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研究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研究

發布時間:2023-12-04 15:25:07

『壹』 外匯儲備管理現狀分析

找來的東西,湊合著用。

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探討

【關鍵詞】外匯儲備;巨額儲備風險;外匯儲備管理

【摘要】截止2007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已經超過12000億美元了,如何管理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首先澄清了對外匯儲備的認識,討論了外匯儲備可能帶來的風險,以及外匯儲備管理的原則,最後從合理外匯儲備管理和超額外匯儲備管理的角度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認為當前應增加外匯資產中的黃金儲備和物質儲備,建立外匯投資公司進行多元化投資,並考慮進行能力儲備。

一、 對外匯儲備的認識

目前針對如何管理我國的巨額外匯儲備,許多學者或實務工作者從各個角度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和想法,但由於缺乏對外匯儲備的正確理解,導致一些建議不可行,或相互矛盾。因此,在討論外匯儲備管理之前有必要正確認識外匯儲備的內涵。

外匯是央行的一種資產,其對應的負債主要是公共部門或私人部門的存款,這意味著外匯的增加同時導致了國內人民幣的增加,所以外匯是不能直接用於國內消費和投資的,因為這相當於增加貨幣供應量,可能會導致通脹。

外匯是我國對國外的一種債權(主要指貿易順差產生的,不是借外債),外匯相當於國外發行的「債券」,國外用這種「債券」換回了我們的產品、服務,當然我們可以用這些「債券」在將來從國外買回產品和服務,但是如果「債券」貶值了,我們買回來的少了,就受損失了,如果「債券」升值了,買回的多了,我們就盈利。在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之後,世界進入了浮動匯率的國際貨幣體系,持有外匯意味著要承擔匯率波動的風險。

擁有外匯相當於為國外的鑄幣稅作貢獻。鑄幣稅實質上是對貨幣發行並保持貨幣信用的一種補償,擁有他國的貨幣數量越多,對該國鑄幣稅的貢獻就越大。目前,美元是最主要的外匯資產,因此美國是從鑄幣稅中獲益最多的國家。

外匯儲備對實行固定匯率制度的國家至關重要。外匯儲備是保障一國匯率體制穩定、國際貿易平衡、國際清償支付的必要措施。外匯的增加主要由貿易順差、借債、直接投資等組成。我國匯率體制實質是有浮動的固定匯率,央行對外匯資產統一管理,企業進口、對外投資、歸還國外債務、外資企業利潤匯出,都需要兌換外匯,因此必須保證一個基本的儲備量,否則會產生支付危機。

二、 巨額外匯儲備帶來的問題

外匯儲備對穩定一國的貨幣匯率體系,平衡國際貿易收支非常重要,但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巨額的外匯儲備也會帶來一系列的風險和問題。

巨額的外匯儲備可能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目前我國外匯的主要資產是美元資產,在美元貶值時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會大大縮水。由於資產金額巨大,進行幣種調節的空間也很有限。近兩年來,美元對各種主要貨幣貶值20%左右,由此產生的損失數百億美元。

外匯儲備的增加會擠壓貨幣政策的空間。外匯占款的增多要相應擴大貨幣供應量,增加了通貨膨脹的壓力,央行為了降低高外匯儲備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須通過回籠現金,或提高利率等方式來減少貨幣供給,這樣卻增大了本幣升值壓力;相反,央行為了降低高外匯儲備帶來的本幣升值壓力,須通過降低利率等方式增加貨幣供給,這樣又強化了通貨膨脹。因此央行貨幣政策的內外目標產生沖突。

高外匯儲備顯示出在外匯市場上,就是外匯供給大於需求,容易造成本幣升值預期。本幣升值往往降低本國出口產品的競爭力,不利於就業和經濟增長;同時本幣升值導致本幣資產價值高揚,易形成資產泡沫化;進一步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美日歐等主要貿易夥伴以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作為主要證據,對人民幣值施壓;國際投機者將此作為人民幣匯率水平不合理的依據,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湧入中國,反過來又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高額的外匯儲備需要付出巨額的機會成本。即如果貨幣當局不持有儲備,就可以把這些儲備資產用來進口商品和勞務,增加生產的實際資源,從而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而持有儲備則放棄了這種利益。另外,我國是急需資金的國家,而把外匯以較低的利率借貸給美國和其他國家使用,沒有充分發揮這部分資金的潛力。

三、 外匯儲備管理的主要原則

外匯儲備是當前國際貨幣體系及國際貿易體系下的產物,為了降低匯率風險,減少來自外界的沖擊,促進本國經濟的平衡發展,外匯儲備管理有必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保持多元化的貨幣儲備,以分散匯率變動的風險。按照「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原則,外匯幣種應該多元化。可以按照下列原則:(1)根據進口商品、勞務或其他支付的需要,確定幣種數量、期限結構以及各種貨幣資產在儲備中的比例;(2)選擇儲備貨幣資產形式時,既要考慮它的收益率,同時必需考慮它的流動性、靈活性和安全性;(3)密切注意貨幣匯率的變化,及時或不定期的調整各種貨幣的比例。

保持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一定的外匯儲備是一國進行經濟調節、實現內外平衡的重要手段。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動用外匯儲備可以促進國際收支的平衡;當國內宏觀經濟不平衡,例如出現總需求大於總供給時,可以動用外匯組織進口,從而調節總供給與總需求的關系,促進宏觀經濟的平衡;當匯率出現波動時,可以利用外匯儲備干預匯率,使之趨於穩定。因此,外匯儲備是實現經濟均衡穩定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手段,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各國之間經濟聯系增強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外匯儲備並不是越多越好,畢竟其本質是將本國資金放在海外,持有它是要付出代價和風險的,因此確定合理的外匯儲備規模對於維持我國宏觀經濟穩定至關重要。

