,但日本期指的市場已經被新加坡占據了較大份額。
而美國則是在1987年爆發的「八七股災」之後,迸發出了對於股指期貨的強烈質疑,以至於美國財政部長布雷迪出了《布雷迪報告》進行譴責,美國調查機構以卧-底形式進入期貨公司調查。隨著調查深入,以及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國會作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莫頓米勒的獨立調查完成,美國股指期貨並未像日本那樣遭受抑制,反而加快了發展步伐。
從歷史經驗看,各國股指期貨發展,都經歷了較大的磨難。中國期指市場能否躲過此劫,是像日本期指一蹶不振,還是像美國期指涅槃重生,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沒了股指期貨,我們將失去什麼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股指期貨的最大作用,是投資者可以拿來做套期保值。
如果一個投資者看好格力電器(17.85 -1.87%,咨詢),想要長期持有獲取分紅收益,同時又不想在大盤下跌中被迫止損拋售,他就可以做相應的股指期貨空單,相當於給持股買了一份「保險」,這就是套期保值。對他來說,大盤下跌風險就被轉移到了期指多頭身上。很明顯,運用期指套期保值的人,其實本質也是多頭,而且其目的就是為了不賣掉股票。如果是一家機構運用期指做套期保值,那麼也會有利於其長期持股,減少其在股災中的拋壓。這也是前述巴曙松研究的理論基礎。
那麼,在期指實質上「自殘」以後,會出現哪些可能的後果呢?
首先,失去了套期保值這把「保護傘」的機構投資者,其行為將徹底回歸散戶化,財富管理能力將大幅下降。在股市中與散戶完全一樣追漲殺跌,接下去的市場波動可能會進一步加大。而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國對沖基金行業,也將因為失去工具而大幅萎縮。不少基金專戶、券商資管、理財產品的策略可能將不得不終止。從此絕對收益是路人。
滬上一家私募基金在6月中上旬對市場做出了准確的判斷,大幅度降低倉位,只留下了極為看好的部分優質個股並進行了期指套保。由於准確的操作,該基金逃過了6月最初的暴跌。但是隨後由於股指期貨一再「限空」,該機構不得不在暴跌中大量拋售股票,引發了基金凈值的大幅回撤也在事實上形成了對市場的拋壓。而就整個市場而言,面臨這樣局面的私募又何止一家。
因此有業內人士感嘆,失去了股指期貨,整個財富管理行業都將倒退十年,回到完全「靠天吃飯」的時代。
其次,一個失去了「做空機制」的市場,可能會變得更加情緒化。從成熟市場來看,有做空機制,市場的意見能夠得以更好的博弈,價格也會更快更高效地趨於真實。這種真實有時可能也是以泡沫提前一步被刺破為代價,對於情緒高漲的大眾來說,也許難以接受。但是在滅掉期指這個「不配合者」之後,市場會不會迎來更為波瀾壯闊的大漲和大跌,會不會恢復到從前從998點暴漲到6124點再暴跌回1664點的那種巨幅波動的市場環境?
而第三點,也是非常現實的一點是,期指是沒有國界的。中國股指期貨消滅了,新加坡、美國的涉中國期指可能會迅速發展壯大。對應國內市場的新加坡A50股指期貨,已成為國內股指期貨的首要替代標的。近期伴隨著國內股指期貨的「不斷自殘」,新加坡的股指期貨倒是不斷加強宣傳,吸引內資出海交易。該做期指的繼續做期指,只不過監管會變得更難了。只是,普通基民可能很難再有渠道分享這一「跨國」避險工具了。
股指期貨簡介
一、股指期貨的基本概念
期貨是與現貨相對應的,是一種由交易所統一制定的、在將來某一特定的時間和地點交割一定數量產品或金融資產的標准化合約。期貨包括商品期貨和金融期貨,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的重要品種之一。
股指期貨是股票價格指數期貨的簡稱,是指以股票價格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雙方約定在未來的某個特定日期,可以按照事先確定的股價指數的大小,進行標的指數的買賣,到期後通過現金結算差價來進行交割。比如滬深300股指期貨,就是以滬深300指數為標的進行指數交易的期貨品種。投資者根據自己對股市的走向預期,報出不同的價格指數進行交易,如果認為指數會漲,便買進股指期貨,反之則賣出。
二、股指期貨的基本作用
股指期貨主要發揮風險規避、分散和轉移作用。這是通過套期保值來實現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在股票市場和股指期貨市場兩個市場反向操作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有利於幫助投資者規避股票現貨市場的價格風險。
對整個市場而言,股指期貨有利於化解股票市場的系統性風險,即發生系統性風險時,各種股票的市場價格會朝著同一方向變動,單憑股票市場的分散投資顯然無法規避價格整體變動的風險。股指期貨具有賣空機制,擔心股票市場會下跌的投資者可以通過賣出股指期貨合約來減輕集體性拋售對股票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有效對沖股票市場整體下跌的系統性價格風險。
另外,股指期貨由於採用保證金交易制度,交易成本很低,因此被機構投資者廣泛用來作為一種提高資金配置效率的手段。機構可以利用很少的資金買入股指期貨,從而可以獲得股市上漲的平均收益,提高資金總體的配置效率。
三、股指期貨的基本制度
(一)保證金制度
期貨合約的買賣不需要付合約價值的全部金額,只要交納合約價值的一定比例,作為履約的保證。這一制度確保了期貨市場的高度流動性,可以在化解風險方面提供更高的效率。2010年4月17日滬深300股指期貨上市時,將保證金標準定為18%。考慮市場實際需求,經過幾次調整,2014年9月1日起,保證金標准再次下調為10%,且設立最低保證金標准為8%,2015年4月新上市的上證50和中證500股指期貨同樣採用了這一標准。
(二)漲跌停板制度
對股指期貨產品實行漲跌停板制度,上證50、中證500和滬深300股指期貨合約的漲跌停板幅度均為上一交易日各股指期貨結算價的±10%。我國股票現貨市場目前設置了每日±10%的漲跌停板,因此各股指期貨產品均設置了與現貨市場相同的±10%的漲跌停板幅度。
(三)持倉限額制度
