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外匯期貨 > 若國際企業以本幣則外匯風險

若國際企業以本幣則外匯風險

發布時間:2024-05-15 20:52:53

『壹』 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中有哪些常用的手段

1、幣種選擇法
選擇本幣計價結算,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構成因素中的外幣因素去掉了,不管匯率如何變動,出口商將來以本幣收進的貨款以及進口商將來以本幣支付的貨款,都是確切的,不存在任何不確定因素。因此;採用此方法,無論是對本國的出口商還是對本國的進口商都可以完全防範外匯風險。此方法的優點是簡便易行,效果明顯,但它受本國貨幣的國際地位和貿易雙方的交易習慣的制約,而且本國的貿易商還必須在商品的價格與信用期限方面做出某些讓步,因為採用此方法實際上是將外匯風險完全轉嫁給了貿易對手,本國的貿易商為此需要付出一筆費用,這筆費用相當於本國的貿易商為轉嫁外匯風險所支付的保險費。
(2)出口時選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時選用軟幣計價結算。
所謂硬幣(HardMoney)是指匯率穩定且具有升值趨勢的貨幣;軟幣(SoftMoney)是指匯率不穩定且具有貶值趨勢的貨幣。出口商在以硬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硬幣不斷升值,將來當出口商收到貸款時,就可以將這筆貨款兌換回更多數額的本國貨幣;同樣,進口商在以軟幣作為計價結算的貨幣時;由於軟幣不斷貶值,將來當進口商支付貨款時,就可以用更少的本國貨幣兌換到這筆貨款。此方法的實質在於希望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好處留給自己,而將匯率變動所帶來的損失推給對方。採用此方法時,一方面要受到貿易雙方交易習慣的制約,另一方面由於各種貨幣的「硬」或「軟」並不是絕對的;其硬軟局面往往會出現逆轉。因此,此方法並不能夠保證進出口商能完全避免外匯風險。
(3)選用「一籃子」貨幣計價結算。
所謂「一籃子」貨幣是指由多種貨幣分別按一定的比重所構成的一組貨幣。由於「一籃子」貨幣中既有硬幣也有軟幣,硬幣升值所帶來的收益或損失,與軟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或收益大致相抵,因此「一籃子」貨幣的幣值比較穩定。對於貿易雙方來說,採用此方法都不失為一種防範外匯風險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在「一籃子」貨幣的組成以及貨款的結算方面,較為復雜。
2、貨幣保值法
貨幣保值法是指企業在進出口貿易合同中通過訂立適當的保值條款,以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黃金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黃金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計價結算貨幣的含金量,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黃金,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含金量,將黃金折回成計價結算貨幣進行結算。
(2)硬幣保值條款。即在貿易合同中,規定某種軟幣為計價結算貨幣,某種硬幣為保值貨幣,簽訂合同時,按當時軟幣與硬幣的匯率,將貨款折算成一定數量的硬幣,到貨款結算時,再按此時的匯率,將硬幣折回成軟幣來結算。
3、價格調整法
價格調整法是指當出口用軟幣計價結算。進口用硬幣計價結算時,企業通過調整商品的價格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由於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往往受交易意圖、市場需求、商品質量、價格條件等因素的制約而不能如願以償,有時出口不得不用軟幣成交,進口不得不用硬幣成交,這就加大了外匯風險,這時可採用調整價格的方法來抵消一部分風險。