富餘外匯儲備投資渠道的多元化。多元化是從國家戰略的角度考慮外匯的運用。對於富餘的外匯儲備,一些國家在「安全性」、「流動性」、「收益性」的前提下,進行多元化的投資。如到國外進行直接投資,儲備重要的戰略資源等。多元化投資較為成功的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財政部通過全資控股淡馬錫,運用政府注入的資本在全球投資,其股東年平均回報率達到18%。日本由於本國資源缺乏,將一部分外匯儲備轉換成了戰略物質儲備,目前日本是石油儲備最為充足的國家之一。

四、 對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政策建議

外匯儲備管理應該有兩層含義,一是關於合理規模內的外匯儲備管理;二是超過外匯儲備需要以上的外匯資產運用。對於前者,外匯儲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持匯率穩定,防止金融危機的發生,對於後者,外匯儲備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外匯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外匯資產的增值、保值。相應的,應該採取不同的措施來管理我國的外匯儲備。

1.合理外匯儲備的管理

重視儲備的安全存放保管。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大多是美元、歐元債券和主要西方貨幣表示的金融資產。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形勢的動盪,以及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潛在沖突可能波及到我國外匯儲備的安全。這就需要從戰略上考慮,從安全出發,如何選擇存放保管外匯儲備資產。

根據國內外形勢,確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外匯儲備下限和上限以及外匯儲備的區間。根據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外開放程度、國際收支狀況以及宏觀經濟政策發展目標,制定階段性的儲備調整規劃。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夏斌教授的建議,我國保持7000億多元的外匯儲備是比較合適的。

按照「安全、流動、盈利」的 「三性」原則,從中長期考慮外匯儲備的資產配置。在外匯儲備較快增長的背景下,除國債之外,高信用等級的政府機構債券、公司債券和國際金融組織債券等,也是我國儲備資產運用的重要方面。考慮到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仍居主導地位,美國金融市場也仍是世界最發達的市場,美國無疑仍是我國外匯儲備投資的重要市場。在資產結構調整時應該基於對主要國際貨幣中長期走勢的戰略研判,資產結構的調整必須是謹慎而漸進的,以防引起國際資產市場價格的大幅波動,從而不利於我國的外匯管理。

2.超額外匯儲備資產的管理

可以考慮成立一家專門投資公司作為多餘外匯資產的運作主體,來進行商業化、專業化運作。具體說來,成立由政府控股的「國家投資控股公司」是值得考慮的方案。至於「國家投資控股公司」由央行主導還是財政部主導,我們認為應該是後者。央行是貨幣政策的責任機構,國有金融財產的管理從職能上來說應該歸屬於財政部。同時也可考慮將部分儲備交國際上的私人投資基金代管。事實上,當前不少國家央行都把部分儲備交給一家或幾家基金代管。這些基金由專家把儲備按不同比例進行資產組合,並根據市場變化調整結構。從多年的情況看,這些基金獲取的收益較高。

增加外匯儲備的多元化。一是考慮增加黃金在外匯資產中的比重,黃金作為天然的貨幣,具有良好的保值作用,並且可以作為最終的國際結算貨幣。我國外匯資產中黃金比例較低,只佔1.5%,而發達國家一般都將外匯儲備轉換為黃金存儲。截至2005年1月,黃金占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分別是:美國為61.1%,義大利為55.8%,法國為55.1%,德國為51.1%,荷蘭為50.5%。此外,中國也可以考慮將外匯儲備轉為資產儲備。目前我國石油、鐵礦石、錳礦石、鉻鐵礦等進口量大幅增長,利用國外資源的成本在驚人的大幅度上升,我國應將部分外匯儲備轉變為資產儲備,以緩解國際資源價格上升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利用外匯儲備進行能力儲備建設。對實現可持續發展真正至關重要的不僅是對資源的佔有和控制能力,而且要有強大的使用和控制資源的能力。能力的提高,才能最終解決資源約束。能力儲備的主要手段有:

(1)鼓勵「走出去」戰略,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鼓勵對海外重要經濟資源開采權的收購。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壯大,我國對海外經濟資源的依賴程度將不斷提高,控制海外資源的開采權,比直接進口資源更加合理。

(3)鼓勵對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出境基礎設施建設進行投入。我國周邊國家蘊涵著豐富的能源儲藏,通過跨境輸油氣管道、鐵路與公路的建設,對於保障資源與能源供給的安全性,加強我國與周邊國家的經濟貿易關系,具有重要作用。

(4)引進和培養海外人才。國家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應該制定中長期海外人才培訓規劃,有計劃地將政府官員、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人才、工程技術人員、專業人士(會計、法律、咨詢、建築等)派往海外進行培訓。同時可以考慮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直接利用海外土人才。

『貳』 求一篇關於我國巨額外匯儲備風險控制的論文(要求有出自的參考文獻)

對我國巨額外匯儲備管理的探究分析字數:3716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摘要] 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外匯儲備已達9879億美元,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外匯儲備多,固然意味著國力的增強,但它也產生了如增加通貨膨脹壓力、持有成本及降低貨幣政策效力等諸多棘手的問題。本文結合當前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因素的分析研究,旨在尋求有利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一些思路和對策。
[關鍵詞] 外匯儲備 幣種結構 外匯管理