持倉限額是指交易所規定會員或者客戶對某一合約單邊持倉的最大數量,通過設置持倉限額制度,交易所可以分散單個合約的持倉集中度,防範某些客戶利用持倉優勢操縱市場價格。
(四)大戶報告制度
根據多個股指期貨產品的情況,對大戶報告制度進行了適當的調整,通過採用分產品、多產品合並等不同形式的報告標准,細化報告要求,及時了解投資者在所有股指期貨產品總體持倉的情況,做好風險的預研預判,切實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發生。
(五)強行平倉制度
強行平倉制度是交易所在監測到會員或客戶已經發生風險時採取的措施,強行平去會員、客戶持有的股指期貨頭寸,以避免因市場波動而導致風險進一步擴大,防範出現股指期貨嚴重違約事件,將不穩定因素消滅在初始階段。
(六)強制減倉制度
強制減倉是當市場出現重大風險,如連續兩個及兩個以上交易日的同方向漲跌停等情況時,為迅速、有效化解市場風險,防止會員大量違約而採取的措施。
四、股指期貨的發展歷史
從國際成熟資本市場發展歷程來看,股指期貨是金融期貨中歷史最短、發展最快的品種之一。1982年全球首個股指期貨在美國上市。經過30多年的發展,股指期貨成為國際上成熟的金融期貨產品,全球已有股指期貨產品400多個,這已經成為現代資本市場結構的基本特徵。各個國家都將發展金融期貨等金融衍生品市場,作為國家金融戰略來考慮,通過佔領金融領域的「制高點」,維護本國金融安全。
我國在2010年4月16日上市了滬深300股指期貨,在2015年4月16日上市了上證50、中證500股指期貨。
五、中國為何需要股指期貨
(一)加強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股票市場內在穩定機制,抑制單邊市場。在一個缺乏對沖工具的市場,投資者只能通過單邊做多才能盈利,市場無法在多空雙方的平等博弈中實現平衡制約。股指期貨提供的雙向交易和風險對沖機制,有助於平抑股市頻繁、大幅波動,是市場基礎制度和基礎設施建設之必需。
(二)提供避險保值工具,抑制財富劇烈波動,有效保護各類投資者利益。股指期貨具有流動性好、交易便捷和沖擊成本低的特點,面對市場風險,投資者能夠靈活運用避險策略,採取套期保值操作。推出股指期貨,提供市場避險工具,成為保護投資者利益最好的制度性措施。
(三)推動長線資金入市,積極推動機構投資者發展。有了股指期貨這一避險工具,機構投資者採取套期保值操作,穩定經營業績,從而吸引更多長線資金進入。
(四)倡導理性投資、長期投資理念,培育先進市場文化。通過股指期貨進行避險,有助於改變市場上的過度投機氛圍,改變熱衷炒作題材股、重組股的習慣,營造避險文化,讓投資者深刻領會到「上漲也有風險、下跌也是機會」,形成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理念,培育股市先進文化。股指期貨保證金提高了,手續費漲了,股指期貨悲壯自殘讓人驚呆,怎麼辦呢?現在管理層又在強關配資埠,國內股指期貨已經名存實亡!散戶已經被擋在顧指期貨門外!
④ 什麼是泛資產管理
泛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基金及其他金融產品,並收取費用的行為。
泛資產管理是指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是金融機構代理客戶資產在金融市場進行投資,為客戶獲取投資收益。
資產管理的另一種方式是作為資產的管理者將託管者的財產進行資產管理,主要投資於實業,包含但不限於生產型企業。此項管理風險較小,收益較資本市場低,投資門檻較低。
結構化數據
1、從服務台、金融計劃、系統管理等多個來源聚合數據,提供有關資產背景和責任的單一視圖。
2、按部門或成本中心組織數據,以用於研究與規劃。
3、維護每項資產的服務歷史記錄,有助於收集一段時間內的成本和維護數據。
4、同時執行自動化工作流程與資產變更,以保持相關工具和資料庫的新鮮度並將重要變更告知利害干係人。
簡化工作流程
1、支持直接從存儲庫獲取最新數據的資產請求,以確保基於事實的決策的制定與審批。
2、根據用戶的角色和許可權范圍控制每位用戶界面中的信息,以確保數據安全並最大限度地減少意外變更。
3、將硬體、軟體、許可證、發現和許可權數據聯系在一起,這樣,可根據真正合規性管理的發現來協調軟體許可權。
4、訪問跟蹤所有狀態變更、操作、時間、人員和日期的完整審核歷史記錄,以實現責任管理並為資產和變更審 核提供支持。
⑤ 基金子公司是什麼
基金公司是什麼性質?
是一個企業 凈值低基金公司只會賺得緩早橋錢少 而不會虧算 因為基金公司每天都回扣去總資產一部分的管理費 雖然管理費只有1.75%/年 但是根據基金規模(每個至少100億) 是相當可觀的收入
什麼是基金子公擾猛司資管產品
2012年10月29日,證監會公布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這一規定被業界認為中國理財市場進入了泛資管時代。該規定的核心在於證監會允許公募基金公司,通過設立基金子公司的形式,經營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包括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及其他財產權利。如果說的簡單一點,以往被信託所壟斷的很多業務,例如房地產融資、 *** 基礎設施建設容易、工商企業融資等等類型,都可以由基金子公司通過發行資產管理計劃來實現融資需求。而以往這類型,基本是由信託和銀行全權負責,由銀監會統一監管,在此文發布後,證監會監管下的基金公司也可以進行。
什麼是 基金專項子公司
基金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設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經營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基金銷售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公司都做什麼?
基金公司可以看成是一個有著鉅額財產的專業的股票操盤手或者是操作者,他們也是買賣股票等東西來賺錢的,然後無論盈虧都與你分享,但人家的管理費及託管費是盈虧都要搐取的,意思是只要你的錢還在基金公司,他們每天都會收錢的,坐享其成。
請問基金專戶,基金子公司,資管,信託有什麼區別?是不是並列的?