(1)加價保值。為出口商所用,實際上是出口商將用軟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攤入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以防範外匯風險。加價的幅度相當於軟幣的預期貶值幅度。加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貶值率)
(2)壓價保值。為進口商所用,實際上是進口商將用硬幣計價結算所帶來的匯價損失從出口商品的價格之中剔除,以防範外匯風險。壓價的幅度相當於硬幣的預期升值幅度。
壓價後的單價=原單價*(1-貨幣的預期升值率)
4、期限調整法
期限調整法是指進出口商根據對計價結算貨幣匯率走勢的預測,將貿易合同中所規定的貨款收付日期提前或延期,以防範外匯風險成獲取匯率變動的收益的方法。按照「出口用硬幣計價結算,進口用軟幣計價結算」的原則,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升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收進外匯,以獲得所收進的外匯能夠兌換更多的本幣的好處;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統一,提前支付外匯,以避免日後需要用更多的本幣才能夠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當預測計價結算貨幣將貶值時,出口商應爭取對方的同意,提前收進外匯,以避免今後所收到的外匯兌換到的本幣數額減少;而進口商則應爭取對方的同意,延期支付外匯,以便於今後能夠用更少的本幣就可以兌換到同樣數量的外匯。
嚴格地說,期限調整法中只有提前結清外匯才能徹底消除外匯風險,因為提前結清外匯使得受險部分提前消失,外匯風險也就隨之不存在了;而延期結清外匯卻延長了受險部分的持有時間,外匯風險依然存在。在延期結清外匯期間,一旦企業預測的結果與匯率的實際變動情況正好相反,則必然遭受損失,故延期結清外匯具有投機的性質。
5、對銷貿易法
對銷貿易法是指進出口商利用易貨貿易、配對、簽訂清算協定和轉手貿易等進出口相結合的方式,來防範外匯風險的方法。
(1)易貨貿易。即貿易雙方直接、同步地進行等值的貨物交換,交易時雙方均無須收付外匯,同時都把互換商品的單價事先確定,故不存在外匯風險,但交易雙方都存在各自商品漲價或對方商品跌價的風險。
(2)配對。即進出口商在一筆交易發生時或發生之後,再進行一筆與該筆交易在幣種、金額、貨款收付日期完全相同,但資金流向正好相反的交易,使兩筆交易所面臨的外匯風險相互抵消的方法。
例如,某公司進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6個月後付款,為防範外匯風險,4個月後該公司又出口了一批價值10萬美元的貨物,2個月後收款。由於該公司在同一日收付的同種外匯的金額相等。不必進行外匯與本幣之間的兌換,因而沒有外匯風險。
由於許多貨幣的匯率與其他貨幣緊密相連,因此採用此方法時,在某種情況下並不需要進出口以同一種貨幣來進行。如歐洲聯盟成員國貨幣之間的匯率是基本固定的,當我國的某企業將以德國馬克支付一筆貨款時,只要該企業能同時又取得金額大致相當的荷蘭盾應收款,就可基本上將外匯風險抵消掉,因為如果德國馬克升值,荷蘭盾也會升值,且升值的幅度基本一致,該企業在購買德國馬克時的風險損失,將由出售荷蘭盾時的風險收益來彌補。
採用此方法的優點是可以節省防範外匯風險的成本費用,缺點是收匯和付匯的幣種、時間以及金額上難以配合妥當。
(3)簽訂清算協定。即雙方約定在一定時期內,所有的經濟往來都用同一種貨幣計價,每筆交易的金額先在指定銀行的清算賬戶上記載,到規定的期限再清算貿易凈差的方法。
6、國內轉嫁法
進出口商除了可以向國際貿易夥伴轉嫁外匯風險外,也可以向國內的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進出口商向國內交易對象轉嫁外匯風險的方法即為國內轉嫁法。
外貿企業進口原材料賣給國內製造商,以及在向國內製造商購買出口商品時,可以和製造商簽訂以外幣計價結算的合同,這實際上等同於國內製造商直接從事進出口業務,外貿企業的外匯風險即由製造商承擔;進口商對於因外匯風險所造成的損失,也可通過提高國內售價的方式。轉嫁給國內的用戶和消費者。
僅供參考