自1994 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1996年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到2006年2月底,達到8537億美元,超過日本高居全球外匯儲備持有量第一的位置。每月百億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使人民幣不斷承受升值壓力。如何合理的管理高額外匯儲備,成為當前關注的焦點。
一、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迅速的原因
1.貿易順差持續增長是外匯儲備不斷增加的直接原因
自1979年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對外貿易一直保持著持續快速的增長。之所以能保持持續的貿易順差,除了長期以來我國擁有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外,還因為我國特有的貿易發展模式:一是我國有完善的基礎實施、良好的工業配套能力和大量熟練的廉價勞動力,吸引著全球製造業向我國轉移,使我國成為「世界工廠」;二是我國對外貿易形式主要是加工貿易,而加工貿易屬於一種增值的貿易形式,必然會出現貿易順差。由此可見,當前加工貿易是我國對外貿易順差中的最主要因素。
2.FDI的持續增長促使外匯儲備不斷增加
長期以來,我國為了吸引國外投資,刺激出口,制定了很多偏離中性的外資和外貿政策,如出口退稅政策、關稅政策、外資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吸引了源源不斷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形成了與經常項目增長相互呼應的資本項目的持續增長。
3.全球收支不平衡下美國因素導致我國外匯儲備的增加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結構不同,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多是物美價廉而附加值低的產品,美國巨大的需求和中國產品的競爭力,造成了美國對中國的巨額貿易逆差。另外,美國是一個儲蓄低於投資的國家,得從其他國家借債。中國等高儲蓄率國家對美國的投資主要是以國家的名義,外匯儲備的形式投資美國的國債,結果是外匯儲備的進一步增加。
4.內需不足、進口不力導致收支失衡和外匯儲備增加
對於世界主要經濟體而言,內需對貿易平衡的影響,要遠遠大於匯率調整的作用。我國國內消費不足,出口迅猛增長,導致進口額不及出口額,進口增長率不及出口增長率,對外依存度很高,勢必引起我國國際收支失衡,外匯儲備增加。
5.資本項目管制使外匯儲備增加
資本項目管制制度,主要是以強制結售匯制度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為主。強制結匯制下,中央銀行干預外匯市場收購市場上多餘的外匯,形成大量的外匯占款。為了避免通貨膨脹,中央銀行又不得不採取外匯沖銷政策來沖銷外匯占款。強制結售匯之下的外匯供大於求以及外匯沖銷政策的實施,是對我國外匯儲備激增的最好解釋。
二、我國外匯儲備管理面臨的問題
1.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效益較低,面臨貶值風險
持有外匯儲備是有機會成本的,我國外匯儲備的很大部分投資於美元資產,其收益率很低,這使得本可以利用的大量外匯資產閑置,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技術進步和經濟增長的速度,也就提高了經濟結構調整的機會成本。而且我國外匯儲備的增長相當於一個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給美國人貸款。
2.為中央銀行控制貨幣發行帶來極大壓力,大大壓縮了貨幣政策的操作空間
由於外匯占款過多,使得貨幣供給增加,通貨膨脹壓力增大而央行為了減輕通貨膨脹壓力,不得不通過增發短期票據,「對沖」外匯儲備增加導致的增發本幣。由於央行發行的票據要支付利息,且票據利率高於美元資產投資回報率,經濟成本相當高。同時由於在收購外匯投放基礎貨幣的同時,不得不相應減少發放再貸款,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受到擠壓。
3.貨幣幣種與資產結構未達到優化
從目前我國外匯儲備貨幣種類的選擇上看,根據安全性、流動性、盈利性原則,我國的外匯儲備中幣種組合中存在過於單一的問題。儲備幣種過於集中在一種貨幣美元上,一方面隨著國際金融體系動盪,美元儲備的風險也在增加。另一方面無形中對所選擇貨幣的國家提供低息的貸款。
4.給人民幣升值造成巨大壓力
美國日本等國近年來一直要求人民幣升值,巨大的貿易順差是其中重要的因素。眾所周知,當前人民幣大幅的升值弊大於利,不僅會影響到我國眾多企業的綜合實力還會使投機盛行,破壞我國發展的大好形勢,因此,合理的處置外匯儲備可以為人民幣升值減輕壓力。
三、對解決我國巨額外匯儲備問題的構想
1.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中應該考慮對投資性動機的要求稍微高一些,以獲得最大的收益。中國應該購買以歐元或一些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計價的資產,以此來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優化外匯儲備的貨幣結構和資產結構。目前最現實和最可行的方法,依然是實施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調整和資產結構調整。在幣種結構方面,應該適當擴大歐元資產和日元資產的比重;在資產結構方面,應該擴大投資於美國機構債和企業債的比重,並增加對美國股市上藍籌股的投資從而最優的利用好外匯儲備的價值。
2.建立外匯儲備風險管理制度
首先要確認和評估外匯儲備管理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等,並且定義在儲備管理中可接受的風險水平和指標。我國貨幣當局要隨著不斷增加的外匯儲備規模,注重不同外匯儲備資產的風險程度,提高風險控制水平。如建立定期分析研究市場的例會制度,定期對整個資產進行市價重估;對交易對手資信狀況密切跟蹤、及時報告,努力控制信用風險;建立儲備管理的投資組合基準,以指導實際的儲備投資等措施。
3.適時增加黃金儲備份額。
近年來,在我國外匯儲備迅速增長的同時,黃金儲備在我國國際儲備中所佔的份額卻是非常低的,這種狀況和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的地位是極不相稱的。而且在目前金價穩中有升的情況下,黃金是一種有效的儲備保值手段,不僅有利於抑制外匯儲備縮水,而且更有利於減輕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因此,從這一層面看,適時增加黃儲備是優化外匯儲備投資的一條可選途徑。當然黃金儲備的適度增加必然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操之過急。
4.實施「走出去」的對外開放戰略,積極扶持和培養我國的跨國公司
從條件來看,中國企業初步具備了跨國並購的基礎,改革開放引起的國內市場國際化使得中國企業在國內實際上已經承受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政府政策的鼓勵與國內公眾的關注、支持也對跨國並購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跨國公司掌握著全球化時代資源配置的主導權,培養中國的跨國公司,對於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真正形成世界經濟強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將外匯資金配置到這些方面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5.注資國有金融機構,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
我國已動用了億美元外匯儲備為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注資,支持這些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從注資、股改上市的實踐來看,儲備注資是推動國有金融機構完善治理結構、提高經營績效的可取方式。注資後,三家國家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大大提高,增強了抗風險能力,為其上市鋪平了道路,同時也有利於吸引戰略投資者的介入。目前,我國惟一的國有獨資的再保險公司中國再保險集團公司也已獲批註資,以重組改制上市。我們可以參照這一模式,擴大對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如政策性銀行、國有保險機構的注資,鞏固國家在金融領域的控制地位,推進國有金融機構的改革,並獲得相應回報。
6.增加石油戰略儲備,為長遠利益打算
在價格合適的時候,逐漸增加石油的戰略儲備,或者與石油輸出國合作,投資石油戰略儲備的基礎設施。在石油資源方面展開比較藝術的「石油外交」,爭取石油輸出國的穩定供給,用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石油資源的國際布局。這樣不僅是一個有效的外匯管理方式,也促進了我們全方位能源戰略的建設。
四、結論
對於已產生眾多問題的巨額外匯儲備,我們目前應積極借鑒國際儲備管理經驗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提高儲備盈利性,採取合理的儲備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發揮好外匯儲備的價值,使外匯儲備的投資盡可能服務於本國利益。