基金專戶:
基金專戶理財是指基金管理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商業銀行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證券投資的一種活動。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專戶理財類的運作方式似於私募基金,乃針對公募基金而言。
分為一對一專戶和一對多兩種。即每一個管理人員對應一個客戶,或一個管理人員對應多個客戶。
資管:資管產品,是獲得監管機構批準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
資管產品
資管產品
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准化金融產品。
與信託產品相比,資管產品的區別主要是:
(1)本質相同,只是通道不同,即發行主體不同:一個是信託公司,一個是資產管理公司,系公募基金公司的子公司,目前全國有68家有這樣的資格發行(截止2013年);
(2)監管不同:信託是銀監會監管,資管計劃是證監會監管;
(3)報備次數不同:信託報備銀監會1次,募集滿即可成立;資管計劃要報備2次,募集開始時報備1次,募集滿
資管產品
資管產品
後驗資報備1次,驗資2天後成立;
(4)小額數量不同:信託300萬以下小額50個,資管計劃小額可以有200個。
與其他理財產品相比,資管項目具有以下優勢:
(1)收益方面:[3]資管業務是去年下半年才開始放開的業務,目前正是需要大力拓展市場的時候,為了提高競爭力,資管公司對融資方收費會盡量稍低,給到客戶的收益盡量稍高,例如同類型的產品一般資管產品會比信託高0.5%/年左右。
(2) 安全度方面:目前做這類項目的都是資產管理公司挖的信託經理及本公司具有多年金融行業風控的人員,行業經驗深厚,一般情況下,安全度高的產品能給到的融資成本隨市場變化越來越低,也偏向於給資管公司做融資,目前這32家資管公司都是做第一波項目,選項目時的要求會比較謹慎,對項目的資質要求比較高,因此對於想配置性睜升價比高的固定收益項目客戶來說也不失為一個選擇的方向。
泛資管中,信託,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有什麼區別
在泛資管業務中,信託,券商,基金子公司都相當於一個橋梁作用,嫁接了資產端和資金端。
信託公司存在歷史較長,歷經幾次大規模整頓,自從08年金融危機開始信託業爆發式增長,充當了影子銀行的主力。信託業務廣泛,結構靈活,這幾年的發展讓信託實力也大為增強。
券商資管業務也經歷過一段混亂,出事之後是受嚴格管制的,多數與二級市場或質押股票類項目較多,實業資產包的項目現在很難通過券商內控審核。
基金子公司是近幾年新批的牌照,業務多數與信託看齊,但由於成立時間不長,多數實力有限,資源也有限,項目端資質都比較差,目前規模也不大。
什麼是資產管理公司,和基金公司有什麼區別
資產管理顧名思義就是 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由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基金公司就是發放產品募集資金的,不過 金融投資類公司一般都是可以通用的
基金公司是什麼概念 是怎麼運作的
很多網友常常提問基金是怎麼回事,好象基金是個很復雜難懂的東西,又說推薦去讀的基金知識文章看不懂。因此我常想如何讓這些朋友在最短的時間內理解基金是什麼,為大家展示一下這些並不神秘的基金,於是萌生想法,試著盡可能用通俗的語言解釋下什麼是基金,希望對這些朋友盡快了解基金有所幫助。 假設您有一筆錢想投資債券、股票啦這類證券進行增值,但自己又一無精力二無專業知識,三呢錢也不算多,就想到與其他10個人合夥出資,雇一個投資高手(理論上比我還高點的),操作大家合出的資產進行投資增值。但這裡面,如果10多個投資人都與投資高手隨時交涉,那事還不亂套,於是就推舉其中一個最懂行的牽頭辦這事。定期從大夥合出的資產中按一定比例提成給他,由他代為付給高手勞務費報酬,當然,他自己牽頭出力張羅大大小小的事,包括挨家跑腿,有關風險的事向高手隨時提醒著點,定期向大夥公布投資盈虧情況等等,不可白忙,提成中的錢也有他的勞務費。上面這些事就叫作合夥投資。 將這種合夥投資的模式放大100倍、1000倍,就是基金。 這種民間私下合夥投資的活動如果在出資人間建立了完備的契約合同,就是私募基金(在我國還未得到國家金融行業監管有關法規的認可)。 如果這種合夥投資的活動經過國家證券行業管理部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審批,允許這項活動的牽頭操作人向社會公開募集吸收投資者加入合夥出資,這就是發行公募基金,也就是大家現在常見的基金。 基金管理公司是什麼角色?基金管理公司就是這種合夥投資的牽頭操作人,不過它是個公司法人,資格要經過中國證監會審批的。基金公司與其他基金投資者一樣也是合夥出資人之一,另一方面由於它牽頭操作,要從大家合夥出的資產中按一定的比例每年提取勞務費(稱基金管理費),替投資者代雇代管理負責操盤的投資高手(就是基金經理),還有幫高手收集信息搞研究打下手的人,定期公布基金的資產和收益情況。當然基金公司這些活動是證監會批準的。 為了大家合夥出的資產的安全,不被基金公司這個牽頭操作人偷著挪用,中國證監會規定,基金的資產不能放在基金公司手裡,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只管交易操作,不能碰錢,記帳管錢的事要找一個擅長此事又信用高的人負責,這個角色當然非銀行莫屬。於是這些出資(就是基金資產)就放在銀行,而建成一個專門帳戶,由銀行管帳記帳,稱為基金託管。當然銀行的勞務費(稱基金託管費)也得從大家合夥的資產中按比例抽一點按年支付。所以,基金資產相對來說只有因那些高手操作不好而被虧損的風險,基本沒有被偷挪走的風險。從法律角度說,即使基金管理公司倒閉甚至託管銀行出事了,向它們追債的人都無權碰大家基金專戶的資產,因此基金資產的安全是很有保障的。 如果這種公募基金在規定的一段時間內募集投資者結束後宣告成立(國家規定至少要達到1000個投資人和2億元規模才能成立),就停止不再吸收其他的投資者了,並約定大夥誰也不能中途撤資退出,但以後到某年某月為止我們大家就算帳散夥分包袱,中途你想變現,只能自己找其他人賣出去,這就是封閉式基金。 如果這種公募基金在宣告成立後,仍然歡迎其他投資者隨時出資入伙,同時也允許大家隨時部分或全部地撤出自己的資金和應得的收益,這就是開放式基金。 不管是封閉式基金還是開放式基金,如果為了方便大家買賣轉讓,就找到交易所(證券市場)這個場所將基金掛牌出來,按市場價在投資者間自由交易,就是上市的基金。 現在我們再來讀下面的基金的概念,就不太暈頭了吧。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投資於證券的 *** 投資理財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託管人託管(一般是信譽卓著的......