『貳』 用人民幣國際結算如何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變動的風險,能舉例說明最好

用人民幣作為國際結算幣種,那麼,不存在規避國際貿易中匯率變動的風險。因為人民幣對於中國來說是本幣,不需要兌換成其它幣種,因此不存在兌換問題,那麼,又何來匯率變動發現。
舉例來說,無論是進口還是出口,都以人民幣作為計價和結算貨幣,那麼,如論其它幣種如何變換,對於中國的買家或賣家而言,人民幣並不發生與其它幣種兌換的問題。比如,合同約定總金額為人民幣100萬元,那麼,進口或出口結算時,中國的買家或賣家只要支付或收取100萬人民幣即可。即便此時人民幣對其它幣種有什麼樣的變化,都不會多付錢或少收錢。

『叄』 跨國公司面臨的外匯風險主要有哪些

跨國公司持有的外幣資產,外債,海外分支機構及進出口交易都與匯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將其面臨的外匯風險細分為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外匯經濟風險指跨國公司事前未預測到的匯率波動,引發企業在未來的生產經營,投融資事項中潛在的凈現金流出的可能。

跨國公司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家的經濟實體組成,從事生產、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的國際性大企業。跨國公司是外幣資產或負債的所有者,匯率的波動可能使跨國公司面臨損失或獲得收益,非旨在匯市賺取利潤的專業機構或公司,主要任務仍是通過適當的工具手段控制風險減少損失。

當今世界無論是美國這樣的超級大國,還是經濟不發達的弱小民族,其經濟狀況總是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其他國家並受到直接影響,越是發達國家其與外部經濟的聯系越密切,參與國際分工的程度越高,由此帶來的內部增長動力越足。

外匯匯率的波動會給參與國際經濟的主體帶來巨大的影響,這種風險則為外匯風險。匯率是一項重要的經濟杠桿,它能影響資本流動、產出、進出口、物價。跨國公司持有的外幣資產,外債,海外分支機構及進出口交易都與匯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將其面臨的外匯風險細分為經濟風險,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外匯經濟風險指跨國公司事前未預測到的匯率波動,引發企業在未來的生產經營,投融資事項中潛在的凈現金流出的可能。

經濟風險長期影響企業的經營性活動和投融資活動,關繫到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未來。由於匯率經濟風險估量基於對世界經濟周期性全局性預測,重要但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所以對交易風險和折算風險的日常管理在跨國企業的外匯風險管理活動中更常見。

外匯交易風險指在以外幣計價交易,國際信貸中,由於結算時的匯率與交易發生時匯率變動和債權債務未清償前匯率變動產生的風險。外匯折算風險是會計概念,指會計年度結束時,跨國企業將海外子公司或分公司以東道國貨幣計價的財務報表折算為以跨國公司所在國貨幣計價的財務報表,編制合並報表的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具體表現為與東道國貨幣相關的資產或負債在資產負債表上的本幣值出現不利變動