參考文獻:
[1]左小蕾:萬億外匯儲備的四個出口[N].江蘇經濟報,2006(10)
[2]巴曙松等:中國外匯市場運行研究[M].經濟科學出版社,1999
[3]何澤榮:中國國際收支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8
[4]馬傑古田軍:「加強外匯儲備運營,適時調整幣種結構」,《商場現代化》,2006年第3期

『叄』 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適合國情的研究方法 求高人指導 論文用

如何確定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

從全球看,各國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超過6.8萬億美元。尤其是亞洲國家與石油輸出國家,自1976年牙買加體系確立以來,為應對匯率大幅波動與國際收支失衡,必然要保持適度的外匯儲備,以應付交易性風險和預防性風險。因此,這些國家外匯儲備呈現爆炸性增長。

那麼,一個自然的問題就是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算是合理規模呢?考慮到外匯儲備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支付進口。我們可以考慮把它和每月進口額進行比較。根據2007年底的數據測算,中國的外匯儲備可應付19.5個月,接近兩年的進口需求。這一比例與其他國家相比是比較高的。同樣高的還有台灣、日本、俄羅斯等國家。近年來,這些國家在多元化應用外匯儲備方面也作出了積極探索。

此外,隨著近三十年來頻繁發生的金融危機,外匯儲備的一個新功能就是防範投機攻擊,穩定外匯市場。因此,普遍公認的「適度外匯儲備規模」就是滿足支付進口、防範投機攻擊與穩定外匯市場三大功能的儲備規模。目前,學術界對如何測算「適度的外匯規模」在方法論上也日趨成熟:支付進口的水平由拇指法則決定(例如3個月、6個月、12個月等),償還外債本息的水平以外債實際規模決定,而用於防範投機性供給的水平則由緩沖存貨模型決定。我們總結迄今為止大量的關於中國外匯儲備充足與適度規模的經驗研究,可以發現,我國「適度外匯儲備規模」應當不超過1萬億美元。而現有外匯儲備約2萬億美元,高出了一倍。

另外一個佐證就是奧巴馬政府的白宮經濟顧問、經濟學家薩默斯的一項研究。他認為,中國以及中東、亞洲部分國家外匯儲備已經過多。根據他在2007年初的測算,中國超額外匯儲備約8200億美元。利用他的方法論測算2008年底的超額外匯儲備,也在1萬億美元左右。



超額外匯儲備的成本與損失

超額的外匯儲備並非「免費的午餐」。亞洲、中東各國付出了不少的成本與代價。對於我國而言,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一是機會成本。人民銀行通過發布央行票據從公開市場操作購買外匯儲備。央行票據的利率大約在2-3%左右。但根據發達市場的國債歷史收益測算,儲備所能獲取的收益也就在3-5%,加上操作成本,實際收益是非常低的。但另一方面,我們購買美國國債,為美國政府提供資金。美國政府再通過各種渠道以外商直接投資(FDI)的形式進入我國,獲取20%多的高收益。固然,這裡面有品牌因素、技術因素、人才因素,但不可否認的是,資金的成本被嚴重低估。

二是價值縮水的風險。大量投資於美元資產並偏重於美國國債與機構債的儲備結構在美元出現大幅貶值或美國國債與機構債的市場價值縮水時,將面臨外匯儲備國際購買力顯著下滑的危險。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加劇了儲備價值縮水的風險。

三是流動性過剩。為了維持匯率的穩定,中央銀行必須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等手段積累外匯儲備,即向金融體系注入基礎貨幣,造成國內貨幣市場流動性過剩。大量的資金無處可去,被投於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上,又造成了資產價格的非理性攀升,一旦資產泡沫破滅,對實體經濟和金融體系的打擊都將是非常巨大的。



中美之間關於外匯儲備的「金融恐怖平衡模型」

2004年,時任哈佛校長的薩默斯首先使用了「金融恐怖平衡」這一概念,來描述美國與中國等高額外匯儲備國家的相互依賴關系。即美國依賴中國等高儲備國家的資本,而中國等高儲備國家依賴美國市場的需求。因此,盡管中國等高儲備國家的巨額外匯儲備用於為美國的巨額貿易赤字提供低成本的融資,但中美都無法退出這一平衡。