直接投資子公司是什麼意思
所謂直投子公司一般特製券商的直投子公司,成立直投子公司是券商通過進入實業投資領域的一種方式。
目前國內一些券商在從事投行業務中,經常發現具有投資增長潛力的非上市公司。但苦於不允許用自有資金投資,便找來關聯機構投資,或乾脆以個人名義組建管理公司投資這些極有潛力的公司。
券商開展直投業務主要有兩種模式選擇,一種是在券商內部成立相關機構,以專項理財計劃的形式募集資金;另一種是由證券公司成立單獨投資公司或產業投資基金管理公司。
在直投業務模式上,國外券商大都採取設立獨立子公司的形式,以便於有效隔離風險,取信投資人。而投行內部成立相關機構、運作事業部模式也有成功的例子,如高盛商人銀行部負責直接投資於世界范圍內的企業,資金來源為高盛自有資本、高盛員工的資本以及外部籌資。而在我國券商設立子公司用於開展直投業務也有成功的先例,如從中金公司分離出來的鼎暉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自2002年8月獨立後,聯手摩根士丹利、英聯、高盛等境外私人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了包括蒙牛、李寧、南孚、永樂家電、分眾傳媒、雙匯等公司,成為本土直 *** 司中的佼佼者。
券商通過直投對非公開發行公司的股權進行投資,投資收益通過以後企業的上市或購並時出售股權兌現。目前,監管部門將國內證券公司"直投"業務范圍限定為Pre-IPO,即對擬上市公司的投資並初步設定了"投資期限不超過3年"等規則。目前,券商僅能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直接投資業務,自有資金的上限是證券公司凈資本的15%。 券商直投業務是改變券商單一贏利模式的重要創新類業務。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證券業發展報告(2013)》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年底,共有約45家證券公司已注冊成立直投子公司。直 *** 司及管理直投基金總規模為3853660萬元,收入為198223萬元。其中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廣發證券3家證券公司直投業務位居前三甲並遙遙領先,已投項目成功退出(或上市)數量多於10家,並擁有數十個儲備項目。其中成立於2007年10月的中信證券全資子公司金石投資管理資金規模為52億元,國信弘盛、廣發信德管理資金規模分別為10億元、20億元。
目前主要的基金子公司都有哪些?
1、財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2、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3、長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4、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5、長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6、安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7、寶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⑥ 什麼是基金子公司
基金子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設立,由基金管理公司控股,經營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基金銷售以及中國證監會許可的其他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
通俗地講基金子公司就是基金公司的分公司,或者是下屬分支機構。
(6)泛資管時代期貨擴展閱讀
基金公司:
基金公司依《公司法》成立。根據我國《公司法》第二條、第三條的規定,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設立的、採用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形式的企業法人。
在設立原則上,我國《公司法》第六條規定,符合設立條件的,由公司登記機關分別登記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第九十三條規定,以募集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還應當向公司登記機關報送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核准文件。
規范基金公司經營運作的相關法規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為核心。
《中華人民共和國信託法》、《私募證券投資基金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和其他相關行政法規為配套的完善的基金監管法規。
⑦ 券商資管是什麼
問題一:券商資管業務是什麼? 券商指證券公司
資管業務指資產管理業務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的行為。
問題二:券商的資管部與投行部的區別,分別是做什麼的? 資產管理就是類似私募基金,集中客戶的錢幫人理財的。投行就是把一家公司推薦上市(當然也有兼並重組再融資之類)。
問題三:什麼是券商資管產品? 券商資管業務指的就是券商開展幫人管錢的業務,這個業務在券商中屬於單獨的一個部門來運作。
具體的業務就太多了,創建一個資管產品投資股票、投資債券、組合投資、投資衍生品等等。只要是券商用客戶的錢來做投資都屬於券商資管的范疇。
券商做這個事情其實就和銀行一樣,他們有高端客戶的資源,自己做總比只能幫別人介紹、和別人組建子公司的方式強。
問題四:券商資管業務主要有哪些 資管業務指資產管理業務
資產管理業務是指證券公司作為資產管理人,根據資產管理合同約定的方式、條件、要求及限制,對客戶資產進行經營運作,為客戶提供證券及其它金融產品的投資管理服務的行為。
具體分為:
定向資產管理(證券公司與單一客戶簽訂定向資產管理合同)
*** 資產管理(證券公司 *** 客戶的資產進行管困擾理)
專項資產管理業務(證券公司為客戶辦理特定目的的專項資產管理業務)
而券商的 *** 理財產品又具體分為:
大 *** :規模大,一般在5-10億,由基金經理負責運作。認購起點是5-10萬
小 *** :規模小,一般幾千萬就可運作,但認購起點一般在100萬以上