『肆』 外貿企業出口收匯如何規避風險

當前匯率制度下外貿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主要措施 (一)妥善選擇交易中的計價貨幣
在對外出口交易中,盡可能採用本幣作為計價貨幣;在必須使用外幣交易的條件下,要選擇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可以自由兌換的貨幣,如歐元、英鎊等;在自由兌換貨幣中,應避「軟」就「硬」,選擇硬貨幣。 隨著我國貨幣與單一美元脫鉤,實行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浮動匯率制度,選擇非美元貨幣計價,這本身就是規避匯率風險的一種辦法。價格談判能力較強的企業,可以通過與貿易夥伴的協商方式,選擇人民幣作為計價貨幣,由此鎖定成本。但有些出口商品由於國際競爭激烈,企業不可能在貿易談判中取得主導地位,從優選擇記價貨幣。如雙方對計價貨幣不能達成一致,則可考慮雙方提出的計價貨幣在貨物總值中各佔一半,使得利益風險雙方共擔。
(二)在合同中增加保值條款及匯率風險分攤條款
簽訂合同時,增加保值條款,把匯率定下來,以後無論匯率發生什麼變化,仍按合同規定的匯率付款。外匯風險分攤的方式就是在主約上附一個價格調整條款,允許匯率在某一上下的區域內調整,若真正的匯率波動超過此上下限,則超過部分所引起的差額由買賣雙力平均分擔。 為規避人民幣升值風險,企業在簽訂出口合同時,應在合同中設立相應條款來規避這一風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價格條款上增加匯率變動損失分擔的約定。金額較大的貿易訂單可以在簽訂合同時設立相應條款,協議當人民幣升值或貶值時,相應地提高或降低出口價格。
(三)採取提前付款或延遲收款策略
企業若有以外幣計價的應付帳款或借款,如果這貨幣是強勢貨幣,即該外幣預期會升值,則公司可採取提前付款策略減少或避免外匯損失;若該外幣是弱勢貨幣,情況則反之。 外貿企業提前償付債務。比如,一個外貿企業在6個月後將償付進口貨款100萬美元,同時該企預計在3個月後將收到一筆出口貨款100萬美元,由於6個月後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水平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為了規避匯率風險,該外貿企業可以在3個月後用收到的100萬美元貨款提前償付債務。 外貿企業推遲收取貨款。比如,一個外貿企業預計3個月後將收到100萬美元的進口貨款,而6個月後將支付100萬美元的出口貨款,該企業可以在6個月後收取出口貨款以抵償進口貨款,這樣企業在3個月後和6個月後的凈現金流量都為零,自然就不會因為匯率的不確定性而遭受經濟損失。
(四)遠期結匯鎖定匯率
遠期結匯業務是指外匯指定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遠期結匯合同,約定將來辦理結匯的外幣幣種、金額、匯率和期限。到期外匯收入發生時,即按照該遠期結匯合同訂明的幣種、金額、期限、匯率辦理結匯的業務。因為一旦合約簽訂就得按時、按價和按量進行交割。它可以鎖定匯兌成本,防止本幣匯率上升、外幣匯率下跌給出口企業帶來的風險和損失。比如,某企業頂計3個月後將收到一筆美元貨款,為規避人民幣匯率上升的風險,企業可與銀行提前簽訂遠期結匯合同,鎖定結匯匯率。3個月後企業可按照約定的匯率將美元貨款結匯成人民幣,降低匯率風險。 (五)辦理人民幣與外幣掉期業務
人民幣與外匯掉期業務,是指銀行與客戶協商簽訂掉期協議,分別約定即期外匯買賣匯率和起息日、遠期外匯買賣匯率和起息日。客戶按約定的即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人民幣和外匯的轉換,並按約定的遠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反方向轉換的業務。 根據央行2005年8月2日《關於擴大遠期結售匯業務和開辦掉期業務通知》,經常項目下業務,企業按時提供所需相關憑證,即可辦理掉期業務。外貿企業通過掉期業務可按約定的即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人民幣和外匯的轉換,並按約定的遠期匯率和起息日進行反方向轉換,進行匯率風險防範,貨幣保值。
(六)充分利用結算方式中的融資便利
1.出口押匯。在托收和信用證的結算方式下,出口企業將合同(或信用證)項下全套的貨權單據作抵押,向銀行融通資金。該業務下,外貿企業可以在國外債務人付款之前從銀行得到預扣利息後的且保留追索權的墊款,加速資金周轉。 2.票據貼現。出口企業將未到期的銀行承兌匯票或商業承兌匯票向銀行申請貼現,銀行按票面金額扣除貼現利息後將餘款支付給出口企業。當前人民幣匯率不穩,升值傾向較大,若出口企業擔心出口收匯受損失,可以通過票據貼現予以適當彌補。 3.保付代理。出口企業向銀行授讓其應收賬款,銀行向出口企業提供壞帳擔保、貨款催收、銷售分類賬管理以及貿易融資等金融服務。一般用在賒銷等信用方式出口商品或服務的交易中。該方式下鎖定了進口商的信用風險,外貿企業將應收賬款債權轉讓給銀行後即可獲得資金融通,提前獲得應收外匯賬款,再根據現行國家到匯管理規定辦理結匯手續,從而既達到規避匯率風階的目的。

『伍』 國際貿易外匯的風險都有哪些

法律分析:外匯風險種類較多,基本上可概括為5大類:交易風險、折算風險、經濟風險、外匯買賣風險及外匯儲備風險。下面就這5種風險進行簡要闡述:

1、交易風險

交易風險就是企業在交易結算過程中,由於外幣和本幣的比值發生變化而引起的虧損風險,換句話說,企業在進行外貿交易時,普遍都是以外幣計價成交的,交易過程中,由於外匯匯率的改變使得實際獲得的本幣現金流量減少或實際支付的本幣現金增多而產生的虧損。該風險主要產生於企業經營活動過程中,具體賬目表現為以外幣計價的未結算的應收或應付款項、預收或預付、期貨交易、遠期承兌匯票、國際投資及國際借貸等。