換言之,中國作為全球美國國債最大持有者,實際上處於左右為難的境地。如果中國開始減持美國國債,可能引發市場上拋售美國國債的羊群行為,因此中國為降低潛在風險的政策舉措,反而會加劇中國尚未減持的存量美國國債的價值下跌。中國持有的巨額外匯儲備反而成為中國在美國人手中的「人質」。出於自身利益考慮,中國不能輕言減持美國國債。而美國一旦迅速減少進口,增加出口,力圖降低貿易赤字,中國等高儲備國家必然面臨出口銳減、經濟下滑的風險。

因此,只要「金融恐怖平衡模型」的前提沒有改變,即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沒有被替代,中國的經濟結構沒有調整到位,那麼中國投資美國國債的壓力就會一直存在,「金融恐怖平衡」的枷鎖在短期內就難以打破。



外匯多元化管理的漸進戰略

時至今日,學術界與實務界都認同外匯儲備規模遠遠超過了適度規模,超額的外匯儲備成本高昂,短期內儲備結構難以調整。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確立外匯儲備的多元化戰略呢?我個人的建議是建立多層次、多目標、多主體的管理體系。

首先,應當根據不同的需求,將我國外匯儲備劃分為不同的層次。對於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部分應保持較高的流動性,主要用於彌補國際收支逆差、防範投機沖擊與穩定匯率等,這部分儲備應繼續由國際外匯管理部門進行投資管理。

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傳統思路是確保流動性與安全性,由於美國國債依然是全球金融市場上最具流動性的安全資產。因此,美元資產依然應當是外匯儲備的主要構成部分。

近10年來,中央銀行外匯儲備管理的一個新趨勢是逐步開始對風險資產的投資,例如股票、新興市場國家主權債等。根據瑞士銀行對70多個央行的統計,截至2008年6月,已經有18個國家央行開始投資股票,16個國家央行投資新興市場國家債。

其次,對於超過適度規模的外匯儲備,應切斷其與貨幣發行之間的聯系,由專門的機構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等方式取得人民幣資金後,向央行購買,未來則可在外匯市場上直接購買外匯。對於超額外匯儲備的運用可劃分為兩大目標——戰略性目標與收益性目標。

(一)戰略性目標的儲備管理可由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等機構牽頭組織實施。戰略性儲備按照盈利目標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盈利性戰略儲備。國家開發銀行、進出口銀行可發債籌集專項資金,按照市場匯率用人民幣從央行購入外匯儲備,設立政府主導的盈利性儲備基金。其資金主要用於支持國有或民營企業「走出去」的項目提供融資,重點支持海外兼並、海外市場拓展、技術升級、資源能源收購等項目。金融危機以來,資源、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回落。我國應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充分運用超額外匯儲備獲取我國經濟發展所必需、國內儲量嚴重不足等大宗商品。例如鐵礦石、銅、鉀等資源。另一類是非盈利性戰略儲備。可由財政部發債籌集專項資金,從央行購入外匯儲備。其資金可用於教育領域(支持公派出國留學)、科技領域(支持引進高新技術)、醫療(支持研發、醫療設備進口等)以及外交領域(國際援助以及文化推廣)。

(二)收益性目標的儲備管理應依託主權財富基金實施。主權財富基金這一概念始於2005年美國道富銀行經濟學家Andrew Rozanov。但最為權威的定義來自IMF。IMF在主權財富基金的《聖地亞哥原則》中提出,主權財富基金是一般政府所有的、具有特殊目的的投資基金或機構。它一般由政府建立,用來持有或管理資產以達成金融上的目標並採取一系列投資策略,包括投資外國金融資產。主權財富基金具有多樣化的法律、組織和管理的結構。它們形式各有不同,包括財政穩定基金、儲蓄基金、儲備投資公司、發展基金和沒有具體養老保險債務的養老保險儲備基金。迄今為止,主權財富基金規模約3萬億美元,累計超過40家主權財富基金。在機構投資者中,市場規模僅高於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從投資回報看,根據美國知名咨詢機構Cambridge Associates對60家機構投資者的統計,大部分資產規模超過10億美元的機構投資者中長期實際回報(5-10年)約5-6%。

從資產配置看,主權財富基金的長期資金與低負債的特點決定投資時限的長期性與風險偏好。主權財富基金普遍傾向於投風險資產,包括股票、私募基金和對沖基金等各類資產。幣種配置上,從美元資產逐步擴展到非美元資產。策略選擇上,從組合投資逐步向戰略投資轉變。特別是近10年來,主權財富基金參與的並購日益頻繁。

從投資目標看,國家設立主權財富基金,其行為與無限生命周期的企業、居民的經濟理性行為一致,國家可以視為追求國家效用最大化的「經濟人」。因此,主權財富基金完全是商業化的投資主體,其投資行為與商業機構並沒有實質性區別。追求商業回報是主權財富基金唯一的目標,它不應當也不可能承擔國家的政治目標。國家通過設立長期投資視角的主權財富基金,淡化了政府的短期政治目標,擺脫了政府預算短期行為。而且,通過有效的公司治理、透明度要求、監督管理以及回報目標等約束促使主權財富基金採取商業化、專業化運作。同時,也有利於避免政府更迭給國家財富管理帶來的干預,使政府取信於民、建立公信力,國家財富實現有效的代際轉移。我國的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公司在成立之初就確立了商業化運作、自主經營的模式,這也反映了各方對主權財富基金性質的共識。