需要注意的是,大 *** 已經被證監會叫停了,今年3月21日證監會下發《關於加強證券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監管的通知》,指出投資者超過200人的 *** 資產管理計劃,被定性為公募基金,適用公募基金的管理規定。
因此2013年6月1日以後,證券公司不再發起設立新的投資者超過200人的 *** 資產管理計劃。同時,符合條件的券商將可申請取得公募基金管理業務資格開展業務。
簡單的說,券商的大 *** 已經被公募取代了,現在的 *** 理財產品分為小 *** 和公募
問題五:證券公司的投行業務和資管業務是指什麼 投行業務指的是證券承銷業務,也就是上市公司發行股票時候的承銷商,國內大多數券商的投行指的就是這個,少數大券商還承銷其他證券。國際上的投行則復雜得多
資管業務是資產管理業務,指的是客戶將資產託管在證券公司,由證券公司代為投資理財管理。現在證券公司賣的 *** 理財產品就是一種 *** 資產管理業務
問題六:定向資管和券商資管有哪些區別 券商資管有三類產品,定向資產管理計劃僅限於單一資金投資,投資限制較少; *** 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范圍僅限於交易所交易的產品、商業銀行理財、 *** 資金信託計劃等,不能將募集資金投資到未在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lp受益權和財產權等;
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限制較少,但需要證監會逐一審批,操作效率較低。而基金子公司的專項資產管理計劃的投資范圍較廣泛。
同時,在銀證合作中,券商資管募集資金不得投資於高污染、高能耗等國家禁止投資的行業;而基金子公司則無約束。在股票質押式回購中,券商資管的定向、 *** 可參與,而基金子公司不能直接參與。
法律依據:《關於規范證券公司與銀行合作開展定向資產管理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
問題七:什麼是券商資管通道業務 所謂券商資管通道業務,指的券商向銀行提供通道,幫助銀行資產調整資產負債表,為銀行做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流動性搬運的業務。其主要模式為,與商業銀行在票據業務上進行合作,即商業銀行將理財資金定向委託給券商管理,券商利用這部分資金購買銀行票據,使銀行實現表內資產向表外的轉移,並騰出新的信貸額度。
嵐蘭點評:銀證合作快速發展的原因,在於契合了銀行和券商雙方的利益。對於商業銀行來說,通過銀證合作,一方面有效規避了對理財資金運用的監管限制;一方面為信貸由表內轉移至表外提供了可能。對券商來說,低迷的市場使亮瞎得其經紀和承銷業務收入大幅下滑,迫切需要開拓新的收入來汪鍵旦源。目前,正逢證監會鼓勵券商創新,放鬆了各項業務的審批限制,使得銀證合作業務得以開展。
之前銀行調整資產負債表,即銀行做資產從表內到表外的流動性搬運,主要是通過信託公司進行,即所謂的銀信合作模式,後來(2010年)由於銀監會的限制,銀行開始轉向證券公司,其實質一樣。
問題八:什麼是券商資管量化投資?請說詳細一些 通過歷史數據和計算機建立的模型,自動選擇股票(擇股)或者選擇買賣時機(擇機)。
問題九:泛資管中,信託,券商和基金子公司有什麼區別 在泛資管業務中,信託,券商,基金子公司都相當於一個橋梁作用,嫁接了資產端和資金端。
信託公司存在歷史較長,歷經幾次大規模整頓,自從08年金融危機開始信託業爆發式增長,充當了影子銀行的主力。信託業務廣泛,結構靈活,這幾年的發展讓信託實力也大為增強。
券商資管業務也經歷過一段混亂,出事之後是受嚴格管制的,多數與二級市場或質押股票類項目較多,實業資產包的項目現在很難通過券商內控審核。
基金子公司是近幾年新批的牌照,業務多數與信託看齊,但由於成立時間不長,多數實力有限,資源也有限,項目端資質都比較差,目前規模也不大。
問題十:證券公司的資產管理部具體是做什麼的 20分 資產管理部,一般是指證券經營機構開辦的資產委託管理,即委託人將自己的資產交給受託人、嘩受託人為委託人提供理財服務的行為。資產管理業務是證券經營機構在傳統業務基礎上發展的新型業務。國外較為成熟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大都願意委託專業人士管理自己的財產,以取得穩定的收益。證券經營機構通過建立附屬機構來管理投資者委託的資產。投資者將自己的資金交給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員進行管理,避免了因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不足而可能引起的不必要風險,對整個證券市場發展也有一定的穩定作用。
⑧ 以「增強投資者風險意識,引導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回歸」為主題寫一篇題目自擬2500字左右的文章。求大
增強投資者風險意識,引導理財業務向資產管理回歸
近來,「大資管」、「泛資管」成為業內經常談論的話題之一。在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金融深化,以及中國社會、經濟結構變化的大背景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空間巨大。特別是對銀行而言,新的市場環境要求銀行業必須對自身的運行模式進行深刻變革,這種變革應使銀行建立更有效的信貸資產配置機制和更多元的市場化業務,這種變革應把銀行從傳統銀行變身為數據分析者、集成服務商、撮合交易者和財富管理者。商業銀行要從靠「借給人錢賺錢」,到「給人管理錢賺錢」。從國際金融業的數據也可以看到,全球資產管理行業的管理資產規模遠大於銀行業務資產規模。因此,長遠看資產管理市場潛力巨大。但在金融監管去杠桿,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不斷累積、互聯網金融蓬勃發展的當下,資產管理業務如何走得更遠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結合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目前發展的實際,資產管理業務良性有序發展的路徑選擇至少應有以下兩點需要把握。一是建立柵欄、回歸本源。主要談銀行資產管理業務面臨的壓力與制度框架設計;二是邊界突破,同業競合,主要想說明新形勢下的「大資管」跨界布局。
一.建立柵欄、回歸本源