眾所周知,時間是外匯風險的構成要素之一,國際貿易過程中,無論採取即期支付還是延期支付方式,都會經歷一段時期,而此期間匯率是不斷變化的,從而給貿易商帶來了結算風險[2]。舉例說明,一家貿易公司出口價值10萬美金的商品,合同簽訂時匯率為1美金=7.3元人民幣,出口方按照合同價格就可以收到73萬元的人民幣,由於貨款要1個月後才能收到,倘若收款日匯率為1美金=7.2元,那麼出口方收到的10萬美金就只能兌換成72萬元人民幣,無形中就損失了1萬元人民幣。

2、折算風險

我國會計法規規定,我國企業需採取本幣就企業一段時期內的經營狀況及財務內容進行核算。折算風險是指外貿企業就外幣債權、債務進行會計報表處理時,在折算成本幣計價過程中所面臨的風險。在折算過程中,由於不同時期資產、負債的評估情況各異,導致損益不同,加之匯率變化水平也不盡相同,因而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就會產生一定的評估風險。譬如,我公司作為一家外貿企業,於2014年12月初購進一台設備,價值為10萬美金(含稅費),此時1美金=7.2元,我公司應付賬款72萬元人民幣,2014年12月底財務報表出具時,此時匯率為1美金=7.3元,資產價值在報表中反映為73萬,比購入時價值多出1萬。這就是折算時匯率與購入時匯率不同所造成的評估過大風險。

3、經濟風險

經濟風險是企業在運營過程中由於匯率的不可預料性使得企業未來收益可能發生變化的風險。經濟風險只是對未來可能產生的風險的預期評估,是外貿企業進行整體市場規劃的一個過程,也是企業預測能力的體現,預測結果准確與否都將直接影響企業生產、銷售、市場開發及籌資等戰略性決策的展開。

4、外匯買賣風險

外匯買賣風險是在外匯買進和賣出過程中產生的,該風險表現為外匯市場上的投機行為,通過匯率波動賺取差價利益。該風險為從事外匯買賣交易企業的最主要風險。

5、外匯儲備風險

為彌補應付外幣收支需要,外貿企業都會儲備一定的外匯,在外匯儲備持有期間,如果儲備貨幣的匯率發生變動,引起外匯儲備價值發生損失,就會形成外匯儲備風險。為有效規避這一風險,外貿企業應當適時依據匯率變動和支付需求,隨時調整結構,將企業損失降至最低。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

第三條 本條例所稱外匯,是指下列以外幣表示的可以用作國際清償的支付手段和資產:

(一)外幣現鈔,包括紙幣、鑄幣;

(二)外幣支付憑證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據、銀行存款憑證、銀行卡等;

(三)外幣有價證券,包括債券、股票等;

(四)特別提款權;

(五)其他外匯資產。

第四條 境內機構、境內個人的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以及境外機構、境外個人在境內的外匯收支或者外匯經營活動,適用本條例。

第五條 國家對經常性國際支付和轉移不予限制。

第六條 國家實行國際收支統計申報制度。

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應當對國際收支進行統計、監測,定期公布國際收支狀況。

閱讀全文

與若國際企業以本幣則外匯風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胃腸寧顆粒價格 瀏覽:828
銀行發行的金郵票價格 瀏覽:780
東方財富如何查看主力持倉 瀏覽:946
浙商控股上市公司多少 瀏覽:51
證劵公司傭金 瀏覽:150
2004年43度茅台價格 瀏覽:759
理財公司破產了錢還能贖回來嗎 瀏覽:463
青海華實集團招聘 瀏覽:325
港股票怎麼開戶 瀏覽:685
研究融資租賃的理論基礎 瀏覽:722
中國有那些比較好的金融公司 瀏覽:324
光莆股份林瑞梅 瀏覽:222
鵲橋傭金提醒 瀏覽:732
中信金融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瀏覽:307
九久盈理財產品 瀏覽:198
保利集團銷售額2017 瀏覽:572
中國人民銀行當地分支機構接到金融機構 瀏覽:517
集合信託計劃發行流程 瀏覽:41
棉花現貨與期貨價格關系 瀏覽:615
隱藏mt4交易持倉單 瀏覽:48