『肆』 我國國際儲備管理的規模分析

我國國際儲備的構成與其他國家一樣,由黃金、外匯、儲備頭寸和特別提款權構成。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沒有建立與國際經濟接軌的國際儲備制度。1980年我國正式恢復了在IMF和世界銀行的合法席位,次年正式對外公布了國家黃金外匯儲備,並逐步形成了我國的國際儲備體系。
我國國際儲備體系的發展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
1、國際儲備體系由不規范走向規范,儲備資產規模不斷增大,其中外匯儲備已列世界第二。
2、長期以來實行穩定的黃金儲備政策。我國黃金儲備的來源主要是依據國家黃金庫存的增長狀況以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逐步調整的。1978年至1980年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為1 280萬盎司,1981年至今,穩定在1 267萬盎司的水平上。1997年以來我國的黃金儲備規模有所上升。這種儲備政策基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

3、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外匯儲備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1)我國外匯儲備構成的變化。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匯儲備由兩部分組成:
①國家外匯庫存。
②中國銀行外匯結存。
但從1992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不計中國銀行外匯結存這部分,從而使我國的外匯儲備構成發生了變化。
(2)1994年以後我國外匯儲備規模迅速擴大。
1994年以前我國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化不一,出現了「下降一增長一下降一增長」的循環變化特徵,但從1994年開始,我國的外匯儲備卻呈現出了持續大幅度增長之勢,在我國國際儲備總額中的比例屢破紀錄,目前更高達90%以上,外匯儲備已成為我國國際儲備的絕對主體。
但是,我國外匯儲備是不是越多越好?這是近年來學術界探討的一個熱點問題。有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各種支付需求強烈,面臨的金融風險也較大,因此,外匯儲備不嫌多;另一種觀點認為,任何事物發展變化都應有個界限,外匯儲備還是適度為好。我們認為,我國外匯儲備應該講究一個適度的儲備量,外匯儲備過多,負面效益也很明顯。這是因為:①外匯儲備過多,而這「過多部分」主要是債務性儲備(如由對外借款等資本流入方式形成的),則必然增加外債負擔,也使儲備流動性減弱;②外匯儲備過多,一般會支持本幣匯率上升,會增強本幣的堅挺程度和國際地位,但同時卻不利於本國商品的出口;③外匯儲備過多,也會加大國內一定時期通貨膨脹的壓力,影響國內物價穩定和經濟發展;④外匯儲備大量增加,並不等於儲備效益也大量增加。因為外匯儲備多為硬貨幣,硬貨幣一般利率較低,因此儲備越多,利息收益的潛在損失也越大,而且,我國目前經營管理外匯儲備的水平較低,手段也較缺乏,從而造成較大的虧損;⑤外匯儲備不斷增加,事實上等於把得之不易的外匯存到外國銀行讓外國人使用,而我們自己有時卻以高利向國外借款,造成寶貴資源的低效益使用甚至浪費;⑥外匯儲備過度增加,還會失去獲取國際金融組織優惠低息貸款的權力,同時也會面臨更大的匯率變動風險,增加對其進行管理的難度;⑦外匯儲備持續過度增加,必然意味著國際收支存在不斷的順差,因而也可能招致其他國家的不滿甚至報復。可見,我國外匯儲備可適當多些,但不能過度。
我國今後應根據一定的方法或模型,確定出適度外匯儲備量,在此基礎上對過度外匯儲備進行投資。目前,各國對儲備投資都很重視,認為它是增加外匯儲備效益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有的國家和地區還設立專門的機構對外匯儲備進行投資。例如,新加坡就專設金融管理局和政府投資公司,從不同側面對外匯儲備進行管理與投資;台灣從1990年開始,就推行「變靜態存款為動態投資」的策略;日本更是典型的對外投資國家,由於某外匯儲備高,對外投資遍布全球且始終名列前茅。我國目前對外匯儲備投資也予以了重視,據美國財政部最新月報統計顯示,我國現已成為美國第四大債主,僅次於日本、英國和德國。建議今後我國也設立專門化的儲備投資機構,採取多樣化的投資策略,進一步保障我國儲備資產的使用效益。
4、國際儲備來源多元化,但主要來自國際收支「雙順差」,即經常項目收支順差與資本項目收支順差。其中,外匯儲備主要來自經常項目順差(參見表8-7)。
我國外匯儲備的來源(1994-1996年) 單位:億美元
國際收支平衡表 差額 比重(%) 結受匯表 比重(%) 調整後差額 比重

總差額 845 100 877 100 877 100
經常項目 164 19 930 106 700 88
其中:貿易項目 448 53 541 62 451 48
非貿易項目 -333 39 389 44 349 40
資本項目 1127 133 -78 -9 83 10
誤差遺漏 -432 -51

不知道這個行不行!

『伍』 我國如何管理巨額外匯儲備

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
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
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
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
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
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
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
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
,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
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
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
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
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
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
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
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
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
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
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
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
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
出了設計。