包括銀行理財在內的資產管理業務,本質上是受託代客業務,資產管理機構按與投資者事先約定的投資范圍進行資產組合配置和投資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投資者承擔,資產管理機構履行受託、盡責的義務並收取管理費。任何存在剛性兌付的理財產品本質上都是借貸關系而非受託資產管理關系,都應對資產管理機構比照銀行的監管要求計算風險資產並有充足的資本做支持,以防止監管套利。這也是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金融監管機構提出「柵欄」原則以防範不同性質的業務過度交叉所帶來的風險隱匿與擴散的主要原因。例如,在2013年 1月開始實施的國際會計准則第十條修正案(IFRS10)就明確規定,判斷金融機構發行的理財產品或設立的對沖基金是否在金融機構自身資產負債表外核算不再單純根據理財協議所載明的法律關系,而是看銀行對理財產品或基金是否有實際「控制權」。如果其風險收益實質由銀行承擔,則產品或基金應在銀行表內核算並計算風險資產,以避免金融機構借所謂的表外理財產品隱匿風險。因此,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制度框架設計、業務發展模式首先需要堅持的原則就是如何在法律形式與業務實質上回歸代客的本源,使基礎資產的風險與收益能夠過手給投資者。否則,我們要討論的就不是「資產管理業務如何走得更遠」的問題,而是「能不能走得下去的問題」。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而言,既要看到中資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我國利率市場化和資產證券化發展進程緩慢,企業直接融資市場欠發達和投資者投資渠道匱乏的背景下銀行創新的產物,且經過十年的發展,目前超過十萬億規模的銀行理財產品在波動的市場環境中為投資者帶來了持續投資收益的同時,連通了投資與融資,推動了我國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促進了中國金融投資體系有效前沿面的逐步形成;也要看到,銀行理財產品以約定收益率方式為主的發行模式以及法律地位缺失等問題,使得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收益隔離、過手機制沒有真正確立,盡管法律協議上明確客戶承擔風險,但剛性兌付的現象客觀存在。約定收益率的發行方式使得理財產品所投資基礎資產的利率風險、市場風險沒有傳遞給投資者,又由於銀行聲譽的背書,使得信用風險也沒有傳遞給投資者,從而不可避免地刻上了影子銀行的烙印。各行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收益率,實際反映了各行的籌資成本,其收益差別更多是各行之間的信用溢價,而不完全是理財管理能力的差別。盡管由於銀行相對審慎的風險管理政策、過去十年中國經濟持續的增長以及銀行自身的盈利能力支持,使得銀行理財業務截止目前還風險可控,但相對有利的外部環境已經發生變化。一是經濟結構調整、去杠桿、去產能,必然帶來流動性風險和信用風險的累積;二是在利率市場化條件下,銀行盈利能力下降,銀行間的並購將會出現。銀行自身難保,又如何保證理財產品的剛性兌付。銀行理財原有模式必然難以為繼。因此,資產管理行業以及銀行理財業務也應該遵循「柵欄」原則,在風險隔離的前提下,把銀行理財業務的風險、收益傳遞給投資者,使得銀行理財業務回歸資產管理的本源。在我的理解中,柵欄能夠成立應該有三個前提條件:第一是風險可隔離,第二是風險可計量,第三是風險可分散。金融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是「風險的處置與定價」。在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中,風險是被管理的。金融風險是通過銀行的客戶關系管理與持續信用風險監測(貸後管理)、模式/模型選擇與組合管理得以控制的,儲戶(投資者)僅承擔銀行的信用風險而不承擔銀行貸款所對應的基礎資產的風險。而在以金融市場為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中,風險處置要靠分散。普通投資者是無法進入基礎資產,包括股票和債券發行企業的管理運營當中去的,而只能通過基金為代表的資產管理機構通過組合投資、動態管理來分散風險,通過對開放式產品的認購贖回,用腳投票來選擇風險的承擔和不承擔。因此,直接融資體系中風險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依靠專業化的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機構,以分散化的風險轉移為主要控制手段,投資者直接承擔了基礎資產的風險,但由於資產管理機構的動態管理與組合投資,單一基礎資產的風險被層層分解,最終能夠被不同風險偏好的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所承受。只有理財業務或是資產管理業務的投資風險最終被投資者承擔以後,才能使投資者真正獲得風險收益;才能使原來集中在銀行系統的信用風險得以轉移出來,真正促進直接融資的發展與中國金融結構的轉型;也才能使理財或是資產管理業務能夠擺脫銀行或是資產管理機構自身資產負債表或資本金的束縛,從而走得更遠。這也正是去年10月,監管機構推出「理財直接融資工具」與「理財管理計劃」的初衷。「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和「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這一配套業務框架制度設計的提出是在銀行理財業務框架內,為了繼續發揮銀行理財業務為投資者創造財產性收入、推動實體經濟發展、促進銀行轉型等積極作用的同時,解決理財業務存在的信息不透明、影子銀行隱形風險積累、通道業務放大金融杠桿等問題,按照「柵欄」原則,分別在理財業務的資產端和投資端做出的規范性安排。「銀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是一種由商業銀行作為發起管理人設立、直接以單一企業的債權融資為資金投向,在指定的登記託管結算機構(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統一登記託管、由合格投資者(銀行理財管理計劃)進行投資交易、在指定製定渠道進行信息披露的標准化投資載體(SPV)。「銀行理財管理計劃」有別於傳統的銀行理財產品,是商業銀行發行的開放式、無預期收益率、僅投資銀監會認可的標准金融工具(債券、理財直接融資工具等)並獨立開戶、單獨管理、單獨建賬和單獨核算的理財產品。「工具」是在信託型、合夥制之外的一種特殊目的載體(SPV),在法律形式上起到風險隔離與破產遠離的作用,並保證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一一對應,避免脫實向虛。工具的創設引入外部評級、公開發行、集中薄記、持續報價、連續估值、以及最高80%的自我投資,並在向「計劃」管理銀行披露相關信息,使得非標準的基礎資產轉化為可交易、可估值、透明的標准金融產品。