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一萬炒期貨多久可以掙到15萬
這個時間不一定,有可能很快就賺到15萬也有可能全部虧損。期貨的盈虧是根據股市的行情確定的,有多大的利益就會有多大的虧損,所以在炒期貨的時候,用戶一定要有良好的心態。炒期貨的時候漲跌均系正常現象,沒有人能提前預知,所以具體多久能賺到錢是無法預測的,用戶在炒期貨的時候一定要學會上升途中會止盈,下跌途中會止損。
如果要算,大概可以計算:1萬元資金,按照國內目前的期貨保證金制度,使用5000元是比較合適的,5000元的話只可以交易1~2手比較便宜的品種,我們就平均為1.5手。國內期貨大部分都是波動一個點10元人民幣,正常來講,國內期貨平均一天抓住10個點的利潤,是介於難與不難之間,按照10個點來計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因此,一天的利潤基本就是
1.5手×10點×10元=150元
150000÷150=1000天
一年等於365天,因此
1000÷365=2.739726,大約是2.74年,按照一天賺10個點的水平,才能賺到15萬
1萬賺到15萬算是翻了15倍了,同樣是賺15萬,如果您投入15萬元,賺15萬,只是翻了一倍,難度就小多了,即使您一天只賺一個點,一年內,也是可以實現這個目標的。
拓展資料
做期貨賺錢是需要有技巧和方法的,不是隨便的買賣就可以賺到錢的,我們知道期貨交易是可以買漲和買跌,就是我們只要是方向買對了就可以賺錢的。但是很多人看不準賣點,也就是說會買不會賣。買的時候方向也對,也賺錢了,但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賣。這就是需要多多的去學習盤面的波動概率去掌握賣點了,簡單來說就是增強自己的盤感。
如果發生虧損,虧損多少我們是可以成說的;如果賺錢,那麼賺多少我們應該選擇離場降低風險。等等給很多因素是我們要計劃好的。
另外就是在這個時間期間,我們要關注的是行情是否好,機會是否明顯,如果行情很好,恰好方向都對,快的話幾天就可以完成目標。但是如果行情不好,則可能會虧損,甚至可能分文不剩。
❷ 一萬元能做期貨什麼品種
您好,1萬是可以交易很多品種,國內總共有71個品種,其中只有六種是帶有許可權限制:股指、原油、鐵礦石、PTA、棕櫚油、20膠,其他都沒有許可權,最少一手2000元。
例如:玉米、甲純、豆粕、菜粕等,最大一手20萬元左右。
(2)一萬元炒期貨能夠嗎擴展閱讀:
期貨,英文名是Futures,與現貨完全不同,現貨是實實在在可以交易的貨(商品),期貨主要不是貨,而是以某種大眾產品如棉花、大豆、石油等及金融資產如股票、債券等為標的標准化可交易合約。
因此,這個標的物可以是某種商品(例如黃金、原油、農產品),也可以是金融工具。
交收期貨的日子可以是一星期之後,一個月之後,三個月之後,甚至一年之後。
買賣期貨的合同或協議叫做期貨合約。買賣期貨的場所叫做期貨市場。投資者可以對期貨進行投資或投機。
初始保證金是交易者新開倉時所需交納的資金。
它是根據交易額和保證金比率確定的,即初始保證金=交易金額*調保證金比率。我國期貨保證金制度現行的最低保證金比率為交易金額的5%,國際上一般在3%~8%之間。
當保證金賬面余額低於維持保證金時,交易者必須在規定時間內補充保證金,使保證金賬戶的余額)結算價x持倉量x保證金比率,否則在下一交易日,交易所或代理機構有權實施強行平倉。
結算是指根據期貨交易所公布的結算價格對交易雙方的交易盈虧狀況進行的資金清算。
交割是指期貨合約到期時,根據期貨交易所的規則和程序,交易雙方通過該期貨合約所載商品所有權的轉移,了結到期末平倉合約的過程。
主要特點
1. 期貨合約的商品品種、交易單位、合約月份、保證金、數量、質量、等級、交貨時間、交貨地點等條款都是既定的,是標准化的,唯一的變數是價格。期貨合約的標准通常由期貨交易所設計,經國家監管機構審批上市。
2. 期貨合約是在期貨交易所組織下成交的,具有法律效力,而價格又是在交易所的交易廳里通過公開競價方式產生的;國外大多採用公開叫價方式,而我國均採用電腦交易。
3. 期貨合約的履行由交易所擔保,不允許私下交易。
4. 期貨合約可通過交收現貨或進行對沖交易來履行或解除合約義務。
❸ 一萬塊做期貨,有沒有可能
期貨可是有保證金制度,你拿10000塊錢買期貨,期貨的杠桿是5倍,扣除保證金之後,你就只有4萬來進行交易,不考慮虧損的話,4萬塊也買不了多少,還不如做股票,雖然收益是少了點,但安全而且不會全部虧損,期貨已虧損就是連保證金都沒有的。
❹ 1萬炒股還是買期貨
都可以。股票和期貨的門檻都低,1萬塊錢股票和期貨都能做。
1、比較而言,期貨是雙向交易制度,可以當天來回開倉平倉,對小資金投資者來說要更靈活。
2、股票風險相對較小,股票是單向交易,只能先買進股票,才能賣出。
❺ 一萬元做期貨,正常一天能賺多少錢一天虧的上限為多少就應收手
期貨是日內交易制度,實行保證金交易有杠桿,1萬元盈虧多少沒有標準的,跟行情大小以及你自身交易有關。
至於你一天虧多少為上限,要看你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你自己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