『陸』 談談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外匯儲備對於一個開放經濟體而言至關重要,是融通國際收支赤字、
干預外匯市場、維持本幣匯率穩定、舉借和償還外債的保證等,但持有外
匯儲備是有一定的代價的,體現為用它進口資本品的投資收益率(機會成本
)、造成資源的浪費等。儲備增長過快還會帶來通貨膨脹壓力,使本幣產生
升值壓力,使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自主權受到限制,對產業結構的調整產
生不利影響,等等。在國際資金流動規模日益龐大的情況下,一國如何確
定儲備的合理數量是各國積極探討的問題。同時,外匯儲備的迅速增長帶
來的通貨膨脹壓力、貨幣升值預期、貨幣政策靈活性下降等負面影響如何
緩解,是、與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美元的不斷貶值使各國儲備資產正
在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失,發展中國家如何對外匯儲備進行有效管理,實現
保值、增值,是貨幣當局面臨的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
筆者選擇「中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管理研究」為題,展開丫較為深入的分析
和討論。
通過本書的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創新觀點:①當前國際上通行的外
匯儲備規模理論主要是從不同的角度來研究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這些理
論都有各自的優勢,當然也不乏不足之處。本書認為,各國應根據本國的
具體情況,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理論來確定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②中國
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內對外匯儲備的需求將是巨大的,而儲備供給卻不容
樂觀。危機發生時,被沖擊國的外匯儲備需求急劇上升,而外匯儲備的供
給卻急劇下降,所以,發展中國家需要外匯儲備的超前積累來滿足危機時
的需要。因此,我斟現有外匯儲備的規模並不明顯偏大,現有儲備規模應
該包括未來儲備的超前積累部分。③短期內,由於中央銀行的干預和不完
全的市場機制,使外匯儲備增長與物價上漲之間不存在明顯的相關關系,
但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可以通過影響貨幣發行而間接影響消費物價指數
,從而增加物價上漲的壓力;外匯儲備增加會導致人民幣升值,但二者的
相關系數較小,從長期來看,外匯儲備增加必然會導致本幣升值;外匯儲
備和貨幣供應量的被動增加,使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給的主動性大大降低
;我國外匯儲備增長導致貨幣供給渠道改變,對東西部貧富差距擴大有一
定影響,體現在:外匯儲備增長與東西部人均GDP差距和居民消費水平差距
擴大之間有較大程度的一致性,同時,東部居民消費水平增長明顯減慢,
這與同期高速增長的外匯儲備和人均GDP不相協調,表明外商直接投資對我
國東部地區居民消費水平的提升作用已經進入「邊際效益遞減」階段。④
建議從制度上和機制上解決外匯儲備增長對經濟的負面影響,著力在以下
幾個方面做出改進: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加強對資本
項目的監管;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積極採取其他沖銷措施;積極發展
貨幣市場等。⑤建議成立國務院領導下的由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相互協調的
國際儲備戰略決策小組,實現各部門對儲備管理的高度協調和配合。對於
外匯儲備委託經營部分和中央銀行自營部分提出了建立相應的授權系統。
⑥在外匯儲備結構管理方面,可將外匯儲備分成兩大部分分別管理:是穩
定組合和投資組合。同時,對我國外匯儲備的資產結構和貨幣結構安排做
出了設計。

【本書目錄】

1 導論
1.1 問題的提出與研究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
1.2.1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的研究現狀
1.2.2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結構管理的研究現狀
1.2.3 國內外有關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1.3 結構安排
1.4 研究方法
2 外匯儲備的規模管理
2.1 全球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
2.1.1 亞洲國家外匯儲備快速增長的原因
2.1.2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變化的軌跡
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2.2.1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的提出
2.2.2 外匯儲備適度規模理論綜述
3 中國外匯儲備的需求研究
3.1 中國外匯儲備的近期需求
3.2 中國外匯儲備的遠期需求
3.2.1 傳統分析指標的局限性
3.2.2 用卡爾標和范的定性分析法分析影響中國外匯儲備需求的因素
3.3 外匯儲備干預匯市、防範危機的功效分析
3.3.1 投機沖擊時外匯儲備的供求分析
3.3.2 外匯儲備在貨幣危機中的作用分析
3.3.3 墨西哥金融危機和東亞金融危機中外匯儲備作用的實證分析
4 中國外匯儲備持續增長的負面影響分析
4.1 形成通貨膨脹壓力
4.1.1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文獻綜述
4.1.2 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理論分析
4.1.3 中國外匯儲備增長對物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4.2 產生人民幣升值壓力,助長國際投機資本流入
4.2.1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表現
4.2.2 外匯儲備增加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分析
4.2.3 國際投機資本進入中國的危害
4.3 降低中央銀行貨幣政策靈活性,制約宏觀金融調控效果
4.4 改變貨幣供給渠道,對宏觀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4.4.1 使內、外資企業在人民幣資金分配上形成不平衡局面
4.4.2 形成對外資企業的嚴重依賴
4.4.3 加工貿易模式有可能使我國進入「貧困化增長」
4.4.4 政策建議
4.5 使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增加
4.5.1 持有外匯儲備的成本
4.5.2 外匯儲備面臨的匯率風險
5 降低外匯儲備持續增加的負面影響的措施
5.1 加強外匯市場建設,推進匯率制度改革
5.1.1 加快完善外匯市場
5.1.2 改革強制結售匯制度,逐步實行意願結售匯
5.2 加強對資本項目的監管
5.2.1 加強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監管
5.2.2 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質量
5.2.3 加強對外債的監管
5.3 穩步推進對外直接投資
5.3.1 我國國際收支「雙順差」的不合理性
5.3.2 積極擴大對外直接投資
5.4 其他沖銷措施
5.4.1 政府存款轉移
5.4.2 適當放鬆證券投資
5.4.3 徵收資本進口稅
6 加強對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
6.1 東亞各國外匯儲備管理體制的比較
6.1.1 日本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2 韓國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3 新加坡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4 中國香港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
6.1.5 東亞外匯儲備管理體系異同及對中國的啟示
6.2 目前我國外匯儲備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研究
6.2.1 我國外匯儲備資產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6.2.2 中央匯金公司面臨的新問題及在金融國有資產管理上的角色定位
6.3 改革現有的儲備經營管理體系
6.3.1 建立我國的外匯儲備管理授權體系
6.3.2 加快外匯儲備立法
6.4 提高外匯儲備的經營管理效率
6.4.1 完善外匯儲備的結構管理
6.4.2 明確外匯儲備的投資策略
6.4.3 拓寬外匯儲備的運用范圍
7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研究成果
致謝