「計劃」則藉助另一個基金化的特殊目的載體,通過動態管理(開放式)、組合投資、公允估值(非預期收益率)、信息透明,做到分散風險並將基礎資產的投資收益於風險過手給投資者,銀行只收取管理費。因此,「計劃」的特性確立以「工具」的可交易、可估值為基礎,「工具」的風險傳遞以「計劃」的組合投資為要件,工具是立柵、計劃是橫桿,兩者缺一不可,構成了理財業務堅實的柵欄。與很多媒體著重分析「工具」對債券的替代或是對通道業務的沖擊不同,我們認為整體框架設計重點不在「工具」,而在「計劃」。通過理財管理計劃的動態管理、組合投資解決了單一投向的集中度風險以及實體經濟需要長期資金但資金端需要流動性的矛盾,增加了理財業務與實體經濟的擬合程度,特別是通過「理財管理計劃」的發行,促進銀行理財產品向開放式凈值產品轉型,破除剛性兌付,使得理財業務回歸本源,這是整體框架設計終點,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本身可能只是這一歷史過程中的過渡產品。隨著「計劃」的大量發行並被投資者逐漸接受,銀行理財逐步演變為中國債券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不僅賦予了銀行應對金融脫媒與利率市場化的有效防禦武器,也促進債券等直接融資市場的發展。一個強大的債券市場或債權直接融資市場與一個強大的資產管理行業相互配合。像海綿一樣,銀行資管的厚度可以吸納債券市場化可能的違約風險,將會使得中國債券市也能破除剛性兌付,真正變身為企業直接融資,債券市場的發行主體層次更加豐富,信用溢價更符合企業自身的信用狀況,銀行理財投資的方向肯定是以公募市場債券為主。希望通過新老理財產品一段時間的並行,這些改革措施能夠使得我們的理財業務在未來兩三年取得政策制定製高點,因為很多時候監管政策制定帶有偶發性,這可能是由一篇報道引發,也可能是由高層領導批示所引發,但政策是否符合市場導向存在疑問。通過專業化取向的監管政策制定,保證我們理財發展路徑選擇符合市場化的方向,是理財業務制度創新的重點。如果繼續剛性兌付,理財業務將會佔用銀行的資本金以及銀行資產負債表的資源,必將受制於銀行發展邊界的限制。只有銀行理財產品從法律形式到業務實質真正回歸代客業務、回歸資產管理,銀行理財才能隨著金融脫媒、利率市場化的進一步發展,真正做大。所以說建立柵欄,回歸本源是資產管理業務能夠走得更遠的前提條件。
二.邊界突破、同業競合
大資產管理時代的跨界布局主要體現在投資端的「資管投行」以及資金端的「模塊化的財富管理」。投資端,作為最活躍的金融市場參與者,逐利屬性決定了資產管理在不斷尋求新的投資領域,其投資邊界也在不斷被打破,新的投資品種、新的交易技術不斷納入資產管理機構的視野。上個世紀50年代前,資產管理的精華部分還主要集中在股票市場,因為「大蕭條」和二次世界大戰的沖擊還處於市場孕育階段,公司債券還僅僅作為被動投資放在替補席上。二戰後至60年代,經濟企穩催生了公司債券發行量的急劇增長,而伴隨著70年代石油危機和利率市場化進程的結束,美國國債市場拉開了長達30年的大牛市行情,債券投資才逐步成為資產管理行業主動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至於ABS、MBS、REITs等一系列資產證券化技術和以B-S期權定價模型為代表的量化投資交易、以及對沖基金的興起不過是上世紀70年代以後的事情。存在金融管制的領域,由於金融市場被不同的監管規則所割裂,資產管理管理機構更有沖動通過創設金融產品去打破管制與市場割裂以獲得套利機會。例如上個世紀70年代,由於保險公司、銀行以及儲蓄貸款機構等機構投資者的被不同的「牌照」以及會計准則所限制,投資范圍被區隔在特定的領域,而新興的資產管理機構則完全沒有限制,他們通過創造各種證券化方式在國債、公司債、抵押貸款等各領域進行組合投資,如同PIMCO的首席投資官Bill Gross在1986年他寫的第一篇名為Bond Wars的隨筆寫到 「只有有人能夠創造一個證券化工具,一切都可以進行套利(…anything in theworld can be arbed, if onlysomeone would create asecurity to do it)」。這些金融工具在創設之初,因為可交易性差,而往往是非標准化的和OTC的(判斷標准與非標的區別不是其交易的市場,而是其可交易的本質,國外稱為marketablebond與non-marketable bond)。但隨著這些工具的投資價值被投資者所認識,規模的擴大與市場的成熟,使得原本非標准化的產品逐漸標准化,並成為場內交易工具。例如,成熟金融市場上銀行貸款往往存在流動性較好的二級市場,因此,相伴隨也同樣存在可以投資貸款的基金(loan fund)。中資銀行理財產品的出現與壯大,實際就是通過管制套利與創設(非標)投資工具,打通了客戶資金與貨幣市場、債券市場、股票市場,特別是信貸市場的區隔,平滑了投資譜系中的收益風險曲線,促進了中國投資有效前沿面的形成,也成為自身快速發展的催化劑。2012年以來,中國證監會、保監會推出了一系列券商資管、基金公司子公司定向產品以及保險公司債權計劃等政策,都可以看作監管機構在市場力量的推動下,放開投資管制,使得資產管理機構投資更有效的努力。未來,資產管理行業面對的投資邊界還會進一步擴大,這既是由於金融產品與交易技術的創新仍層出不窮,更是由於市場的波動和信息時代的信息壁壘被打破。新的市場環境下,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的累積使中國的資產管理行業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與波動,信息高速傳遞也放大了噪音所帶來的擾動。傳統的資產管理業務面對金融市場一般僅作為買方被動接受金融市場上的債券、股票等金融產品進行資產配置,但由於在市場缺乏有效對沖工具時,系統風險難於避免以及資產管理機構原有的信息優勢被財經網站、微信、微博等新媒體、自媒體的發展不斷削弱(當下,一個微信圈足夠廣的散戶擁有的市場信息可能不比一個小券商少)等原因,對抗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的關鍵更在於獲得收益足夠的優質資產。如同打乒乓球,在無法判斷對方來球旋轉方向時,重板是最有效的回球方式。因此,資產管理行業競爭重點與專業能力建設除傳統的市場分析與大類資產配置外,也要增加金融工具創設以獲得風險與收益配比更佳的優質基礎資產的能力,即尋找新α的能力,仍局限於固有投資領域的資產管理機構只能是自廢武功。這方面,耶魯基金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家表現優異的長期捐贈基金管理機構是最早進入另類投資領域的資產管理者,1973年起投資杠桿收購,1976年進入風險投資基金領域,上世紀80年代使用量化對沖工具開始絕對回報策略,從而為其帶來豐厚的回報。新形勢下國內資產管理業務核心能力除市場投資的研究能力、大類資產的交易能力、平衡有效的風險控制能力外,還應有金融工具的創設能力和客戶投資活動粘合的能力。