恩 好好 研究 ~ 加油哦 分 頂頂頂頂頂

『柒』 結合中國外匯儲備的現狀分析外匯儲備如何進行結構管理

1.來源結構:一來國的外匯儲備主要來自源於以下三個方面:國際收支順差、國際信貸中的債權、干預外匯市場所得外匯。我國外匯儲備主要來源於順差;國際信貸中,我國現階段還主要處於債務人的角色;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干預外匯市場主要帶來的是外匯儲備的減少。
2.幣種結構:現在的研究普遍認為,我國外匯儲備中,佔比最大的是美元,其次是歐元,此外還有少量日元和其他貨幣。對幣種結構的分析,首先外匯儲備應是世界貨幣,還要重點考慮幣值的穩定性和外匯風險的分散效果。
3.投資結構:我國現階段外匯儲備的主要投向是美國的債券市場,尤其是國債市場。穩定性雖強,但是收益極低。可以借鑒新加坡等國的投資經驗。
4.期限結構:這個主要考慮外匯儲備能否滿足償還外債的需要,要求外匯儲備要有與外債相似的期限結構。但是我國現在不需要過多的考慮這個問題,因為過量的外匯儲備已經能夠保證外債的償還。
我能想到的就這幾個方面,一家之言,還望採納。

『捌』 如何管理我國外匯儲備

第一:復安全性原則

安全性是指外製匯儲備應存放在政治穩定、經濟實力強的國家和信譽高的銀行,並時刻注意這些國家和銀行的政治和經營動向;要選擇風險小、幣值相對穩定的幣種,並密切注視這些貨幣發行國的國際收支和經濟狀況,預測匯率的走勢,及時調整幣種結構,減少匯率和利率風險;還要投資於比較安全的信用工具,如信譽高的國家債券,或由國家擔保的機構債券等。
第二:流動性原則
流動性是指保證外匯儲備能隨時兌現和用於支付,並做到以最低成本實現兌付。各國在安排外匯資產時,應根據本國對一定時間內外匯收支狀況的預測,並考慮應付突發事件,合理安排投資的期限組合。現金和國庫券流動性較強,其次是中期國庫券、長期公債。
第三:盈利性原則
盈利性是指在保證安全和流動的前提下,通過對市場走勢的分析預測,確定科學的投資組合,抓住市場機會,進行資產投資和交易,使儲備資產增值。
但是,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三者不可能完全兼得。一般高風險才能有高收益,盈利大的資產必然安全性差,而安全性、流動性強的資產必然盈利低。所以,各國在經營外匯儲備時,往往各有側重。

『玖』 我國外匯儲備的管理

國家外匯管理局(簡稱外管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一個金融機關,是中國人民銀行管理的副部級國家局,負責管理外匯收支、買賣、借貸、轉移以及國際間的結算、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
職責許可權
1.設計、推行國際收支統計體系、申報制度,編制國際收支平衡表。
2.分析、研究外匯收支和國際收支狀況,提出達致國際收支平衡的政策建議,研究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可兌換。
3.管理外匯市場的運作;向人民銀行提供製訂匯率政策的建議。
4.制訂經常項目匯兌管理辦法,監督經常項目的匯兌。
5.監督資本項目下的交易和外匯的匯入、匯出及兌付。
6.按規定經營和管理國家的外匯儲備。(截至2008年4月,外匯局管理的外匯儲備達1.756萬億美元。)
7.起草外匯行政管理規章,檢查境內機構執行外匯管理法規的情況。
8.參與有關國際金融活動。
9.承辦國務院和人民銀行交辦的其他事項。
中國外匯儲備結構以美元資產為主有以下幾方面歷史和國際金融理論原因:

1.儲備貨幣發行國的經濟活動要以國內經濟為主,雖然美國占國際貿易的比例很大,但是與美國龐大的國內生產總值相比仍然比例很低,遠遠低於日本、德國、瑞士的相應指標,後者三國的主要經濟活動是外向型的,其貨幣價值容易受到國際資本流動的干擾而大幅波動,不利於保值;
2.除美國外,日本、德國、瑞士的央行拒絕其貨幣在國際金融市場上扮演更重要的作用;
3.美元是歷史形成的國際支付手段、交易中介、價值儲藏手段;
4.國際貿易中2/3以美元結算;
5.國際金融市場上的批發交易絕大多數以美元交易,各國央行的金融操作也是主要採用美元;
6.各大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資產;
7.國際銀團貸款和國際債券市場的絕大多數交易都是美元或美元債券。

閱讀全文

與關於我國外匯儲備管理的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期貨大豆一手幾頓 瀏覽:815
期貨銅每月均價 瀏覽:193
政府融資的幾種方式 瀏覽:717
人民幣匯率貶值對外幣匯價影響 瀏覽:523
工地杠桿吊製作 瀏覽:617
非金融機構風險管理 瀏覽:449
俄羅斯玉石交易所 瀏覽:943
高盛買泰康股份多少錢 瀏覽:875
2002年信用社貸款利率 瀏覽:408
2013小微企業融資缺口 瀏覽:562
下崗職工貸款無息貸款 瀏覽:345
金通證券ipo 瀏覽:176
元旦節貴金屬休市嗎 瀏覽:199
前海金融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170
基金理財產品不保本是什麼意思 瀏覽:79
中國網路文學融資 瀏覽:319
海口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581
雅安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融資 瀏覽:348
K3匯率流程 瀏覽:24
融資租賃行業法律法規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