優良資產只能是來自於實體經濟。9月份曾經有個流傳很廣的段子—「做標債的從全球經濟到美國QE、新興市場危機到國內工業增加值、流動性分析,然後又是久期,凸性,騎乘免疫、二叉樹定價,終於把收益率做到了6%,然後銀行一個客戶經理買了一個非標,眼睛一閉一睜,輕輕鬆鬆地做到了9%」。段子反映了市場的一種情緒,在實際路徑選擇上,決不能如此簡單與放縱。資產管理行業應逐步建立「資管投行」的理念與模式。「資管投行」意味著資產管理行業不能僅僅充當買方被動接受金融市場上的債券、股票等金融產品,在某些時候要成為金融產品的創設者,主動去創設金融工具以融入實體經濟。不同於僅為交易而存在的狹義投資銀行,「資管投行」的精神在於傳承商業銀行的精神,利用資產管理業務獲得的中長期穩定資金把投資融入不同生命周期、不同類型企業的各層面經濟活動當中,包括流動資金貸款、項目融資、權益融資、並購重組、現金管理等,從而在經濟增長結構性變化的背景下獲得優質的資產,也更好地支持了實體經濟。「資管投行」的價值一是在於將資產管理的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進一步下沉企業經濟活動中,在中觀組合管理的基礎上通過加強微觀層面與融資客戶的粘合,通過對所投資資產的信用資質變化和還款來源的持續監控和管理,降低違約風險、提高投資收益;二是作為嫁接投融資的一座橋梁,「資管投行」在市場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中為企業提供中長期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幫助企業乃至實體經濟突破在發展中的各種制約和瓶頸。我認為在現階段有三個主題可供資管投行選擇,一是城鎮化背後的基礎設施資產證券化;二是經濟結構調整、過剩產能淘汰背後的並購重組;三是資本項下開放與美國經濟轉強背後的海外投資。如果有現成金融產品可以選擇,我們可以去評估並投資,如果市場缺乏相應的產品,資產管理機構應藉助資管本身的資金實力,通過內部的不同部門或是合作夥伴,創設金融工具,使得資產管理的投資觸角直接作用到實體經濟。資金端,傳統的資產管理與投資者的粘合度弱,客戶往往掌握在渠道手中。但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資管業務與客戶拉近了,直接改變產品服務提供商與客戶、渠道之間的關系。互聯網的精神內涵是「開放、平等與客戶體驗」。開放。按馬化騰的說法,互聯網是「連接一切」,我理解還要加上「拉到眼前」,通過移動互聯,任何銷售中介都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互聯網金融下,標准化的金融產品與非金融產品一樣都可以直接推送到客戶眼前。平等。互聯網時代,消費者之間、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也更見平等。以前,資產管理總認為投資者是分層次的,但淘寶淘寶天貓雙十一350億的交易量,證明了互聯網上任何人都可能是英雄。正如David Bowie在倫敦奧運會上的歌曲「Heroes」所唱的「we can be heroes, just for oneday」。互聯網金融面前,私人銀行客戶、財富管理客戶、大眾理財客戶、屌絲理財客戶的邊界模糊了。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平等,消費者參與生產決策。對金融而言,就是信息的透明。你會發現,在互聯網上,你的信息佔有量可能並不比一個經常上網的老太太更多些。客戶通過各種自己的知識、通過專業網站,完全可以對不同機構提供的金融產品做清晰的對比。客戶體驗。以「客戶為中心」的提法太虛化了,互聯網強調把客戶體驗做到及至才能生存。有人說,要以「二」的精神做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如果你做的不夠好,說明你還不夠「二」。因此,而互聯網的開放為資產管理行業直接面對終端客戶提供了條件,但也需要金融機構低下原本高傲的頭,按照互聯網的精神去改變自己的基因。但同時看到,復雜金融產品難以完全在互聯網上進行風險的揭示與定價,因此資產管理產品直接通過互聯網對接投資者或是標准化程度高的貨幣市場基金類的產品,或是需要提供模塊化的財富管理服務。例如,互聯網和資產管理相結合可以通過大數據挖掘對客戶消費模式和日常資金流的進行分析從而篩選出客戶的資產負債情況,收入情況,風險承受能力等一系列必要條件,並可以據此推薦適宜的投資組合。投資組合的資產則是由模塊化的資產管理產品所組成,客戶即可以選擇「一鍵式投資」,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特定需求做相應配置比例的調整或刪改。模塊化財富管理服務透過互聯網這一開放平台,平等地將一切可投資資源、財富顧問服務、個性化資產配置、金融產品評級等服務完整的呈現在每一個客戶面前,使得大眾財富客戶既能獲得等同於私人銀行客戶一樣「tailor-made」的用戶體驗,既藉助互聯網金融將服務門檻下移,這正是金融民主化的體現。但在客戶層面表現出相對多樣化的資產配置背後,資產管理機構仍可實現集約化的投資與管理。從資訊提供、市場研究、組合管理、模型設計、交易經紀、託管清算到平台系統,資產管理本身就是一個業態豐富的行業。資產管理行業如向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兩端跨界延伸,所提出的多元化的能力要求,更使差異化發展與同業競合成為必然。不論是銀行、信託、券商、保險、基金,都有其發展的空間,但發展與合作的前提是價值提供的核心競爭能力。各類資產管理機構都應根據自身資源稟賦,確定適合的戰略進行業務擺布,例如信託業可以發揮基礎資產結構化設計方面的能力向投資銀行發展,可以藉助信託清晰的法律關系通過家族信託等工具的拓展向私人銀行進軍,也可以發展清算託管平台業務成長為紐約道富銀行一樣以託管業務見長的機構。沒有價值提供能力的機構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單純的通道業務一方面拉長了中介鏈,催生資管泡沫,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杠桿率,增加了系統性的流動性風險;一方面使參與者心態浮躁,一味賺快錢而忽視了能力建設與基礎工作的推進,最終在市場變化、政策改變之後敗下陣來。間接融資體系以銀行為主導,而在以金融市場為主導的直接融資體系中,資產管理行業連接投融資,具有核心地位,沒有資產管理業務的良性發展,就不可能有間接融資到直接融資的轉換。正所謂守正出奇,資產管理行業應堅守代客理財的本源和專業的資產配置、組合管理、風險平衡的理念,根據新的市場環境,跨界布局尋找新的收益驅動因素與資金獲得方式,資產管理行業之路應該可以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